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5200A -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5200A
CN114145200A CN202111436974.0A CN202111436974A CN114145200A CN 114145200 A CN114145200 A CN 114145200A CN 202111436974 A CN202111436974 A CN 202111436974A CN 114145200 A CN114145200 A CN 114145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rice
days
nitrogen fertilizer
trans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69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5200B (zh
Inventor
王昕�
殷延勃
沙月霞
张益民
杨国虎
贺奇
亢玲
李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of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of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of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of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14369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52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5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5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5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5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插秧前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2)插秧后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3)水稻成熟后收获。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通过优化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时间和施用量,尤其将氮肥精细分配施用,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了氧化亚氮的排放量,缓解了温室效应。

Description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氮肥在水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水稻栽培方法,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氮肥的现象比较凸出。过量氮肥施入会降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土壤肥力,通过表面径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大量铵态氨挥发污染空气,并且过量的氮肥经过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生成N2O,加剧温室效应等,使稻田系统成为了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专利技术CN109302963A,公开日2019年2月5日,公开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该技术采用“增密减氮”措施,通过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作物密度,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温室气体N2O的排放量。但是,在“增密减氮”组的定植密度高于常规对照组的情况下,其水稻增产量仅提高了3.0%。可见该技术的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导致了水稻减产。因此,通过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虽然是可行的,但同时也产生了水稻减产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够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又能够提高水稻产量的水稻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插秧前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
(2)插秧后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
(3)水稻成熟后收获。
优选的,所述底肥在插秧前5~7天施入。
优选的,所述底肥按照氮肥55~65kg/hm2、磷肥45~55kg/hm2、钾肥35~45kg/hm2施入。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氮肥的追施量为12~18kg/hm2;所述第二次氮肥的追施量为22~26kg/hm2;所述第三次氮肥的追施量为32~38kg/hm2;所述第四次氮肥的追施量为18~22kg/hm2;所述第五次氮肥的追施量为20~30kg/hm2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磷肥的追施量为15~25kg/hm2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钾肥的追施量为18~23kg/hm2
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通过合理分配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使用时间和施用量,尤其将氮肥精细分配施用,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了氧化亚氮的释放,缓解了温室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插秧前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
(2)插秧后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
(3)水稻成熟后收获。
本发明在水稻插秧的前一年的9~10月份,对土地进行翻耕,清除杂草、石块,并耙平,得到待种植地。
在本发明中,翻耕的深度优选为15~25cm,进一步优选为18~23cm,再进一步优选为22cm。
待到来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待种植地中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
在本发明中,所述底肥优选在插秧前5~7天施入,进一步优选在插秧前6天施入。
在本发明中,所述底肥优选为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复合肥。
在本发明中,底肥中所述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55~65kg/hm2,进一步优选为60kg/hm2;所述磷肥的施用量优选为45~55kg/hm2,进一步优选为50kg/hm2;所述钾肥的施用量优选为35~45kg/hm2,进一步优选为40kg/hm2
在本发明中,所述氮肥优选为尿素,所述磷肥优选为磷酸二铵,所述钾肥优选为氯化钾。上述肥料均来自市售。
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打浆整地机进行打浆整地,打浆整地后,土壤沉实5~8天,优选沉实7天,即可开始插秧。
在本发明中,所述插秧于5月上旬进行。
在本发明中,水稻的品种优选为宁粳43号。
在本发明中,所述插秧的株行距优选为28~32×8~12cm,进一步优选为30×10cm。
在本发明中,插秧时,每穴秧苗数量优选为2~4株,进一步优选为3株。
在本发明中,插秧时的深度优选为1~3cm,进一步优选为2cm。
插秧后,水稻的追肥按照如下方法管理。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插秧后的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进一步优选在插秧后的第7天追施第一次氮肥。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次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12~18kg/hm2,进一步优选为15kg/hm2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进一步优选为插秧后第14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次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22~26kg/hm2,进一步优选为25kg/hm2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次磷肥的施用量优选为15~25kg/hm2,进一步优选为20kg/hm2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进一步优选在插秧后第28天追施第三次氮肥。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次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32~38kg/hm2,进一步优选为35kg/hm2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进一步优选在插秧后第35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四次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18~22kg/hm2,进一步优选为20kg/hm2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次钾肥的施用量优选为18~23kg/hm2,进一步优选为20kg/hm2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进一步优选为插秧后第45天追施第五次氮肥。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五次氮肥的施用量优选为20~30kg/hm2,进一步优选为25kg/hm2
在本发明中,对水稻田间的水分管理没有特别的要求,根据常规大田管理方法进行即可。例如,插秧后控制水深为苗高的1/2~2/3,并保证不淹没苗心;水稻返青后,采用间歇灌溉,一次灌溉水层深度为3~5cm,待水层自然落干后,循环灌溉;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开花阶段保持水层3~5cm;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保持浅水层,水深度为3~5cm;水稻齐穗前保持浅水灌溉,水深度为3~5cm;进入灌浆期,采取间歇灌溉,水深度为3~5cm;腊熟末期停止灌水。
待到9月下旬,水稻成熟即可收获。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用地2.4亩。试验所用氮肥为尿素,磷肥为磷酸二铵,钾肥为氯化钾,均为市售产品。实验所用水稻品种为宁粳43号,在大棚中培育至苗期,备用。
2019年9月28日对试验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cm;2020年4月28日,在实验组的试验田中施入底肥,按照氮肥60kg/hm2、磷肥50kg/hm2、钾肥40kg/hm2施入,对照组的试验田按照氮肥70kg/hm2、磷肥70kg/hm2、钾肥60kg/hm2施入。然后利用打浆整地机进行打浆整地,沉实7天后,于5月6日进行插秧。插秧时按照株行距30×10cm定穴,每穴插入3株秧苗,插秧深度为2cm。实验组和对照组追肥时间和追肥量如表1。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追肥时间和追肥量
Figure BDA0003381816130000041
Figure BDA0003381816130000051
水分管理如下:插秧后控制水深为苗高的1/2,不淹没苗心;水稻返青后,采用间歇灌溉,一次灌溉水层深度为4cm,待水层自然落干后,循环灌溉;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开花阶段保持水层4cm;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保持浅水层,水深度为5cm;水稻齐穗前保持浅水灌溉,水深度为3cm;进入灌浆期,采取间歇灌溉,水深度为3cm;腊熟末期停止灌水。2020年9月23日收割水稻。
实验结束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稻产量;并结合试验期间收集的N2O排放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
表2两种水稻栽培方法的产量和N2O排放量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产量t/hm<sup>2</sup> 12.03 10.25
N<sub>2</sub>O排放量kg/hm<sup>2</sup> 1.85 2.30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水稻栽培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对照组相比产量提高17.36%;并且显著降低了N2O的排放量,相比于对照组降低19.56%。
本实施例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N2O排放通量进行采样测定。采样期间为2020年5月18日至8月2日,于该期间内的每周二、四的上午9:00~11:00进行采样。再用内插法计算未测定日的通量值,然后将观测值与未测定日的计算值累加得到N2O排放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插秧前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
(2)插秧后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
(3)水稻成熟后收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肥在插秧前5~7天施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肥按照氮肥55~65kg/hm2、磷肥45~55kg/hm2、钾肥35~45kg/hm2施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氮肥的追施量为12~18kg/hm2;所述第二次氮肥的追施量为22~26kg/hm2;所述第三次氮肥的追施量为32~38kg/hm2;所述第四次氮肥的追施量为18~22kg/hm2;所述第五次氮肥的追施量为20~30kg/hm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磷肥的追施量为15~25kg/hm2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钾肥的追施量为18~23kg/hm2
CN202111436974.0A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Active CN1141452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6974.0A CN114145200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6974.0A CN114145200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5200A true CN114145200A (zh) 2022-03-08
CN114145200B CN114145200B (zh) 2023-09-29

