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8351A -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8351A
CN114208351A CN202080056700.6A CN202080056700A CN114208351A CN 114208351 A CN114208351 A CN 114208351A CN 202080056700 A CN202080056700 A CN 202080056700A CN 114208351 A CN114208351 A CN 114208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pattern
uni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67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哲矢
铃木秀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14208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04L27/2621Reduction thereof using phase offsets between sub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2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using repet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高无线通信中的频率利用效率。终端包括:控制电路,对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第一信息应用与第二信息对应的系数的模式;以及发送电路,发送应用了模式的第一信息。

Description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已完成了版本(Release)15的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的规格的筹划制定,用于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ystems)。
在版本16NR中,正在进行用于扩展NR功能的规格的筹划制定作业。例如,已研究了用于将NR运用于WiFi(注册商标)之类的无线系统所使用的非授权频带(或者非授权频段)的功能扩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P-191575,“Revised WID on 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Spectrum,”Qualcomm,June 2019.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8.211 V15.6.0,“3GPP TSG-RAN NR Physical channelsand modulation(Release 15),”June 2019.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8.213 V15.6.0,“3GPP TSG-RAN NR Physical layerprocedures for control(Release 15),”June 2019.
非专利文献4:3GPP TSG RAN WG1 Meeting#98,“Draft Report of 3GPP TSG RANWG1#97v0.3.0,”August 2019.
非专利文献5:S.Hara and R.Prasad,“Overview of multicarrier CDMA,”IEEECommunications Magazine,Vol.35,No.12,1997.
发明内容
非授权频带是若满足某个条件,则无需无线基站授权的频带(例如,称为“免授权频带”)。另外,非授权频带中的功能扩展(或者运用)例如也被称为“NR-U:NR Unlicensed,非授权NR”。
在NR中,例如,NR-U作为用于业务卸载的补充手段,对于容纳蜂窝通信中剧增的业务是有效的。
但是,对于提高无线通信中的频率利用效率(例如,频谱效率(spectralefficiency))的方法,尚有研究的余地。
本公开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有助于提供能够提高无线通信中的频率利用效率的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包括:控制电路,对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第一信息应用与第二信息对应的系数的模式;以及发送电路,发送应用了所述模式的所述第一信息。
应予说明,这些总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或记录介质实现,也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高无线通信中的频率利用效率。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更多优点和效果将通过说明书和附图予以阐明。这些优点和/或效果分别由若干个实施方式、以及说明书及附图所记载的特征提供,但未必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同的特征而全部提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交织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交织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基站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终端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基站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终端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终端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format)1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使用循环移位序列的模式的应用例的图。
图10是表示使用相位旋转的模式的应用例的图。
图11是表示使用序列编号的模式的应用例的图。
图12是表示信息比特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峰值发送信号功率相对于平均功率的功率比特性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变形2的模式的应用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交织分配]
在非授权频带的上行链路发送中,例如设想终端(例如,也称为“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的发送带宽(例如,OCB:Occupied Channel Bandwidth,占用信道带宽)被限制为规定的带宽以上。在NR-U中,例如已研究了对终端的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信道应用交织分配(或者,也称为“交织发送”)。此外,在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信道中,例如可包含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例如,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在交织分配中,例如,上行链路发送中的发送单位(例如,称为“交织”)由系统频带内的等间隔(或者不等间隔)地分别配置于频率方向的多个频带(例如,称为“簇”)内的资源构成。各簇例如由一个以上的连续的频率单位构成。频率单位例如也可以是资源块(也称为“RB:Resource Block”或“PRB:Physical RB,物理资源块”)、或者子载波。
图1表示交织的结构例。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系统频带为20MHz,子载波间隔为30kHz,1RB由12个子载波构成,一个交织由10RB(换句话说,10个簇)构成。如图1所示,在系统频带由20MHz(例如,50RB)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交织#0~交织#4这5个交织。例如,在图1中,10个簇各自由5个连续的RB构成。换句话说,交织#0~交织#4各自包含以5RB为单位而等间隔地配置于频域的RB。此外,构成一个交织的RB数(换句话说,簇数)不限于10个,也可以是其他个数。另外,各簇所含的RB数(换句话说,交织数)不限于5个,也可以是其他个数。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在NR中,终端使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PUCCH),向基站(例如,也称为“gNB”或“eNB”)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在UCI中,例如可包含表示下行链路数据信号(例如,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错误检测结果的应答信号(例如,也称为“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应答/否定应答”或“HARQ-ACK”)、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例如,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或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请求(例如,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
