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2324B - 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2324B
CN114182324B CN202111512658.7A CN202111512658A CN114182324B CN 114182324 B CN114182324 B CN 114182324B CN 202111512658 A CN202111512658 A CN 202111512658A CN 114182324 B CN114182324 B CN 114182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oxidation
feeding
production lin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26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2324A (zh
Inventor
廖敏笙
魏东新
钟建
钟广锋
廖文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Zh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Zh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Zh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Zh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26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23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2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2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2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2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3/00Electrophoretic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 C25D13/22Servicing or operating apparatus or multistep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05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lytic conversion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涉及立式氧化电泳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该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包括:生产厂房、输料机构和处理池组。所述生产厂房内设置有双工位上下料结构,且所述双工位上下料结构具有两个上料工位和两个下料工位;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过跨车和输料行车,所述生产厂房内安装有过跨路轨和行车路轨,所述过跨车滑动设置于所述过跨路轨表面,所述输料行车滑动安装于所述行车路轨表面;所述处理池组设置于所述生产厂房内。本申请通过两个上料工位、两个下料工位、多台过跨车和多台输料行车之间相互配合,可达到达到循环供料的目的,减小供料所需的时间,通过提高上下料的效率,进而便可以提高产能。

Description

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立式氧化电泳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铝型材氧化生产线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类型,卧式生产线是指工件水平装夹,立式生产线是指工件垂直装夹。因为建筑、工艺、设备、能源等各种因素,立式生产线一般120吨/天,卧式生产线一般50吨/天。
传统的立式氧化线都是采用1台上排设备和1台下排设备,单排工件在此运行周期平均2-3分钟,3排就是6-9分钟,基本也就满足5个氧化槽的平均运行周期8.2分钟。但是当产能需要扩大到7个氧化槽,平均周期5.6分钟的时候,上下排设备及工件的输送、编组配料、前处理工艺的速度就成为了瓶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所述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具有循环供料功能,可提高产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包括:生产厂房、输料机构和处理池组。所述生产厂房内设置有双工位上下料结构,且所述双工位上下料结构具有两个上料工位和两个下料工位;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过跨车和输料行车,所述生产厂房内安装有过跨路轨和行车路轨,所述过跨车滑动设置于所述过跨路轨表面,所述输料行车滑动安装于所述行车路轨表面;所述处理池组设置于所述生产厂房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上料工位、两个下料工位、多台过跨车和多台输料行车之间相互配合,可达到达到循环供料的目的,减小供料所需的时间,通过提高上下料的效率,进而便可以提高产能。