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2210B - 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2210B
CN114162210B CN202111582768.0A CN202111582768A CN114162210B CN 114162210 B CN114162210 B CN 114162210B CN 202111582768 A CN202111582768 A CN 202111582768A CN 114162210 B CN114162210 B CN 1141622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hole
rigid
connecting piec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27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2210A (zh
Inventor
邓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5827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2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2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2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2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2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04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worm type
    • B62D3/10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worm type with worm engaging in sector or roller gea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属于转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传动轴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相邻轴部件,包括扭矩传递件和至少两个刚性连接件,扭矩传递件包括孔类结构和轴类结构,相邻轴部件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孔类结构,另一个上设有轴类结构,轴类结构能与孔类结构过盈压配以传递扭矩;至少两个刚性连接件径向连接相邻轴部件,以将轴类结构与孔类结构锁定;刚性连接件两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刚性连接件中部的横截面面积。提高了相邻轴部件的同轴度,不仅能提升转向系统扭矩传输能力,还能减小相邻轴部件之间的间隙,有效抑制系统产生共振,提高转向系统稳定性,改善转向系统NVH性能,改善转向系统工艺性。

Description

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转向技术是线控技术及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元素,由于双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齿条推力/拉力以及装配工艺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使其逐渐成为应用于汽车底盘转向技术的主流产品。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是双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核心,其中蜗杆与蜗轮传动副能够起到减速增扭的作用,可以将电机输出的扭矩放大至20倍以上。驱动齿轮轴一端和蜗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齿条啮合传动,进而推动齿条在方向机壳体内滑动,从而实现汽车的转向功能。
目前,对于电机主轴与蜗杆的连接,多采用联轴器,即电机主轴通过压配的方式与电机联轴器相连,而蜗杆也通过压配的方式与蜗杆联轴器相连,再将两个联轴器相连,以实现电机主轴与蜗杆连接。蜗杆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均采用粉末冶金材料加工制成,为了避免产生传动噪音,两个联轴器之间需要添加柔性垫圈,柔性垫圈能够起到缓冲阻尼、减噪、防震等一系列的作用。
电机主轴与蜗杆通过联轴器及柔性垫圈连接,存在以下问题:
1)、柔性垫圈的使用削弱了系统的刚度,会造成电机轴线与蜗杆轴线产生一定的偏摆、旋转,导致影响系统的固有频率等问题。
2)、电机主轴与蜗杆在圆周方向的间隙较大,在电机旋转方向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换向冲击噪音,从而影响系统的NVH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可避免使用联轴器及柔性垫圈,并使传动轴之间形成刚性连接,不仅节约了物料成本,还改善了转向系统稳定性和工艺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相邻轴部件,包括:
扭矩传递件,包括孔类结构和轴类结构,所述相邻轴部件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所述孔类结构,另一个上设有所述轴类结构,所述轴类结构能与所述孔类结构过盈压配以传递扭矩;
至少两个刚性连接件,至少两个所述刚性连接件径向连接所述相邻轴部件,以将所述轴类结构与所述孔类结构锁定;
所述刚性连接件两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刚性连接件中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横截面为垂直于所述刚性连接件轴线方向的截面。
作为传动轴连接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刚性连接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刚性连接件端部的半径与所述刚性连接件中部的半径之比为0.75-0.95;或,
所述刚性连接件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刚性连接件中部的半径与所述刚性连接件端部的半径之比为1.05-1.15。
作为传动轴连接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轴类结构设有允许所述刚性连接件穿设的第一贯穿孔;所述孔类结构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贯穿孔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所述刚性连接件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及所述第二贯穿孔内;
所述刚性连接件端部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半径及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半径。
作为传动轴连接装置的可选方案,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刚性连接件之间的中心距不小于所述第一贯穿孔或所述第二贯穿孔内径的2.5倍;或,
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刚性连接件之间的中心距大于7mm。
作为传动轴连接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刚性连接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刚性连接件设有中心孔。
