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2901A -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方法和基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方法和基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2901A
CN114142901A CN202111332146.2A CN202111332146A CN114142901A CN 114142901 A CN114142901 A CN 114142901A CN 202111332146 A CN202111332146 A CN 202111332146A CN 114142901 A CN114142901 A CN 114142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unit
terminal device
relate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321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桶谷贤吾
二木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42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29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4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qual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5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involving beams of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方法和基站的方法。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方法,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对第二基站使用至少一个波束所发送的信号进行测量;将指示所述测量的结果的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第二信息,其中包括在确认消息中的所述RRC消息是响应于请求消息而从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的,并且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请求消息是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的;以及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将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方法和基站的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7月05日,申请号为201780047632.5、题为“与波束成形有关的设备、方法、系统、程序和记录介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波束成形有关的设备、方法、系统、程序和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移动网络的容量的急剧增加,不仅可以使用诸如几百兆赫频带和几千兆赫频带等的当前使用的频带,而且还可以使用诸如几万兆赫频带等的更高频带。特别地,在第五代(5G)中,为了充分利用这种频带,研究了通过使用大量天线形成窄的定向波束来向用户传送信号。
在更高频带中,为了补偿大的传播损耗,可想到使用波束成形来不仅发送系统信息和寻呼信息,而且还发送包括公共导频信号或参考信号等的所有的下行链路信号/下行链路信道。同样,对于上行链路,为了补偿传播损耗,也可想到使用波束成形来接收所有的上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信道。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在从终端设备的切换的源基站发送至目标基站的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消息中包括下行链路波束ID和上行链路波束ID。此外,根据专利文献1,下行链路波束ID用于指定用于在切换之后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波束,并且上行链路波束ID用于指定用于在切换之后从终端设备接收数据的上行链路波束。这使得可以省略用于在切换时选择波束的操作,从而使切换的延迟减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4-53185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在切换之后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中补偿了传播损耗,但在切换中的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之间的控制信号的发送/接收中没有补偿传播损耗。特别地,由于传播损耗大,因而目标基站可能无法接收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例如,随机接入中的上行链路信号)。结果,这导致存在切换的失败率增加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示例目的是使得可以提高切换成功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一设备包括:第一通信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以及第二通信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从终端设备的切换的源基站接收切换消息,其中,所述切换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波束相关信息,以及所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二设备包括:第一通信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从终端设备接收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用于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的基站所用的信息;以及第二通信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将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其中,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基站为了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三设备包括:接收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及发送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将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所用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基站为了接收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一方法包括: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从终端设备的切换的源基站接收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波束相关信息;以及基于所述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二方法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用于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的基站所用的信息;以及将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其中,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基站为了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三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及将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所用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基站为了接收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系统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以及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且将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所用的信息,所述第二基站将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以及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一程序是一种程序,其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从终端设备的切换的源基站接收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波束相关信息;以及基于所述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二程序是一种程序,其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从终端设备接收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用于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的基站所用的信息;以及将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其中,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基站为了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三程序是一种程序,其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接收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及将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所用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基站为了接收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一记录介质是一种计算机可读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其上记录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从终端设备的切换的源基站接收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波束相关信息;以及基于所述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二记录介质是一种计算机可读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其上记录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从终端设备接收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用于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的基站所用的信息;以及将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其中,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基站为了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的第三记录介质是一种计算机可读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其上记录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接收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及将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所用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基站为了接收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方面,可以提高切换成功的可能性。注意,代替上述效果或连同上述效果一起,本发明可以提供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基站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基站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发送参考信号所利用的多个波束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要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无线资源(时间资源)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9是用于说明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处理的示意流程的序列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基站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基站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附图标记列表
