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4318B - 一种防撞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撞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4318B
CN114204318B CN202111506108.4A CN202111506108A CN114204318B CN 114204318 B CN114204318 B CN 114204318B CN 202111506108 A CN202111506108 A CN 202111506108A CN 114204318 B CN114204318 B CN 1142043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locking
cylinder
counter bore
insula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061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4318A (zh
Inventor
裴浩
李珊
赵明
庞斌
邹宗华
姜科
杨雨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Sichuan Hua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Sichuan Hua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Sichuan Hua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5061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43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4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4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4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4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撞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壳体,第一壳体一端的内轮廓与第三壳体一端的外轮廓相匹配,第三壳体外套接有限位架,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锁紧机构;第三壳体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壳体。本发明中,第一壳体一端的内轮廓与第三壳体一端的外轮廓相匹配,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一级导向,导向钉和导向套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二级导向,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三级导向;通过三级导向,实现电连接器的可靠对接。

Description

一种防撞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撞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电路连接的一种电路元件,主要运用在航空、航天、国防等军用系统中,在各种军机和武器装备中,电连接器的用量较大,特别是飞机上使用电连接器的用量特大,一般来讲一架飞机电连接器的使用量可达数百件至几千件,牵扯到好几万个线路,所以电连接器的连接质量非常重要。而常规的电连接器对插时,需要操作人员将插针和插孔完全对准;若插针和插孔没对准,则会导致插针因撞击而损坏,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连接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接可靠、安全的防撞连接器。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防撞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壳体,第一壳体一端的内轮廓与第三壳体一端的外轮廓相匹配,第三壳体外套接有限位架,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锁紧机构;第三壳体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壳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壳体一端的内轮廓与第三壳体一端的外轮廓相匹配,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一级导向,使第三壳体装入第一壳体内,且通过限位架限制第三壳体的装入位置,避免第三壳体装入过多导致的内部元器件碰撞;相互匹配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用于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二级和第三级导向,实现电连接器的可靠对接;锁紧机构用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连接和锁紧。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一端的第一绝缘板和导向钉,导向钉上滑动设置有第二绝缘板,第一壳体与第二绝缘板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导向钉上的第一弹簧,第一绝缘板内固定有第一插接组件,第一插接组件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绝缘板内;
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三壳体一端的第三绝缘板和导向套,第三绝缘板内固定有第二插接组件,第三绝缘板的中部固定有锁紧套,锁紧套设置有双头内螺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导向钉和导向套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二级导向,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三级导向,保证了第一插接组件与第二插接组件完全对准,避免了第一插接组件因撞击而损坏,实现电连接器的可靠对接。
