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7902A - 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 - Google Patents

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7902A
CN114197902A CN202111437828.XA CN202111437828A CN114197902A CN 114197902 A CN114197902 A CN 114197902A CN 202111437828 A CN202111437828 A CN 202111437828A CN 114197902 A CN114197902 A CN 114197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net
winding section
section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78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超
石教学
曾卫卫
金革
江凯
林生根
徐跃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pu Green Fiber Zhejiang Co ltd
Zhejiang Guxiandao Green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chuang Advanced Functional Fiber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Zhejiang Guxiandao Green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chuang Advanced Functional Fiber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Zhejiang Guxiandao Green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chuang Advanced Functional Fiber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78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79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7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7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32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person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 E04G21/3261Safety-nets; Safety mattresses; Arrangements on buildings for connecting safety-lines
    • E04G21/3266Safety ne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CBRAIDING OR MANUFACTURE OF LACE, INCLUDING BOBBIN-NET OR CARBONISED LACE; BRAIDING MACHINES; BRAID; LACE
    • D04C1/00Braid or lace, e.g. pillow-lace;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4C1/02Braid or lace, e.g. pillow-lace;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made from particular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CBRAIDING OR MANUFACTURE OF LACE, INCLUDING BOBBIN-NET OR CARBONISED LACE; BRAIDING MACHINES; BRAID; LACE
    • D04C1/00Braid or lace, e.g. pillow-lace;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4C1/06Braid or lace serving particular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属于建筑材料或建筑构件中的安全或防护设施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框与主网,主网通过框网接口与连接框活动连接,主网是由纤维绳与网接口串接形成网格结构,所述框网接口由接入段、绕线段一、绕线段二、绕线段三和接出段构成。将本申请用于路桥等场合,具有安全性高、易辨识、不受光线明暗影响等优点。

Description

