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2773A -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2773A
CN114172773A CN202010949624.3A CN202010949624A CN114172773A CN 114172773 A CN114172773 A CN 114172773A CN 202010949624 A CN202010949624 A CN 202010949624A CN 114172773 A CN114172773 A CN 114172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mapping relation
bit
information
forw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96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2773B (zh
Inventor
姚健
姜大洁
杨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496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2773B/zh
Priority to EP21865933.2A priority patent/EP4213452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6595 priority patent/WO202205287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2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2773A/zh
Priority to US18/116,342 priority patent/US2023020912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2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2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with predefined switching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04N21/42607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13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73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constraints in layer or codeword to antenna mapping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0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和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其中,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信息比特、转发图样和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用于指示信息比特与相位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仅是通过改变RIS转发相位使某一根接收天线功率最大来实现空间调制,从而导致调制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调制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Surfaces,RIS)作为辅助的基础上,进行基于接收天线索引的空间调制,仅仅是通过改变RIS转发相位使某一根接收天线功率最大来实现空间调制,从而导致调制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仅仅是通过改变RIS转发相位使某一根接收天线功率最大来实现空间调制,从而导致调制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制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包括: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转发相位图样转发图样,和对所述转发相位图样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其中,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信息比特、所述转发相位图样转发图样和接收功率最大的接收天线的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用于指示所述信息比特与相位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调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和对所述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其中,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信息比特、所述转发图样和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用于指示所述信息比特与相位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实现空间调制,以及根据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实现相位调制;且由于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信息比特、转发图样和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该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即在进行空间调制的过程中并不简单是只依据接收天线的索引进行调制,而是将接收天线的索引与发射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进行组合后进行更高阶数的空间调制;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不仅可以同时实现空间调制和相位调制,还可以实现相对于现有技术更高阶数的空间调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仅是通过改变RIS转发相位使某一根接收天线功率最大来实现空间调制,从而导致调制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调制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可调谐振器的RIS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RIS的接收天线索引调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调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RIS的混合索引调制示意图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RIS的混合索引调制示意图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RIS的混合索引调制示意图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RIS的混合索引调制示意图四;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RIS的混合索引调制示意图五;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RIS的混合索引调制示意图六;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调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进行相应的介绍;
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RIS)
其中,RIS由可编程超表面构成和使能,可以对无线通信中的电磁信号进行实时调控。近些年,可编程超表面智能表面在移动通信领域展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引起广泛关注,其由经过特殊设计的电磁单元规则排列组成,这些电磁单元通常由金属、介质和可调元件构成。通过控制电磁单元中的可调元件,例如改变变容二极管的偏置电压,如图2所示,以可编程方式更改反射或透射电磁波的电磁参数,例如振幅,相位,极化甚至轨道角动量。
得益于不需要射频和基带处理电路,可重构智能表面相比与传统无线通信收发设备有几点优势:
1)RIS设备有更低的成本和实现复杂度;
2)RIS设备具有更低的功耗;
3)RIS设备不会引入额外的接收端热噪声;
4)RIS设备厚度薄、重量小,可以实现灵活的部署;
5)RIS设备具有全频带响应,理想情况下,可以在任意频率下工作。
RIS通常作为辅助中继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构造可控传播信道,改善无线通信环境,增强接收端信号质量。同时,RIS结构轻薄、成本可控以及具有对电磁波电磁参数灵活调控的卓越能力,使其成为有可能替代传统发射链路的新体制阵列式发射机架构,利用RIS可以实现基带信息直接调制至射频载波。接收端通过检测转发信号的相位/幅度变化,来接收RIS直接调制的信息。
可重构智能表面是智能表面的一种名称,智能表面还有如下多个相关的术语,它们表示的都是类似的技术或者实体,如:大型智能表面(Large Intelligent Surface,LIS)、智能反射阵列(Smart Reflect Array,SRA)、可配置反射阵列(ReconfigurableReflect Array,RRA)、智能反射表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本申请中涉及的可重构智能表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名称。
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SM)技术
SM技术作为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传输方案,属于索引调制(Index Modulation,IM)技术的一种,其利用天线的激活状态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核心思想就是在任一发送时隙,仅有一根或多根天线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进行数据的传输,而其他天线不被激活,不进行数据的传输,利用不同的激活天线索引组合表示一部分传输比特的信息。通过空间调制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天线间干扰与天线间同步问题,并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具体硬件实现中,相比于需要多个射频链路的MIMO系统,空间调制系统发射端仅需单个射频单元,故极大降低了MIMO传输技术实现的硬件开销,不仅能够简化MIMO结构和降低实现成本,还能满足未来通信系统多样化的链路配置要求。
一般的空间调制技术通过激活不同的发射天线来代表不同的传输信息,而RIS能够改变信道环境,进而改变接收天线的信噪比,因此将空间调制技术与RIS相结合,可以实现基于接收天线索引的空间调制方案,如图3所示。通过预先对智能表面的转发相位进行训练,选出若干个转发波束,不同的转发波束可以对应接收端不同的天线接收模式(例如对应不同的最优接收天线)。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制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制方法,该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调制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402,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
步骤404,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和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
其中,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信息比特、转发图样和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用于指示信息比特与相位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402和步骤S404,能够根据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实现空间调制,以及根据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实现相位调制;且由于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信息比特、转发图样和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该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即在进行空间调制的过程中并不简单是只依据接收天线的索引进行调制,而是将接收天线的索引与发射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进行组合后进行更高阶数的空间调制;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不仅可以同时实现空间调制和相位调制,还可以实现相对于现有技术更高阶数的空间调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仅是通过改变RIS转发相位使某一根接收天线功率最大来实现空间调制,从而导致调制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调制效率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发图样可以是辅助节点每个单元对无线信号的转发幅度、相位或者极化的控制状态集合。而辅助节点的作用是信号转发,如:将第一通信设备的信号转发到第二通信设备;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该辅助节点可以为智能表面。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或终端,如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则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如果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则第二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
