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7483A - 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7483A
CN114177483A CN202111547644.9A CN202111547644A CN114177483A CN 114177483 A CN114177483 A CN 114177483A CN 202111547644 A CN202111547644 A CN 202111547644A CN 114177483 A CN114177483 A CN 114177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eth
tooth
wire
operating handle
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76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7483B (zh
Inventor
解鑫
陈斌
尤超
李楚武
邹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njia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njia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njia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njia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76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7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7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7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7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7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94Tunnell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13Mechanical advancing means, e.g. catheter dispens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77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having external means for receiving guide wires, wires or stiffening members, e.g. loops, clamps or lateral tub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操作手柄包括标识装置、旋钮、固线装置、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轨道壳和支撑管,本发明通过转动旋钮带动滑块滑动,进而牵拉牵引丝控制导管远端达到预期的弯型。由于旋钮和滑块螺纹配合,能够减轻操控近端手柄所需要的力量,使使用者在操作手柄过程中更加省力并且可以精准的调节远端的弯型。且手柄具备自锁功能,操作者操作手柄可以在任意位置锁定弯型,达到期望的弯型后无需其他操作即可固定住弯型。通过旋钮转动带动转动标识相对于弯型标识转动,进而能够在手柄处直观了解到导管远端的弯型状态,加强了导管的可视化操作,降低了导管的使用难度、减少了术中X射线的辐射时间等。

Description

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医疗器械引入人体,对人体内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技术。众所周知,介入手术通常需要借助介入型诊疗鞘管(如导引导管、输送鞘管、导引鞘管等)来建立患者体内病变部位与外界操作端的通道,以导入各种诊疗器械、药物、植入器械等至患者的病变部位。由于鞘管进入人体血管后无法可视化,因此进行介入手术操作的医护人员一般需要在X光机的引导下,通过体外对手柄的操作将鞘管的远端送到预定位置。长期辐照X射线、对人体有害,因此如何减少手术过程中X射线辐照时间一直都是业内比较关注的问题。
目前鞘管主要包括传统的固定弯鞘和可调弯鞘管,传统固定弯鞘管会根据鞘管用途不同而将鞘管远端预塑形成不同的弯曲形状,使其与特定病变部位的解剖学形态相适应。然而不同形状和角度的远端预塑形的鞘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无法与个体化的解剖结构完全适应,导致临床使用中医生需要更换不同弯型的固定弯鞘管,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可调弯鞘管通过鞘管远端可调弯技术使医生能通过鞘管近端手柄操控鞘管远端反复的在不同角度变化,以适应不同的个体化解剖结构。
尽管可调弯鞘管解决了弯型与个体化解剖结构适应的问题,但现有技术的可调弯鞘管依然有以下不足:
第一,使用者需要花费较大的力量来操控近端手柄,以控制鞘管远端实现弯型变化;
第二,近端手柄通常比较笨拙、不便于使用者操作和精准调节远端弯型;
第三,近端手柄无法在任意位置锁定弯型、一旦达到期望的弯型后,需要使用者采取其他措施将鞘管维持在期望的弯型;
