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1084B - 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1084B
CN114161084B CN202111342226.6A CN202111342226A CN114161084B CN 114161084 B CN114161084 B CN 114161084B CN 202111342226 A CN202111342226 A CN 202111342226A CN 114161084 B CN114161084 B CN 114161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baffle
inner roller
support shaft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22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1084A (zh
Inventor
黄新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uncheng Plate Ma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uncheng Plate Ma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uncheng Plate Ma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uncheng Plate Ma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422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1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1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1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1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1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内、外辊筒下料;S2,内、外辊筒粗磨;S3,内封堵加工;S4,内辊拼接;S5,内辊焊接;S6,支撑轴开流道;S7、内辊打磨;S8、挡环成型;S9、印辊拼接;S10,印辊焊接;S11,印辊精磨抛光;S12,制版。本申请具有便于多层版辊的加工,提高版辊的成品质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版辊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版辊,一般用于制版,又分空心辊和实心辊,带轴辊和非带轴辊,一般用于制版,滚筒表面镀铜,经过凹版电子雕刻机雕刻好图案,然后镀上一层铬。做好后交付印刷厂,常用于塑料包装的印刷。
目前可参考申请号为:201220470432.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双层直通冷却式压纹版辊,解决了现有压纹版辊存在的版辊表面冷却效果差和版辊表面温差大的技术问题。包括辊体,在辊体两端固定设置有辊轴,在辊体的空腔中央固定设置有封闭的内辊筒,在内辊筒的外壁与辊体的内腔面之间设置有圆环形冷却水通道,在辊体的左端辊轴中设置有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出水管与圆环形冷却水通道连通,在辊体的右端辊轴中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进水管与圆环形冷却水通道连通。该实用新型合理的内部冷却结构,保证了版辊在压花中温差的最小化,提高了高质量压印效果产品的印刷成品率。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此类多层版辊由于结构复杂,在加工时较为困难,难以有效的保证版辊的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多层版辊的加工,提高版辊的成品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版辊的制作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内、外辊筒下料:采用无缝钢管分别加工内辊筒与外辊筒;
