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7042A -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7042A
CN114177042A CN202111478682.3A CN202111478682A CN114177042A CN 114177042 A CN114177042 A CN 114177042A CN 202111478682 A CN202111478682 A CN 202111478682A CN 114177042 A CN114177042 A CN 114177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
shaped
plates
lead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86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效宇
刘懿方
黄佳豪
丁祺
胡心如
黄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4786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70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7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704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1/00Artificial respiration or heart stimulation, e.g. heart massage
    • A61H31/004Heart stimulation
    • A61H31/006Power 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57Pumps therefor
    • A61M16/0075Bellows-typ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急救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包括U型承载板,所述U型承载板的两侧壁均固定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内部均对称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U型承载板的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底板,其中一个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T型导向杆,两个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相对应T型导向杆的表面。本发明通过设置按压充气机构,可以实现对突发意外的患者进行胸腔按压和对气囊进行充气操作,气囊被充入气体后,再通过软管、连接头和吹气件,可以对患者进行吹气操作,相当于人工呼吸,所以可以避免人用手直接接触患者的胸腔以及可以避免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所以不会因为不好意思的心理活动,而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

Description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急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经常在新闻或者一些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些人在公共场所,例如地铁站、商场、图书馆、游乐场等区域,因为个人身体的原因突然晕倒在地,出现呼吸困难或者衰竭以及心脏骤停的情况,此时就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抢救,一般的抢救措施为人工呼吸和胸腔按压,目前一般都是对患者用手按压胸腔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时候一些人可能会因为不好意思,而不愿意用手按压胸腔和口对口人工呼吸,而耽误拯救一个生命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包括U型承载板,所述U型承载板的两侧壁均固定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内部均对称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U型承载板的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底板,其中一个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T型导向杆,两个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相对应T型导向杆的表面,另一个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滑板高度的升降机构,所述U型承载板的一侧壁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滑板伸出或者缩回的调节机构,所述U型承载板上设置有按压充气机构,所述U型承载板的顶部安装有气囊,所述按压充气机构与气囊的进气端相连,所述气囊的出气端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安装有吹气件。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U型框和两个第一丝杆,所述U型框固定在底板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丝杆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丝杆的底端均通过轴承与底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的顶端均贯穿U型框的顶部并套设固定有齿轮,两个所述第一丝杆的顶端均通过轴承与U型框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丝杆的顶部固定有第一转把,两个所述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与相对应的滑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两个所述滑板的一端开设有适配于第一丝杆的第一螺纹孔,另外两个所述滑板的一端开设有适配于T型导向杆的导向孔。