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处理池组为双排式设置,所述处理池组的一端设置有过跨承重梁,一个所述上料工位和一个所述下料工位分别位于所述处理池组的起始端和终止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上料工位和两个所述下料工位均为并排设置,所述过跨路轨两两相对设置,相对应的两个所述过跨路轨分别横跨两个所述上料工位和两个所述下料工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均为具有翻转结构的移料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料行车具有两个钩组,且其中一个钩组为三钩,另一个钩组为单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跨路轨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过跨车,所述输料行车设置有至少两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处理池组之间形成编组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处理池组包括水洗池、脱脂池、碱蚀池、氧化池、着色池、有光电泳池、消光电泳池、滴干池、封孔池,其中脱脂池、碱蚀池、氧化池、着色池、有光电泳池、消光电泳池和滴干池之间均间隔设置有水洗池。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所述处理池组中的氧化池的内部分隔为三个氧化小池,且三个氧化小池通过三台氧化循环泵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生产厂房的内部设置有氧化电池放置平台,且所述氧化电池放置平台表面设置有电源。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规格相同,且所述上料工位包括底座、转轴、载料架和第一伸缩件,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生产厂房内,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表面,所述载料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载料架均固定在所述转轴的表面,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一伸缩件的另一端铰接于任意一个所述载料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载料架的表面开设有料槽,且两个所述载料架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两个所述载料架相对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料槽为弧形槽,所述载料架的表面安装有限位机构,且所述限位机构两两相对设置,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第二伸缩件和电机,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与所述载料架转动连接,且所述限位块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载料架,且所述第二伸缩件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表面螺接有螺杆,且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电机的表面安装有架环,且所述架环的表面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滑动贯穿所述限位块,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板。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料工位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轴杆、缓冲件和第三伸缩件,所述轴杆固定在所述上料工位的表面,所述缓冲件包括横向活塞筒和竖向活塞筒,所述横向活塞筒的一端转动套接在所述轴杆的表面,所述横向活塞筒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活塞头,且所述第一活塞头的一侧与所述横向活塞筒的内壁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横向活塞筒的内部设置有水液层,且水液层和所述缓冲弹簧分别位于所述横向活塞筒的两侧,所述竖向活塞筒连通于所述横向活塞筒,且所述竖向活塞筒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二活塞头,所述第二活塞头的上端面固定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滑动贯穿所述竖向活塞筒,且所述支杆的顶端安装有缓冲杆,所述第三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料工位铰接,所述第三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活塞筒铰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杆为U形杆,且所述缓冲杆的上端面安装有缓冲胶垫。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向活塞筒的表面连通有补液管,且所述补液管的表面安装有阀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活塞头的表面固定有活塞柱,且所述活塞柱的一端滑动贯穿所述横向活塞筒。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上料设备在进行上料时,不能够进行补料,只有再上料完成后,再进行补料,工作效率低,不利于使用,而且,在上料时,工件易发生移动,出现脱落的现象。