进一步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若干插针和设置在插针一侧的两个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插接组件包括若干插孔和设置在插孔一侧的两个第二接线端子;插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沉孔和第一缺口,插针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圆柱体,且第一圆柱体的一端为半球体;插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沉孔和第二缺口,插孔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圆柱体相匹配的第三沉孔;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的孔壁均设置有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若干插针和若干插孔,提高电连接器连接的可靠性;第一圆柱体与第三沉孔相匹配,且第一圆柱体的一端为半球体,有利于插针顺利插入插孔;当插针未完全对准插孔时,插针可沿着半球体的弧形面顺利插入插孔;插针一端设置第一沉孔和第一缺口,且第一沉孔的孔壁设置通孔,方便导线穿过通孔和第一沉孔,实现连接;插孔一端设置第二沉孔和第二缺口,且第二沉孔的孔壁设置通孔,方便导向穿过通孔和第二沉孔,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内分别通过绝缘管安装有第一线柱和第二线柱,第一线柱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沉孔和第一条形缺口,第一线柱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圆柱体,且第二圆柱体的一端为锥体;第二线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条形缺口和与第二圆柱体相匹配的第五沉孔,第二线柱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条形缺口和第六沉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二圆柱体与第五沉孔相匹配,且第二圆柱体的一端为锥体,有利于第一接线端子顺利插入第二接线端子;当第一接线端子未完全对准第二接线端子时,第一接线端子可沿着锥体的锥形面顺利插入第二接线端子;设置第一条形缺口和第三条形缺口以保证第一线柱和第二线柱能够顺利与外部连接线连接,避免出现因外部连接线过大而无法插入的情况。
进一步地,导向钉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圆柱体,且第三圆柱体的一端为半球体,导向套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圆柱体相匹配的第七沉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三圆柱体与第七沉孔相匹配,且第三圆柱体的一端为半球体,有利于导向钉顺利插入导向套;当导向钉未完全对准导向套时,导向钉可沿着半球体的弧形面顺利插入第二接线端子。
进一步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杆,锁紧杆通过支撑套转动设置在第一绝缘板上,锁紧杆的一端设置有锁紧块,锁紧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壳体、安装板、第二弹簧、安装块后与锁紧手轮固定连接;安装板的一端紧靠第二壳体,安装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安装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端紧靠锁紧手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转动锁紧手轮带动锁紧块的转动,从而对锁紧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锁紧块设置有与双头内螺纹相匹配的双头外螺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锁紧套的双头内螺纹与锁紧块的双头外螺纹匹配,电连接器连接时,通过转动锁紧手轮来带动锁紧杆上的锁紧块转动,使锁紧块逐渐旋入锁紧套,从而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朝着第三壳体运动;在第二绝缘板接触第三绝缘板后,第二绝缘板开始压缩第一弹簧,而第一插接组件则插入第二插接组件;第二绝缘板对第一插接组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安装时对撞产生的损坏,也可防止因操作人员误触摸导致的伤亡事故。
进一步地,锁紧块与支撑套之间安装有耐磨垫块,且耐磨垫块套接在锁紧杆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耐磨垫块,以避免锁紧块转动对支撑块和第一绝缘板的磨损。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堵盖,第二壳体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环,第二壳体和连接环外套接有连接架,连接架和第二壳体外套接有安装套,连接架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线夹;第四壳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线夹,第四壳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堵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连接环、连接架均用于限制连接线的位置,而安装套则用于将连接架安装在第二壳体上;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将第二壳体与第四壳体外的连接线夹紧;第二壳体的一侧螺纹连接第一堵盖,第四壳体一端螺纹连接第二堵盖,方便灌胶。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与第四壳体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线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为连接线提供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与锁紧杆之间、第二壳体与安装板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第二壳体与连接架之间、第二壳体与安装套之间、连接架与安装套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二壳体与锁紧杆之间、第二壳体与安装板之间、第二壳体与连接架之间、第二壳体与安装套之间、连接架与安装套之间安装后存在缝隙,因此安装密封圈来防止灌入的胶泄漏。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第二壳体通过螺钉连接,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壳体的一端与第二壳体通过螺钉连接,安拆方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安装密封圈,防止灌入的胶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缝隙泄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第一壳体一端的内轮廓与第三壳体一端的外轮廓相匹配,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一级导向,导向钉和导向套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二级导向,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三级导向;通过三级导向,实现电连接器的可靠对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线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线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向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壳体,2、导向钉,201、第三圆柱体,3、第二绝缘板,4、第一弹簧,5、第一绝缘板,6、安装套,7、连接架,8、连接环,9、第一线夹,10、安装板,11、安装块,12、锁紧手轮,13、锁紧杆,14、第二弹簧,15、第一空腔,16、第二壳体,17、第一堵盖,18、第一接线端子,1801、第一线