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2417A - 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2417A
CN114182417A CN202111055327.5A CN202111055327A CN114182417A CN 114182417 A CN114182417 A CN 114182417A CN 202111055327 A CN202111055327 A CN 202111055327A CN 114182417 A CN114182417 A CN 114182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fastening member
coupling
connection
sh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53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2417B (zh
Inventor
八木大辅
滨口真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82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2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2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2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7/00Nuts or like thread-engaging members
    • F16B37/04Devices for fastening nuts to surfaces, e.g. sheets, plates
    • F16B37/045Devices for fastening nuts to surfaces, e.g. sheets, plat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in channels, e.g. sliding bolts, channel nu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60Construction or operation of slay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26Air supply systems
    • D03D47/306Construction or details of parts, e.g. valves, duc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2Construction of loom framework
    • D03D49/025Ground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支承体向插入于筘座的支承槽内的紧固部件的固定作业的作业性优异的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织机中的紧固部件(46)具备头部(49)、与头部(49)连结的轴部(48)及形成于轴部(48)的外螺纹部(50)。若将头部(49)插入于支承槽(18),则轴部(48)从前表面开口(26)突出,通过使轴部(48)旋转,从而头部(49)在支承槽(18)内旋转被限制。头部(49)的端面的外周缘具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短边具有与正交线(Q)交叉的直线部。直线部与支承槽(18)的内壁面的上部抵接。

Description

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与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相关的现有技术,例如,能够举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紧固部件。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紧固部件具备轴部和形成于轴部的一端侧的T形头部。T形头部形成为平行四边形。T形头部具有短边及长边。短边形成为能够插入于筘座中的T形槽(支承槽)的前表面开口的长度。长边形成为若从T形槽的前表面开口插入而旋转一定角度,则限制旋转并且不能从前表面开口脱出的长度。在将支承体固定于筘座的情况下,作业者将紧固部件暂时固定于支承体之后将头部从支承槽的前表面开口插入T形槽内,使支承体旋转。旋转的支承体嵌合于筘座的定位槽,由此T形头部的上下的短边与T形槽的上壁及下壁接触,限制T形头部的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1864号公报
然而,根据作业的方便,有时作业者仅将紧固部件插入于支承槽,将插入于支承槽的状态的紧固部件固定于支承体。然而,专利文献1的紧固部件若作业者松手则旋转,无法维持T形头部的上下的短边与支承槽的上壁及下壁接触的状态(旋转的限制状态)。若紧固部件旋转,则存在T形头部从支承槽脱落的担忧。因此,作业者必须一边维持用手支承紧固部件的状态一边固定于支承体,作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所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插入到筘座的支承槽内的紧固部件的支承体固定作业的作业性优异的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具备:头部,其能够插入于形成于筘座的支承槽的前表面开口;轴部,其与上述头部连结;以及外螺纹部,其形成于上述轴部,若将上述头部插入于上述支承槽,则上述轴部从上述前表面开口突出,以使上述头部以上述轴部的轴心为中心在上述支承槽内旋转的方式使上述轴部旋转,由此上述头部卡止于上述支承槽内,上述织机中的紧固部件的特征在于,上述头部是具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的大致四边形,上述短边具有直线部,上述短边的一端与上述轴心的距离比上述短边的另一端与上述轴心的距离大,上述直线部与通过上述轴心并相对于上述直线部垂直的正交线交叉。