第四,用于控制弯型变化的牵引丝易发生变形或折断而使鞘管失效;
第五,使用者无法直观的判断远端的弯型方向,需要重复在X射线下确认弯型状态后再操作,增加了术中X射线辐照时间。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降低和消除部分或全部上述问题的鞘管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手柄操作费力、无法在任意位置锁定弯型、无法直观的判断远端的弯型方向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包括标识装置、旋钮、固线装置、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轨道壳和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套设于管体的近端部,所述支撑管的内腔用于第一牵引丝和第二牵引丝穿行,且所述支撑管的近端设有分别供第一牵引丝和第二牵引丝穿出的通孔;
所述旋钮通过凸轴定位安装于所述标识装置和所述轨道壳之间,所述旋钮仅能绕操作手柄的中心轴线转动;
所述标识装置套设于所述支撑管外,所述标识装置包括支撑齿和标识齿,所述支撑齿外表面设有弯型标识,所述标识齿外表面设有转动标识,所述支撑齿紧固连接于所述支撑管,所述旋钮转动能够带动所述转动标识相对于所述弯型标识转动;
所述旋钮套设于所述支撑管外,所述旋钮的近端交叉分布有螺距相同、螺纹形状相同、螺纹极性相反的右旋外螺纹和左旋外螺纹;
所述轨道壳套设于所述支撑管外,所述轨道壳通过凸筋分割成2个滑块隔室,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分别置于1个所述滑块隔室内,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仅能沿操作手柄的远近端方向滑动;
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分别设有螺距相同、螺纹形状相同、螺纹极性相反的右旋内螺纹和左旋内螺纹,所述右旋内螺纹和所述右旋外螺纹配合,所述左旋内螺纹和所述左旋外螺纹配合;
所述固线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用于固定连接第一牵引丝和第二牵引丝,所述固线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近端一侧,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推动所述固线装置向操作手柄近端滑动。
本发明通过转动旋钮带动滑块滑动,进而牵拉牵引丝控制导管远端达到预期的弯型。由于旋钮和滑块螺纹配合,能够减轻操控近端手柄所需要的力量,使使用者在操作手柄过程中更加省力并且可以精准的调节远端的弯型。且由于采用螺纹配合,手柄具备自锁功能,操作者操作手柄可以在任意位置锁定弯型,达到期望的弯型后无需其他操作即可固定住弯型。通过旋钮转动带动转动标识相对于弯型标识转动,进而能够在手柄处直观了解到导管远端的弯型状态,加强了导管的可视化操作,降低了导管的使用难度、减少了术中X射线的辐射时间等。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当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第二滑块向操作手柄远端滑动时,所述固线装置与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第二滑块的近端面分离并悬置在所述轨道壳内。
本发明的固线装置除与牵引丝进行固定连接之外在轨道壳内处于悬空放置状态,因此,当滑块向导管远端滑动时,固线装置不会跟随滑块一起向远端滑动,而是处于分离状态,如此能够避免或减小损伤或破坏牵引丝,减小鞘管失效风险,增加鞘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固线装置包括固线盒子和弹片,所述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均设置于所述固线盒子和所述弹片之间,所述固线盒子和所述弹片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弹片宽度远大于牵引丝的宽度,牵引丝受力面较大,且不需要折弯牵引丝等更不易损伤牵引丝,降低了牵引丝在固线装置断裂造成鞘管失效的风险、增加了鞘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均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于所述第一牵引丝或所述第二牵引丝穿行,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避免或减小损伤或破坏牵引丝,减小鞘管失效风险,增加鞘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标识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旋钮的远端,所述支撑齿和所述标识齿之间通过连接齿和齿轮架进行连接,所述齿轮架仅能相对于所述支撑齿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连接齿的装配轴装配于所述齿轮架,所述连接齿相对于所述齿轮架能够绕所述装配轴旋转,所述连接齿的一端设有第一外齿,所述第一外齿与所述支撑齿上的第一内齿啮合,所述连接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齿轮架并设有第二外齿,所述第二外齿与所述标识齿的第二内齿啮合,且所述第二外齿与所述旋钮的第三外齿啮合。本发明的标识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标识精度较高。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内齿的齿数与模数乘积的取值为10mm~50mm,所述第二内齿的齿数与模数乘积的取值为10mm~50mm,便于术者更好的操控手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齿的齿数为Z1,所述第二外齿的齿数为Z2,所述第三外齿的齿数为Z3,所述第一内齿的齿数为Z4,所述第二内齿的齿数为Z5,所述右旋内螺纹和所述左旋内螺纹的螺距为S,所述第一牵引丝或所述第二牵引丝需要拉伸移动的距离为L,则