1,2 系统
10,20 小区/覆盖区域
11 波束
30 波束搜索时间段
100,200,500,600 基站
141,241,510,610 第一通信处理单元
143,243,520,620 第二通信处理单元
300,700 终端设备
331,710 接收处理单元
333,720 发送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可以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说明可以相同的元件,由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将按以下顺序给出说明。
1.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概述
2.第一实施例
2.1.系统的结构
2.2.基站100的结构
2.3.基站200的结构
2.4.终端设备300的结构
2.5.技术特征
2.6.变形例
3.第二实施例
3.1.系统的结构
3.2.基站500的结构
3.3.基站600的结构
3.4.终端设备700的结构
3.5.技术特征
<<1.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概述>>
首先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概述。
(1)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移动网络的容量的急剧增加,不仅可以使用诸如几百兆赫频带和几千兆赫频带等的当前使用的频带,而且还可以使用诸如几万兆赫频带等的更高频带。特别地,在第五代(5G)中,为了充分利用这种频带,研究了通过使用大量天线形成窄的定向波束来向用户传送信号。
在更高频带中,为了补偿大的传播损耗,可想到使用波束成形来不仅发送系统信息和寻呼信息,而且还发送包括公共导频信号或参考信号等的所有的下行链路信号/下行链路信道。同样,对于上行链路,为了补偿传播损耗,也可想到使用波束成形来接收所有的上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信道。
例如,专利文献(日本特表2014-531852)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在从终端设备的切换的源基站发送至目标基站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下行链路波束ID和上行链路波束ID。此外,根据该专利文献,下行链路波束ID用于指定用于在切换之后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波束,并且上行链路波束ID用于指定用于在切换之后从终端设备接收数据的上行链路波束。这使得可以省略用于在切换时选择波束的操作,从而使切换的延迟减小。
然而,根据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在切换之后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中补偿了传播损耗,但在切换中的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之间的控制信号的发送/接收中没有补偿传播损耗。特别地,由于传播损耗大,因而目标基站可能无法接收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例如,随机接入中的上行链路信号)。结果,这导致存在切换的失败率增加的可能性。
因此,期望可以提高切换成功的可能性。
(2)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基站(位于终端设备周围的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并且终端设备进行参考信号的测量。此外,终端设备将第一基站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和测量结果)发送至第二基站(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例如,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指示波束成形权重的多个集合其中之一(例如,优选的波束成形权重)。
之后,进行终端设备从第二基站(源基站)向第一基站(目标基站)的切换。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基站(源基站)向第一基站(目标基站)发送包括与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例如,与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同的信息)的切换消息(例如,切换请求消息)。
特别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基于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例如,第一基站使用优选的波束成形权重来接收接入信号。
这使得例如可以补偿接入信号的传播损耗。因此,可以提高切换成功的可能性。
注意,上述的技术特征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示例,并且当然,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的技术特征。
<<2.第一实施例>>
接着,将参考图1~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2.1.系统的结构>
将参考图1来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系统1的结构的示例。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系统1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1,系统1包括基站100、基站200和终端设备300。
例如,系统1可以是符合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标准的系统。更具体地,例如,系统1可以是符合第五代(5G)的标准的系统。
(1)基站100
基站100进行与位于小区10(或覆盖区域10)内的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在第一实施例中,基站100使用波束成形来进行无线通信。
特别地,在第一实施例中,基站100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RS)。参考信号是接收信号强度和/或接收质量的测量所用的信号,并且对应于例如LTE(长期演进)中的CRS(小区特定参考信号)或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可以如在LTE中那样被称为CRS或CSI-RS,或者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称呼(例如,“XXX参考信号”(XXX是任意术语)、“导频信号”或完全不同的其它信号名称)。基站100可以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所有类型的参考信号(例如,CRS、CSI-RS、UE特定RS和/或MBSFN(信号频率网络上的多播/广播)RS)。可选地,基站100可以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部分类型的参考信号,而无需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其它类型的参考信号。
基站100使用波束成形不仅可以发送数据和参考信号,而且还可以发送其它的下行链路信号/下行链路信道(例如,所有的信号/信道)。
注意,基站100是进行与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节点,换句话说是RAN(无线接入网)的节点。例如,基站100可以是NodeB、H-NodeB(家庭节点B)、eNodeB(演进节点B)或H-eNodeB(家庭演进节点B),或者可以是5G中的gNodeB(生成节点B)。基站100可以包括多个单元(或多个节点)。多个单元(或多个节点)可以包括处理较低协议层的第一单元(或第一节点)和处理较高协议层的第二单元(或第二节点)。作为一个示例,第一单元可被称为DU(分布式单元)或AU(访问单元),并且第二单元可被称为CU(中心/中央单元)。作为另一示例,第一单元可被称为RU(无线单元)或RU(远程单元),并且第二单元可被称为DU(数字单元)。RU可以是RRH(远程无线电头端)或RRU(远程无线电单元),并且DU可以是BBU(基带单元)。当然,第一单元(或第一节点)和第二单元(或第二节点)的名称不限于这些示例。可选地,基站100可以是单个单元(或单个节点)。在这种情况下,基站100可以是上述多个单元中的一个单元(例如,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中的一个单元),或者可以连接至多个单元中的其它单元(例如,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中的其它单元)。
(2)基站200
基站200进行与位于小区20(或覆盖区域20)内的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
在第一实施例中,例如,与基站100相同,基站200使用波束成形来进行与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可选地,基站200可以以与基站100的方式不同的方式使用波束成形来进行与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或者可以不使用波束成形来进行与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
注意,与基站100相同,基站200也是进行与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节点,换句话说,基站200是RAN的节点。
(3)终端设备300
终端设备300进行与基站的无线通信。例如,终端设备300在位于小区10内的情况下进行与基站100的无线通信,并且在位于小区20内的情况下进行与基站200的无线通信。
特别地,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例如终端设备300的移动)进行终端设备300从基站200向基站100的切换。在这种情况下,基站200是切换的源基站,并且基站100是切换的目标基站。
<2.2.基站100的结构>
接着,将参考图2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站100的结构的示例。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基站100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2,基站10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网络通信单元120、存储单元130和处理单元140。
(1)无线通信单元110
无线通信单元110无线地发送/接收信号。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从终端设备接收信号并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
(2)网络通信单元120
网络通信单元120从回程接收信号并向回程发送信号。
(3)存储单元130
存储单元130暂时地或永久地存储基站100的操作所用的程序和参数、以及各种数据。
(4)处理单元140
处理单元140提供基站100的各种功能。处理单元140包括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注意,处理单元140还可以包括除这些构成元件外的其它构成元件。也就是说,处理单元140可以进行除这些构成元件的操作之外的操作。后面将详细说明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的具体操作。
例如,处理单元14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与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300)进行通信。例如,处理单元14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经由网络通信单元120与其它网络节点(例如,基站200)进行通信。
(5)实现例
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由天线或RF(射频)电路等实现,并且天线可以是定向天线。网络通信单元120可以由网络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等实现。存储单元130可以由存储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和/或硬盘等实现。处理单元140可以由BB(基带)处理器和/或其它处理器实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可以由同一处理器实现,或者可以由不同的处理器单独实现。上述存储器(存储单元130)可以包括在这样的处理器(芯片)中。
基站100可以包括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以及能够执行该程序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可以进行处理单元14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的操作。该程序可以是用于使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处理单元14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的操作的程序。
<2.3.基站200的结构>
接着,将参考图3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站200的结构的示例。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基站200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3,基站20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210、网络通信单元220、存储单元230和处理单元240。
(1)无线通信单元210
无线通信单元210无线地发送/接收信号。例如,无线通信单元210从终端设备接收信号并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
