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2977A - 改造建筑 - Google Patents

改造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2977A
CN114182977A CN202111482461.3A CN202111482461A CN114182977A CN 114182977 A CN114182977 A CN 114182977A CN 202111482461 A CN202111482461 A CN 202111482461A CN 114182977 A CN114182977 A CN 114182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light
wall
wall bod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24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贺
王欣博
张一�
杨冰杰
刘烔菲
冯丰
刘章
赵贝贝
杨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roup Beijing Low Carbon Smart Cit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Shenshan Special Cooperation Zone Zhongjian Lvjian Investment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roup Beijing Low Carbon Smart Cit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Shenshan Special Cooperation Zone Zhongjian Lvjian Investment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roup Beijing Low Carbon Smart Cit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Shenshan Special Cooperation Zone Zhongjian Lvjian Investment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roup Beijing Low Carbon Smart 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24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29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2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2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 E04B1/76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heat only
    • E04B1/7608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heat only comprising a prefabricated insulating layer, disposed between two other layers or pa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 E04B1/76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heat only
    • E04B1/765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heat only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disposed between two longitudinal supporting elements, e.g. to insulate ceil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8Curtain walls
    • E04B2/885Curtain walls comprising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flush mounted glazing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改造建筑,该改造建筑包括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第一墙体(10)和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二墙体(20),各第一墙体(10)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至少一个第一墙体(10)为玻璃幕墙(11),第二墙体(20)设于玻璃幕墙(11)的内侧,第二墙体(20)设有至少一个可供光线穿透的采光口(21),且第二墙体(20)的内侧设有第一保温层(22)。本申请的改造建筑,可在不破坏玻璃幕墙建筑的既有结构的基础上,改善地具有较佳的采光性能、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

Description

改造建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造建筑。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建筑为至少一面墙体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透光、采光良好。但是,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均较差,致使夏天炎热冬天寒冷,致使居住于其中的用户需长时间开启空调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温度,不利于节能减排。因而,如何在不破坏玻璃幕墙建筑的既有结构的基础上,对玻璃幕墙建筑进行改造,而得到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均较佳的改造建筑,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在不破坏玻璃幕墙建筑的既有结构的基础上,对玻璃幕墙建筑进行改造,而得到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均较佳的改造建筑。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改造建筑,包括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第一墙体,各所述第一墙体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墙体为玻璃幕墙,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
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二墙体,并设于所述玻璃幕墙的内侧,所述第二墙体设有至少一个可供光线穿透的采光口,所述第二墙体的内侧设有第一保温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
