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9484B -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9484B
CN114189484B CN202111628868.2A CN202111628868A CN114189484B CN 114189484 B CN114189484 B CN 114189484B CN 202111628868 A CN202111628868 A CN 202111628868A CN 114189484 B CN114189484 B CN 114189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board
type
board card
forw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88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9484A (zh
Inventor
秦永刚
秦德楼
关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88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9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9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9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9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witching fabric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0Support for services
    • H04L49/201Multicast operation; Broadcast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1Access control lists [AC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及装置,应用于采用正交架构的框式设备;框式设备包括多个作为接口板的第一类板卡,以及与多个第一类板卡正交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其中,第一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与第二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不同;方法包括:作为输入板卡的第一类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接收到的报文封装报文头,并将报文转发至与输入板卡连接交换网板;交换网板接收到输入板卡发送的报文,获取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将指定长度的内容与交换网板上配置的ACL规则进行匹配,以将报文转发至目的板卡;目的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解析报文,并根据解析结果继续转发报文。

Description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框式设备,通常会包括多个板卡。例如,框式设备中的板卡通常可以包括接口板和交换网板,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框式设备上的所有板卡上通常都会搭载用于进行数据交换的交换芯片。而不同芯片厂商生产的交换芯片,其支持的转发协议通常互不兼容。因此,为了确保框式设备收到的报文可以在其内部的板卡之间正常转发,框式设备上的所有板卡通常都会使用同一芯片厂商生产的交换芯片,进而导致目前的框式设备通常无法混插搭载不同的芯片厂商生产的交换芯片的板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在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应用于采用正交架构的框式设备;所述框式设备包括多个作为接口板的第一类板卡,以及与所述多个第一类板卡正交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其中,所述第一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与所述第二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不同;所述第二类板卡上配置了用于在板卡之间转发报文的ACL规则;所述ACL规则的匹配项包括基于第一类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封装的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该方法包括:
作为输入板卡的所述第一类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接收到的报文封装报文头,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输入板卡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
所述交换网板接收到所述输入板卡发送的所述报文,获取所述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将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所述ACL规则进行匹配,以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所述目的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解析所述报文,并根据解析结果继续转发所述报文。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ACL规则中的匹配项的长度N,从所述报文中截取前N个字节,以得到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为HIGIG2协议;所述ACL规则中的匹配项的长度N为16个字节;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为所述第一类板卡基于HIGIG2协议为所述报文封装的HIGIG2报文头;
从所述报文中截取前N个字节,以得到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包括:
从所述报文中截取前16个字节,以得到所述报文的HIGIG2报文头。
可选的,所述第二类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为IEEE协议。
可选的,所述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包含指示所述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以及所述报文的目的板卡信息;
相应的,所述ACL规则的匹配项包括:用于指示所述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以及,所述报文的目的板卡信息;所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所述预设标记指示的转发方式,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出端口;
所述将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所述ACL规则进行匹配,以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包括:
将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ACL规则的匹配项分别进行匹配;如果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任一ACL规则的匹配项匹配时,执行该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出端口,以通过所述出端口将所述报文进一步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可选的,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之间的端口预先进行了端口聚合;所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所述预设标记指示的转发方式,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聚合口;
执行该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出端口,以通过所述出端口将所述报文进一步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包括:
执行该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聚合口,并基于从所述聚合口中确定出的出端口将所述报文进一步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可选的,所述预设标记包括单播转发标记;所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单播转发方式,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聚合口。
可选的,所述交换网板与各个第一类板卡之间聚合口预先加入了组播组;所述预设标记包括组播转发标记;所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组播转发方式,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组播组。
可选的,所述交换网板与各个第一类板卡之间的聚合口预先加入了组播组;所述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不包括指示所述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相应的,所述ACL规则的匹配项也不包括:用于指示所述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
所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组播的转发方式,将所述报文作为未知单播报文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出端口。
在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中,提出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装置,应用于采用正交架构的框式设备;所述框式设备包括多个作为接口板的第一类板卡,以及与所述多个第一类板卡正交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其中,所述第一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与所述第二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不同;所述第二类板卡上配置了用于在板卡之间转发报文的ACL规则;所述ACL规则的匹配项包括基于第一类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封装的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所述装置包括:
封装模块:用于将作为输入板卡的所述第一类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接收到的报文封装报文头,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输入板卡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
ACL规则匹配模块:用于当所述交换网板接收到所述输入板卡发送的所述报文时,获取所述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将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所述ACL规则进行匹配,以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报文解析模块:用于所述目的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解析所述报文,并根据解析结果继续转发所述报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一方面,使框式设备可以混插搭载不同的芯片厂商生产的交换芯片的板卡,提高设备的灵活性,降低硬件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第二方面,框式设备混插搭载不同的芯片厂商生产的交换芯片的板卡后,交换网板上的交换芯片通过预设的ACL规则匹配转发报文,所以交换网板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可以和接口板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不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说明书示出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一种框式设备内板卡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示出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框式设备内板卡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报文内部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报文内部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首先对本说明书涉及的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介绍:
交换芯片:是指框式设备上的板卡搭载的用于进行数据交换的专用芯片。通常可以由GE/XE接口(MAC/PHY)模块、CPU接口模块、输入输出匹配/修改模块、MMU模块、L2转发模块、L3转发模块、安全模块、流分类模块(ACL)等模块组成。板卡可以通过搭载的交换芯片,来实现以太网的二层、三层等转发的功能。
ACL: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可以通过配置针对报文特征的匹配项和执行动作,实现对报文的过滤和控制功能。当网络设备的物理接口接收到报文,或将从物理接口发送出去之前,可以根据当前接口上配置的ACL匹配项对报文内容进行解析和匹配,对匹配到的报文执行相应的执行动作进行处理;其中,自定义ACL可以允许根据实际的需求配置用户需要匹配的报文偏移位置,能够灵活匹配非标准的IEEE报文特定数据。
接口板:负责报文的输入输出及对报文进行协议处理。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等领域。
交换网板:框式设备一般是正交架构的形式来实现跨板的报文转发,而交换网板一般是没有面板接口的背板,用来提供接口板之间的跨板连接通道。
应用场景概述
请参见图1,图1为本说明书示出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一种框式设备内板卡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以由BCM生产的支持的转发协议为HIGIG2的交换芯片的板卡为例,接口板和交换网板中搭载的交换芯片都是由BCM生产的支持的转发协议为HIGIG2的交换芯片,接口板与交换网板正交连接,即将交换网板作为背板,将接口板垂直插在交换网板上。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交换芯片之间的转发协议统一,同一个框式设备上面的多个交换芯片通常都是由同一个芯片厂商生产的。
