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0274A - 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0274A
CN114140274A CN202111351399.4A CN202111351399A CN114140274A CN 114140274 A CN114140274 A CN 114140274A CN 202111351399 A CN202111351399 A CN 202111351399A CN 114140274 A CN114140274 A CN 114140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enic spot
entrance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code
sce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13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渝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ingquan Scientific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ingquan Scientific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ingquan Scientific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ingquan Scientific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13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02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0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0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4Travel agenc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景区售票系统、景区数据库、景区入口和出口、闸机、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读取器、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一方面通过细化购票环节的游客信息以及门票信息,使得整个风景区的人流相对平均地从各个景区入口进入景区,而且在每个时间段上也相对平稳;另一方面,实时监控各个景点的实时流量,并且根据预设条件引导人流去往相对实时流量较少的景点,从而更加合理更加及时的管控景区流量。

Description

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景区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旅游风景区是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场所,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深有感受。为了向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游客能够有更好的体验,预防拥挤踩踏现象,对旅游景区的人流量进行统计并管控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同时,积极相应并符合国家旅游局下发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各大景区都需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即景区每日最大承载量,并制订游客流量控制预案。显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和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和景区自身特点,应该有针对性的、更加科学的做好景区流量管控。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景区售票系统、景区数据库、景区入口和出口、闸机、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读取器、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
其中,景区售票系统,用于接收景区门票信息,所述景区门票信息包含门票识别码、入口信息、到达时间、年龄信息、门票状态;
用于根据所述入口信息实时统计不同入口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BDA0003355901250000011
时,关闭当日该入口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
用于根据所述入口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实时统计同一入口同一时间段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BDA0003355901250000012
时,关闭该入口该时间段内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
E为景区入口数量,T为景区每日开放小时数,所述同一时间段为同一小时内;
其中,景区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景区门票信息、景点流量信息、景点信息,所述景点流量信息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和景点识别码,所述景点信息包含景点识别码、景点最大承载量、缓冲区域;
其中,景区有E个入口,每个入口处设有一个出口,用于供游客从入口进入景区,经过确定的景点路线之后从该入口处的出口离开景区;
其中,闸机安装在景区的入口和出口处,入口闸机用于获取所述门票识别码,根据所述门票识别码调取门票数据库中对应的所述入口信息,当所述入口信息和所述景区入口闸机相匹配,则开启闸机放行并将所述门票识别码发送至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否则,提醒游客到正确入口进入景区;
所述出口闸机用于供游客离开景区,统计离开景区的游客数量;
其中,电子标签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游客进入景区时携带所述电子标签,所述门票识别码为游客所购的景区门票的门票识别码;
其中,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景区的景点处用于读取距离范围内的电子标签,并将读取到的所述门票识别码传输给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门票识别码,当达到暂存时间后作排重处理并发送景点流量信息至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所述景点流量信息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和景点识别码,所述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和所述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一起;