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U型承载板的一侧壁,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顶端贯穿相邻侧板并固定有第二转把,所述第二丝杆的顶端通过轴承与相邻的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顶端均通过销轴与相邻的滑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竖杆,两个所述竖杆的顶端均与相邻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在两个竖杆的表面,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适配于第二丝杆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开设有适配于竖杆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充气机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固定在U型承载板的顶部,所述筒体的中部滑动贯穿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滑杆的底端滑动贯穿U型承载板的底部并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固定有橡胶垫,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固定有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筒体内,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条形板,所述滑杆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T型限位块,所述T型限位块的一端与条形板滑动连接,所述条形板的一端固定有握杆,所述滑杆的表面滑动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筒体的两侧壁分别安装连通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所述出气单向阀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气囊的充气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嵌入固定有密封圈,所述滑杆与密封圈紧密贴合,所述U型承载板的中部开设有适配于滑杆的滑孔。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板的下表面开设有适配于T型限位块的T型限位槽,所述握杆的表面套设固定有防滑橡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上安装有阀门,所述连接头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头的外壁开设有适配于防尘盖的外螺纹,所述吹气件包括吹气罩,所述吹气罩的中部贯穿固定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顶端开设有与连接头内壁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两端均开设有适配于滑板的凹槽,所述滑板的两侧壁均固定有滑块,所述凹槽的内壁开设有适配于滑块的滑槽,两个所述底板的底部两端均安装有自锁滚轮。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按压充气机构,可以实现对突发意外的患者进行胸腔按压和对气囊进行充气操作,气囊被充入气体后,再通过软管、连接头和吹气件,可以对患者进行吹气操作,相当于人工呼吸,所以可以避免人用手直接接触患者的胸腔以及可以避免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所以不会因为不好意思的心理活动,而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可以使压板先紧贴住患者的胸腔,从而便于后续的操作,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以适应不同身体宽度的患者,所以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右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U型承载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U型承载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沿A-A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筒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9中沿B-B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连接头和吹气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U型承载板;2、侧板;3、滑板;4、底板;5、T型导向杆;6、升降机构;601、U型框;602、第一丝杆;603、齿轮;604、第一转把;605、链条;7、调节机构;701、支撑板;702、第二丝杆;703、第二转把;704、连接板;705、连杆;706、竖杆;8、按压充气机构;801、筒体;802、滑杆;803、压板;804、活塞;805、横板;806、条形板;807、T型限位块;808、握杆;809、套环;810、紧固螺栓;811、进气单向阀;812、出气单向阀;813、穿孔;814、密封圈;815、T型限位槽;816、防滑橡胶套;817、橡胶垫;9、气囊;10、软管;11、连接头;12、吹气件;1201、吹气罩;1202、吹气管;13、第一螺纹孔;14、导向孔;15、第二螺纹孔;16、通孔;17、滑孔;18、阀门;19、凹槽;20、滑块;21、滑槽;22、自锁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1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包括U型承载板1,U型承载板1的两侧壁均固定有侧板2,两个侧板2的内部均对称滑动连接有滑板3,U型承载板1的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底板4,其中一个底板4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T型导向杆5,两个滑板3滑动连接在相对应T型导向杆5的表面,另一个底板4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滑板3高度的升降机构6,U型承载板1的一侧壁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滑板3伸出或者缩回的调节机构7,U型承载板1上设置有按压充气机构8,U型承载板1的顶部安装有气囊9,按压充气机构8与气囊9的进气端相连,气囊9的出气端连接有软管10,软管10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11,连接头11的一端安装有吹气件12;综上可知,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突然发生意外,出现晕倒,呼吸困难或者呼吸衰竭以及心脏骤停时,可以使用该装置,使用时,将患者置于U型承载板1的下方,通过调节机构7可以调节两个底板4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