CN114223151A -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23151A
CN114223151A CN202080057281.8A CN202080057281A CN114223151A CN 114223151 A CN114223151 A CN 114223151A CN 202080057281 A CN202080057281 A CN 202080057281A CN 114223151 A CN114223151 A CN 114223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feedbac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eedback information
re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72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谷浩幸
浦部嘉夫
美浓谷润
高田智史
岩井敬
中野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14223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3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对多个发送源的反馈的设定进行适当的控制。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接收电路,接收多个发送源发送来的多个无线信号;以及控制电路,根据多个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差异,对反馈的设定进行控制,所述反馈是针对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反馈。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的标准即802.11ax(以下,称为“11ax”)的后续标准,正在筹划制定802.11be(以下,称为“11be”)的技术规格。
在11be中,研究了由数据的发送方的多个无线通信控制装置协调地向接收方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的协调通信的应用。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EEE 802.11-19/0103r1,AP Coordination in EHT,2019-03-11
非专利文献2:NTT DOCOMOテクニカル·ジャーナル(NTT DOCOMO TechnicalJournal)Vol.21No.2,LTE/LTE-Advanced高度化におけるヘテロジーニアスネットワーク容量拡大技術(LTE/LTE-Advanced高度化中的异构网络扩容技术),Jul.2013
非专利文献3:IEEE 802.11-19/0448r1,Multi-AP Transmission Procedure,2019-03-11
非专利文献4:IEEE P802.11ax/D4.0,February 2019
发明内容
但是,针对协调通信中的反馈信息,尚未充分地研究。
本公开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有助于提供能够适当地控制对于多个发送源的反馈的设定的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接收电路,接收多个发送源发送来的多个无线信号;以及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差异,对反馈的设定进行控制,所述反馈是针对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反馈。
应予说明,这些总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或记录介质实现,也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能够对针对多个发送源的反馈的设定进行适当的控制。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更多优点和效果将通过说明书和附图予以阐明。这些优点和/或效果分别由若干个实施方式、以及说明书及附图所记载的特征提供,但未必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同的特征而全部提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协调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信号的收发序列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11ax中规定的反馈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无线通信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无线通信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信号的收发序列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AP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STA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对应于与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的反馈信息的类别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反馈信息的类别的选择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被通知的协调方式与所支持的协调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的反馈信息的选择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在AP间建立同步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阈值的变更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将NDP的数量从AP通知给STA的通知例1的图。
图16是表示触发帧类型子字段值(Trigger Type subfield value)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触发帧类型子字段值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将NDP的数量从AP通知给STA的通知例2的图。
图19是表示将NDP的数量从AP通知给STA的通知例2的变形例的图。
图20是表示非专利文献4的STA信息子字段格式(STA info subfield format)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一个实施方式)
[协调方式]
在11be中,例如研究了下行链路多接入点协调(Downlink Multi-Access Pointcoordination,DL Multi-AP coordination)(以下称为“下行协调通信”)的应用,该下行链路多接入点协调中,由信号的发送方的多个无线通信控制装置即接入点(也被称为“基站”,以下,称为“AP(Access Point)”))向接收方的无线通信装置即终端(以下称为“STA(Station,站点)”))发送数据。在11be中,研究了在下行协调通信中利用例如协调空间重用(Coordinated Spatial Reuse)(以下,称为“CSR”)、协调波束成形(CoordinatedBeamforming)(以下,称为“CBF”)、联合发送(Joint Transmission)(以下,称为“JT”)及动态点静默(Dynamic point Blanking)(以下,称为“DPB”)之类的协调方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此外,DPB也可以与动态点选择(Dynamic point selection)一起使用(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图1是表示协调方式的一例的图。图1表示分别使用了CSR或CBF、DPB及JT的情况下的两个AP(AP1、AP2)和STA的动作例。此外,图1的动作例中以实线箭头表示在某个时间、某个频率中收发的下行信号的方向。