S2,内封堵加工:裁切挡盘以及支撑轴长度,将支撑轴周面开贯穿支撑轴轴线的通孔,并将支撑轴与挡盘进行焊接固定;
S3,内辊拼接:对内辊筒的两端开设直径与挡盘直径相同的安装槽一,将两封堵的挡盘分别插设于两安装槽一内,形成内辊;
S4,内辊焊接:将挡盘与内辊筒焊接固定;
S5,支撑轴开流道:沿内辊轴线从内辊两端对支撑轴钻设流道,使流道与支撑轴的通孔连通;
S6,挡环成型:裁切外径大于外辊筒内径小于内辊筒外径的挡环,并保证挡环内径小于支撑轴外径;
S7、印辊拼接:
1)对外辊筒的两端开设与挡环外径相同的安装槽二;
2)将一挡环置于外辊筒一端的安装槽二内;
3)对两支撑轴周面磨削至外径与挡环内径相同,并保证至少一支撑轴的磨削长度为内辊与外辊筒长度之差的1/2+挡环的厚度,使至少一支撑轴的磨削段与未磨削段形成轴肩;
4)将内辊筒的支撑轴形成轴肩的一端插于外辊筒内并使该支撑轴延伸至挡环的内孔,直至支撑轴的轴肩抵接于挡环侧壁;
5)将另一挡环套设于内辊另一支撑轴并插设于安装槽二内,完成印辊拼接;
S8,印辊焊接:将挡环与外辊筒和支撑轴焊接固定;
S9,制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内辊时,对支撑轴周面先开通孔,再完成辊筒与封堵的焊接后再钻设流道连通支撑轴的通孔,保证两支撑轴的流道同轴线精度,将一挡环与外辊筒的一端拼接,再将内辊的支撑轴插设于外辊筒内,直接通过轴肩可以定位内辊与外辊筒的相对位置,再直接将另一挡环套设于内辊未插设于外辊筒的一端,直至挡环插设于外辊筒的安装槽二内,再焊接挡环与支撑轴和外辊筒,内外辊筒的定位准确,安装精度高,成型质量高。
可选的,内封堵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内辊筒的内孔直径,裁切外径大于内辊筒内径且小于内辊筒外径的挡盘;
2)将印辊的总体长度减去内辊筒的长度得出两支撑轴的长度,然后采用实心圆钢加工两支撑轴;
3)支撑轴周面开通孔,在支撑轴的周面开设有若干贯穿支撑轴轴线的通孔,保证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支撑轴的轴线,设定通孔轴线距支撑轴一端的距离小于外辊筒与内辊筒长度之差的1/2;
4)焊接内封堵,将支撑轴开设有通孔的一端与挡盘焊接,保证支撑轴与挡盘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印辊的各部件加工的尺寸精度,保证支撑轴的通孔位置位于印辊的外辊筒与内辊筒之间,保证成型质量。
可选的,内辊拼接与内辊焊接之间进行内辊检测,将拼接成型的内辊置于动平衡仪,进行动平衡检测;
印辊拼接与印辊焊接之间进行印辊测试,将拼接完成印辊进行动平衡测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辊拼接完成后内辊焊接之前以及印辊拼接完成后印辊焊接前,分别对内辊以及印辊进行测试,能够保证后续成型质量,也便于及时的拆卸修改调整。
可选的,内辊拼接包括以下步骤:
1)在内辊筒的两端进行扩孔,保证内辊筒两端形成直径与挡盘直径相同的安装槽一;
2)沿挡盘的外侧壁趋向内辊筒周面倾斜开设有多个固定孔一,多个固定孔一以内辊筒的轴线为中心均匀布设,保证固定孔一贯穿挡盘并延伸至内辊筒周壁内;
3)采用与固定孔一直径相同的钢柱一插设于固定孔一内,保证钢柱一长度小于固定孔一长度且钢柱一的两端能够分别延伸至挡盘与内辊筒内;
4)将钢柱一完全插设于固定孔一内后,对固定孔一外端填充蜡液,等待蜡液凝固封闭固定孔一,形成拼接完成的内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内辊的拼接组装后,通过固定孔一与钢柱一配合,再通过蜡液填充凝固,实现固定孔一与钢柱一的固定配合,进而实现内辊的拼接定位,然后,直接进行动平衡测试,而在旋转内辊进行测试时,内辊旋转离心力使插插设于固定孔一内钢柱一趋向固定孔一的内辊筒方向施力,保证了钢柱一不会从固定孔一内脱出,保证测试的完成,测试完成合格后,将蜡液熔化,再通过焊料填充,又可以实现内辊焊接定位,便于内辊的最终焊接,保证内辊的成型质量。
可选的,内封堵加工包括以下步骤:内辊拼接时,安装槽一的槽深要求大于挡盘的厚度,将两封堵的挡盘插设于内辊筒的安装槽一内之前,分别取两侧涂热熔胶一的密封圈一分别填充于安装槽一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方案,采用的密封圈一密封于安装槽一内,焊接内辊筒与封堵时,焊接产生的热量能够激活密封圈一两侧的热熔胶,从而使密封圈一在安装槽一内的牢固固定密封,避免印辊使用时,外辊筒与内辊筒之间的冷却水流至内辊筒内。