其中,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入口闸机发送的所述门票识别码变更对应景区门票信息中的所述门票状态;用于累加所述景点流量信息中的所述门票识别码数量计算得到景点实时流量,基于所述景点信息,并将所述景点实时流量和具有相同所述景点识别的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作比对,当所述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当该景点的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小于所述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所述系统引导游客进入所述下个景点;当所述景点为所述景点路线的最后一个景点,引导游客到达出口离开景区。
进一步而言,日最大承载量由(X÷Y)×(T÷t)×Z计算得到,其中X为游览空间面积,Y为平均每位游客所占用的面积,T为每天开放时间,t为游客平均游览时间,Z为管控系数;根据所述年龄信息,所述管控系数Z=1-z,z为儿童和老年人在所有同日购票游客中的占比。
进一步而言,根据所述景点信息和所述景点路线,当所述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大于所述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所述系统引导游客到所述缓冲区域,所述缓冲区域包括休息区、就餐区、非所述景点路线上的景点。
进一步而言,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基于景区数据库根据所述景点流量信息,计算得到对应景点的儿童和老年人在该景点所有游客中的占比;当所述占比大于预警值时,所述系统在该景点的所述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7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
进一步而言,当所述景点路线上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实时流量都达到对应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所述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前一个景点及再以前的所有景点的通道都关闭,以及对应的入口闸机暂停开启,直到该情况解除。
对应于上述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接收景区门票信息,将其存储在景区数据库中,所述景区门票信息包含门票识别码、入口信息、到达时间、年龄信息、门票状态;
根据所述入口信息实时统计不同入口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BDA0003355901250000031
时,关闭当日该入口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
根据所述入口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实时统计同一入口同一时间段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BDA0003355901250000032
时,关闭该入口该时间段内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
景区有E个入口,每个入口处设有一个出口,游客从入口进入景区经过确定的景点路线之后从该入口处的出口离开景区;景区每日开放T个小时,所述同一时间段为同一小时内;
S20:景区的入口闸机获取所述门票识别码,根据所述门票识别码调取门票数据库中对应的所述入口信息,当所述入口信息和所述景区入口闸机相匹配,则开启闸机放行并将所述门票识别码发送至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门票识别码变更对应景区门票信息中的所述门票状态;否则,提醒游客到正确入口进入景区;
S30:游客携带有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所述门票识别码为游客所购的景区门票的门票识别码,景区内的电子标签读取器读取距离范围内的电子标签,并将读取到的所述门票识别码传输给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
所述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接收所述门票识别码,当达到暂存时间后作排重处理并发送景点流量信息至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所述景点流量信息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和景点识别码;
所述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景区的景点处,所述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和所述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一起;
S40: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累加所述景点流量信息中的所述门票识别码数量为景点实时流量,并将其和景点最大承载量作比对;当所述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
当该景点的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小于所述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引导游客进入所述下个景点;当所述景点为所述景点路线的最后一个景点,引导游客到达出口通过出口闸机离开景区。
进一步而言,所述步骤S10中,日最大承载量由(X÷Y)×(T÷t)×Z计算得到,其中X为游览空间面积,Y为平均每位游客所占用的面积,T为每天开放时间,t为游客平均游览时间,Z为管控系数;基于所述年龄信息,所述管控系数Z=1-z,z为儿童和老年人在所有同日购票游客中的占比。
进一步而言,所述步骤S40中,根据所述景点信息和所述景点路线,当所述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大于所述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引导游客到缓冲区域,所述缓冲区域包括休息区、就餐区、非所述景点路线上的景点。
进一步而言,所述步骤S40中,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基于景区数据库根据所述景点流量信息,计算得到对应景点的儿童和老年人在该景点所有游客中的占比;当所述占比大于预警值时,当所述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7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
进一步而言,当所述景点路线上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实时流量都达到对应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所述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前一个景点及再以前的所有景点的通道都关闭,以及对应的入口闸机暂停开启,直到该情况解除。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一方面通过细化购票环节的游客信息以及门票信息,使得整个风景区的人流相对平均地从各个景区入口进入景区,而且在每个时间段上也相对平稳;另一方面,实时监控各个景点的实时流量,并且根据预设条件引导人流去往相对实时流量较少的景点,从而更加合理更加及时的管控景区流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景区售票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游客在入口进入景区时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景点处管控流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包括景区售票系统、景区数据库、景区入口和出口、闸机、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读取器、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