在图1的CSR或CBF的动作例中,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AP1将下行信号(Downlink(DL)信号)发送至STA1,AP2将下行信号发送至STA2。另外,在图1的DPB的动作例中,AP1将下行信号发送至STA1。此外,图1中虽然予以省略,但在DPB的动作例中,AP2也可以使用与AP1用来向STA1发送信号的频率不同的频率,将下行信号发送至STA2。另外,在图1的JT的动作例中,在的同一时间、同一频率,AP1和AP2都将下行信号发送至STA1。
在CSR或CBF中,AP2发送的发往STA2的下行信号会成为对于STA1的干扰波(例如,图1的虚线箭头),而AP1发送的发往STA1的下行信号会成为对于STA2的干扰波。此外,干扰波也可被称为“干扰信号”。在CSR的情况下,AP1及AP2以使干扰波减小的方式控制发送功率。在CBF的情况下,AP1及AP2以使干扰波减小的方式,进行使波束朝向作为发送目的地的STA(或者,使零点(null)朝向与发送目的地不同的STA)的波束成形。
在DPB中,AP1和AP2不会利用相同的频率发送下行信号,因此,不会产生干扰。
在JT中,AP1和AP2向STA1发送下行信号,因此,不会产生对于STA1的干扰波,AP1发送的发往STA1的下行信号和AP2发送的发往STA1的下行信号会相互提高增益。
在使用了上述协调方式的下行协调通信中,研究了STA从AP接收信号(例如,已知信号),并向AP发送与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以下,STA发送的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被称为“反馈信息”。
已提出了如下方法,即,在11be的下行协调通信中,通过扩展11ax中规定的由STA对已知信号的发送源的AP发送反馈信息的功能,从而STA发送针对多个AP的反馈信息(例如,非专利文献3)。
此处,“AP的反馈信息”表示STA通过从AP接收信号(例如,已知信号)而决定的与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例如,“AP1及AP2的反馈信息”表示STA通过从AP1和AP2分别接收信号而决定的与接收到的各信号的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多个AP的反馈信息”表示STA通过从多个AP分别接收信号而决定的与接收到的各信号的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
图2是表示信号的收发序列的一例的图。图2表示STA1及STA2发送针对S-AP1、S-AP2及S-AP3的反馈信息的例子。此外,S-AP1、S-AP2及S-AP3是通过主AP(Master-AP(M-AP))的控制而进行协调的三个从AP(Slave-AP(S-AP))的一例。另外,在图2中,S-AP1是与STA1建立了无线连接的AP,相当于STA1的关联AP(Association AP)。另外,在图2中,S-AP2相当于STA2的关联AP。
M-AP向S-AP1、S-AP2及S-AP3发送下行协调通信用探测处理开始触发帧(例如,图2中的MAP(Multi-AP)Trigger)。S-AP1向STA1及STA2发送包含反馈的控制信息的分组(例如,图2中的AP1 NDPA(null data packet Announcement,空数据分组通告))及包含已知信号的分组(例如,图2中的AP1 NDP(null data packet,空数据分组))。此外,反馈的控制信息例如表示STA对AP反馈的信息的类别及粒度。另外,已知信号例如在11ax中,被称为“LTF(Long Training field,长训练字段)”。
M-AP向S-AP2发送NDPA发送开始触发帧(例如,图2中的MAP轮询(Poll))。S-AP2向STA1及STA2发送NDPA(图2的AP2 NDPA)及NDP(图2的AP2 NDP)。M-AP向S-AP3发送MAP轮询。S-AP3向STA1及STA2发送NDPA(图2的AP3 NDPA)及NDP(图2的AP3 NDPA)。STA1基于从S-AP1、S-AP2及S-AP3接收到的已知信号(例如,NDP所含的LTF),产生针对各AP的反馈信息。STA1向关联AP(例如,图2中的S-AP1)发送包含针对各AP的反馈信息的信息(例如,图2中的MAP(Multi-AP)参考反馈)。STA2从关联AP(例如,图2中的S-AP2)接收MAP轮询。STA2向S-AP2发送MAP参考反馈。此外,在图2中,STA1在接收了AP3 NDPA及AP3 NDP后,发送MAP参考反馈,而STA2在接收了MAP轮询后,发送MAP参考反馈。换句话说,触发发送MAP参考反馈的接收分组是根据STA而不同的。例如,MAP参考反馈的发送时机(例如,触发发送MAP参考反馈的接收分组)可以由NDPA指示。
接着,说明图2所例示的STA对AP反馈的信息的一例。
图3是表示11ax中规定的反馈信息的一例的图。在图3中,以表格形式表示非专利文献4的表格(Table)9-93b所示的反馈信息。
图3中的“时空串流X(X=1~Nc)的平均SNR(Average SNR of Space-Time StreamX(X=1~Nc))”是表示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的信息(以下,记载为“SNR信息”)。“时空串流X(X=1~Nc)的平均SNR”例如以0.25dB的步长来表示从-10dB至53.75dB为止的范围。“对于子载波k的压缩波束成形反馈矩阵V(Compressed beamforming feedbackmatrix V for subcarrier k)=scidx(Y)(Y=0~Ns-1)”是用于进行波束成形的矩阵信息。
在图3所示的信息中,要反馈的信息可以由NDPA所含的反馈的控制信息指定。另外,“对于子载波k的压缩波束成形反馈矩阵V=scidx(Y)(Y=0~Ns-1)”可以根据由NDPA所含的反馈的控制信息指定的粒度(例如,比特数)而被量化。
如上所述,在11be的下行协调通信中,对由STA发送多个AP的反馈信息进行研究。例如,在与一个AP相关的图3所例示的各个信息包含于反馈信息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多个AP的反馈信息的信息量增大。
因此,本公开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说明如下方法,即,通过削减反馈信息的信息量来适当地通知下行协调通信中的反馈信息。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至少包含两个发送源的AP和一个STA。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无线通信控制装置”对应于AP,“无线通信装置”对应于STA。
图4是表示无线通信控制装置10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控制装置10包括控制部11和发送部12。
控制部11产生包含已知信号的信号。发送部12发送包含已知信号的无线信号。
图5是表示无线通信装置20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图5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20包括接收部21和控制部22。
接收部21从多个发送源(例如,无线通信控制装置10)接收多个无线信号。
控制部22根据多个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差异,对反馈的设定进行控制,所述反馈是针对多个无线信号的反馈。
以下,作为一例,基于11ax中的用于下行通信的反馈信息发送,说明进行下行协调通信的情况的例子。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号的收发序列的一例的图。与图2同样地,图6表示STA1及STA2发送针对S-AP1、S-AP2及S-AP3的反馈信息的例子。此外,省略图6中的与图2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例如,在图6中,从发送MAP触发帧(Trigger)至发送AP3 NDP为止的处理与图2所示的例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STA1基于从S-AP1、S-AP2及S-AP3接收到的NDP所含的已知信号,选择反馈信息的类别。STA1产生具有所选择的类别的针对S-AP1、S-AP2及S-AP3的反馈信息,并向关联AP(例如,图6中的S-AP1)发送包含针对S-AP1、S-AP2及S-AP3的反馈信息的信息(例如,图6中的MAP(Multi-AP)选定参考反馈(selected reference feedback))。此外,反馈信息的类别的选择的例子将在后文中叙述。
S-AP2(例如,图6中的STA2的关联AP)将MAP轮询发送至STA2。与STA1同样地,STA2基于从S-AP1、S-AP2及S-AP3接收到的已知信号,选择针对S-AP1、S-AP2及S-AP3的反馈信息的类别。STA2产生具有所选择的类别的针对S-AP1、S-AP2及S-AP3的反馈信息,并向关联AP(例如,图6中的S-AP2)发送包含针对S-AP1、S-AP2、S-AP3的反馈信息的信息(例如,图6中的MAP选定参考反馈)。
