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4763A -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4763A
CN109964763A CN201910266070.4A CN201910266070A CN109964763A CN 109964763 A CN109964763 A CN 109964763A CN 201910266070 A CN201910266070 A CN 201910266070A CN 109964763 A CN109964763 A CN 109964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paddy field
ratooning
fertilizer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60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富贤
张�林
周兴兵
蒋鹏
刘茂
郭晓艺
朱永川
熊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E AND SORGHUM INSTITUTE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RICE AND SORGHUM INSTITUTE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E AND SORGHUM INSTITUTE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RICE AND SORGHUM INSTITUTE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2660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647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64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4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种植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在冬水田区亩栽1.5万穴下群体穗粒数≤180粒的水稻品种,每亩栽秧0.6~0.9万穴,头季每亩施氮肥(以N计)7~9kg。其优点是:在冬水田区保证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高产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了冬水田区种稻收益,显著促进当地居民耕种动机和积极性,对减少撂荒稻田,实现冬水田区稻田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Description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种植技术,尤其是一种水稻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四川盆地东南部冬水田区(本发明中所述冬水田区指的是年种一季水稻或蓄再生稻,水稻收后至下年栽秧期间稻田休闲并保持一定水层的稻区,典型的如四川盆地东南部海拔350米以下的丘陵稻区),常年有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种植方式600万亩左右。由于该区地处丘陵,稻田高低错落、面积0.5~5亩不等,以及形状极不规则、水利排灌设施差、基本无机耕道等制约因素。致使其中70%近450万亩的稻田不能实施机械化生产,只能采取传统人力生产操作方式,即采用畜力耕地、密植、多次施肥的种稻技术。虽然可获较高的水稻产量,但生产成本较高,种稻收益极低。加之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依靠传统的高强度人力技术,难以维持水稻生产。因此,生产上撂荒稻田增多,急需一种新的省力、高效水稻生产技术改善这一困境。
发明内容
为实现在冬水田区保证水稻高产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投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在冬水田区亩栽1.5万穴下群体穗粒数≤180粒的水稻品种,每亩栽秧0.6~0.9万穴,头季每亩施氮肥(以N计)7~9kg。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合理密植能协调水稻单株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改善田间的温光条件,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有机物质的累积,增加产量。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类型、地理条件、土壤肥力等综合考虑,按照现有种植技术,适合冬水田区杂交稻的栽秧密度为1.2~1.5万穴/亩。
冬水田丘陵稻区无法进行机械栽秧且劳动力严重短缺,降低栽秧密度可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但是研究表明,在超稀植条件下,例如每亩栽秧0.6~0.9万穴的条件下,虽然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但是其不仅导致单位产量下降,还将导致稻株早衰落而进一步减产。
发明人认为其原因是为了保证再生季的高产,再生稻的种植通常选用强再生力水稻品种,在当前的肥水管理模式下,超稀植条件下每穗粒数显著提高,导致库源结构失调所致。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超稀植条件下(每亩栽秧0.6~0.9万穴),选用在冬水田区亩栽1.5万穴下群体穗粒数≤180粒的水稻品种,头季每亩施用氮肥(以N计)7~9kg,可将穗粒数控制在200粒/穗以内,加之本发明在头季齐穗后0~5天即施用再生稻促芽肥,能有效避免稻株早衰落减产。并且该方法相对于传统再生稻种植方法降低了苗峰,改善了群体光照条件,有效穗数有所降低,成穗率显著提高,在适宜的程度内提高了每穗粒数,在保持高产适宜叶面积指数条件下扩大了库容量,起到一种扩“库”增“源”的效果。从而在减少劳动力投入的前提下还保证了较高的产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选用的水稻品种直链淀粉质量百分比含量≤16%。在本发明的超稀植条件下,若采用直链淀粉16%以上品种,扩行超稀植条件下可能导致再生稻直链淀粉含量超过20%而降低适口性。因此本发明中选用直链淀粉质量百分比含量≤16%的水稻品种为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头季施用底肥,不施用促蘖肥和穗肥;所述底肥施用量为:每亩施用氮肥(以N计)7~9kg,磷肥(以P2O5计)3~4kg,钾肥(以K2O计)4~6kg。
由于本发明采用每亩栽秧0.6~0.9万穴的超稀植方式,因此减少了水稻无效分蘖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量而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加上四川盆地冬水田稻田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特点,发明人提出新的施肥方案,即头季稻不再施促蘖肥、穗肥,仅施用底肥,并按照每亩施用氮肥(以N计)7~9kg,磷肥(以P2O5计)3~4kg,钾肥(以K2O计)4~6kg的施用量进行施用,实验表明可在保证水稻产量达600公斤/亩左右高产前提下,比现有高产栽培技术节省氮肥15~20%。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了肥料成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更佳的,可在施用底肥的同时施用除草剂,可将除草剂与底肥混合配制成复混肥一并施用,避免在分蘖期单独施用除草剂,进一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为保证除草剂的效果,选用杂草发芽前封闭式除草剂,封闭式除草剂与底肥一并施用时田间有一定水层,比传统栽秧后7~10天施用时因蒸发田间水层变浅甚至露泥的封闭效果更好,因此改变除草剂的施用时期并选用封闭式除草剂其除草效果比栽后施用更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栽秧方式为免耕栽秧,实行连续免耕栽秧5年以后翻耕1年的耕作周期。由于冬季蓄水稻田较平整、杂草少,可实施免耕栽秧,每亩可节省犁耙田的人力与畜力投入2个。稻田连续免耕多年后稻田地力下降,水稻产量有所减产,以连续免耕5年为宜,即实行连续免耕栽秧5年以后翻耕1年的耕作周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于头季稻齐穗后0~5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传统技术的促芽肥施用时间是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天,而此时正值川南规律性的高温伏旱期,大面积生产常出现稻田处于受旱状态较多稻田常因干旱无水致促芽肥不能实施而制约了再生稻高产,因此可提前施用再生稻促芽肥以避开伏旱期。另一方面,实验表明,在本发明每亩栽秧0.6~0.9万穴的超稀植条件下,如果按照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天才施用再生稻促芽肥很容易导致稻株早衰落减产,而提前再生稻促芽肥的施用时机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