适应不同身体宽度的患者,然后通过升降机构6可以调节按压充气机构8中压板803和橡胶垫817的高度,从而可以使橡胶垫817与患者的胸腔贴合,这里的贴合是指不受力的情况,即自然贴合在患者的胸腔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心脏处的胸腔,然后利用按压充气机构8可以对患者进行胸腔按压操作以及对气囊9充气操作,根据目前最新的标准,胸腔按压次数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为三十比二,所以具体操作时,应为胸腔按压十五次,然后将气囊9内存储的气体通过软管10和吹气件12输送至患者的口中一次,本装置可以避免人用手直接接触患者的胸腔以及可以避免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所以不会因为不好意思的心理活动,而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且本装置建议放置在公共场所的消防栓处,这样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方便人们寻找到。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6包括U型框601和两个第一丝杆602,U型框601固定在底板4的顶部,两个第一丝杆602对称设置,两个第一丝杆602的底端均通过轴承与底板4转动连接,两个第一丝杆602的顶端均贯穿U型框601的顶部并套设固定有齿轮603,两个第一丝杆602的顶端均通过轴承与U型框601转动连接,其中一个第一丝杆602的顶部固定有第一转把604,两个齿轮603通过链条605传动连接,两个第一丝杆602与相对应的滑板3螺纹连接;在对患者进行胸腔按压前,需要将压板803上的橡胶垫817先与患者的胸腔贴合,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操作,调节橡胶垫817的高度过程为,转动第一转把604,第一转把604可以带动相对应的第一丝杆602转动,在两个齿轮603和链条605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另外一个第一丝杆602同时转动,两个第一丝杆602同时转动,可以带动相对应的两个滑板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带动U型承载板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这样就可以对橡胶垫817的高度进行调节了,从而可以使橡胶垫817与患者的胸腔贴合。
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两个滑板3的一端开设有适配于第一丝杆602的第一螺纹孔13,另外两个滑板3的一端开设有适配于T型导向杆5的导向孔14;当两个第一丝杆602转动时,可以带动相对应的两个滑板3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另外两个滑板3可以在T型导向杆5的表面滑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侧板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机构7包括支撑板701,支撑板701固定在U型承载板1的一侧壁,支撑板70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702,第二丝杆702的顶端贯穿相邻侧板2并固定有第二转把703,第二丝杆702的顶端通过轴承与相邻的侧板2转动连接,第二丝杆70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板704,连接板704的两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705,两个连杆705的顶端均通过销轴与相邻的滑板3转动连接;当需要调节两个底板4之间的间距,从而适应不同身体宽度的患者时,具体操作过程为,转动第二转把703,第二转把703可以带动第二丝杆702转动,第二丝杆702可以带动连接板70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当连接板704往上移动时,可以带动两个连杆705运动,两个连杆705可以带动相对应的滑板3往外侧移动,从而可以扩大两个底板4之间的间距,相反,连接板704往下移动时,则会使两个底板4之间的间距变小。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701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竖杆706,两个竖杆706的顶端均与相邻侧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板704滑动连接在两个竖杆706的表面,连接板704的中部开设有适配于第二丝杆702的第二螺纹孔15,连接板704的两端开设有适配于竖杆706的通孔16;通过设置两个竖杆706,且使连接板704滑动在两个竖杆706的表面,当第二丝杆702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接板70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更为稳定。
如图1、图4、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充气机构8包括筒体801,筒体801固定在U型承载板1的顶部,筒体801的中部滑动贯穿有滑杆802,滑杆802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滑杆802的底端滑动贯穿U型承载板1的底部并固定有压板803,压板803的底部固定有橡胶垫817,滑杆802的表面套设固定有活塞804,活塞804滑动连接在筒体801内,两个侧板2的顶部固定有横板805,横板805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条形板806,滑杆802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T型限位块807,T型限位块807的一端与条形板806滑动连接,条形板806的一端固定有握杆808,滑杆802的表面滑动套设有套环809,套环809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810,筒体801的两侧壁分别安装连通有进气单向阀811和出气单向阀812,出气单向阀812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气囊9的充气端连接;当将橡胶垫817先与患者的胸腔贴合后,这里的贴合指的是不受力的状态,然后再对患者进行胸腔按压操作,此时可以握住握杆808并往复提压,这样可以带动条形板806往复运动,条形板806通过T型限位块807可以带动滑杆802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当滑杆802往下移动时,可以带动活塞804和橡胶垫817往下移动,从而可以对患者的胸腔进行按压,且活塞804可以将筒体801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单向阀812压入到气囊9内,当滑杆802往上移动时,通过进气单向阀811,可以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到筒体801内,循环往复,这样在对患者进行胸腔按压的同时,又可以对气囊9进行充气,当按压十五次胸腔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次吹气操作,即将气囊9内存储的气体输送至患者口中,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判定为成年人或者儿童,从而控制按压胸腔的深度以及每次吹入气体的含量,根据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成年人的胸腔按压深度通常为五到六厘米,每次吹入的气体量大约在六百到八百毫升,儿童的胸腔按压深度通常为三到四厘米,每次呼入的气体量大约在三百到四百毫升,在本实施例中,默认为成年人的胸腔按压深度为五厘米,儿童的胸腔按压深度为三厘米,则可以将筒体801的半径设计成一点七厘米,经过体积公式计算得出,按压胸腔十五次,按压深度为五厘米时,可以往气囊9内充入的气体含量为六百八十一毫升左右,按压深度为三厘米时,往气囊9内充入的气体含量为四百零八毫升左右, 