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9879A - 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9879A
CN114189879A CN202111363569.0A CN202111363569A CN114189879A CN 114189879 A CN114189879 A CN 114189879A CN 202111363569 A CN202111363569 A CN 202111363569A CN 114189879 A CN114189879 A CN 114189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intelligent
intelligent repeat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635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9879B (zh
Inventor
邵华
张海君
张文宇
马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to CN2021113635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98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9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9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64Relay station antennae loop interference red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包括: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基站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配置信息;智能中继器接收到配置信息后进行参考信号处理;处理后的参考信号的信息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信息反馈至基站,确定通信波束;基站通过反馈信息指示智能中继器,确定最终与用户设备的通信波束。本发明将传统的BS到UE的一级链路变为经过放大后的两级,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性能,增加容量。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及指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中继器在2G到4G时代已经存在,主要包括两类中继器,即放大转发类型AF和解码放大转发DF类型。
放大转发类型AF:中继器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直接放大发送,在时延和复杂度上最低,但是因为在放大有用信号的同时,将噪声和干扰也一并放大了,对于系统新能的提升有限
解码放大转发类型DF:中继器首先通过接收信号并解码,再经过译码等处理,通过射频端口发送方法出去。因为多了解码/译码的过程,该类型能够有效抑制放大过程中带来的噪声。劣势是中继器设计较为复杂,同时解码发送的过程也带来额外的时延。
高频段由于在收发端采用了天线阵列,需要实现收发机通过调整阵列的波束对齐才能进行有效通信。现有NR标准中,对于BS(Base station,基站)设备和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终端)之间的波束训练流程进行了定义。
BS会在预定义一些时频资源上,发送波束训练信号,一般该信号为CSI-RS(Channel station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信号或者SS/PBCH(Synchronization signals/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同步信号/物理同步信道)信号。同时将波束训练的配置信息预先通过广播信道发送给UE。波束训练的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波束训练的参考信号周期,参考信号在周期内的偏移,每个参考信号发送的时频资源块位置等。
UE在获得该配置信息之后,会在对应的CSI-RS可能出现的时频位置进行检测,并根据一定的准则判定该CSI-RS的信号强度是否可用,例如RSRP是否大于预定义的阈值。由于每个CSI-RS代表了BS的一个发送波束,UE在搜索到合适的CSI-RS信号之后,会通过上行信道,将该CSI-RS的索引反馈给BS
以上的BS发送参考信号,UE测量并反馈的过程在不断进行。由此,即使UE在移动过程中,也能够维持与BS可用的通信波束。
然而由于引入了SR(Smart repeater,智能中继器),智能中继器是一种实现信号接收-放大-发送的设备。在无线通信中,由于基站发射功率有限,同时高频段信号链路损耗较大,对于较远的设备,因为信号衰减较大,无法正常接收解调。通过在链路中增加智能中继设备,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覆盖性能,增加系统容量。已有的波束管理方法不能适用于含有两跳的通信系统。BS可以在一个CSI-RS周期内轮询发送波束,SR只能接收来自BS的控制信息,却无法反馈哪个波束可用。SR到UE之间也各自存在多个波束,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对准。所以已有的方法需要重新设计才能保证两跳无线链路对准之后进行通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数据传输之前,实现BS到SR,SR到UE的波束训练和对齐、SR如何选用训练好的波束给UE传输数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包括:
S1: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基站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
S2:智能中继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进行参考信号处理;以确定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所采用的通信波束;
S3: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息反馈至所述基站,确定通信波束;
S4:所述基站通过反馈信息指示智能中继器,确定最终与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波束。
优选地,步骤S1中,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
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周期T,以及周期集合S;每个周期T内,包括N个参考信号;每个周期集合S内,包括M个参考信号周期;周期集合S内,共有M×N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编号为从1到M×N;所述M×N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应M×N个时频位置以及M×N个索引值;
当Link1为基站到智能中继器单向通信时,基站利用Link1发送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给智能中继站。
优选地,步骤S2中,以确定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所采用的通信波束,包括:
智能中继器接收到用于波束管理的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之后,在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MⅹN个时频位置进行信号检测;
对于基站发送的第t个参考信号,当智能中继器接收到的信号满足预设要求,则所述智能中继器通过预设的顺序更换不同的波束,通过Link2转发该参考信号至用户设备;若接收到的信号不满足预设要求,则不转发。
可选地,步骤S3中,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息进行反馈,发送反馈信息至所述基站,确定Link1通信波束,包括:
当用户设备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满足预设要求,则在对应的Link2上行链路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索引值;
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反馈的参考信号的索引值之后,确定能够实现与智能中继站通信的Link1通信波束。