下面将分别从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之间的不同组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调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方式1:对于上述步骤404中涉及到的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以及确定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404-11,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一信息比特与第一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取值,即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数量可以是一根或多跟。
步骤404-12,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二信息比特与第二映射关系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二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402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之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得到上述第一映射关系:
1)根据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训练结果包括: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第一信息比特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2)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计算结果包括: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第一信息比特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下面以转发图样为转发相位图样为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方式1中的混合调制方式进行举例说明;结合图5,该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合索引调制过程可以是:将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081
比特信息流分成两部分,其中,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082
比特信息通过控制RIS阵列整体相位进行MPSK相位调制,其中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083
比特信息通过切换RIS转发相位pattern(图样)进行空间调制,N表示接收机天线个数。
其中,混合调制的具体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训练阶段,即确定使接收端不同的天线接收功率最大化所对应的RIS(对应于辅助节点)转发相位pattern。该RIS可以是集成在发射端或是作为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中继。另外,该接收天线的接收功率最大是因为设置的第一预设阈值较大,使得功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接收天线,为所有接收天线中功率最大的天线。
由于RIS可以是有源RIS,也可以是无源RIS;其中,对于无源RIS(无信号接收检测能力),根据RIS反射或透射单元排布间距以及接收机方位、接收天线个数等因素,预设RIS转发相位pattern集合,目的是减小转发相位pattern集合中pattern数目,减小训练开销。其中,控制每个单元的转发相位的方式可以是:通过X个单元对应的X个PIN管的通和断来控制每个单元的转发相位,例如,通代表相位为pi,断代表相位为0;或者控制通过每个转发单元的变容二极管的偏置电压来控制每个单元的转发相位,例如对每个RIS单元施加不同的电压分别代表不同的相位。
在pattern(图样)训练过程中,由发射端发射无线信号(该信号可以是单频载波信号,或者是无线系统的参考信号SSB,CSI-RS,SRS等),经RIS反射或者透射后到达接收端,RIS侧基于预设转发相位pattern集合,采用时分的方式遍历集合中的转发相位pattern,接收机对同一时间单元上不同天线进行接收功率检测,确定接收天线功率最大的接收天线,以及对应的转发相位pattern。例如,接收机两接收天线,在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天线1上的功率最大,记录此时的转发相位pattern为pattern1,并用来表示信息比特0(第一信息比特),如果接收天线2上的功率最大,则记录此时的转发相位pattern为pattern2,并用来表示信息比特1(第一信息比特),如表1所示。接收机将pattern训练结果反馈给RIS,所述训练结果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一种:某一次pattern出现的时刻,对应的参考信号的index,对应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天线索引,或其他指示pattern与接收天线索引对应关系的参数。
对于有源RIS(具备信号接收检测能力),由接收机发射测量信号,RIS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信道状态信息,进而计算得出使接收机不同天线接收功率最大化的转发相位pattern。例如,接收机两接收天线,通过计算得到使接收天线1上的功率最大的转发相位pattern,记为pattern1,并用来表示信息比特0(第一信息比特),使接收天线2上的功率最大的转发相位pattern,记为pattern2,并用来表示信息比特1(第一信息比特),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01
表1
在上述训练过程完成后,发送端或智能表面向接收端发送信息,该信息用于指示后续通信阶段中需要使用的发射转发的参数组合数量,以及相应的比特信息的对应关系,相位调制的所承载的比特数量,调制方式。
第二阶段:发送阶段,即将传输的比特信息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所选转发相位pattern,进行空间调制,另一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当前相位转发pattern的相位调整值,进行相位调制。
根据要传输的一部分信息比特,根据第一阶段中的pattern训练结果,进行比特到转发相位pattern的映射,即到特定接收天线索引的映射,例如,接收机有两根接收天线,则可进行1比特信息调制,根据表1,当传输比特为0时,控制RIS每个反射或透射单元对应的PIN管的通断或变容二极管的偏置电压,使RIS处于转发相位pattern 1,此时接收天线1接收功率最大;当传输比特为1时,控制RIS每个反射或透射单元对应的PIN管的通断或变容二极管的偏置电压,使RIS处于转发相位pattern 2,此时接收天线2接收功率最大。
根据要传输的另一部分信息比特,在转发相位pattern确定以后,基于当前转发相位pattern,对此pattern内所有转发相位进行相同的相位值调整,例如,进行BPSK调制,根据表2,对此pattern内所有转发相位进行0/pi翻转,此时不会改变接收机不同天线接收信号功率强弱关系。
传输的信息比特 相位是否翻转
0 是(例如所有相位+pi)
1 否(即相位不变)
表2
对于接收端的解调,首先对各个接收天线进行非相干检测,确定接收天线索引,基于此信息,然后对该天线接收信号进行相位检测;或者采用最大似然(MaximumLikelihood,ML)检测确定接收天线索引与相位信息。
方式2:对于上述步骤S404中涉及到的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以及确定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404-21,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三信息比特与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其中,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与第三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一目标区域为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
步骤404-22,基于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并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四信息比特和第四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第四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四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步骤404-23,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五信息比特与第五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第五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五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402在获取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得到上述第四映射关系:
1)将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训练结果包括: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第四信息比特流中信息比特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第四映射关系是在每个目标区域下进行训练得到;
2)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计算结果包括:接收天线、转发图样以及第四信息比特流中信息比特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第四映射关系是在每个目标区域下进行计算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目标区域包括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
下面以转发图样为转发相位图样,以及第一目标区域为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为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方式2中的混合调制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结合图6,该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合索引调制过程可以是:当接收机天线个数受限时,例如下行链路,终端作为接收机,空间调制所能承载信息比特个数受限,可以通过激活不同的RIS反射或透射单元实现更高阶数的空间调制。如图6所示,将RIS阵列分割成S个区域,每个区域包含Ns个反射单元,每次激活一个区域。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利用S个独立的RIS阵列,每次选取其中一个激活,同样可以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21
比特信息的索引调制。将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22
比特信息划分为两部分,其中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23
比特信息根据所激活RIS区域不同进行索引调制,其余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24
比特信息通过最大接收功率天线不同进行索引调制同方式1。
其中,混合调制的具体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训练阶段,即将RIS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确定每个RIS区域使接收端不同天线接收功率最大化所对应的转发相位pattern。
其中,对于无源RIS(无信号接收检测能力),根据RIS反射或透射单元排布间距以及接收机方位、接收天线个数等因素,为每个RIS区域预设转发相位pattern集合,其中,控制每个RIS区域中反射或透射单元转发相位的具体方案与方式1类似,每个RIS区域pattern训练方案与方式1类似。接收机将pattern训练结果反馈给RIS,该训练结果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一种:某一次pattern和RIS激活区域组合出现的时刻、对应的参考信号的index、对应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天线索引、或其他指示pattern、RIS激活区域与接收天线索引对应关系的参数。