可选的,内辊焊接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合格后,将内辊的各固定孔一处的蜡液加热熔化,使蜡液从固定孔一排出,直接对固定孔一焊接,通过焊料填充各固定孔一外端;
2)填充完成各固定孔一后,对内辊筒与封堵的挡盘连接部进行焊接固定,并通过焊接内辊筒与封堵产生的热量激活密封圈一两侧热熔胶一,保证密封圈一在安装槽一内的固定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试完成内辊后,直接排除出固定孔一内蜡液,并填充焊料,能够保证内辊筒与挡盘的初固定,便于后续的内辊与挡盘的连接位置的整体焊接。
可选的,印辊拼接包括以下步骤:
1)将挡环置于外辊筒的安装槽二后,由两挡环的外侧壁倾斜趋向外辊筒的周面壁方向倾斜开设多个固定孔二,保证固定孔二贯穿挡环并延伸至外辊筒内,并保证多个固定孔二以外辊筒的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
2)拆下外辊筒一端的挡环,采用与固定孔二直径相同的钢柱二,并将钢柱二插设于固定孔二内,保证钢柱二的一端延伸至外辊筒内,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孔二内;然后在固定孔二内填充蜡液,等待蜡液凝固;
3)将两挡环插设于外辊筒的另一安装槽二后,然后将钢柱二插设于该挡环与外辊筒的固定孔二内,并填充蜡液,等待蜡液凝固,完成印辊的完整拼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印辊拼接后,采用固定孔二与钢柱二相互配合并填蜡,同样对印辊整体进行测试,合格后,再进行最终焊接固定,保证印辊的精度,便于印辊的及时拆解调试。
可选的,印辊拼接时,安装槽二的开设深度大于挡环的厚度,在将两挡环置于外辊筒的安装槽二内之前,分别取两侧周面涂有热熔胶的密封圈二插设于安装槽二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密封圈二密封于安装槽二内,焊接外辊筒与挡环时,焊接产生的热量能够激活密封圈二两侧的热熔胶,从而使密封圈让他在安装槽二内的牢固固定密封,避免印辊使用时,外辊筒与内辊筒之间的冷却水渗漏。
可选的,印辊焊接包括以下步骤:
1)测试完成后,将挡环两侧固定孔二内蜡液重新加热排出;
2)将两挡环均与外辊筒以及内辊的支撑轴焊接牢固,通过焊接挡环与外辊筒的热量激活密封圈二周面的热熔胶,使密封圈二与挡环与外辊筒粘接连接,完成印辊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测试完成内辊后,直接排除出固定孔二内蜡液,并填充焊料,能够保证挡环与外辊筒以及支撑轴的初固定,便于后续的挡环与外辊筒和支撑轴的连接位置的整体焊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加工时内辊时,对支撑轴周面先开通孔,再完成辊筒与封堵的焊接后再钻设流道连通支撑轴的通孔,保证两支撑轴的流道同轴线精度,将一挡环与外辊筒的一端拼接,再将内辊的支撑轴插设于外辊筒内,直接通过轴肩可以定位内辊与外辊筒的相对位置,再直接将另一挡环套设于内辊未插设于外辊筒的一端,直至挡环插设于外辊筒的安装槽二内,再焊接挡环与支撑轴和外辊筒,内外辊筒的定位准确,安装精度高,成型质量高。
在完成内辊的拼接组装后,通过固定孔一与钢柱一配合,再通过蜡液填充凝固,实现固定孔一与钢柱一的固定配合,进而实现内辊的拼接定位,然后,直接进行动平衡测试,而在旋转内辊进行测试时,内辊旋转离心力使插插设于固定孔一内钢柱一趋向固定孔一的内辊筒方向施力,保证了钢柱一不会从固定孔一内脱出,保证测试的完成,测试完成合格后,将蜡液熔化,再通过焊料填充,又可以实现内辊焊接定位,便于内辊的最终焊接,保证内辊的成型质量。
采用的密封圈一密封于安装槽一内,焊接内辊筒与封堵时,焊接产生的热量能够激活密封圈一两侧的热熔胶,从而使密封圈一在安装槽一内的牢固固定密封,避免印辊使用时,外辊筒与内辊筒之间的冷却水流至内辊筒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的内、外辊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的封堵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的内辊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的印辊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的内辊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的印辊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内辊筒;11、安装槽一;12、密封圈一;2、外辊筒;21、安装槽二;22、密封圈二;3、挡盘;4、支撑轴;41、通孔;42、流道;43、轴肩;5、挡环;6、固定孔一;61、钢柱一;7、固定孔二;71、钢柱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