可选地,步骤S1中,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
通过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周期T,以及周期集合S;每个所述周期T内,包括N个参考信号;每个所述周期集合S内,包括M个参考信号周期;周期集合S内,共有MⅹN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编号为从1到MⅹN;所述MⅹN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应MⅹN个时频位置以及MⅹN个索引值;
当Link1为基站到智能中继器双向通信时,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上行链路请求所需的配置信息;基站通过Link1下行链路发送信号指示智能中继器,传输可用于Link2波束训练的所述时频位置。
可选地,步骤S2中,智能中继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在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频位置进行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包括:
智能中继站根据基站指示,在相应的时频位置发送波束管理信号到用户设备,或转发基站发送的信号到用户设备。
可选地,步骤S3中,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号进行反馈,发送反馈信息至所述基站,确定通信波束,包括:
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频位置扫描所述波束管理信号,并反馈其接收到的可用波束管理信号或者相应参考信号的索引值至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索引值,确定智能中继器能够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波束。
可选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基站通过反馈信息指示智能中继器,确定最终与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波束,包括:
所述基站指示所述智能中继器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波束的信息,所述智能中继器根据所述信息,确定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发送波束。
可选地,智能中继器根据所述信息,确定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发送波束,包括:
当所述智能中继器具有L个发送波束,则将所述发送波束编号为1-L,轮询切换发送;每个周期T内,所述智能中继器都收到来自基站发送的相同数量的K个波束,其波束编号分别用a(1)-a(K)表示,则智能中继器能够与UE通信的发送波束为第((x div N)*K+A)modL个;
其中div表示除法取整数位,mod表示取余数;当x mod N的值在a(i)到a(i+1)之间时,A取值为i。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装置,包括:
信息配置模块,用于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
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智能中继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在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频位置进行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
信息反馈模块,用于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号进行反馈,发送反馈信息至所述基站,确定通信波束;
波束指示模块,所述基站通过反馈信息指示智能中继器,确定最终与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波束。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本发明的智能中继器SR介于以上两种中继器之间。SR能够接收并解码基站下发的控制信息,包括网络配置,波束配置等。一般而言,控制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对于BS发送给UE的数据信息,包括下行数据信息和上行数据信息,SR则采用跟放大转发类型一致的方法,直接放大转发。
相比放大转发AF中继器不需要基站控制,SR利用基站的控制信息,能够有效避免干扰,获得比AF更大的性能增益。同时由于它不需要对UE数据进行解码,只需要解码低速的控制信息,因此比DF的实现复杂度更低,同时时延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继器单向通信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继器双向通信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装置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包括:
S101: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基站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
S102:智能中继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进行参考信号处理;以确定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所采用的通信波束;
S103: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息反馈至所述基站,确定通信波束;
S104:所述基站通过反馈信息指示智能中继器,确定最终与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波束。
可选地,步骤S101中,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
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周期T,以及周期集合S;每个周期T内,包括N个参考信号;每个周期集合S内,包括M个参考信号周期;周期集合S内,共有M×N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编号为从1到M×N;所述M×N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应M×N个时频位置以及M×N个索引值;
当Link1为基站到智能中继器单向通信时,基站利用Link1发送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给智能中继器。
可选地,步骤S102中,智能中继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进行参考信号处理;处理后的参考信号的信息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包括:
智能中继器接收到用于波束管理的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之后,在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MN个时频位置进行信号检测;
对于基站发送的第t个参考信号,当智能中继器接收到的信号满足预设要求,则所述智能中继器通过预设的顺序更换不同的波束,通过Link2转发该参考信号至用户设备;若接收到的信号不满足预设要求,则不转发。
优选地,步骤S103中,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息进行反馈,发送反馈信息至所述基站,确定Link1通信波束,包括:
当用户设备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满足预设要求,则在对应的Link2上行链路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索引值;
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反馈的参考信号的索引值之后,确定能够实现与智能中继站通信的Link1通信波束。
优选地,步骤S101中,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