若使用其他厂商的交换芯片作为交换网板,则交换芯片之间的转发协议不一致,会导致交换网板无法获取报文头中跨芯片转发的信息,从而无法转发报文。如图1中,整个框式设备中的所有板卡上的交换芯片都是由BCM生产的支持的转发协议为HIGIG2的交换芯片,所以默认情况下也只能和由BCM生产的支持的转发协议为HIGIG2的交换芯片对接。当框式设备中某一交换网板发生故障时,无法使用其他厂商生产的板卡进行替换,显然会存在维护框式设备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构思
如前所述,在传统的二层、三层转发方式需要发送报文的接口板和接收报文的交换网板中的交换芯片支持同样的转发协议的场景下,同一框式设备上所有板卡使用的交换芯片也需要由同一个芯片厂商生产,当框式设备中某一交换网板发生故障时,无法使用其他厂商生产的板卡进行替换,显然会存在维护框式设备不方便的问题。
本说明书的核心技术构思在于:
本说明书中的交换网板不再按照传统的二层、三层转发方式对报文进行转发,而是通过其他不依赖转发协议的转发方式对报文进行转发。
交换网板接收到输入板卡发送的报文,获取该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将该指定长度的内容与交换网板上配置的ACL规则进行匹配,以将该报文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框式设备可以混插搭载不同的芯片厂商生产的交换芯片的板卡,提高设备的灵活性,降低硬件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第二方面,框式设备混插搭载不同的芯片厂商生产的交换芯片的板卡后,交换网板上的交换芯片通过预设的ACL规则匹配转发报文,所以交换网板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可以和接口板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不同。
示例性方法
请参见图2,图2为本说明书示出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框式设备内板卡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以第一类板卡为搭载了由BCM生产的支持的转发协议为HIGIG2的交换芯片的板卡(以下简称为BCM板卡),以及第二类板卡为搭载了由CTC生产的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标准的IEEE协议的交换芯片的板卡(以下简称为CTC板卡)为例进行说明,接口板与交换网板正交连接,即将交换网板作为背板,将接口板垂直插在交换网板上。其中,Port1、Port2、Port3、Port4均可作为报文的原始入口或目的出口;BCM板卡上与作为交换网板的CTC板卡连接的端口是支持HIGIG2协议的若干内部端口按照Stacking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得到的聚合端口,即端口A、D为支持HIGIG2的Stacking聚合口;CTC板卡上与BCM板卡连接的端口是支持IEEE协议的若干端口按照Linkagg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得到的聚合端口。
请参见图3,图3为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报文内部转发方法的流程图,上述方法可以应用在框式设备;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框式设备可以是防火墙设备,或者具有防火墙功能的网络传输设备(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等)。所述框式设备可以采用图2示出的混插的架构。参见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作为输入板卡的所述第一类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接收到的报文封装报文头,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输入板卡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类板卡和上述第二类板卡,具体可以搭载了由不同的芯片厂商生产的交换芯片。例如,在一个例子中,上述第一类板卡具体可以搭载BCM生产的交换芯片。上述第二类板卡具体可以搭载CTC生产的交换芯片。
其中,对于不同的芯片厂商搭载的交换芯片,其所支持的转发协议可以互不相同。例如,对于BCM生产的交换芯片,其支持的转发协议具体可以是BCM开发的私有协议HIGIG2。而CTC生产的交换芯片,其所支持的转发协议,可以是标准的IEEE协议。
本说明书中,框式设备可以不再按照通用的二、三层转发流程来板卡内部转发报文,而是可以利用框式设备的交换网板上预先配置的ACL规则,按照ACL规则匹配的方式,将报文在板卡内部进行重定向转发至与目的板卡。
以下按照上述第一类板卡为搭载了由BCM生产的支持的转发协议为HIGIG2的交换芯片的板卡,以及第二类板卡为搭载了由CTC生产的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标准的IEEE协议的交换芯片的板卡例进行说明。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述第一类板卡为搭载了由BCM生产的支持的转发协议为HIGIG2的交换芯片的板卡,以及第二类板卡为搭载了由CTC生产的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标准的IEEE协议为例仅为示例性的,显而易见的,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类板卡和第二类板卡显然也可以是搭载了由BCM和CTC以外的其它芯片生产商生产的交换芯片的板卡,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进行一一列举。
框式设备中的各个接口板均可以作为输入板卡接收上游设备转发的报文。其中,作为输入板卡的接口板上具有用于指导二层、三层转发的已知转发表,如MAC转发表、路由转发表等。当输入板卡的输入端口接收到报文后,输入板卡先记录报文的原始入口和目的出口信息,将自身携带的已知转发表与报文进行匹配,并基于HIGIG2协议为报文封装的HIGIG2格式的报文头,将该报文的原始入口,目的出口、VLAN ID等信息填入支持HIGIG2转发协议的报文头中,将该报文头封装至该报文头部,再将该报文转发至交换网板。
步骤S12,所述交换网板接收到所述输入板卡发送的所述报文,获取所述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将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所述ACL规则进行匹配,以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交换网板接收到输入板卡发送的报文后,可以获取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可以将该指定长度的内容与交换网板上配置的ACL规则进行匹配,以将报文转发至目的板卡。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例中,交换网板可以基于ACL规则中的匹配项的长度N,从报文中截取前N个字节,以得到指定长度的内容。ACL规则中的匹配项的长度N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报文的报文头的长度通常取决于输入板卡所支持的转发协议,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上述输入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为HIGIG2协议,而HIGIG2协议的报文头为16个字节的长度,因此该ACL规则中的匹配项的长度也可以为16个字节。
例如,以图2示出的实施例为例,可以指定ACL规则中的匹配项长度为16。BCM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为HIGIG2协议,CTC板卡接收到报文后,基于ACL规则的匹配项长度16,从报文中截取前16个字节,得到指定长度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该指定长度的内容为BCM板卡基于HIGIG2协议为报文封装的HIGIG2报文头。