实施例1:
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图1,S1,内、外辊筒2下料:根据实际待加工的印辊直径与长度分别选择无缝钢管加工内辊筒1与外辊筒2;
S2,内、外辊筒2粗磨:将内辊筒1、与外辊筒2分别进行粗磨,去除锈蚀和污点,保证内外辊筒2的周面洁净光滑;
参照图2,S3,内封堵加工:
1、根据内辊筒1的内孔直径,裁切外径大于内辊筒1内径且小于内辊筒1外径的挡盘3;
2、将印辊的总体长度减去内辊筒1的长度得出两支撑轴4的长度,然后采用实心圆钢加工两支撑轴4;
3、支撑轴4周面开通孔41,在支撑轴4的周面开设有若干贯穿支撑轴4轴线的通孔41,保证通孔41的轴线垂直于支撑轴4的轴线,设定通孔41轴线距支撑轴4一端的距离小于外辊筒2与内辊筒1长度之差的1/2;
4、焊接内封堵,将支撑轴4开设有通孔41的一端与挡盘3焊接,保证支撑轴4与挡盘3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
参照图3,S4,内辊拼接:
1、在内辊筒1的两端进行扩孔,保证内辊筒1两端形成直径与挡盘3直径相同的安装槽一11,安装槽一11的槽深与挡盘3的厚度相同;
2、将两封堵的挡盘3一端分别插设于内辊筒1两端的安装槽一11内,形成内辊;
S5,内辊焊接:将挡盘3与内辊筒1焊接固定形成内辊;
S6,支撑轴4开流道42:固定焊接完成的内辊,并沿内辊的轴线从内辊两端对支撑轴4钻孔形成流道42,直至各支撑轴4的流道42与支撑轴4的多个通孔41连通并保证支撑轴4两端流道42的同轴线;
S7、内辊打磨:将内辊的外周面整体进行打磨,保证内辊外周面的粗糙度小于Ra0.8;
S8、挡环5成型:根据外辊筒2的孔径,裁切外径大于外辊筒2内径且小于内辊筒1外径的挡环5,并保证挡环5的内径小于内辊筒1的支撑轴4直径;
参照图4,S9、印辊拼接:
1、对外辊筒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直径与挡环5的外径相同的安装槽二21,保证安装槽二21的深度与挡环5的厚度相同;
2、将一挡环5置于外辊筒2一端的安装槽二21内,焊接固定该挡环5与外辊筒2;
3、由内辊两支撑轴4相互远离一端向内对支撑轴4进行磨削,直至支撑轴4的外径与挡环5的内径相同,保证至少一支撑轴4的磨削长度为内辊与外辊筒2长度之差的1/2+挡环5的厚度,从而使至少一支撑轴4的磨削段与未磨削段之间形成轴肩43;
4、固定外辊筒2,将内辊筒1的支撑轴4形成轴肩43的一端插入外辊筒2内,并使支撑轴4形成轴肩43的一端插入外辊筒2一端挡环5的内孔内,直至支撑轴4的轴肩43抵接于挡环5侧壁;
5、将外辊筒2的另一挡环5套设于内辊的另一支撑轴4上,并沿支撑轴4的轴线滑移,直至该挡环5插设于外辊筒2的另一安装槽二21内,完成印辊的完整拼接;
S10,印辊焊接:将两挡环5均与外辊筒2以及内辊的支撑轴4焊接牢固,完成印辊成型;
S11,印辊精磨抛光:对成型完成的印辊整体进行精磨,直至其表剖面粗糙度小于Ra0.1,然后进行打蜡抛光处理;
S12,制版:
1、镀铜,釆用硫酸盐镀铜法,再经过车磨联合机切削或研磨机研磨抛光机抛光工序处理;
2、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包括定电雕工艺、拼版、装印版、试雕刻和雕刻工序;
3、镀铬,采用电镀法,对版辊表面镀铬处理,并经过清洗、脱脂、镀铬和抛光工序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的实施原理为:加工时内辊时,对封堵的支撑轴4周面首先计算距离开通孔41,再完成辊筒与封堵的焊接后再钻设流道42连通支撑轴4的通孔41,保证两支撑轴4的流道42同轴线精度,然后将一挡环5与外辊筒2的一端固定,再将内辊的支撑轴4插设于外辊筒2内,直接通过轴肩43可以定位内辊与外辊筒2的相对位置,再直接将另一挡环5套设于内辊未插设于外辊筒2的一端,直至挡环5插设于外辊筒2的安装槽二21内,再焊接挡环5与支撑轴4和外辊筒2,内外辊筒2的定位准确,安装精度高,成型质量高。
实施例2:
参照图1,参照图1,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内、外辊筒2下料:根据实际待加工的印辊直径与长度分别选择无缝钢管加工内辊筒1与外辊筒2;