如图1所示,景区售票系统,用于接收景区门票信息,景区门票信息包含门票识别码、入口信息、到达时间、年龄信息、门票状态。景区售票系统为线上购票系统,游客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景区购票机等终端设备登录该系统并进行景区门票的购买,游客在购票过程中填写的信息即为景区门票信息,每个游客至少需要选择进入景区的入口、预计到达景区的时间以及年龄信息,如果购买成功,则景区售票系统自动生成该游客的门票识别码,门票识别码具有唯一性。
景区售票系统根据入口信息实时统计不同入口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BDA0003355901250000051
时即入口总量超载,关闭当日该入口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其他未达到该条件的入口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继续正常开放,E为景区入口数量。该方案,将景区的日最大承载量平均分摊到各个景区入口,避免了单个景区入口涌入过多人流,使得进入景区的人流更平稳。日最大承载量可以根据《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来计算获得。
一个实施例中,景区有3个入口,当其中一个入口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景区的日最大承载量的三分之一时,关闭当日该入口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可以将该入口的选择变更为不可选择项即游客无法在景区售票系统中选择该入口完成门票的购买。给出提示性消息告知游客从该入口进入景区的今日人流量已经饱和,并且给出还未饱和的可供选择的入口,当然游客也可以选择其他日期查看并购买该入口进入景区的门票。当所有3个入口都达到饱和时,游客登录景区售票系统,即无法选择该日来购买门票,并提示该日门票已经售罄。
景区售票系统根据入口信息和到达时间实时统计同一入口同一时间段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BDA0003355901250000052
时即入口时段超载,关闭该入口该时间段内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T为景区每日开放小时数,同一时间段为同一小时内。该方案,将景区的日最大承载量按照时间以小时为单位平均分摊到各个景区入口,避免了单个景区入口同一时间段内涌入过多游客,使得景区的人流管控更加精准。
一个实施例中,景区有2个入口分别为北门和南门,景区开放8个小时为8:00Am至16:00Pm,景区售票系统最多可以提前7天购买景区门票;当监测到购买某个周六9:00Am至10:00Am时间段的北门入口门票达到日最大承载量的十六分之一时,在该条件下就关闭该周六9:00Am至10:00Am时间段北门入口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使得选择北门为入口后,该周六9:00Am至10:00Am时间段为不可选,直到有人退票等使得该条件不成立才解除禁售;该周六9:00Am至10:00Am时间段的南门入口以及其他组合的购票通道依然正常开放,除非也达到上述条件。
其中,景区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景区门票信息、景点流量信息、景点信息,景区门票信息包含门票识别码、入口信息、到达时间、年龄信息、门票状态,景点流量信息包含门票识别码和景点识别码,景点信息包含景点识别码、景点最大承载量、缓冲区域。该景区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景点最大承载量可以按照景区最大承载量的相同方法计算得到,也可以根据景区最大承载量和景点数量简单相除得到,还可以根据景点受欢迎程度和景区最大承载量针对性的设置各个景点的最大承载量;缓冲区域是指和景点的道路连通或者在景点附近的休息区、就餐区、非景点路线上的景点等,如果某个景点不存在缓冲区域,则设置为空值。
其中,景区有E个入口,每个入口处设有一个出口,用于供游客从入口进入景区,经过确定的景点路线之后从该入口处的出口离开景区。该方案中,游客从一个入口进入景区,并结果固定路线后还是回到该入口处或者附近的出口离开景区;相应地,景区有E个入口就有E个出口。游客从入口进入到景区后,景区安装有指引路标或者语音提示,全程引导游客按照固定路线参观游玩景区及各个景点。每个入口进入景区后的确定的景点路线不一定覆盖景区的所有景点。不同入口的确定的景点路线不相同,一般情况会有景点重叠,特别是该景区的热门景点;当然,实际情况中也可以全完不重叠,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大的风景区,游客可以多次购买不同入口进入的门票,以实现每次不重复多次全覆盖的参观效果。
结合图2所示,闸机安装在景区的入口和出口处,入口闸机用于获取所述门票识别码,根据所述门票识别码调取门票数据库中对应的所述入口信息,当所述入口信息和景区入口闸机相匹配,则开启闸机放行并将门票识别码发送至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否则,提醒游客到正确入口进入景区;入口闸机出口闸机用于供游客离开景区,统计离开景区的游客数量。
具体而言,该方景区的所有入口和出口处都安装闸机,入口闸机具有景区门票识别功能。入口闸机根据获取的门票识别码调取门票数据库中对应的入口信息,根据入口信息和该入口闸机是否相匹配,如果是,则该入口闸机开启游客进入景区;如果否,则提醒游客到正确入口进入景区,可以是显示屏提醒也可以语音提醒。入口闸机的景区门票识别以及比对功能可以由设置在入口闸机上的单片机完成,入口信息可以设为入口唯一编号,入口闸机在根据预设的闸机编号和入口唯一编码进行比对来判断是否匹配。入口闸机开启后,将识别到的门票识别码发送至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门票识别码调用景区数据库,将具有相同门票识别码的景区门票信息的门票状态更新为“达到”状态。入口闸机可以安装翼闸、平移闸、摆闸等。
出口闸机主要用于统计离开景区的游客数量,不一定需要门票识别功能,可以安装简单的三辊闸即可。出口闸机也可以设置门票识别功能,识别景区门票的门票识别码并开启闸机放行,并将该门票识别码发送至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门票识别码调用景区数据库,将具有相同门票识别码的景区门票信息的门票状态更新为“离开”状态并注销该门票识别码及该景区门票信息。
其中,电子标签包含门票识别码,游客进入景区时携带电子标签,门票识别码为游客所购的景区门票的门票识别码。具体而言,电子标签写入有游客的门票识别码,门票识别码为游客在景区售票系统上购票后系统自动生成的门票识别码。一个实施例中,电子标签设置在景区的纸质门票上,游客在景点换取纸质门票后,入口闸机扫描纸质门票后游客进入景区。一个实施例中,扫描游客的景区电子门票码或者根据景区数据库中游客的景区门票信息制作电子标签,贴在游客衣服上,或者制作成手环带在游客手腕上。游客进入景区时携带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中有写入该游客的门票识别码。
其中,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景区的景点处用于读取距离范围内的电子标签,并将读取到的门票识别码传输给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的景点路线上的各个景点都安装电子标签读取器,可以在景点的不同方位安装多个电子标签读取器,电子标签读取器每隔5分钟读取一次读取距离范围内的电子标签数据即门票识别码,并将读取到的全部门票识别码传输给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