框式设备中的报文可以分为单播报文和组播报文,对于不同的报文,可以用不同的预设标记进行区分,并可以基于预设标记选择该报文的转发方式。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例中,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可以包含指示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以及报文的目的板卡信息;相应的,ACL规则的匹配项可以包含用于指示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以及,报文的目的板卡信息;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可以包括采用预设标记指示的转发方式,将报文重定向转发至交换网板与目的板卡对应的出端口。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指定长度的内容与交换网板上配置的ACL规则的匹配项分别进行匹配;如果指定长度的内容与交换网板上配置的任一ACL规则的匹配项匹配时,可以执行该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将报文重定向转发至交换网板与目的板卡对应的出端口,以通过端口将报文进一步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例如,假设目的板卡为BCM_2,若报文头中包含的指定长度的内容为单播标记,则该ACL规则将该报文重定向至交换网板上与该报文目的板卡BCM_2对应的C端口,并以单播的方式转发报文至目的板卡BCM_2;若报文头中包含的指定长度的内容为非单播标记或组播标记,则该ACL规则将该报文重定向至组播组,该组播组包括交换网板上的所有端口,并以组播的方式转发报文至目的板卡。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例中,交换网板与目的板卡之间的端口可以预先进行端口聚合;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可以包括采用预设标记指示的转发方式,将报文重定向转发至交换网板与目的板卡对应的聚合口;
执行该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可以将报文重定向转发至交换网板与目的板卡对应的聚合口,并基于从聚合口中确定出的出端口将报文进一步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在一个例子中,预设标记包括单播转发标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单播转发方式,将报文重定向转发至交换网板与目的板卡对应的聚合口。
例如,请参见图2,图2中接口板的端口A、C可以是支持HIGIG2协议的若干内部端口按照Stacking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得到的聚合端口,交换网板的端口B、C、E、F可以是支持IEEE协议的若干端口按照Linkagg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得到的聚合端口。假设已知单播报文的目的板卡为BCM_2,该单播报文与交换网板上的ACL规则匹配后,ACL规则可以执行预设的执行动作,采用单播的方式,将报文重定向转发至交换网板与目的板卡对应的聚合口C,并基于C聚合口中确定出的出端口将报文进一步转发至目的板卡BCM_2。
在另一个例子中,交换网板与各个第一类板卡之间的聚合口可以预先加入组播组;预设标记包括组播转发标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组播转发方式,将报文重定向转发至组播组。
例如,请参见图2,图2中交换网板的聚合口B、C、E、F可以预先加入组播组。假设已知组播报文的目的板卡为BCM_2,该报文与交换网板上的ACL规则匹配后,ACL规则可以执行预设的执行动作,采用组播的方式,将报文重定向转发至组播组。报文到达组播组后会通过组播的方式发给交换网板上所有聚合口对应的接口板,按照正常的非已知单播报文处理流程即可实现组播转发,本说明书不再赘述。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例中,交换网板与各个第一类板卡之间的聚合口预先加入了组播组;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不包括不指示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相应的,ACL规则的匹配项也不包括:用于指示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组播的转发方式,将报文作为未知单播报文转发至交换网板与目的板卡对应的出端口。
例如,非已知单播报文可以在到达组播组后通过组播的方式发给所有端口对应的接口板,按照正常的非已知单播报文处理流程即可实现组播转发,本说明书不再赘述。
步骤S13,所述目的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解析所述报文,并根据解析结果继续转发所述报文。
其中,因为目的板卡和输入板卡都是第一类板卡,所以目的板卡可以基于第一类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接收到的报文解析报文头,并根据解析结果继续转发报文。
例如,目的板卡可以包括BCM交换芯片,由于目的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与输入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都是HIGIG2,所以目的板卡可以通过HIGIG2协议解析HIGIG2格式的报文头,获取报文头中用于转发报文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转发报文。
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2,图2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框式设备内板卡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假设是已知单播报文,报文从端口Port1进入到设备,从端口Port2发送出去,则报文的处理流程如下:报文在作为输入板卡的BCM_1芯片上面查询已知转发表,获取该报文的原始入口、目的出口、vlan ID等信息,并确定目的出口是Port2口,目的板卡为BCM_2,该已知转发表可以是二层转发表,路由转发表等,本说明书不做限定。
输入板卡查询到信息后,会自动为报文封装上HIGIG2的头,并且报文的原始入口、目的出口、vlan ID等信息都会填入报文头中,然后通过输入板卡的A口发送给由多个CTC交换芯片组成交换网板,其中,A口是支持HIGIG2协议的若干内部端口按照Stacking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得到的聚合端口。
交换网板的B口是支持IEEE协议的若干端口按照Linkagg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得到的聚合端口;B口接收到含有HIGIG2格式报文头的报文时,会按照IEEE协议读取该HIGIG2格式的报文头,即HIGIG格式的报文头被交换网板当做是MAC地址读取。
报文头被读取后,会命中在B口上预先配置的自定义ACL规则,该ACL规则的匹配项,与该报文的HIGIG2格式的报文头中的指示报文转发方式的标记进行匹配,本实施例中的报文为已知单播报文,所以ACL规则允许将该报文重定向至交换网板与目的板卡对应的C口,C口是支持IEEE协议的若干端口按照Linkagg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得到的聚合端口,从C聚合口中确定出端口,并以单播的方式将该报文转发至目的板卡BCM_2。
由于该交换网板不按照通用的二层、三层对报文进行转发,而是通过预先配置的自定义ACL进行转发,所以C口发送的报文与B口接收到的报文一致。
目的板卡BCM_2上的D口是支持HIGIG2协议的若干内部端口按照Stacking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得到的聚合端口;接收到C口发送的报文后,D口可以按照HIGIG2格式对该HIGIG2格式的报文头进行解析,并根据报文头中包含的转发信息将该报文转发至Port2口。