在NR中,例如使用PUCCH格式0(例如,也称为“NR 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例如,也称为“NR PUCCH格式1”)作为终端发送1比特或2比特的UCI的情况下的信号格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或非专利文献3)。PUCCH格式0例如由1码元或2码元构成,PUCCH格式1例如由3码元~14码元中的一者构成。
[非授权频带中的发送方法]
在NR-U中,也设想了在终端发送1比特或2比特的UCI的情况下,使用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
但是,因为PUCCH格式0及PUCCH格式1由1RB构成,所以例如不满足非授权频带中的有关OCB的必要条件。
因此,为了满足有关OCB的必要条件,例如可设想进行PUCCH格式0及PUCCH格式1向交织分配的扩展。例如,可设想如下方法,该方法如图2所示,由终端将由1RB构成的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的信号反复地配置于交织(在图2的例子中为交织#0)所含的多个PRB而进行发送。
通过向对于PUCCH格式0及PUCCH格式1的信号的交织分配的扩展,例如可满足非授权频带中的条件(例如,有关OCB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对于PUCCH格式0及PUCCH格式1的信号的交织分配中,一个终端为了发送1比特或2比特的信息比特,会占用比NR(例如,1PRB)更多的无线资源,因此,频率利用效率会下降。
作为抑制频率利用效率下降的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即,将同一信号反复地配置于多个RB,并进一步使用应用正交扩频码(例如,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覆盖码)的多载波码分多址(Multi-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MC-CDMA)(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在应用OCC的MC-CDMA中,能够利用正交扩频码在相同的时间及频率资源中复用多个终端的信号,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但是,设想非授权频带例如应用在小型小区中。设想小型小区内的终端数比宏小区内的终端数更少。因此,在非授权频带中,难以通过MC-CDMA获得因复用多个终端而产生的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的效果。
另外,在将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的信号仅反复地配置于交织所含的多个RB而进行发送的情况下,终端的峰值发送信号功率相对于平均功率的功率比(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平均功率比)或立方度量(Cubic Metric,CM)会增加。为了抑制PAPR或CM(以下,有时也表示为“PAPR/CM”)的增加,例如已研究了针对交织所含的多个PRB中的各PRB,使应用于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的信号的循环移位(Cyclic Shift)序列、相位旋转或序列编号切换(换句话说,使其循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
但是,针对切换应用于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的信号的循环移位(CyclicShift)序列、相位旋转或序列编号的方法,尚未充分地研究。另外,例如,在上述应用OCC的MC-CDMA中,若仅应用沃尔什-阿达玛(Walsh-Hadamard)码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DFT)码之类的正交扩频码,有可能仍无法抑制PAPR/CM的增加。
因此,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说明如下方法,该方法在交织分配之类的、将同一信号反复地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而进行发送的情况下,抑制PAPR/CM的增加,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将同一信号反复地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例如,交织上的各RB)而进行发送。此处,将被反复地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信号定义为“基本发送单元”(例如,basic unit)。此外,也可在定义中,对被反复地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单位(或者发送单位)的信号赋予与“基本发送单元”不同的名称。
基本发送单元例如也可以是由发送1比特或2比特的1RB构成的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的信号。此外,基本发送单元并不限定于PUCCH格式0及PUCCH格式1,还可以是其他信号。例如,可以是NR或LTE中定义的其他的PUCCH格式的信号,也可以是与PUCCH不同的其他信道(例如,PUSCH或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例如,针对反复地配置有基本发送单元的多个频率资源,对该多个频率资源中的每一个分别应用循环移位量或相位旋转量。或者,在基本发送单元为序列发送的情况下,也可针对反复地配置有基本发送单元的多个频率资源,对该多个频率资源中的每一个分别设定发送序列的序列编号。通过对多个频率资源中的每一个应用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或发送序列的序列编号,能够抑制PAPR/CM的增加。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将如下的集合(或者,要素串)定义为“模式”,该集合是将对多个频率资源中的每一个所应用的循环移位序列(换句话说,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或发送序列的序列编号作为要素(元素)包含的集合。例如,模式是对基本发送单元应用(换句话说,与其相乘)的系数(例如,循环移位序列、相位旋转量或发送序列)的模式。
例如,在图1或图2所示的交织的结构例中,一个交织由10RB(换句话说,10个簇)构成,因此,模式包含对各RB应用的10个要素(例如,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或序列编号)。
例如,终端从多个模式中选择一个模式,并基于已选择的模式来发送信号。例如,对多个模式中的每一个分配信息比特。通过该信息比特的分配,终端除了能够发送例如由基本发送单元发送的信息比特之外,还能够通过模式的选择来发送信息比特,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另外,终端可选择的多个模式例如也可以是抑制PAPR/CM的增加的模式。
根据以上内容,例如,在交织分配之类的、将同一信号反复地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而进行发送的情况下,能够抑制PAPR/CM的增加,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0及终端200。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100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3所示的基站100中,接收部(例如,相当于接收电路)接收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例如,交织所含的RB)的第一信息(例如,基本发送单元)。控制部(例如,相当于控制电路)检测与第一信息所应用的系数的模式对应的第二信息。
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200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4所示的终端200中,控制部(例如,相当于控制电路)对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第一信息应用与第二信息对应的系数的模式。发送部(例如,相当于发送电路)发送第一信息。
此外,“系数的模式”例如可以是将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或发送序列的序列编号作为要素包含的模式。
[基站的结构]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5中,基站100包括控制部101、高层控制信号产生部102、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产生部103、编码部104、调制部105、信号分配部106、发送部107、接收部108、提取部109、解调部110及解码部111。例如,图5所示的控制部101、解调部110及解码部111可相当于图3所示的控制部,图5所示的接收部108可相当于图3所示的接收部。
控制部101例如决定包含对于终端200的高层参数的设定信息(例如,称为“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设定信息”),并向高层控制信号产生部102、提取部109、解调部110及解码部111输出已决定的RRC设定信息。