作为传动轴连接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中心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中心孔的孔壁厚度与所述中心孔的内径之比大于0.25;或,
所述中心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中心孔的孔壁厚度与所述中心孔的短轴长度之比大于0.25。
作为传动轴连接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中心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孔的一个轴长为a,另一个轴长为b,则0.8<a/b<1.25。
作为传动轴连接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刚性连接件所用材料的屈服强度大于600MPa。
作为传动轴连接装置的可选方案,还包括扭矩传递部,所述扭矩传递部包括设于所述轴类结构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平面,以及设于所述孔类结构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一平面对应设置。
作为传动轴连接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进出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平面上,两个所述第二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进出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平面上。
作为传动轴连接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刚性连接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面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面基本垂直地穿设于所述轴类结构及所述孔类结构。
作为传动轴连接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刚性连接件的轴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面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垂直度小于0.2mm。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包括:
蜗杆;
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蜗杆转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杆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通过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轴连接装置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和所述蜗杆的输入端的其中一个为所述孔类结构,另一个为所述轴类结构。
作为转向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蜗杆的螺旋齿的螺旋角度为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相邻轴部件先通过轴类结构与孔类结构过盈压配,再利用至少两个刚性连接件,将轴类结构与孔类结构锁定,以形成刚性连接,提高了相邻轴部件的同轴度,不仅能提升转向系统扭矩传输能力,还能减小相邻轴部件之间的间隙,有效抑制转向系统产生共振,提高转向系统稳定性,改善转向系统NVH性能;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可避免使用联轴器及柔性垫圈,还可减少使用一个轴承,节约物料成本,改善转向系统工艺性,还便于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向系统的爆炸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转向系统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向系统的爆炸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向系统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蜗杆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蜗杆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形式的刚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形式的刚性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形式的刚性连接件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形式的刚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形式的刚性连接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0`、蜗杆;101`、大端轴承;102`、小端轴承;200`、电机;201`、输出轴;301`、蜗杆联轴器;302`、电机联轴器;303`、柔性垫圈;
100、蜗杆;101、螺旋齿;200、电机;201、输出轴;300、蜗轮;400、驱动齿轮轴;500、中间轴;
1、刚性连接件;11、中心孔;
21、第二贯穿孔;22、第二平面;
31、第一贯穿孔;32、第一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3-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以双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为例,双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蜗轮蜗杆驱动机构,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包括蜗杆100、蜗轮300和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为电机200,蜗杆100的输入端与电机200的输出轴201连接,蜗轮300与蜗杆100啮合,蜗轮300连接有驱动齿轮轴400,驱动齿轮轴400连接有齿轮齿条结构。双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输入轴与中间轴500相连,用于接收到来自驾驶员方向盘的扭矩输入,同时通过检测单元将输入信号发送至驱动控制器,实现对电机200的控制,控制电机200带动蜗杆100旋转,蜗杆100带动蜗轮300旋转,蜗轮300通过驱动齿轮轴400带动齿轮齿条结构的齿条往复移动,以将扭矩输出至轮端,实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辅助转向功能。
进一步地,蜗杆100的螺旋齿101的螺旋角度为15°。当蜗杆100的螺旋齿101的螺旋角设定为15°时,其螺旋升角大于转向系统的当量摩擦角,可以实现蜗轮300与蜗杆100之间双向传动,从而保证当电机200处于断电状态时,可以实现由蜗杆100到蜗轮300的反向传动,避免了转向系统的卡死状态,从而提升了转向系统的安全性能。示例性地,蜗杆100的螺旋齿101可采用数控铣削(旋风铣)的方式加工,不仅可以保证加工精度,而且可以保证加工效率。另外,蜗杆100的螺旋齿101的旋向可以为左旋,也可以为右旋,具体可根据设计需求布置。