假设是非已知单播的报文,非已知单播包括未知单播和已知组播,报文到达B口与预设的ACL规则匹配时,该ACL规则将允许该报文重定向至组播组,并以组播的方式转发该报文至目的板卡,该组播组包括交换网板上所有聚合口。其中,若报文未携带用于指示转发方式的标记,可以将该报文视作未知单播报文,与ACL规则匹配后,将报文重定向至组播组,以组播的方式转发该报文至目的板卡。
在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报文内部转发装置。参见图4所示,图4为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报文内部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采用正交架构的框式设备;所述框式设备包括多个作为接口板的第一类板卡,以及与所述多个第一类板卡正交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其中,所述第一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与所述第二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不同;所述第二类板卡上配置了用于在板卡之间转发报文的ACL规则;所述ACL规则的匹配项包括基于第一类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封装的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该装置可以包括:
封装模块31,用于将作为输入板卡的所述第一类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接收到的报文封装报文头,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输入板卡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
ACL规则匹配模块32,用于当所述交换网板接收到所述输入板卡发送的所述报文时,获取所述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将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所述ACL规则进行匹配,以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报文解析模块33,用于所述目的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解析所述报文,并根据解析结果继续转发所述报文。

Claims (10)

1.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采用正交架构的框式设备;所述框式设备包括多个作为接口板的第一类板卡,以及与所述多个第一类板卡正交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其中,所述第一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与所述第二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不同;所述第二类板卡上配置了用于在板卡之间转发报文的ACL规则;所述ACL规则的匹配项包括基于第一类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封装的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该方法包括:
作为输入板卡的所述第一类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接收到的报文封装报文头,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输入板卡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
所述交换网板接收到所述输入板卡发送的所述报文,获取所述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将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所述ACL规则进行匹配,以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所述目的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解析所述报文,并根据解析结果继续转发所述报文,所述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所述输入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ACL规则中的匹配项的长度N,从所述报文中截取前N个字节,以得到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为HIGIG2协议;所述ACL规则中的匹配项的长度N为16个字节;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为所述第一类板卡基于HIGIG2协议为所述报文封装的HIGIG2报文头;
从所述报文中截取前N个字节,以得到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包括:
从所述报文中截取前16个字节,以得到所述报文的HIGIG2报文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为IEEE协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包含指示所述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以及所述报文的目的板卡信息;
相应的,所述ACL规则的匹配项包括:用于指示所述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以及,所述报文的目的板卡信息;所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所述预设标记指示的转发方式,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出端口;
所述将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所述ACL规则进行匹配,以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包括:
将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ACL规则的匹配项分别进行匹配;如果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任一ACL规则的匹配项匹配时,执行该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出端口,以通过所述出端口将所述报文进一步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之间的端口预先进行了端口聚合;所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所述预设标记指示的转发方式,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聚合口;
执行该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出端口,以通过所述出端口将所述报文进一步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包括:
执行该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聚合口,并基于从所述聚合口中确定出的出端口将所述报文进一步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标记包括单播转发标记;所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单播转发方式,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聚合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网板与各个第一类板卡之间的聚合口预先加入了组播组;所述预设标记包括组播转发标记;所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组播转发方式,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转发至所述组播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网板与各个第一类板卡之间的聚合口预先加入了组播组;所述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不包括指示所述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相应的,所述ACL规则的匹配项也不包括:用于指示所述报文转发方式的预设标记;
所述ACL规则的执行动作包括采用组播的转发方式,将所述报文作为未知单播报文转发至所述交换网板与所述目的板卡对应的出端口。
10.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采用正交架构的框式设备;所述框式设备包括多个作为接口板的第一类板卡,以及与所述多个第一类板卡正交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其中,所述第一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与所述第二类板卡上的交换芯片支持的转发协议不同;所述第二类板卡上配置了用于在板卡之间转发报文的ACL规则;所述ACL规则的匹配项包括基于第一类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封装的报文头中的指定长度的内容;该装置包括:
封装模块:用于将作为输入板卡的所述第一类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接收到的报文封装报文头,并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输入板卡连接的作为交换网板的第二类板卡;
ACL规则匹配模块:用于当所述交换网板接收到所述输入板卡发送的所述报文时,获取所述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将所述指定长度的内容与所述交换网板上配置的所述ACL规则进行匹配,以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作为目的板卡的第一类板卡;
报文解析模块:用于所述目的板卡基于支持的转发协议解析所述报文,并根据解析结果继续转发所述报文,所述支持的转发协议为所述输入板卡支持的转发协议。
CN202111628868.2A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189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8868.2A CN114189484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8868.2A CN114189484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484A CN114189484A (zh) 2022-03-15
CN114189484B true CN114189484B (zh) 2023-10-27

Family

ID=80606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8868.2A Active CN114189484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9484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3332A (zh) * 2012-08-23 2012-12-19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布式多对多设备通信和管理方法
CN103414594A (zh) * 2013-08-23 2013-11-2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计费和监控的ip流信息统计方法
CN103532851A (zh) * 2013-09-30 2014-01-2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链路聚合网络中的数据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209636A (zh) * 2015-05-04 2016-12-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从vlan至vxlan的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WO2017173806A1 (zh) * 2016-04-07 2017-10-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换芯片或np与cpu协同完成报文ipsec加密的方法与系统
WO2017181757A1 (zh) * 2016-04-18 2017-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17215390A1 (zh) * 2016-06-13 2017-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堆叠系统的数据转发端口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8768866A (zh) * 2018-09-06 2018-11-0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组播报文跨卡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09836A (zh) * 2018-05-31 2018-11-1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9005080A (zh) * 2018-06-25 2018-12-1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包转发实现方法、实现系统及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09951324A (zh) * 2019-02-28 2019-06-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板隔离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2073249A (zh) * 2020-09-17 2020-12-11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2995071A (zh) * 2021-02-05 2021-06-18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问题芯片定位方法
CN113114579A (zh) * 2021-03-30 2021-07-13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cl下发方法及装置
CN113132257A (zh) * 2021-04-29 2021-07-16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271266A (zh) * 2021-04-21 2021-08-17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交换芯片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3332A (zh) * 2012-08-23 2012-12-19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布式多对多设备通信和管理方法