在RRC设定信息中,例如可包含与信息比特的发送方法相关的设定信息。在与信息比特的发送方法相关的设定中,例如可包含与用于产生“基本发送单元”的发送参数相关的信息、与使用“模式”发送的信息比特及该信息比特的比特数相关的信息、与对终端200设定的模式相关的信息、关于信息比特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之类的信息。
另外,控制部101决定与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号(例如,PDSCH)、高层控制信号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例如,DCI)的下行链路信号相关的信息。在与下行链路信号相关的信息中,例如可包含编码/调制方式(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及无线资源分配之类的信息。控制部101例如向编码部104、调制部105及信号分配部106输出已决定的信息。另外,控制部101向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产生部103输出与下行链路信号相关的信息。
另外,控制部101决定终端200用于发送对于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的信息,并向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产生部103及提取部109输出已决定的信息。在用于发送ACK/NACK的信息中,例如也可包含与PUCCH资源相关的信息。
另外,控制部101决定终端200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信息,并向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产生部103、提取部109、解调部110及解码部111输出已决定的信息。在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信息中,例如可包含编码/调制方式及无线资源分配。
高层控制信号产生部102基于从控制部101输入的信息(例如,RRC设定信息),产生高层控制信号比特串,并向编码部104输出高层控制信号比特串。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产生部103基于从控制部101输入的信息,产生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例如,DCI)比特串,并向编码部104输出已产生的DCI比特串。此外,有时也会向多个终端发送控制信息。因此,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产生部103也可利用终端固有的识别信息,对发送DCI的PDCCH进行加扰。终端固有的识别信息例如可以是C-RNTI(Cell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及MCS-C-RNTI(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 C-RNTI,调制和编码方案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之类的任何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信息(例如,其他的RNTI)。
编码部104例如基于从控制部101输入的信息(例如,与编码率相关的信息),对下行链路数据(例如,有时也称为“下行链路UP数据”)、从高层控制信号产生部102输入的比特串或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产生部103输入的DCI比特串进行编码。编码部104向调制部105输出编码比特串。
调制部105例如基于从控制部101输入的信息(例如,与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对从编码部104输入的编码比特串进行调制,并向信号分配部106输出调制后的信号(例如,码元串)。
信号分配部106基于从控制部101输入的表示无线资源的信息,将从调制部105输入的码元串(例如,包含下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信号分配部106将映射有信号的下行链路的信号输出至发送部107。
发送部107对从信号分配部106输入的信号进行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之类的发送波形产生处理。另外,发送部107在附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OFDM传输的情况下,对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对IFFT后的信号附加CP。另外,发送部107对信号进行D/A(Digital/Analog,数字/模拟)转换、上变频之类的RF(RadioFrequency,射频)处理,并将无线信号经由天线发送至终端200。
接收部108对经由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终端200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下变频或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之类的RF处理。另外,接收部108在OFDM传输的情况下,对接收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并向提取部109输出所获得的频域信号。
提取部109基于从控制部101输入的信息,提取发送了由终端200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无线资源部分,并向解调部110输出提取出的无线资源部分。
解调部110基于从控制部101输入的信息(例如,与基本发送单元及模式相关的信息),对从提取部109输入的信号(例如,UCI和上行链路数据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解调。解调部110例如检测从提取部109输入的信号所应用的模式。另外,解调部110检测(换句话说,解调)与检测出的模式对应的信息比特(第二信息)。另外,解调部110例如对从提取部109输入的信号所含的基本发送单元进行解调,获得与第一信息相关的解调结果。解调部110例如向解码部111输出解调结果。
解码部111基于从控制部101输入的信息、以及从解调部110输入的解调结果(与第一信息相关的解调结果或与第二信息相关的解调结果、或者这两个解调结果),对UCI和上行链路数据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纠错解码,从而获得解码后的接收比特序列。此外,对于未实施纠错编码而被发送的UCI,解码部111也可不进行纠错解码。
[终端的结构]
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200的结构例的方框图。例如,在图6中,终端200包括接收部201、提取部202、解调部203、解码部204、控制部205、编码部206、调制部207、信号分配部208及发送部209。例如,图6所示的控制部205、编码部206、调制部207及信号分配部208可相当于图4所示的控制部,图6所示的发送部209可相当于图4所示的发送部。
接收部201经由天线接收来自基站100的下行链路信号(例如,下行链路数据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对无线接收信号进行下变频或A/D转换之类的RF处理,从而获得接收信号(基带信号)。另外,接收部201在接收OFDM信号的情况下,对接收信号进行FFT处理,将接收信号转换至频域。接收部201向提取部202输出接收信号。
提取部202基于从控制部205输入的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无线资源相关的信息,从自接收部201输入的接收信号,提取可能包含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无线资源部分,并向解调部203输出。另外,提取部202基于从控制部205输入的与数据信号的无线资源相关的信息,提取包含下行链路数据的无线资源部分,并向解调部203输出。
解调部203对从提取部202输入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向解码部204输出解调结果。
解码部204对从解调部203输入的解调结果进行纠错解码,例如获得下行链路接收数据、高层控制信号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解码部204向控制部205输出高层控制信号及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输出下行链路接收数据。另外,解码部204也可基于下行链路接收数据的解码结果而产生ACK/NACK。ACK/NACK例如可输出至编码部206。
控制部205例如基于从解码部204输入的高层控制信号信息所含的与信息比特的发送方法相关的设定信息,决定与基本发送单元及模式相关的信息,并向编码部206、调制部207及信号分配部208输出已决定的信息。
另外,控制部205决定与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相关的信息,并向编码部206及信号分配部208输出已决定的信息。另外,控制部205决定与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相关的信息,并将已决定的信息输出至提取部202。
编码部206基于从控制部205输入的信息(例如,与基本发送单元相关的信息),对UCI和上行链路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的信号进行编码,并向调制部207输出编码比特串。此外,终端200也可不在编码部206中实施纠错编码而发送上行链路信号(例如,UCI)。
调制部207基于从控制部205输入的信息,对从编码部206输入的编码比特串进行调制,并向信号分配部208输出调制后的信号(码元串)。例如,调制部207可针对在基本发送单元中被发送的比特序列,基于该比特序列而产生基本发送单元,并向信号分配部208输出。另外,调制部207针对由模式发送的比特序列,基于该比特串而选择模式,并向信号分配部208输出与已选择的模式相关的信息。