此外,图6所示的从S-AP2向STA2发送的MAP轮询也可以设为11ax中的BFRP(Beamforming Report Poll,波束成形报告轮询)触发帧。另外,也可以在从S-AP3向STA1发送的AP3 NDP之后,从S-AP1向STA1发送MAP轮询或BFRP触发帧(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的26.7.3节)。
[无线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控制装置100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7中,无线通信控制装置100包括已知信号产生部101、发送分组产生部102、无线收发部103及接收分组解码部104。
图7所示的无线通信控制装置100相当于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控制装置10的一例。另外,图7的无线收发部103可以相当于图4的发送部12的一例,图7的已知信号产生部101及发送分组产生部102可以相当于图4的控制部11的一例。
已知信号产生部101产生已知信号。已知信号例如在11ax中,可以被称为“LTF(长训练字段)”。
发送分组产生部102基于已在已知信号产生部101中产生的已知信号及发送数据而产生发送分组。在所产生的发送分组中,例如包含图6所示的MAP触发帧、NDPA、NDP和MAP轮询中的至少一者。
无线收发部103对发送分组实施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而将其转换成无线发送信号。无线收发部103从天线发送无线发送信号。
无线收发部103从天线接收无线接收信号。无线收发部103对接收到的无线收发信号实施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而产生接收分组。在接收分组中,例如可包含图6所示的MAP触发帧、MAP轮询和MAP选定参考反馈中的至少一者。
接收分组解码部104对接收分组进行解码而产生接收数据。
[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200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8中,无线通信装置200包括无线收发部201、接收分组解码部202、接收质量测量部203、反馈信息选择部204、反馈信息产生部205及发送分组产生部206。
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200相当于图5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20的一例。另外,图8的无线收发部201可以相当于图5的接收部21的一例,图8的接收质量测量部203和反馈信息选择部204可以相当于图5的控制部22的一例。
无线收发部201从天线接收无线接收信号。无线收发部201对接收到的无线收发信号实施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而产生接收分组。在接收分组中,例如可包含NDPA、NDP和MAP轮询中的至少一者。
接收分组解码部202对接收分组进行解码而产生接收数据。
在接收分组中包含NDP的情况下,接收质量测量部203根据NDP所含的已知信号来测量接收质量。接收质量测量部203将测量出的接收质量通知反馈信息选择部204及反馈信息产生部205。此外,成为接收质量的对象的NDP的发送源的AP可以与通知的接收质量关联。
反馈信息选择部204及反馈信息产生部205保存被通知的接收质量。此外,在从接收质量测量部203接收多个通知的情况下,反馈信息选择部204及反馈信息产生部205保存被通知的多个接收质量。
反馈信息选择部204基于从接收质量测量部203取得的接收质量,对反馈的设定进行控制。对反馈的设定的控制例如包含反馈信息的类别的选择。另外,对反馈的设定的控制可以包含选择是否发送反馈信息。另外,对反馈的设定的控制可以包含对反馈信息的发送目的地的设定、和/或对反馈信息的结构的设定的控制。
例如,反馈信息选择部204在接收到作为触发的接收分组的情况下(例如,在图6的例子中的STA1接收到AP3 NDP的情况下,以及在STA2接收到MAP轮询的情况下),基于接收质量来选择反馈信息的类别。接着,反馈信息选择部204将已选择的类别通知给反馈信息产生部205。另外,反馈信息选择部204也可以将与反馈信息的发送目的地、反馈信息的结构相关的设定信息通知给反馈信息产生部205。
此处,反馈信息选择部204所选择的类别也可以与NDPA所含的反馈的控制信息指定的类别不同。
在图6的例子中,在STA1接收到AP3 NDP的情况下,以及在STA2接收到MAP轮询的情况下,反馈信息产生部205基于由反馈信息选择部204通知的类别,产生针对S-AP1、S-AP2及S-AP3的反馈信息。此外,反馈信息产生部205可以基于由反馈信息选择部204通知的设定信息,设定反馈信息的发送目的地和/或结构。
发送分组产生部206产生包含已在反馈信息产生部205中产生的针对S-AP1、S-AP2及S-AP3的反馈信息的发送分组(例如,图6中的MAP选定参考反馈)。
无线收发部201对发送分组实施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而将其转换成无线发送信号。无线收发部201从天线发送无线发送信号。
[反馈信息的类别的选择的例子]
在多个AP协调地与STA进行通信的协调通信中,有效的协调方式会根据STA从多个AP分别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差异而不同。此处,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例如可以是接收电平(例如,接收功率),也可以是其他的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
以下,使用图1的例子来说明接收电平差与协调方式之间的关系的一例。此外,在图1的例子的情况下,STA1中的接收电平差相当于STA1从AP1接收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以下,称为“AP1的接收电平”)与STA1从AP2接收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以下,称为“AP2的接收电平”)之差。以下,说明接收电平差为AP1的接收电平减去AP2的接收电平所得的值的例子。
在图1的CSR或CBF中,从AP2发往STA2的下行信号会成为对于STA1的干扰波,因此,CSR或CBF对于STA1中的AP2的接收电平充分小于AP1的接收电平的情况(例如,接收电平差大于某个阈值的情况)是有效的。另外,在CSR和CBF中,在CBF中各AP进行波束成形,因此,与CSR相比,减少干扰波的效果更大。换句话说,CSR与CBF相比,减少干扰波的效果小,因此,优选接收电平差比CBF的情况的接收电平更大。
另外,在JT中,AP1和AP2向STA1发送下行信号,因此,与接收电平差相对较大的情况相比,对于STA1中的接收电平差相对较小的情况更有效。
如上所述,有效的协调方式会根据接收电平差而不同。例如,针对接收电平差与协调方式之间的关系,按照接收电平差从大到小的顺序,有效的协调方式可以是CSR、CBF、DPB、JT。
另外,因为各协调方式中使用的信息不同,所以适合于各协调方式的反馈信息不同。
例如,在CSR的情况下,将干扰波的接收电平用于选择发送功率控制和以及下行信号的发送中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因此,在针对成为干扰波的信号的发送源的AP的反馈信息中,包含与接收电平相关的信息。此处,例如对于图1的例子的STA1而言,成为干扰波的信号的发送源的AP相当于AP2。另外,与接收电平相关的信息例如相当于图3中的SNR信息。
在CBF的情况下,成为干扰波的信号的发送源的AP(例如,图1的AP2)执行使零点朝向会造成干扰的STA(例如,图1的STA1)的波束成形(形成指向性波束)。因此,在针对成为干扰波的信号的发送源的AP的反馈信息中,包含供成为干扰波的信号的发送源的AP执行波束成形的信息。供AP执行波束成形的信息例如相当于图3中的SNR信息及矩阵信息。以下,供AP执行波束成形的信息有时被记载为“与波束成形相关的信息”。
在DPB及JT的情况下,无需针对除了成为发送源的AP以外的AP的反馈信息。但是,在DPB的情况下,成为发送源的AP为一个,而在JT的情况下,成为发送源的AP为多个。因此,在JT的情况下,需要多个AP的反馈信息。
如上所述,有效的协调方式会根据接收电平差而不同,另外,协调方式所需的反馈信息不同,因此,适当的(或者,有效的)反馈信息可根据接收电平差而不同。以下,对接收电平差与反馈信息的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例子说明。
例如,表示在图6的例子在STA1中的各S-AP的接收电平的关系为“S-AP1的接收电平”>“S-AP2的接收电平”>“S-AP3的接收电平”的情况下的反馈信息选择部204的动作例。