柱,1802、第一条形缺口,1803、第四沉孔,1804、第二圆柱体,19、支撑套,20、耐磨垫块,21、插针,2101、第一缺口,2102、第一沉孔,2103、第一圆柱体,22、锁紧块,23、内轮廓,24、外轮廓,25、限位架,26、第三壳体,27、第四壳体,28、第二线夹,29、第二空腔,30、锁紧套,31、第二堵盖,32、导向套,3201、第七沉孔,33、插孔,3301、第三沉孔,3302、第二沉孔,3303、第二缺口,34、第三绝缘板,35、第二接线端子,3501、第二线柱,3502、第五沉孔,3503、第六沉孔,3504、第二条形缺口,3505、第三条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4所示,防撞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一端螺钉连接有第二壳体16,第一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壳体26,第一壳体1一端的内轮廓23与第三壳体26一端的外轮廓24相匹配,第三壳体26外套接有限位架25,第一壳体1和第三壳体26内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二壳体16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锁紧机构;第三壳体26的一端螺钉连接有第四壳体27。
第一壳体1一端的内轮廓23与第三壳体26一端的外轮廓24相匹配,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一级导向,使第三壳体26装入第一壳体1内,且通过限位架25限制第三壳体26的装入位置,避免第三壳体26装入过多导致的内部元器件碰撞;相互匹配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用于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二级和第三级导向,实现电连接器的可靠对接;锁紧机构用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连接和锁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1一端的第一绝缘板5和导向钉2,导向钉2上滑动设置有第二绝缘板3,第一壳体1与第二绝缘板3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导向钉2上的第一弹簧4,第一绝缘板5内固定有第一插接组件,第一插接组件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绝缘板3内;
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三壳体26一端的第三绝缘板34和导向套32,第三绝缘板34内固定有第二插接组件,第三绝缘板34的中部固定有锁紧套30。
导向钉2和导向套32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二级导向,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实现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三级导向,保证了第一插接组件与第二插接组件完全对准,避免了第一插接组件因撞击而损坏,实现电连接器的可靠对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插接组件包括若干插针21和设置在插针21一侧的两个第一接线端子18,第二插接组件包括若干插孔33和设置在插孔33一侧的两个第二接线端子35;如图5所示,插针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沉孔2102和第一缺口2101,插针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圆柱体2103,且第一圆柱体2103的一端为半球体;如图6所示,插孔3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沉孔3302和第二缺口3303,插孔3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圆柱体2103相匹配的第三沉孔3301;第一沉孔2102和第二沉孔3302的孔壁均设置有通孔。
通过若干插针21和若干插孔33,提高电连接器连接的可靠性;第一圆柱体2103与第三沉孔3301相匹配,且第一圆柱体2103的一端为半球体,有利于插针21顺利插入插孔33;当插针21未完全对准插孔33时,插针21可沿着半球体的弧形面顺利插入插孔33;插针21一端设置第一沉孔2102和第一缺口2101,且第一沉孔2102的孔壁设置通孔,方便导线穿过通孔和第一沉孔2102,实现连接;插孔33一端设置第二沉孔3302和第二缺口3303,且第二沉孔3302的孔壁设置通孔,方便导向穿过通孔和第二沉孔3302,实现连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接线端子18和第二接线端子35内分别通过绝缘管安装有第一线柱1801和第二线柱3501;如图7所示,第一线柱1801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沉孔1803和第一条形缺口1802,第一线柱18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圆柱体1804,且第二圆柱体1804的一端为锥体;如图8所示,第二线柱35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条形缺口3504和与第二圆柱体1804相匹配的第五沉孔3502,第二线柱35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条形缺口3505和第六沉孔3503。
第二圆柱体1804与第五沉孔3502相匹配,且第二圆柱体1804的一端为锥体,有利于第一接线端子18顺利插入第二接线端子35;当第一接线端子18未完全对准第二接线端子35时,第一接线端子18可沿着锥体的锥形面顺利插入第二接线端子35;设置第一条形缺口1802和第三条形缺口3505以保证第一线柱1801和第二线柱3501能够顺利与外部连接线连接,避免出现因外部连接线过大而无法插入的情况。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导向钉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圆柱体201,且第三圆柱体201的一端为半球体;如图10所示,导向套3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圆柱体201相匹配的第七沉孔3201;第三圆柱体201与第七沉孔3201相匹配,且第三圆柱体201的一端为半球体,有利于导向钉2顺利插入导向套32;当导向钉2未完全对准导向套32时,导向钉2可沿着半球体的弧形面顺利插入第二接线端子35。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杆13,锁紧杆13通过支撑套19转动设置在第一绝缘板5上,锁紧杆13的一端设置有锁紧块22,锁紧杆13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壳体16、安装板10、第二弹簧14、安装块11后与锁紧手轮12固定连接;安装板10的一端紧靠第二壳体16,所述安装板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14安装安装块11,所述安装块11的一端紧靠锁紧手轮12;转动锁紧手轮带动锁紧块的转动,从而对锁紧进行控制。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锁紧块22设置有与双头内螺纹相匹配的双头外螺纹;锁紧套30的双头内螺纹与锁紧块22的双头外螺纹匹配,电连接器连接时,通过转动锁紧手轮12来带动锁紧杆13上的锁紧块22转动,使锁紧块22逐渐旋入锁紧套30,从而带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16朝着第三壳体26运动;在第二绝缘板3接触第三绝缘板34后,第二绝缘板3开始压缩第一弹簧4,而第一插接组件则插入第二插接组件;第二绝缘板3对第一插接组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安装时对撞产生的损坏,也可防止因操作人员误触摸导致的伤亡事故。