其中,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用于接收门票识别码,当达到暂存时间后作排重处理并发送景点流量信息至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景点流量信息包含门票识别码和景点识别码,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和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一起。具体而言,景点识别码和暂存时间都预设在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上,各个景点的景点识别码具有唯一性。一个实施例中,景点的南北方位各设置有一个电子标签读取器,两个电子标签读取器每隔3分钟读取一次在景点内的电子标签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接收到电子标签数据后5分钟即暂存时间后作排重处理,作排重处理的数据为两个电子标签读取器的各两次电子标签采集数据,再将排重处理的所有门票识别码和预设的景点识别码发送至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
其中,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入口闸机发送的所述门票识别码变更对应景区门票信息中的门票状态。一个实施例中,入口闸机开启后,将识别到的门票识别码发送至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门票识别码调用景区数据库,将具有相同门票识别码的景区门票信息的门票状态修改成“达到”状态。
结合图3所示,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用于累加所述景点流量信息中的所述门票识别码数量计算得到景点实时流量,基于所述景点信息,并将所述景点实时流量和具有相同所述景点识别的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作比对,当所述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所述系统引导游客进入下个景点,所述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小于所述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当所述景点为所述景点路线的最后一个景点,引导游客到达出口离开景区。
具体而言,在景区数据库中预设景点信息,包括确定的景点识别码和景点最大承载量;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景点流量信息,累加门票识别码数量计算得到景点实时流量,根据接收到的景点流量信息中的景点识别码从景区数据库中调取出对应的景点最大承载量,对比景点实时流量和景点最大承载量;当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阻止该游客继续进入该景点使该景点实时流量不会继续增大;同时,如果该景点的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小于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引导进入下个景点,从而降低该景点实时流量。如果该景点为景点路线的最后一个景点,引导游客到达出口离开景区,从而降低该景点实时流量。
一个实施例中,景点信息存储在数组中,该数组即为景点路线,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在获得景点识别码后,比较确定对应的景点信息,再对比景点实时流量和该景点信息中的景点最大承载量,同理,也能够确定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和其景点最大承载量的比对情况,如果下个景点信息为空,则该景点即为景点路线的最后一个景点。一个实施例中,景点信息存储在单项链表或者双向链表中。
一种实施例中,日最大承载量由(X÷Y)×(T÷t)×Z计算得到,其中X为游览空间面积,Y为平均每位游客所占用的面积,T为每天开放时间,t为游客平均游览时间,Z为管控系数;根据年龄信息,管控系数Z=1-z,z为儿童和老年人在所有同日购票游客中的占比。具体而言,根据《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计算出最大承载量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动态的管控系数,结合该管控系数动态确定日最大承载量。该方案中,儿童和老年人人群的年龄设定很是关键,预设的儿童年龄和老年人年龄需要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值。
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景区售票系统先放出由(X÷Y)×(T÷t)计算得到的日最大承载量的60%门票,当全部销售完后,根据已经售出的景区门票信息中的年龄信息计算得到管控系数Z,然后再根据(X÷Y)×(T÷t)×Z计算得到管控后的日最大承载量再释放剩余门票,如果Z小于60%则表明没有剩余门票。
一个实施例中,预设10岁以下为儿童,65岁以上为老年人,儿童和老年人在所有同日购票游客中的占比z为风景区一个月中每日占比的平均值,根据(X÷Y)×(T÷t)×Z计算得到管控后的日最大承载量作为最新的日最大承载量,在景区售票系统上发放等量的门票,日最大承载量每月更新一次。该方案中,关于占比z,还可以根据往年同时段的平均值作为参考来确定,或者结合淡旺季该占比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来确定。
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景点信息和景点路线,当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大于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系统引导游客到缓冲区域,缓冲区域包括休息区、就餐区、非所述景点路线上的景点。具体而言,将景点信息存储成有顺序的结构数据,在得知上个景点信息后,即可得知下个景点信息;系统引导游客可以是按照景点路线安装广播,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通过广播语音引导游客到缓冲区域,广播可以安装在岔路口。一个实施例中,在岔路口安排景区工作人员,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同时对应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根据指示引导游客到缓冲区域。
一种实施例中,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基于景区数据库根据景点流量信息,计算得到对应景点的儿童和老年人在该景点所有游客中的占比;当占比大于预警值时,系统在该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7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具体而言,关闭进入景点的通道可以是关闭进入景点的大门或闸机,也可以临时设置隔离栏等措施;预警值为一个预设值,当儿童及老年人在一个景点处的占比过高超过该预警值时,提前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阻住该景点实时流量继续扩大,降低风险。一个实施例中,预警值为30%,当儿童和老年人在该景点所有游客中的占比超过30%时,将该景点的实时流量控制在该景点最大承载量的70%,以免过度拥挤造成意外事故。
一种实施例中,当景点路线上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实时流量都达到对应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前一个景点及再以前的所有景点的通道都关闭,以及对应的入口闸机暂停开启,直到该情况解除。