Figure BDA0003415877630000051
此时,转动标识式中在正视手柄的180度平面内转动,便于术者识别弯型标识和转动标识进而判断导管远端的弯型。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包括管体、牵引装置和上述的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的近端部,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牵引丝、第二牵引丝和固定环,所述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的远端通过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管体的远端部,所述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的近端穿过所述管体、所述支撑管后固定连接于所述固线装置。
本发明的鞘管减小了手柄外部尺寸、手柄结构设计紧凑、轻便小巧、更利于手柄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管体设有中心内腔和两个牵引内腔,所述牵引内腔设置于所述中心内腔的外周,所述中心内腔的外壁设置有加强层,所述牵引内腔用于所述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穿行。
本发明的鞘管提供从手柄近端一直延伸至导管远端的中心内腔,导入各种诊疗器械、植入器械时更加顺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通过操作所述操作手柄,所述远端部能够实现任意弯型,例如对称弯型和非对称弯型。其中非对称弯型的可通过改变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安装位置,第一滑块、第二滑块非对称安装;或者对管体进行特殊设计实现。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可调弯鞘管还包括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与所述近端部密封连接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手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转动旋钮带动滑块滑动,进而牵拉牵引丝控制导管远端达到预期的弯型。由于旋钮和滑块螺纹配合,能够减轻操控近端手柄所需要的力量,使使用者在操作手柄过程中更加省力并且可以精准的调节远端的弯型。
2、本发明的旋钮和滑块螺纹配合,手柄具备自锁功能,操作者操作手柄可以在任意位置锁定弯型,达到期望的弯型后无需其他操作即可固定住弯型。
3、本发明通过旋钮转动带动转动标识相对于弯型标识转动,进而能够在手柄处直观了解到导管远端的弯型状态,加强了导管的可视化操作,降低了导管的使用难度、减少了术中X射线的辐射时间等。
4、本发明的固线装置除与牵引丝进行固定连接之外在轨道壳内处于悬空放置状态,因此,当滑块向导管远端滑动时,固线装置不会跟随滑块一起向远端滑动,而是处于分离状态,如此能够避免或减小损伤或破坏牵引丝,减小鞘管失效风险,增加鞘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本发明的鞘管提供从手柄近端一直延伸至导管远端的中心内腔,导入各种诊疗器械、植入器械时更加顺畅。减小了手柄外部尺寸、手柄结构设计紧凑、轻便小巧、更利于手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零件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零件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管体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标识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标识装置的零件爆炸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的固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的轨道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对称弯型时弯型与标识的示意图。
图15是非对称弯型时弯型与标识的示意图。
图标:1-管体,11-远端部,12-近端部,13-中心内腔,14-牵引内腔,15-加强层;
2-牵引装置,21-第一牵引丝,22-第二牵引丝,23-固定环;
3-操作手柄,31-标识装置,32-旋钮,33-固线装置,34-第一滑块,35-第二滑块,36-轨道壳,37-把手,38-支撑管,39-旋钮套,40-护套帽,41-挡圈;
311-支撑齿,312-标识齿,313-连接齿轮,314-齿轮固定架,315-标识装置的中心轴线;
3111-弯型标识,3112-第一内齿,3113-螺孔,3114-凸台,3115-内圆面;