S2,内、外辊筒2粗磨:将内辊筒1、与外辊筒2分别进行粗磨,去除锈蚀与污点,保证内外辊筒2的周面洁净光滑;
S3,内封堵加工:
1、根据内辊筒1的内孔直径,裁切外径大于内辊筒1内径且小于内辊筒1外径的挡盘3;
2、将印辊的总体长度减去内辊筒1的长度得出两支撑轴4的长度,然后采用实心圆钢加工两支撑轴4;
3、支撑轴4周面开通孔41,在支撑轴4的周面开设有若干贯穿支撑轴4轴线的通孔41,保证通孔41的轴线垂直于支撑轴4的轴线,设定通孔41轴线距支撑轴4一端的距离小于外辊筒2与内辊筒1长度之差的1/2;
4、焊接内封堵,将支撑轴4开设有通孔41的一端与挡盘3焊接,保证支撑轴4与挡盘3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
参照图5和图6,S4,内辊拼接:
1、在内辊筒1的两端进行扩孔,保证内辊筒1两端形成直径与挡盘3直径相同的安装槽一11,安装槽一11的槽深大于挡盘3的厚度;
2、取两侧涂热熔胶一的密封圈一12分别填充于安装槽一11内,然后,将两封堵的挡盘3一端分别插设于内辊筒1两端的安装槽一11内,保证密封圈一12的厚度与挡盘3的厚度之和为安装槽一11的深度;
3、沿挡盘3的外侧壁趋向内辊筒1周面倾斜开设有多个固定孔一6,多个固定孔一6以内辊筒1的轴线为中心均匀布设,保证固定孔一6贯穿挡盘3并延伸至内辊筒1周壁内;
4、采用与固定孔一6直径相同的钢柱一61插设于固定孔一6内,保证钢柱一61长度小于固定孔一6长度且钢柱一61的两端能够分别延伸至挡盘3与内辊筒1内;
5、将钢柱一61完全插设于固定孔一6内后,对固定孔一6外端填充蜡液,等待蜡液凝固封闭固定孔一6,形成拼接完成的内辊;
S5,内辊检测、将拼接成型的内辊置于动平衡仪,进行动平衡检测;
S6,内辊焊接:
1、内辊检测合格后,将内辊的各固定孔一6处的蜡液加热熔化,使蜡液从固定孔一6排出,直接对固定孔一6焊接,通过焊料填充各固定孔一6外端;
2、填充完成各固定孔一6后,对内辊筒1与封堵的挡盘3连接部进行焊接固定,并通过焊接内辊筒1与封堵产生的热量激活密封圈一12两侧热熔胶一,保证密封圈一12在安装槽一11内的固定密封;
S7,支撑轴4开流道42;固定焊接完成的内辊,并沿内辊的轴线从内辊两端对支撑轴4钻孔形成流道42,直至各支撑轴4的流道42与支撑轴4的多个通孔41连通并保证支撑轴4两端流道42的同轴线,然后通过填充蜡液密封流道42外端以及通孔41外端;
S8、内辊打磨;将内辊的外周面整体进行打磨,保证内辊外周面的粗糙度小于Ra0.8;
S9、挡环5成型:根据外辊筒2的孔径,裁切外径大于外辊筒2内径且小于内辊筒1外径的挡环5,并保证挡环5的内径小于内辊筒1的支撑轴4直径;
参照图7和图8,S10、印辊拼接:
1、对外辊筒2的两端分别开设直径与挡环5的外径相同的安装槽二21,保证安装槽二21的深度大于挡环5的厚度;
2、分别取两侧周面涂有热熔胶的密封圈二22与两挡环5置于外辊筒2的安装槽二21内,保证密封圈二22的厚度与挡环5的厚度之和为安装槽二21的深度,并由两挡环5的外侧壁倾斜趋向外辊筒2的周面壁方向倾斜开设多个固定孔二7,保证固定孔二7贯穿挡环5并延伸至外辊筒2内,并保证多个固定孔二7以外辊筒2的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
3、取下外辊筒2一端的密封圈二22与挡环5,采用与固定孔二7直径相同的钢柱二71,并将钢柱二71插设于固定孔二7内,保证钢柱二71的一端延伸至外辊筒2内,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孔二7内;然后在固定孔二7内填充蜡液,等待蜡液凝固;
4、由内辊两支撑轴4相互远离一端向内对支撑轴4进行磨削,直至支撑轴4的外径与挡环5的内径相同,保证至少一支撑轴4的磨削长度为内辊与外辊筒2长度之差的1/2+挡环5的厚度,从而使至少一支撑轴4的磨削段与未磨削段之间形成轴肩43;
5、固定外辊筒2,将内辊筒1的支撑轴4形成轴肩43的一端插入外辊筒2内,并使支撑轴4形成轴肩43的一端插入外辊筒2一端挡环5的内孔内,直至支撑轴4的轴肩43抵接于挡环5侧壁;
6、取另一密封圈二22以及外辊筒2的另一挡环5套设于内辊的另一支撑轴4上,并沿支撑轴4的轴线滑移,直至该密封圈二22与挡环5插设于外辊筒2的另一安装槽二21内,然后将钢柱二71插设于该挡环5与外辊筒2的固定孔二7内,并填充蜡液,等待蜡液凝固,完成印辊的完整拼接;
S11,印辊测试:将拼接完成印辊进行动平衡测试;
S12,印辊焊接:
1、测试完成后,将挡环5两侧固定孔二7内蜡液重新加热排出;
2、将两挡环5均与外辊筒2以及内辊的支撑轴4焊接牢固,通过焊接挡环5与外辊筒2的热量激活密封圈二22周面的热熔胶,使密封圈二22与挡环5与外辊筒2粘接连接,完成印辊成型;
S13,印辊精磨抛光:对成型完成的印辊整体进行精磨,直至其表剖面粗糙度小于Ra0.1,然后进行打蜡抛光处理;
S14,制版:
1、镀铜:釆用硫酸盐镀铜法,再经过车磨联合机切削或研磨机研磨抛光机抛光工序处理;
2、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包括定电雕工艺、拼版、装印版、试雕刻和雕刻工序;
3、镀铬:采用电镀法,对版辊表面镀铬处理,并经过清洗、脱脂、镀铬和抛光工序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特种印版的制作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分别采用无缝钢管制作内辊筒1与外辊筒2,保证内辊筒1与外辊筒2的强度,在完成内辊的拼接组装后,通过固定孔一6与钢柱一61配合,再通过蜡液填充凝固,实现固定孔一6与钢柱一61的固定配合,进而实现内辊的拼接定位,然后,直接进行动平衡测试,而在旋转内辊进行测试时,内辊旋转离心力使插插设于固定孔一6内钢柱一61趋向固定孔一6的内辊筒1方向施力,保证了钢柱一61不会从固定孔一6内脱出,保证测试的完成,测试完成合格后,将蜡液熔化,再通过焊料填充,又可以实现内辊焊接定位,便于内辊的最终焊接,保证内辊的成型质量;
采用的先在内辊的内封堵成型后,直接在支撑轴4周面开通孔41,再在内辊成型后,从两支撑辊的相互远离一端开流道42与对应通孔41连通,能够保证支撑轴4的流道42处于同轴线,保证流道42精度,此外,对支撑轴4通孔41与流道42成型后,填蜡封闭,避免支撑轴4在磨削后磨屑进入通孔41与流道42内,在拼接内辊与外辊时,采用轴肩43定位,保证内辊与外辊的定位准确,印辊拼接后,采用固定孔二7与钢柱二71相互配合并填蜡,同样对印辊整体进行测试,合格后,再进行最终焊接固定,保证印辊的精度,便于印辊的及时拆解调试;
此外,采用的密封圈一12密封于安装槽一11内,密封圈二22密封于安装槽二21内,保证了内辊与外辊之间形成的夹套的密封,保证印辊内部不会产生泄露,保证印辊质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内、外辊筒(2)下料:采用无缝钢管分别加工内辊筒(1)与外辊筒(2);
S2,内封堵加工:裁切挡盘(3)以及支撑轴(4)长度,将支撑轴(4)周面开贯穿支撑轴(4)轴线的通孔(41),并将支撑轴(4)与挡盘(3)进行焊接固定;
S3,内辊拼接:对内辊筒(1)的两端开设直径与挡盘(3)直径相同的安装槽一(11),将两封堵的挡盘(3)分别插设于两安装槽一(11)内,形成内辊;
S4,内辊焊接:将挡盘(3)与内辊筒(1)焊接固定;
S5,支撑轴(4)开流道(42):沿内辊轴线从内辊两端对支撑轴(4)钻设流道(42),使流道(42)与支撑轴(4)的通孔(41)连通;
S6,挡环(5)成型:裁切外径大于外辊筒(2)内径小于内辊筒(1)外径的挡环(5),并保证挡环(5)内径小于支撑轴(4)外径;
S7,印辊拼接:
1)对外辊筒(2)的两端开设与挡环(5)外径相同的安装槽二(21);
2)将一挡环(5)置于外辊筒(2)一端的安装槽二(21)内;
3)对两支撑轴(4)周面磨削至外径与挡环(5)内径相同,并保证至少一支撑轴(4)的磨削长度为内辊与外辊筒(2)长度之差的1/2+挡环(5)的厚度,使至少一支撑轴(4)的磨削段与未磨削段形成轴肩(43);
4)将内辊筒(1)的支撑轴(4)形成轴肩(43)的一端插于外辊筒(2)内并使该支撑轴(4)延伸至挡环(5)的内孔,直至支撑轴(4)的轴肩(43)抵接于挡环(5)侧壁;
5)将另一挡环(5)套设于内辊另一支撑轴(4)并插设于安装槽二(21)内,完成印辊拼接;
S8,印辊焊接:将挡环(5)与外辊筒(2)和支撑轴(4)焊接固定;
S9,制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内封堵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内辊筒(1)的内孔直径,裁切外径大于内辊筒(1)内径且小于内辊筒(1)外径的挡盘(3);
2)将印辊的总体长度减去内辊筒(1)的长度得出两支撑轴(4)的长度,然后采用实心圆钢加工两支撑轴(4);
3)支撑轴(4)周面开通孔(41),在支撑轴(4)的周面开设有若干贯穿支撑轴(4)轴线的通孔(41),保证通孔(41)的轴线垂直于支撑轴(4)的轴线,设定通孔(41)轴线距支撑轴(4)一端的距离小于外辊筒(2)与内辊筒(1)长度之差的1/2;
4)焊接内封堵,将支撑轴(4)开设有通孔(41)的一端与挡盘(3)焊接,保证支撑轴(4)与挡盘(3)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内辊拼接与内辊焊接之间进行内辊检测,将拼接成型的内辊置于动平衡仪,进行动平衡检测;印辊拼接与印辊焊接之间进行印辊测试,将拼接完成印辊进行动平衡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内辊拼接包括以下步骤:
1)在内辊筒(1)的两端进行扩孔,保证内辊筒(1)两端形成直径与挡盘(3)直径相同的安装槽一(11);
2)沿挡盘(3)的外侧壁趋向内辊筒(1)周面倾斜开设有多个固定孔一(6),多个固定孔一(6)以内辊筒(1)的轴线为中心均匀布设,保证固定孔一(6)贯穿挡盘(3)并延伸至内辊筒(1)周壁内;
3)采用与固定孔一(6)直径相同的钢柱一(61)插设于固定孔一(6)内,保证钢柱一(61)长度小于固定孔一(6)长度且钢柱一(61)的两端能够分别延伸至挡盘(3)与内辊筒(1)内;
4)将钢柱一(61)完全插设于固定孔一(6)内后,对固定孔一(6)外端填充蜡液,等待蜡液凝固封闭固定孔一(6),形成拼接完成的内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内辊拼接时,安装槽一(11)的槽深要求大于挡盘(3)的厚度,将两封堵的挡盘(3)插设于内辊筒(1)的安装槽一(11)内之前,分别取两侧涂热熔胶一的密封圈一(12)分别填充于安装槽一(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内辊焊接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合格后,将内辊的各固定孔一(6)处的蜡液加热熔化,使蜡液从固定孔一(6)排出,直接对固定孔一(6)焊接,通过焊料填充各固定孔一(6)外端;
2)填充完成各固定孔一(6)后,对内辊筒(1)与封堵的挡盘(3)连接部进行焊接固定,并通过焊接内辊筒(1)与封堵产生的热量激活密封圈一(12)两侧热熔胶一,保证密封圈一(12)在安装槽一(11)内的固定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印辊拼接包括以下步骤:
1)将挡环(5)置于外辊筒(2)的安装槽二(21)后,由两挡环(5)的外侧壁倾斜趋向外辊筒(2)的周面壁方向倾斜开设多个固定孔二(7),保证固定孔贯穿挡环(5)并延伸至外辊筒(2)内,并保证多个固定孔二(7)以外辊筒(2)的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
2)拆下外辊筒(2)一端的挡环(5),采用与固定孔二(7)直径相同的钢柱二(71),并将钢柱二(71)插设于固定孔二(7)内,保证钢柱二(71)的一端延伸至外辊筒(2)内,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孔二(7)内;然后在固定孔二(7)内填充蜡液,等待蜡液凝固;
3)将两挡环(5)插设于外辊筒(2)的另一安装槽二(21)后,然后将钢柱二(71)插设于该挡环(5)与外辊筒(2)的固定孔二(7)内,并填充蜡液,等待蜡液凝固,完成印辊的完整拼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印辊拼接时,安装槽二(21)的开设深度大于挡环(5)的厚度,在将两挡环(5)置于外辊筒(2)的安装槽二(21)内之前,分别取两侧周面涂有热熔胶的密封圈二(22)插设于安装槽二(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版辊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印辊焊接包括以下步骤:
1)测试完成后,将挡环(5)两侧固定孔二(7)内蜡液重新加热排出;
2)将两挡环(5)均与外辊筒(2)以及内辊的支撑轴(4)焊接牢固,通过焊接挡环(5)与外辊筒(2)的热量激活密封圈二(22)周面的热熔胶,使密封圈二(22)与挡环(5)与外辊筒(2)粘接连接,完成印辊成型。
CN202111342226.6A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 Active CN114161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2226.6A CN114161084B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2226.6A CN114161084B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1084A CN114161084A (zh) 2022-03-11
CN114161084B true CN114161084B (zh) 2024-04-02

Family