(2)网络通信单元220
网络通信单元220从回程接收信号并向回程发送信号。
(3)存储单元230
存储单元230暂时地或永久地存储基站200的操作所用的程序和参数、以及各种数据。
(4)处理单元240
处理单元240提供基站200的各种功能。处理单元240包括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注意,处理单元240还可以包括除这些构成元件外的其它构成元件。也就是说,处理单元240可以进行除这些构成元件的操作之外的操作。后面将详细说明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的具体操作。
例如,处理单元24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经由无线通信单元210与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300)进行通信。例如,处理单元24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经由网络通信单元220与其它网络节点(例如,基站100)进行通信。
(5)实现例
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由天线或射频(RF)电路等实现,并且天线可以是定向天线。网络通信单元220可以由网络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等实现。存储单元230可以由存储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和/或硬盘等实现。处理单元240可以由基带(BB)处理器和/或其它处理器实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可以由同一处理器实现,或者可以由不同的处理器单独实现。上述存储器(存储单元230)可以包括在这样的处理器(芯片)中。
基站200可以包括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以及能够执行该程序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可以进行处理单元24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的操作。该程序可以是用于使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处理单元24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的操作的程序。
<2.4.终端设备300的结构>
接着,将参考图4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的结构的示例。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4,终端设备30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310、存储单元320和处理单元330。
(1)无线通信单元310
无线通信单元310无线地发送/接收信号。例如,无线通信单元310从基站接收信号并向基站发送信号。
(2)存储单元320
存储单元320暂时地或永久地存储终端设备300的操作所用的程序和参数、以及各种数据。
(3)处理单元330
处理单元330提供终端设备300的各种功能。处理单元330包括接收处理单元331和发送处理单元333。注意,处理单元330还可以包括除这些构成元件外的其它构成元件。也就是说,处理单元330可以进行除这些构成元件的操作之外的操作。后面将详细说明接收处理单元331和发送处理单元333的具体操作。
例如,处理单元330经由无线通信单元310与基站(例如,基站100和/或基站200)进行通信。
(4)实现例
无线通信单元310可以由天线或射频(RF)电路等实现。存储单元320可以由存储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和/或硬盘等实现。处理单元330可以由基带(BB)处理器和/或其它处理器实现。接收处理单元331和发送处理单元333可以由同一处理器实现,或者可以由不同的处理器单独实现。上述存储器(存储单元320)可以包括在这样的处理器(芯片)中。
终端设备300可以包括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以及能够执行该程序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可以进行处理单元330(接收处理单元331和发送处理单元333)的操作。该程序可以是用于使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处理单元330(接收处理单元331和发送处理单元333)的操作的程序。
<2.5.技术特征>
接着,将参考图5~图8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
在第一实施例中,基站1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300(接收处理单元331)接收参考信号。例如,基站100是位于终端设备300周围的基站,并且终端设备300的服务基站是基站200。
此外,终端设备300(发送处理单元333)将作为基站100所用的信息的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基站200,并且基站2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从终端设备300接收该第一波束相关信息。
此外,进行终端设备300从基站200(源基站)向基站100(目标)的切换。基站2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将包括与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例如,切换请求消息)发送至基站100,并且基站1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从基站200接收该切换消息。
特别地,在第一实施例中,基站1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基于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终端设备300的接入信号。
(1)参考信号的发送
-多个波束
例如,基站1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利用多个波束来发送参考信号。多个波束可被称为基站100发送信号所利用的波束(或者基站100为了发送信号所形成的波束)。波束是指向不同方向的波束。这里的波束意味着定向波束,并且例如是通过将信号乘以波束成形权重集并使用定向天线发送通过该相乘得到的信号所形成的。以下将参考图5来说明多个波束的具体示例。
图5是用于说明发送参考信号所利用的多个波束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5,示出了基站100、小区10和十六个波束11(波束11A~11P)。例如,基站100以这种方式利用十六个波束11发送参考信号。作为一个示例,这些波束各自由波束索引(或权重索引)标识。例如,波束11A由索引#0标识,并且波束11J由索引#9标识。
-无线资源
例如,基站1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使用针对各个波束不同的无线资源,通过多个波束来发送参考信号。
作为第一示例,无线资源是时间资源。也就是说,基站100使用针对各个波束不同的时间资源,通过多个波束来发送参考信号。
图6是用于说明参考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无线资源(时间资源)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6,示出了在时间方向上排列的十六个时隙(时隙#0~#15)。在该示例中,在包括十六个时隙的波束搜索时间段30中,利用十六个波束来发送参考信号。例如,在时隙#0中,利用波束#0(波束11A)发送参考信号,并且在时隙#1中,利用波束#1(波束11B)发送参考信号。同样,在时隙#9中,利用波束#9(波束11J)发送参考信号。在该示例中,利用波束发送参考信号的时隙是连续的,但时隙无需是连续的并且可以是离散的。注意,这里的时隙可被称为子帧,或者可被简称为间隙。
作为第二示例,无线资源可以是频率资源。也就是说,基站100可以使用针对各个波束不同的频率资源,通过多个波束来发送参考信号。例如,基站100可以在频带内的第一频带(例如,宽度为一个资源块以上的频带)中利用波束#0(波束11A)发送参考信号,并且在该频带的第二频带中利用波束#1(波束11B)发送参考信号。可选地,基站100可以使用该频带内所包括的块频带(例如,具有资源块宽度的频带)中的第一载波(例如,一个以上的子载波),通过波束#0(波束11A)来发送参考信号,并且使用该块频带中的第二载波,通过波束#1(波束11B)来发送参考信号。
作为第三示例,无线资源可以是时频资源。也就是说,基站100可以使用针对各个波束不同的时频资源,通过多个波束来发送参考信号。例如,基站100可以使用第一时频资源(例如,一个以上的资源元素),通过波束#0(波束11A)来发送参考信号,并且使用第二时频资源,通过波束#1(波束11B)来发送参考信号。
结果,即使在基站100发送对波束而言公共的参考信号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也可以识别参考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波束。
波束和无线资源之间的关系可以静止地(例如,在标准中)确定,或者可以由运营商或网络配置。
注意,代替使用针对各个波束不同的无线资源,基站1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可以发送针对各个波束不同的参考信号。这使得终端设备能够识别参考信号的发送所用的波束。
(2)测量报告
例如,终端设备300(接收处理单元331)使用波束成形来进行基站100所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测量。
例如,终端设备300(发送处理单元333)将测量报告发送至基站200。测量报告包括基站100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特别地,测量报告还包括上述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
更具体地,例如,终端设备300进行各个波束所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测量,以选择伴随有最佳测量结果(例如,最高接收功率或接收质量)的波束。换句话说,终端设备300选择优选的波束成形权重。然后,终端设备300将包括与所选择的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以及最佳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发送至基站200。
图7是用于说明终端设备300的测量报告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7,示出了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例如,终端设备300进行通过波束所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测量,以选择伴随最佳测量结果的波束#9(波束11J)。然后,终端设备300将包括与波束#9(波束11J)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例如,波束索引/权重索引#9)以及最佳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发送至基站200。
结果,例如,基站200可以通过测量报告获得基站100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
(3)切换消息
如上所述,基站200(源基站)将包括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发送至基站100(目标基站)。该切换消息可以从基站200直接发送至基站100(例如,X2切换的情况),或者可以经由核心网从基站200发送至基站100(例如,S1切换的情况)。
例如,该切换消息是切换请求消息。以下将假定切换消息是切换请求消息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示例。然而,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切换消息不限于切换请求消息,而可以是在切换过程中从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的其它消息。
(4)波束相关信息
-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和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关系
如上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对应于第一波束相关信息。
例如,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与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同的信息。也就是说,基站200在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与从终端设备300接收到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同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并且将切换请求消息发送至基站100。
可选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可以是与第一波束相关信息不同的信息。例如,基站200可以将第一波束相关信息转换成第二波束相关信息,以将包括该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请求消息发送至基站100。
-波束相关信息的示例
波束相关信息(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和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与波束有关的信息。由于使用波束成形权重(波束成形权重集)来形成波束,因此波束可以与波束成形权重集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波束相关信息也可被称为与波束成形权重有关的信息(例如,权重相关信息)。
波束相关信息是基站100所用的信息。例如,波束相关信息是与基站100的波束(基站100为了发送信号所使用的波束)有关的信息。