在本发明中,对于紧固部件而言,头部的短边中的直线部抵接于支承槽内,轴部在前表面开口中抵接于筘座。另外,直线部与通过轴心并相对于直线部垂直的正交线交叉。因此,紧固部件旋转而使直线部抵接于支承槽内而从支承槽内受到的反作用力、与轴部从筘座受到的反作用力从轴心方向观察在直线上相对。其结果为,能够限制头部的旋转。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短边在上述另一端侧具备切口部,上述切口部由连接上述直线部与上述长边之间的切口线部形成。
在该情况下,切口部能够实现支承槽内的头部向一个方向的旋转。因此,头部旋转,而使直线部能够抵接于支承槽内。其结果为,能够限制头部的旋转。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的织机中的紧固部件中,上述切口线部由曲线形成。
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切口线部为曲线,从而头部在支承槽内能够顺滑地旋转。
另外,本发明的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和旋合于上述外螺纹部的螺母,通过将上述轴部插入于形成有插入上述轴部的贯通孔的支承体,并将上述螺母旋合于上述外螺纹部,由此将上述支承体固定于上述筘座。
在本发明中,支承体插入于卡止于支承槽内的紧固部件而固定于筘座。因此,与将紧固部件插入于支承体而固定于筘座的情况相比,支承体在筘座上的定位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支承体向插入于筘座的支承槽内的紧固部件的固定作业的作业性优异的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气式织机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固部件及支承体的固定装置的截面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固部件及筘座的截面侧视图。
图4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固部件及支承体的固定装置的主视图,图4的(b)是图2中的A-A线向视图。
图5的(a)是从轴部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固部件的立体图,图5的(b)是从头部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固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从轴部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固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从头部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固部件的后视图。
图8的(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固部件的作用说明图,图8的(b)是比较例的紧固部件的作用说明图。
图9是从轴部侧观察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紧固部件的作用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筘座;13…支承体;18…支承槽;21…上壁面;23…上前壁面;26…前表面开口;27…上开口面;28…下开口面;45…固定装置;46…紧固部件;47…螺母;48…轴部;49…头部;50…外螺纹部;53、54…端面;61…连结侧第一长边(作为长边);62…连结侧第二长边(作为长边);63…连结侧第一短边(作为短边);64…连结侧第二短边(作为短边);65…连结侧第一切口部(作为切口部);66…连结侧第一直线部(作为直线部);67…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作为切口线部);68…连结侧第二切口部(作为切口部);69…连结侧第二直线部(作为直线部);70…连结侧第二切口线部(作为切口线部);71…非连结侧第一长边(作为长边);72…非连结侧第二长边(作为长边);73…非连结侧第一短边(作为短边);74…非连结侧第二短边(作为短边);75…非连结侧第一切口部(作为切口部);76…非连结侧第一直线部(作为直线部);77…非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作为切口线部);78…非连结侧第二切口部(作为切口部);79…非连结侧第二直线部(作为直线部);80…非连结侧第二切口线部(作为切口线部);P…轴心;Q…正交线;H…槽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织机是喷气式织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图2的右侧为前,以图2的左侧为后,以图2的上侧及下侧分别为上、下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喷气式织机具备:筘座11,其沿机台(未图示)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前后摆动;多个筬12,它们沿筘座11的长边方向排列;支承体13,其被支承于筘座11;以及子喷嘴14,其被支承于支承体13。如图2所示,筘座11具有:用于经由楔部件16而固定筬12的凹槽15;形成于筘座11的前部的倾斜面17;以及凹设于倾斜面17的支承槽18。在通过楔部件16固定于筘座11的筬12形成有引导进行走纱的纬纱(未图示)的纬纱引导通路19。倾斜面17在筘座11的前部朝向斜上方而形成,并遍及筘座11的长边方向地形成。