ID=80479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2226.6A Active CN114161084B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108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00465U (zh) * 2016-07-07 2016-12-14 温州朗讯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电雕版辊
CN106945383A (zh) * 2017-05-10 2017-07-14 山西运城制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7974B2 (en) * 2012-08-23 2015-08-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for preparing a relief printing for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00465U (zh) * 2016-07-07 2016-12-14 温州朗讯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电雕版辊
CN106945383A (zh) * 2017-05-10 2017-07-14 山西运城制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雕制版工艺解析;李洋;;印刷技术(第10期);第24-2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1084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6257B2 (ja) 自動車車軸成分と自動車車軸成分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1094765A (zh) 光学加工工具组件
MX2009000630A (es) Metodo para producir un componente fundido con un tubo de fundicion.
CN104550710A (zh) 一种镶缸套铝合金缸体铸件的快速制造方法
CN114161084B (zh) 一种特种版辊的制作工艺
US513891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drum blanks on isostatic mandrel
CN114012034A (zh) 薄壁回转体铝合金铸件的无箱浇注制造方法
CN103769821A (zh) 干式气缸套机械加工方法
CN106425750A (zh) 镜片的装夹治具及装夹工艺
CN110014265B (zh) 一种热相改性两轮车轮毂的制作工艺
US3895209A (en) Metal build-up apparatus
CN107962165A (zh) 一种在3d打印树脂砂芯里装配成型冷铁的铸造方法
CN103611920A (zh) 铸件内钢管镶铸方法
US2207150A (en) Centrifugally cast plunger and tube
CN102896473B (zh) 一种电机测速齿环类薄壁件的加工工艺
CN212598947U (zh) 一种大直径不通孔薄壁壳体外圆加工夹具
US3357875A (en) Multi-part hollow casting
US20190270137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regeneratively cooled rocket thrust chamber nozzles
RU2104128C1 (ru) Направляющая втулка
KR20160148733A (ko) 고압주조용 인써트 파이프
CN113061959B (zh) 一种两点固定的汽车后盖电泳接漆辅具
CN111687381B (zh) 一种引导轮制造设备及引导轮制造工艺
CN116038171B (zh) 再生冷却推力室及其制作方法
JP2014217880A (ja)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の射出ヘッド構造
GB2206180A (en) A cast roll shell for a press or calender roll and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its manufa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