例如,波束相关信息是与多个波束其中之一有关的信息。具体地,例如,波束相关信息是指示多个波束其中之一的信息,换句话说是能够进行多个波束其中之一的识别的信息(例如,波束识别信息)。作为一个示例,波束相关信息是波束索引。可选地,波束相关信息可以是指示多个波束成形权重集其中之一的信息,换句话说可以是能够进行多个集合其中之一的识别的信息(例如,权重识别信息)。作为一个示例,波束相关信息可以是权重索引。由于使用波束成形权重集来形成波束,因此波束可以与波束成形权重集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波束相关信息可以是指示多个波束其中之一的信息(波束索引),并且可以是指示多个集合其中之一的上述信息(权重索引)。也就是说,波束索引和权重索引尽管命名不同,但可以是同一索引。当然,波束相关信息可以是使得能够进行波束或波束成形权重集的识别的具有其它名称的信息(波束ID、权重ID、波束成形索引或波束成形ID等)。
(5)接入信号的接收
特别地,在第一实施例中,基站1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基于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终端设备300的接入信号。
例如,基站1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使用与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波束成形权重集来接收接入信号。具体地,例如,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波束索引或权重索引,并且基站100根据波束索引或权重索引来识别波束成形权重集。然后,基站100使用该波束成形权重集接收接入信号。也就是说,基站100通过将接入信号乘以前述的波束成形权重集来进行上行链路波束成形处理。
接入信号可以是在用于从空闲状态(例如,RRC_Idle)转变为活动状态或连接状态(例如,RRC_Connected)的初始接入中要使用的、或者在执行切换时向目标小区的接入中要使用的上行链路信号。可选地,接入信号可以是无线连接的恢复所用的无线连接的重建(RRC连接重建)中的上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信号可以是随机接入信号(例如,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在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例如,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发送的控制信号、或者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的控制信号。在第一实施例的系统1中,不同于专利文献(日本特表2014-531852)中所公开的技术,终端设备300不(通过测距及其响应)预先与基站100进行通信,而是开始使用接入信号与基站100的通信。因此,接入信号的接收成功非常重要。
因而,使用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接收接入信号确保了例如信号的传播损耗的补偿,使得提高了接入信号的接收成功的可能性。这可以进一步提高切换成功的可能性。
注意,例如,上行链路所用的波束成形权重集与下行链路所用的波束成形权重集相同。可选地,上行链路所用的波束成形权重集可以不同于下行链路所用的波束成形权重集。
(6)处理流程
将参考图8来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的示例。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终端设备300使用波束成形来进行基站100所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测量,以选择优选的波束成形权重。然后,终端设备300将包括指示优选的波束成形权重的权重索引的测量报告发送至基站200(服务基站)(S40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
之后,决定终端设备300从基站200(源基站)向基站100(目标基站)的切换,并且基站200将包括指示优选的波束成形权重的权重索引的切换请求消息发送至基站100(S403)。
基站100获得切换请求消息中所包括的权重索引,并且向基站200发送包括与切换的指示相对应的RRC层的切换命令(HandoverCommand)消息的切换请求确认(HANDOVER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S405)。
基站200将包括切换命令消息的RRC信号(例如,RRC连接再配置(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发送至终端设备300(S407)。
终端设备300将接入信号发送至基站100(S409)。基站100基于权重索引来接收接入信号。也就是说,基站100使用权重索引所指示的波束成形权重来接收接入信号。
注意,上述处理的流程的示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当然,可以在第一实施例中进行除上述的步骤S401~S409的发送/接收之外的发送/接收。
(7)“发送”的含义
这里的“发送”例如意味着进行多个协议层中的至少一个协议层中的发送处理,但并不意味着通过有线方式或通过无线方式输出信号。同样,这里的“接收”例如意味着进行多个协议层中的至少一个协议层中的接收处理。作为一个示例,多个协议层包括物理层、MAC(媒体访问控制)层、RLC(无线链路控制)层、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和RRCS(无线资源控制)层。作为另一示例,多个协议层包括物理层、MAC层、IP(因特网协议)层和传输层。
此外,这里“将X发送至Y”不限于将X直接发送至Y,而且包括将X间接发送至Y(即,将X发送至另一节点,并且通过该另一节点的传送将X发送至Y)。同样,这里“从Y接收X”不限于直接从Y接收X,而且包括从Y间接接收X(即,通过另一节点的传送接收Y所发送的X)。
<2.6.变形例>
接着,将参考图9~图11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
(1)第一变形例
-资源信息
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中,例如,基站1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将指示用于发送接入信号的无线资源的资源信息发送至基站200,并且基站2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接收该资源信息。
然后,基站2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将资源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300,并且终端设备300(接收处理单元331)接收该资源信息。
之后,终端设备300(发送处理单元333)基于该资源信息将接入信号发送至基站100。也就是说,终端设备300(发送处理单元333)使用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来将接入信号发送至基站100。基站100(基于上述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接收使用无线资源所发送的接入信号。
结果,例如,基站100可以更容易地接收终端设备300的接入信号。
资源信息可被称为专用RACH(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信息。
-无线资源
例如,上述的无线资源是与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波束或波束成形权重集所用的无线资源。
更具体地,例如,针对各个波束或针对各波束成形权重集准备接入无线资源。例如,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指示波束或波束成形权重集,并且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是该波束或该波束成形权重集所用的无线资源。
图9是用于说明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9,示出了各无线帧中所包括的N个时隙。在该示例中,在各个时隙中准备接入无线资源。例如,时隙#0是波束#0的接入无线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在时隙#0中,基站100使用利用波束索引(或权重索引)#0标识的波束成形权重集来接收接入信号。例如,时隙#N-1是波束#15的接入无线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在时隙#N-1中,基站100使用利用波束索引(或权重索引)#15标识的波束成形权重集来接收接入信号。
结果,例如,基站100可以进一步容易地接收终端设备300的接入信号。这是因为,在接收接入信号时,基站100无需使用各种波束成形权重集,而仅仅需要使用特定的波束成形权重集。
-重传周期信息
例如,基站1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将指示接入信号的重传周期的重传周期信息连同资源信息一起发送至基站200,并且基站2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接收该重传周期信息。
然后,基站2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将重传周期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300,并且终端设备300(接收处理单元331)接收该重传周期信息。
之后,终端设备300(发送处理单元333)基于重传周期信息将接入信号重传至基站100。也就是说,终端设备300(发送处理单元333)按重传周期信息所指示的重传周期将接入信号重传至基站100。
结果,例如,基站100同样可以更容易地接收重传的接入信号。
重传周期信息可被称为RACH(随机接入信道)重传周期信息。
-消息
例如,基站1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将对上述切换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发送至基站200,并且基站2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接收该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可以从基站100直接发送至基站200(例如,X2切换的情况),或者可以经由核心网从基站100发送至基站200(例如,S1切换的情况)。特别地,该响应消息包括资源信息和重传周期信息。具体地,例如,响应消息是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此外,例如,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包括RRC容器,并且RRC容器包括切换命令消息。此外,例如,切换命令消息包括RRC连接再配置消息,并且RRC连接再配置消息包括资源信息和重传周期信息。当然,第一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响应消息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包括资源信息和重传周期信息。
例如,基站2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将(响应消息中所包括的)切换命令消息发送(传送)至终端设备300,并且终端设备300(接收处理单元331)接收该切换命令消息。如上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包括资源信息和重传周期信息。
-处理流程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图10所示的步骤S421、S423的说明与例如图8所示的步骤S401、S403的说明相同。因此,这里将省略重复的说明,并且将仅说明步骤S425、S427、S429。
基站100获得切换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权重索引。然后,基站100生成指示利用权重索引表示的波束成形权重集所用的无线资源的专用RACH资源信息。之后,基站100将包括专用RACH资源信息的切换命令消息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发送至基站200(S425)。切换命令消息还可以包括RACH重传周期信息。
基站200将切换命令消息传送至终端设备300(S427)。
终端设备300使用专用RACH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来将接入信号发送至基站100(S429)。基于权重索引,基站100接收使用无线资源所发送的接入信号。也就是说,基站100使用利用权重索引所指示的波束成形权重集来接收使用无线资源(该波束成形权重集所用的无线资源)所发送的接入信号。顺便提及,如果需要重传,则终端设备300按专用RACH重传周期信息所指示的重传周期将接入信号重传至基站100。
注意,上述处理的流程的示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当然,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中,可以进行除上述步骤S421~S429的发送/接收之外的发送/接收。
-替代方法
在上述示例中,基站100将指示用于发送接入信号的无线资源的资源信息发送至基站200,并且基站200接收该资源信息,但第一变形例不限于该示例。
代替基站100将资源信息发送至基站200,基站2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可以生成资源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基站200可以预先从基站100接收生成资源信息所需的信息(例如,指示各波束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结果,例如,可以减少在基站100和基站200之间发送/接收的信息的量。
(2)第二变形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中,例如,基站1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将与基站100的波束成形的配置有关的波束成形配置信息发送至基站200。然后,基站2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接收波束成形配置信息。
此外,基站2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将波束成形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300,并且终端设备(接收处理单元331)接收该波束成形配置信息。
然后,基于波束成形配置信息,终端设备300(接收处理单元331)接收基站100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例如,终端设备300(接收处理单元331)基于波束成形配置信息来进行参考信号的测量。