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属于建筑材料或建筑构件中的安全或防护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防护网在日常生活与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如:超市的扶梯交错空间中,高层建筑的天井上空,高速路桥不同行驶方向的交界处等等,为了防止高空坠物、坠人事故的发生,通常会在这些区域安装防护网。
常见的防护网多由防护框、防护框四周的卡箍组件、防护框内的网三部分构成(如图1中的固定边1a、固定孔2a以及网3a,网3a固定于固定边1a内,固定孔2a实现固定边1a与网3a与安装部位的固定),其中为了提高安全防护效果,一般会从三个角度着手:
第一方面,提高防护框的强度,如:加装增强骨架,设置承接筋等。
第二方面,强化卡箍组件,如:采用环箍、销轴连接。
第三方面,采用多层网结构或分格成小块的网,以强化防护网强度。
牢度无疑是防护网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关键,上述三方面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防护网的强度进行强化,但在应用中却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防护框结构中增加的骨架结构固然提高了防护框的强度、分担一些下坠力,但由于坠落人/物运动轨迹的不确定性,在防止落地的同时,与人/物接触时,也会造成人/物的损伤;卡箍组件的强化更多的是提高了整个防护网的安装牢度,对于坠物、坠人的安全性作用不是非常明显;双层网结构虽然强化了防滑网的抗拉强度,但成本也相应提高,这对于仅起到预防作用的防护网而言并不合算,特别是久置不用后遇到突发使用时,强度会随时间衰变递减;特别是大多数的防护网结构色彩较为单一,遇到光线暗的情况时,难以给出准确定位。
如何充分有效的实现防护网的安全作用,并在不同场合下均可实现防护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强度高、韧性强、实现柔性减速的安全防护网。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包括连接框与主网,主网通过框网接口与连接框活动连接,主网是由纤维绳与网接口串接形成网格结构,所述框网接口由接入段、绕线段一、绕线段二、绕线段三和接出段构成,绕线段一、绕线段二和绕线段三顺此设置,绕线段一一端通过接入段延伸入主网结构,另一端位于横框架上方,绕线段二为C型结构,其中间部位位于接入段上方,一端与绕线段一连接并位于连接框下方,另一端位于连接框上方,绕线段三的一端于连接框下方与绕线段二连接,另一端过绕线段二上方与接出段连接,接出段为下一个框网接口的接入段继续形成框网接口后,进入主网结构。
框网接口是由纤维绳沿连接框(横框架、纵框架)形成的可相对连接框(横框架、纵框架)位移的活扣。靠近连接框(横框架、纵框架)处的主网纤维绳作为接入段,先自连接框上方绕至该处连接框下方,该过程中的纤维绳即为绕线段一,再依次经连接框下方、接入段的纤维绳上方、连接框上方(与前一连接框上方位置不同)绕至连接框下方(与前一连接框下方位置不同),该过程中的纤维绳即为绕线段二,最后经绕线段二上方穿过形成绕线段三,绕线段三的接出段作为下一框网接口的接入段,在连接框上形成下一个框网接口后,进入主网结构,如此循环,可完成连接框上不同部位处框网接口的形成;依次经过横框架上方、横框架下方、纤维绳上方、横框架上方、横框架下方、纤维绳上方,将纤维绳套接在连接框上,并于不同位置分别形成接入段、绕线段一、绕线段二、绕线段三,在受力时可以相对连接框做有限的位移。
本申请以纤维绳分别形成连接框和主网,纤维绳相对刚性结构而言具有一定的可延展性与可形变形;而主网与连接框之间的活动连接,既赋予了主网相对连接框一定的可位移性,又在主网网格之间的相互牵连,不会出现太大位移;当坠物、坠人落在主网上时,借助于纤维绳的可形变性,以及主网与连接框之间的活动连接,实现防护网强度高、韧性强的同时,完成对坠物、坠人的柔性减速,避免人、物出现硬性接触引起的损伤。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连接框是由至少三个框架首尾相连的框架形成的闭环结构,框架之间以框接口连接,主网通过框网接口与框架连接。更优选的,所述连接框由两根横框架与两根纵框架构成,相邻横框架与纵框架之间以框接口连接。所述框架为纤维绳。连接框可以采用常规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可以采用多个框接口形成多边形,以适应不同安装环境的需求,且纤维绳作为框架的构成,赋予四周框架部分以柔韧性和弹性,适用性更强。
所述主网的纤维绳包括有始端带和终端带,始端带一端通过框网接口与连接框连接,另一端通过网接口形成网格一,终端带一端通过网接口形成网格二,另一端位于始端带的对角位置处,并通过框网接口与对应的连接框连接,网格一、网格二与网接口构成主网。始端带与终端带对角设置,方便主网的拼接,主网加工方便,操作性强,特别是主网以网格和网接口构成,每个网格的顶角以网接口连接,赋予网格良好的稳定性,受力时不会因冲击力过大出现网格变形所导致的安全隐患,主网的这种结构还可以对框网接口的可活动范围进行限制,避免框网接口一侧过度堆积造成的防护网结构承接能力不匀。
所述连接框为0.3-15万旦的纤维绳,更优选的,所述纤维绳为涤纶工业丝。涤纶工业丝具有强度高、抗老化、耐用等优点,应用于室外、室内防护网结构时,既经济又安全。