通过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周期T,以及周期集合S;每个所述周期T内,包括N个参考信号;每个所述周期集合S内,包括M个参考信号周期;周期集合S内,共有MⅹN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编号为从1到MⅹN;所述MⅹN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应MⅹN个时频位置以及MⅹN个索引值;
当Link1为基站到智能中继器双向通信时,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上行链路请求所需的配置信息;基站通过Link1下行链路发送信号指示智能中继器,传输可用于Link2波束训练的所述时频位置。
可选地,步骤S102中,智能中继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在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频位置进行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包括:
智能中继站根据基站指示,在相应的时频位置发送波束管理信号到用户设备,或转发基站发送的信号到用户设备。
可选地,步骤S103中,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号进行反馈,发送反馈信息至所述基站,确定通信波束,包括:
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频位置扫描所述波束管理信号,并反馈其接收到的可用波束管理信号或者相应参考信号的索引值至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索引值,确定智能中继器能够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波束。
可选地,所述步骤S104中,所述基站通过反馈信息指示智能中继器,确定最终与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波束,包括:
所述基站指示所述智能中继器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波束的信息,所述智能中继器根据所述信息,确定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发送波束。
可选地,智能中继器根据所述信息,确定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发送波束,包括:
当所述智能中继器具有L个发送波束,则将所述发送波束编号为1-L,轮询切换发送;每个周期T内,所述智能中继器都收到来自基站的相同数量的K个波束,分别为a(1)到a(k),智能中继器能够与UE通信的发送波束为第((x div N)*K+A)mod L个;
其中div表示除法取整数位,mod表示取余数;当x mod N的值在a(i)到a(i+1)之间时,A取值为i。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中继器能够接收并解码基站下发的控制信息,包括网络配置,波束配置等。一般而言,控制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对于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数据信息,包括下行数据信息和上行数据信息,智能中继器则采用跟放大转发类型一致的方法,直接放大转发。相比放大转发AF中继器不需要基站控制,智能中继器利用基站的控制信息,能够有效避免干扰,获得比AF更大的性能增益。同时由于它不需要对UE数据进行解码,只需要解码低速的控制信息,因此比DF的实现复杂度更低,同时时延更低。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包括:
S201: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基站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参考信号可以为SSB,CSI-RS,DMRS,SRS(Soundingreference signal,监听参考信号),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前导信号等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
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周期T,以及周期集合S;每个周期T内,包括N个参考信号;每个周期集合S内,包括M个参考信号周期;周期集合S内,共有M×N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编号为从1到M×N;所述M×N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应M×N个时频位置以及M×N个索引值;
如图3所示,当Link1为基站到智能中继器单向通信时,基站利用Link1发送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给智能中继站。
S202:智能中继器接收到用于波束管理的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之后,在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MⅹN个时频位置进行信号检测;
对于基站发送的第t个参考信号,当智能中继器接收到的信号满足预设要求,则所述智能中继器通过预设的顺序更换不同的波束,通过Link2转发该参考信号至用户设备;若接收到的信号不满足预设要求,则不转发。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基站发送的第t个参考信号,如果智能中继器接收到的信号满足预设要求,则转发该参考信号,对于不满足要求的信号,则不转发。其中满足要求的条件包括并不限于: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SNR(SIGNAL-NOISE RATIO,信噪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等指标大于预设阈值。
S203:当用户设备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满足预设要求,则在对应的Link2上行链路发送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索引值;
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反馈的参考信号的索引值之后,确定能够实现与智能中继站通信的Link1通信波束。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设备反馈的索引值为x,则表示第x个波束可以与智能中继器通信。
S204:基站指示智能中继器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波束的信息,智能中继器根据信息,确定用于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发送波束。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数据传输阶段,基站将采用第x个波束与智能中继器通信,并将该索引值指示给智能中继器,指示的方式可以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等下行控制到携带该字段,或者其它能确定该值的方式。
当所述智能中继器具有L个发送波束,则将所述发送波束编号为1-L,轮询切换发送;每个周期T内,所述智能中继器都收到来自基站的相同数量的K个波束,其波束编号分别为用a(1)-a(k)表示,则智能中继器能够与UE通信的发送波束为第((x div N)*K+A)mod L个;
其中div表示除法取整数位,mod表示取余数;当x mod N的值在a(i)到a(i+1)之间时,A取值为i。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SR也可以存储一个波束对应关系,即接收到来自基站的发送波束x,和对应的与UE通信的发送波束y;相应地,当SR接收到来基站的波束指示为x时,则采用对应的波束y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智能中继器SR介于以上两种中继器之间。SR能够接收并解码基站下发的控制信息,包括网络配置,波束配置等。一般而言,控制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对于BS发送给UE的数据信息,包括下行数据信息和上行数据信息,SR则采用跟放大转发类型一致的方法,直接放大转发。
