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2180B - 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2180B
CN114162180B CN202111470467.9A CN202111470467A CN114162180B CN 114162180 B CN114162180 B CN 114162180B CN 202111470467 A CN202111470467 A CN 202111470467A CN 114162180 B CN114162180 B CN 114162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trains
identification
group
l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04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2180A (zh
Inventor
刘晋
曹春伟
刘鸿宇
张鹏
吴素艳
金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04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2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2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2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2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2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3/00Control, warning or like safety means along the route or between vehicles or trains
    • B61L23/08Control, warning or like safety means along the route or between vehicles or trains for controlling traffic in one direction only
    • B61L23/14Control, warning or like safety means along the route or between vehicles or trains for controlling traffic in one direction only automatically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04Automatic systems, e.g. controlled by train; Change-over to manual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获取编组信息后,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实现了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快速建立。

Description

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慧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列车虚拟编组技术成为目标列车运行的主要编组技术。该技术通过车与车直接无线通信,使后车获取前车的运行状态控制后车的运行,从而通过无线通信实现多列车以相同速度、极小间隔的列车协同运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以一定距离保持同步运行的列车可以看作进行了联挂,与传统方式相比将传统的物理车钩联挂变成了无线通信联挂。
为了缩短列车编组初运行时间,实现快速的列车骨干发现和优化编组列车之间的通信时延,在列车骨干网的初运行时,需要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应用于列车;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
根据所述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
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本申请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应用于控制中心;
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进行编组的各列车;
将各列车的信息形成编组信息;
向各列车发送所述编组信息,以使列车根据所述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本申请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和进行编组的多组列车;
所述控制中心,用于执行上述第二个方面所述的方法;
任一组列车,用于执行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二个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二个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实现了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快速建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随着智慧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列车虚拟编组技术成为目标列车运行的主要编组技术。该技术通过车与车直接无线通信,使后车获取前车的运行状态控制后车的运行,从而通过无线通信实现多列车以相同速度、极小间隔的列车协同运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以一定距离保持同步运行的列车可以看作进行了联挂,与传统方式相比将传统的物理车钩联挂变成了无线通信联挂。为了缩短列车编组初运行时间,实现快速的列车骨干发现和优化编组列车之间的通信时延,在列车骨干网的初运行时,需要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实现了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快速建立。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列车。
该列车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应答器。
列车内设置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一个RFID读取器(即ED,End Device)、一台WLTBN(无线列车骨干网节点设备)和一台UE(User Equipment,骨干网用户接入设备)。
例如图2所示的列车,其中1和2分别为列车两端设置的RFID应答器,WLTBN为无线列车骨干网节点设备,UE为骨干网用户接入设备,ED为RFID读取器。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流程如下:
101,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
其中,编组信息为编组中各列车的标识、方向和车厢数量。
具体的,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包括:
列车的UE通过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或者,
列车的UE通过列车的RFID读取器,从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
另外,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之后,还包括:
列车的UE将编组信息存储至列车的WLTBN中。
102,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
其中,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包括:
列车的UE通过列车的RFID读取器,与其他列车的RFID应答器进行交互,获取其他列车的标识。其他列车为未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一组列车,或者,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位于端部的一组列车。