如图3所示,支承槽18具有:槽空间20,其由上壁面21、第一下壁面22A、第二下壁面22B、上前壁面23、下前壁面24及后壁面25划分形成;和前表面开口26,其从倾斜面17与槽空间20连通。上壁面21是位于槽空间20的上部并从前方朝向后方下方的倾斜面,且是与倾斜面17垂直的倾斜面。后壁面25从上壁面21的下端朝向下方延伸。上前壁面23从上壁面21的上端朝向前方下方延伸。第二下壁面22B从后壁面25的下端朝向前方延伸。第一下壁面22A从第二下壁面22B的前端朝向前方上方延伸。下前壁面24从第一下壁面22A的前端朝向后方上方延伸。
前表面开口26与倾斜面17垂直,且由相互对置的上开口面27与下开口面28划分形成。上开口面27与上前壁面23正交并连接。下开口面28与下前壁面24正交并连接。上壁面21与第一下壁面22A之间的距离是槽宽H。上开口面27与下开口面28之间的距离是开口宽度h。上前壁面23存在于与下前壁面24相同的平面。因此,支承槽18是截面大致T字状的槽。另外,支承槽18遍及筘座11的长边方向地形成。在倾斜面17,遍及筘座11的长边方向地凹设有支承体13的定位槽29。下开口面28具有位于与定位槽29的边界的前侧下缘28A。上开口面27具有位于与定位槽29的边界的前侧上缘28B,并与前侧下缘28A成对。如图2、图3所示,筘座11在支承槽18的下方形成有空洞30。空洞30遍及筘座11的长边方向地形成。
接下来,对被支承于筘座11的支承体13进行说明。如图2、图4的(a)所示,支承体13是长方体,并具有第一面31、与第一面31平行的第二面32、与第二面32垂直的第三面33、与第三面33平行的第四面34、与第一面31及第三面33垂直的第五面35以及与第五面35平行的第六面36。支承体13具有:贯通第一面31与第二面32的子喷嘴用插通孔37;和作为贯通第三面33与第四面34的贯通孔的紧固部件用插通孔38。紧固部件用插通孔38是长孔状的孔。另外,支承体13具有从第三面33向子喷嘴用插通孔37贯通的螺栓孔39。
在支承体13的子喷嘴用插通孔37插通子喷嘴14,并将固定用螺栓40旋入螺栓孔39,由此子喷嘴14被固定于支承体13。在支承体13的紧固部件用插通孔38插通后述的紧固部件46。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喷气式织机具备支承体13的固定装置45(以下,仅标记为“固定装置45”)。固定装置45是将支承子喷嘴14的支承体13固定于筘座11的装置。固定装置45具备紧固部件46和旋合于紧固部件46的螺母47。
如图3、图5的(a)、图5的(b)所示,紧固部件46具备:以轴心P为中心的圆柱状的轴部48、和连结于轴部48的基端部的大致长方体的头部49。轴部48在与基端部相反一侧的顶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50。在轴部48的顶端部的端面设置有沿径向横穿的凹条51。凹条51与头部49的长边方向(长边)平行。在轴部48中,在未设置有外螺纹部50的外周面设置有向轴部48的径向外侧突出的一对突起52。一对突起52以在轴部48的外周面相互成为180°的方式定位。轴部48中的一对突起52的轴向的位置与支承体13的紧固部件用插通孔38对应。
如图5的(a)、图5(b)所示,头部49具有:轴部48的基端部连结的大致四边形的连结侧端面53;位于与连结侧端面53相反一侧的大致四边形的非连结侧端面54;以及存在于形成在连结侧端面53的外周缘与非连结侧端面54的外周缘之间的面的侧面55。如图6、图7所示,头部49的连结侧端面53及非连结侧端面54从轴心P方向观察时是同一形状。
连结侧端面53是大致长方形。如图6所示,连结侧端面53的外周缘具有连结侧第一长边61、连结侧第二长边62、连结侧第一短边63及连结侧第二短边64。连结侧第一长边61与连结侧第二长边62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对置。连结侧第一短边63与连结侧第二短边64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对置。基于连结侧第一长边61与连结侧第一短边63的角部被倒角。基于连结侧第二长边62与连结侧第二短边64的角部被倒角。
连结侧第一短边63与连结侧第二长边62的角部形成有被倒角的连结侧第一切口部65。因此,连结侧第一短边63具有:从连结侧第一长边61侧延伸的直线的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和形成连结侧第一切口部65的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67。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67通过包含以轴心P为中心的由恒定的曲率构成的圆弧的曲线形成。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67的一个端部与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的端部连接,另一端部与连结侧第二长边62的端部连接。