反馈信息选择部204根据已保存的S-AP1、S-AP2及S-AP3各自的接收电平,将接收电平最高的S-AP1设定为基准发送源。反馈信息选择部204根据ΔPn(n=2、3)=“S-AP1的接收电平”―“S-APn的接收电平”,算出S-AP1与S-AP2之间的接收电平差ΔP2、以及S-AP1与S-AP3之间的接收电平差ΔP3。
反馈信息选择部204通过对阈值Xcsr、阈值Xcbf及阈值Xjt与ΔPn进行比较来对反馈的设定进行控制。例如,反馈信息选择部204选择S-AP2的反馈信息的类别和S-AP3的反馈信息的类别。
图9是表示对应于与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的、反馈信息的类别的一例的图。图9表示对应于基准发送源(上述例子中的S-AP1)与APn(上述例子中的n=2、3)之间的接收电平差ΔPn和阈值的比较结果的、APn的反馈信息的类别。例如,反馈信息选择部204基于图9的例子来选择针对APn的反馈信息的类别。
Xcsr是基于使CSR成为有效的接收电平差来规定的。例如,在S-AP1与S-AP2之间的接收电平差ΔP2大于Xcsr的情况下,CSR是在S-AP1和S-AP2使用的协调方式中有效的。
Xcbf是基于使CBF成为有效的接收电平差来规定的。例如,在S-AP1与S-AP2之间的接收电平差ΔP2大于Xcbf的情况下,CBF是在S-AP1和S-AP2使用的协调方式中有效的。
Xjt是基于使JT成为有效的接收电平差来规定的。例如,在S-AP1与S-AP2之间的接收电平差ΔP2为Xjt以下的情况下,JT是在S-AP1和S-AP2使用的协调方式中有效的。
此外,如上所述,CSR或CBF在接收电平差相对较大的情况下更有效,因此,对于接收电平差大于阈值(Xcsr或Xcbf)的情况下会有效。另一方面,JT在接收电平差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更有效,因此,在接收电平差小于阈值(Xjt)的情况下会有效。另外,优选的是,与CBF相比,CSR的接收电平差更大,因此,Xcsr可以大于Xcbf。根据使协调方式变得有效的接收电平差的差异,三个阈值可具有Xcsr>Xcbf>Xjt的关系。
在图9的例子中,在“ΔPn>Xcsr”成立的情况下,将针对APn的反馈信息的类别选择为接收电平。接收电平是对应于CSR的反馈信息的一例。另外,在“Xcsr≧ΔPn>Xcbf”成立的情况下,将针对APn的反馈信息的类别选择为与波束成形相关的信息。与波束成形相关的信息是对应于CBF的反馈信息的一例。另外,在“Xcbf≧ΔPn>Xjt”成立的情况下,选择无需针对APn的反馈信息。该无需反馈信息这一选择可理解为对应于DPB的反馈信息的一例。另外,在“Xjt≧ΔPn”成立的情况下,将针对APn的反馈信息选择为由NDPA指定的类别。由NDPA指定的类别的反馈信息是对应于JT的反馈信息的一例。
此外,在存在多个与基准发送源不同的AP的情况下,可以针对各AP,决定接收电平差,对接收电平差与阈值进行比较,选择各AP的反馈信息的类别。
另外,图9所示的“接收电平”也可以设为图3所示的SNR信息。另外,图9所示的与波束成形相关的信息也可以设为图3中表示的SNR信息及矩阵信息。
此外,针对基准发送源(上述例子中的S-AP1)的反馈信息也可以设为图9所示的NDPA中指定的类别。
另外,在“ΔPn>Xcsr”及“Xcsr≧ΔPn>Xcbf”的情况下,接收电平差越大(成为干扰的接收电平越小),则干扰波对接收处理造成的影响越少。因此,在接收电平差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削减反馈信息的信息量。
对于信息量的削减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在反馈信息包含SNR信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大图3所示的SNR信息的步长来削减信息量。另外,例如,在反馈信息包含矩阵信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少矩阵信息的量化比特数来削减信息量。
另外,在反馈的设定对应于CSR的情况下(例如,在“ΔPn>Xcsr”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反馈信息设为将频域划分成多个而成的各个块(例如,多个子载波)的接收电平的信息。由此,AP能够判定使CSR成为更有效的子载波。而且,即使在子载波中的接收电平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适当的MCS选择以及发送功率的控制,从而提高吞吐量。
根据上述选择,能够通过选择适应于状况的反馈信息来削减反馈信息,提高由下行协调通信产生的改善系统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表示了将接收电平最大的AP设定为基准发送源的例子,但也可以将关联AP设定为基准发送源。由此,能够将CSR、CBF、DPB的数据通信中的发送源AP设为关联AP。另外,也可以是,接收电平最大的AP可以是基准发送源且是关联AP。
另外,基准发送源也可以由AP指定。例如,AP可以通过对STA的通知,对于基准发送源,指定STA是将基准发送源设定为接收电平最高的AP,还是将基准发送源设定为关联AP。指定基准发送源的通知可以包含于AP以固定周期发送的广播信息(信标(beacon)),也可以包含于图6所示的NDPA或MAP轮询。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反馈信息的类别的选择处理的一例。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反馈信息的类别的选择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0所示的流程例如在STA从多个AP接收到已知信号后执行。例如,图10所示的流程在图6中的STA1及STA2接收到AP3 NDP后执行。
STA从接收到的已知信号的接收电平中,检测接收电平的最大值(S101)。
STA判定针对接收到的已知信号的所有接收电平选择反馈信息的类别的处理是否已完成(S102)。
在处理已完成的情况下(S102为“是(Yes)”),换句话说,在不存在未处理的接收电平的情况下,STA结束选择反馈信息的类别的处理。
在处理未完成的情况下(S102为“否(No)”),换句话说,在存在未处理的接收电平的情况下,STA将未处理的接收电平中的一个接收电平设定为处理对象的接收电平(S103)。此外,接收电平各自可以与和该接收电平相符的已知信号的发送源关联。以下,对应于接收电平的已知信号的发送源可以简记为“接收电平的发送源”。
STA判定处理对象的接收电平是否为最大值(S104)。此处,最大值是在S101中检测出的值。
在处理对象的接收电平为最大值的情况下(S104为“是”),STA将反馈信息的类别选择为由“NDPA指定的类别”(S105)。接着,流程转移到S102。
在处理对象的接收电平并非为最大值的情况下(S104为“否”),STA将接收电平的最大值除以处理对象的接收电平所得的值设定为接收电平差ΔPn(S106)。此处,n可以是对处理对象的接收电平的发送源附加的索引。
STA判定“ΔPn>Xcsr”是否成立(S107)。
在“ΔPn>Xcsr”成立的情况下(S107为“是”),STA将反馈信息的类别选择为“接收电平”(S108)。接着,流程返回S102。
在“ΔPn>Xcsr”不成立的情况下(S107为“否”),STA判定“ΔPn>Xcbf”是否成立(S109)。
在“ΔPn>Xcbf”成立的情况下(S109为“是”),STA将反馈信息的类别选择为“与波束成形相关的信息”(S110)。接着,流程返回S102。
在“ΔPn>Xcbf”不成立的情况下(S109为“否”),STA判定“ΔPn>Xjt”是否成立(S111)。
在“ΔPn>Xjt”成立的情况下(S111为“是”),STA选择无反馈信息(S112)。接着,流程返回S102。
在“ΔPn>Xjt”不成立的情况下(S111为“否”),即,在“Xjt≧ΔPn”成立的情况下,STA将反馈信息的类别选择为“由NDPA指定的类别”(S113)。接着,流程返回S102。
根据以上说明的流程,STA选择各AP的反馈信息的类别,并产生所选择的类别的反馈信息。
如上所述,可以使用预先决定的阈值与接收质量之差(例如,接收电平之差)的比较结果来进行反馈信息的类别的选择。由此,能够通知适应于通信环境等的状况的适当的反馈信息。另外,由此,能够削减反馈信息,由下行协调通信产生的改善系统的效果提高。
[反馈信息的类别选择的变形(variation)1]
在上述例子中,示出了以四个协调方式(CSR、CBF、DPB及JT)为对象,选择有效的反馈信息的例子,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作为对象的协调方式可以是五个以上,也可以是三个以下。例如,与CSR、CBF、DPB及JT不同的协调方式可以包含于作为对象的协调方式,也可从作为对象的协调方式排除CSR、CBF、DPB及JT中的某一者。
例如,有时一些AP不对应于上述四个协调方式中的一部分的协调方式。在此情况下,AP也可以通过将所对应的协调方式通知STA,由此,由STA选择有效的反馈信息。