列车的UE确定编组信息中是否存在其他列车的标识。
若存在,则列车的UE确定发现编组中的列车。
103,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其中,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包括:
列车的UE与其他列车的UE进行通信信号交互,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另外,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包括:
列车的UE获取其他列车对应的最小标识。
若列车的标识小于最小标识,则列车的UE控制列车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
其中,若其他列车为未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一组列车,则其他列车对应的最小标识为其他列车的标识。若其他列车为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位于端部的一组列车,则其他列车对应的最小标识为编组列车中列车的最小标识。
另外,列车的UE控制列车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之后,还包括:
列车的UE通过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向控制中心发送列车的WLTBN标识,以指示控制中心同步列车的WLTBN标识。
另外,方法还包括:
列车的UE通过列车的RFID读取器,从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接收控制中心同步的新WLTBN标识。
其中,新WLTBN标识非列车的WLTBN标识。
另外,若其他列车为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位于端部的一组列车,则列车的UE控制列车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之后,还包括:
列车的UE向最小标识对应列车的UE发送请求,请求用于指示最小标识对应列车的UE控制其WLTBN处于备份状态。
另外,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包括:
列车的UE标注其他列车的标识。
另外,方法还包括:
列车的UE通过其RFID读取器,从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接收控制中心同步的标注标识。
列车的UE标注标注标识。
其中,标注标识为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向控制中心发送的。
另外,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包括:
列车的RFID应答器被新列车发现后,列车的UE与新列车的UE进行通信信号交互,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其中,新列车未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另外,列车的UE通过列车的RFID读取器确认被新列车发现,包括:
列车的UE通过列车的RFID读取器,与新列车的RFID应答器进行交互,获取新列车的标识。
列车的UE确定编组信息中是否存在新列车的标识。
若存在,则列车的UE确认被新列车发现。
另外,当被新列车发现后,列车的UE与新列车的UE进行通信信号交互,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包括:
列车的UE接收新列车发送的请求。
列车的UE控制列车的WLTBN处于备份状态。
另外,当被新列车发现后,列车的UE与新列车的UE进行通信信号交互,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包括:
列车的UE标注新列车的标识。
列车的UE将新列车的标识所作为标注标识。
列车的UE通过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向控制中心发送标注标识,以指示控制中心同步标注标识。
另外,列车的UE标注标注标识之后,还包括:
若编组信息中的所有标识均被列车的UE标注,则列车的UE控制跳出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实现了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快速建立。
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控制中心。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流程如下:
201,确定进行编组的各列车。
202,将各列车的信息形成编组信息。
其中,编组信息包括各列车的标识、方向和车厢数量。
203,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以使列车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其中,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包括:
通过车地通信系统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或者,
通过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
另外,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WLTBN标识。
将WLTBN标识通过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向各列车进行同步。
另外,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发送的标注标识。
将标注标识发送至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以通过RFID应答器向各列车进行同步。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进行编组的各列车后,将各列车的信息形成编组信息,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以使列车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实现了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快速建立。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和进行编组的多组列车。
其中,每组列车的结构如图1所示,两端分别设置一个RFID应答器。列车内设置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一个RFID读取器(即ED)、一台WLTBN(无线列车骨干网节点设备)和一台UE(骨干网用户接入设备)。
控制中心会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任一组列车会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
具体的,
301,控制中心确定进行编组的各列车。
当列车需要进行编组时,控制中心会确定进行编组的各列车。
其中,列车需要进行编组的情况包括多种,例如:
1、不同线路两组列车在道岔相遇
针对此种情况,控制中心会确定该两组列车为进行编组的各列车。
在具体实现时,1)先获得道岔控制权的一组列车为前车,优先通过道岔;2)前车过道岔前,后车追上前车,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该两组列车之间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建立虚拟编组;3)前车按单车过道岔模式过道岔;4)后车按前车命令运行通过道岔。
2、同线路两组列车在道岔相遇
针对此种情况,控制中心会确定该两组列车为进行编组的各列车。
在具体实现时,1)后车追上前车,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该两组列车之间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建立虚拟编组;2)两列车编组按单车过道岔模式过道岔。
除了上述2种情况,还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进而进行编组。例如:
1、后车追前车
针对此种情况,控制中心会确定前后两组列车为进行编组的各列车。
在具体实现时,后车追前车,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该两组列车之间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建立虚拟编组,进而编组列车达到稳定的目标间隔的行车过程。
在后车追前车过程中,还会通过控制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处于某种间隔采用相应运行速度的方式,达到间隔控制的目标。
编组协同控制根据两车不同工况调整目标间隔。列车变速过程中以加速度aup和最大减速度adown运行,同时加速度的变化率(加加速度)不应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这些值根据列车的运行特性确定。
根据前后车建立编组时的状态,将工况分为以下9种:
1)前车匀速运行
前车以速度V1匀速运行,后车以速度V2匀速运行,V2>V1。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该两组列车之间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建立虚拟编组时,前车利用车间通信获得后车位置,根据本车位置计算前后车间隔。
前车匀速运行场景分解如表1所示:
表1
序号 编组时刻后车状态 编组后前车控制后车行为
1 匀速 匀速->减速运行
2 加速 加速->减速运行
3 减速 减速到V1->匀速运行
2)前车匀加速运行
前车以速度V1匀加速运行,后车以速度V2运行,V2>V1。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该两组列车之间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建立虚拟编组时,前车利用车间通信获得后车位置,根据本车位置计算前后车间隔。
前车匀加速运行场景分解如表2所示:
表2
3)前车匀减速运行
前车以速度V1开始匀减速运行,后车以速度V2运行,V2>V1。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该两组列车之间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建立虚拟编组时,前车利用车间通信获得后车位置,根据本车位置计算前后车间隔。
前车匀减速运行场景分解如表3所示:
表3
其中,
LB1为减速距离,前后车运行达到减速距离后,后车必需减速运行;
2、间隔控制过程
针对此种情况,控制中心会确定前后两组列车为进行编组的各列车。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该两组列车之间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建立虚拟编组后的第一时刻,后车把自身的牵引力制动力信息发送给前车,前车以后车发挥的牵引力制动力为基础,进行下一时刻力计算。
U为输出的牵引力,Ulast为前一次计算牵引力。
下一次计算的值,根据前车计算出九种工况后车的速度-间隔距离曲线,通过列车间通信获得后车定位信息,计算两列车相对间隔距离;在前车列车稳定接收到后车采用精确定位手段发送的信号后,前车优先使用精确定位手段、冗余使用列车定位计算两车间隔距离的方式获得两车间隔;头车实时采集列车速度信息,根据车间间隔距离,计算速度偏差;根据速度偏差,考虑列车限速、限加速度、限加加速度值,计算需要施加的牵引力/制动力F;前车通过无线编组控制单元将需要施加的牵引力/制动力发送给后车无线编组控制单元,后车无线编组控制单元转发给CCU;后车CCU向列车的牵引系统或制动系统发出请求值,以施加牵引力将列车加速到控制速度,或施加制动力使列车减速至规定值。
前车每隔一段时间(5s)计算速度-间隔距离曲线,修正运行偏离。
302,控制中心将各列车的信息形成编组信息。
其中,编组信息包括各列车的ID(标识)、方向和车厢数量。
303,控制中心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
具体的,通过车地通信系统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或者,通过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
例如,对于控制中心确定编组运行的各列车,将需要编组的列车ID、方向和车厢数量等形成一个信息,即编组输入信息通过LTE无线通信传输给编组;同时控制中心将信息写人到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
304,任一组列车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
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以任一组列车为列车A为例进行描述。
例如,列车A的UE通过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或者,列车A的UE通过列车的RFID读取器,从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
另外,列车A在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之后,列车A的UE还会将编组信息存储至列车的WLTBN中。
需要说明的是,列车A为未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单独一组列车。
305,任一组列车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
具体的,
1、列车A的UE通过列车的RFID读取器,与其他列车的RFID应答器进行交互,获取其他列车的标识(例如列车B的标识)。
其中,其他列车为未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一组列车,或者,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位于端部的一组列车。
即其他列车(如列车B)可以是一组单独的列车,也可以是已经建立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的一组。
2、列车A的UE确定编组信息中是否存在其他列车(如列车B)的标识。
3、若存在,则列车A的UE确定发现编组中的列车。若不存在,则列车A的UE确定未发现编组中的列车,重新执行步骤305,继续进行列车发现。
306,任一组列车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具体的,列车A的UE与其他列车(如列车B)的UE进行通信信号交互,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另外,在执行步骤306之后,还会进行WLTBN的初始激活。
初始激活过程为:
1、列车A的UE获取其他列车(如列车B)对应的最小标识。
其中,若其他列车(如列车B)为未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一组列车,则其他列车对应的最小标识为列车B的标识。若其他列车(如列车B)为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位于端部的一组列车,则其他列车对应的最小标识为编组列车中列车的最小标识。
2、若列车A的标识小于最小标识,则列车A的UE控制列车A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
即,如果被发现的其他列车(如列车B)为单独的一组列车,那么列车B与列车A中标识小的一组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如果被发现的其他列车(如列车B)为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位于端部的一组列车,那么,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所有编组列车和列车A中的标识小的一组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
也就是说,在初始激活过程中,无论此次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后的列车有多少组,永远是标识最小的一组列车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