因为出气单向阀812与气囊9之间设置有管道以及软管10等结构的设置,其中会损耗掉一部分气体,去除这些气体损耗,可以满足按压胸腔深度的同时以及吹气量,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滑杆802上刻度线的设置,是指压板803的上表面贴合在U型承载板1的底部时,以筒体801的上表面为基准,逐渐在滑杆802的表面上设置的,这样通过调节套环809到筒体801之间的间距,即可控制胸腔的按压深度了。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80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穿孔813,穿孔813内嵌入固定有密封圈814,滑杆802与密封圈814紧密贴合,这样可以提高筒体801的密封性,U型承载板1的中部开设有适配于滑杆802的滑孔17,这是为了使滑杆802能顺利的穿过U型承载板1。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板806的下表面开设有适配于T型限位块807的T型限位槽815,当提拉握杆808时,T型限位块807不会从T型限位槽815内脱离出来,握杆808的表面套设固定有防滑橡胶套816,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滑作用。
如图1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11上安装有阀门18,连接头11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连接头11的外壁开设有适配于防尘盖的外螺纹,吹气件12包括吹气罩1201,吹气罩1201的中部贯穿固定有吹气管1202,吹气管1202的顶端开设有与连接头11内壁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当按压胸腔十五次后,气囊9内会被充入一定量的气体,此时将气囊9内存储的气体吹入患者的口中,具体操作是将患者的牙齿打开,并将吹气管1202穿过牙齿置于口腔中,并使吹气罩1201紧密贴合患者的口部,这样可以防止气体从口部逸出,且往患者的口中吹气时,要捏住患者的鼻子,这样可以防止气体从患者的鼻腔处逸出,然后打开阀门18,即可将气囊9中的气体输送至患者身体内,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吹气罩1201的形状类似测肺活量时用的吹嘴,这样可以与口部的贴合度更高,因为形状较为特殊,较难绘制,所以说明书附图中的结构形状只是大概意思,还有就是当不使用该装置时,连接头11的表面是螺纹连接有防尘盖的,防尘盖在图中并未示出,这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软管10和气囊9内,吹气件12是置于存储盒内的,储存盒在图中也并未示出,当需要使用时,才将吹气件12从存储盒中取出,并拧下连接头11上的防尘盖,然后再将吹气管1202的顶端旋入到连接头11的内部进行使用。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2的两端均开设有适配于滑板3的凹槽19,滑板3的两侧壁均固定有滑块20,凹槽19的内壁开设有适配于滑块20的滑槽21,这样可以防止滑板3从侧板2内脱离出来,两个底板4的底部两端均安装有自锁滚轮22,这是为了方便两个底板4移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根据患者的身体宽度,可以调节两个底板4之间的间距,具体操作过程为,转动第二转把703,第二转把703可以带动第二丝杆702转动,第二丝杆702可以带动连接板70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当连接板704往上移动时,可以带动两个连杆705运动,两个连杆705可以带动相对应的滑板3往外侧移动,从而可以扩大两个底板4之间的间距,相反,连接板704往下移动时,则会使两个底板4之间的间距变小,将两个底板4之间的间距调节至合适程度后,将该装置移动至患者的胸腔上方,且使橡胶垫817处于心脏处胸腔的正上方,然后转动第一转把604,第一转把604可以带动相对应的第一丝杆602转动,在两个齿轮603和链条605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另外一个第一丝杆602同时转动,两个第一丝杆602同时转动,可以带动相对应的两个滑板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带动U型承载板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这样就可以使橡胶垫817与患者的胸腔自然贴合,然后根据患者是成年人还是儿童,调节套环809下表面到筒体801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控制胸腔的按压深度,然后握住握杆808并往复提压,这样可以带动条形板806往复运动,条形板806通过T型限位块807可以带动滑杆802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当滑杆802往下移动时,可以带动活塞804和橡胶垫817往下移动,从而可以对患者的胸腔进行按压,且活塞804可以将筒体801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单向阀812压入到气囊9内,当滑杆802往上移动时,通过进气单向阀811,可以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到筒体801内,循环往复,这样在对患者进行胸腔按压的同时,又可以对气囊9进行充气,当按压十五次胸腔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次吹气操作,吹气过程为,将患者的牙齿打开,并将吹气管1202穿过牙齿置于口腔中,并使吹气罩1201紧密贴合患者的口部,这样可以防止气体从口部逸出,且往患者的口中吹气时,要捏住患者的鼻子,这样可以防止气体从患者的鼻腔处逸出,然后打开阀门18即可将气囊9中存储的气体吹入患者身体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包括U型承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承载板(1)的两侧壁均固定有侧板