所述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为:根据群体穗粒数确定施用量:130~150粒/穗品种施尿素8kg/亩、151~170粒/穗品种施尿素12kg/亩、171~190粒/穗品种施尿素16kg/亩、191粒/穗以上品种施尿素20kg/亩;并根据所施尿素的N含量按照N:K2O=1:0.5的质量比配施钾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冬水田区保证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高产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投入。实验表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在保证两季总产量高于目前推广的高产种植技术产量的前提下,节省耕田人工2个、栽秧人工1个、施肥人工1个,省氮肥15~20%,头季每亩节本增效达到230~260元,再生季每亩节本增效10~12元。从而提高了冬水田区种稻收益,并显著降低农村劳动力投入与劳动强度,显著促进当地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对减少撂荒稻田,实现冬水田区稻田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为明确本发明的技术效果,申请人于2017、2018年分别在隆昌市和泸县开展了本发明的“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与目前推广的高产种植技术同田对比试验,具体技术如下:
实施例一: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卓超华
头季选用品种蓉18优1015(亩栽1.5万穴下群体穗粒数为132.2粒,直链淀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3.9%),栽秧方式为免耕栽秧,每亩栽秧0.64万穴。
头季仅施用底肥,不施用促蘖肥和穗肥,底肥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专用肥25公斤,即每亩施N 7公斤、P2O5 3公斤、K2O 4公斤和2种水稻除草剂。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实施例二: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林昌学
头季选用品种泸香优104(亩栽1.5万穴下群体穗粒数为142.5粒,直链淀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4.7%),栽秧方式为免耕栽秧,每亩栽秧0.84万穴。
头季仅施用底肥,不施用促蘖肥和穗肥,底肥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专用肥底肥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专用肥30公斤,即每亩施N 8.4公斤、P2O5 3.6公斤、K2O 4.8公斤和2种水稻除草剂。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实施例三: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林开华头季选用品种乐优808(亩栽1.5万穴下群体穗粒数为149.7粒,直链淀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5.3%),栽秧方式为免耕栽秧,每亩栽秧0.76万穴。
头季仅施用底肥,不施用促蘖肥和穗肥,底肥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专用肥底肥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专用肥25公斤,即每亩施N 8.4公斤、P2O5 3.6公斤、K2O 4.8公斤和2种水稻除草剂。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实施例四: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李贵华
头季选用品种内6优107(亩栽1.5万穴下群体穗粒数为157.1粒,直链淀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4.5%),栽秧方式为免耕栽秧,每亩栽秧0.79万穴。
头季仅施用底肥,不施用促蘖肥和穗肥,底肥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专用肥底肥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专用肥25公斤,即每亩施N 7公斤、P2O5 3公斤、K2O 4公斤和2种水稻除草剂。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实施例五: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卓超荣
头季选用品种绵优5323(亩栽1.5万穴下群体穗粒数为171.1粒,直链淀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5.2%),栽秧方式为免耕栽秧,每亩栽秧0.87万穴。
头季仅施用底肥,不施用促蘖肥和穗肥,底肥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专用底肥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专用肥25公斤,即每亩施N 7公斤、P2O5 3公斤、K2O 4公斤和2种水稻除草剂。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实施例六: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张富良
头季选用品种内6优138(亩栽1.5万穴下群体穗粒数为160.4粒,直链淀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3.9%),栽秧方式为免耕栽秧,每亩栽秧0.68万穴。
头季仅施用底肥,不施用促蘖肥和穗肥,底肥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专用肥底肥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专用肥25公斤,即每亩施N 8.4公斤、P2O5 3.6公斤、K2O 4.8公斤和2种水稻除草剂。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一: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卓超华
与实施例一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品种,其区别在于:栽秧方式为翻耕栽秧,每亩栽秧1.50万穴。
头季分底肥、促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底肥施用量每亩为:N 5公斤,P2O5 5公斤、K2O 5公斤;促蘖肥施用量为:N 3公斤,并同时施除草剂;穗肥使用量为:N 2公斤。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二: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林昌学
与实施例二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二相同品种,其区别在于:栽秧方式为翻耕栽秧,每亩栽秧1.25万穴。
头季分底肥、促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底肥施用量每亩为:N 6.5公斤,P2O5 5公斤、K2O 5公斤;促蘖肥施用量为:N 2.5公斤,并同时施除草剂;穗肥使用量为:N 1.5公斤。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三: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林开华
与实施例三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三相同品种,其区别在于:栽秧方式为翻耕栽秧,每亩栽秧1.32万穴。
头季分底肥、促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底肥施用量每亩为:N 5公斤,P2O5 5公斤、K2O 6公斤;促蘖肥施用量为:N 2公斤,并同时施除草剂;穗肥使用量为:N 2公斤。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四: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李贵华
与实施例四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四相同品种,其区别在于:栽秧方式为翻耕栽秧,每亩栽秧1.23万穴。