结果,例如,可以使用适合于基站或小区的波束成形的配置,并且终端设备300可以进行与该配置相对应的接收/测量。
-配置信息
例如,波束成形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波束的数量的波束数信息。在图5的示例中,波束数信息指示16作为波束的数量。结果,可以使用数量与小区的特性(例如,大小)相对应的波束。
例如,波束成形配置信息包括指示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各个波束的无线资源的波束资源信息。例如,如参考图6所述,无线资源是各波束的时间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波束资源信息包括时间方向上的周期和偏移。可选地,无线资源可以是各波束的频率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波束资源信息可以包括频率方向上的周期和偏移。可选地,无线资源可以是各波束的时频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波束资源信息可以是指示无线资源的模式的信息。这使得例如可以更灵活地设置使用波束成形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所要使用的无线资源。
-消息
例如,基站1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在设置基站100和基站200之间的接口时将波束成形配置信息发送至基站200。然后,基站2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接收该波束成形配置信息。
具体地,例如,基站1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143)将X2设置请求(X2SETUP REQUEST)消息或X2设置响应(X2 SETUP RESPONSE)消息发送至基站200。然后,基站2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243)接收该X2设置请求消息或X2设置响应消息。特别地,X2设置请求消息或X2设置响应消息包括波束成形配置信息。
例如,基站2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241)将测量配置发送至终端设备300,并且终端设备300(接收处理单元331)接收该测量配置。特别地,该测量配置包括波束成形配置信息。
-处理的流程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图11所示的步骤S449~S455的说明与例如图8所示的步骤S403~S409的说明相同。因此,这里将省略重复说明,并且将仅说明步骤S441~S447。
基站200将X2设置请求消息发送至基站100(S441),并且响应于此,基站100将X2设置响应消息发送至基站200(S443)。X2设置响应消息包括与基站100的波束成形的配置有关的波束成形配置信息。
此外,基站200将包括波束成形配置信息的测量配置发送至终端设备300(S445)。
基于波束成形配置信息,终端设备300进行基站100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并且选择优选的波束成形权重。然后,终端设备300将包括指示优选的波束成形权重的权重索引的测量报告发送至基站200(服务基站)(S447)。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
(3)第三变形例
在终端设备300的切换失败时、终端设备300尝试再连接至同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的上述示例相同,基站1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141)也可以基于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终端设备300的接入信号。
此外,在终端设备300的切换失败时、终端设备300尝试再连接至同一目标小区时,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相同,终端设备300(发送处理单元333)也可以基于资源信息将接入信号发送至基站100。
以上已经说明了第一实施例的各变形例。注意,可以组合第一变形例至第三变形例中的两个以上的变形例。也就是说,可以引入第一变形例至第三变形例中的两个以上的变形例的技术特征的组合。
<<3.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参考图12~图16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上述的第一实施例是具体实施例,但第二实施例是更一般化的实施例。
<3.1.系统的结构>
将参考图12来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系统2的结构的示例。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系统2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说明图。参考图12,系统2包括基站500、基站600和终端设备700。
例如,系统2可以是符合3GPP的标准的系统。更具体地,系统2例如可以是符合第五代(5G)的标准的系统。
例如,基站500、基站600和终端设备700的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基站100、基站200和终端设备300的说明相同。因此,这里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3.2.基站500的结构>
接着,将参考图13来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基站500的结构的示例。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基站500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13,基站500包括第一通信处理单元5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520。
后面将说明第一通信处理单元5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520的具体操作。
第一通信处理单元5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520可以由基带(BB)处理器和/或其它处理器等实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5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520可以由同一处理器实现,或者可以由不同的处理器单独实现。
基站500可以包括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以及能够执行该程序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可以进行第一通信处理单元5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520的操作。该程序可以是用于使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第一通信处理单元5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520的操作的程序。
<3.3.基站600的结构>
接着,将参考图14来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基站600的结构的示例。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基站600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14,基站600包括第一通信处理单元6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620。
后面将说明第一通信处理单元6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620的具体操作。
第一通信处理单元6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620可以由基带(BB)处理器和/或其它处理器等实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6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620可以由同一处理器实现,或者可以由不同的处理器单独实现。
基站600可以包括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以及能够执行该程序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可以进行第一通信处理单元6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620的操作。该程序可以是用于使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第一通信处理单元610和第二通信处理单元620的操作的程序。
<3.4.终端设备700的结构>
接着,将参考图15来说明第二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0的结构的示例。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0的示意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15,终端设备700包括接收处理单元710和发送处理单元720。
后面将说明接收处理单元710和发送处理单元720的具体操作。
接收处理单元710和发送处理单元720可以由基带(BB)处理器和/或其它处理器等实现。接收处理单元710和发送处理单元720可以由同一处理器实现,或者可以由不同的处理器单独实现。
终端设备700可以包括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以及能够执行该程序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可以进行接收处理单元710和发送处理单元720的操作。该程序可以是用于使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接收处理单元710和发送处理单元720的操作的程序。
<3.5.技术特征>
接着,将参考图16来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技术特征。
在第二实施例中,基站5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510)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700(接收处理单元710)接收该参考信号。
此外,终端设备700(发送处理单元720)将作为基站500所用的信息的、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基站600,并且基站6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610)接收该第一波束相关信息。
此外,进行终端设备700从基站600(源基站)向基站500(目标)的切换。基站6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620)将包括与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例如,切换请求消息)发送至基站500,并且基站500(第二通信处理单元520)接收该切换消息。
特别地,在第二实施例中,基站500(第一通信处理单元510)基于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终端设备700的接入信号。
(1)参考信号的发送、测量报告、切换消息、波束相关信息、接入信号的接收以及“发送”的含义
例如,第二实施例中对参考信号的发送、测量报告、切换消息、波束相关信息、接入信号的接收以及“发送”的含义的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中对这些的说明相同。因此,这里将省略重复的说明,并且将仅说明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
(2)处理流程
图1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处理的示意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终端设备700将作为基站500所用的信息的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基站600,并且基站600接收该第一波束相关信息(S801)。
基站600将包括与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例如,切换请求消息)发送至基站500,并且基站500接收该切换消息(S803)。
基站500基于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终端设备700的接入信号(S805)。
尽管以上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示例,并且可以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例如,说明书中所述的处理中的步骤不必沿着作为序列图进行描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方式进行。例如,处理中的步骤可以按与作为序列图进行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或者可以并行地执行。此外,可以删除处理中的步骤的一部分,以及可以向处理添加更多的步骤。
此外,可以提供包括说明书中描述的基站的构成元件(例如,第一通信处理单元和/或第二通信处理单元)的设备或其模块(例如,基带处理器或其它芯片)。同样,可以提供包括说明书中描述的终端设备的构成元件(例如,接收处理单元和/或发送处理单元)的模块(例如,基带处理器或其它芯片)。此外,可以提供各自包括构成元件的处理的方法,并且可以提供各自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构成元件的处理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各自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非暂时性记录介质)。当然,这些设备、模块、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上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或全部可被描述为以下的补充说明,但不限于以下的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1)