先将在一个载料架的料槽的槽内放置工件,然后调控第一伸缩件,第一伸缩件在伸缩时,会支撑载料架,使载料架围绕转轴进行翻转,则一个载料架的料槽内的工件便会升高,可将工件移动到上料区域内,而另一个载料架则会围绕转轴翻转至底座处,在使用一个载料架进行上料时,工作人员可以对另一个载料架的料槽的槽内进行补料,在一个载料架的上料作业和另一个载料架的补料作业完成后,再次调控第一伸缩件,使第一伸缩件的活动端复位,便可以使一个载料架的翻转至底座的表面进行补料作业,而另一个载料架则着带动工件到上料区域内进行上料作业,便可以达到上料、补料同时进行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
而当工件放置到载料架便可的料槽的槽内后,调控限位机构中的第二伸缩件,使第二伸缩件的活动端支撑限位块转动,直至限位块套在工件的表面,则限位块会限制工件的移动,可降低工件从料槽的槽内滑落的可能性,而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可驱动螺杆转动,螺接于限位块的螺杆则会发生移动,螺杆便会带动通过联轴器与之连接的电机移动,进而使电机表面的架环带动导向杆和限位板移动,直至限位板的一侧贴着工件,相对设置两个限位机构,则两个限位板可同时贴着工件的两侧,两个限位板便可以限制工件的移动,可降低工件脱落的可能性。
工件在进行上料时,容易出现掉落的现象,若工件不经缓冲直接掉落在地面,容易造成工件表面损伤。
在使用上料工位进行上料时,先调控第三伸缩件,使第三伸缩件支撑缓冲件,使缓冲件围绕轴杆转动,可将缓冲机构展开,若上料过程中,工件发生掉落时,工件会先掉落到缓冲杆的表面,而缓冲胶垫的设置,可提供缓冲杆的缓冲效果,降低工件摔坏的可能性,而将缓冲杆设置成U型,使缓冲杆的两端形成向上的凸起,工件在缓冲杆的表面发生移动时,缓冲杆的两端形成的向上的凸起可阻碍工件的移动,降低工件再次发生掉落的可能性,此外,工件掉落到缓冲杆的表面后,会对缓冲杆造成冲击,缓冲杆便会推动支杆和第二活塞头,第二活塞头则会挤压横向活塞筒和竖向活塞筒内的水液层,使水液层推动第一活塞头移动,则缓冲弹簧会发生收缩,在缓冲弹簧的反作用力下,会减缓第一活塞头的移动,进而可以减缓工件的下落速度,可起到缓冲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上料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上料工位和缓冲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上料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缓冲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生产厂房;110-双工位上下料结构;111-上料工位;1111-底座;1112-转轴;1113-载料架;1114-第一伸缩件;1115-料槽;112-下料工位;113-床结构;120-氧化电池放置平台;200-输料机构;210-过跨车;220-输料行车;230-过跨路轨;240-行车路轨;300-处理池组;310-过跨承重梁;400-限位机构;410-限位块;411-螺杆;420-第二伸缩件;430-电机;440-凹槽;450-架环;451-导向杆;460-限位板;500-缓冲机构;510-轴杆;520-缓冲件;521-横向活塞筒;522-竖向活塞筒;523-第一活塞头;524-缓冲弹簧;525-第二活塞头;526-支杆;527-缓冲杆;528-补液管;529-活塞柱;530-第三伸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包括:生产厂房100、输料机构200和处理池组300。
其中,输料机构200用于将待加工的工件输送至处理池组300处进行加工、处理。
生产厂房100内设置有双工位上下料结构110,且双工位上下料结构110具有两个上料工位111和两个下料工位112;
输料机构200包括过跨车210和输料行车220,生产厂房100内安装有过跨路轨230和行车路轨240,过跨车210滑动设置于过跨路轨230表面,输料行车220滑动安装于行车路轨240表面;
处理池组300设置于生产厂房100内。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的工作过程。
采用两个上料工位111和两个下料工位112同时进行,其中在内线的上料工位111和下料工位112通过输料行车220进行工件交换,外线的上料工位111和下料工位112通过两台过跨车210轮流运行进行交换,保证外线供料处始终保持有一槽料供应;
采用两台过跨车210专门供给输料行车220,当过跨车210有料就运行到外线等待输料行车220取料交接给外线,当过跨车210无料就返回到内线,待接收工件,如此两台过跨车210循环往复,始终保持有一台过跨车210在外线,另一台过跨车210在内线的,这样内外线的输料行车220轮流循环进行:工件存到一个过跨车210、取走另一个过跨车210的工件——一个过跨车210和另一个过跨车210运行,一个过跨车210和另一个过跨车210到位后循环再来,保证了外线的上料工位111和下料工位112的工件的供应,可达到循环供料的目的。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通过两个上料工位111、两个下料工位112、多台过跨车210和多台输料行车220之间相互配合,可达到达到循环供料的目的,减小供料所需的时间,通过提高上下料的效率,进而便可以提高产能。
可以理解的,如图2所示,该上料工位111和两个下料工位112规格相同,且均具有翻床结构113以及用于拖动该翻床机构113的电机钢缆,在对工件进行上料时,将工件放置于上料工位111的翻床结构113上,然后利用电机钢缆拖动翻床结构113,使翻床结构113带动工件进行翻转,达到上料的目的。