头季分底肥、促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底肥施用量每亩为:N 6公斤,P2O5 4.5公斤、K2O 6公斤;促蘖肥施用量为:N 3公斤,并同时施除草剂;穗肥使用量为:N 1公斤。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五: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卓超荣
与实施例五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五相同品种,其区别在于:栽秧方式为翻耕栽秧,每亩栽秧1.25万穴。
头季分底肥、促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底肥施用量每亩为:N 6公斤,P2O5 5公斤、K2O 7公斤;促蘖肥施用量为:N 2公斤,并同时施除草剂;穗肥使用量为:N 2公斤。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六:
实验项目:头季稻种植,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张富良
与实施例六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六相同品种,其区别在于:栽秧方式为翻耕栽秧,每亩栽秧1.45万穴。
头季分底肥、促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底肥施用量每亩为:N 6公斤,P2O5 4公斤、K2O 6公斤;促蘖肥施用量为:N 2公斤,并同时施除草剂;穗肥使用量为:N 2公斤。
头季于全田95%左右的籽粒黄熟时收割,头季产量情况见表1。
实施例七: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卢洪兴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3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用时测得5穴每穗颖花数为163,施尿素(以N计)12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6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实施例八: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陈有恒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5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用时测得5穴每穗颖花数为177,施尿素(以N计)16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8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实施例九: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吴玉彬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1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用时测得5穴每穗颖花数为168,施尿素(以N计)12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6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实施例十: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林中海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4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用时测得5穴每穗颖花数为186,施尿素(以N计)16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8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实施例十一: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林远楷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2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用时测得5穴每穗颖花数为172,施尿素(以N计)16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8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实施例十二: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林远能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5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用时测得5穴每穗颖花数为164,施尿素(以N计)12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6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七: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卢洪兴
与实施例七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七相同的田间管理,其区别在于: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15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尿素(以N计)20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10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八: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陈有恒
与实施例八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八相同的田间管理,其区别在于: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20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尿素(以N计)22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10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九: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7年,地点:隆昌市,实验户:吴玉彬
与实施例九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九相同的田间管理,其区别在于: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17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尿素(以N计)23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10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十: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林中海
与实施例十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十相同的田间管理,其区别在于: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18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尿素(以N计)18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9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十一: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林远楷
与实施例十一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十一相同的田间管理,其区别在于: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15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尿素(以N计)18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9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对比例十二:
实验项目:再生稻蓄留,时间:2018年,地点:泸县,实验户:林远能
与实施例十二进行同田对比实验,采用与实施例十二相同的田间管理,其区别在于:
于头季稻齐穗后第15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施尿素(以N计)18kg/亩,并配施钾肥(以K2O计)8kg/亩。