具体而言,当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实时流量都达到对应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表明人流量已经相当大而且在同一个景点停留时间过长,此时关闭该相邻3个景点前面的所有景点的通道并且暂停该景点路线对应的入口闸机开启,来防止有更多游客继续进入到这三个景点中;同时,通过引导游客进入下一个未到达景点最大承载量80%的景点或者引导在最后一个景点的游客离开景区的措施,来降低这3个相邻景点的实时流量,降低风险提高景区体验感。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引导游客到缓冲区域、引导游客进入下一个未到达景点最大承载量80%的景点以及引导在最后一个景点的游客离开景区的三个措施并举,加快下降该三个相邻景点的实时流量。
对应于上述的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接收景区门票信息,将其存储在景区数据库中,所述景区门票信息包含门票识别码、入口信息、到达时间、年龄信息、门票状态;根据所述入口信息实时统计不同入口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BDA0003355901250000091
时,关闭当日该入口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根据所述入口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实时统计同一入口同一时间段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BDA0003355901250000092
时,关闭该入口该时间段内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景区有E个入口,每个入口处设有一个出口,游客从入口进入景区经过确定的景点路线之后从该入口处的出口离开景区;景区每日开放T个小时,所述同一时间段为同一小时内。
S20:景区的入口闸机获取所述门票识别码,根据所述门票识别码调取门票数据库中对应的所述入口信息,当所述入口信息和所述景区入口闸机相匹配,则开启闸机放行并将所述门票识别码发送至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门票识别码变更对应景区门票信息中的所述门票状态;否则,提醒游客到正确入口进入景区。
S30:游客携带有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门票识别码为游客所购的景区门票的门票识别码,景区内的电子标签读取器读取距离范围内的电子标签,并将读取到的所述门票识别码传输给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接收所述门票识别码,当达到暂存时间后作排重处理并发送景点流量信息至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所述景点流量信息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和景点识别码;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景区的景点处,所述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和所述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一起。
S40: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累加所述景点流量信息中的所述门票识别码数量为景点实时流量,并将其和景点最大承载量作比对;当所述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当该景点的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小于所述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引导游客进入所述下个景点;当所述景点为所述景点路线的最后一个景点,引导游客到达出口通过出口闸机离开景区。
一种实施例中,在步骤S10中,日最大承载量由(X÷Y)×(T÷t)×Z计算得到,其中X为游览空间面积,Y为平均每位游客所占用的面积,T为每天开放时间,t为游客平均游览时间,Z为管控系数;基于所述年龄信息,所述管控系数Z=1-z,z为儿童和老年人在所有同日购票游客中的占比。
一种实施例中,在步骤S40中,根据景点信息和所述景点路线,当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大于所述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引导游客到缓冲区域,所述缓冲区域包括休息区、就餐区、非所述景点路线上的景点。
一种实施例中,在步骤S40中,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基于景区数据库根据所述景点流量信息,计算得到对应景点的儿童和老年人在该景点所有游客中的占比;当所述占比大于预警值时,当所述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7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
一种实施例中,当景点路线上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实时流量都达到对应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所述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前一个景点及再以前的所有景点的通道都关闭,以及对应的入口闸机暂停开启,直到该情况解除。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景区售票系统、景区数据库、景区入口和出口、闸机、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读取器、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
其中,景区售票系统,用于接收景区门票信息,所述景区门票信息包含门票识别码、入口信息、到达时间、年龄信息、门票状态;
用于根据所述入口信息实时统计不同入口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FDA0003355901240000011
时,关闭当日该入口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
用于根据所述入口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实时统计同一入口同一时间段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FDA0003355901240000012
时,关闭该入口该时间段内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
E为景区入口数量,T为景区每日开放小时数,所述同一时间段为同一小时内;
其中,景区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景区门票信息、景点流量信息、景点信息,所述景点流量信息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和景点识别码,所述景点信息包含景点识别码、景点最大承载量、缓冲区域;
其中,景区有E个入口,每个入口处设有一个出口,用于供游客从入口进入景区,经过确定的景点路线之后从该入口处的出口离开景区;
其中,闸机安装在景区的入口和出口处,入口闸机用于获取所述门票识别码,根据所述门票识别码调取门票数据库中对应的所述入口信息,当所述入口信息和所述景区入口闸机相匹配,则开启闸机放行并将所述门票识别码发送至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否则,提醒游客到正确入口进入景区;