实施例二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包括:生产厂房100、输料机构200和处理池组300。
其中,输料机构200用于将待加工的工件输送至处理池组300处进行加工、处理。
生产厂房100内设置有双工位上下料结构110,且双工位上下料结构110具有两个上料工位111和两个下料工位112;
输料机构200包括过跨车210和输料行车220,生产厂房100内安装有过跨路轨230和行车路轨240,过跨车210滑动设置于过跨路轨230表面,输料行车220滑动安装于行车路轨240表面;
处理池组300设置于生产厂房100内。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的工作过程。
采用两个上料工位111和两个下料工位112同时进行,其中在内线的上料工位111和下料工位112通过输料行车220进行工件交换,外线的上料工位111和下料工位112通过两台过跨车210轮流运行进行交换,保证外线供料处始终保持有一槽料供应;
采用两台过跨车210专门供给输料行车220,当过跨车210有料就运行到外线等待输料行车220取料交接给外线,当过跨车210无料就返回到内线,待接收工件,如此两台过跨车210循环往复,始终保持有一台过跨车210在外线,另一台过跨车210在内线的,这样内外线的输料行车220轮流循环进行:工件存到一个过跨车210、取走另一个过跨车210的工件——一个过跨车210和另一个过跨车210运行,一个过跨车210和另一个过跨车210到位后循环再来,保证了外线的上料工位111和下料工位112的工件的供应,可达到循环供料的目的。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通过两个上料工位111、两个下料工位112、多台过跨车210和多台输料行车220之间相互配合,可达到达到循环供料的目的,减小供料所需的时间,通过提高上下料的效率,进而便可以提高产能。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处理池组300为双排式设置,处理池组300的一端设置有过跨承重梁310,一个上料工位111和一个下料工位112分别位于处理池组300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双排式设置的处理池组300可减小处理池组300的长度,而上料工位111和下料工位112分别位于处理池组300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可在处理池组300的起始端由上料工位111对工件进行上料,而经处理池组300处理后的工件可在终止端由下料工位112进行下料。
可以理解的,两个上料工位111和两个下料工位112均为并排设置,过跨路轨230两两相对设置,相对应的两个过跨路轨230分别横跨两个上料工位111和两个下料工位112,并排设置两个上料工位111和两个下料工位112,可将两个上料工位111和两个下料工位112分层内线和外线,利于两台过跨车210在内外线的上料工位111和下料工位112进行供料。
需要说明的是,上料工位111和处理池组300之间形成编组区;
优选的,上料工位111和下料工位112均为具有翻转结构的移料装置,具有翻料结构,可对工件进行翻转,而升降功能,可对翻转后的工件进行升降,利于上料或下料;进一步地,输料行车220具有两个钩组,且其中一个钩组为三钩,另一个钩组为单钩,创造性的采用3+1钩的方式,用输料行车220直接将工件从双工位上下料结构110处同时进行取料存料,其过程描述如下(以上料工位111为例,假设上料工位111处已经有1根阳极梁,有工件的被称为实梁,没有工件的被称为空梁),输料行车220用三钩从空梁存储输送链末端取出1根空梁升到中间位置,然后前进到取料位置;上料工位111工作完成,上料工位111中的翻转结构带实梁上翻到输料行车220取料位置;输料行车220单钩上升,将上料工位111的实梁取出,上升到顶;输料行车220继续前进到存料位置;输料行车220三钩下降,将预先带着的空梁下降到上料工位111的翻转结构上;输料行车220继续前进到编组区,进行一次编组操作,同时上料工位111下翻进行下一轮工作。上述过程就是通过输料行车220一次性的快速完成了工件的从上料工位111取出、并存进新工件的过程,利用输料行车220控制的灵活性完成上述过程,避免了传统空梁与实梁输送缓慢的转换与交接过程,并且设备结构变得极为简单,易于使用及维护保养。
进一步地,该输料行车220可为6钩行车,2台6钩行车相当于3钩的4台行车的处理能力,大幅度的提高了前处理的效率,为后面7槽氧化提供了充足的前处理备料;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过跨路轨230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过跨车210,输料行车220设置有至少两个,设置至少两个过跨车210和至少两个输料行车220,利于循环供料。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处理池组300包括水洗池、脱脂池、碱蚀池、氧化池、着色池、有光电泳池、消光电泳池、滴干池、封孔池,其中脱脂池、碱蚀池、氧化池、着色池、有光电泳池、消光电泳池和滴干池之间均间隔设置有水洗池。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处理池组300中的氧化池的内部分隔为三个氧化小池,且三个氧化小池通过三台氧化循环泵连通,三台氧化循环泵,每台单独往一根梁所在的氧化小池循环。这样虽然一个氧化槽,其实是三个独立的氧化小池,组合成一个大槽;独立的槽液循环,会消除因为管道安装以及大小长短等差异导致的3排料的槽液循环不均匀,从而使每一排梁都能获得充足的氧化槽液的循环,从而保证氧化槽液维持在一定稳定的温度范围内,进一步的保证了氧化膜的可控及品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生产厂房100的内部设置有氧化电池放置平台120,且氧化电池放置平台120表面设置有电源,在具体实施时,3排料采用6个氧化电源供电,每1根阳极梁由2台电源从主、副侧同时供电,3根阳极梁同时工作,同时出料,但是智能系统依据3根梁的差异,分别设定各阳极梁工作电流的大小,这样依据每排料的不同面积差异但是保证其电流密度分别供电(电流密度=电流/面积),从而保证了在相同时间下3排料的氧化膜厚的一致性;因为氧化膜厚一致,可以选择最短的时间达到平均膜厚值,节约了电能,减低消耗,同时保证后续着色工艺的品质稳定。
