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3249A - 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3249A
CN112073249A CN202010978887.7A CN202010978887A CN112073249A CN 112073249 A CN112073249 A CN 112073249A CN 202010978887 A CN202010978887 A CN 202010978887A CN 112073249 A CN112073249 A CN 112073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luster port
message
port
clu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88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73249B (zh
Inventor
晏福旗
张家龙
邹尚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788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32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73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3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73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3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用于提高集群交换机系统的组网灵活性。Crossbar交换机中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交换机架构信息以及内部IP地址偏移信息,并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学习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确定目标集群端口,所述本地集群端口为所述第一类集群端口或者所述第二类集群端口;通过所述目标集群端口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交换机。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换机的组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CSS或集群,Cluster Switch System),是指将两台支持集群特性的交换机设备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组合成一台交换机设备。现有的可以组成集群的交换机有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其中Crossbar交换机:业务线卡通过背板走线连接到Crossbar芯片,Crossbar芯片集成在主控板上。Full-mesh交换机:所有业务线卡通过背板走线连接到其他线卡,Full-mesh不需要外部交换芯片,而是任意两张线卡直接都有直接连接。
相关技术中,往往采用多个型号相同的Crossbar交换机组成集群,或者采用多个型号相同的Full-mesh交换机组成集群,不同型号的交换机不可混用,组网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用于提高集群交换机系统的组网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包括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所述Crossbar交换机中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交换机架构信息以及内部IP地址偏移信息,并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学习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
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确定目标集群端口,所述本地集群端口为所述第一类集群端口或者所述第二类集群端口;
通过所述目标集群端口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交换机。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包括:
若识别到所述数据报文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若所述数据报文不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所述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所述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包括:
若根据所述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判断所述数据报文为内部报文,则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并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若所述数据报文不为内部报文,则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并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目标集群端口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交换机,包括:
构建所述目标集群端口对应的聚合端口;
利用所述聚合端口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交换机。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Crossbar交换机中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包括:
所述Crossbar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
或者,所述Crossbar交换机控制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可包括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所述Crossbar交换机中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所述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交换机架构信息以及内部IP地址偏移信息,并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学习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
处理模块,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确定目标集群端口,所述本地集群端口为所述第一类集群端口或者所述第二类集群端口;
发送模块,通过所述目标集群端口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交换机。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处理模块,可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若识别到所述数据报文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第二处理单元,若所述数据报文不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所述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所述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可包括:
第一子单元,若根据所述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判断所述数据报文为内部报文,则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并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第二子单元,若所述数据报文不为内部报文,则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并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发送模块,可包括:
构建单元,构建所述目标集群端口对应的聚合端口;
发送单元,利用所述聚合端口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交换机。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Crossbar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或者,所述Crossbar交换机控制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换机设备,所述交换机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Crossbar交换机或Full-mesh交换机可以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并根据该通知消息学习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通过目标集群端口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对端交换机。相对于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了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的混合组网,提高了交换机组网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混合组网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混合组网的另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交换机与备用交换机的选举策略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交换机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用于提高集群交换机系统的组网灵活性。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涉及Crossbar交换机及Full-mesh交换机。其中,Crossbar(即CrossPoint,又称为交叉开关矩阵或纵横式交换矩阵)交换机,其业务线卡通过背板走线连接到Crossbar芯片,Crossbar芯片集成在主控板上。Full-mesh(全连接)交换机,基于Full-Mesh交换架构,该类型的交换机中所有业务线卡通过背板走线连接到其他线卡,不需要外部交换芯片,而是任意两张线卡直接都有直接连接。