一种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以及
第二通信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从终端设备的切换的源基站接收切换消息,
其中,所述切换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波束相关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
(补充说明2)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使用与所述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波束成形权重集来接收所述接入信号。
(补充说明3)
根据补充说明1或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接入信号是所述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中的上行链路信号。
(补充说明4)
根据补充说明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指示用于发送所述接入信号的无线资源的资源信息发送至所述源基站。
(补充说明5)
根据补充说明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是与所述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波束或波束成形权重集所用的无线资源。
(补充说明6)
根据补充说明4或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针对所述切换消息的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源基站,以及
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资源信息。
(补充说明7)
根据补充说明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指示所述接入信号的重传周期的重传周期信息连同所述资源信息一起发送至所述源基站。
(补充说明8)
根据补充说明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资源信息是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补充说明9)
根据补充说明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多个波束来发送参考信号。
(补充说明10)
根据补充说明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使用针对各个波束不同的无线资源,通过所述多个波束来发送参考信号。
(补充说明11)
根据补充说明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是频率资源、时间资源或时频资源。
(补充说明12)
根据补充说明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波束相关信息是与多个波束其中之一有关的信息。
(补充说明13)
根据补充说明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波束相关信息是指示所述多个波束其中之一的信息。
(补充说明14)
根据补充说明12或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波束相关信息是指示多个波束成形权重集其中之一的信息。
(补充说明15)
根据补充说明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波束相关信息与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的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
(补充说明16)
根据补充说明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与波束成形的配置有关的波束成形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源基站。
(补充说明17)
根据补充说明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波束成形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波束的数量的信息和指示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各个波束所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补充说明18)
根据补充说明16或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波束成形配置信息是要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补充说明19)
根据补充说明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是基站、基站所包括的多个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设备、或者所述多个设备其中之一所用的模块。
(补充说明20)
一种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从终端设备接收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用于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的基站所用的信息;以及
第二通信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将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基站为了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信息。
(补充说明21)
根据补充说明2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指示用于发送所述接入信号的无线资源的资源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补充说明22)
根据补充说明2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指示所述接入信号的重传周期的重传周期信息连同所述资源信息一起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补充说明23)
根据补充说明21或22所述的设备,其中,
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切换命令消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及
所述切换命令消息包括所述资源信息。
(补充说明24)
根据补充说明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资源信息。
(补充说明25)
根据补充说明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生成所述资源信息。
(补充说明26)
根据补充说明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与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同的信息。
(补充说明27)
根据补充说明20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与多个波束其中之一有关的信息。
(补充说明28)
根据补充说明20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来的测量报告,以及
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
(补充说明29)
根据补充说明20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与所述基站的波束成形的配置有关的波束成形配置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波束成形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补充说明30)
根据补充说明29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测量配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及
所述测量配置包括所述波束成形配置信息。
(补充说明31)
根据补充说明20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是基站、基站所包括多个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设备、或者所述多个设备其中之一所用的模块。
(补充说明32)
一种设备,包括:
接收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及
发送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将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所用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基站为了接收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
(补充说明33)
根据补充说明32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接收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指示用于发送接入信号的无线资源的资源信息,以及
所述发送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资源信息来将接入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
(补充说明34)
根据补充说明33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接收处理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基站一起接收指示接入信号的重传周期的重传周期信息以及所述资源信息,以及所述发送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重传周期信息来将接入信号重传至所述第一基站。
(补充说明35)
根据补充说明32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发送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测量报告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以及
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
(补充说明36)
根据补充说明3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
(补充说明37)
根据补充说明32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接收处理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与所述第一基站的波束成形的配置有关的波束成形配置信息,以及
所述接收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波束成形配置信息来接收所述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
(补充说明38)
根据补充说明32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是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所用的模块。
(补充说明39)
一种方法,包括:
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
从终端设备的切换的源基站接收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波束相关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
(补充说明40)
一种方法,包括:
从终端设备接收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用于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的基站所用的信息;以及
将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基站为了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信息。
(补充说明41)
一种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及
将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所用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基站为了接收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
(补充说明42)
一种系统,包括:
第一基站;
第二基站;以及
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且将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所用的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将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以及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
(补充说明43)
一种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