此外,对于有源RIS(具备信号接收检测能力),由接收机发射测量信号,RIS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信道状态信息,进而计算得出对于每个RIS区域,使接收机不同天线接收功率最大化的转发相位pattern。
在训练完成后,还需要发送端或智能表面向接收端发送信息,其中,该信息指示了后续通信阶段中需要使用的发射转发的参数组合数量、以及相应的比特信息的对应关系、相位调制的所承载的比特数量和调制方式。
第二阶段:发送阶段,即将传输的比特信息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激活的RIS区域,例如将RIS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区域1和区域2,则可进行1比特信息调制,当传输比特为0时激活区域1,当传输比特为1时激活区域2。另一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所选RIS区域的转发相位pattern进行基于不同接收天线功率最大化的索引调制,该索引调制的方式与方式1类似。
进一步地,可以利用对选定RIS激活区域的各个转发相位pattern内不同反射单元转发相位进行统一调整实现相位调制,即在RIS激活区域与转发相位pattern确定以后,基于当前转发相位pattern,对此pattern内所有转发相位进行相同的相位值调整,例如,进行BPSK调制,可以根据表2对pattern内所有转发相位进行0/pi翻转,此时不会改变接收机不同天线接收信号功率强弱关系。
下面以转发图样为转发相位图样,以及第一目标区域为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多个区域为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方式2中的混合调制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结合图7,该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合索引调制过程可以是:一次选择多个RIS激活区域,根据不同的RIS激活区域组合实现更高阶索引调制,同样地,在RIS转发相位pattern训练时一次选定多个接收天线,使它们的接收信号功率高于其他天线,可以根据不同接收天线组合实现更高阶索引调制。如图7所示,将RIS阵列分割成S个区域,每个区域包含Ns个反射单元,每次选择u个区域激活,从而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41
比特信息的索引调制。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利用S个不同的RIS阵列,每次选取其中u个,同样可以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42
比特信息的索引调制。u个RIS区域的转发相位pattern决定了接收端所选m个天线索引,将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43
比特信息划分为两部分,其中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44
比特信息通过接收天线不同进行索引调制,其余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45
比特信息根据所激活RIS区域不同进行索引调制。
其中,混合调制的具体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训练阶段,即将RIS划分为多个区域,确定不同RIS区域组合使接收端多个天线接收功率高于其他天线所对应的转发相位pattern。
例如,将RIS阵列划分为6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区域6,每次选择其中2个区域激活,则共有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46
种组合,可进行3比特信息调制。若按照方式2,每次仅选择1个区域,则共有6种情况,可进行2比特信息调制。因此,在相同的硬件资源下,相比如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制方式具有更高的调制效率。
此外,信息比特与RIS激活区域组合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47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51
表3
其中,对于无源RIS(无信号接收检测能力),根据表3,根据RIS反射或透射单元排布间距以及接收机方位、接收天线个数等因素,为每个RIS激活区域组合预设转发相位pattern集合,其中,控制每个RIS激活区域组合中反射或透射单元转发相位的具体过程与方式1类似。
基于表3,可以逐个RIS激活区域组合进行pattern训练,由发射端发射单频载波信号,经RIS反射或者透射后到达接收端,RIS侧基于预设转发相位pattern集合,采用时分的方式遍历集合中的转发相位pattern,接收机对同一时间单元上不同天线进行接收功率检测,确定接收天线功率最大的多根接收天线索引,以及对应的转发相位pattern。例如,接收机6根接收天线,每次选择其中2根接收天线使其功率最大化,则共有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52
种组合,可进行3比特信息调制,若按照方式1或方式2,每次仅选择1根接收天线功率最大化,则共有6种情况,可进行2比特信息调制。在相同的硬件资源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更高的调制效率。接收机将pattern训练结果反馈给RIS,所述训练结果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一种:某一次pattern和多个RIS激活区域组合出现的时刻,对应的参考信号的index,对应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天线索引,或其他指示pattern、RIS激活区域与接收天线索引对应关系的参数。
此外,对于有源RIS(具备信号接收检测能力),由接收机发射测量信号,RIS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信道状态信息,进而计算得出对于每个RIS区域,使接收机多个不同天线接收功率最大化的转发相位pattern。
其中,记录接收天线索引组合以及对应的转发相位pattern,用来表示特定的传输比特,具体如表4所示。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53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61
表4
在训练阶段完成后,发送端或智能表面向接收端发送信息,其中,信息指示了后续通信阶段中需要使用的发射转发的参数组合数量、相应的比特信息的对应关系、相位调制的所承载的比特数量、以及调制方式。
第二阶段:发送阶段,将传输的比特信息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激活的RIS区域组合,例如根据表3进行信息比特到RIS激活区域索引组合的映射,完成基于多个不同RIS激活区域的索引调制。另一部分信息比特根据表4用来确定所选RIS激活区域组合的转发相位pattern进行基于多个不同接收天线功率最大化的索引调制。
进一步地,可以利用对选定RIS激活区域组合已确定的各个转发相位pattern内不同反射单元转发相位进行统一调整实现相位调制,即在RIS激活区域组合与转发相位pattern确定以后,基于当前转发相位pattern,对此pattern内所有转发相位进行相同的相位值调整,例如,进行BPSK调制,可以根据表2对pattern内所有转发相位进行0/pi翻转,此时不会改变接收机不同天线接收信号功率强弱关系。
方式3:对于上述步骤404中涉及到的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以及确定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404-31,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六信息比特与第六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第六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发射天线索引与第六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
步骤404-32,基于确定的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七信息比特、第七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目标区域索引;其中,第七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七信息比特、第二目标区域的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目标区域为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
步骤404-33,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八信息比特与第八映射关系对第二目标区域对应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第八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八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下面以转发图样为转发相位图样为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方式3中的混合调制方式进行举例说明;结合图8,该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合索引调制过程可以是:将RIS阵列分割成S个区域,每个区域包含Ns个反射单元,每次激活一个区域,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71
比特信息的索引调制。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利用S个独立的RIS阵列,每次选取其中一个激活,同样可以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72
比特信息的索引调制。将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73
比特信息流分成两部分,其中,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74
比特信息根据所激活RIS区域不同进行索引调制,其中,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75
比特信息根据发射天线不同进行索引调制,P表示发射天线个数。
具体混合调制的方式为:首先,将传输的比特信息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激活的RIS区域,例如将RIS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区域1和区域2,当传输比特为0时激活区域1,当传输比特为1时激活区域2。另一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所选发射天线索引,例如发射机两根发射天线,可以是位置不同或者极化方向不同,记为天线1与天线2,当传输比特为0时采用天线1发送,当传输比特为1时采用天线2发送。其中,传输信息比特与发射天线索引以及RIS激活区域的关系如表5所示。
传输的信息比特 发射天线索引 RIS激活区域索引
00 1 1
01 1 2
11 2 1
10 2 2
表5
进行正式通信之前,发送端或智能表面向接收端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了后续通信阶段中需要使用的发射转发的参数组合数量,以及相应的比特信息的对应关系,相位调制的所承载的比特数量,调制方式。
进一步地,可以选取多个不同的发射天线索引组合,即从P个发射天线中选取v个激活,可以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81
比特信息调制,同样地,将RIS阵列分割成S个区域,每个区域包含Ns个反射单元,每次选择u个区域激活,可以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82
比特信息调制与方式2类似。
进一步地,可以在选定发射天线与RIS激活区域后,对RIS激活区域中不同反射单元转发相位进行统一调整实现相位调制,例如,进行BPSK调制,可以根据表2对RIS激活区域内所有转发相位进行0/pi翻转。
方式4:对于上述步骤S404中涉及到的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以及确定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404-41,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九信息比特与第九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第九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发射天线的索引与第九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阈值;
步骤404-42,基于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信息比特、第十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第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十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四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五预设阈值;
步骤404-43,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一信息比特与第十一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第十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十一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402在获取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得到上述第十映射关系:
1)将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训练结果包括:基于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第十信息比特之间的第十映射关系;
2)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计算结果包括:基于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第十信息比特之间的第十映射关系。
下面以转发图样为转发相位图样为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方式4中的混合调制方式进行举例说明;结合图9,该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合索引调制过程可以是:将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91
比特信息流分成两部分,其中,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92
比特信息根据发射天线不同进行索引调制,P表示发射天线个数,其中,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193
比特信息通过切换RIS转发相位pattern进行空间调制,N表示接收机天线个数。
具体混合调制的方案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训练阶段,确定选取不同发射天线时,使接收端不同的天线接收功率最大化所对应的RIS转发相位pattern。
其中,对于无源RIS(无信号接收检测能力),分别固定每个发射天线,预设RIS转发相位pattern集合,其中,控制RIS反射或透射单元转发相位的具体过程与方式类似。例如,发射机两个发射天线,记为发射天线1与发射天线2,则可进行1比特信息调制,当传输比特为0时采用天线1发送,当传输比特为1时采用天线2发送。
在pattern训练过程中,由发射端发射无线信号(该信号可以是单频载波信号,或者是无线系统的参考信号SSB,CSI-RS,SRS等),经RIS反射或者透射后到达接收端,RIS侧基于预设转发相位pattern集合,采用时分的方式遍历集合中的转发相位pattern,接收机对同一时间单元上不同天线进行接收功率检测,确定接收天线功率最大的接收天线,以及对应的转发相位pattern。例如,接收机两接收天线,在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天线1上的功率最大,记录此时的转发相位pattern为pattern1,并用来表示信息比特0,如果接收天线2上的功率最大,则记录此时的转发相位pattern为pattern2,并用来表示信息比特1。接收机将pattern训练结果反馈给RIS,所述训练结果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一种:某一次pattern和发射天线组合出现的时刻,对应的参考信号的index,对应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天线索引,或其他指示发射天线索引、pattern与接收天线索引对应关系的参数。
其中,对于有源RIS(具备信号接收检测能力),由接收机发射测量信号,RIS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信道状态信息,进而计算得出使接收机不同天线接收功率最大化的转发相位pattern。此外,传输信息比特与发射天线索引和转发相位pattern的关系如表6所示。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01
表6
在训练完成后,发送端或智能表面向接收端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了后续通信阶段中需要使用的发射转发的参数组合数量,以及相应的比特信息的对应关系,相位调制的所承载的比特数量,调制方式。
第二阶段:发送阶段,即将传输的比特信息流分成两部分,其中,如表6所示,一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所选发射天线索引。剩余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RIS转发相位pattern进行基于不同接收天线功率最大化的索引调制。
进一步地,可以选取多个不同的发射天线索引组合,即从P个发射天线中选取v个激活,可以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11
比特信息调制。同样地,在RIS转发相位pattern训练时从N个接收天线中一次选定m个接收天线,使它们的接收信号功率高于其他天线,可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12
比特信息调制与方式2中的第一目标区域为多个的情况类似。
进一步地,在选定发射天线与以及相应转发相位pattern后,对RIS各个转发相位pattern内不同反射单元转发相位进行统一调整实现相位调制,例如,进行BPSK调制,根据表2对RIS激活区域内所有转发相位进行0/pi翻转。
方式5:对于上述步骤404中涉及到的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以及确定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404-51,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二信息比特与第十二映射关系确定第三目标区域的索引;其中,第十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三目标区域的索引与第十二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三目标区域为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
步骤404-52,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三信息比特与第十三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述第十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发射天线的索引与第十三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阈值;
步骤404-53,基于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四信息比特和第十四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第十四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十四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阈值;
步骤404-54,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五信息比特与第十五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第十五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十五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402在获取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得到上述第十四映射关系:
1)将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训练结果包括:基于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第十四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第十四映射关系;
2)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计算结果包括:基于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第十四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第十四映射关系。
下面以转发图样为转发相位图样为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方式5中的混合调制方式进行举例说明;结合图10,该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合索引调制过程可以是:将RIS阵列分割成S个区域,每个区域包含Ns个反射单元,每次激活一个区域,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21
比特信息的索引调制。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利用S个独立的RIS阵列,每次选取其中一个激活,同样可以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22
比特信息的索引调制。将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23
比特信息流分成三部分,其中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24
比特信息根据所激活RIS区域不同进行索引调制,其中,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25
比特信息根据发射天线不同进行索引调制,P表示发射天线个数,其中,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26
比特信息通过切换RIS转发相位pattern进行空间调制,N表示接收机天线个数。
具体混合调制的方式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训练阶段,即将RIS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确定在选取不同发射天线时,每个RIS区域使接收端不同天线接收功率最大化所对应的转发相位pattern。
其中,对于无源RIS(无信号接收检测能力),分别固定每个发射天线,为每个RIS区域预设转发相位pattern集合,其中,控制每个RIS区域中反射或透射单元转发相位的具体过程与方式1类似,每个RIS区域pattern训练过程与方式4中的训练过程类似。
例如,发射机两根发射天线,记为发射天线1与发射天线2,则可进行1比特信息调制,当传输比特为0时采用天线1发送,当传输比特为1时采用天线2发送。将RIS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区域1和区域2,当传输比特为0时激活区域1,当传输比特为1时激活区域2。接收机两接收天线,在一个时间单元上,接收天线1上的功率最大,记录此时的转发相位pattern为pattern1,并用来表示信息比特0,如果接收天线2上的功率最大,则记录此时的转发相位pattern为pattern2,并用来表示信息比特1。接收机将pattern训练结果反馈给RIS,所述训练结果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一种:某一次pattern、发射天线、RIS激活区域组合出现的时刻,对应的参考信号的index,对应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天线索引,或其他指示发射天线索引、RIS激活区域、pattern与接收天线索引对应关系的参数。
此外,对于有源RIS(具备信号接收检测能力),由接收机发射测量信号,RIS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信道状态信息,进而计算得出对于每个RIS区域,使接收机不同天线接收功率最大化的转发相位pattern。其中,传输信息比特与发射天线索引、RIS激活区域和转发相位pattern的关系如表7所示。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31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41
表7
在训练过程完成后,发送端或智能表面向接收端发送信息,其中,信息指示了后续通信阶段中需要使用的发射转发的参数组合数量,以及相应的比特信息的对应关系,相位调制的所承载的比特数量,调制方式。
第二阶段:发送阶段,将传输的比特信息流分成三部分,根据表6,其中一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激活的RIS区域。另一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所选发射天线索引。剩余部分信息比特用来确定所选RIS区域的转发相位pattern进行基于不同接收天线功率最大化的索引调制。
进一步地,可以选取多个不同的发射天线索引组合,即从P个发射天线中选取v个激活,可以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42
比特信息调制,同样地,将RIS阵列分割成S个区域,每个区域包含Ns个反射单元,每次选择u个区域激活,可以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43
比特信息调制方式与方式2中第一目标区域包括多个的情况类似。同样地,在RIS转发相位pattern训练时从N个接收天线中一次选定m个接收天线,使它们的接收信号功率高于其他天线,可实现
Figure BDA0002676483820000244
比特信息调制与方式2中第一目标区域包括多个的情况类似。
进一步地,在选定发射天线与RIS激活区域以及相应转发相位pattern后,对选定RIS激活区域各个转发相位pattern内不同反射单元转发相位进行统一调整实现相位调制,例如,进行BPSK调制,可以根据表2对RIS激活区域内所有转发相位进行0/pi翻转。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1至方式5中,可以利用RIS对信号相位的控制同时实现相位调制与空间调制。也就是说,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在提高调制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对发端射频链路器件的要求,进而简化发射机架构,且提高了通信系统的能量效率和频谱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制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调制装置,或者,该调制装置中的用于执行调制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调制装置执行调制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制装置,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调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12,用于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