相关技术集群交换机系统一般利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交换机组网,在进行集群交换机系统组网时,相关技术往往采用多个型号相同的Crossbar交换机组成集群,或者采用多个型号相同的Full-mesh交换机组成集群,不同型号的交换机不可混用。因此相关技术在进行集群交换机系统组网时可采用的组网方式较少,组网灵活性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中一种集群交换机系统。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将Crossbar交换机中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进行组网,提高组网灵活性。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可包括:
S101、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包括交换机架构信息以及内部IP地址偏移信息,并根据通知消息学习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
为了提高组网的灵活性,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进行组网,Crossbar交换机中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
可选的,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Crossbar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请参照图2);或者,Crossbar交换机控制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请参照图3)。其中,采用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时,可以有效节约Crossbar交换机的业务板上的端口。
可以理解的是,图2及图3所示的连接线仅仅是示例性的,实际应用中,Crossbar交换机业务板上可以有多个第一类集群端口分别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多个第二类集群端口一一连接,具体连接的端口数量此处不做限定。
在将Crossbar交换机中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进行组网之后,Crossbar交换机或Full-mesh交换机,可以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包括交换机架构信息以及内部IP地址偏移信息,并根据通知消息计算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
示例性的,例如,Crossbar架构的交换机A有12个槽位,Full-mesh架构的交换机B有3个槽位。当A,B组建堆叠时,A和B互相向对端发送通知消息。A得知对端型号为Full-mesh架构的交换机B有3个槽位。B得知对端为Crossbar架构的交换机A有12个槽位。而内部IP地址和槽位ID是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一种最简单的对应关系就是槽位ID加上偏移量。例如,假设内部IP地址偏移信息指示Crossbar交换机的偏移量为100,Full-mesh交换机偏移量为200,内部ip为2.2.2.0/24网段,则可以计算Crossbarbar交换机第一个槽位的线卡IP为2.2.2.101,第二个槽位的线卡IP为2.2.2.102,以此类推。同理,可以计算Full-mesh交换机第一个槽位的线卡IP为2.2.2.201,第二个槽位的线卡IP为2.2.2.202,以此类推。
S102、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在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Crossbar交换机或Full-mesh交换机可以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确定目标集群端口。其中,本地集群端口为第一类集群端口或者第二类集群端口。例如Crossbar交换机进行数据转发时,本地集群端口为第一类集群端口,Full-mesh交换机进行数据转发时,本地集群端口为第二类集群端口。
具体的,报文属性用于记录数据报文的属性参数,例如可以包括报文类别、报文来源、报文长度、协议类型等参数。可以根据报文属性可以确定数据报文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发,例如当报文为已知单播报文时,说明其仅需要发送到指定的地点,因此仅需要确定一个目标集群端口进行发送,进而可以根据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对应的目标集群端口。具体的,当知道单播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对端交换机之后,可以查询本机ARP表,可以知道该IP对应的MAC地址,交换机再根据转发表查询到该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即为目标集群端口。
S103、通过目标集群端口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对端交换机。
在确定目标集群端口后,利用目标集群端口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对端交换机,以便对端交换机对数据报文进行转发或本地处理。
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利用目标集群端口发送数据报文的发送方式,例如可以单独采用目标集群端口发送数据报文,或者可以利用目标集群端口参与构成的聚合端口发送数据报文。或者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发送数据报文,具体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中,Crossbar交换机或Full-mesh交换机可以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并根据该通知消息学习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通过目标集群端口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对端交换机。相对于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了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的混合组网,提高了交换机组网的灵活性。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报文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包括已知单播报文(或称为知名单播报文)、未知单播报文(或称为未知名单播报文)、组播报文和广播报文。若数据报文不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根据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第一类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可以包括:
若根据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判断数据报文为内部报文,则将第一类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并将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若数据报文不为内部报文,则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并将第一类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具体的,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具体的判断方式,判断方式可以与报文来源的具体内容相关。例如报文来源可以为数据报文的源MAC地址,当源MAC地址为交换机自身的MAC地址时,确定数据报文为内部报文。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虚拟局域网用于发送内部报文,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存在vlan0-vlan4095共4096个局域网,其中,vlan1-4094用于进行外部报文的转发,因此可以将vlan0和/或vlan4095设置为第一虚拟局域网。当数据报文为内部报文时,可以将所有的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并将所有的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以便对数据报文进行转发。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地集群端口与对端交换机的集群端口应当处于同一类型的虚拟局域网内,因此当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时,可以同时控制对端交换机的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例如可以向对端交换机发送网络设置报文,以便对端交换机根据网络设置报文将对端交换机的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