所述纤维绳由纤维绳一、纤维绳二与纤维绳三相互缠绕而成,且纤维绳一上设有标识带,标识带为有色纱线或荧光纱线。更优选的,所述纤维绳一是由三股纱线相互缠绕或直接加捻加工而成,其中两股为0.3-15万旦的纱线,第三股的标识带为0.1-12万旦的纱线。将标识带以编制形式埋藏于纤维绳结构中,并与其他两股纱线明暗交替,既可以避免意外脱落、影响使用效果,又赋予其标识与美观效果。
以有色纱线作为标识带可以很好的避免添加剂的衰变现象,不会因使用时间过长引起褪色或无色,无需频繁更换。
以荧光纱线做标识带时,荧光纱线的优势在于较为醒目,且不受光照明暗影响,特别是室外使用,即便是雨天依然具有很好的提示效果。
所述框接口为固定接口,框接口处安装有紧固件,实现连接框与安装部位的连接。
所述框网接口与主网的网格对应设置,如临近连接框位置的主网为方网格,每个方网格配置两个框网接口,临近连接框位置的主网是三角网,则每个三角网格配置一个或两个框网接口。
所述相邻网格通过一个网接口连接,每个网格有一个边框与网接口连接,以网格为方格时为例,边框包括边框一、边框二、边框三、边框四,边框一、边框二同侧,边框三、边框四同侧,边框一、绕线段三、压线段二、绕线段四与边框二顺此连接,边框三、压线段三、绕线段五、边框四顺此连接,所述绕线段三位于边框二下方,绕线段三与压线段二的连接节点位于边框四的下方,压线段二位于边框四、边框三上方,压线段二与绕线段四的连接节点位于边框三的下方,绕线段四位于边框一上方、边框二下方,压线段三与边框三的节点位于压线段二下方,压线段三位于绕线段四下方、边框一下方,压线段三与绕线段五的连接节点位于边框二上方,绕线段五位于绕线段三上方,绕线段五与边框四的连接节点位于压线段二下方。边框一、边框二、边框三、边框四任意一条线上受力,都会拉动绕线段三、压线段二、绕线段四、压线段三、绕线段五相互拉伸,并使网接口间隙变小,而边框一、边框二、边框三、边框四分属于相邻四个网格的一条边,该相互作用的存在,又对其结构的稳定性起到限制作用,避免网格变形太大、安全度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主网的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主网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框网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网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横框架;2.纵框架;3.框接口;4.主网;41.纤维绳一;411.标识带;42.纤维绳二;43.纤维绳三;44.始端带;45.终端带;5.框网接口;51.绕线段一;52.压线段一;53.绕线段二;54.接入段;55.接出段;6.网接口;61.绕线段三;62.压线段二;63.绕线段四;64.压线段三;65.绕线段五;66.边框一;67.边框二;68.边框三;64.边框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一种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结合图1,包括连接框与主网4,主网4通过框网接口5与连接框活动连接,主网4是由纤维绳与网接口6串接形成网格结构,结合图2,纤维绳由纤维绳一41、纤维绳二42与纤维绳三43相互缠绕而成,且纤维绳一41上设有标识带411。
本申请以纤维绳分别形成连接框和主网4,纤维绳相对刚性结构而言具有一定的可延展性与可形变形;而主网4与连接框之间的活动连接,既赋予了主网4相对连接框一定的可位移性,又在主网4网格之间的相互牵连作用下,不会出现太大位移;当坠物、坠人落在主网4上时,借助于纤维绳的可形变性,以及主网4与连接框之间的活动连接,实现防护网强度高、韧性强的同时,完成对坠物、坠人的柔性减速,避免人、物出现硬性接触引起的损伤。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连接框是由至少三个框架首尾相连的框架形成的闭环结构,框架之间以框接口3连接,主网4通过框网接口5与框架连接。
连接框可以采用常规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可以采用多个框接口3形成多边形,以适应不同安装环境的需求,框架可以采用纤维绳,纤维绳作为框架的构成,赋予四周框架部分以柔韧性和弹性,适用性更强。
以方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为例,结合图1:连接框由两根横框架1与两根纵框架2构成,相邻横框架1与纵框架2之间以框接口4连接。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主网可以与连接框配合,将主网结构渗透入连接框结构中,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与连接牢度,如:主网4的纤维绳包括有始端带44和终端带45,始端带44一端通过框网接口5与连接框连接,另一端通过网接口6形成网格一,终端带45一端通过网接口形成网格二,另一端位于始端带44的对角位置处,并通过框网接口5与对应的连接框连接,网格一、网格二与网接口6构成主网。始端带44与终端带45对角设置,方便主网4的拼接,主网4加工方便,操作性强,特别是主网4以网格和网接口6构成,每个网格的顶角以网接口6连接,赋予网格良好的稳定性,受力时不会因冲击力过大出现网格变形所导致的安全隐患,主网4的这种结构还可以对框网接口5的可活动范围进行限制,避免框网接口5一侧过度堆积造成的防护网结构承接能力不匀。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连接框为3-8万旦的纤维绳,优选的,纤维绳为涤纶工业丝,如5万旦、8万旦或12万旦的涤纶纱线作为连接框(优选使之较主网粗)。涤纶工业丝具有强度高、抗老化、耐用等优点,应用于室外、室内防护网结构时,既经济又安全。