楼板,盖设于各所述第一墙体顶侧,所述楼板的至少部分边沿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墙体连接的主梁;
多个第一次梁,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次梁的端部连接至所述主梁,所述第一次梁的顶部连接至所述楼板,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其中,所述主梁具有位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次梁之间的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内侧设有第二保温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梁具有靠近所述主梁设置且呈预设长度的承重段,所述承重段具有面向相邻所述第一次梁的所述承重段的承重面,所述承重面上设有第一隔热层;
所述楼板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承重段之间的部分设有第二隔热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两个第二次梁,两个所述第二次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次梁的顶部连接至所述楼板,两所述第二次梁之间设有各所述第一次梁,相邻的所述第二次梁和所述第一次梁之间填充保温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段和所述第二保温层之间设有找平层,所述找平层朝向所述第二保温层的侧面为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幕墙包括与所述采光口相对的透光部,以及所述透光部之外的遮光部,所述透光部的内侧设置透光隔热层,所述遮光部的内侧设置遮光隔热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封设于各所述第一墙体的底侧的地板,所述地板上设有第三保温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墙体为普通墙体,所述普通墙体的内侧设有第四保温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普通墙体与所述第四保温层之间设有第一气密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普通墙体上设有透光门和/或透光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墙体与所述第一保温层之间设有第二气密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次梁下侧的吊顶。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墙体围合形成室内空间,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设于所述室内空间内的新风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墙体围合形成室内空间,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设于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调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墙体和/或所述楼板外侧的光伏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改造建筑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造建筑,通过在玻璃幕墙的内侧设置第二墙体,以通过第二墙体有效地阻隔穿透玻璃幕墙的太阳光线进入室内,从而提高改造建筑的隔热性能;还通过在第二墙体的内侧设置第一保温层,以有效地提高第二墙体的保温性能,从而保障并提高了改造建筑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还通过在第二墙体设置至少一个可供光线穿透的采光口,以引导穿透玻璃幕墙的光线一部分进入室内,从而保障了改造建筑的采光性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造建筑,可在不破坏玻璃幕墙建筑的既有结构的基础上,改善地具有较佳的采光性能、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造建筑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提供的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提供的沿B-B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提供的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提供的沿C-C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造建筑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墙体;11-玻璃幕墙;111-透光部;1111-透光隔热层;112-遮光部;1121-遮光隔热层;12-普通墙体;121-第四保温层;122-第一气密层;123-透光门;124-透光窗;20-第二墙体;21-采光口;22-第一保温层;23-第二气密层;30-楼板;31-主梁;311-支撑段;3111-第二保温层;3112-找平层;32-第二隔热层;40-第一次梁;41-承重段;411-承重面;4111-第一隔热层;50-第二次梁;60-地板;61-第三保温层;70-吊顶;80-新风系统;90-空调系统;100-光伏系统;110-保温材料;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造建筑,具体是一种在不破坏玻璃幕墙建筑的既有结构的基础上,对玻璃幕墙建筑进行改造,而得到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均较佳的改造建筑。
请参阅图1、图5,该改造建筑包括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第一墙体10和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二墙体20。
其中,各第一墙体10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至少一个第一墙体10为玻璃幕墙11,第二墙体20设于玻璃幕墙11的内侧,第二墙体20设有至少一个可供光线穿透的采光口21,第二墙体20的内侧设有第一保温层22。
其中,第二墙体20的设置数量等于玻璃幕墙11的设置数量,每个玻璃幕墙11的内侧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墙体20。基于此,通过在玻璃幕墙11的内侧设置第二墙体20,可有效地阻隔穿透玻璃幕墙11的太阳光线进入室内,有效地降低室内通过太阳辐射得热,提高改造建筑的隔热性能,因此,可减少室内通过太阳辐射得热过多,而引起空调设备负荷增加的情况,降低改造建筑的能耗。
本实施例还通过在第二墙体20的内侧设置第一保温层22,有效地提高第二墙体20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通过第二墙体20大幅流动,而引起供暖或者空调负荷的增加的情况,有效地降低改造建筑的能耗。其中,第一保温层22可选为岩棉保温层。