上料设备在进行上料时,不能够进行补料,只有再上料完成后,再进行补料,工作效率低,不利于使用,而且,在上料时,工件易发生移动,出现脱落的现象。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上料工位111和下料工位112规格相同,且上料工位111包括底座1111、转轴1112、载料架1113和第一伸缩件1114,底座1111设置在生产厂房100内,转轴1112转动安装于底座1111的表面,载料架111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载料架1113均固定在转轴1112的表面,第一伸缩件1114的一端铰接于底座1111,且第一伸缩件1114的另一端铰接于任意一个载料架1113;载料架1113的表面开设有料槽1115,且两个载料架1113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两个载料架1113相对设置;料槽1115为弧形槽,载料架1113的表面安装有限位机构400,且限位机构400两两相对设置,限位机构400包括限位块410、第二伸缩件420和电机430,限位块410的一侧与载料架1113转动连接,且限位块410的表面开设有凹槽440,第二伸缩件420的一端铰接于载料架1113,且第二伸缩件420的另一端铰接于限位块410,限位块410的表面螺接有螺杆411,且螺杆41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430的输出轴同轴固定,电机430的表面安装有架环450,且架环450的表面安装有导向杆451,导向杆451的一端滑动贯穿限位块410,且导向杆451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板460,该限位块410与载料架1113的连接处设置有铰接座,先将在一个载料架1113的料槽1115的槽内放置工件,然后调控第一伸缩件1114,第一伸缩件1114在伸缩时,会支撑载料架1113,使载料架1113围绕转轴1112进行翻转,则一个载料架1113的料槽1115内的工件便会升高,可将工件移动到上料区域内,而另一个载料架1113则会围绕转轴1112翻转至底座1111处,在使用一个载料架1113进行上料时,工作人员可以对另一个载料架1113的料槽1115的槽内进行补料,在一个载料架1113的上料作业和另一个载料架1113的补料作业完成后,再次调控第一伸缩件1114,使第一伸缩件1114的活动端复位,便可以使一个载料架1113的翻转至底座1111的表面进行补料作业,而另一个载料架1113则着带动工件到上料区域内进行上料作业,便可以达到上料、补料同时进行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
而当工件放置到载料架1113便可的料槽1115的槽内后,调控限位机构400中的第二伸缩件420,使第二伸缩件420的活动端支撑限位块410转动,直至限位块410套在工件的表面,则限位块410会限制工件的移动,可降低工件从料槽1115的槽内滑落的可能性,而启动电机430,电机430的输出轴可驱动螺杆411转动,螺接于限位块410的螺杆411则会发生移动,螺杆411便会带动通过联轴器与之连接的电机430移动,进而使电机430表面的架环450带动导向杆451和限位板460移动,直至限位板460的一侧贴着工件,相对设置两个限位机构400,则两个限位板460可同时贴着工件的两侧,两个限位板460便可以限制工件的移动,可降低工件脱落的可能性。
工件在进行上料时,容易出现掉落的现象,若工件不经缓冲直接掉落在地面,容易造成工件表面损伤。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上料工位111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机构500,缓冲机构500包括轴杆510、缓冲件520和第三伸缩件530,轴杆510固定在上料工位111的表面,缓冲件520包括横向活塞筒521和竖向活塞筒522,横向活塞筒521的一端转动套接在轴杆510的表面,横向活塞筒52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活塞头523,且第一活塞头523的一侧与横向活塞筒521的内壁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524,横向活塞筒521的内部设置有水液层,且水液层和缓冲弹簧524分别位于横向活塞筒521的两侧,竖向活塞筒522连通于横向活塞筒521,且竖向活塞筒522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二活塞头525,第二活塞头525的上端面固定有支杆526,支杆526的顶端滑动贯穿竖向活塞筒522,且支杆526的顶端安装有缓冲杆527,第三伸缩件530的一端与上料工位111铰接,第三伸缩件530的另一端与横向活塞筒521铰接;缓冲杆527为U形杆,且缓冲杆527的上端面安装有缓冲胶垫,在使用上料工位111进行上料时,先调控第三伸缩件530,使第三伸缩件530支撑缓冲件520,使缓冲件520围绕轴杆510转动,可将缓冲机构500展开,若上料过程中,工件发生掉落时,工件会先掉落到缓冲杆527的表面,而缓冲胶垫的设置,可提供缓冲杆527的缓冲效果,降低工件摔坏的可能性,而将缓冲杆527设置成U型,使缓冲杆527的两端形成向上的凸起,工件在缓冲杆527的表面发生移动时,缓冲杆527的两端形成的向上的凸起可阻碍工件的移动,降低工件再次发生掉落的可能性,此外,工件掉落到缓冲杆527的表面后,会对缓冲杆527造成冲击,缓冲杆527便会推动支杆526和第二活塞头525,第二活塞头525则会挤压横向活塞筒521和竖向活塞筒522内的水液层,使水液层推动第一活塞头523移动,则缓冲弹簧524会发生收缩,在缓冲弹簧524的反作用力下,会减缓第一活塞头523的移动,进而可以减缓工件的下落速度,可起到缓冲的效果。