3121-转动标识,3122-第二内齿,3123-第一凸台,3124-第二凸台;
3131-第一外齿,3132-第二外齿,3133-装配轴;
321-右旋外螺纹,322-左旋外螺纹,323-旋钮凸台,324-凸块,325-第三外齿;
331-端面,332-螺钉,333-固线盒子,334-弹片;
341-右旋内螺纹,342-滑动小平面,343-滑动圆面,344-过线孔,345-第一滑块近端面;
351-左旋内螺纹,352-滑动小平面,353-滑动圆面,354-过线孔,355-第二滑块近端面;
361-凸筋,362-滑块隔室,363-开口,364-限位凸台,365-限位筋,366-台阶孔;
371-凸轴,372-凹槽;
4-密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可调弯鞘管由管体1、牵引装置2、操作手柄3和密封机构4等构成。管体1包括远端部11、近端部12、中心内腔13和牵引内腔14和加强层15;牵引装置2包括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和固定环23;操作手柄3包括标识装置31、旋钮32、固线装置33、第一滑块34、第二滑块35、轨道壳36、把手37、支撑管38、旋钮套39和护套帽40。管体近端部12与密封机构4密封连接后固定于操作手柄3,牵引装置2将管体远端部11与操作手柄3内部连接。通过调节操作手柄3上的旋钮32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牵引牵引装置2使管体1的远端部11形成预期的弯型,同时旋钮32带动标识装置31同步旋转,通过操作手柄3上的标识可判断管体远端部11是否调弯和调弯的弯型方向。通过此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鞘管远端部11的弯型的精确控制,减少术中X射线辐照时间。
如图5所示,管体1由复合材料制作而成,加强层15、中心内腔13和牵引内腔14贯穿于近端部12和远端部11,中心内腔13根据需要导入各种诊疗器械、植入器械的尺寸确定最终腔体尺寸,牵引内腔14用于牵引装置2通道,其尺寸由装置2尺寸确定。牵引内腔14和中心内腔13均由符合生物相容性的具备高润滑性、低摩擦系数、高耐磨度的高分子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PTF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全氟乙丙烯FEP等)构成,保证各种诊疗器械、植入器械和牵引丝能从中心内腔13和牵引内腔14中顺畅通过。加强层15由金属片材或金属丝材编织后层压在中心腔体13上,起到对柔软的中心内腔13进行支撑和加强腔管整体强度的作用。
远端部11有多段硬度不同的管体复合支撑,既能防止管体划伤组织、也能按需要实现任意弯型变化。远端部11在受到牵引装置2的牵引下具备沿两侧变化的弯型,弯型包括但不限于图14和图15的对称弯型和非对称弯型。对称弯型指远端部11沿左侧变化弯型和沿右侧变化弯型的弯型起点相同的情况,包括以下两种形式:第一,对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施加相同的牵引力下,远端部11可以实现沿左侧或右侧变化大小相同的弯型;第二,对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施加不同的牵引力下,远端部11尽管沿左侧和右侧呈现出不同的弯型形状,但弯型变化的趋势是相同的。非对称弯型指远端部11沿左侧变化弯型和沿右侧变化弯型的弯型起点不完全相同的情况,对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施加相同或不同的的牵引力下,沿左侧弯型变化和沿右侧的弯型变化趋势不同,左右两侧的弯型变化完全不同。
牵引装置2由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和固定环23构成,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一端分别对称放置于固定环23并焊接为一体。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预置于管体1的牵引内腔14内,固定环23预置于管体远端部11,与管体远端部11熔接在一起。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从管体远端部11延伸出支撑管38上的狭槽后分别穿过第一滑块34的过线孔344和第二滑块35的过线孔354后分别与操作手柄3内不同的固线装置33连接。在操作手柄3安装初始状态下,固线装置33的端面331与第一滑块34的近端面345和第二滑块35的近端面355贴合。当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朝操作手柄3近端滑动时,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受到来自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的传递的拉伸力,进而控制导管远端部11达到预期的弯型。
管体1与密封机构4耦合连接后,贯穿整个操作手柄3的中空轴线并与操作手柄3的支撑管38耦合连接后通过挡圈41约束在轨道壳36近端。护套帽40耦合连接在近端部12与操作手柄3远端标识装置31结合处,其材质为柔软的橡胶或其他弹性材料,减少管体1在此处的接触应力。操作手柄3能够使使用者通过绕操作手柄3的轴线相对于把手37在同一个方向旋转旋钮32以操作管体1的最远端向对应方向打弯和回直。同时标识装置31上的标记点311跟随旋钮32的旋转方向进行移动,指示任意时刻远端弯型的朝向。即使管体1远端部11被操控到最大弯型时标识装置标识点依然在180°的可视化平面内,便于手柄操控。