所述出口闸机用于供游客离开景区,统计离开景区的游客数量;
其中,电子标签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游客进入景区时携带所述电子标签,所述门票识别码为游客所购的景区门票的门票识别码;
其中,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景区的景点处用于读取距离范围内的电子标签,并将读取到的所述门票识别码传输给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门票识别码,当达到暂存时间后作排重处理并发送景点流量信息至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所述景点流量信息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和景点识别码,所述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和所述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一起;
其中,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入口闸机发送的所述门票识别码变更对应景区门票信息中的所述门票状态;
用于累加所述景点流量信息中的所述门票识别码数量计算得到景点实时流量,基于所述景点信息,并将所述景点实时流量和具有相同所述景点识别的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作比对,当所述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当该景点的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小于所述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所述系统引导游客进入所述下个景点;当所述景点为所述景点路线的最后一个景点,引导游客到达出口离开景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日最大承载量由(X÷Y)×(T÷t)×Z计算得到,其中X为游览空间面积,Y为平均每位游客所占用的面积,T为每天开放时间,t为游客平均游览时间,Z为管控系数;根据所述年龄信息,所述管控系数Z=1-z,z为儿童和老年人在所有同日购票游客中的占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景点信息和所述景点路线,当所述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大于所述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所述系统引导游客到所述缓冲区域,所述缓冲区域包括休息区、就餐区、非所述景点路线上的景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基于景区数据库根据所述景点流量信息,计算得到对应景点的儿童和老年人在该景点所有游客中的占比;当所述占比大于预警值时,所述系统在该景点的所述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7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景点路线上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实时流量都达到对应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所述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前一个景点及再以前的所有景点的通道都关闭,以及对应的入口闸机暂停开启,直到该情况解除。
6.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接收景区门票信息,将其存储在景区数据库中,所述景区门票信息包含门票识别码、入口信息、到达时间、年龄信息、门票状态;
根据所述入口信息实时统计不同入口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FDA0003355901240000021
时,关闭当日该入口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
根据所述入口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实时统计同一入口同一时间段的售出景区门票数量,当售出景区门票数量达到
Figure FDA0003355901240000022
时,关闭该入口该时间段内的景区门票销售通道;
景区有E个入口,每个入口处设有一个出口,游客从入口进入景区经过确定的景点路线之后从该入口处的出口离开景区;景区每日开放T个小时,所述同一时间段为同一小时内;
S20:景区的入口闸机获取所述门票识别码,根据所述门票识别码调取门票数据库中对应的所述入口信息,当所述入口信息和所述景区入口闸机相匹配,则开启闸机放行并将所述门票识别码发送至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门票识别码变更对应景区门票信息中的所述门票状态;否则,提醒游客到正确入口进入景区;
S30:游客携带有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所述门票识别码为游客所购的景区门票的门票识别码,景区内的电子标签读取器读取距离范围内的电子标签,并将读取到的所述门票识别码传输给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
所述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接收所述门票识别码,当达到暂存时间后作排重处理并发送景点流量信息至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所述景点流量信息包含所述门票识别码和景点识别码;
所述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景区的景点处,所述流量统计子处理模块和所述电子标签读取器安装在一起;
S40: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累加所述景点流量信息中的所述门票识别码数量为景点实时流量,并将其和景点最大承载量作比对;当所述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
当该景点的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小于所述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引导游客进入所述下个景点;当所述景点为所述景点路线的最后一个景点,引导游客到达出口通过出口闸机离开景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中,日最大承载量由(X÷Y)×(T÷t)×Z计算得到,其中X为游览空间面积,Y为平均每位游客所占用的面积,T为每天开放时间,t为游客平均游览时间,Z为管控系数;基于所述年龄信息,所述管控系数Z=1-z,z为儿童和老年人在所有同日购票游客中的占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中,根据所述景点信息和所述景点路线,当所述下个景点的景点实时流量大于所述下个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引导游客到缓冲区域,所述缓冲区域包括休息区、就餐区、非所述景点路线上的景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中,所述流量统计总处理模块,基于景区数据库根据所述景点流量信息,计算得到对应景点的儿童和老年人在该景点所有游客中的占比;当所述占比大于预警值时,当所述景点实时流量达到所述景点最大承载量的70%时,关闭进入该景点的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景点路线上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实时流量都达到对应景点最大承载量的80%时,所述相邻的3个以上景点的前一个景点及再以前的所有景点的通道都关闭,以及对应的入口闸机暂停开启,直到该情况解除。