连结侧第二短边64与连结侧第一长边61的角部形成有被倒角的连结侧第二切口部68。因此,连结侧第二短边64具有:从连结侧第二长边62侧延伸的直线的连结侧第二直线部69;和形成连结侧第二切口部68的连结侧第二切口线部70。连结侧第二切口线部70通过包含以轴心P为中心的由恒定的曲率构成的圆弧的曲线形成。连结侧第二切口线部70的一个端部与连结侧第二直线部69的端部连接,另一端部与连结侧第一长边61的端部连接。因此,连结侧第二短边64与连结侧第一短边63处于以轴心P为中心,点对称的关系。
接下来,对非连结侧端面54进行说明,非连结侧端面54是大致长方形。如图7所示,非连结侧端面54的外周缘具有非连结侧第一长边71、非连结侧第二长边72、非连结侧第一短边73及非连结侧第二短边74。非连结侧第一长边71与非连结侧第二长边72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对置。非连结侧第一短边73与非连结侧第二短边74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对置。基于非连结侧第一长边71与非连结侧第一短边73的角部被倒角。基于非连结侧第二长边72与非连结侧第二短边74的角部被倒角。
非连结侧第一短边73与非连结侧第二长边72的角部形成有被倒角的非连结侧第一切口部75。因此,非连结侧第一短边73具有:从非连结侧第一长边71侧延伸的直线的非连结侧第一直线部76;和形成非连结侧第一切口部75的非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77。非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77通过包含以轴心P为中心的由恒定的曲率构成的圆弧的曲线形成。非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77的一个端部与非连结侧第一直线部76的端部连接,另一端部与非连结侧第二长边72的端部连接。因此,非连结侧第二短边74与非连结侧第一短边73处于以轴心P为中心,点对称的关系。
非连结侧第二短边74与非连结侧第一长边71的角部形成有被倒角的非连结侧第二切口部78。因此,非连结侧第二短边74具有:从非连结侧第二长边72侧延伸的直线的非连结侧第二直线部79;和形成非连结侧第二切口部78的非连结侧第二切口线部80。非连结侧第二切口线部80通过包含以轴心P为中心的由恒定的曲率构成的圆弧的曲线形成。非连结侧第二切口线部80的一个端部与非连结侧第二直线部79的端部连接,另一端部与非连结侧第一长边71的端部连接。因此,非连结侧第二短边74与非连结侧第一短边73处于以轴心P为中心,点对称的关系。
如图5的(a)、图5的(b)所示,侧面55具有一对长边侧平面56、一对短边侧平面57以及一对曲面58。一个长边侧平面56是形成在连结侧第一长边61与非连结侧第一长边71之间的平面。另一长边侧平面56形成在连结侧第二长边62与非连结侧第二长边72之间。一个短边侧平面57形成在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与非连结侧第一直线部76之间。另一短边侧平面57形成在连结侧第二直线部69与非连结侧第二直线部79之间。一个曲面58是形成在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67与非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77之间的曲面。另一曲面58是形成在连结侧第二切口线部70与非连结侧第二切口线部80之间的曲面。一个短边侧平面57与一个曲面58形成连续的平滑的面。另一短边侧平面57与曲面58形成连续的平滑的面。
头部49的大小是能够从支承槽18的前表面开口26向支承槽18插入并且在支承槽18的内部能够旋转至规定的位置的大小。具体而言,如图6、图7所示,连结侧第一长边61、连结侧第二长边62、非连结侧第一长边71及非连结侧第二长边72比槽宽H的长度短且比开口宽度h长。连结侧第一短边63、连结侧第二短边64、非连结侧第一短边73及非连结侧第二短边74比开口宽度h的长度短。将连接形成在连结侧第一长边61与连结侧第一短边63之间的角部、和形成在连结侧第二长边62与连结侧第二短边64之间的角部的直线的长度设为连结侧最大长度L1。将连接形成在非连结侧第一长边71与非连结侧第一短边73之间的角部、和形成在非连结侧第二长边72与非连结侧第二短边74之间的角部的直线的长度设为非连结侧最大长度L2。连结侧最大长度L1是在连结侧端面53中能够取最大的长度的直线的长度。非连结侧最大长度L2是在非连结侧端面54中能够取最大的长度的直线的长度。连结侧最大长度L1及非连结侧最大长度L2是彼此相同的长度,且比槽宽H的长度长。如图8的(a)所示,在形成在连结侧第一长边61与连结侧第一短边63之间的角部中,将连接连结侧第一短边63的一端和轴心P的最短距离设为连结侧第一距离M1。在形成在连结侧第二长边62与连结侧第一短边63之间的角部中,将连接连结侧第一短边63的另一端和轴心P的最短距离设为连结侧第二距离M2。在连结侧第一短边63的另一端侧形成连结侧第一切口部65。连结侧第一距离M1比连结侧第二距离M2大。轴部48在与外螺纹部50相反一侧的端部中,以轴心P为头部49的旋转轴的方式连结于连结侧端面53。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与正交线Q交叉。正交线Q是通过轴心P并相对于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垂直的直线。一个短边侧平面57与另一短边侧平面57之间在槽宽H方向上的长度比槽宽H短且比开口宽度h长。轴部48遍及轴心P方向形成同径的圆柱,直径比开口宽度h短。头部49的重心(头部重心g)位于头部49的内部的轴心P上。紧固部件46的重心(紧固部件重心G)至少位于轴部48的轴心P上。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3、图4的(a)、图4的(b)及图8的(a)所示,在将上述结构的紧固部件46安装于筘座11时,首先,作业者将头部49从前表面开口26插入于槽空间20。在将头部49插入于前表面开口26时,一个长边侧平面56与下开口面28对置,另一长边侧平面56与上开口面27对置。在头部49通过前表面开口26并插入于槽空间20时,一个长边侧平面56与第一下壁面22A对置,另一长边侧平面56与上壁面21对置,连结侧端面53与前表面开口26对置并位于槽空间20(参照图4的(a)中的由双点划线表示的紧固部件46)。轴部48从前表面开口26朝向支承槽18的外侧突出。在将头部49插入于槽空间20时,凹条51的长边方向与筘座11的长边方向平行。