调制模块114,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和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
其中,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信息比特、转发图样和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用于指示信息比特与相位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该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能够根据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实现空间调制,以及根据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实现相位调制;且由于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信息比特、转发图样和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该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即在进行空间调制的过程中并不简单是只依据接收天线的索引进行调制,而是将接收天线的索引与发射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进行组合后进行更高阶数的空间调制;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不仅可以同时实现空间调制和相位调制,还可以实现相对于现有技术更高阶数的空间调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仅是通过改变RIS转发相位使某一根接收天线功率最大来实现空间调制,从而导致调制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调制效率的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制模块114进一步还可以包括:第一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一信息比特与第一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第二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二信息比特与第二映射关系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二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之前,根据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训练结果包括: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第一信息比特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或,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计算结果包括: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第一信息比特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制模块114进一步还可以包括:第三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三信息比特与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其中,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与第三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一目标区域为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第四调制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并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四信息比特和第四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第四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四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五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五信息比特与第五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第五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五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将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训练结果包括: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第四信息比特流中信息比特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第四映射关系是在每个目标区域下进行训练得到;或,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计算结果包括:接收天线、转发图样以及第四信息比特流中信息比特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第四映射关系是在每个目标区域下进行计算得到。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目标区域包括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制模块114进一步还可以包括:第六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六信息比特与第六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第六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发射天线索引与第六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第七调制单元,用于基于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七信息比特、第七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目标区域索引;其中,第七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七信息比特、第二目标区域的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目标区域为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第八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八信息比特与第八映射关系对第二目标区域对应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第八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八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制模块114进一步还可以包括:第九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九信息比特与第九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第九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发射天线的索引与第九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阈值;第十调制单元,用于基于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信息比特、第十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第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十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四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五预设阈值;第十一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一信息比特与第十一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第十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十一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五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将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训练结果包括:基于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第十信息比特之间的第十映射关系;或,第六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计算结果包括:基于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第十信息比特之间的第十映射关系。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制模块114进一步还可以包括:第十二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二信息比特与第十二映射关系确定第三目标区域的索引;其中,第十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三目标区域的索引与第十二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三目标区域为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第十三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三信息比特与第十三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述第十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发射天线的索引与第十三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阈值;第十四调制单元,用于基于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四信息比特和第十四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第十四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十四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阈值;第十五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五信息比特与第十五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第十五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十五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七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将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训练结果包括:基于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第十四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第十四映射关系;或,第八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计算结果包括:基于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第十四信息比特、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第十四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制模块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非移动终端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制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制装置能够实现图4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1200,包括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存储在存储器12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2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12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201执行时实现上述调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2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201执行时实现上述调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13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1、网络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以及处理器1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3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用户输入单元107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