CN202111351399.4A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41402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1399.4A CN114140274A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1399.4A CN114140274A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0274A true CN114140274A (zh) 2022-03-04

Family

ID=8039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1399.4A Pending CN114140274A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027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2440A (zh) * 2017-06-30 2017-11-24 深圳前海弘稼科技有限公司 景区游客流量监控与引导方法和装置
CN111126715A (zh) * 2020-01-03 2020-05-08 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景区客流量管控系统
CN112365638A (zh) * 2020-11-16 2021-02-12 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景区客流预警系统
CN113487055A (zh) * 2021-07-06 2021-10-0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票预售方法和装置
CN113529609A (zh) * 2021-08-18 2021-10-22 广东趣买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智慧调节人流量的通道闸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2440A (zh) * 2017-06-30 2017-11-24 深圳前海弘稼科技有限公司 景区游客流量监控与引导方法和装置
CN111126715A (zh) * 2020-01-03 2020-05-08 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景区客流量管控系统
CN112365638A (zh) * 2020-11-16 2021-02-12 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景区客流预警系统
CN113487055A (zh) * 2021-07-06 2021-10-0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票预售方法和装置
CN113529609A (zh) * 2021-08-18 2021-10-22 广东趣买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智慧调节人流量的通道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58553B1 (en) Queue management system
US5987420A (en) Reservation media issuing system using fuzzy logic
Ashkrof et al. Understanding ride-sourcing drivers' behaviour and preferences: Insights from focus groups analysis
US7801629B2 (en) Management of the flow of passengers, baggage and cargo in relation to travel facilities
US7720718B2 (en) Management of the flow of persons in relation to centers of crowd concentration via television control
US7400932B2 (en) Management of the flow of persons and advertisement distribution via wireless media
US7532941B2 (en) Management of the flow of persons in relation to centers of crowd concentration via wireless control
US7222080B2 (en) Management of the flow of persons in relation to centers of crowd concentration
US20040172316A1 (en) Management of the flow of persons in relation to centers of crowd concentration via priority control
CN104685547B (zh) 队列管理系统
CN101802889A (zh) 通过结合有lcd显示器的访问控制系统对新设施中的访客的自动导引
CN110119822B (zh) 景区管理、行程规划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
US20100117790A1 (en) System for regulating access to a resource
JP2012508413A (ja) 設備に対する入場規制システム
JP2017091008A (ja) 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CN108549976A (zh) 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方法
CN112988847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景区人数预测系统以及方法
Yoo et al. Controlling passenger flow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platform overcrowding on train dwell time
Zhou et al. Field observations and modeling of waiting pedestrian at subway platform
CN114140274A (zh) 一种风景区流量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CN109903192A (zh) 一种农村旅游电子商务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5099685A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JPH0756991A (ja) 施設内所在管理システム
JPWO2022091206A5 (ja)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サイネージ装置及び情報提供方法
KR102413560B1 (ko) 출입의 방향성을 판독하는 출입 정보 알림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