接下来,作业者一边使轴部48与下开口面28的前侧下缘28A接触,一边使紧固部件46以轴心P为中心的方式向一个方向(在图6中为顺时针)旋转。由此,一个短边侧平面57与上壁面21对置,另一短边侧平面57与第一下壁面22A对置。若作业者进一步使紧固部件46旋转,则如图4的(b)所示,一个短边侧平面57的一部分(在连结侧第一短边63的一端侧遍及轴心P方向存在的短边侧平面57)与上壁面21抵接,另一短边侧平面57的一部分与第一下壁面22A抵接。此时,轴部48在前表面开口26中是与下开口面28和上开口面27分离的状态。紧固部件重心G处于轴部48的轴心P上,并位于比支承槽18的前表面开口26靠外侧。
接下来,若作业者松开紧固部件46,则基于重力的下侧方向的力作用于轴部48,由此头部49以轴部切点48A为支点向上侧倾斜。由此,若作业者松开紧固部件46,则紧固部件46的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与上前壁面23抵接(参照图3)。因此,紧固部件46的头部49从上前壁面23受到下侧方向的反作用力亦即分布反作用力T1。如图8的(a)所示,分布反作用力T1是头部49遍及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的全长地从上前壁面23受到的分布载荷。紧固部件46由于轴部48在轴部切点48A与前侧下缘28A抵接,因此从前侧下缘28A受到上侧方向的轴部反作用力F1。分布反作用力T1具有作为反作用力的一种成分的头部反作用力t1。直线Q’是在铅垂方向上通过轴心P的直线。头部反作用力t1从轴心P方向观察时与直线Q’重叠。轴部反作用力F1从轴心P方向观察与直线Q’重叠。若将与上前壁面23抵接的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中的点亦即头部切点66A设为头部反作用力t1的起点,则头部切点66A是从轴心P方向观察以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与直线Q’交叉的方式表示的交叉点。头部反作用力t1和轴部反作用力F1从轴心P方向观察以与直线Q’重叠的方式表示,并相对。因此,紧固部件46至少通过从轴心P方向观察头部反作用力t1与轴部反作用力F1在直线Q’上相对,从而被上前壁面23与前侧下缘28A夹住而被固定。其结果为,紧固部件46在支承槽18内头部49的旋转被限制。如图8的(a)所示,头部49图示为正交线Q从轴心P方向观察与直线Q’重叠的位置。但是,图8的(a)由于示意性地示出对紧固部件46施加的力的关系,因此存在头部49的位置与实际的位置不同的情况。实际上,头部49有时处于正交线Q以轴心P为中心比直线Q’向一个方向(在图8的(a)中为顺时针)旋转的位置。
针对比较例进行说明。图8的(b)所示的比较例的紧固部件100具备以轴心P为中心的圆柱状的轴部101;和连结于轴部101的基端部的大致长方体的头部102。头部102的连结侧端面是大致平行四边形。连结侧端面的外周缘具有连结侧第一长边103、连结侧第二长边104、连结侧第一短边105及连结侧第二短边106。连结侧第一长边103及连结侧第二长边104由直线部构成。在将上述结构的紧固部件100安装于筘座11时,作业者在将头部102插入于前表面开口26之后,一边使轴部101与下开口面28的前侧下缘28A接触,一边使紧固部件100以轴心P为中心向一个方向(在图8的(b)中为顺时针)旋转。作业者使紧固部件100旋转至规定的位置,在松手时,紧固部件100的连结侧第一短边105的直线部与上前壁面23抵接,轴部101与前侧下缘28A抵接。因此,紧固部件100的头部102从上前壁面23受到下侧方向的反作用力亦即分布反作用力T2。分布反作用力T2是头部102遍及直线部的全长地从上前壁面23受到的分布载荷。紧固部件100由于轴部101在轴部切点101A与前侧下缘28A抵接,因此从前侧下缘28A受到上侧方向的轴部反作用力F2。分布反作用力T2具有作为反作用力的一种成分的头部反作用力t2。连结侧第一短边105在从支承槽18的前表面开口26观察时以直线Q’为边界位于另一方向(在图8的(b)中为逆时针)侧。因此,轴部切点101A在从轴部101的轴心P方向观察重叠于直线Q’上,但头部切点105A从轴部101的轴心P方向观察未重叠于直线Q’上。因此,从轴部切点101A对轴部101施加的上侧方向的轴部反作用力F2、与从头部切点105A对头部102施加的下侧方向的头部反作用力t2从轴部101的轴心P方向观察未重叠于直线Q’上。因此,作用以轴部切点101A为中心向另一方向(在图8的(b)中为逆时针)旋转的力作用于紧固部件100。其结果为,紧固部件100在支承槽18内头部102的旋转未被限制。
接下来,对将支承体13安装于在筘座11的支承槽18内头部49的旋转被限制的紧固部件46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作业者使支承体13移动到支承体13的第四面34与支承槽18的前表面开口26对置的位置。进而,作业者使在支承槽18内被卡止的紧固部件46插通于支承体13的紧固部件用插通孔38,并使支承体13嵌合于筘座11的定位槽29。在该状态时,设置于轴部48的外周面的突起52在紧固部件用插通孔38中与孔壁抵接,由此限制紧固部件46向另一方向(在图4的(b)中为逆时针)旋转。
接下来,作业者将螺母47旋合于从支承体13的紧固部件用插通孔38突出的外螺纹部50。头部49伴随着螺母47的旋转向一个方向(在图6中为顺时针)旋转,连结侧第一短边63侧的短边侧平面57与上壁面21抵接,连结侧第二短边64侧的短边侧平面57与第一下壁面22A抵接。此时,能够取连结侧最大长度L1的角部分别与上壁面21和第一下壁面22A抵接,能够取非连结侧最大长度L2的角部分别与上壁面21和第一下壁面22A抵接。其结果为,紧固部件46在支承槽18内头部49的旋转被限制,因此支承体13被紧固部件46与螺母47固定于筘座11。子喷嘴14通过插通于子喷嘴用插通孔37,并将固定用螺栓40旋入于螺栓孔39而被固定于支承体13。