信号分配部208基于从控制部205输入的信息,向无线资源映射从调制部207输入的信号,并向发送部209输出映射有信号的上行链路信号。例如,信号分配部208可向多个频率资源(例如,交织)反复地配置基本发送单元。另外,信号分配部208可对分配到多个频率资源中的基本发送单元应用模式(例如,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或序列编号)。
发送部209对从信号分配部208输入的信号进行例如OFDM之类的发送信号波形产生。另外,发送部209在使用CP的OFDM传输的情况下,对信号进行IFFT处理,对IFFT后的信号附加CP。或者,在发送部209产生单载波波形的情况下,也可在调制部207的后段或信号分配部208的前段新增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部(未图示)。另外,发送部209对发送信号进行D/A转换及上变频之类的RF处理,并将无线信号经由天线发送至基站100。
[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例]
说明具有以上结构的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例。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图7中,终端200例如取得与信息比特的发送方法相关的设定信息(ST101)。设定信息例如可通过高层参数(例如,RRC参数)或DCI之类的控制信号而由基站100设定给终端200,也可根据标准而预先设定给终端200。
在与信息比特的发送方法相关的设定信息中,例如也可包含与用于产生“基本发送单元”的发送参数相关的信息、与使用“模式”发送的信息比特及比特数相关的信息、与对终端200设定的模式相关的信息、或关于信息比特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之类的信息。
另外,信息比特可以是上述的ACK/NACK、SR或CSI之类的UCI,也可以是上行链路的U-plane(User-plane,用户平面)数据,还可以是其他信息。
终端200产生信息比特(ST102)。
终端200例如基于与信息比特的发送方法相关的设定信息、以及已产生的信息比特,产生基本发送单元(ST103)。
终端200例如将基本发送单元分别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例如,交织)(ST104)。另外,终端200例如基于与信息比特的发送方法相关的设定信息,对分别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中的各频率资源的基本发送单元应用模式(ST104)。
终端200产生包含如下信号的发送信号,并向基站100发送(ST105),该信号为,基本发送单元被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中的信号。
[基本发送单元的产生方法]
接着,说明基本发送单元的产生例。
基本发送单元例如也可以是版本15NR中定义的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之类的发送1比特或2比特的信号格式的信号。此外,基本发送单元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例如还可以是NR或LTE中定义的其他的PUCCH格式或其他的信道(例如,PUSCH或PRACH)的信号格式的信号。另外,由基本发送单元发送的信息比特数并不限定于1比特或2比特。
以下,作为一例,说明对基本发送单元应用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的情况。
<PUCCH格式0>
在PUCCH格式0中,发送侧(例如,终端200)例如发送对1OFDM码元及1RB(例如,12个子载波)映射了根据信息比特而彼此不同的循环移位序列(例如,序列长度为12)的信号。
接收侧(例如,基站100)例如通过使用了相关处理的最大似然判定,基于循环移位序列来对信息比特进行解调。
例如可使用恒包络零自相关(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 correlation,CAZAC)序列作为循环移位序列。CAZAC序列具有低PAPR特性。
另外,例如在使用2OFDM码元的PUCCH格式0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使上述结构重复2个码元而进行发送。此时,也可在2个码元之间应用跳频。
<PUCCH格式1>
PUCCH格式1的信号例如由4~14OFDM码元及1RB(例如,12个子载波)构成。
另外,在PUCCH格式1中,例如在终端200之间分配了彼此不同的循环移位序列(例如,序列长度为12)后,乘以基于ACK/NACK的调制信号。例如,对于1比特的ACK/NACK,乘以基于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的调制信号,对于2比特的ACK/NACK,乘以基于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的调制信号。
另外,在PUCCH格式1中,基于与码元数对应的正交扩频码(OCC:OrhotogonalCover Code),对调制信号(例如,ACK/NACK)进行码扩频。经扩频的信号例如配置于第奇数个OFDM码元。
另外,根据循环移位序列及正交扩频码(例如,OCC),对基站100对从终端200发送的信息比特进行解码所用的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例如,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进行码扩频。经码扩频的参考信号例如配置于第偶数个OFDM码元。
此外,此处例如将时隙内的前端的OFDM码元编号设为“0”。另外,例如可使用CAZAC序列作为循环移位序列。
作为一例,图8表示4OFDM码元的PUCCH格式1的结构。
如图8所示,在第奇数个、即第一个及第三个的OFDM码元中配置UCI(例如,ACK/NACK信息)。另外,如图8所示,在第偶数个、即第零个及第二个的OFDM码元中配置参考信号。
另外,在PUCCH格式1中,也可应用跳频。通过应用跳频,能够提高由频率分集产生的接收特性。
以上,说明了应用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的情况下的基本发送单元的产生方法。
此外,基本发送单元并不限定于由1RB构成的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的序列长度可以比12更长(例如为24),基本发送单元也可以由多个RB构成。
另外,也可基于使用多个RB的格式(例如,PUCCH格式2或PUCCH格式3)(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或非专利文献3)产生基本发送单元。
另外,并不限定于PUCCH格式,还可基于其他信道的发送格式来产生基本发送单元。例如,还可基于PUSCH或PRACH来产生基本发送单元。
[基本发送单元的反复配置及模式的应用]
终端200例如将已产生的基本发送单元反复地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例如,交织所含的各RB)。
另外,终端200例如对多个频率资源中的每一个中所配置的基本发送单元应用模式(例如,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或序列编号之类的要素)。
终端200可将基本发送单元反复地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并对应用了模式后的频域信号例如应用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而产生时域的发送信号。
例如,模式是包含与多个频率资源中的各频率资源分别对应的要素(例如,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或序列编号)的集合。换句话说,在模式中,包含与反复地配置有基本发送单元的频率资源(例如,交织所含的RB)的个数相同数量的要素。
图9、图10及图11分别表示在将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设为基本发送单元的情况下,应用分别包含以下要素的模式的例子: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序列编号。
图9表示应用将循环移位量作为要素包含的模式的情况的一例。
例如,在基本发送单元(换句话说,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中的循环移位量为“m”的情况下,通过给出与模式的第n个要素对应的循环移位量Δn,第n个频率资源中的循环移位量“m'(n)”由下式(1)表示。
m'(n)=m+Δn mod MRB (1)
此处,n表示0~N-1中的一者,N是反复地配置基本发送单元的频率资源的数量。例如,在图1或图2所示的交织结构例中,一个交织由10RB构成,因此,N=10。
另外,MRB是可应用的循环移位量(例如,上限值)。例如,在将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设为基本发送单元的情况下,循环移位序列的序列长度为12,因此,MRB=12。
图10表示应用将相位旋转量作为要素包含的模式的情况的一例。
例如,终端200对配置于第n个频率资源的基本发送单元,乘以与模式的第n个要素对应的相位旋转量
Figure BDA0003499686220000151
图11表示应用将序列编号作为要素包含的模式的情况的一例。
例如,在基本发送单元(换句话说,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所使用的CAZAC序列的序列编号为“u”的情况下,通过给出与模式的第n个要素对应的序列编号δn,第n个频率资源中的序列编号“u'(n)”由下式(2)表示。
u'(n)=u+δn mod U (2)
此处,n表示0~N-1中的一者,N是反复地配置基本发送单元的频率资源的数量。例如,在图1或图2所示的交织结构例中,一个交织由10RB构成,因此,N=10。
另外,U是可应用的序列编号(例如,上限值)。例如,在NR中,设定有U=30个的CAZAC序列。
另外,也可将与模式的第n个要素对应的序列编号“Zn”设定为第n个频率资源中的序列编号u'(n)。例如也可以是,第n个频率资源中的序列编号u'(n)由下式(3)表示,而非由式(2)表示。