进一步,为了避免重复设置造成的时间浪费,可以在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前判断本地集群端口是否处于第一虚拟局域网,若不处于,则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若所有本地集群端口均加入了第一虚拟局域网,则直接将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若数据报文不为内部报文,则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并将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虚拟局域网用于转发外部报文,其可以为vlan1-4094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当数据报文不为内部报文时,则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并将所有的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由于本地集群端口与对端交换机的集群端口应当处于同一类型的虚拟局域网内,因此当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时,可以同时控制对端交换机的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例如可以向对端交换机发送网络设置报文,以便对端交换机根据网络设置报文将对端交换机的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按照数据报文的类型和来源对目标集群端口进行确定,可以根据需要准确高效地确定目标集群端口,减少数据转发所需的时间。具体的,先利用报文类别判断是否为已知单播报文。若为已知单播报文,则说明不需要确定多个目标集群端口。因此根据报文信息及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若不为已知单播报文,则需要根据报文来源确定目标集群端口,即根据内部报文和外部报文的特性对本地集群端口所属的虚拟局域网进行设置,并将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端口。按照上述的目标集群端口确定方式可以高效准确地确定目标集群端口,完成对任意的数据报文的转发。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应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描述。具体可以包括两种组网方式:
一、Crossbar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
如图2所示,显示了一种新的集群方式,左边框一是一台Crossbar交换机,右边框二是一台Full-mesh交换机,两个交换机都使用业务板上的口作为集群端口。如果从框二向框一发送报文,只需要调整箭头方向即可。
集群建立过程中,主交换机与备用交换机的选举策略与相关技术类似,请参阅图4,可基于运行状态、优先级、MAC地址及集群ID进行确定,本端的交换机已经运行了集群交换机系统,而对端交换机未运行,则确定本端交换机为主交换机;若两端的交换机均运行了集群交换机系统,则根据预设的优先级顺序确定主备交换机;若优先级相同,则确定MAC地址小的一端为主交换机,如果MAC地址相同,则根据预设的集群ID(集群内部的设备编号)确定集群ID小的一端为主交换机。
Crossbar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时,数据转发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本端内部数据转发:
所有本框集群业务板的集群端口形成一个内核端口聚合组。已知单播,未知单播,组播,广播报文都发给对方业务集群板。
2.数据流转发:
所有本框集群业务板的集群端口形成一个或多个物理聚合组,与内核聚合组端口成员相同。已知单播报文根据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若数据报文不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未知单播,组播,广播报文将该聚合口加入所有vlan(1-4094)进行转发。
二、Crossbar交换机控制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
如图3所示,左边是一台Crossbar交换机,右边是一台Full-mesh交换机。Crossbar交换机是用控制板(MPU)上的端口作为集群端口,Full-mesh交换机使用业务板(LPU)上的端口作为集群端口,该组网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业务端口。如果从框二(Full-mesh交换机)向框一(Crossbar交换机)发送报文,只需要调整箭头方向即可。
Crossbar交换机控制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时,数据转发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3.本端内部数据转发:
本框集群业务板集群端口与对方备主控板集群端口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内核聚合口。本框集群业务板集群端口与对方主主控板集群端口组成另一个或多个内核聚合口。若数据报文是发送至对端交换机的已知单播报文,则发送给通向集群对方备主控的聚合口。
4.数据流转发:
所有本框集群业务板的集群端口形成一个物理聚合组。已知单播报文根据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若数据报文不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未知单播,组播,广播报文将该聚合口加入所有vlan(1-4094)进行转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集群交换机系统,包括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Crossbar交换机中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包括交换机架构信息以及内部IP地址偏移信息,并根据通知消息学习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
处理模块,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确定目标集群端口,本地集群端口为第一类集群端口或者第二类集群端口;
发送模块,通过目标集群端口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对端交换机。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可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若根据报文属性识别到数据报文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第二处理单元,若数据报文不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处理单元,可包括:
第一子单元,若根据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判断数据报文为内部报文,则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并将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第二子单元,若数据报文不为内部报文,则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并将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模块,可包括:
构建单元,构建目标集群端口对应的聚合端口;
发送单元,利用聚合端口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对端交换机。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Crossbar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或者,Crossbar交换机控制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系统进行了描述,请参阅图5,下面从硬件处理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换机设备进行描述:
该交换机设备1可以包括存储器11、处理器12和输入输出总线13。处理器1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103。或者,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具体用于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包括交换机架构信息以及内部IP地址偏移信息,并根据通知消息学习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
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确定目标集群端口,本地集群端口为第一类集群端口或者第二类集群端口;
通过目标集群端口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对端交换机。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还可以用于实现如下步骤:
若根据报文属性识别到数据报文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若数据报文不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还可以用于实现如下步骤:
若根据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判断数据报文为内部报文,则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并将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若数据报文不为内部报文,则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并将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还可以用于实现如下步骤:
构建目标集群端口对应的聚合端口;
利用聚合端口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对端交换机。
其中,存储器11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存储器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交换机设备1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交换机设备1的硬盘。存储器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交换机设备1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交换机设备1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11还可以既包括交换机设备1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11不仅可以用于存储安装于交换机设备1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01的代码等,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处理器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用于运行存储器1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处理数据,例如执行计算机程序01等。
该输入输出总线13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进一步地,交换机设备还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4,网络接口14可选的可以包括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蓝牙接口等),通常用于在该交换机设备1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该交换机设备1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用户接口可以包括显示器(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的,用户接口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可以是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触控式液晶显示器以及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器等。其中,显示器也可以适当的称为显示屏或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在交换机设备1中处理的信息以及用于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
图5仅示出了具有组件11-14以及计算机程序01的交换机设备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5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交换机设备1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少或者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包括交换机架构信息以及内部IP地址偏移信息,并根据通知消息学习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
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确定目标集群端口,本地集群端口为第一类集群端口或者第二类集群端口;
通过目标集群端口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对端交换机。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还可以用于实现如下步骤:
若根据报文属性识别到数据报文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若数据报文不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还可以用于实现如下步骤:
若根据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判断数据报文为内部报文,则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并将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若数据报文不为内部报文,则将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并将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可选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还可以用于实现如下步骤:
构建目标集群端口对应的聚合端口;
利用聚合端口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对端交换机。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所述Crossbar交换机中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交换机架构信息以及内部IP地址偏移信息,并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学习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
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确定目标集群端口,所述本地集群端口为所述第一类集群端口或者所述第二类集群端口;
通过所述目标集群端口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交换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确定目标集群端口,包括:
若识别到所述数据报文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若所述数据报文不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所述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所述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包括:
若根据所述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判断所述数据报文为内部报文,则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一虚拟局域网,并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若所述数据报文不为内部报文,则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加入第二虚拟局域网,并将所述本地集群端口确定为目标集群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集群端口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交换机,包括:
构建所述目标集群端口对应的聚合端口;
利用所述聚合端口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交换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rossbar交换机中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包括:
所述Crossbar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
或者,所述Crossbar交换机控制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
6.一种集群交换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所述Crossbar交换机中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所述Crossbar交换机和Full-mesh交换机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交换机架构信息以及内部IP地址偏移信息,并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学习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
处理模块,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报文的报文属性及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在本地集群端口确定目标集群端口,所述本地集群端口为所述第一类集群端口或者所述第二类集群端口;
发送模块,通过所述目标集群端口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交换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若识别到所述数据报文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所述对端交换机中的各个线卡的IP地址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第二处理单元,若所述数据报文不为已知单播报文,则根据所述报文属性中的报文来源在所述本地集群端口中确定目标集群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rossbar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