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在头部49中的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与支承槽18内的内壁面的上部亦即上前壁面23抵接时,轴部48与筘座11的下开口面28中的前侧下缘28A抵接。此时,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中的头部切点66A和轴部48中的轴部切点48A在从轴部48的轴心P方向观察时与直线Q’重叠。由此,从轴部切点48A对轴部48施加的上侧方向的轴部反作用力F1、和从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中的头部切点66A对头部49施加的下侧方向的头部反作用力t1从轴心P方向观察以与直线Q’重叠的方式表示,并相互成为相反朝向。因此,紧固部件46通过轴部反作用力F1与头部反作用力t1相对,从而被上前壁面23与前侧下缘28A夹住而被固定。因此,与头部102为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对紧固部件100施加的轴部反作用力F2和头部反作用力t2相比,能够限制头部49在支承槽18内旋转。
(2)头部49在连结侧第一短边63的另一端侧具备连结侧第一切口部65,连结侧第一切口部65由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67形成。将连结侧第一长边61与连结侧第一短边63的角部接近于上壁面21的旋转设为向一个方向的旋转,将连结侧第一切口部65接近于上壁面21的旋转设为向另一方向的旋转。在该情况下,在连结侧第一切口部65中,由于不存在在头部49旋转时抵接于上壁面21而限制旋转的角部,因此在支承槽18内能够实现向一个方向的旋转。由此,头部49旋转,而使一个短边侧平面57的一部分能够与上壁面21抵接。
(3)头部49的连结侧第一切口线部67由曲线形成。由此,能够使头部49顺滑地向一个方向旋转。
(4)支承体13在支承槽18内插入于限制了向另一方向的旋转的紧固部件46而被固定于筘座11。因此,与将紧固部件46插入于支承体13而固定于筘座11的情况相比,支承体13在筘座11上的定位变得容易。
(5)在轴部48的顶端部的端面,与头部49的长边方向平行地设置有凹条51。因此,在头部49处于支承槽18内时,可知头部49在旋转方向的位置。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像以下那样进行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头部49的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与上前壁面23抵接,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头部49的非连结侧第一直线部76与内壁面的上部亦即上壁面21抵接。在该情况下,与连结侧第一直线部66抵接于上前壁面23的情况同样地,能够将紧固部件46卡止于支承槽18内。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头部49的连结侧端面53与非连结侧端面54为大致长方形,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为头部91的连结侧端面53及非连结侧端面54的形状是大致平行四边形的紧固部件90。连结侧端面53的外周缘具有连结侧第一短边92和连结侧第二短边93。连结侧第一短边92及连结侧第二短边93分别具有直线部,两直线部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对置。连结侧第一短边92的直线部与正交线Q交叉。正交线Q是通过轴心P并与连结侧第一短边92的直线部垂直的直线。在该情况下,由于连结侧第一短边92的直线部与正交线Q正交,因此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支承槽18内从轴心P方向观察,作为分布反作用力T3的一种分量的头部反作用力t3和轴部反作用力F3以与直线Q’重叠的方式表示,并相互成为相反朝向。由此,头部91被上前壁面23与前侧下缘28A夹住而被固定。其结果为,紧固部件90在支承槽18内头部91的旋转被限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头部49具有:在连结侧第一短边63与连结侧第二长边62的角部被倒角而形成的连结侧第一切口部65;在连结侧第二短边64与连结侧第一长边61的角部被倒角而形成的连结侧第二切口部68;在非连结侧第一短边73与非连结侧第二长边72的角部被倒角而形成的非连结侧第一切口部75;以及在非连结侧第二短边74与非连结侧第一长边71的角部被倒角而形成的非连结侧第二切口部78。因此,作业者在支承槽18内能够将紧固部件46的头部49插入于支承槽18并使头部49向一个方向旋转直至一个短边侧平面57的一部分与上壁面21抵接,另一短边侧平面57的一部分与第一下壁面22A抵接,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头部49具有:在连结侧第一短边63与连结侧第一长边61的角部被倒角而形成的连结侧第一切口部65;在连结侧第二短边64与连结侧第二长边62的角部被倒角而形成的连结侧第二切口部68;在非连结侧第一短边73与非连结侧第一长边71的角部被倒角而形成的非连结侧第一切口部75;以及在非连结侧第二短边74与非连结侧第二长边72的角部被倒角而形成的非连结侧第二切口部78。在该情况下,作业者在支承槽18内能够将紧固部件46的头部49插入于支承槽18并使头部49向另一方向旋转直至一个短边侧平面57的一部分与上壁面21抵接,另一短边侧平面57的一部分与第一下壁面22A抵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作业者使紧固部件46旋转,而使一个短边侧平面57的一部分与上壁面21抵接,另一短边侧平面57的一部分与第一下壁面22A抵接时,轴部48在前表面开口26中是与下开口面28和上开口面27分离的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轴部48在前表面开口26中也可以为与下开口面28的前侧下缘28A接触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同轴部48在前表面开口26中与下开口面28和上开口面27分离的状态同样地,能够在支承槽18内限制头部49的旋转。