现有技术中,如图1-2所示,蜗杆100`的输入端设有大端轴承101`,蜗杆100`的输出端设有小端轴承102`,蜗杆100`的输入端与电机200`的输出轴201`通过联轴器连接,为了保证联轴器传递扭矩的可靠性,蜗杆100`的输入端与蜗杆联轴器301`、电机200`的输出轴201`与电机联轴器302`均需采用大的过盈压配,工艺复杂。同时,为了避免蜗杆联轴器301`与电机联轴器302`直接连接容易产生传动噪音,两个联轴器之间设有柔性垫圈303`,以起到缓冲阻尼、减噪、防震等作用。这种连接方式,容易影响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且在电机200`旋转换向的过程中,容易在联轴器处产生噪音,影响转向系统的NVH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相邻轴部件。具体地,如图4-14所示,传动轴连接装置包括扭矩传递件和至少两个刚性连接件1,扭矩传递件包括孔类结构和轴类结构,相邻轴部件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孔类结构,另一个上设有轴类结构,轴类结构能与孔类结构过盈压配以传递扭矩。至少两个刚性连接件1径向连接相邻轴部件,以将轴类结构与孔类结构锁定。刚性连接件1两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刚性连接件1中部的横截面面积,横截面为垂直于刚性连接件1的轴线方向的截面。
相邻轴部件先通过轴类结构与孔类结构过盈压配,再利用至少两个刚性连接件1,将轴类结构与孔类结构锁定,以形成刚性连接,提高了相邻轴部件的同轴度,不仅能提升转向系统扭矩传输能力,还能减小相邻轴部件之间的间隙,有效抑制系统产生共振,提高转向系统稳定性,改善转向系统NVH性能,并能改善转向系统长周期耐久试验后的性能。刚性连接件1两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刚性连接件1中部的横截面面积,可使刚性连接件1具有更好的装配性能。
本实施例中,电机200的输出轴201与蜗杆100的输入端为相邻轴部件,电机200的输出轴201为主动轴,蜗杆100的输入端为从动轴,电机200的输出轴201与蜗杆100的输入端的其中一个为孔类结构,另一个为轴类结构。示例性地,孔类结构的孔型可以为椭圆孔、腰型孔等,只要不是圆形孔即可;轴类结构的外形与孔类结构相匹配,轴类结构与孔类结构为小过盈配合,其中小过盈配合是指过盈量大于0mm且小于0.02mm的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传动轴连接装置,不仅可避免使用联轴器及柔性垫圈,还可减少轴承等零部件使用数量,即只在蜗杆100的输出端设置轴承即可,蜗杆100的输入端可不设置轴承,不但节约了物料成本,而且改善了转向系统工艺性,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成本优势。
为了进一步提升轴类结构与孔类结构连接稳定性,传动轴连接装置还包括扭矩传递部,扭矩传递部包括设于轴类结构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平面32,以及设于孔类结构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平面22,第二平面22和第一平面32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孔类结构的孔型为腰型孔,腰型孔具有两个相对的长直边,两个长直边所对应的孔壁即形成两个第二平面22,两个第二平面22相对设置;对应地,轴类结构设有与两个第二平面22一一对应的第一平面32,两个第一平面32相对设置。如此设置,能将电机200的输出轴201可传输的扭矩提升至10Nm以上,再通过蜗轮蜗杆的扭矩放大作用,可以将转向系统的扭矩输出增加至200Nm以上,大大提升了转向系统的能力,可以保证转向系统的齿条的驱动力达到12000N以上。当然,第一平面32和第二平面22的数量不限于设置为两个,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只需满足可传递轴类结构和孔类结构的扭矩即可。
进一步地,刚性连接件1与至少一个第一平面32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平面22基本垂直地穿设于轴类结构及孔类结构,以便于装配。为了提高刚性连接件1的抗疲劳性能,需控制刚性连接件1的轴线与至少一个第一平面32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平面22之间的垂直度小于0.2mm,以防止在压配过程中刚性连接件1产生偏斜的现象,从而影响系统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32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平面32互相平行,对应地,第二平面22也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平面也互相平行并与第一平面32平行,因此,刚性连接件1与两个第一平面32和两个第二平面22基本垂直地穿设于轴类结构及孔类结构。对应地,刚性连接件1的轴线与两个第一平面32和两个第二平面22之间的垂直度小于0.2mm。
本实施例中,刚性连接件1的横截面为圆形。刚性连接件1端部的半径与刚性连接件1中部的半径之比为0.75-0.95,以实现刚性连接件1的功能性与工艺性的平衡。刚性连接件1端部的半径与刚性连接件1中部的半径之比可以为0.75、0.8、0.85、0.9和0.95中的任一值。示例性地,刚性连接件1端部的外径为2.5mm,刚性连接件1中部的外径为3mm。在其他实施例中,刚性连接件1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半圆形,此时刚性连接件1中部的半径与刚性连接件1端部的半径之比为1.05-1.15,具体地,刚性连接件1中部的半径与刚性连接件1端部的半径之比可以为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和1.15中任一值。如此设置,一方面可提高刚性连接件1的工艺性,确保了刚性连接件1的可制造性和加工性,降低了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满足了刚性连接件1的刚性连接要求,在实现扭矩传递功能的基础上,可以避免换向时产生扭矩传递波动。
轴类结构设有允许刚性连接件1穿设的第一贯穿孔31;孔类结构的孔壁上设有与第一贯穿孔31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21,刚性连接件1穿设于对应的第一贯穿孔31及第二贯穿孔21内。具体地,第一贯穿孔31的进出口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平面32上;第二贯穿孔21的进出口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平面22上。
进一步地,刚性连接件1端部的半径等于第一贯穿孔31的半径及第二贯穿孔21的半径。对应横截面为圆形的刚性连接件1,第一贯穿孔31与第二贯穿孔21也均为圆形。示例性地,第一贯穿孔31与第二贯穿孔21的内径均为2.5mm。
一面双销定位是指通过一个平面和垂直于该平面的两根销子实现定位的方式。本实施例中,两个刚性连接件1均垂直于第一平面32或第二平面22的设置即形成一面双销定位。采用刚性连接件1的设计,可使电机200的输出轴201与蜗杆100的输入端的周向间隙大大减小,能有效减小冲击噪音。本实施例中,刚性连接件1的数量为两个,一方面满足连接需求,另一方面不会过度增加零部件的数量和成本。
对于一面双销的定位方式而言,为了保证转向系统扭矩传递的平稳性,任意相邻两个刚性连接件1之间的中心距不小于第一贯穿孔31或第二贯穿孔21内径的2.5倍。此外,还可使任意相邻两个刚性连接件1之间的中心距大于7mm。示例性地,两个刚性连接件1之间的中心距为7.15mm。由于相邻轴部件在扭矩传递过程中还会产生轴向力,设置任意相邻两个刚性连接件1之间的中心距不小于第一贯穿孔31或第二贯穿孔21内径的2.5倍,或任意相邻两个刚性连接件1之间的中心距大于7mm,有利于增加刚性连接件1的强度,保证扭矩传递的平稳性。
可选地,刚性连接件1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刚性连接件1设有中心孔11。中心孔11的设置可降低刚性连接件1自身的刚度,从而在压配刚性连接件1时使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相比于实心的刚性连接件1,空心的刚性连接件1可以将系统的压配力减少20%以上,极大地改善了系统装配的工艺性。若刚性连接件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时,则一般设置中心孔11。