如图8所示,旋钮32通过旋钮凸台323与轨道壳36的台阶孔366和把手37的凸轴定位安装,使旋钮32相对于轨道壳36和把手37只能绕操作手柄3的中心轴线转动。如图12所示,轨道壳36包括凸筋361、滑块隔室362、开口363、限位凸台364、限位筋365和台阶孔366,轨道壳36上有凸筋361将轨道壳36内腔分割成2个滑块隔室362。如图10-13所示,将第一滑块34的滑动圆面343和第二滑块35的滑动圆面353分别与2个滑块隔室362的内表面贴合,第一滑块34的滑动小平面342和第二滑块35的滑动小平面352与2个凸筋362的2个侧面贴合后,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可以滑动的定位在轨道壳36上的滑块隔室362中,即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相对于轨道壳36和把手37仅能沿操作手柄3的远近端方向滑动。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内部分别螺旋有螺距相同、螺纹形状相同、螺纹极性相反的右旋内螺纹341和左旋内螺纹351。旋钮32的后端面设有右旋外螺纹321和左旋外螺纹322,右旋外螺纹321和左旋外螺纹322起点一致、长度相同、交叉分布在旋钮32的近端一侧。旋钮32上的右旋外螺纹321与第一滑块34上的右旋内螺纹341配合,实现绕操作手柄3轴线以一定速度旋转旋钮32后第一滑块34按一定比例的速度沿操作手柄3远近端滑动。旋钮32上的左旋外螺纹322与第二滑块上的左旋内螺纹351配合,实现绕操作手柄3轴线以一定速度旋转旋钮32后第二滑块35按一定比例的速度沿操作手柄3远近端滑动。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的螺纹极性相反,故旋转旋钮32时,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滑动方向相反,例如顺时针旋转旋钮32时,第一滑块34沿操作手柄3轴线方向朝操作手柄3远端滑动,第二滑块35沿操作手柄3轴线方向朝操作手柄3近端滑动;逆时针旋转旋钮32时,第一滑块34沿操作手柄3轴线方向朝操作手柄3近端滑动,第二滑块35沿操作手柄3轴线方向朝操作手柄3远端滑动。
如图9所示,固线装置33除与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固定连接外,为悬空安装放置,例如当鞘管管体1的远端部11朝右侧调整弯型时,第一滑块34朝操作手柄3近端滑动,第一牵引丝21上的固线装置33与第一滑块34的近端面345紧密贴合,第二滑块35朝操作手柄3远端滑动,第二牵引丝22上的固线装置33与第二滑块35的近端面355彻底分离并悬置在操作手柄3的轨道壳36中,第二牵引丝22依旧保持直态;当鞘管管体1的远端部11朝左侧调整弯型时,第二滑块35朝操作手柄3近端滑动,第二牵引丝22上的固线装置33与第二滑块35的近端面355紧密贴合,第一滑块34朝操作手柄3远端滑动,第一牵引丝21上的固线装置33与第一滑块34的近端面345彻底分离并悬置在操作手柄3的轨道壳36中,第一牵引丝21依旧保持直态。即当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沿操作手柄3近端滑动使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受到拉伸力时,固线装置33才与第一滑块34的近端面345和第二滑块35的近端面355贴合;当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沿操作手柄3远端滑动且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未受到拉伸力时,固线装置33与第一滑块34的近端面345和第二滑块35的近端面355处于分离状态。此种设计方案的优点在于,滑块向远端滑动时,固线装置33不跟随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一起滑动,可以使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只受拉伸力不受压缩力,不会跟随滑块平移太远以至于损伤和破坏牵引丝,减少了鞘管的失效风险,增加鞘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固线装置由螺钉332、固线盒子333和弹片334组成;固线盒子333整体呈方形,上端面开有螺纹孔,侧面贯穿开方形侧孔。
弹片334中间为平直端面、两端各折弯有凸端。弹片334宽度与固线盒子333方形侧孔相同或略小;螺钉332直径比弹片334宽度略大,按图示组装后、即使在螺钉332松弛状态下,弹片334也不易脱落。在需要固定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时,将螺钉322拧松后将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穿入弹片334平直端面与固线盒子333方形侧孔下平面中;旋紧螺钉332后,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便被有效固定。弹片334宽度远大于牵引丝的宽度,牵引丝受力面较大,且不需要折弯牵引丝等更不易损伤牵引丝、降低了牵引丝在固线装置33断裂造成鞘管失效的风险,增加了鞘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把手37包括凸轴371和凹槽372,其中凸轴371用于装配限位,凹槽372便于握持。