Claims (4)

1.一种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具备:
头部,其能够插入于形成于筘座的支承槽的前表面开口;
轴部,其与所述头部连结;以及
外螺纹部,其形成于所述轴部,
若将所述头部插入于所述支承槽,则所述轴部从所述前表面开口突出,
以使所述头部以所述轴部的轴心为中心在所述支承槽内旋转的方式使所述轴部旋转,由此所述头部卡止于所述支承槽内,
所述织机中的紧固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是具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的大致四边形,
所述短边具有直线部,所述短边的一端与所述轴心的距离比所述短边的另一端与所述轴心的距离大,
所述直线部与通过所述轴心并相对于所述直线部垂直的正交线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边在所述另一端侧具备切口部,
所述切口部由连接所述直线部与所述长边之间的切口线部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线部由曲线形成。
4.一种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和
旋合于所述外螺纹部的螺母,
通过将所述轴部插入于形成有插入所述轴部的贯通孔的支承体,并将所述螺母旋合于所述外螺纹部,由此将所述支承体固定于所述筘座。
CN202111055327.5A 2020-09-15 2021-09-09 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 Active CN114182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4259 2020-09-15
JP2020154259A JP7415859B2 (ja) 2020-09-15 2020-09-15 織機における締結部材及び織機における支持体の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2417A true CN114182417A (zh) 2022-03-15
CN114182417B CN114182417B (zh) 2023-06-20

Family

ID=77499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5327.5A Active CN114182417B (zh) 2020-09-15 2021-09-09 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67892A1 (zh)
JP (1) JP7415859B2 (zh)
CN (1) CN11418241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28324A1 (de) * 1975-07-03 1977-01-27 Yasuo Oka Befestigungsmittel
CN1445402A (zh) * 2002-03-14 2003-10-0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用异形筘
DE202004017021U1 (de) * 2004-11-02 2006-03-16 Rehau Ag + Co. Vorrichtung zur Verbindung eines Montageprofils mit einem weiteren Montagebauteil sowie Baugruppe mit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CN2809313Y (zh) * 2005-06-21 2006-08-23 苏州东南液压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t形螺栓
GB201018910D0 (en) * 2010-11-09 2010-12-22 Acs Stainless Steel Fixings Ltd A channel and a channel assembly incorporating said channel
CN202200068U (zh) * 2011-08-16 2012-04-25 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机床用快速定位装夹“t”型螺母
CN102705339A (zh) * 2012-05-16 2012-10-03 苏州金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t型槽用快速装夹螺栓