需要说明的是,中心孔1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孔,也可以为椭圆形孔。在蜗杆100与蜗轮300传递扭矩的过程中,由于蜗杆100会受到一定的轴向力,该轴向力会作用于刚性连接件1,因此,通过设置中心孔11,保证了刚性连接件1本身的强度,满足疲劳耐久的要求。当中心孔11的横截面为圆形时,中心孔11的孔壁厚度与中心孔11的内径之比大于0.25;当中心孔1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时,中心孔11的孔壁厚度与中心孔11的短轴长度之比大于0.25,以保证刚性连接件1的强度,使其在传递扭矩时不会产生塑性变形。可选地,刚性连接件1所用材料的屈服强度大于600MPa,示例性地,刚性连接件1所采用的材料为37CrS4。通过采用上述材料制作刚性连接件1,可保证刚性连接件1的强度,进而保证刚性连接件1在传递扭矩时不会产生塑性变形。
当中心孔11为椭圆形孔时,为了便于描述,将椭圆形孔的一个轴长记为a,另一个轴长记为b,则0.8<a/b<1.25。具体地,a/b可以为0.81、0.85、0.9、0.95、1、1.05、1.1、1.15、1.2和1.25中任一值。同样,如此设置,也是为了保证刚性连接件1本身的强度,保证其在传递扭矩时不会产生塑性变形。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相邻轴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扭矩传递件,包括孔类结构和轴类结构,所述相邻轴部件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所述孔类结构,另一个上设有所述轴类结构,所述轴类结构能与所述孔类结构过盈压配以传递扭矩;
至少两个刚性连接件(1),至少两个所述刚性连接件(1)径向连接所述相邻轴部件,以将所述轴类结构与所述孔类结构锁定,所述刚性连接件大致垂直于同一平面;
所述刚性连接件(1)两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刚性连接件(1)中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横截面为垂直于所述刚性连接件(1)轴线方向的截面;
所述刚性连接件(1)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半圆形,当所述刚性连接件(1)的横截面为圆形时,所述刚性连接件(1)设有中心孔(11);
当所述刚性连接件(1)的横截面为圆形时,所述刚性连接件(1)端部的半径与所述刚性连接件(1)中部的半径之比为0.75-0.95;或,
当所述刚性连接件(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时,所述刚性连接件(1)中部的半径与所述刚性连接件(1)端部的半径之比为1.05-1.15;
所述中心孔(1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中心孔(11)的孔壁厚度与所述中心孔(11)的内径之比大于0.25;或,
所述中心孔(1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中心孔(11)的孔壁厚度与所述中心孔(11)的短轴长度之比大于0.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类结构设有允许所述刚性连接件(1)穿设的第一贯穿孔(31);所述孔类结构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贯穿孔(31)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21),所述刚性连接件(1)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31)及所述第二贯穿孔(21)内;
所述刚性连接件(1)端部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一贯穿孔(31)的半径及所述第二贯穿孔(21)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刚性连接件(1)之间的中心距不小于所述第一贯穿孔(31)或所述第二贯穿孔(21)内径的2.5倍;或,
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刚性连接件(1)之间的中心距大于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1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孔的一个轴长为a,另一个轴长为b,则0.8<a/b<1.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连接件(1)所用材料的屈服强度大于600MPa。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矩传递部,所述扭矩传递部包括设于所述轴类结构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平面(32),以及设于所述孔类结构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平面(22),所述第二平面(22)和所述第一平面(32)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32)和所述第二平面(22)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平面(3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贯穿孔(31)的进出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平面(32)上,两个所述第二平面(2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贯穿孔(21)的进出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平面(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连接件(1)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面(32)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面(22)基本垂直地穿设于所述轴类结构及所述孔类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连接件(1)的轴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面(32)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面(22)之间的垂直度小于0.2mm。
10.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杆(100);
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蜗杆(100)转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杆(100)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201)通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轴连接装置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201)和所述蜗杆(100)的输入端的其中一个为所述孔类结构,另一个为所述轴类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00)的螺旋齿(101)的螺旋角度为15°。
CN202111582768.0A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 Active CN114162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2768.0A CN114162210B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2768.0A CN114162210B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2210A CN114162210A (zh) 2022-03-11