CN103414594A (zh) * 2013-08-23 2013-11-2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计费和监控的ip流信息统计方法
CN103532851A (zh) * 2013-09-30 2014-01-2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链路聚合网络中的数据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209636A (zh) * 2015-05-04 2016-12-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从vlan至vxlan的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WO2017173806A1 (zh) * 2016-04-07 2017-10-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换芯片或np与cpu协同完成报文ipsec加密的方法与系统
WO2017181757A1 (zh) * 2016-04-18 2017-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17215390A1 (zh) * 2016-06-13 2017-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堆叠系统的数据转发端口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8809836A (zh) * 2018-05-31 2018-11-1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9005080A (zh) * 2018-06-25 2018-12-1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包转发实现方法、实现系统及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08768866A (zh) * 2018-09-06 2018-11-0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组播报文跨卡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51324A (zh) * 2019-02-28 2019-06-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板隔离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2073249A (zh) * 2020-09-17 2020-12-11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2995071A (zh) * 2021-02-05 2021-06-18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问题芯片定位方法
CN113114579A (zh) * 2021-03-30 2021-07-13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cl下发方法及装置
CN113271266A (zh) * 2021-04-21 2021-08-17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交换芯片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13132257A (zh) * 2021-04-29 2021-07-16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 Reynolds ; R. Braden ; S. Ginoza.Internet Official Protocol Standards (RFC2800)."Internet Official Protocol Standards (RFC2800), IPCOM000004998D".201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9484A (zh)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585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for service flow
US9729441B2 (en) Service function bundling for service function chains
CN103428094B (zh) 开放流OpenFlow系统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US10069764B2 (en) Ruled-based network traffic interception and distribution scheme
CN104410541B (zh) Vxlan内层虚拟机流量在中间交换机上进行统计的方法及装置
US9385886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packet and related device
US7826486B2 (en) Selective header field dispatch in a network processing system
CN107070674B (zh) 处理数据包的方法和网络装置
EP3863240A1 (en) Method for forwarding packet in hybrid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EP294783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a distributed switch fabric
US74339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esenting label switched paths
US6744783B1 (en) Frame identifier for identifying layer 2 data packet types for upper layer packet classification in a network switch port
US9590922B2 (en) Programmable and high performance switch for data center networks
CN110855568B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8259378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91989B (zh) 一种协议报文上送cpu的芯片实现方法
CN108696431A (zh) 局域网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交换芯片和路由交换设备
CN108737239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4189484B (zh)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09554B (zh) 跨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EP1293067B1 (en) Multiprotocol handling arrangement
Lan et al. FPGA-based packets processing acceleration platform for VNF
WO2016197933A2 (zh) 报文转发
WO2022061489A1 (en) Load balancing and oam in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us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CN113206793A (zh) 一种数据流转发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