此外,通过在第二墙体20设置至少一个可供光线穿透的采光口21,可使穿透玻璃幕墙11的一部分光线可经由采光口21进入室内,从而可保障室内自然光的强度,降低因设置第二墙体20而致使室内自然采光减弱的影响,降低照明设备的使用程度,降低改造建筑的能耗。
可选地,采光口21内可设置可启闭的采光窗,采光窗可选高性能采光窗。如此设置,可保障第二墙体20的隔热性能和气密性。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造建筑,通过在玻璃幕墙11的内侧设置第二墙体20,以通过第二墙体20有效地阻隔穿透玻璃幕墙11的太阳光线进入室内,从而提高改造建筑的隔热性能;还通过在第二墙体20的内侧设置第一保温层22,以有效地提高第二墙体20的保温性能,从而保障并提高了改造建筑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还通过在第二墙体20设置至少一个可供光线穿透的采光口21,以引导穿透玻璃幕墙11的光线一部分进入室内,从而保障了改造建筑的采光性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造建筑,可在不破坏玻璃幕墙建筑的既有结构的基础上,改善地具有较佳的采光性能、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
请参阅图3、图5、图6,在本实施例中,改造建筑还包括楼板30和多个第一次梁40。
其中,楼板30盖设于各第一墙体10顶侧,楼板30的至少部分边沿向下延伸形成与第一墙体10连接的主梁31;多个第一次梁40沿第一方向a延伸形成,并沿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第一次梁40的端部连接至主梁31,第一次梁40的顶部连接至楼板30,其中,第二方向b垂直于第一方向a,主梁31具有位于相邻两第一次梁40之间的支撑段311,支撑段311的内侧设有第二保温层3111。可选地,第二保温层3111可采用真空绝热保温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主梁31和多个第一次梁40共同对楼板30进行支撑,以保障楼板30稳定地固定于第一墙体10的顶侧。
还可通过在支撑段311的内侧设置第二保温层3111,而有效地缓解、过渡支撑段311之间的热量传递情况,有效地提高支撑段311的保温性能,能够缓解主梁31上的热桥效应。
请参阅图3、图5、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梁40具有靠近主梁31设置且呈预设长度的承重段41,承重段41具有面向相邻第一次梁40的承重段41的承重面411,承重面411上设有第一隔热层4111,楼板30的位于相邻两个承重段41之间的部分设有第二隔热层32。其中,第一隔热层4111可选为气凝胶隔热涂料层,第二隔热层32可选为气凝胶隔热涂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在承重面411上设置第一隔热层4111,而有效地阻隔在承重段41之间的热量传递情况,有效地提高承重段41的保温性能,能够缓解第一次梁40上的热桥效应。
还可通过在对应于相邻两个承重段41之间的楼板30部分上设置第二隔热层32,而有效地阻隔在相邻两个承重段41之间的楼板30部分的热量传递情况,有效地提高两个承重段41之间的楼板30部分的保温性能,能够缓解楼板30上的热桥效应。
其中,承重段41的长度可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设置,保障设置于承重段41的第一隔热层4111能够满足阻隔承重段41之间的热量传递的需求即可。相对于在整个第一次梁40上设置第一隔热层4111的实施方式,通过在预设长度的承重段41上设置第一隔热层4111,可较大程度地降低施工成本、施工难度,并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改造成本。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改造建筑还包括两个第二次梁50,两个第二次梁50沿第一方向a延伸形成,并沿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第二次梁50的顶部连接至楼板30,两第二次梁50之间设有各第一次梁40,相邻的第二次梁50和第一次梁40之间填充保温材料11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两个第二次梁50配合各第一次梁40共同对楼板30进行支撑,以保障楼板30稳定地固定于第一墙体10的顶侧。
还可通过在相邻的第二次梁50和第一次梁40之间填充保温材料110,而有效地缓解、过渡相邻的第二次梁50和第一次梁40之间的热量传递情况,有效地提高第二次梁50和第一次梁40之间的保温性能,能够缓解第二次梁50和第一次梁40之间的热桥效应。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段311和第二保温层3111之间设有找平层3112,找平层3112朝向第二保温层3111的侧面为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保障找平层3112的用于安装第二保温层3111的侧面为平齐的平面,基于此,可便于将第二保温层3111稳固地安装于支撑段311,并利于降低第二保温层3111脱离支撑段311的风险。
请参阅图3、图4、图5,在本实施例中,玻璃幕墙11包括与采光口21相对的透光部111,以及透光部111之外的遮光部112,透光部111的内侧设置透光隔热层1111,遮光部112的内侧设置遮光隔热层1121。
其中,透光隔热层1111可有效阻隔太阳光中主要起致热的红外波段和紫外波段,并允许部分可视光穿过,例如透明的纳米隔热涂料层或隔热膜;遮光隔热层1121可有效阻隔太阳光中主要起致热的红外波段和紫外波段,并可吸收大部分可见光,例如深色的纳米隔热涂料层或隔热膜。
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在与采光口21相对的透光部111的内侧设置透光隔热层1111,以有效阻隔太阳光中主要起致热的红外波段,并允许部分可视光穿过透光部111、透光隔热层1111和采光口21,而保障室内的光亮度,保障并提高改造建筑的采光性能,可相应减少用于调节室内亮度的照明设备的使用程度,利于节能减排。
还可通过在遮光部112的内侧设置遮光隔热层1121,以更有效阻隔太阳光中主要起致热的红外波段,并阻隔大部分可见光,而有效地降低玻璃幕墙11的太阳得热系数,提高玻璃幕墙11的隔热性能,缓解炎热天气下的室内温度,从而可保障并提高改造建筑的室内温度舒适度,可相应减少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空调等设备的使用程度,利于节能减排。
请参阅图3、图5,在本实施例中,改造建筑还包括封设于各第一墙体10的底侧的地板60,地板60上设有第三保温层61。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有效地提高地板60的保温性能,降低热量通过地板60大幅散出的风险,从而可保障并提高改造建筑的室内温度舒适度,可相应减少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空调等设备的使用程度,利于节能减排。
可选地,第三保温层61可采用XPS(extruded polystyrene,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板,基于XPS保温板,可促使第三保温层61具有低吸水性、低导热系数、高抗压性、抗老化性等优点,从而可有效地保障第三保温层61的保温性能,保障第三保温层61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墙体10为普通墙体12,普通墙体12的内侧设有第四保温层121。可选地,第四保温层121可采用岩棉保温层。如此,可有效地提高普通墙体12的保温性能,降低热量通过普通墙体12大幅散出的风险,从而可保障并提高改造建筑的室内温度舒适度,可相应减少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空调等设备的使用程度,利于节能减排。