再生季于全田90%左右的籽粒黄熟时及时收割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情况见表1。
表1:同田对比示范的头季稻与再生稻产量结果
由表1可见,本发明的“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同田对比示范结果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分别为595.29kg/亩、192.56kg/亩,均分别比目前推广技术略为增产,两年结果表现趋势一致。
与目前推广的杂交中稻-再生稻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在两季产量相当或略高条件下,每亩既可节省耕田、栽秧、施肥人工费、减少氮肥施量等生产成本240~272元/亩,还提高了技术的生产适用性(表2)。
表2:主要技术参数与节本增效比较

Claims (7)

1.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在冬水田区亩栽1.5万穴下群体穗粒数≤180粒的水稻品种,每亩栽秧0.6~0.9万穴,头季每亩施氮肥(以N计)7~9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用的水稻品种直链淀粉质量百分比含量≤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头季施用底肥,不施用促蘖肥和穗肥;所述底肥施用量为:每亩施用氮肥(以N计)7~9kg,磷肥(以P2O5计)3~4kg,钾肥(以K2O计)4~6k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用底肥的同时施用除草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秧方式为免耕栽秧,实行连续免耕栽秧5年以后翻耕1年的耕作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头季稻齐穗后0~5天施用再生稻促芽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为:根据群体穗粒数确定施用量:130~150粒/穗品种施尿素(以N计)8kg/亩、151~170粒/穗品种施尿素(以N计)12kg/亩、171~190粒/穗品种施尿素(以N计)16kg/亩、191粒/穗以上品种施尿素(以N计)20kg/亩;并根据所施尿素的N含量按照N:K2O=1:0.5的质量比配施钾肥。
CN201910266070.4A 2019-04-03 2019-04-03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 Pending CN109964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6070.4A CN109964763A (zh) 2019-04-03 2019-04-03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6070.4A CN109964763A (zh) 2019-04-03 2019-04-03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4763A true CN109964763A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82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6070.4A Pending CN109964763A (zh) 2019-04-03 2019-04-03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647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6006A (zh) * 2020-04-29 2020-09-0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冬水稻田水稻高产下的高效养鱼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8695A (zh) * 2017-09-27 2018-01-0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机械收割蓄留再生稻技术
CN108782078A (zh) * 2018-04-24 2018-11-13 贵州贵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高产种植方法
CN109349038A (zh) * 2018-11-21 2019-02-1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冬水田区水稻免耕直播蓄留再生稻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8695A (zh) * 2017-09-27 2018-01-0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机械收割蓄留再生稻技术
CN108782078A (zh) * 2018-04-24 2018-11-13 贵州贵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高产种植方法
CN109349038A (zh) * 2018-11-21 2019-02-1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冬水田区水稻免耕直播蓄留再生稻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丘永秀: "发展早稻――再生稻,实现水稻栽培"轻高优" ", 《农业科技通讯》 *
刘代银: "提高四川再生稻产量的技术对策 ", 《四川农业科技》 *
张林等: "杂交中稻头季稻花期阴雨下产量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 《作物研究》 *
徐富贤等: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 《中国农业科学》 *
杜清源等: "突破性水稻新品种渝香203中稻-再生稻轻简栽培技术 ", 《农技服务》 *
熊洪等: "川东南冬水(闲)田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技术 ", 《四川农业科技》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6006A (zh) * 2020-04-29 2020-09-0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冬水稻田水稻高产下的高效养鱼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9961B (zh) 小麦玉米两熟作物秸秆全还田条件下一体化施肥法
CN100493338C (zh) 苹果精准施肥方法
CN101843203B (zh) 微纳气泡水灌溉水稻的增氧栽培法
CN106212157A (zh) 一种富硒皇帝柑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3947496A (zh) 一种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CN109169048B (zh) 一种盐碱地饲用油菜栽培方法
CN105660102A (zh) 一种窝播留苗移栽两用的油菜种植方法
CN108782075A (zh) 一种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化肥减量增效绿色施肥方法
CN115024147B (zh) 一种提高红香酥梨优质果率的施肥方法
CN109729944A (zh) 一种杂交中稻防倒高产栽培方法
CN106818128B (zh) 一种沙漠绿化种植结构和方法
CN110178690B (zh) 碳纳米溶胶在培育草莓中的应用、一种草莓苗培育培养基、基质以及草莓苗培育方法
CN107056505A (zh) 一种菜稻轮作农田养分减排且维持作物稳产的方法
CN105766283B (zh) 一种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方法
CN101558726B (zh) 一种杂交中稻的环保增产栽培方法
CN106431656A (zh) 一种海桐播种育苗方法
CN109964763A (zh)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省力高效种植方法
CN105706695B (zh) 黑龙港流域雨养旱作区冬小麦种植方法
CN107711360A (zh) 有机高产玉米的种植方法
CN112088737A (zh) 一种高品质水稻的精细化种植方法
CN112075305A (zh) 一种提升黄河故道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生产力的方法
CN110537469A (zh) 一种提高粘土地鲜食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方法
CN110800543B (zh) 一种沙枣育苗的方法
CN111034555B (zh) 基于中稻茬原位制钵无损定植技术的超稀植油菜栽培方法
CN112640756B (zh) 河北地区兼顾机采棉株型塑造和产量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