但是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所建立的列车骨干网通信仅会有一组列车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而对于被发现的其他列车为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位于端部的一组列车的情况,由于该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在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时,其初始激活过程中已经确定了激活的WLTBN(即最小标识对应列车的WLTBN),那么如果加入列车A后,列车A的标识更小,那么需要将已经激活的WLTBN变成备份状态。即列车A的UE向最小标识对应列车的UE发送请求,请求用于指示最小标识对应列车的UE控制其WLTBN处于备份状态。
另外,在列车A的UE控制列车A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之后,记录处于激活的WLTBN的标识。
在进行WLTBN的初始激活之后,还会向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所有列车同步激活的WLTBN标识。
如:
1)列车A的UE通过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向控制中心发送列车A的WLTBN标识,以指示控制中心同步列车A的WLTBN标识。
2)控制中心获取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WLTBN标识(即列车A的WLTBN标识),将WLTBN标识通过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向各列车进行同步。
3)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所有列车(包括列车A)的UE通过列车的RFID读取器,从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接收控制中心同步的WLTBN标识(即列车A的WLTBN标识)。
如果非列车A的列车接收到WLTBN标识,则该标识为新WLTBN标识,记录该新WLTBN标识。即新WLTBN标识非收到到列车本身的WLTBN标识。
如果列车A接收到WLTBN标识,由于接收到的WLTBN标识就是列车A的WLTBN标识,此时,该标识不是新WLTBN标识,列车A的UE控制列车A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之后,已经记录了处于激活的WLTBN的标识,此时不再进行记录。
记录激活状态的WLTBN之后,各列车的UE就可以与激活的WLTBN进行连接。
另外,还会标注发现的列车标识,以便在执行步骤306之后,当编组信息中的所有列车均被记录后,退出本申请提供的流程。
即,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列车A的UE还会标注其他列车(如列车B)的标识。
同时,其他列车(列车B)还会向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所有列车同步列车A的标识。
例如,
1)列车B向通过列车B的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向控制中心发送标注标识(即列车A的标识)。
2)控制中心获取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发送的标注标识(即列车A的标识)。
其中,标注标识为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向控制中心发送的。
3)控制中心将标注标识发送至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以通过RFID应答器向各列车进行同步。
4)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所有列车(包括列车A)的UE通过列车的RFID读取器,从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接收控制中心同步的标注标识(即列车A的标识)。
5)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所有列车(包括列车A)的UE标注该标注标识(即列车A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列车A为未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单独一组列车,在该列车A通过上述过程建立了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如果其位于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的端部,那么其可能被其他列车发现到,例如被列车C发现到,那么此时列车C就是上述过程的其他列车(即列车B)。
也就是说,如果列车A在执行上述步骤之后,又被新列车(如列车C)执行上述步骤时发现,那么,在列车C执行步骤305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时,如果列车A的RFID应答器被新列车(如列车C)发现后,列车A的UE与列车C的UE进行通信信号交互,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其中,新列车(如列车C)未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其中,列车A的RFID应答器确认被新列车(如列车C)发现的过程为:
列车A的UE通过列车的RFID读取器,与列车C的RFID应答器进行交互,获取列车C的标识。
列车A的UE确定编组信息中是否存在列车C的标识。
若存在,则列车A的UE确认被新列车发现。若不存在,则结束此次被发现的过程,重新进行列车A的RFID应答器确认被新列车发现的过程。
另外,在列车A被列车C发现后,列车C会执行步骤306,以便与列车A建立列车骨干网络通信。如果列车A在执行上述步骤的过程中,已经激活其WLTBN,且在此轮被列车C发现过程中,列车C的标识小于列车A的标识,则列车C会激活其WLTBN,列车A需要将其WLTBN变为备份状态,以保证建立的列车骨干网络通信中仅有一组列车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
具体的,列车C的UE会向列车A的UE发送请求,列车A的UE接收列车C发送的请求。列车A的UE控制列车A的WLTBN处于备份状态。
此外,在列车C步骤306,与列车A建立列车骨干网络通信之后,列车A也会标注列车C的标识,即
1)列车A的UE标注新列车(如列车C)的标识。
2)列车A的UE将列车C的标识所作为标注标识。
3)列车A的UE通过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向控制中心发送标注标识(即列车C的标识),以指示控制中心同步标注标识。
4)控制中心将标注标识(即列车C的标识)发送至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以通过RFID应答器向各列车进行同步。
5)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所有列车(包括列车A和列车C)的UE通过列车的RFID读取器,从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接收控制中心同步的标注标识(即列车C的标识)。
6)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所有列车的UE标注该标注标识(即列车C的标识)。
若编组信息中的所有标识均被列车的UE标注,则表名列车骨干网通信建立完成,列车的UE控制跳出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
执行至此,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执行完毕。
在具体执行时,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进行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过程中,会出现如下情况:经过预设的时间延时,编组信息中的所有编组不能被全部发现,那么在预设的时间经过后,会退出本申请的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流程,并告警提示。
另外,为了让建立的列车骨干网通信能够更加快速的运行,在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会建立白名单,后续只有在表名单中的列车才能就行后续交互。该白名单可存至列车的WLTBN中。
白名单建立过程为:
401、各列车可以通过RFID读取器确定其在该虚拟编组中的位置,例如:
任一列车的UE通过其RFID读取器确认是否有虚拟编组的列车的RFID应答器与其交互。
若有两组列车与其交互,则说明其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有一组列车,任一列车的UE确定任一列车未位于虚拟编组端部,即位于虚拟编组中间。