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3,纤维绳一41是由三股纱线相互缠绕而成,其中两股可以均采用5000旦的涤纶工业纱线,标识带411可以采用3000D颜色鲜亮(如红色)的涤纶纱线,三者形成1.3万旦的纤维绳一41,纤维绳二42、纤维绳三43也可以分别采用1万旦或2万旦的涤纶纱线。将标识带411以编制形式埋藏于纤维绳结构中,并与其他两股纱线明暗交替,既可以避免意外脱落、影响使用效果,又赋予其标识与美观效果。
上述方案中,
标识带411可以采用颜色鲜亮的有色纱线。以有色纱线作为标识带411可以很好的避免添加剂的衰变现象,不会因使用时间过长引起褪色或无色,无需频繁更换。
标识带411还可以采用荧光纱线。荧光纱线的优势在于较为醒目,且不受光照明暗影响,特别是室外使用,即便是雨天依然具有很好的提示效果。
上述方案中:框接口3可以采用固定接口,框接口处安装有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如膨胀螺栓等),实现连接框与安装部位如路桥、墙壁的连接。
上述方案中:框网接口5在横框架1和纵框架2上均有,该框网接口5是由纤维绳沿纵框架2、横框架1形成的可相对对应的纵框架2、横框架1位移的活扣。当主网4受力时,借助于框网接口5可以相对对应的框架(横框架1、纵框架2)做一定的位移,从而对下坠力进行缓冲。
优选的,框网接口5与主网4的网格对应设置:如临近连接框位置的主网4为方网格,每个方网格配置两个框网接口,临近连接框位置的主网是三角网,则每个三角网格配置一个或两个框网接口。
作为一个具体案例,结合图4,以横框架1为例:框网接口5由接入段41、绕线段一51、绕线段二52、绕线段三53和接出段42构成,绕线段一51、绕线段二52和绕线段三53顺此设置,绕线段一51一端通过接入段41延伸入主网4结构,另一端位于横框架1上方,绕线段二52为C型结构,其中间部位位于接入段41上方,剩余两端中,一端与绕线段一51连接并位于横框架1下方,另一端位于横框架1上方,绕线段三53的一端于横框架1下方并与绕线段二52连接,另一端过绕线段二52上方与接出段42连接,接出段42为下一个框网接口5的接入段,继续形成下一个框网接口5后,进入主网4结构。纵框架2处的框网接口采用与横框架处相同的框网接口构成。
靠近连接框(横框架1、纵框架2)处的主网纤维绳作为接入段41,先自连接框上方绕至该处连接框下方,该过程中的纤维绳即为绕线段一51,再依次经连接框下方、接入段41的纤维绳上方、连接框上方(与前一连接框上方位置不同)绕至连接框下方(与前一连接框下方位置不同),该过程中的纤维绳即为绕线段二52,最后经绕线段二52上方穿过形成绕线段三53,绕线段三53的接出段42作为下一框网接口的接入段,在连接框上形成下一个框网接口后,进入主网结构,如此循环,可完成连接框上不同部位处框网接口的形成;一根纤维绳依次经过横框架上方、横框架下方、纤维绳上方、横框架上方、横框架下方、纤维绳上方,将纤维绳套接在连接框上,并于不同位置分别形成接入段41、绕线段一51、绕线段二52、绕线段三53,在受力时带动对应的网格做相对连接框做有限的位移。
常见的防滑网在与边框固定时,除直接固定在两块夹板之间外,还会采用固定接口结构,网结构的末端直接通过该结构的固定接口穿过固定孔与固定边/固定板进行固定。这种结构虽然满足了连接牢固的要求,但在连接上无法实现位移,要满足缓冲作用,通常需要加装弹簧和弹性绳。
作为一个具体案例,结合图5,以网格为方格时的主网为例:相邻四个网格分别通过各自一个边框与网接口6连接,边框包括边框一411、边框二412、边框三413、边框四414,边框一411、边框二412同侧,边框三413、边框四414同侧,边框一411、绕线段三61、压线段二62、绕线段四63与边框二412顺此连接,边框三413、压线段三64、绕线段五65、边框四414顺此连接,所述绕线段三61位于边框二412下方,绕线段三61与压线段二62的连接节点位于边框四414的下方,压线段二62位于边框四414、边框三413上方,压线段二62与绕线段四63的连接节点位于边框三413的下方,绕线段四63位于边框一411上方、边框二412下方,压线段三64与边框三413的节点位于压线段二62下方,压线段三64位于绕线段四63下方、边框一411下方,压线段三64与绕线段五65的连接节点位于边框二412上方,绕线段五65位于绕线段三61上方,绕线段五65与边框四414的连接节点位于压线段二62下方。边框一411、边框二412、边框三413、边框四414任意一条线上受力,都会拉动绕线段三61、压线段二62、绕线段四63、压线段三64、绕线段五65相互拉伸,并使网接口6间隙变小,而边框一411、边框二412、边框三413、边框四414分属于相邻四个网格的一条边,该相互作用的存在,又对其结构的稳定性起到限制作用,避免网格变形太大、安全度差。
常见的活扣结构表现为:并行的几组线段如第一线段、第二线段、第三线段,在第一线段上设置第一扣环,第二线段上设置第二扣环,第三线段上设置第三扣环,第一扣环套在第二扣环的底部,第二扣环套在第三扣环的底部,如此循环,实现层层活扣连接。该种结构的活扣方便串接,但层次之间的锁定效果并不突出,一旦有一个方向出现受力不平衡,整个活扣结构都会出现较大的形变,并导致活扣串联的线段结构发生变化,结构稳定性不如本案活扣。
其中,无结网一般是采用经编机编织,虽然生产效率高,但存在以下不足:①强度低;②由于工艺原因,一旦局部产生缺陷,极易扩张,造成整张网报废,寿命短、可靠性较低。