(2),两个所述侧板(2)的内部均对称滑动连接有滑板(3),所述U型承载板(1)的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底板(4),其中一个所述底板(4)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T型导向杆(5),两个所述滑板(3)滑动连接在相对应T型导向杆(5)的表面,另一个所述底板(4)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滑板(3)高度的升降机构(6),所述U型承载板(1)的一侧壁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滑板(3)伸出或者缩回的调节机构(7),所述U型承载板(1)上设置有按压充气机构(8),所述U型承载板(1)的顶部安装有气囊(9),所述按压充气机构(8)与气囊(9)的进气端相连,所述气囊(9)的出气端连接有软管(10),所述软管(10)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11),所述连接头(11)的一端安装有吹气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6)包括U型框(601)和两个第一丝杆(602),所述U型框(601)固定在底板(4)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丝杆(602)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丝杆(602)的底端均通过轴承与底板(4)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602)的顶端均贯穿U型框(601)的顶部并套设固定有齿轮(603),两个所述第一丝杆(602)的顶端均通过轴承与U型框(601)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丝杆(602)的顶部固定有第一转把(604),两个所述齿轮(603)通过链条(605)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602)与相对应的滑板(3)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所述滑板(3)的一端开设有适配于第一丝杆(602)的第一螺纹孔(13),另外两个所述滑板(3)的一端开设有适配于T型导向杆(5)的导向孔(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支撑板(701),所述支撑板(701)固定在U型承载板(1)的一侧壁,所述支撑板(70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702),所述第二丝杆(702)的顶端贯穿相邻侧板(2)并固定有第二转把(703),所述第二丝杆(702)的顶端通过轴承与相邻的侧板(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70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板(704),所述连接板(704)的两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705),两个所述连杆(705)的顶端均通过销轴与相邻的滑板(3)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01)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竖杆(706),两个所述竖杆(706)的顶端均与相邻侧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704)滑动连接在两个竖杆(706)的表面,所述连接板(704)的中部开设有适配于第二丝杆(702)的第二螺纹孔(15),所述连接板(704)的两端开设有适配于竖杆(706)的通孔(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充气机构(8)包括筒体(801),所述筒体(801)固定在U型承载板(1)的顶部,所述筒体(801)的中部滑动贯穿有滑杆(802),所述滑杆(802)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滑杆(802)的底端滑动贯穿U型承载板(1)的底部并固定有压板(803),所述压板(803)的底部固定有橡胶垫(817),所述滑杆(802)的表面套设固定有活塞(804),所述活塞(804)滑动连接在筒体(801)内,两个所述侧板(2)的顶部固定有横板(805),所述横板(805)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条形板(806),所述滑杆(802)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T型限位块(807),所述T型限位块(807)的一端与条形板(806)滑动连接,所述条形板(806)的一端固定有握杆(808),所述滑杆(802)的表面滑动套设有套环(809),所述套环(809)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810),所述筒体(801)的两侧壁分别安装连通有进气单向阀(811)和出气单向阀(812),所述出气单向阀(812)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气囊(9)的充气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80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穿孔(813),所述穿孔(813)内嵌入固定有密封圈(814),所述滑杆(802)与密封圈(814)紧密贴合,所述U型承载板(1)的中部开设有适配于滑杆(802)的滑孔(1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板(806)的下表面开设有适配于T型限位块(807)的T型限位槽(815),所述握杆(808)的表面套设固定有防滑橡胶套(8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1)上安装有阀门(18),所述连接头(11)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头(11)的外壁开设有适配于防尘盖的外螺纹,所述吹气件(12)包括吹气罩(1201),所述吹气罩(1201)的中部贯穿固定有吹气管(1202),所述吹气管(1202)的顶端开设有与连接头(11)内壁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的两端均开设有适配于滑板(3)的凹槽(19),所述滑板(3)的两侧壁均固定有滑块(20),所述凹槽(19)的内壁开设有适配于滑块(20)的滑槽(21),两个所述底板(4)的底部两端均安装有自锁滚轮(22)。