CN104099710A (zh) * 2013-04-10 2014-10-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织机中的支撑体固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01013B (en) * 2010-11-09 2015-05-13 Acs Stainless Steel Fixings Ltd A fixing for use with a channel attached to a building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28324A1 (de) * 1975-07-03 1977-01-27 Yasuo Oka Befestigungsmittel
CN1445402A (zh) * 2002-03-14 2003-10-0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用异形筘
DE202004017021U1 (de) * 2004-11-02 2006-03-16 Rehau Ag + Co. Vorrichtung zur Verbindung eines Montageprofils mit einem weiteren Montagebauteil sowie Baugruppe mit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CN2809313Y (zh) * 2005-06-21 2006-08-23 苏州东南液压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t形螺栓
GB201018910D0 (en) * 2010-11-09 2010-12-22 Acs Stainless Steel Fixings Ltd A channel and a channel assembly incorporating said channel
CN202200068U (zh) * 2011-08-16 2012-04-25 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机床用快速定位装夹“t”型螺母
CN102705339A (zh) * 2012-05-16 2012-10-03 苏州金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t型槽用快速装夹螺栓
CN104099710A (zh) * 2013-04-10 2014-10-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织机中的支撑体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48439A (ja) 2022-03-28
CN114182417B (zh) 2023-06-20
EP3967892A1 (en) 2022-03-16
JP7415859B2 (ja)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24782A1 (en) Fastening device
US20070253765A1 (en) Ball joint
JPS633162B2 (zh)
US9382918B2 (en) Ceiling fan
HU216516B (hu) Csatlakoztató vasalás
US10207337B2 (en) Front-loaded, side-activated modular drill
CN114182417A (zh) 织机中的紧固部件及织机中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
EP1462197B1 (en) Drill
CN102265045A (zh) 锁定装置中使用的锁定板以及这样的锁定装置
US8192290B2 (en) Shrink-fit tool unit as well as tool holder and rotary tool to be used for the shrink-fit tool unit
US20070217862A1 (en) Faste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an object to a support structure
US4732178A (en) Loom
US6210045B1 (en) Alignment sleeve for aligning ferrules and associated assembly method
JP7160777B2 (ja) バケット用のツース取付構造、及びバケット用のツース
US11484949B2 (en)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tool
CN112739917B (zh) 固定件
JP3607668B2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及び固定方法
US6960030B2 (en) Optical connector boot with controlled rotation feature
US630911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miting protrusion of a fiber-optic cable from a mounting structure
CN116334818A (zh) 织机的支承体的固定装置
WO2023157518A1 (ja) 固定構造
US7504583B2 (en) Coupler for cable trough
CN217207213U (zh) 联板销轴组件及工程机械
JP2022167783A (ja) 電気ユニット及び装着方法
JP6960484B2 (ja) 電子機器ケ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