或者,所述Crossbar交换机控制板上的第一类集群端口与Full-mesh交换机业务板上的第二类集群端口连接。
9.一种交换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78887.7A 2020-09-17 2020-09-17 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2073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8887.7A CN112073249B (zh) 2020-09-17 2020-09-17 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8887.7A CN112073249B (zh) 2020-09-17 2020-09-17 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3249A true CN112073249A (zh) 2020-12-11
CN112073249B CN112073249B (zh) 2024-03-05

Family

ID=73681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8887.7A Active CN112073249B (zh) 2020-09-17 2020-09-17 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32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2590A (zh) * 2021-08-20 2021-11-0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交换板卡变更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4189484A (zh) * 2021-12-28 2022-03-15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28789A1 (en) * 2010-03-22 2011-09-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ention free pipelined broadcasting within a constant bisection bandwidth network topology
CN102216920A (zh) * 2011-05-24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先进可扩展接口总线以及相应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2571548A (zh) * 2010-12-21 2012-07-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传输网络的网络节点
CN103970939A (zh) * 2014-04-22 2014-08-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层次化可重构的片上网络建模与仿真系统
US20150229576A1 (en) * 2014-02-11 2015-08-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ective underflow protection in a network switch
CN110059051A (zh) * 2019-04-28 2019-07-26 北京超维度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计算的高性能弹性连接架构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28789A1 (en) * 2010-03-22 2011-09-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ention free pipelined broadcasting within a constant bisection bandwidth network topology
CN102571548A (zh) * 2010-12-21 2012-07-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传输网络的网络节点
CN102216920A (zh) * 2011-05-24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先进可扩展接口总线以及相应的数据传输方法
US20150229576A1 (en) * 2014-02-11 2015-08-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ective underflow protection in a network switch
CN103970939A (zh) * 2014-04-22 2014-08-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层次化可重构的片上网络建模与仿真系统
CN110059051A (zh) * 2019-04-28 2019-07-26 北京超维度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计算的高性能弹性连接架构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2590A (zh) * 2021-08-20 2021-11-0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交换板卡变更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3612590B (zh) * 2021-08-20 2023-10-24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交换板卡变更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4189484A (zh) * 2021-12-28 2022-03-15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89484B (zh) * 2021-12-28 2023-10-27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内部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3249B (zh)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8221B2 (en) Base station deployment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server
CN102318291B (zh) 一种业务流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30371B (zh) 报文重定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338161B (zh) 一种实现跨设备聚合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60328A (zh) 用于协调分布式虚拟网络交换环境中的多播消息传送的中央控制器
CN100471162C (zh) 一种发布及处理虚线路信息的方法和供应商边缘设备
CN104506408A (zh) 基于sdn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01177B (zh) 一种裸金属服务器网络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US1038239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network address information
CN103501250A (zh) 分布式链路聚合网络中的数据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073249B (zh) 数据传输方法、集群交换机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5763472B (zh) 一种跨板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65759A (zh) 一种提高nat地址池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48412A1 (zh) 一种生成表项的方法、发送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194525A (zh) 一种网络节点配置方法及管理节点
WO2014143118A1 (en) Loop-free hybrid network
WO2018068588A1 (zh) 提供组播业务的方法和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
CN103532851A (zh) 分布式链路聚合网络中的数据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118144B (zh) 一种无线接入控制器及其远程接口代理方法
EP325303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openflow switch capability
CN112929418B (zh) 一种基于发布订阅的RapidIO高速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7342958B (zh) 分布式通信设备及板间通信方法
JP5931842B2 (ja)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スイッチ装置制御方法
CN108900422B (zh) 组播转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17649A (zh) 终端设备管理方法、服务器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