而有结网通常采用机织形成,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网的强度,使局部缺陷不易扩张,但由于打结点处体积较大,突出网的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打结点处极易磨损,造成网的局部破裂;打结处局部应力集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的强度。
上述两种织网装备织成的网,由于强度低、局部应力集中、局部破损极易扩张等缺陷,无法满足海洋国土防护、陆海空重要目标防护、海洋牧场围栏等重要场合需求。
本申请上述方案中,主网4在无结网的基础上,改变绳与绳之间的缠结方式,形成新的网结点,并配合连接框形成框网节点,不仅避免因打结点处极易磨损所造成的网局部破裂,还提高了无结网的强度,延长防护网的使用寿命。

Claims (10)

1.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框与主网,主网通过框网接口与连接框活动连接,主网是由纤维绳与网接口串接形成网格结构,
所述框网接口由接入段、绕线段一、绕线段二、绕线段三和接出段构成,绕线段一、绕线段二和绕线段三顺此设置,绕线段一一端通过接入段延伸入主网结构,另一端位于连接框上方,绕线段二为C型结构,其中间部位位于接入段上方,一端与绕线段一连接并位于连接框下方,另一端位于连接框上方,绕线段三的一端于连接框下方与绕线段二连接,另一端过绕线段二上方与接出段连接,接出段为下一个框网接口的接入段继续形成框网接口后,进入主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是由至少三个框架首尾相连的框架形成的闭环结构,框架之间以框接口连接,主网通过框网接口与框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由两根横框架与两根纵框架构成,相邻横框架与纵框架之间以框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0.3-15万旦的纤维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网接口与主网的网格对应设置:临近连接框位置的主网为方网格,每个方网格配置两个框网接口;临近连接框位置的主网是三角网,则每个三角网格配置一个或两个框网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网的纤维绳包括有始端带和终端带,始端带一端通过框网接口与连接框连接,另一端通过网接口形成网格一,终端带一端通过网接口形成网格二,另一端位于始端带的对角位置处,并通过框网接口与对应的连接框连接,网格一、网格二与网接口构成主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绳由纤维绳一、纤维绳二与纤维绳三相互缠绕而成,且纤维绳一上设有标识带,标识带为有色纱线或荧光纱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绳一是由标识带与两股纱线相互缠绕或直接加捻加工而成,两股纱线纤度均为0.3-15万旦,标识带纤度为0.1-12万旦。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接口为固定接口,框接口处安装有紧固件,实现连接框与安装部位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为方格,相邻网格通过一个网接口连接,每个网格有一个边框与网接口连接,边框包括边框一、边框二、边框三、边框四,边框一、边框二同侧,边框三、边框四同侧,边框一、绕线段三、压线段二、绕线段四与边框二顺此连接,边框三、压线段三、绕线段五、边框四顺此连接,所述绕线段三位于边框二下方,绕线段三与压线段二的连接节点位于边框四的下方,压线段二位于边框四、边框三上方,压线段二与绕线段四的连接节点位于边框三的下方,绕线段四位于边框一上方、边框二下方,压线段三与边框三的节点位于压线段二下方,压线段三位于绕线段四下方、边框一下方,压线段三与绕线段五的连接节点位于边框二上方,绕线段五位于绕线段三上方,绕线段五与边框四的连接节点位于压线段二下方。
CN202111437828.XA 2021-11-30 2021-11-30 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 Pending CN1141979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7828.XA CN114197902A (zh) 2021-11-30 2021-11-30 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7828.XA CN114197902A (zh) 2021-11-30 2021-11-30 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7902A true CN114197902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9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7828.XA Pending CN114197902A (zh) 2021-11-30 2021-11-30 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790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81791A (en) * 1965-01-16 1967-08-31 Gourock Ropework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nets