而当不使用上料工位111时,再次调控第三伸缩件530,使第三伸缩件530带动缓冲件520复位,可对缓冲机构500进行折叠、回收,可降低缓冲机构500对工作人员的移动造成阻碍的可能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横向活塞筒521的表面连通有补液管528,且补液管528的表面安装有阀门,该阀门为关断阀,打开阀门后,可通过补液管528向横向活塞筒521内补充水液,从而在横向活塞筒521和竖向活塞筒522内形成水液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活塞头523的表面固定有活塞柱529,且活塞柱529的一端滑动贯穿横向活塞筒521,在第一活塞头523进行移动时,会支撑活塞柱529移动,而横向活塞筒521通过限制活塞柱529的移动方向,进而可以限制第一活塞头523的移动方向,使第一活塞头523的移动更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伸缩件1114、第二伸缩件420和第三伸缩件530均为气缸、电缸、电动推杆和液压缸中的任意一种,而第一活塞头523与横向活塞筒521的内壁贴合密封,第二活塞头525与竖向活塞筒522的内壁贴合密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Claims (10)

1.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产厂房(100),所述生产厂房(100)内设置有双工位上下料结构(110),且所述双工位上下料结构(110)具有两个上料工位(111)和两个下料工位(112);
输料机构(200),所述输料机构(200)包括过跨车(210)和输料行车(220),所述生产厂房(100)内安装有过跨路轨(230)和行车路轨(240),所述过跨车(210)滑动设置于所述过跨路轨(230)表面,所述输料行车(220)滑动安装于所述行车路轨(240)表面;
处理池组(300),所述处理池组(300)设置于所述生产厂房(100)内;
所述上料工位(111)和所述下料工位(112)规格相同,且所述上料工位(111)包括底座(1111)、转轴(1112)、载料架(1113)和第一伸缩件(1114),所述底座(1111)设置在所述生产厂房(100)内,所述转轴(1112)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1111)的表面,所述载料架(111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载料架(1113)均固定在所述转轴(1112)的表面,所述第一伸缩件(1114)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座(1111),且所述第一伸缩件(1114)的另一端铰接于任意一个所述载料架(1113);
所述载料架(1113)的表面开设有料槽(1115),且两个所述载料架(1113)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两个所述载料架(1113)相对设置;
所述料槽(1115)为弧形槽,所述载料架(1113)的表面安装有限位机构(400),且所述限位机构(400)两两相对设置,所述限位机构(400)包括限位块(410)、第二伸缩件(420)和电机(430),所述限位块(410)的一侧与所述载料架(1113)转动连接,且所述限位块(410)的表面开设有凹槽(440),所述第二伸缩件(420)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载料架(1113),且所述第二伸缩件(420)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限位块(410),所述限位块(410)的表面螺接有螺杆(411),且所述螺杆(41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430)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电机(430)的表面安装有架环(450),且所述架环(450)的表面安装有导向杆(451),所述导向杆(451)的一端滑动贯穿所述限位块(410),且所述导向杆(451)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板(4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组(300)为双排式设置,所述处理池组(300)的一端设置有过跨承重梁(310),一个所述上料工位(111)和一个所述下料工位(112)分别位于所述处理池组(300)的起始端和终止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料工位(111)和两个所述下料工位(112)均为并排设置,所述过跨路轨(230)两两相对设置,相对应的两个所述过跨路轨(230)分别横跨两个所述上料工位(111)和两个所述下料工位(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工位(111)和所述下料工位(112)均为具有翻转结构的移料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行车(220)具有两个钩组,且其中一个钩组为三钩,另一个钩组为单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跨路轨(230)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过跨车(210),所述输料行车(220)设置有至少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工位(111)和所述处理池组(300)之间形成编组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组(300)包括水洗池、脱脂池、碱蚀池、氧化池、着色池、有光电泳池、消光电泳池、滴干池、封孔池,其中脱脂池、碱蚀池、氧化池、着色池、有光电泳池、消光电泳池和滴干池之间均间隔设置有水洗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处理池组(300)中的氧化池的内部分隔为三个氧化小池,且三个氧化小池通过三台氧化循环泵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厂房(100)的内部设置有氧化电池放置平台(120),且所述氧化电池放置平台(120)表面设置有电源。