相比放大转发AF中继器不需要基站控制,SR利用基站的控制信息,能够有效避免干扰,获得比AF更大的性能增益。同时由于它不需要对UE数据进行解码,只需要解码低速的控制信息,因此比DF的实现复杂度更低,同时时延更低。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本发明的智能中继器智能中继器能够接收并解码基站下发的控制信息,包括网络配置,波束配置等。一般而言,控制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对于BS发送给UE的数据信息,包括下行数据信息和上行数据信息,智能中继器则采用跟放大转发类型一致的方法,直接放大转发。相比放大转发AF中继器不需要基站控制,智能中继器利用基站的控制信息,能够有效避免干扰,获得比AF更大的性能增益。同时由于它不需要对UE数据进行解码,只需要解码低速的控制信息,因此比DF的实现复杂度更低,同时时延更低。本发明提供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包括:
S301: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周期T,以及周期集合S;每个所述周期T内,包括N个参考信号;每个所述周期集合S内,包括M个参考信号周期;周期集合S内,共有MⅹN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编号为从1到MⅹN;所述MⅹN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应MⅹN个时频位置以及MⅹN个索引值;
如图5所示,当Link1为基站到智能中继器双向通信时,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上行链路请求所需的配置信息;基站通过Link1下行链路发送信号指示智能中继器,传输可用于Link2波束训练的所述时频资源。时频资源包括:参考信号出现的周期,周期内数目,波束训练序列信息,扰码信息等。
需要说明的是,可用的序列扰码信息等,可以预先定义在设备中,基站通过序号等指示智能中继器。
本实施例中,智能中继器不仅能接收来自于基站的信号,还能通过反馈信道向基站反馈信息,实现Link1控制信息的双向通信。由于智能中继器具备了向基站通信的能力,其资源配置过程等可以得到简化。
S302:智能中继站根据基站指示,在相应的时频位置发送波束管理信号到用户设备,或转发基站发送的信号到用户设备。
其中,波束管理信号可以为CSI-RS,DMRS等。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由于Link1链路能够双向通信,基站与智能中继器之间可以实现灵活的资源配置。具体而言,基站与智能中继器之间的波束训练可以采用与上一个实施相同的方法,尚需要确定的是智能中继器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波束训练资源与方式。
S303: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频位置扫描所述波束管理信号,并反馈其接收到的可用波束管理信号或者相应参考信号的索引值至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索引值,确定智能中继器能够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波束。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设备反馈的索引值为x,则表示第x个波束可以与智能中继器通信。
S304:基站指示所述智能中继器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波束的信息,所述智能中继器根据所述信息,确定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发送波束。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数据传输阶段,基站将采用第x个波束与智能中继器通信,并将该索引值指示给智能中继器,指示的方式可以通过PDCCH等下行控制到携带该字段,或者其它能确定该值的方式。
当智能中继器具有L个发送波束,则将发送波束编号为1-L,轮询切换发送;每个周期T内,智能中继器都收到来自基站的相同数量的K个波束,其波束编号分别为用a(1)-a(k)表示,则智能中继器能够与UE通信的发送波束为第((x div N)*K+A)mod L个;
其中div表示除法取整数位,mod表示取余数;当x mod N的值在a(i)到a(i+1)之间时,A取值为i。
本发明将传统的BS到UE的一级链路变为经过放大后的两级,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性能,增加容量。本发明所有需要智能中继的场所,包括像基于5G的蜂窝智能工厂等场景,也可以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算法增强覆盖。
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装置400,包括:
信息配置模块401,用于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
信号处理模块402,用于智能中继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在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频位置进行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
信息反馈模块403,用于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号进行反馈,发送反馈信息至所述基站,确定通信波束;
波束指示模块404,所述基站通过反馈信息指示智能中继器,确定最终与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波束。
优选地,信息配置模块401用于,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周期T,以及周期集合S;每个周期T内,包括N个参考信号;每个周期集合S内,包括M个参考信号周期;周期集合S内,共有M×N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编号为从1到M×N;所述M×N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应M×N个时频位置以及M×N个索引值;
当Link1为基站到智能中继器单向通信时,基站利用Link1发送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给智能中继站。
优选地,信号处理模块402,用于智能中继器接收到用于波束管理的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之后,在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MⅹN个时频位置进行信号检测;
对于基站发送的第t个参考信号,当智能中继器接收到的信号满足预设要求,则所述智能中继器通过预设的顺序更换不同的波束,通过Link2转发该参考信号至用户设备;若接收到的信号不满足预设要求,则不转发。
优选地,信息反馈模块403,用于当用户设备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满足预设要求,则在对应的Link2上行链路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索引值;
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反馈的参考信号的索引值之后,确定能够实现与智能中继站通信的Link1通信波束。
优选地,信息配置模块401,用于通过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周期T,以及周期集合S;每个所述周期T内,包括N个参考信号;每个所述周期集合S内,包括M个参考信号周期;周期集合S内,共有MⅹN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编号为从1到MⅹN;所述MⅹN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应MⅹN个时频位置以及MⅹN个索引值;
当Link1为基站到智能中继器双向通信时,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上行链路请求所需的配置信息;基站通过Link1下行链路发送信号指示智能中继器,传输可用于Link2波束训练的所述时频位置。
优选地,信号处理模块402,用于智能中继站根据基站指示,在相应的时频位置发送波束管理信号到用户设备,或转发基站发送的信号到用户设备。
优选地,信息反馈模块403,用于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频位置扫描所述波束管理信号,并反馈其接收到的可用波束管理信号或者相应参考信号的索引值至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索引值,确定智能中继器能够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波束。