EP0878597A1 (de) * 1997-05-15 1998-11-18 Karl-Heinz Söhring Schutznetz zum Auffangen von abstürzenden Personen und/oder Gegenständen bei Bau- und/oder Montagearbeiten
CN201010910Y (zh) * 2006-12-29 2008-01-23 陈礼球 窨井防护网
CN211058671U (zh) * 2019-08-04 2020-07-21 滨州市博纳化纤绳网有限公司 一种有结阳台防护网
CN211546845U (zh) * 2019-12-25 2020-09-22 湛江市经纬网厂 一种高性能柔性双编编织网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81791A (en) * 1965-01-16 1967-08-31 Gourock Ropework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nets
EP0878597A1 (de) * 1997-05-15 1998-11-18 Karl-Heinz Söhring Schutznetz zum Auffangen von abstürzenden Personen und/oder Gegenständen bei Bau- und/oder Montagearbeiten
CN201010910Y (zh) * 2006-12-29 2008-01-23 陈礼球 窨井防护网
CN211058671U (zh) * 2019-08-04 2020-07-21 滨州市博纳化纤绳网有限公司 一种有结阳台防护网
CN211546845U (zh) * 2019-12-25 2020-09-22 湛江市经纬网厂 一种高性能柔性双编编织网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美国帆船协会: "《沿岸巡航入门》", 30 September 2019, pages: 14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88007U (zh) 一种安全防护网
CN216787910U (zh) 一种高弹型安全网
CN114197902A (zh) 结合有编织结构的防护网
CN114135111A (zh) 一种安全网的活扣拼接方法
CN1089392C (zh) 一种网罩防风治沙止漠的方法
Houtman et al. Materials for membrane structures
CN215737270U (zh) 一种海洋工程用全铜链式连接机构
CN204825681U (zh) 主副索体系的柔性防护网
JPH0238616A (ja) 土木用網
CN113208242A (zh) 一种海洋工程用全铜链式连接机构及其应用
US20020153053A1 (en) Grid mat
CN216305348U (zh) 一种安全防护行走网
CN210563511U (zh) 一种化纤绳材料的建筑工地用安全网
KR200492644Y1 (ko) 식별력이 향상된 다용도 해먹
CN217226932U (zh) 一种新型耐磨涤纶布
CN211973834U (zh) 一种充气建筑防风网装置
JP2005307572A (ja) 防護柵とその施工方法
KR200322385Y1 (ko) 골프네트
CN2234479Y (zh) 建筑安全立网
CN216042789U (zh) 一种耐磨阻燃新型安全网
CN201330398Y (zh) 一种用于边坡稳固的碳纤维网
CN2334723Y (zh) 一种带芯
CN2454485Y (zh) 通用运动馆馆体
CN214070914U (zh) 一种防雹网
KR200492196Y1 (ko) 유자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0

Address after: 312000 3rd floor, No. 88, Kangyang Avenue, Hangzhou Bay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gyu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npu green fiber (Zhejiang)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guxiandao Green Fib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2000 2 Wang Hai Road, Doumen Town, Doumen, Shaoxing,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UXIANDAO GREEN FIBER CO.,LTD.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HENGCHUANG advanced functional fiber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