例如,AP可以通知表示所支持的协调方式(例如,所对应的协调方式或可动作的协调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协调方式的信息。在此情况下,STA可基于被通知的协调方式,判定AP所支持的协调方式。或者,在此情况下,STA以可以基于被通知的协调方式,变更反馈信息的类别的选择处理。
图11是表示被通知的协调方式与所支持的协调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例如,在图11的例子中,在被通知的协调方式为JT的情况下,进行了通知的AP可在CSR、CBF、DPB及JT下动作。另外,在图11的例子中,在被通知的协调方式为CBF的情况下,进行了通知的AP可在CSR、CBF及DPB下动作。另外,在图11的例子中,在被通知的协调方式为CSR的情况下,进行了通知的AP可在CSR及DPB下动作。
此外,协调方式DPB无需基准发送源以外的反馈信息,因此,可以以所有的通知而动作。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的反馈信息的选择的一例的图。
在被通知的协调方式为CSR的情况下,AP不对应于CBF及JT,因此,STA不进行Xcbf与ΔPn之间的比较、以及Xjt与ΔPn之间的比较,而进行Xcsr与ΔPn之间的比较来决定反馈信息的类别。
在被通知的协调方式为CBF的情况下,AP不对应于JT,因此,STA不进行Xjt与ΔPn之间的比较,而进行Xcbf与ΔPn之间的比较、以及Xcsr与ΔPn之间的比较来决定反馈信息的类别。
在被通知的协调方式为DPB的情况下,AP不对应于CSR、CBR及JT,因此,STA不进行Xcbf与ΔPn之间的比较、Xjt与ΔPn之间的比较、以及Xcsr与ΔPn之间的比较,决定为无需反馈信息。
在被通知的协调方式为JT的情况下,AP对应于四个协调方式,因此,与图9同样地,进行三个阈值与ΔPn之间的比较来决定反馈信息的类别。
通过通知协调方式,能够基于接收质量(例如,接收电平)与AP所支持的协调方式,选择适当的反馈信息的类别。
此外,在JT中,STA同时接收来自成为发送源的多个AP的发送信号,因此,进行协调的AP之间会取得同步。
图13是表示在AP之间建立同步的一例的图。
在图13中,为了取得AP1与AP2之间的同步,使用和可与AP1、AP2进行通信的STA1之间的收发信号。在不存在可与取得同步的多个AP进行通信的STA的情况下,该同步方法无法取得同步。
例如,在虽对应于JT但AP之间无法取得同步的状态的情况下,AP也可以将通知的协调方式设为CBF。由此,在无法取得同步的情况下,不比较“Xjt>ΔPn”是否成立,且不选择对应于“Xjt>ΔPn”成立的情况的类别。因此,能够选择更适合于状态的反馈信息。
此外,来自AP的协调方式的通知信息也可以包含于AP以固定周期发送的广播信息(信标)中或者图6所示的NDPA或MAP轮询「中。
另外,代替由AP通知协调方式,也可以由STA改变阈值Xcsr、阈值Xcbf、阈值Xjt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值。例如,可以将表示变更后的阈值的信息从AP通知给STA。
图14是表示阈值的变更的一例的图。图14表示与图12所示的所通知的协调方式对应的、规定与该通知同等的动作的阈值的例子。
例如,对于支持与所通知的协调方式为CSR的情况同等的动作的阈值的设定,可以是将Xcbf变更为最大值,并将Xjt变更为最小值的设定。此外,此处,最大值可以是ΔPn可取得的值中的最大的值,也可以是充分大于ΔPn可取得的值的值。另外,最小值可以是ΔPn可取得的值中的最小的值,也可以是充分小于ΔPn可取得的值的值。
在此情况下,例如,Xcbf变更为最大值,因此,无论ΔPn为哪种值,图9的“Xcsr≧ΔPn>Xcbf”这一条件均不成立。另外,例如,Xjt变更为最小值,因此,无论ΔPn为哪种值,图9的“Xjt>ΔPn”这一条件均不成立。这些条件不成立相当于不选择图9所示的“与波束成形相关的信息”及“由NDPA指定的类别”,因此,规定与所通知的协调方式为CSR的情况同等的动作。
例如,在利用CSR、CBF进行下行协调通信的情况下,系统吞吐量提高,而作为协调对象的STA的用户吞吐量降低。另外,例如,在利用JT进行下行协调通信的情况下,成为下行信号的接收源的STA的用户吞吐量提高,而系统吞吐量降低。因此,在提高系统吞吐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三个阈值的值,使CSR、CBF易于用作协调方式。例如,通过将Xcsr、Xcbf、Xjt调整为更小的值,“ΔPn>Xcsr”及“Xcsr≧ΔPn>Xcbf”这些条件成立的可能性提高,“Xjt≧ΔPn”这一条件成立的可能性降低。
另外,例如,在想要提高用户吞吐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三个阈值的值,使JT易于用作协调方式。例如,通过将Xcsr、Xcbf、Xjt调整为较大的值,“ΔPn>Xcsr”及“Xcsr≧ΔPn>Xcbf”这些条件成立的可能性降低,“Xjt≧ΔPn”这一条件成立的可能性提高。
阈值由AP调整,调整后的阈值可从AP通知给STA。由此,能够选择适当的反馈信息的类别。
此外,Xcsr、Xcbf、Xjt也可以包含于AP以固定周期发送的广播信息(信标)中或者图6所示的NDPA或MAP轮询中。
在上述变形1中表示了如下例子,即,根据由AP通知的信息而限定成为反馈信息的选择的对象的候选的例子。例如,由AP通知的信息可以是与AP所支持的协调方式相关的信息。在此情况下,可根据进行协调的多个AP的同步状态来改变所通知的信息。
[与反馈信息的类别选择相关的通知的例子]
例如,在多个AP各自对STA发送NDP的情况下,AP可以将对NDP的发送完成进行确认的信息(STA用来对NDP的接收完成进行判定的信息)通知给STA。例如,对NDP的发送完成进行确认的信息可以是表示发送的NDP的数量(在STA中为接收的NDP的数量)的信息,也可以是表示之后是否继续发送NDP的信息。例如,STA可以基于对NDP的发送完成进行确认的信息,判定NDP的接收是否已完成。接着,STA也可以在NDP的接收已完成的情况下,发送图6所示的MAP选定参考反馈。以下,表示将对NDP的发送完成进行确认的信息从AP通知给STA的通知例。
<通知例1>
在通知例1中,AP利用新规定的触发帧来通知NDP的数量。
图15是表示将NDP的数量从AP通知给STA的通知例1的图。与图2、图6同样地,图15表示STA1及STA2发送针对S-AP1、S-AP2及S-AP3的反馈信息的例子。此外,在图15中,省略与图2及图6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在图15中,图6所示的从S-AP2向STA2发送的MAP轮询被替换为新轮询(New Poll)。新轮询是新规定的触发帧的一例。新轮询包含表示NDP的数量的信息。
触发帧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相对于非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规定而新规定。
图16是表示触发帧类型子字段值的一例的图。图16表示非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触发帧的类型与对于该类型的子字段的值之间的关系(参照非专利文献4的表格9-31b)。
例如,在非专利文献4中,将MAP轮询设为BFRP(波束成形报告轮询),并利用图16所示的从0至15为止的值(例如,由4比特(bit)表示的值)的触发帧类型子字段值来规定触发帧编号。
例如,可以使用图16中的未使用区域(预留(Reserved))来规定图15所示的新规定的触发帧。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触发帧类型子字段值的一例的图。
如图17所示,也可以将触发帧编号的未使用区域(图16的例子中的“8-15”)中的一个区域(图17的例子中的“8”)设为新规定的触发帧(图中的新增了NDP的数量的波束成形报告轮询)的触发帧编号。
此外,也可以在图15所示的从S-AP3向STA1发送的AP3 NDP之后,从S-AP1向STA1发送新规定的触发帧。
另外,在新规定的触发帧中新增的信息也可以设为发送NDP的多个AP的ID。
<通知例2>
在通知例2中,AP利用新规定的NDPA来通知NDP的数量。
图18是表示将NDP的数量从AP通知给STA的通知例2的图。与图2、图6同样地,图18表示STA1及STA2发送针对S-AP1、S-AP2及S-AP3的反馈信息的例子。此外,在图18中,省略与图2及图6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在图6中,S-AP1、S-AP2、S-AP3分别发送NDPA及NDP。而在图18中,也可以规定“新NDPA”,并由AP利用新NDPA来通知NDP的数量或发送NDP的AP的ID。
此外,在图18中,表示了S-AP1发送新NDPA的例子,但也可以由多个S-AP或M-AP发送新NDPA。
图19是表示将NDP的数量从AP通知给STA的通知例2的变形例的图。与图2、图6同样地,图19表示STA1及STA2发送针对S-AP1、S-AP2及S-AP3的反馈信息的例子。此外,在图19中,省略与图2及图6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在M-AP发送新NDPA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也可以不发送MAP触发帧及由S-AP1发送的新NDPA。另外,M-AP也可以在发送新NDPA后,将MAP轮询发送至S-AP1。