若仅有一组列车与其交互,则说明其前端或后端连接有一组列车,并非两端都存连接列车,任一列车的UE确定任一列车位于虚拟编组端部。
402、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一组列车生成子名单。
其中,子名单包括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一组列车的标识。
403、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一组列车将子名单,通过非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列车将各自的标识补充至子名单中后,传输至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
具体的,
1、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一组列车的UE将子名单发送至与其直接连接的一组列车的UE。
2、接收到子名单的列车的UE将其标识补充至接收的子名单的最后一行。
3、接收到子名单的列车的UE将补充的子名单发送至后一组列车。
4、若后一组列车非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则重复后一组列车的UE将后一组列车的标识补充至接收的子名单的最后一行,将后一组列车的UE补充的子名单发送至后一组列车的步骤。若后一组列车为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则退出本步骤,执行后续步骤404。
以虚拟编组的列车顺序为列车C、列车A、列车B和列车D为例。
1、列车C的UE将子名单(包括列车C的标识)发送至与其直接连接的一组列车(即列车A)的UE。
2、列车A的UE将其标识补充至接收的子名单的最后一行。此时子名单为列车C的标识,列车A的标识。
3、列车A将补充的子名单(即子名单为列车C的标识,列车A的标识)发送至后一组列车(即列车B)。
4、列车B非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则列车B的UE将列车B的标识补充至接收的子名单的最后一行(即子名单为列车C的标识,列车A的标识,列车B的标识),将列车3的UE补充的子名单(即子名单为列车C的标识,列车A的标识,列车B的标识)发送至后一组列车(即列车D)。
由于列车D为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则退出本步骤,执行步骤404。
通过本步骤,所有位于虚拟编组中间的列车会按照其在虚拟编组中的顺序将各自的标识补充至子名单中。
另外,为了保证报名单中的列车均为匹配的列车,还会对名单中的列车进行验证,如确认制动、最大车速是否匹配等。
具体的,接收到子名单的列车的UE将其标识补充至接收的子名单的最后一行之前,接收到子名单的列车的UE还会对接收的子名单进行校验,并确定校验成功。如果校验不成功则说明列车不匹配,那么会退出白名单建立过程,停止白名单的建立。
后一组列车的UE将后一组列车的标识补充至接收的子名单的最后一行之前,后一组列车的UE也会对接收的子名单进行校验,并确定校验成功。如果校验不成功则说明列车不匹配,那么会退出白名单建立过程,停止白名单的建立。
404,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将其标识补充至接收到的子名单后建立白名单。
具体的,
1、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的UE将其标识补充至接收到的子名单。
2、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的UE向虚拟编组的其他列车同步其补充后的子名单。
3、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接收到同步的子名单后,对同步的子名单进行校验。
4、若校验通过,则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将同步的子名单确定为白名单。
仍以步骤403中的例子为例,
1、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即列车D)的UE将其标识补充至接收到的子名单(即子名单为列车C的标识,列车A的标识,列车B的标识、列车D的标识)。
2、列车D的UE向虚拟编组的其他列车(即列车C、列车A和列车B)同步其补充后的子名单(即子名单为列车C的标识,列车A的标识,列车B的标识、列车D的标识)。
3、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即虚拟编组列车中标识最小的列车)的UE接收到同步的子名单后,对同步的子名单进行校验。
4、若校验通过,则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将同步的子名单确定为白名单。
同样,为了保证报名单中的列车均为匹配的列车,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的UE将其标识补充至接收到的子名单之前,位于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的UE还对接收的子名单进行校验,并确定校验成功。如果校验不成功则说明列车不匹配,那么会退出白名单建立过程,停止白名单的建立。
在执行步骤404之后,还会向虚拟编组的所有列车同步白名单。
例如: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向虚拟编组的其他列车同步白名单。
在同步白名单之后,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向虚拟编组的其他列车发送白名单建立完成信息。
此外,在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过程中仅是进行WLTBN的初始激活,在编组信息中的所有编组被全部发现,进而完成所有的列车骨干网通信建立,实现虚拟编组后,还会进行WLTBN的最终激活。最终激活流程为:
501,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确定虚拟编组的列车组数。
由于在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进而进行编组行车的时候进行过WLTBN的初始激活,因此,在执行本步骤之前已经存在一组列车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即虚拟编组所有列车中标识最小的列车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
本步骤即该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确定虚拟编组的列车总数。
502,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根据组数,在虚拟编组的列车中确定主角色列车。
若组数不大于2,则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确定主角色列车为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
若组数大于2,则
当组数为奇数时,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确定主角色列车为位于虚拟编组中间的一组列车。
当组数为偶数时,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确定主角色列车为位于虚拟编组中间的两组列车中的标识小的一组列车。
也就是,位于虚拟编组中间的列车为主角色列车,如果位于中间的列车有两辆,则选择两辆中标识最小的那辆作为主角色列车。
为了保证主角色的有效性,在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确定主角色列车之后,还会获取主角色列车的确认,只有收到确认才得到最终的主角色列车,进而执行步骤503,如果没收到确认,则将主角色列车的后一组列车确定为主角色列车,重新获得新主角色列车的确认,如未确认,则在将当前主角色列车的而后一组列车作为主角色列车,如此循环,直至得到一组列车的确认,最终得到主角色列车。
例如,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获取主角色列车的UE反馈的确认消息。若未获取到确认消息,则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将主角色列车更新为主角色列车的后一组列车。重复执行,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获取主角色列车的UE反馈的确认消息,若未获取到确认消息,则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将主角色列车更新为主角色列车的后一组列车的步骤,直至获取到确认消息。
503,主角色列车向虚拟编组的其他列车同步主角色列车的WLTBN标识。