u'(n)=Zn (3)
[模式的决定方法及设计方法]
终端200向基站100发送基本发送单元所含的信息比特、以及与模式对应的信息比特。换句话说,终端200通过基本发送单元,显式地向基站100发送信息比特(例如,第一信息),并通过模式的选择,隐式地向基站100发送信息比特(例如,第二信息)。
终端200可应用的模式的集合(换句话说,模式的候选组)、以及各模式与信息比特(串)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可在标准中被预先规定,也可通过RRC参数或DCI之类的控制信号而由基站100设定(换句话说,通知)给终端200。
图12表示模式与由模式从终端200向基站100发送的信息比特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如图12所示,例如可以是,在通过模式的选择而通知给基站100的信息比特数为M比特的情况下,对终端200设定包含2M个模式的集合。2M个模式分别对应于信息比特(串)。
如上所述,模式例如是作为要素包含对各频率资源应用的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或序列编号的集合。
作为一例,在基于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来产生基本发送单元的情况下,可在基本发送单元中应用序列长度为12的CAZAC序列。另外,例如在图1或图2所示的交织结构例中,一个交织由10RB构成,因此,N=10。另外,在NR中,准备有U=30个的CAZAC序列。
在此情况下,在使用循环移位序列的模式中,终端200可产生的模式的数量为12N个,在使用相位旋转的模式中,若将相位旋转量的候选数设为X,则终端200可产生的模式的数量为XN个,在使用序列编号的模式中,终端200可产生的模式的数量为30N个。
此处,并非所有模式都适合用于基本发送单元的反复发送、以及与模式对应的信息比特的发送。关于终端200可使用的模式或分配给终端200的模式,例如尚有对抑制发送信号的PAPR/CM的增加进行研究的余地。另外,在通过与模式的对应关系而发送信息比特的情况下,基站100要判定与终端200已发送的信息比特对应的模式。由此,关于终端200可使用的模式或分配给终端200的模式,例如尚有对基站100的接收性能进行研究的余地。
首先,说明用于抑制发送信号的PAPR/CM的增加(换句话说,实现低PAPR/CM)的模式。
图13表示对基本发送单元的反复发送应用了使用循环移位序列的模式的情况下的PAPR特性的一例。在图13中,横轴表示PAPR的值(dB),纵轴表示互补累积概率分布(CCDF:Complementary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互补累积分布函数)。另外,在图13中表示如下例子,该例子与图1同样地,将系统频带设为20MHz,将子载波间隔设为30kHz,1RB由12个子载波构成,一个交织由10RB(换句话说,10个簇)构成。
另外,图13例如表示将以下所示的6个模式分别应用于图1所示的5个交织即交织#0~交织#4中的交织#0的情况下的PAPR特性的一例。
模式#1(表示为“P1”):[0 1 2 3 4 5 6 7 8 9]
模式#2(表示为“P2”):[0 2 4 6 8 10 0 2 4 6]
模式#3(表示为“P3”):[0 3 6 9 0 3 6 9 0 3]
模式#4(表示为“P4”):[0 4 8 0 4 8 0 4 8 0]
模式#5(表示为“P5”):[0 5 10 3 8 1 6 11 4 9]
模式#6(表示为“P6”):[0 6 0 6 0 6 0 6 0 6]
如图13所示,模式#1及模式#5具有比其他的模式即模式#2、模式#3、模式#4及模式#6更低的PAPR特性。
另外,如图13所示,按PAPR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模式#6、模式#4、模式#3、模式#2。
根据图13的PAPR特性,例如在模式中,越多的相同的循环移位量作为要素被包含,则PAPR越会增加。换句话说,模式的要素所含的循环移位量的种类越少,则PAPR越会增加。例如,在图13中,模式#6包含循环移位量0及循环移位量6这两种循环移位量各5个,而模式#1及模式#5在10种循环移位量中每种各包含一个。
由此,从抑制发送信号的PAPR/CM的增加的观点来看,可对终端200设定一个模式中不包含相同值的要素的模式。换句话说,一个模式中包含越多的不同值的要素,则该模式的抑制PAPR/CM的增加的效果越高。一个模式所含的多个要素例如可以是如上述模式#1或模式#5那样的彼此不同的值。
接着,说明用于提高基站100的接收性能的模式。
例如,在反复地配置有基本发送单元的各频率资源中,在不同模式(例如,模式的多个候选)之间,可不将不同模式的要素设定为相同的值。换句话说,在多个频率资源中的各个频率资源中,在多个模式之间,各模式的要素也可以是彼此不同的值。
例如,接收侧(例如,基站100)检测接收信号所应用的模式,以判定由模式发送的信息比特。检测模式时,若在不同模式之间,不同模式中的针对某个频率资源的要素被设定为相同的值,则在该频率资源中,基站100无法区分检测出的模式是哪个模式,因此,模式的检测精度会下降。由此,基站100对于与模式对应的信息比特的接收性能会劣化。
另一方面,在各频率资源中,若在不同模式之间,不同模式的要素被设定不同的值,则在该频率资源中,基站100能够区分检测出的模式是哪个模式,因此,可提高模式的检测精度。由此,能够提高基站100对于与模式对应的信息比特的接收性能。
另外,在基于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来产生基本发送单元的情况下,应用模式后的发送序列中的模式之间的互相关之和越小,则越可提高基站100的接收性能。
例如,在应用使用循环移位序列的模式,且各频率资源中所设定的循环移位量在不同模式之间互不相同的情况下,互相关之和为零。另外,在应用使用序列编号的模式的情况下,越是使各频率资源中设定的序列编号在不同模式之间不同,则互相关之和越小。
以上,说明了用于提高基站100的接收性能的模式。
例如,在图9、图10及图11中,作为一例,四种模式与四种信息(换句话说,2比特的信息比特:00、01、10及11)分别对应。
例如,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四种模式各自所含的要素即10个循环移位量为彼此不同的值。同样地,例如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四种模式各自所含的要素即10个相位旋转量为彼此不同的值。同样地,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四种模式各自所含的要素即10个序列编号为彼此不同的值。
另外,在图9、图10及图11所示的各频率资源中,在四种模式之间,各自的要素(例如,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或序列编号)为彼此不同的值。
由此,终端200通过对基本发送单元应用图9、图10或图11所示的各模式,能够抑制发送信号的PAPR/CM的增加。另外,终端200通过对基本发送单元应用图9、图10或图11所示的各模式,能够提高基站100的接收性能。
此外,并不限定于各模式所含的多个要素为彼此不同的值的情况,例如,一部分的要素也可为相同的值。另外,并不限定于各频率资源中,在多个模式之间,各自的要素为彼此不同的值的情况,例如,在一部分的模式之间,各自的要素也可为相同的值。
另外,例如,如图9、图10及图11的例子所示,可在模式(换句话说,信息比特)之间,基于相同的法则(例如,也可改换为“rule”、“规则”、“规定”或“设定”)决定对各模式所含的要素(例如,与第n个频率资源对应的要素)设定的值。换句话说,基于对与多个模式分别对应的信息比特的值通用的法则而产生多个模式(例如,多个候选)。
例如,可以是,在图9所示的使用循环移位序列的模式的例子中,在基本发送单元中的循环移位量为“m”的情况下,第n个频率资源中的循环移位量m'(n)由下式(4)表示。
m'(n)=m+(n+b)mod MRB (4)
此处,b表示与信息比特串对应的值。例如,b的值可以是图9所示的各信息比特的值X。另外,MRB表示可应用的循环移位量(换句话说,上限值)。例如,在基于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来产生基本发送单元的情况下,MRB=12。
根据式(4),例如,如图9所示,4个模式中的与各频率资源对应的要素的值被设定为根据信息比特的值X而移位后的值。例如,在与多个模式对应的信息比特的值X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在多个模式之间,各模式的与各频率资源对应的要素的值彼此不同。由此,通过在不同的信息比特之间,基于相同的法则而产生模式,能够抑制在模式之间,各模式的要素被设定为相同的值的情况。
此外,虽说明了循环移位序列的例子(例如,图9),但对于作为要素包含相位旋转量(例如,图10)、序列编号(例如,图11)的模式,也可同样地,在不同的信息比特之间,基于相同的法则而产生模式。
另外,不限于在不同的信息比特之间,基于相同的法则而产生对终端200设定的模式的方法,也可基于其他方法,产生对终端200设定的模式。
[动作例]
接着,说明终端200发送基本发送单元所含的信息比特及与模式对应的信息比特的用例(use case)的例子。
例如有如下情况,即,终端200在基于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的基本发送单元中发送ACK/NACK,并通过模式的选择来发送SR。
以下,作为一例,说明终端发送SR的PUCCH资源与发送ACK/NACK的PUCCH资源在时间上重叠的情况下的版本15NR中规定的动作、以及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动作例。
<动作例1>
在动作例1中,说明使用PUCCH格式0来发送ACK/NACK,且分配给ACK/NACK的PUCCH资源与对SR设定的PUCCH资源在时间上重叠的情况下的动作。
在版本15NR中,终端在PUCCH中复用发送ACK/NACK和SR。此时,基于分配给ACK/NACK的PUCCH资源来决定PUCCH资源(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另外,除了分配给ACK/NACK的PUCCH资源(例如,循环移位量)之外,还使用用于通知有无SR的PUCCH资源(例如,循环移位量)。因此,在版本15NR中,向同一时间频率资源复用的终端数减少,频率利用效率会下降。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200例如产生在基本发送单元中发送ACK/NACK的PUCCH格式0的信号,并对已产生的基本发送单元应用与SR的有无对应的模式而向基站100发送发送信号。