Family

ID=80784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6974.0A Active CN114145200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52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0948A (zh) * 2022-09-01 2022-11-04 顺祥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虾粉肥的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登敏等: "磷钾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余翔等: "机插稻鸭共作系统氮素基蘖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 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 "《作物种子繁育员》", 30 November 2004,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刘延莲等: "整县制一季中稻产量超10. 5 t /hm2 集成技术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周文富: "粳稻优质高产栽培改进新技术", 《种子世界》 *
孔宪旺等: "湖南地区不同集约化栽培模式下双季稻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规律", 《环境科学学报》 *
张玉华: "河西圩农场中籼水稻软盘育秧与机械栽插配套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张金荣等: "无公害纯天然富硒大米生产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徐祥根等: "苏州市晚粳型水稻新品种综合评价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施振云等: "前后期不同比例氮、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土壤肥料》 *
杨安中等: "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库源关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土壤》 *
林华等: "强化栽培条件下氮肥施用技术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
梁国庆等: "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体系土壤N_2O排放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白志刚等: "氮肥运筹对水稻氮代谢及稻田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陆惠斌等: "单季晚粳宁84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农业开发与装备》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0948A (zh) * 2022-09-01 2022-11-04 顺祥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虾粉肥的使用方法
CN115280948B (zh) * 2022-09-01 2024-04-26 顺祥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虾粉肥的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5200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3338C (zh) 苹果精准施肥方法
CN107889602A (zh) 水稻全生育期全部肥料一次性根区穴施方法
CN105837289B (zh) 花生水肥一体化专用肥料套餐
CN111373915A (zh) 一种马铃薯主食化品种水肥一体化补水、施肥方法
CN114145200B (zh)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CN109392631A (zh) 一种小麦花生双高产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CN111201967B (zh) 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省肥方法
CN106856921B (zh) 一种利用细绿萍配施调控稻田氮肥缓释的栽培方法
CN111848293A (zh) 一种再生稻专用缓控释配方肥及其侧深精准施肥方法
CN105723907B (zh) 一种前茬为冬种马铃薯的双季水稻施肥方法
CN109089782B (zh) 一种用于蔬菜的多肥组合物及其施肥管理方法
CN114315451B (zh) 一种菠萝蜜全生育期采用的肥料和施肥方法
CN112544355A (zh) 一种神香草滴灌水肥一体化的方法
NL2034717B1 (en) High-yield cultivation method for oat forage
CN109964763A (zh)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
AU2021103257A4 (en) Method of fertilizing cotton by topdressing instead of base fertilizer
US11981612B2 (en) Method for optimizing particle size of controlled-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oxamide particles for single basal fertilization
CN108370700B (zh) 一种生姜施肥法
CN112640756B (zh) 河北地区兼顾机采棉株型塑造和产量的栽培方法
CN113207602B (zh) 干旱区机采棉节氮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10800543B (zh) 一种沙枣育苗的方法
KR102418730B1 (ko) 원예용 복합 비료 조성물
CN106332588A (zh) 一种红薯施肥方法
CN116326441A (zh) 膜下滴灌有机水稻栽培方法
CN116034833A (zh) 一种高产量水稻直播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