例如,主角色列车的UE向虚拟编组的其他列车同步主角色列车的WLTBN标识。
另外,在同步主角色列车的WLTBN标识之前,还会将虚拟编组的唯一激活的WLTBN变更为主角色列车的WLTBN。例如:主角色列车向虚拟编组的其他列车同步主角色列车的WLTBN标识之前,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控制其WLTBN处于备份状态。主角色列车的UE控制其WLTBN处于激活状态。
例如,WLTBN处于激活状态的列车的UE向主角色列车的UE发送激活请求。主角色列车的UE基于激活请求,控制其WLTBN处于激活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和进行编组的多组列车构成。通过该系统,可以执行本申请的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完成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进而实现虚拟组网。
为完成对列车之间信息的识别,在每组列车的两端设置RFID应答器,并配置RFID读取器。列车之间的通信采用LTE技术实现,在每组列车上配置一套LTE核心网和接入网一体化设备WLTBN,并配置一套编组网和UE。
其中,ED经由RFID获取编组信息,并发送给UE;UE为LTE客户端,实现列车间通信信号交互;WLTBN代表为LTE的核心网和接入网一体化设备,提供与不同列车的UE的连接,即列车不同编组的初运行(即灵活编组列车之间信息的识别和初始化)。
根据客流和线路等多方面输入条件,地面控制中心向列车发送需要进行编组的车辆信息(即编组信息),也就是需要进行编组运行的编组识别号,各编组采集编组输入信息。编组车辆采集到编组请求后,为了实现列车灵活编组,首先需要在列车骨干网上实现通信功能,各编组的通信终端设备需要发现对方。因为列车编组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编组重联或编组列车中的某个编组发生故障),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制定相应的机制,即实现WLTBN的初运行配置及故障工况下的线路选择策略。
在通过实施例的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系统所建立的列车骨干网通信具有如下特点:
1、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过程中,仅允许一组列车中的WLTBN激活,即作为主节点工作,其他编组的WLTBN处于备份模式。
2、每组列车中的UE同一时刻只能连接到一个WLTBN。
3、不同列车的UE可同时连接到一个WLTBN,即处于激活状态的WLTBN。
4、RFID应答器向其所在的列车提供编组数据,该编组数据至少包括:本地编组的编组ID、本地编组的方向信息、本地编组内的车厢数量、所属WLTBN的ID和所属UE的ID。
5、列车的UE使用RFID提供的编组信息,并将该信息加入至WLTBN的白名单中,同其他编组建立通信。
在列车初运行开始时,ED借助设置在车辆两端RFID装置获取编组信息,并将编组信息发送给本编组的UE,并存入WLTBN,UE用这些编组信息建立与其他列车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进行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过程中,
1、控制中心确定编组运行的各列车,将需要编组的列车ID形成一个信息,即编组输入信息通过LTE无线通信传输给各编组列车;同时控制中心将信息写人到轨道内的特定的RFID,列车通过即获得信息;列车读取信息后,和自己信息做对比,如果是就需要进入编组程序,如果不是,无需处理。
2、各列车ED借助安装在列车两端的RFID应答器,或者,借助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获取编组信息。
3、UE将编组信息插入本编组WLTBN中。
4、列车编组发现过程起始于任意两组车辆,两组车辆的WLTBN使用竞争机制,默认具有较小编组ID的WLTBN激活,另一端部编组的WLTBN处于备份状态,之后使用UE与其他编组的UE进行信息交互。
5、各编组车辆的UE将新接入的编组信息在该编组的WLTBN的编组请求表中进行标记。
6重复步骤3-5,直至所有编组中的所有编组均已被发现,任一编组的WLTBN的编组请求表被全部标记完成,则列车骨干网通信建立,并退出骨干网建立流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由控制中心和进行编组的多组列车实现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实现了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快速建立。
基于上述方法和系统的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位于列控制中心,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
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图3所示实施例的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确定进行编组的各列车后,将各列车的信息形成编组信息,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以使列车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实现了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快速建立。
基于上述方法和系统的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位于列车中,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
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实现了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快速建立。
基于上述方法和系统的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位于列控制中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图3所示实施例的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确定进行编组的各列车后,将各列车的信息形成编组信息,向各列车发送编组信息,以使列车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实现了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快速建立。
基于上述方法和系统的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位于列车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根据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实现了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快速建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实现,例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和直译式脚本语言JavaScript等。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5)

1.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列车;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
根据所述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
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并与发现的列车建立虚拟编组,进行编组行车;
其中,所述列车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射频识别RFID应答器;所述列车内设置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一个RFID读取器、一台无线列车骨干网节点设备WLTBN和一台骨干网用户接入设备UE;
在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会建立白名单;所述白名单的建立过程为:
位于所述虚拟编组端部的一组列车生成子名单,所述子名单包括所述位于所述虚拟编组端部的一组列车的标识;
位于所述虚拟编组端部的一组列车的UE将所述子名单发送至与其直接连接的一组列车的UE;
接收到子名单的列车的UE将其标识补充至接收的子名单的最后一行;
接收到子名单的列车的UE将补充的子名单发送至后一组列车;
若后一组列车非位于所述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则重复后一组列车的UE将后一组列车的标识补充至接收的子名单的最后一行,将后一组列车的UE补充的子名单发送至后一组列车的步骤;
位于所述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将其标识补充至接收到的子名单后建立白名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组信息为编组中各列车的标识、方向和车厢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包括:
所述列车的UE通过所述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或者,
所述列车的UE通过所述列车的RFID读取器,从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控制中心发送的编组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列车的UE将所述编组信息存储至所述列车的WLTBN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包括:
所述列车的UE通过所述列车的RFID读取器,与其他列车的RFID应答器进行交互,获取所述其他列车的标识;所述其他列车为未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一组列车,或者,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位于端部的一组列车;
所述列车的UE确定所述编组信息中是否存在所述其他列车的标识;
若存在,则所述列车的UE确定发现编组中的列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包括:
所述列车的UE与所述其他列车的UE进行通信信号交互,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包括:
所述列车的UE获取所述其他列车对应的最小标识;
若所述列车的标识小于所述最小标识,则所述列车的UE控制所述列车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
其中,若所述其他列车为未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一组列车,则所述其他列车对应的最小标识为所述其他列车的标识;若所述其他列车为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位于端部的一组列车,则所述其他列车对应的最小标识为所述编组列车中列车的最小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的UE控制所述列车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之后,还包括:
所述列车的UE通过所述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向所述控制中心发送所述列车的WLTBN标识,以指示所述控制中心同步所述列车的WLTBN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列车的UE通过所述列车的RFID读取器,从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接收控制中心同步的新WLTBN标识;
其中,所述新WLTBN标识非所述列车的WLTBN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其他列车为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中位于端部的一组列车,则所述列车的UE控制所述列车的WLTBN处于激活状态之后,还包括:
所述列车的UE向所述最小标识对应列车的UE发送请求,所述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最小标识对应列车的UE控制其WLTBN处于备份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包括:
所述列车的UE标注所述其他列车的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列车的UE通过其RFID读取器,从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接收所述控制中心同步的标注标识;
所述列车的UE标注所述标注标识;
其中,标注标识为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向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包括:
所述列车的RFID应答器被新列车发现后,所述列车的UE与新列车的UE进行通信信号交互,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其中,所述新列车未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的UE通过所述列车的RFID读取器确认被新列车发现,包括:
所述列车的UE通过所述列车的RFID读取器,与新列车的RFID应答器进行交互,获取所述新列车的标识;
所述列车的UE确定所述编组信息中是否存在所述新列车的标识;
若存在,则所述列车的UE确认被新列车发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被新列车发现后,所述列车的UE与新列车的UE进行通信信号交互,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包括:
所述列车的UE接收所述新列车发送的请求;
所述列车的UE控制所述列车的WLTBN处于备份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被新列车发现后,所述列车的UE与新列车的UE进行通信信号交互,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包括:
所述列车的UE标注所述新列车的标识;
所述列车的UE将所述新列车的标识作为标注标识;
所述列车的UE通过所述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向所述控制中心发送所述标注标识,以指示所述控制中心同步所述标注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的UE标注所述标注标识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编组信息中的所有标识均被所述列车的UE标注,则所述列车的UE控制跳出所述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
18.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中心;
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进行编组的各列车;
将各列车的信息形成编组信息;
向各列车发送所述编组信息,以使列车根据所述编组信息,进行列车发现,当发现编组中的列车,则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并与发现的列车建立虚拟编组,进行编组行车;
其中,所述列车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射频识别RFID应答器;所述列车内设置车地通信系统的车载装置、一个RFID读取器、一台无线列车骨干网节点设备WLTBN和一台骨干网用户接入设备UE;
在与发现的列车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之后,还会建立白名单;所述白名单的建立过程为:
位于所述虚拟编组端部的一组列车生成子名单,所述子名单包括所述位于所述虚拟编组端部的一组列车的标识;
位于所述虚拟编组端部的一组列车的UE将所述子名单发送至与其直接连接的一组列车的UE;
接收到子名单的列车的UE将其标识补充至接收的子名单的最后一行;
接收到子名单的列车的UE将补充的子名单发送至后一组列车;
若后一组列车非位于所述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则重复后一组列车的UE将后一组列车的标识补充至接收的子名单的最后一行,将后一组列车的UE补充的子名单发送至后一组列车的步骤;