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
从终端设备的切换的源基站接收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波束相关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
(补充说明44)
一种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
从终端设备接收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用于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的基站所用的信息;以及
将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基站为了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信息。
(补充说明45)
一种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
接收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及
将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所用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基站为了接收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
(补充说明46)
一种计算机可读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其上记录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
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
从终端设备的切换的源基站接收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波束相关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波束相关信息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
(补充说明47)
一种计算机可读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其上记录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
从终端设备接收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用于使用波束成形来发送参考信号的基站所用的信息;以及
将包括与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的切换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基站为了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信息。
(补充说明48)
一种计算机可读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其上记录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
接收第一基站使用波束成形所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及
将与波束有关的第一波束相关信息发送至第二基站,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所用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波束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基站为了接收接入信号所要使用的第二波束相关信息相对应。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6年8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52618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包含其全部内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提高切换成功的可能性。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的方法,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对第二基站使用至少一个波束所发送的信号进行测量;
将指示所述测量的结果的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
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第二信息,其中包括在确认消息中的所述RRC消息是响应于请求消息而从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的,并且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请求消息是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的;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将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确认消息包括要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进行从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的切换的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请求消息是切换请求消息,以及
其中,所述确认消息是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测量的结果包括与所述波束相对应的优选的波束成形权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与所述波束所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与所述波束的重传周期有关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中,与所述波束所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是专用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信息即专用RACH资源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中,与所述波束的重传周期有关的信息是专用RACH重传周期信息。
9.一种终端设备,其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对第二基站使用至少一个波束所发送的信号进行测量;
发送器,用于将指示所述测量的结果的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以及
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第二信息,
其中,包括在确认消息中的所述RRC消息是响应于请求消息而从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的,
其中,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请求消息是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的,以及
其中,所述发送器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将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10.一种第二基站的方法,所述第二基站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请求消息,将包括RRC消息的确认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其中,所述RRC消息包括与波束有关的第二信息;以及
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包括指示测量的结果的第一信息的所述请求消息,并且基于所述第二信息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CN202111332146.2A 2016-08-03 2017-07-05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方法和基站的方法 Pending CN1141429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2618 2016-08-03
JP2016-152618 2016-08-03
CN201780047632.5A CN109565731B (zh) 2016-08-03 2017-07-05 与波束成形有关的设备、方法、系统、程序和记录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7632.5A Division CN109565731B (zh) 2016-08-03 2017-07-05 与波束成形有关的设备、方法、系统、程序和记录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2901A true CN114142901A (zh) 2022-03-04

Family

ID=610737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7632.5A Active CN109565731B (zh) 2016-08-03 2017-07-05 与波束成形有关的设备、方法、系统、程序和记录介质
CN202111332146.2A Pending CN114142901A (zh) 2016-08-03 2017-07-05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方法和基站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7632.5A Active CN109565731B (zh) 2016-08-03 2017-07-05 与波束成形有关的设备、方法、系统、程序和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0849027B2 (zh)
EP (2) EP4325735A3 (zh)
JP (4) JP6658891B2 (zh)
CN (2) CN109565731B (zh)
WO (1) WO20180255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8608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管理波束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601494B2 (en) * 2016-12-08 2020-03-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ual-b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US10257835B2 (en) * 2017-03-24 2019-04-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enhanced beam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99376B2 (en) * 2017-06-16 2019-12-03 Kt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managing resource based on open interface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US11277756B2 (en) * 2018-06-01 2022-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aggregated slots via multiple beamformed channels
US10602418B2 (en) * 2018-06-11 2020-03-24 Google Llc Handover of a wireless connection based on uplink and downlink signal qualities
WO2020181087A1 (en) * 2019-03-07 2020-09-1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band controller for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c-ran) implemented using hybrid virtualization architecture
US11362719B2 (en) * 2020-04-01 2022-06-14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Multi-level beam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rcuit, particularly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CS)
US11728875B2 (en) 2020-11-25 2023-08-15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Selective radio frequency (RF) reference beam radi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CS)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UE) locations
CN112583465B (zh) * 2021-01-11 2023-12-12 南京凯瑞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通信系统高可靠切换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9479A (zh) * 2004-06-15 2007-05-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支持软转移的系统和方法