CN202111478682.3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Withdrawn CN1141770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8682.3A CN114177042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8682.3A CN114177042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7042A true CN114177042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42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8682.3A Withdrawn CN114177042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704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7843B1 (en) * 2000-01-21 2002-06-04 Chang Tien-Tsai Electrical and manual pressing device of automated air blowing for first-ai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N101612090A (zh) * 2008-06-24 2009-12-30 刘大志 语音提示手动心肺复苏机
CN201399075Y (zh) * 2009-03-17 2010-02-10 朱修桥 一种心肺复苏器
CN107822856A (zh) * 2017-12-08 2018-03-23 惠州市梦芭迪工业产品设计中心(普通合伙) 一种急诊科专用急救复苏器具
CN108904248A (zh) * 2018-05-29 2018-11-30 河南科技大学第附属医院 心内科用心脏复苏装置
CN110115679A (zh) * 2019-06-06 2019-08-13 朱艳红 一种急诊内科心肺脑复苏抢救装置
CN110141487A (zh) * 2019-05-08 2019-08-20 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中原医院管理中心) 一种机械式心肺复苏装置
CN111166645A (zh) * 2020-01-14 2020-05-19 张东海 一种心脏骤停监控及应急救助装置
CN111388305A (zh) * 2020-03-23 2020-07-10 吴立强 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CN113081776A (zh) * 2021-03-31 2021-07-09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一种急救重症用心肺复苏按压反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7843B1 (en) * 2000-01-21 2002-06-04 Chang Tien-Tsai Electrical and manual pressing device of automated air blowing for first-ai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N101612090A (zh) * 2008-06-24 2009-12-30 刘大志 语音提示手动心肺复苏机
CN201399075Y (zh) * 2009-03-17 2010-02-10 朱修桥 一种心肺复苏器
CN107822856A (zh) * 2017-12-08 2018-03-23 惠州市梦芭迪工业产品设计中心(普通合伙) 一种急诊科专用急救复苏器具
CN108904248A (zh) * 2018-05-29 2018-11-30 河南科技大学第附属医院 心内科用心脏复苏装置
CN110141487A (zh) * 2019-05-08 2019-08-20 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中原医院管理中心) 一种机械式心肺复苏装置
CN110115679A (zh) * 2019-06-06 2019-08-13 朱艳红 一种急诊内科心肺脑复苏抢救装置
CN111166645A (zh) * 2020-01-14 2020-05-19 张东海 一种心脏骤停监控及应急救助装置
CN111388305A (zh) * 2020-03-23 2020-07-10 吴立强 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CN113081776A (zh) * 2021-03-31 2021-07-09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一种急救重症用心肺复苏按压反馈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欣然等: "《重症医学科护士规范操作指南》", 30 June 2020, pages: 16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83272U (zh) 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呼吸器
CN205460274U (zh) 自动苏生器
CN109700654B (zh) 一种心肺复苏仪
CN2276790Y (zh) 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
CN208160812U (zh) 一种多功能的急诊用呼吸器
CN114177042A (zh)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CN209734691U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CN219148860U (zh) 一种抢救用呼吸装置
CN108721092A (zh) 半自动心肺复苏机
CN208641462U (zh) 一种便携式呼吸机
CN213431593U (zh) 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CN211157936U (zh) 一种呼吸内科临床用多用式呼吸装置
CN200970402Y (zh) 简易人工呼吸器
CN213100129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器
CN207575516U (zh) 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CN202637650U (zh) 便携防传染病人工呼吸器
CN213347291U (zh) 一种急救用可充气式鼻咽通气道
CN205814824U (zh) 口对口人工复苏器
CN213789844U (zh)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增压锻炼装置
CN216169744U (zh) 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训练器
CN216319337U (zh) 一种方便多人使用移动式供氧装置
CN212817536U (zh) 一种新型危重患者监护人工呼吸器
CN203436500U (zh) 高压氧舱呼吸装置
CN213526954U (zh) 一种心内科护理用人工呼吸装置
CN216258985U (zh) 一种用于尘肺患者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