其中,处理器110,用于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以及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和对所述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
其中,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信息比特、所述转发图样和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用于指示所述信息比特与相位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能够根据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实现空间调制,以及根据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对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实现相位调制;且由于映射关系用于指示信息比特、转发图样和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该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即在进行空间调制的过程中并不简单是只依据接收天线的索引进行调制,而是将接收天线的索引与发射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进行组合后进行更高阶数的空间调制;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不仅可以同时实现空间调制和相位调制,还可以实现相对于现有技术更高阶数的空间调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仅是通过改变RIS转发相位使某一根接收天线功率最大来实现空间调制,从而导致调制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调制效率的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4所示,该网络设备1400包括:天线141、射频装置142、基带装置143。天线141与射频装置14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42通过天线14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4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4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42,射频装置14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41发送出去。
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4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4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43包括处理器144和存储器145。
基带装置14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4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144,与存储器14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4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基带装置14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46,用于与射频装置14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45上并可在处理器14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44调用存储器14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11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调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调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24)

1.一种调制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和对所述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
其中,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信息比特、所述转发图样和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用于指示所述信息比特与相位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以及确定对所述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一信息比特与第一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二信息比特与第二映射关系对所述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所述训练结果包括: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所述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一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或,
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所述计算结果包括: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所述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一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以及确定对所述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三信息比特与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与所述第三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目标区域为对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四信息比特和第四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所述第四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四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五信息比特与第五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所述第五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五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所述训练结果包括: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四信息比特流中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四映射关系;所述第四映射关系是在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下进行训练得到;或,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所述计算结果包括:所述接收天线、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四信息比特流中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四映射关系;所述第四映射关系是在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下进行计算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包括对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以及确定对所述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六信息比特与第六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所述第六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发射天线索引与所述第六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
基于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七信息比特、第七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目标区域索引;其中,所述第七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七信息比特、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的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对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八信息比特与第八映射关系对所述第二目标区域对应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所述第八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八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以及确定对所述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九信息比特与第九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所述第九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与所述第九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阈值;
基于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信息比特、第十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所述第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十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四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五预设阈值;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一信息比特与第十一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所述第十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十一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所述训练结果包括:基于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所述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十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十映射关系;或,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所述计算结果包括:基于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所述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十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十映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以及确定对所述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二信息比特与第十二映射关系确定第三目标区域的索引;其中,所述第十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目标区域的索引与所述第十二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三目标区域为对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三信息比特与第十三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述第十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与所述第十三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阈值;