CN114162210B true CN114162210B (zh) 2024-03-22

Family

ID=80487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2768.0A Active CN114162210B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221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0124A (en) * 1990-03-26 1993-03-02 Nissi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rake discs
CN201391590Y (zh) * 2009-04-07 2010-01-27 上海博仕德机电有限公司 传动系统反冲保护结构
CN103596831A (zh) * 2011-07-15 2014-02-19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有限公司 用于转向系统的转向小齿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000701A (ja) * 2013-06-18 2015-01-0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操舵装置
CN205779559U (zh) * 2016-05-27 2016-12-07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活塞连杆组件及往复式压缩机
CN106904214A (zh) * 2015-12-22 2017-06-30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机与蜗杆连接装置
CN109204443A (zh) * 2017-07-09 2019-01-15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汽车eps系统有线无源式扭矩测量装置
KR20190041176A (ko) * 2017-10-12 2019-04-22 주식회사 모아텍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CN109990022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铁道车辆用轴装制动盘装置
CN112460170A (zh) * 2019-09-06 2021-03-09 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轴装制动盘连接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9864A1 (en) * 2004-04-06 2007-09-13 Toru Segawa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4567565B2 (ja) * 2005-09-27 2010-10-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97993B2 (ja) * 2009-06-23 2013-09-25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0124A (en) * 1990-03-26 1993-03-02 Nissi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rake discs
CN201391590Y (zh) * 2009-04-07 2010-01-27 上海博仕德机电有限公司 传动系统反冲保护结构
CN103596831A (zh) * 2011-07-15 2014-02-19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有限公司 用于转向系统的转向小齿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000701A (ja) * 2013-06-18 2015-01-0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操舵装置
CN106904214A (zh) * 2015-12-22 2017-06-30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机与蜗杆连接装置
CN205779559U (zh) * 2016-05-27 2016-12-07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活塞连杆组件及往复式压缩机
CN109204443A (zh) * 2017-07-09 2019-01-15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汽车eps系统有线无源式扭矩测量装置
KR20190041176A (ko) * 2017-10-12 2019-04-22 주식회사 모아텍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CN109990022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铁道车辆用轴装制动盘装置
CN112460170A (zh) * 2019-09-06 2021-03-09 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轴装制动盘连接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2210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4044B2 (en) Transmission
US8870708B2 (en) Direct type driving module of differential gear for electric vehicle
EP1772346B1 (en) Slip joint for use in steering system
JPWO2007026801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運動変換装置
US3988906A (en) Flexible coupling
CN103121464A (zh) 齿条传动辅助动力转向装置
CN101300120B (zh) 多轴挤出机
US11207975B2 (en) Portal gear for model vehicles
WO2003006301A1 (fr) Dispositif de direction assistee a commande electronique
CN114162210B (zh) 一种传动轴连接装置及转向系统
CN108284870B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柱
EP3819192A1 (en) Steering system
KR20090092123A (ko) 조향장치의 중간축
CN101434260A (zh) 万向接头
CN113335369A (zh) 连接件、包括其的汽车转向机及汽车
CN109780072B (zh)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CN107327509B (zh) 万向联轴器
US20190346021A1 (en) Speed reducer
JPH10138236A (ja) 二軸押出機の駆動装置
CN217355280U (zh) 一种柔性联接装置
JP4524738B2 (ja) ギヤ装置
CN111661139B (zh) 一种转向器输入轴的轴向连接机构
CN114198418B (zh) 一种联轴器、传动装置及章动减速器
CN220792002U (zh) 一种直角减速器
CN114275033B (zh) 转向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