如图6-7所示,标识装置31位于手柄旋钮32和护套帽40之间,管体1和支撑管38从标识装置31的中心贯穿。标识装置31由支撑齿311、标识齿312、连接齿313、齿轮架314等组成。连接齿313的装配轴3133与装配孔3141轴线重合,使连接齿313相对于齿轮架314绕装配轴3133旋转;齿轮架314被放置在支撑齿311和标识齿312之间,通过支撑齿311上的内圆面3115和标识齿312上的第二凸台3124定位后,齿轮架314仅能相对于支撑齿311的中心轴线旋转。基于此种结构,连接齿313既能绕自身的装配轴3133自转,又能绕标识装置31的中心轴线315旋转。标识齿312通过第二凸台3124与内圆面3115配合后可以绕标识装置31的中心轴线315旋转。支撑齿311、标识齿312、齿轮架314的中心轴线均与标识装置31的中心轴线315重合。连接齿313上有第一外齿3131和第二外齿3132,第一外齿3131和第二外齿3132轴线与装配轴3133重合。第一外齿3131与支撑齿311上的第一内齿3112啮合。第二外齿3132与标识齿312上的第二内齿3122啮合的同时,也与旋钮32上的第三外齿325啮合。标识齿312上有第一凸台3123与旋钮32远端面贴合,限制标识装置31的安装位置,支撑齿311上有凸台3114和螺孔3113,可以将标识装置31的支撑齿311紧固连接在支撑管38上,即支撑齿31相对于支撑管38、管体1近端部12、轨道壳36、把手37均固定不动。支撑齿31上有弯型标识3111,标识齿312上有转动标识3121。当顺时针旋转旋钮32时,旋钮32上的第三外齿325带动连接齿轮313绕装配轴3133自转和绕中心轴线315旋转,连接齿轮313旋转带动标识齿312顺时针旋转,而支撑齿311固定不动,标识齿312上的转动标识3121相对弯型标识3111按转动比例顺时针转动。通过直观的直视即可通过弯型标识3111与转动标识3121的位置知道管体远端部11的弯型方向。
定义第一外齿3131的齿数为Z1、第二外齿3132的齿数为Z2、第三外齿325齿数为Z3、第一内齿3112的齿数为Z4、第二内齿3122的齿数为Z5,第一外齿3131、第二外齿3132、第三外齿325、第一内齿3112、第二内齿3122的齿轮模数为M;管体1的远端部11由直态变化为最大左侧弯型或最大右侧弯型过程中,第一牵引丝21或第二牵引丝22需要拉伸移动的距离为L,需要旋转旋钮32的角度为W1,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上的右旋内螺纹341和左旋内螺纹351的螺距为S。通常为使管体1的远端部11弯型满足预期的要求,第一牵引丝21或第二牵引丝22需要拉伸移动的距离L为10-40mm;为便于术者更好的操控,第一内齿3112的齿数Z4与模数M的乘积最优取值为10mm~50mm,第二内齿3122的齿数Z5与模数M的乘积最优取值为10mm~50mm;第一外齿3131的齿数Z1、第二外齿3132的齿数Z2、第三外齿325齿数Z3、第一内齿3112的齿数Z4、第二内齿3122的齿数Z5符合如下关系:Z4-Z1=Z5-Z2=Z3+Z2;为了使操作者操作手柄更加省力,第一滑块34和第二滑块35上的右旋内螺纹341和左旋内螺纹351的螺距为S应小于等于L,旋转旋钮32的角度为W1为90°-180°,W1越大,省力效果越明显。各参数还应符合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415877630000141
当上述取值在-0.25~0时,手柄转动标识3121旋转方向与旋钮32旋转方向相反,当上述取值在0~0.25时,手柄转动标识3121旋转方向与旋钮32旋转方向一致。在符合上述所有要求下,手柄转动标识3121始终在正视手柄的180°平面内转动,直观的表达出使用过程中鞘管远端的弯型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标识装置(31)、旋钮(32)、固线装置(33)、第一滑块(34)、第二滑块(35)、轨道壳(36)和支撑管(38),所述支撑管(38)套设于管体(1)的近端部(12),所述支撑管(38)的内腔用于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穿行,且所述支撑管(38)的近端设有分别供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穿出的通孔;
所述旋钮(32)通过凸轴定位安装于所述标识装置(31)和所述轨道壳(36)之间,所述旋钮(32)仅能绕操作手柄(3)的中心轴线转动;
所述标识装置(31)套设于所述支撑管(38)外,所述标识装置(31)包括支撑齿(311)和标识齿(312),所述支撑齿(311)外表面设有弯型标识(3111),所述标识齿(312)外表面设有转动标识(3121),所述支撑齿(311)紧固连接于所述支撑管(38),所述旋钮(32)转动能够带动所述转动标识(3121)相对于所述弯型标识(3111)转动;
所述旋钮(32)套设于所述支撑管(38)外,所述旋钮(32)的近端交叉分布有螺距相同、螺纹形状相同、螺纹极性相反的右旋外螺纹(321)和左旋外螺纹(322);
所述轨道壳(36)套设于所述支撑管(38)外,所述轨道壳(36)通过凸筋(361)分割成2个滑块隔室(362),所述第一滑块(34)、所述第二滑块(35)分别置于1个所述滑块隔室(362)内,所述第一滑块(34)、所述第二滑块(35)仅能沿操作手柄(3)的远近端方向滑动;
所述第一滑块(34)、所述第二滑块(35)分别设有螺距相同、螺纹形状相同、螺纹极性相反的右旋内螺纹(341)和左旋内螺纹(351),所述右旋内螺纹(341)和所述右旋外螺纹(321)配合,所述左旋内螺纹(351)和所述左旋外螺纹(322)配合;