优选地,波束指示模块404,用于基站指示所述智能中继器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波束的信息,智能中继器根据所述信息,确定用于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发送波束。
优选地,波束指示模块404,包括发送波束确定子模块;
发送波束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智能中继器具有L个发送波束,则将所述发送波束编号为1-L,轮询切换发送;每个周期T内,所述智能中继器都收到来自基站的相同数量的K个波束,其波束编号分别为用a(1)-a(k)表示,则智能中继器能够与UE通信的发送波束为第((x div N)*K+A)mod L个;
其中div表示除法取整数位,mod表示取余数;当x mod N的值在a(i)到a(i+1)之间时,A取值为i。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系统架构图,本发明将传统的BS到UE的一级链路变为经过放大后的两级,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性能,增加容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基站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
S2:智能中继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进行信号处理;以确定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所采用的通信波束;
S3: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息反馈至所述基站,确定通信波束;
S4:所述基站通过反馈信息指示智能中继器,确定最终与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波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
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周期T,以及周期集合S;每个周期T内,包括N个参考信号;每个周期集合S内,包括M个参考信号周期;周期集合S内,共有M×N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编号为从1到M×N;所述M×N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应M×N个时频位置以及M×N个索引值;
当Link1为基站到智能中继器单向通信时,基站利用Link1发送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给智能中继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智能中继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进行信号处理;以确定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所采用的通信波束,包括:
智能中继器接收到用于波束管理的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之后,在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MⅹN个时频位置进行信号检测;
对于基站发送的第t个参考信号,当智能中继器接收到的信号满足预设要求,则所述智能中继器通过预设的顺序更换不同的波束,通过Link2转发该参考信号至用户设备;若接收到的信号不满足预设要求,则不转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息进行反馈,发送反馈信息至所述基站,确定Link1通信波束,包括:
当用户设备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满足预设要求,则在对应的Link2上行链路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索引值;
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反馈的参考信号的索引值之后,确定能够实现与智能中继站通信的Link1通信波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
通过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周期T,以及周期集合S;每个所述周期T内,包括N个参考信号;每个所述周期集合S内,包括M个参考信号周期;周期集合S内,共有MⅹN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编号为从1到MⅹN;所述MⅹN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应MⅹN个时频位置以及MⅹN个索引值;
当Link1为基站到智能中继器双向通信时,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上行链路请求所需的配置信息;基站通过Link1下行链路发送信号指示智能中继器,传输可用于Link2波束训练的所述时频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智能中继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在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频位置进行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包括:
智能中继站根据基站指示,在相应的时频位置发送波束管理信号到用户设备,或转发基站发送的信号到用户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号进行反馈,发送反馈信息至所述基站,确定通信波束,包括:
用户设备在相应的时频位置扫描所述波束管理信号,并反馈其接收到的可用波束管理信号或者相应参考信号的索引值至所述基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索引值,确定智能中继器能够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波束。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基站通过反馈信息指示智能中继器,确定最终与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波束,包括:
所述基站指示所述智能中继器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波束的信息,所述智能中继器根据所述信息,确定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发送波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中继器根据所述信息,确定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发送波束,包括:
当所述智能中继器具有L个发送波束,则将所述发送波束编号为1-L,轮询切换发送;每个周期T内,所述智能中继器都收到来自基站的相同数量的K个波束,其波束编号分别为用a(1)-a(k)表示,则智能中继器能够与UE通信的发送波束为第((x div N)*K+A)mod L个;
其中div表示除法取整数位,mod表示取余数;当x mod N的值在a(i)到a(i+1)之间时,A取值为i。
10.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配置模块,用于基站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智能中继器通过Link1传输所述配置信息;
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智能中继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在所述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频位置进行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Link2与用户设备进行传输;
信息反馈模块,用于用户设备将满足预设要求的所述信号进行反馈,发送反馈信息至所述基站,确定通信波束;
波束指示模块,所述基站通过反馈信息指示智能中继器,确定最终与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波束。
CN202111363569.0A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1898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3569.0A CN114189879B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3569.0A CN114189879B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879A true CN114189879A (zh) 2022-03-15