此时,由模式通知的信息比特数为1比特(例如,有SR或无SR),对终端200设定的模式数为2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200通过模式来发送SR,因此,例如不需要如版本15NR那样的用于通知有无SR的、新增的PUCCH资源(例如,循环移位量)。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向同一时间频率资源复用的终端数的下降,从而能够抑制频率利用效率的下降。
<动作例2>
在动作例2中,说明对SR设定的PUCCH资源为PUCCH格式1,使用PUCCH格式1来发送ACK/NACK,且分配给ACK/NACK的PUCCH资源与对SR设定的PUCCH资源在时间上重叠的情况下的动作。
在版本15NR中,终端在PUCCH中复用发送ACK/NACK和SR。此时,在正(positive)SR(例如,有SR)的情况下,终端使用对SR设定的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另一方面,在负(negative)SR(例如,无SR)的情况下,终端使用分配给ACK/NACK的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基站例如基于实际发送了ACK/NACK的PUCCH资源来判定有无SR(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因此,在版本15NR中,基站例如在用于ACK/NACK及用于SR的PUCCH资源中进行盲检测,因此,接收性能会劣化。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200例如产生在基本发送单元中发送ACK/NACK的PUCCH格式1的信号,并对已产生的基本发送单元应用与SR的有无对应的模式而向基站100发送发送信号。此时,由模式通知的信息比特数为1比特(例如,正SR或负SR),对终端200设定的模式数为2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基站100能够通过检测来自终端200的发送信号所应用的模式而接收SR,因此,无需如版本15NR那样的、在多个PUCCH资源中的盲检测。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基站100的接收性能的劣化。
<动作例3>
在动作例3中,说明对SR设定的PUCCH资源为PUCCH格式0,使用PUCCH格式1来发送ACK/NACK,且分配给ACK/NACK的PUCCH资源与对SR设定的PUCCH资源在时间上重叠的情况下的动作。
在版本15NR中,终端放弃发送SR,并使用分配给ACK/NACK的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因此,在版本15NR中,不发送SR,会产生上行链路的频率利用效率的劣化或时延。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200例如产生在基本发送单元中发送ACK/NACK的PUCCH格式1的信号,并对已产生的基本发送单元应用与SR的有无对应的模式而向基站100发送发送信号。此时,由模式通知的信息比特数为1比特(例如,正SR或负SR),对终端200设定的模式数为2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200能够不丢弃SR而通过模式向基站100发送该SR。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上行链路的频率利用效率的劣化及时延。
以上,说明了动作例1~动作例3。
此外,基于基本发送单元及模式的信息比特的发送例并不限定于上述动作例1~动作例3。例如,由模式发送的信息不限于SR,可以是ACK/NACK或CSI,也可以是其他信息。另外,由基本发送单元发送的信息不限于ACK/NACK,可以是SR或CSI,也可以是其他信息。另外,信息比特不限于ACK/NACK、SR或CSI之类的UCI,也可以是上行链路的U-plane数据。
根据以上内容,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200例如对配置于交织分配之类的多个频率资源的基本发送单元(例如,第一信息比特)应用与第二信息比特对应的模式而发送发送信号。另外,基站100例如接收配置于交织分配之类的多个频率资源的基本发送单元(例如,第一信息比特)。另外,基站100检测与对接收到的基本发送单元应用的模式对应的第二信息比特。
通过这些处理,终端200除了通过基本发送单元之外,还能够通过模式向基站100发送信息比特。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即使在将基本发送单元反复地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而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即使在非授权频带之类的免授权频带中,也能够提高无线通信中的频率利用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将一个模式所含的多个要素设定为不同的值,能够抑制PAPR/CM的增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在多个模式之间,将各模式在各频率资源中的要素设定为不同的值,能够提高基站100的接收性能。
[变形1]
在基于PUCCH格式0来产生基本发送单元的情况下,终端200例如将根据信息比特而彼此不同的循环移位序列(例如,序列长度为12,循环移位#0~循环移位#11)映射到基本发送单元。
在发送1比特的信息比特(例如,ACK/NACK)的情况下,终端200例如以循环移位#0发送比特0(例如,NACK),并以循环移位#6发送比特1(例如,ACK)。
另外,在发送2比特的信息比特(例如,ACK/NACK)的情况下,终端200例如以循环移位#0发送比特00(例如,NACK、NACK),以循环移位#3发送比特01(例如,NACK、ACK),以循环移位#6发送比特11(例如,ACK、ACK),并以循环移位#9发送比特10(例如,ACK、NACK)。
在此情况下,在用于提高基站100的接收性能的模式中,例如,如上所述,可在各频率资源中设定如下的循环移位集合,该循环移位集合中不包含在模式之间相同的循环移位。
例如,在PUCCH格式0中发送1比特的信息比特的情况下,与各频率资源对应的循环移位集合(换句话说,多个模式各自的要素的组合)可包括集合#0:{0,6}、集合#1:{1,7}、集合#2:{2,8}、集合#3:{3,9}、集合#4:{4,10}或集合#5:{5,11}之类的集合。
另外,例如在PUCCH格式0中发送2比特的信息比特的情况下,与各频率资源对应的循环移位集合可包括集合#0:{0,3,6,9}、集合#1:{1,4,7,10}或集合#2:{2,5,8,11}之类的集合。
通过设定上述循环移位集合,例如即使在PUCCH格式0中应用了被映射的循环移位序列与模式所含的循环移位序列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模式之间的循环移位量不同。由此,根据变形1,通过在各频率资源中不设定在模式之间相同的循环移位(换句话说,通过设定不同的循环移位),能够提高基站100的接收性能。
此外,变形1中设定的循环移位量为一例,也可以是其他的值。
[变形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即,终端200例如在交织之类的多个频率资源中,反复地配置一个(换句话说,一种)基本发送单元,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变形2中,终端200也可在多个频率资源中,反复地配置多种基本发送单元。而且,终端200也可对不同的基本发送单元例如应用与不同的信息比特对应的模式。换句话说,终端200针对各自配置于分割多个频率资源所得的多个群组中的各个群组的不同的基本发送单元,应用与不同的信息比特分别对应的模式。
例如,在频率资源为N个的情况下,终端200可将N个频率资源分割成发送多个基本发送单元的频率资源(换句话说,群组)。例如,在产生了I个基本发送单元的情况下,终端200也可将第i个(i=0~I-1)基本发送单元反复地配置于Ri个频率资源。此时,如下式(5)所示,总计的Ri为N。
[数式1]
Figure BDA0003499686220000241
图14表示变形2的动作例。
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N=10,I=2,R1=R2=5。例如,在图14中,在交织#0所含的10个RB中的5个RB中配置基本发送单元#0,并在剩余的5个RB中配置基本发送单元#1。
另外,如图14所示,按基本发送单元而应用不同的模式。通过该动作,终端200能够对多个基本发送单元中的各个基本发送单元应用不同的模式而发送多种信息比特,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例如,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在一个交织中选择一个模式,而从终端200向基站100发送2比特的信息比特。相对于此,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在一个交织中通过选择两个模式,而从终端200向基站100发送4比特的信息比特。
另外,关于对各基本发送单元应用的模式所含的要素,如图14所示,例如,也可以是,将与多个频率资源(在图14中为10个RB)分别对应的多个要素(例如,图9中表示的模式所含的要素),分割成分别包含多个基本发送单元各自所应用的要素的模式。例如,在图14中,包含10个要素(循环移位量)的模式可被分割成包含前半部分的5个要素的模式(基本发送单元#0所应用的模式)、和包含后半部分的5个要素的模式(基本发送单元#1所应用的模式)。换句话说,与一个交织所含的10个RB分别对应的要素的组合在图9与图14中是相同的。
如上所述,图9所示的模式的集合是取决于低PAPR/CM及基站100的接收性能的提高而设计的。因此,图14所示的模式的设计也可获得低PAPR/CM的特性、以及提高接收性能的效果。
此外,在图14中,作为一例,说明了多个基本发送单元各自所配置的频率资源数(例如,RB数)为相同数量(例如,5RB)的情况,但配置各基本发送单元的频率资源数也可在基本发送单元之间不同。