所述固线装置(3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用于固定连接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所述固线装置(3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34)、所述第二滑块(35)的近端一侧,所述第一滑块(34)、所述第二滑块(35)能够推动所述固线装置(33)向操作手柄(3)近端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滑块(34)或所述第二滑块(35)向操作手柄(3)远端滑动时,所述固线装置(33)与所述第一滑块(34)或所述第二滑块(35)的近端面分离并悬置在所述轨道壳(3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装置(33)包括固线盒子(333)和弹片(334),所述第一牵引丝(21)、所述第二牵引丝(22)均设置于所述固线盒子(333)和所述弹片(334)之间,所述固线盒子(333)和所述弹片(334)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4)、所述第二滑块(35)均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于所述第一牵引丝(21)或所述第二牵引丝(22)穿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装置(31)固定连接于所述旋钮(32)的远端,所述支撑齿(311)和所述标识齿(312)之间通过连接齿(313)和齿轮架(314)进行连接,所述齿轮架(314)仅能相对于所述支撑齿(311)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连接齿(313)的装配轴(3133)装配于所述齿轮架(314),所述连接齿(313)相对于所述齿轮架(314)能够绕所述装配轴(3133)旋转,所述连接齿(313)的一端设有第一外齿(3131),所述第一外齿(3131)与所述支撑齿(311)上的第一内齿(3112)啮合,所述连接齿(31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齿轮架(314)并设有第二外齿(3132),所述第二外齿(3132)与所述标识齿(312)的第二内齿(3122)啮合,且所述第二外齿(3132)与所述旋钮(32)的第三外齿(325)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3112)的齿数与模数乘积的取值为10mm~50mm,所述第二内齿(3122)的齿数与模数乘积的取值为10mm~5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齿(3131)的齿数为Z1,所述第二外齿(3132)的齿数为Z2,所述第三外齿(325)的齿数为Z3,所述第一内齿(3112)的齿数为Z4,所述第二内齿(3122)的齿数为Z5,所述右旋内螺纹(341)和所述左旋内螺纹(351)的螺距为S,所述第一牵引丝(21)或所述第二牵引丝(22)需要拉伸移动的距离为L,则
Figure FDA0003415877620000031
8.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包括管体(1)和牵引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3),所述操作手柄(3)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1)的近端部(12),所述牵引装置(2)包括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和固定环(23),所述第一牵引丝(21)、所述第二牵引丝(22)的远端通过所述固定环(23)固定于所述管体(1)的远端部(11),所述第一牵引丝(21)、所述第二牵引丝(22)的近端穿过所述管体(1)、所述支撑管(38)后固定连接于所述固线装置(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设有中心内腔(13)和两个牵引内腔(14),所述牵引内腔(14)设置于所述中心内腔(13)的外周,所述中心内腔(13)的外壁设置有加强层(15),所述牵引内腔(14)用于所述第一牵引丝(21)、所述第二牵引丝(22)穿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通过操作所述操作手柄(3),所述远端部(11)能够实现对称弯型和非对称弯型。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所述的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机构(4),所述密封机构(4)与所述近端部(12)密封连接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手柄(3)。
CN202111547644.9A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Active CN114177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7644.9A CN114177483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7644.9A CN114177483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7483A true CN114177483A (zh) 2022-03-15
CN114177483B CN114177483B (zh) 2023-11-10

Family

ID=80605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7644.9A Active CN114177483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748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8159A (zh) * 2022-06-15 2022-07-15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调弯手柄、可调弯导管和消融装置