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锁紧块22与支撑套19之间安装有耐磨垫块20,且耐磨垫块20套接在锁紧杆13上;设置耐磨垫块20,以避免锁紧块22转动对支撑块和第一绝缘板5的磨损。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壳体16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堵盖17,第二壳体16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环8,第二壳体16和连接环8外套接有连接架7,连接架7和第二壳体16外套接有安装套6,连接架7的一侧螺栓连接有第一线夹9;第四壳体27的一侧螺钉连接有第二线夹28,第四壳体2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堵盖31;其中,第一线夹9包括四块半圆形板,且半圆形板的两端设置通孔;第二线夹28为U形板,且U形板的两端设置通孔。
连接环8、连接架7均用于限制连接线的位置,而安装套6则用于将连接架安装在第二壳体16上;第一线夹9和第二线夹28将第二壳体16与第四壳体27外的连接线夹紧;第二壳体16的一侧螺纹连接第一堵盖17,第四壳体27一端螺纹连接第二堵盖31,方便灌胶。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壳体16与第四壳体27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线的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29。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壳体16与锁紧杆13之间、第二壳体16与安装板10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第二壳体16与连接架7之间、第二壳体16与安装套6之间、连接架7与安装套6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防止灌入的胶从缝隙中泄漏。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16之间安装有密封圈,防止灌入的胶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16之间的缝隙泄漏。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四壳体27的一端设置螺纹孔,螺纹孔螺纹连接有第二堵盖31,旋出第二堵盖31即可灌胶。
本发明的对接过程为:
第一壳体1一端的内轮廓23对准第三壳体26一端的外轮廓24并逐渐插入,使锁紧块22接触锁紧套30,且导向钉2接触导向套32;
按压并旋转锁紧手轮12,使第一壳体1继续插入第三壳体26,且导向钉2逐渐插入导向套32,直至第二绝缘板3接触第三绝缘板34;
继续旋转锁紧手轮12,使第一壳体1继续插入第三壳体26,导向钉2继续插入导向套32,且第一插接组件逐渐插入第二插接组件,直至第一壳体1的一端接触限位架25。

Claims (7)

1.一种防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壳体(16),所述第一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壳体(26),所述第一壳体(1)一端的内轮廓(23)与第三壳体(26)一端的外轮廓(24)相匹配,所述第三壳体(26)外套接有限位架(25),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三壳体(26)内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壳体(16)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锁紧机构;所述第三壳体(26)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壳体(27);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1)一端的第一绝缘板(5)和导向钉(2),所述导向钉(2)上滑动设置有第二绝缘板(3),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绝缘板(3)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导向钉(2)上的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绝缘板(5)内固定有第一插接组件,所述第一插接组件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绝缘板(3)内;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三壳体(26)一端的第三绝缘板(34)和导向套(32),所述第三绝缘板(34)内固定有第二插接组件,所述第三绝缘板(34)的中部固定有锁紧套(30),所述锁紧套(30)设置有双头内螺纹;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杆(13),所述锁紧杆(13)通过支撑套(19)转动设置在第一绝缘板(5)上,所述锁紧杆(13)的一端设置有锁紧块(22),所述锁紧杆(13)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壳体(16)、安装板(10)、第二弹簧(14)、安装块(11)后与锁紧手轮(1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0)的一端紧靠第二壳体(16),所述安装板(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14)安装安装块(11),所述安装块(11)的一端紧靠锁紧手轮(12);所述锁紧块(22)设置有与双头内螺纹相匹配的双头外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若干插针(21)和设置在插针(21)一侧的两个第一接线端子(18),所述第二插接组件包括若干插孔(33)和设置在插孔(33)一侧的两个第二接线端子(35);所述插针(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沉孔(2102)和第一缺口(2101),所述插针(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圆柱体(2103),且第一圆柱体(2103)的一端为半球体;所述插孔(3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沉孔(3302)和第二缺口(3303),所述插孔(3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圆柱体(2103)相匹配的第三沉孔(3301);所述第一沉孔(2102)和第二沉孔(3302)的孔壁均设置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8)和第二接线端子(35)内分别通过绝缘管安装有第一线柱(1801)和第二线柱(3501),所述第一线柱(1801)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沉孔(1803)和第一条形缺口(1802),所述第一线柱(18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圆柱体(1804),且所述第二圆柱体(1804)的一端为锥体;所述第二线