<通知例3>
在通知例1及通知例2中,表示了如下例子,即,通知NDP的数量作为对NDP的发送完成进行确认的信息的一例。在通知例3中,代替通知NDP的数量,使用NDPA来通知是否存在接在该NDPA之后的NDP(以下,称为“后续NDP”)。例如,使用NDPA的未使用的值来通知有无后续NDP。
图20是表示非专利文献4的STA信息子字段格式的一例的图。例如,也可以使用11ax的NDPA的格式即图20中的“STA信息子字段(STA info subfield)”内的“部分带宽信息(Partial BW(Bandwidth)info)”所表示的“资源单元起始索引(RU(Resource Unit)Startindex)”或“RU结束索引(End index)”的74~127中的某一个作为未使用的值(参照非专利文献4的图(Figure)9-61b及图9-61c)。
例如,表示如下动作例,即在图6的S-AP1、S-AP2及S-AP3中有后续NDP的情况下将作为未使用的值的一个RU起始索引设定为127的动作例。在S-AP1发送NDPA的阶段,有后续NDP(图6的例子中的S-AP2的NDP及S-AP3的NDP),因此,AP1发送将RU起始索引变更为127的NDPA。在S-AP2发送NDPA的阶段,有后续NDP(图6的例子中的S-AP3的NDP),因此,与S-AP1同样地,S-AP2发送将RU起始索引变更为127的NDPA。在S-AP3发送NDPA的阶段,无后续NDP,因此,S-AP3发送将RU起始索引变更为0~126中的某一个值(例如,0)的NDPA。
因为AP1 NDPA及AP2 NDPA的RU起始索引为127,所以STA1及STA2判断为有后续NDP(例如,NDPA及NDP)。另外,因为AP3 NDPA的RU起始索引为0,所以STA1及STA2判断为无后续NDP(NDPA及NDP)。STA1及STA2在判断为无后续NDP(NDPA及NDP)的情况下,执行反馈信息的选择。此外,STA1及STA2可以将接收到的AP1 NDPA及AP2 NDPA的RU起始索引的值127替换为由AP3 NDPA通知的值(例如,0)。
如上所述,通过AP将对NDP的发送完成进行确认的信息通知给STA,STA能够对NDP的接收完成进行判定,从而能够开始对反馈的设定的控制。由此,能够削减与反馈的控制相关的处理负荷(例如,处理时间)。
此外,在反馈信息中,也可包含确定已知信号的发送源的信息。
例如,图6等所示的反馈信息(图中的MAP选定参考反馈)是包含针对S-AP1、S-AP2、S-AP3的反馈信息的信息。另一方面,例如对于图6,在“Xcbf≧ΔPn>Xjt”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无需反馈信息。在此情况下,已知信号的发送源的数量和所反馈的与已知信号的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的数量有时不一致。在此种情况下,将确定已知信号的发送源的信息包含在反馈信息中,由此,接收到反馈信息的AP能够使与已知信号的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和该已知信号的发送源对应。
此外,例如,如图6所示,在发送每个AP的已知信号的情况下,确定已知信号的发送源的信息可以设为AP的ID。另外,在频率复用地发送每个AP的已知信号的情况下,确定已知信号的发送源的信息也可以设为复用有已知信号的频率的频率编号。另外,在空间复用地发送已知信号的情况下,确定已知信号的发送源的信息也可以设为复用有已知信号的串流编号。另外,在码复用地发送每个AP的已知信号的情况下,确定已知信号的发送源的信息也可以设为码编号。
此外,也可以单独地发送多个AP各自的反馈信息。
图6所示的反馈信息(图中的MAP选定参考反馈)包含针对S-AP1的反馈信息、针对S-AP2的反馈信息及针对S-AP3的反馈信息,但也可以在MAP选定参考反馈中分别发送针对S-AP1的反馈信息、针对S-AP2的反馈信息及针对S-AP3的反馈信息。
此外,也可将反馈信息发送至多个发送源。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STA向关联AP发送反馈信息。例如,图6的STA1向S-AP1发送反馈信息,STA2向S-AP2发送反馈信息。本公开并不限于该例子。
例如,STA也可以将反馈信息发送至已知信号的多个发送源。STA也可以向多个AP(图4的例子中的S-AP1、S-AP2、S-AP3)发送反馈信息。由此,能够由多个AP取得反馈信息,无需在AP之间传送反馈信息。
另外,例如,STA也可以将反馈信息发送至主AP。由此,主AP能够管理反馈信息,从而能够减少AP之间的信息传送。此外,难以向主AP进行发送的STA也可以将反馈信息的发送目的地变更为关联AP。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多个AP对STA进行协调通信的例子,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多个AP中的一部分替换为STA。例如,本公开也可以应用于由一个以上的AP和一个以上的STA对其他STA进行协调通信的情况。或者,本公开还可以应用于由两个以上的STA对其他STA进行协调通信的情况。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表示各信号(各分组)的用语为一例,本公开并不限于此。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部”之类的表述也可以被替换为“……电路(circuitry)”、“……装置(device)”、“……单元(unit)”或“……模块(module)”之类的其他表述。
本公开能够通过软件、硬件或在与硬件协作下的软件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部分地或整体地被实现为作为集成电路的LSI(Large 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过程也可以部分地或整体地由一个LSI或由LSI的组合控制。LSI可以由各个芯片构成,也可以是以包含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由一个芯片构成。LSI也可以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LSI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系统LSI(System 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由专用电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实现。另外,也可以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对LSI内部的电路块的连接或设定进行重新构置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本公开也可以被实现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应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公开可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总称为“通信装置”)中实施。通信装置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包括:电话(手机、智能手机等)、平板电脑、个人电脑(PC)(膝上型电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相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码播放器(数码音频/视频播放器等)、可穿戴设备(可穿戴相机、智能手表、跟踪设备等)、游戏机、电子书阅读器、远程健康/远程医疗(远程保健/医学处方)设备、带有通信功能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等)、以及上述各种装置的组合。
通信装置并不限于可携带或可移动的装置,也包含无法携带或被固定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例如包括:智能家居设备(家电设备、照明设备、智能电表或计量器、控制面板等)、自动售货机、以及其他可存在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网络上的所有“物体(Things)”。
通信除了包含通过蜂窝系统、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通信卫星系统等进行的数据通信之外,还包含通过这些系统的组合进行的数据通信。