基于所述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四信息比特和第十四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转发图样;其中,所述第十四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十四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阈值;
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五信息比特与第十五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所述第十五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十五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所述训练结果包括:基于所述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所述第十四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所述第十四映射关系;或,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所述计算结果包括:基于所述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所述第十四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所述第十四映射关系。
12.一种调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
调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信息比特与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和对所述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的调制方式;
其中,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信息比特、所述转发图样和目标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用于指示所述信息比特与相位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目标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射天线的索引、接收天线的索引、对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区域的索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模块包括:
第一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一信息比特与第一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二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二信息比特与第二映射关系对所述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待传输的比特信息流之前,根据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所述训练结果包括: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所述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一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或,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所述计算结果包括: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所述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一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模块包括:
第三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三信息比特与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与所述第三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目标区域为对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
第四调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区域的索引,并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四信息比特和第四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所述第四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四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第五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五信息比特与第五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所述第五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五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将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所述训练结果包括: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四信息比特流中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四映射关系;所述第四映射关系是在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下进行训练得到;或,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所述计算结果包括:所述接收天线、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四信息比特流中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四映射关系;所述第四映射关系是在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下进行计算得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包括对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模块包括:
第六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六信息比特与第六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所述第六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发射天线索引与所述第六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
第七调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七信息比特、第七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目标区域索引;其中,所述第七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七信息比特、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的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对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
第八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八信息比特与第八映射关系对所述第二目标区域对应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所述第八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八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模块包括:
第九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九信息比特与第九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所述第九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与所述第九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阈值;
第十调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信息比特、第十映射关系确定转发图样;其中,所述第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十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四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五预设阈值;
第十一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一信息比特与第十一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所述第十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十一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将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所述训练结果包括:基于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所述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十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十映射关系;或,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所述计算结果包括:基于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所述转发图样以及所述第十信息比特之间的所述第十映射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模块包括:
第十二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二信息比特与第十二映射关系确定第三目标区域的索引;其中,所述第十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目标区域的索引与所述第十二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三目标区域为对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进行划分后的多个区域中的区域;
第十三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三信息比特与第十三映射关系确定发射天线的索引;其中,述第十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与所述第十三信息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发射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阈值;
第十四调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并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四信息比特和第十四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转发图样;其中,所述第十四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十四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接收天线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阈值;
第十五调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特信息流中的第十五信息比特与第十五映射关系对确定的转发图样内的转发相位进行相位调制;其中,所述第十五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十五信息比特和相位值调制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将所述辅助节点的阵列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对转发图样进行训练,得到训练结果,其中,所述训练结果包括:基于所述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所述第十四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所述第十四映射关系;或,
第八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待传输的第二比特信息流之前,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并对所述测量信号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其中,所述计算结果包括:基于所述第三目标区域索引和所述发射天线的索引得到的所述第十四信息比特、所述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所述接收天线索引对应的转发图样之间的所述第十四映射关系。