CN114189879B CN114189879B (zh) 2024-02-20

Family

ID=80540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63569.0A Active CN114189879B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987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7680A (zh) * 2018-08-17 2021-03-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和指示波束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10273742A1 (en) * 2020-03-02 2021-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matching between uplink and downlink
CN113475103A (zh) * 2019-02-28 2021-10-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宽带信号的第一层毫米波中继器的波束管理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7680A (zh) * 2018-08-17 2021-03-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和指示波束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3475103A (zh) * 2019-02-28 2021-10-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宽带信号的第一层毫米波中继器的波束管理
US20210273742A1 (en) * 2020-03-02 2021-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matching between uplink and downlink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D_591"", 3GPP TSG_RAN\\TSG_RAN, 17 November 2018 (2018-11-17) *
任东明: "超高速毫米波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研究及实现", CNKI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 15 June 2020 (2020-06-15) *
张文宇: "基于证据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决策融合算法研究", CNKI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 15 October 2014 (2014-10-15) *
张海君: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沙漠扩散和天气预测", CNKI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 15 December 2013 (2013-12-15) *
徐全盛;邹勤宜;葛林强;: "基于5G的天空地一体化战术通信研究", 通信技术, no. 02, 10 February 2016 (2016-02-10) *
邵华: "时变离散动力系统拓扑熵界的估计与混沌判定", CNKI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 15 October 2014 (2014-10-15) *
马晖: "物理层信息安全中的波束成形技术研究", CNKI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 15 November 2013 (2013-11-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879B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886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random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650883B1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scheme selection based on the number of antennas and the data rate
US2017015543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76339B1 (ko) 기지국과 단말을 중계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기지국
KR100335846B1 (ko) 부호분할 다원접속 통신시스템 및 그 송신전력 제어방법
US5960330A (en) Diversity gain controlled cell-site transmission to prevent traffic signals from propagating beyond reachable extent of control signals
US1023044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bust relay communication
US6125138A (en) Base station transmitter-receiver
KR1999006758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고속 전송 방법
JPH0950206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選択的に有効なダイバーシチ信号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347766B (zh) 一种上行移动性下的寻呼传输方法、通信站点及通信节点
EP4255049A1 (en)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528671B2 (en) Frame structure to support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AU2017265226A1 (e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burst transmission in a high frequency system
CN115225131A (zh)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KR100911929B1 (ko) 랜덤액세스 방법 및 랜덤액세스 응답 방법
CN114189879B (zh) 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及装置
KR20110131544A (ko) 협력 중계 장치 및 협력 중계 방법과, 협력 중계 방식 기반의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CN11678112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KR101657497B1 (ko) 상향링크 자원을 이용한 릴레이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039596A1 (en) Beamforming indication techniques
KR102487089B1 (ko) 분산안테나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노이즈제거방법 및 중계기
JPH07245577A (ja) ダイバーシチ通信装置
CN102714802B (zh) 包括多个无线电信道的无线电通信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无线电信号重发器和移动台设备
KR101511782B1 (ko) 다중중계국기반 협력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적 다이버시티 기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