另外,通信装置也包含与执行本公开中记载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连接或连结的、控制器或传感器等设备。例如,包含产生执行通信装置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所使用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的控制器或传感器。
另外,通信装置包含与上述非限定性的各种装置进行通信或对上述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基础设施设备,例如,基站、接入点、以及其他所有的装置、设备、系统。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接收电路,接收多个发送源发送来的多个无线信号;以及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差异,对反馈的设定进行控制,所述反馈是针对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反馈。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基于第一发送源与第二发送源之间的所述接收质量的差分与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设定进行控制,所述第一发送源是从所述多个发送源中选择的发送源,所述第二发送源是与所述第一发送源不同的发送源。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源是所述多个发送源中的呈示最佳接收质量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发送源。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源是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建立了关联的发送源。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的设定包含与协调空间重用(CSR)、协调波束成形(CBF)、联合发送(JT)和动态点静默(DPB)分别对应的设定中的两个以上的设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反馈的设定为对应于协调空间重用(CSR)的设定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将与将频域划分为多个而成的各个块中的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包含在所述反馈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电路接收表示所述多个发送源所支持的协调通信的方式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电路基于与所述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及所述控制信息,决定所述反馈的设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息是和所述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比较的阈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电路接收用于对接收完成进行判定的信息,所述接收完成是所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完成。
在公开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对接收完成进行判定的信息表示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数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对接收完成进行判定的信息包含于空数据分组通告(NDPA)或触发帧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的设定包含确定所述无线信号的发送源的信息的设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的设定包含将针对所述多个发送源中的各个发送源的反馈信息分别单独地发送的设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的设定包含向两个以上的所述发送源发送反馈信息的设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多个发送源发送来的多个无线信号;以及根据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差异,对反馈的设定进行控制,所述反馈是针对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反馈。
在2019年8月29日申请的特愿2019-157100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100 无线通信控制装置
11、22 控制部
12 发送部
101 已知信号产生部
102、206 发送分组产生部
103、201 无线收发部
104、202 接收分组解码部
20、200 无线通信装置
21 接收部
203 接收质量测量部
204 反馈信息选择部
205 反馈信息产生部。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电路,接收多个发送源发送来的多个无线信号;以及
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差异,对反馈的设定进行控制,所述反馈是针对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反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基于第一发送源与第二发送源之间的所述接收质量的差分与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设定进行控制,所述第一发送源是从所述多个发送源中选择的发送源,所述第二发送源是与所述第一发送源不同的发送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源是所述多个发送源中的呈示最佳接收质量的所述无线信号的发送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源是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建立了关联的发送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反馈的设定包含与协调空间重用即CSR、协调波束成形即CBF、联合发送即JT和动态点静默即DPB分别对应的设定中的两个以上的设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所述反馈的设定为对应于协调空间重用即CSR的设定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将与将频域划分为多个而成的各个块中的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包含在所述反馈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电路接收表示所述多个发送源所支持的协调通信的方式的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电路基于与所述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及所述控制信息,决定所述反馈的设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是和所述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比较的阈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电路接收用于对接收完成进行判定的信息,所述接收完成是所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完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用于对接收完成进行判定的信息表示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数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用于对接收完成进行判定的信息包含于空数据分组通告即NDPA或触发帧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反馈的设定包含确定所述无线信号的发送源的信息的设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反馈的设定包含将针对所述多个发送源中的各个发送源的反馈信息分别单独地发送的设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反馈的设定包含向两个以上的所述发送源发送反馈信息的设定。