请参阅图3、图5,在本实施例中,普通墙体12与第四保温层121之间设有第一气密层122。可选地,第一气密层122可采用水泥砂浆气密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提高普通墙体12的气密性,如此,在需要采暖或制冷的时期,即可有效减少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通过普通墙体12的缝隙和漏点进行交换的情况,从而可降低热量损耗程度,可保障并提高改造建筑的室内温度舒适度,可相应减少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空调等设备的使用程度,利于节能减排。此外,还可降低潮气入侵对改造建筑的各结构的侵蚀影响。
可选地,可在普通墙体12之间的连接处、普通墙体12与第二墙体20的连接处、普通墙体12与地板60连接处、普通墙体12与主梁31或第二次梁50的连接处设有气密胶带,如此,可有效地增加整个改造建筑的气密性,降低改造建筑的能耗。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普通墙体12上设有透光门123和/或透光窗124。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通过透光门123的开启进入/进出改造建筑,同时,通过透光门123和/或透光窗124的设置,利于引导自然光进入室内,增加室内自然光的强度,减少照明设备的使用程度,利于节能减排。
可选地,透光门123可采用高透光、高保温的高性能透光门123,以提高透光门123的透光和保温性能。
可选地,透光窗124可采用高透光、高保温的高性能透光窗124,以提高透光窗124的透光和保温性能。
可选地,透光窗124可采用可开启的透光窗124,如此,便于根据需要通过开启透光窗124进行自然通风换气,减少对换气设备的依赖。
可选地,可在普通墙体12与透光门123、普通墙体12与透光窗124的连接处设有气密胶带,如此,可提高普通墙体12的气密性。
请参阅图2、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墙体20与第一保温层22之间设有第二气密层23。可选地,第二气密层23可采用水泥砂浆气密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提高第二墙体20的气密性,如此,在需要采暖或制冷的时期,即可有效减少室内外空气通过第二墙体20的缝隙和漏点进行交换的情况,从而可降低热量损耗程度,可保障并提高改造建筑的室内温度舒适度,可相应减少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空调等设备的使用程度,利于节能减排。此外,还可降低潮气入侵对改造建筑的各结构的侵蚀影响。
可选地,可在第二墙体20之间的连接处、第二墙体20与普通墙体12的连接处、第二墙体20与地板60的连接处、第二墙体20与设于其上的采光窗连接处、以及第二墙体20与主梁31或第二次梁50的连接处设有气密胶带,如此,可有效地增加整个改造建筑的气密性,降低改造建筑的能耗。
请参阅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改造建筑还包括安装于第一次梁40下侧的吊顶7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便于在楼板30与吊顶70之间的空间内铺设相关的机电设备管道,并且,吊顶70可对机电设备管道和各第一次梁40形成遮挡效果、防护效果,而提高机电设备管道的寿命,并且吊顶70还使得改造建筑更美观。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墙体10围合形成室内空间,改造建筑还包括设于室内空间内的新风系统8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新风系统80可将室外新鲜空气导入室内空间,并将室内空间的原有空气排出,而保障室内空间具有足够新风量,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
可选地,新风系统80可采用具有热回收功能的新风系统80,如此,便于利用室内、外空气的温差,产生能量交换,从而大大节约了对新风预处理的能耗,达到节能换气的目的,节能效果显著。
可选地,新风系统80可采用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系统80,如此,在保障室内空间具有足够新风量的同时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也处于较舒适的水平。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墙体10围合形成室内空间,改造建筑还包括设于室内空间内的空调系统90,可选地,空调系统90可采用高效空调系统9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通过主动调节空调系统90的开启,为室内空间提供更舒适的温度环境,同时,当室内空间的温度环境保持较舒适时,通过主动调节空调系统90的及时关闭,有效地降低能源的浪费。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改造建筑还包括设于第一墙体10和/或楼板30外侧的光伏系统10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通过光伏系统100吸收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为改造建筑提供电力,降低对通过燃煤、燃气等方式供电的依赖,有效地降低改造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改造建筑,包括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第一墙体,各所述第一墙体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墙体为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二墙体,所述第二墙体设于所述玻璃幕墙的内侧,所述第二墙体设有至少一个可供光线穿透的采光口,所述第二墙体的内侧设有第一保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
楼板,盖设于各所述第一墙体顶侧,所述楼板的至少部分边沿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墙体连接的主梁;
多个第一次梁,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次梁的端部连接至所述主梁,所述第一次梁的顶部连接至所述楼板,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其中,所述主梁具有位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次梁之间的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内侧设有第二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梁具有靠近所述主梁设置且呈预设长度的承重段,所述承重段具有面向相邻所述第一次梁的所述承重段的承重面,所述承重面上设有第一隔热层;