2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调制方法的步骤。
24.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调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49624.3A 2020-09-10 2020-09-10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72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9624.3A CN114172773B (zh) 2020-09-10 2020-09-10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EP21865933.2A EP4213452A4 (en) 2020-09-10 2021-09-06 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PCT/CN2021/116595 WO2022052879A1 (zh) 2020-09-10 2021-09-06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8/116,342 US20230209122A1 (en) 2020-09-10 2023-03-02 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9624.3A CN114172773B (zh) 2020-09-10 2020-09-10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2773A true CN114172773A (zh) 2022-03-11
CN114172773B CN114172773B (zh) 2023-06-23

Family

ID=80475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9624.3A Active CN114172773B (zh) 2020-09-10 2020-09-10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09122A1 (zh)
EP (1) EP4213452A4 (zh)
CN (1) CN114172773B (zh)
WO (1) WO202205287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4894A (zh) * 2023-07-28 2023-09-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节点的环境散射通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560048A (zh) * 2024-01-12 2024-02-13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8456B (zh) * 2023-03-17 2023-06-09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高铁智能车窗单元分配通信方法
CN116260502B (zh) * 2023-05-15 2023-08-18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CN116318311B (zh) * 2023-05-15 2023-08-22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反相位索引调制的传输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755A (zh) * 2011-04-08 2011-07-2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自适应空间调制方法
CN106982086A (zh) * 2017-03-29 2017-07-25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收发天线选择的空间调制方法
CN107959519A (zh) * 2016-10-17 2018-04-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差分空间调制传输方法、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9792272A (zh) * 2016-08-10 2019-05-21 Idac控股公司 针对下一代无线系统的空间调制
CN110177067A (zh) * 2019-05-17 2019-08-27 清华大学 适合长距离传输的轨道角动量索引调制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10213194A (zh) * 2019-05-20 2019-09-0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低复杂度的空间调制比特映射方法
CN111211824A (zh) * 2020-01-14 2020-05-29 东南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无线通信反射相位配置方法
CN111355519A (zh) * 2020-03-10 2020-06-30 电子科技大学 智能反射表面协助的室内太赫兹mimo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N111464223A (zh) * 2020-03-30 2020-07-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主动式智能反射表面辅助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9336A (zh) * 2014-12-26 2015-04-22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发送分集的空间调制方法及装置
EP3437205B1 (en) * 2016-03-30 2020-05-13 IDAC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vanced spatial modulation in 5g systems
CN108234082B (zh) * 2017-11-29 2020-08-0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空间调制的满分集空时编码方法
CN109302216B (zh) * 2018-12-04 2021-03-30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空间调制的全双工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755A (zh) * 2011-04-08 2011-07-2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自适应空间调制方法
CN109792272A (zh) * 2016-08-10 2019-05-21 Idac控股公司 针对下一代无线系统的空间调制
CN107959519A (zh) * 2016-10-17 2018-04-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差分空间调制传输方法、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6982086A (zh) * 2017-03-29 2017-07-25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收发天线选择的空间调制方法
CN110177067A (zh) * 2019-05-17 2019-08-27 清华大学 适合长距离传输的轨道角动量索引调制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10213194A (zh) * 2019-05-20 2019-09-0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低复杂度的空间调制比特映射方法
CN111211824A (zh) * 2020-01-14 2020-05-29 东南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无线通信反射相位配置方法
CN111355519A (zh) * 2020-03-10 2020-06-30 电子科技大学 智能反射表面协助的室内太赫兹mimo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CN111464223A (zh) * 2020-03-30 2020-07-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主动式智能反射表面辅助通信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4894A (zh) * 2023-07-28 2023-09-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节点的环境散射通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6684894B (zh) * 2023-07-28 2023-11-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节点的环境散射通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560048A (zh) * 2024-01-12 2024-02-13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7560048B (zh) * 2024-01-12 2024-04-05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09122A1 (en) 2023-06-29
EP4213452A1 (en) 2023-07-19
CN114172773B (zh) 2023-06-23
WO2022052879A1 (zh) 2022-03-17
EP4213452A4 (en) 202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72773B (zh)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EP4228097A1 (en) Operating mode ind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US20230136962A1 (en) Terminal Information Obtain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EP3902062A1 (en) Antenna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nd antenna system switching method
CN114449528A (zh) 识别节点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58775B (zh) 用于多波束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WO2022067846A1 (en) Pucch repetition to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pucch transmission
Zhang et al. Symbiotic radio: A new application of large intelligent surface/antennas (LISA)
US20230171710A1 (en) User equipment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Liu et al. An energy efficient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cheme in ambient RF powered sensor networks
CN107078402A (zh) 波束赋形方法和设备
WO2023109947A1 (zh) 上下行非对称通信mimo系统的劈裂波束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22213921A1 (zh) Ntn场景下的波束测量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2067844A1 (en) Accumulation of pucch repetitions to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pucch reception
CN115941014A (zh) 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134922A (zh) Pusch重复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396073B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23088376A1 (zh)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US2024008993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Tran et al. An Efficient Beam-Sharing Algorithm for RIS-aided 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Applications
CN117279091A (zh) 波束指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6582877A (zh) 来波方向估计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1483461A (zh) 一种通过极化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7676669A (zh) 传输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6326100A (zh) 一种pusch重复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