1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多个发送源发送来的多个无线信号;以及
根据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差异,对反馈的设定进行控制,所述反馈是针对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反馈。
CN202080057281.8A 2019-08-29 2020-08-13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42231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7100 2019-08-29
JP2019157100 2019-08-29
PCT/JP2020/030815 WO2021039428A1 (ja) 2019-08-29 2020-08-13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3151A true CN114223151A (zh) 2022-03-22

Family

ID=74684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7281.8A Pending CN114223151A (zh) 2019-08-29 2020-08-13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52930A1 (zh)
EP (1) EP4024938A4 (zh)
JP (1) JPWO2021039428A1 (zh)
CN (1) CN114223151A (zh)
WO (1) WO20210394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3176A1 (ja) * 2022-02-10 2023-08-1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386A (zh) * 2009-03-20 201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US20130017825A1 (en) * 2011-01-17 2013-01-17 Li jin-hao Method of Reducing Feedback Load and Feedback Overhead in a Multi-cell Cooperative Networ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931233A (zh) * 2011-11-07 2014-07-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135346A (zh) * 2009-04-24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9111B2 (ja) * 2010-01-07 2013-04-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6029861A (ja) * 2015-12-03 2016-03-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535842B1 (ja) 2018-03-12 2019-07-03 有限会社鹿屋造船 防汚塗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386A (zh) * 2009-03-20 201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04135346A (zh) * 2009-04-24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30017825A1 (en) * 2011-01-17 2013-01-17 Li jin-hao Method of Reducing Feedback Load and Feedback Overhead in a Multi-cell Cooperative Networ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931233A (zh) * 2011-11-07 2014-07-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39428A1 (zh) 2021-03-04
EP4024938A1 (en) 2022-07-06
EP4024938A4 (en) 2022-09-14
US20220352930A1 (en) 2022-11-03
WO2021039428A1 (ja) 202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191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40162945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US10454560B2 (en) Beam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404350B2 (en) Beam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A304893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90287B1 (ko) 빔포밍 훈련
WO201820213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956833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230014750A (ko) 널 데이터 패킷 공지 프레임 송신 방법 및 관련된 장치
US20240155407A1 (e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852221B (zh) 用于改善通信设备的覆盖的技术
CN11422315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999112B (zh) 无线通信的波束指示
EP4161142A1 (en) Access point,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190435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272715A1 (en)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US11394487B2 (e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using rate based receivers
EP3776935A1 (en) Message and rate based user grouping 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networks
RU2816991C2 (ru)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CN111279736A (zh)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371026A1 (e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182109A1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EP4340443A1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4556855A (zh) 无线通信控制装置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N11560484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