另外,在图14中,作为一例,说明了在交织所含的多个频率资源中的相邻的5RB中分别配置各基本发送单元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在交织所含的多个频率资源中的分散的频率资源中配置各基本发送单元。
另外,在图14中,说明了基本发送单元为2个的情况,但基本发送单元的数量不限于2个,也可以是3个~N个中的某一个数量。
另外,在图14中,作为一例,说明了应用按基本发送单元分割图9所示的模式而获得的模式的情况,但对每个基本发送单元应用的模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基于各基本发送单元的尺寸来产生。
另外,此处,说明了作为要素包含循环移位量的模式,但变形2例如同样也能够应用于作为要素包含相位旋转及序列编号的模式。另外,例如,对多个基本发送单元应用的模式各自所含的要素的类别也可不同。例如,在图14中,可以是,对基本发送单元#0应用的模式中包含循环移位量,对基本发送单元#1应用的模式中包含序列编号。
以上,说明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频域的资源配置的一例,对交织配置进行了说明,但频域的资源配置并不限定于交织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模式内的循环移位量或序列编号构成的要素串的决定方法不限于上述要素串的例子(例如,图9或图11)。例如,如在LTE或NR中使用的循环移位的码元间跳跃、或序列编号的时隙间跳跃中利用伪随机序列那样,也可通过伪随机序列产生模式所含的循环移位量或序列编号的要素串。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想了从终端向基站发送信号的上行链路通信。但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可应用于从基站向终端发送信号的下行链路通信、或终端彼此间的通信(例如,旁链路(sidelink)的通信)。
另外,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数据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及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分别不限于PDCCH、PDSCH、PUCCH及PUSCH,也可以是其他名称的控制信道。
另外,时间资源的单位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时间资源(例如,时隙或子时隙),也可以是其他的时间资源单位(例如,子帧或帧等)。
本公开能够通过软件、硬件或在与硬件协作下的软件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部分地或整体地被实现为作为集成电路的LSI(Large 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过程也可部分地或整体地由一个LSI或由LSI的组合控制。LSI可由各个芯片构成,也可以是以包含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由一个芯片构成。LSI也可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LSI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系统LSI(System LSI)”、“超大LSI(SuperLSI)”、“特大LSI(Ultra LSI)”。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由专用电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实现。另外,也可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对LSI内部的电路块的连接或设定进行重新构置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本公开也可被实现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应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公开可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总称为“通信装置”)中实施。通信装置也可包含无线收发机(transceiver)和处理/控制电路。无线收发机也可包含接收部和发送部,或者发挥这些部分的功能。无线收发机(发送部、接收部)也可包含RF(Radio Frequency,射频)模块和一个或多个天线。RF模块也可包含放大器、RF调制器/解调器、或类似于这些的装置。通信装置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包括:电话(手机、智能手机等)、平板电脑、个人电脑(PC)(膝上型电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相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码播放器(数码音频/视频播放器等)、可穿戴设备(可穿戴相机、智能手表、跟踪设备等)、游戏机、电子书阅读器、远程健康/远程医疗(远程保健/医学处方)设备、带有通信功能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等)、以及上述各种装置的组合。
通信装置并不限定于可携带或可移动的装置,也包含无法携带或被固定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例如包括:智能家居设备(家电设备、照明设备、智能电表或计量器、控制面板等)、自动售货机、以及其他可存在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网络上的所有“物体(Things)”。
通信除了包含通过蜂窝系统、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通信卫星系统等进行的数据通信之外,还包含通过这些系统的组合进行的数据通信。
另外,通信装置也包含与执行本公开中记载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连接或连结的、控制器或传感器等设备。例如,包含产生执行通信装置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所使用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的控制器或传感器。
另外,通信装置包含与上述非限定性的各种装置进行通信或对上述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基础设施设备,例如,基站、接入点、以及其他所有的装置、设备、系统。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包括:控制电路,对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第一信息应用与第二信息对应的系数的模式;以及发送电路,发送应用了所述模式的所述第一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模式中,包含与所述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个数的要素。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要素为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以及码序列的序列编号中的一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式所含的多个所述要素为彼此不同的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频率资源中的各个频率资源中,在所述模式的多个候选之间,各所述候选的所述要素为彼此不同的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模式基于在与所述多个模式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之间通用的法则而产生。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针对各自配置于分割所述多个频率资源所得的多个群组中的各个群组的不同的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与不同的所述第二信息分别对应的所述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的格式为PUCCH格式0和PUCCH格式1中的一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频率资源为交织所含的资源。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包括:接收电路,接收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第一信息;以及控制电路,检测与所述第一信息所应用的系数的模式对应的第二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方法中,终端进行以下步骤:对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第一信息应用与第二信息对应的系数的模式;以及发送应用了所述模式的所述第一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接收方法中,基站进行以下步骤:接收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第一信息;以及检测与所述第一信息所应用的系数的模式对应的第二信息。
在2019年8月14日申请的特愿2019-148879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基站
101、205 控制部
102 高层控制信号产生部