KR20100087821A (ko) * 2009-01-29 2010-08-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핸드오버 방법
CN102740385A (zh) * 2011-04-11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17375A (zh) * 2011-08-04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高级天线系统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3002526A (zh) * 2011-09-13 2013-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的控制和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30083774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ort handover latenc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beam forming
CN103841611A (zh) * 2010-04-01 2014-06-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促进多载波td-scdma通信系统中的接力切换
US20140177607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4642B2 (ja) * 2008-04-09 2013-11-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US8830982B2 (en) 2008-05-05 2014-09-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uplink control
ATE512556T1 (de) * 2009-04-20 2011-06-15 Alcatel Lucent Weiterreichungsverfahren
JP5569427B2 (ja) 2011-02-17 2014-08-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US9585083B2 (en) * 2011-06-17 2017-0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network entry in a millimeter-wave mobil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017856A1 (en) * 2011-07-14 2013-01-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ging power control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
CN103220704B (zh) 2012-01-21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增强的方法和装置
JP2014036317A (ja) 2012-08-08 2014-02-24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KR101957783B1 (ko) 2012-09-12 2019-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20140072968A (ko) * 2012-12-05 2014-06-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연결을 이용한 단말의 핸드오버 방법
JP2015164281A (ja) * 2014-01-31 2015-09-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03916918A (zh) * 2014-03-07 2014-07-09 北京交通大学 链状覆盖双链路移动通信系统及波束分集和接力切换方法
KR102169662B1 (ko) 2014-03-10 2020-10-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5101307A (zh) * 2014-05-09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异质网中邻小区传输参数的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US10396873B2 (en) * 2014-09-24 2019-08-27 Mediatek Inc. Control signaling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US10075888B2 (en) 2014-09-25 2018-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ce-specific air-interface selection
BR112017003647A2 (pt) 2014-10-01 2017-12-05 Intel Ip Corp comunicação móvel em redes de pequena célula assistidas por macrocélula
RU2667067C1 (ru) 2014-10-08 2018-09-14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Измерения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мобильности
WO2016065590A1 (zh) * 2014-10-30 2016-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站间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668189B2 (en) * 2014-11-14 2017-05-3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andov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KR102233630B1 (ko) 2014-12-19 2021-03-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빔 스위칭 방법 및 장치
CN105792343B (zh) 2014-12-23 2019-02-26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波束功率调整的干扰协调方法
CN105848222B (zh) * 2015-01-16 2021-05-2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切换的方法和基站设备
JP2016152618A (ja) 2015-02-18 2016-08-22 渡辺 一成 無限軌道を搭載したラジコンの構造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16163786A1 (ko) * 2015-04-07 2016-10-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빔 포밍을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CN105025579B (zh) 2015-07-23 2018-08-1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srs调度方法及装置
JP6198993B1 (ja) 2016-10-06 2017-09-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ビーム送受信方法、基地局、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9479A (zh) * 2004-06-15 2007-05-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支持软转移的系统和方法
KR20100087821A (ko) * 2009-01-29 2010-08-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핸드오버 방법
CN103841611A (zh) * 2010-04-01 2014-06-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促进多载波td-scdma通信系统中的接力切换
CN102740385A (zh) * 2011-04-11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17375A (zh) * 2011-08-04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高级天线系统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3002526A (zh) * 2011-09-13 2013-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的控制和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30083774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ort handover latenc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beam forming
US20140177607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CHINA TELECOM, FUJITSU, LG ELECTRONICS INC.: "R3-131558 "Impact analysis of AAS on SON"", 3GPP TSG_RAN\\WG3_IU, no. 3 *
INTEL CORPORATION: ""R2-163579-NR-beam_mobility"", 3GPP TSG_RAN\\WG2_RL2, vol. 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70758B2 (ja) 2021-05-12
JP6658891B2 (ja) 2020-03-04
JP2022125271A (ja) 2022-08-26
JP7103466B2 (ja) 2022-07-20
CN109565731A (zh) 2019-04-02
JP7480806B2 (ja) 2024-05-10
JP2020074639A (ja) 2020-05-14
JP2021106421A (ja) 2021-07-26
US20210045022A1 (en) 2021-02-11
US10849027B2 (en) 2020-11-24
JPWO2018025556A1 (ja) 2019-05-30
EP3496459A4 (en) 2019-06-19
US11516711B2 (en) 2022-11-29
US20190166527A1 (en) 2019-05-30
US20230040491A1 (en) 2023-02-09
EP4325735A2 (en) 2024-02-21
CN109565731B (zh) 2021-11-23
WO2018025556A1 (ja) 2018-02-08
EP3496459A1 (en) 2019-06-12
EP4325735A3 (en) 202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5731B (zh) 与波束成形有关的设备、方法、系统、程序和记录介质
US20220045803A1 (en) Adapting harq procedures for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US10070419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and device in which a cellular network and millimeter wave-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oexist
EP3557776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1373809B (zh) 上行信号发送方法、上行信号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678963B1 (en) Communication of data using independent downlink and uplink connections
US11044648B2 (en) Timing advance determination by target base station for RACH-less handover
CN113475024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KR20220146498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단말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CN109587746B (zh) 与无线接入网络相关的设备和方法
US20200045595A1 (en) Methods for a user equipment device to request mac messages from a base station
CN105451355A (zh) 用于向自身服务的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US10397308B2 (en) File transfer by mobile user collaboration
CN112970282B (zh) 用于harq过程配置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5104738A1 (en) A signalling method
KR20150015652A (ko) 상향링크 주파수 변경 장치 및 방법
CN116508270A (zh) 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的中继器
CN116235625A (zh) 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