位于所述虚拟编组端部的另一组列车将其标识补充至接收到的子名单后建立白名单。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组信息包括各列车的标识、方向和车厢数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各列车发送所述编组信息,包括:
通过车地通信系统向各列车发送所述编组信息;或者,
通过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向各列车发送所述编组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各列车发送所述编组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WLTBN标识;
将所述WLTBN标识通过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向各列车进行同步。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各列车发送所述编组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已建立列车骨干网通信的编组列车发送的标注标识;
将所述标注标识发送至位于轨道固定位置的RFID应答器,以通过所述RFID应答器向各列车进行同步。
23.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和进行编组的多组列车;
所述控制中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8-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任一组列车,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
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70467.9A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62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0467.9A CN114162180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0467.9A CN114162180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2180A CN114162180A (zh) 2022-03-11
CN114162180B true CN114162180B (zh) 2023-08-22

Family

ID=80483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0467.9A Active CN114162180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21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2357B (zh) * 2022-03-29 2023-08-25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多列车连挂状态的安全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75355A1 (en) * 2014-09-12 2016-03-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in a vehicle consist
CN105282756B (zh) * 2015-10-30 2019-06-21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骨干网及列车通信网络
KR102096963B1 (ko) * 2017-07-26 2020-04-03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열차 간 가상 연결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열차 제어 장치
CN109664923B (zh) * 2017-10-17 2021-03-12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车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
CN111818486B (zh) * 2020-07-03 2024-01-26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辆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437411B (zh) * 2020-10-30 2024-05-10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的列车通信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12887152B (zh) * 2021-02-01 2022-08-19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架构、方法及轨道列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2180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32697B (zh) 一种虚拟编组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JP6542992B2 (ja) 重貨物列車グループ化装置およびグループ化方法、ならびに電子制御式空気圧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US9308832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railbound vehicles
CN113120038B (zh) 一种采用虚拟编组技术的快慢车实时编解运行组织方法
JP2019508996A5 (zh)
CN114162180B (zh) 一种列车骨干网通信的建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20682B (zh) 适用于协同编队折返策略的道岔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162173B (zh) 一种wltbn的主角色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18486B (zh) 车辆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184016A (zh) 基于车车通信的虚拟编组列车道岔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507820A (zh) 火车和用于安全地确定该火车的构成的方法
CN112437411B (zh) 一种基于5g的列车通信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14162174B (zh) 一种列车虚拟编组网络系统
US20150358199A1 (en) Train-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vice and train-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CN114194248B (zh) 本地编组网络架构
CN114162172B (zh) 一种白名单的建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91904B (zh) 一种智慧型车辆编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59326B (zh) 列车虚拟编组方法
CN104670250A (zh) 机车远程控制单元及系统
CN114771604B (zh) 适用于多种列控地面制式的车载设备处理系统和方法
WO2012103697A1 (zh) 列车行车过程中的通信方法、车载设备、无线闭塞中心及系统
CN112896235A (zh) 一种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3572817B (zh) 云平台下的车载接口平台系统及通信系统
CN104149798B (zh) 一种基于rtls的机车无线重联方法与系统
CN115123347A (zh) 列车冗余定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