103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产生部
104、206 编码部
105、207 调制部
106、208 信号分配部
107、209 发送部
108、201 接收部
109、202 提取部
110、203 解调部
111、204 解码部
200 终端。

Claims (13)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对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第一信息应用与第二信息对应的系数的模式;以及
发送电路,发送应用了所述模式的所述第一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在所述模式中,包含与所述多个频率资源对应的个数的要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要素为循环移位量、相位旋转量、以及码序列的序列编号中的一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模式所含的多个所述要素为彼此不同的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中,
在所述多个频率资源中的各个频率资源中,在所述模式的多个候选之间,各所述候选的所述要素为彼此不同的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模式的多个候选基于对与所述多个候选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的值通用的法则而产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针对各自配置于分割所述多个频率资源所得的多个群组中的各个群组的不同的所述第一信息,应用与不同的所述第二信息分别对应的所述模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的格式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0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1中的一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多个频率资源为交织所含的资源。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电路,接收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第一信息;以及
控制电路,检测与所述第一信息所应用的系数的模式对应的第二信息。
12.一种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进行以下步骤:
对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第一信息应用与第二信息对应的系数的模式;以及
发送应用了所述模式的所述第一信息。
13.一种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站进行以下步骤:
接收配置于多个频率资源的第一信息;以及
检测与所述第一信息所应用的系数的模式对应的第二信息。
CN202080056700.6A 2019-08-14 2020-06-04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Pending CN1142083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8879 2019-08-14
JP2019148879 2019-08-14
PCT/JP2020/022199 WO2021029125A1 (ja) 2019-08-14 2020-06-04 端末、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8351A true CN114208351A (zh) 2022-03-18

Family

ID=74569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6700.6A Pending CN114208351A (zh) 2019-08-14 2020-06-04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95525A1 (zh)
JP (1) JPWO2021029125A1 (zh)
CN (1) CN114208351A (zh)
WO (1) WO20210291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77584B2 (en) * 2020-05-11 2023-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report payload reduction techniqu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18302B2 (en) * 2014-12-12 2018-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transmissions in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WO2017098414A1 (en) * 2015-12-07 2017-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unlicensed carriers
EP3295753B1 (en) * 2016-01-21 2019-01-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xing scheduling requests in unlicensed bands
US11496255B2 (en) * 2017-04-17 2022-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for sequence based acknowledgement design for new radi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95525A1 (en) 2022-09-15
WO2021029125A1 (ja) 2021-02-18
JPWO2021029125A1 (zh) 2021-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6289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制御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
JP5665240B2 (ja) データチャンネル又は制御チャンネルを通じ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の送信
JP685673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KR101090911B1 (ko) 업링크 제어 시그날링을 위한 시퀀스 변조를 제공하는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KR101179627B1 (ko) 복조 참조 신호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JP5137959B2 (ja) 無線リソース管理装置、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リソース管理方法
KR102246898B1 (ko) 무선 통신 기지국 장치 및 제어 채널 배치 방법
CN114189262B (zh) 基站、接收方法及集成电路
EP4346153A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multiplexing for data-non-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
WO2018128574A1 (en) Device and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JP722450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0536230A (ja) セルラー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ack/nackチャネルへのコードリソースの割当て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KR20130033464A (ko) 진화된 utra에서의 ack/nack 및 송신 전력 제어 피드백의 송신
WO2009069936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945806B (zh) 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14208351A (zh)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KR20090037203A (ko) 부호어의 전송방법
RU2575013C2 (ru)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разнесения передачи для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кодированных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дискретного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фурье канал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