柱(35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条形缺口(3504)和与第二圆柱体(1804)相匹配的第五沉孔(3502),所述第二线柱(35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条形缺口(3505)和第六沉孔(35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钉(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圆柱体(201),且所述第三圆柱体(201)的一端为半球体,所述导向套(3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圆柱体(201)相匹配的第七沉孔(32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块(22)与支撑套(19)之间安装有耐磨垫块(20),且所述耐磨垫块(20)套接在锁紧杆(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6)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堵盖(17),所述第二壳体(16)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环(8),所述第二壳体(16)和连接环(8)外套接有连接架(7),所述连接架(7)和第二壳体(16)外套接有安装套(6),所述连接架(7)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线夹(9);所述第四壳体(27)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线夹(28),所述第四壳体(2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堵盖(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6)与第四壳体(27)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线的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29)。
CN202111506108.4A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防撞连接器 Active CN114204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6108.4A CN114204318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防撞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6108.4A CN114204318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防撞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4318A CN114204318A (zh) 2022-03-18
CN114204318B true CN114204318B (zh) 2024-01-23

Family

ID=8065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06108.4A Active CN114204318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防撞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431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6649A (zh) * 2019-09-29 2020-01-1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落连接器
WO2020133594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江苏英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插塞连接器及其上的卡线装置
CN211530321U (zh) * 2020-01-22 2020-09-18 陕西四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导向、浮动安装型微形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9689B (zh) * 2017-09-30 2020-11-1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3594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江苏英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插塞连接器及其上的卡线装置
CN110676649A (zh) * 2019-09-29 2020-01-1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落连接器
CN211530321U (zh) * 2020-01-22 2020-09-18 陕西四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导向、浮动安装型微形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4318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43474A1 (en) Jack with modular mounting sleeve
US20040209507A1 (en) Connectors, instrument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under power
CN110165472B (zh) 一种矿用隔爆型电缆连接器
CN114204318B (zh) 一种防撞连接器
US6257911B1 (en)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with wipe
CN113410710A (zh) 一种电缆连接器及电缆装置
US6445190B1 (en) Connector continuity checking device
US3665129A (en) Multi-circuit switching connector
CN116031695A (zh) 一种电缆连接头及电缆并联装置
CN107785712B (zh) 一种防开路航空插座
CN115832751A (zh) 插座安全门装置及插座
CN2626079Y (zh) 矿用本质安全型接插件
CN202797409U (zh) 多芯集束同轴连接器
CN2300200Y (zh) 防爆三相插座与插头
US10950966B2 (en) Safety stab technology
CN200969442Y (zh) 易插拔卡锁插座
CN100428579C (zh) 通用型旋转回弹式安全电源插座
CN108306156A (zh) 通用性好的电力开关柜信号插接装置
US4433477A (en) Keying block extracting tool
CN112768991A (zh) 一种模块化连接器
CN117895280B (zh) 一种高强度连接及可靠屏蔽的互耦连接器
CN116454663B (zh) 射频连接器、服务器测试设备和服务器测试方法
CN220797156U (zh) 隔爆接线柱及煤矿井下电气设备
CN113381236B (zh) 一种用于盲插的可伸缩电连接器
CN113675673B (zh) 移动式接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