所述楼板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承重段之间的部分设有第二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两个第二次梁,两个所述第二次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次梁的顶部连接至所述楼板,两所述第二次梁之间设有各所述第一次梁,相邻的所述第二次梁和所述第一次梁之间填充保温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和所述第二保温层之间设有找平层,所述找平层朝向所述第二保温层的侧面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幕墙包括与所述采光口相对的透光部,以及所述透光部之外的遮光部,所述透光部的内侧设置透光隔热层,所述遮光部的内侧设置遮光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封设于各所述第一墙体的底侧的地板,所述地板上设有第三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墙体为普通墙体,所述普通墙体的内侧设有第四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墙体与所述第四保温层之间设有第一气密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普通墙体上设有透光门和/或透光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墙体与所述第一保温层之间设有第二气密层。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次梁下侧的吊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墙体围合形成室内空间,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设于所述室内空间内的新风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墙体围合形成室内空间,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设于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调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造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建筑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墙体和/或所述楼板外侧的光伏系统。
CN202111482461.3A 2021-12-06 2021-12-06 改造建筑 Pending CN1141829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2461.3A CN114182977A (zh) 2021-12-06 2021-12-06 改造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2461.3A CN114182977A (zh) 2021-12-06 2021-12-06 改造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2977A true CN114182977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4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2461.3A Pending CN114182977A (zh) 2021-12-06 2021-12-06 改造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29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1780A (zh) * 2022-08-30 2022-11-15 湖南和瑞门窗幕墙科技有限公司 在窗墙结构外墙面进行幕墙化改造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1780A (zh) * 2022-08-30 2022-11-15 湖南和瑞门窗幕墙科技有限公司 在窗墙结构外墙面进行幕墙化改造的方法
CN115341780B (zh) * 2022-08-30 2023-09-12 湖南和瑞门窗幕墙科技有限公司 在窗墙结构外墙面进行幕墙化改造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00159A1 (fr) Mur-rideau pour porte et fenetre et appareil de conditionnement d'air utilisant celui-ci
JP2005105732A (ja) 換気機能付きカーテンウォ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建物
CN114232853B (zh) 一种新型十字百叶式呼吸幕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169886B1 (ko) 에너지 절감형 다기능 창호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1546384U (zh) 太阳能热压通风屋面及太阳能热压通风建筑
CN114182977A (zh) 改造建筑
CN101392563B (zh) 具有可控半导体式传热能力的节能墙壁结构
KR20140128505A (ko) 공기정화가 가능한 단열복합창호
JP2005090187A (ja) 建築物の排気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建築物
JP3149506U (ja) P・a(パッシブ・アクティブ)ハイブリッド冷暖房システム
CN217175885U (zh) 改造建筑
JP4561450B2 (ja) 住宅
CN1974974A (zh) 一种内外双循环双层幕墙
CN200971574Y (zh) 一种内外双循环双层幕墙
CN207376979U (zh) 一种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导光系统结构
CN212001977U (zh) 一种兼具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功能的上人孔
CN109680816B (zh) 一种控温空气层阻断式绝热超低能耗外墙构造
WO2023102699A1 (zh) 改造建筑
CN111305491A (zh) 一种兼具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功能的上人孔及施工方法
KR101913626B1 (ko) 고온건조기후형 저에너지건축물
CN220521773U (zh) 带光伏板的双层通风中庭天窗
CN219710692U (zh) 一种内置太阳能百叶的双层玻璃幕墙
CN220539513U (zh) 一种被动窗系统
AU2007285058B2 (en) A building element having an improved capability of absorbing radiation and an improved method of cooling a whole house environment
CN102518374A (zh) 具有通风口控制结构的全气候节能呼吸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