CN202111512658.7A 2021-12-11 2021-12-11 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 Active CN1141823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2658.7A CN114182324B (zh) 2021-12-11 2021-12-11 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2658.7A CN114182324B (zh) 2021-12-11 2021-12-11 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2324A CN114182324A (zh) 2022-03-15
CN114182324B true CN114182324B (zh) 2022-07-22

Family

ID=80543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2658.7A Active CN114182324B (zh) 2021-12-11 2021-12-11 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232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97751B1 (it) * 2010-01-26 2013-01-24 Sat Surface Aluminium Technologies S P A Stazione per il trattamento di anodizzazione in un impianto di verniciatura in verticale di profili in alluminio e impianto di verniciatura che integra tale stazione per il trattamento di anodizzazione.
CN202464774U (zh) * 2011-08-01 2012-10-03 周青 全自动智能化控制立式氧化电泳生产设备
CN210711786U (zh) * 2019-08-27 2020-06-09 清远新粤亚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铝材的氧化电泳分流系统
CN111621828A (zh) * 2020-05-09 2020-09-04 臻金自动化设备(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铝型材立式氧化生产线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2324A (zh)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6063B (zh) 一种转塔式立体存货架以及自动化存取货物方法
CN111519235B (zh) 一种滚镀生产线
CN2858578Y (zh) 轨道贯通式货架自动化密集存储装置
CN105438707A (zh) 一种密集型仓库自动存取货物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10767B (zh) 一种新型集装箱装卸系统
CN111670150B (zh) 一种智能化集装箱堆场系统
CN109132610B (zh) 一种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CN205240472U (zh) 一种密集型仓库自动存取货物的装置
KR100661703B1 (ko) 다-트롤리 컨테이너 크레인
CN105174072A (zh) 解决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gv与岸桥互等的装卸方法及岸桥
CN103523541A (zh) 集装箱装卸方法及升降式双层大梁岸桥集装箱装卸系统
CN112429451A (zh) 一种低温冷冻环境下大承载智能立库系统
CN114182324B (zh) 智能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
CN201109617Y (zh) 轮对立体存储库
CN105292980A (zh) 一种输送系统及其吊具、输送装置
CN203529469U (zh) 升降式双层大梁岸桥的集装箱装卸系统
CN102826094A (zh) 轨道交通列车系统
CN107060435A (zh) 一种智能穿越式巷道停车库及其存取车方法
CN116588612A (zh) 一种渣包运送轨道、渣包缓冷系统和渣包配送方法
CN207658579U (zh) 一种西林瓶进料和出料小车
CN110626694A (zh) 一种可自动存取型材货物的立体仓库
CN209585763U (zh) 一种车辆搬运装置
CN113788289A (zh) 一种船舶的转运装置、转运平台及转运方法
CN210065958U (zh) 汽车车身电泳涂装生产线
CN106285111A (zh) 一种搬运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