WO2023183202A1 (en) * 2022-03-25 2023-09-28 St.Jude Medical, Cardiology Division, Inc. Steerable introducer with slide block divid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0225A (zh) * 2012-02-10 2012-07-1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调弯鞘管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0225A (zh) * 2012-02-10 2012-07-1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调弯鞘管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ENG JIANG ET AL.: "Cryo-EM structure and assembly of an extracellular contractile injection system", 《CELL》, pages 370 - 383 *
刘胜中等: "单纯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封堵治疗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效果分析", 《微创医学》, pages 712 - 716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3202A1 (en) * 2022-03-25 2023-09-28 St.Jude Medical, Cardiology Division, Inc. Steerable introducer with slide block divider
CN114748159A (zh) * 2022-06-15 2022-07-15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调弯手柄、可调弯导管和消融装置
CN114748159B (zh) * 2022-06-15 2023-06-09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调弯手柄、可调弯导管和消融装置
WO2023241630A1 (zh) * 2022-06-15 2023-12-21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调弯手柄、可调弯导管和消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7483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15598A1 (en) Oral retrac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2580225B (zh) 可调弯鞘管
CN114177483A (zh) 一种带标识的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US7803130B2 (en) Deflectable tip access sheath
CN112316277A (zh) 远端可调弯鞘管
CN106730246A (zh) 适合左手操作的可调弯导管
CN108159549A (zh) 具有齿条和小齿轮挠曲机构的可操纵式引导护套
PT2720600T (pt) Sonda cirúrgica oftálmica articulada
CN107174724A (zh) 一种偏转距离可控的可调弯导管
KR20180125635A (ko) 폐 체적 감소 탄성 임플란트 및 기계
WO2013161764A1 (ja) 操作部材
EP3836826B1 (en) Endoscope with control for tip deflection
CN216319409U (zh) 一种导引鞘装置
CN103877660A (zh) 可调弯鞘管
CN116407741A (zh) 可调弯导管
JP6052557B2 (ja) 全方位に調整可能な一体型の軟硬性内視鏡
CN215386841U (zh) 医用鞘管
CN219001640U (zh) 可控弯的鞘管
CN214232386U (zh) 一种可控弯导管
CN115715838A (zh) 一种可调弯医用器械
CN214209122U (zh) 远端可调弯鞘管
CN207545617U (zh) 一种偏转距离可控的可调弯导管
CN206809529U (zh) 适合左手操作的可调弯导管
CN114680954A (zh) 可调弯医用装置
CN212940963U (zh) 一种可调弯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5, Wuke East 3rd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Jinjiang Electronic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45 Sichuan city of Chengdu province Wuhou District three Vuko East Road No. 5

Applicant before: SICHUAN JINJIA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