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57C - 一种驱油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油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357C CN1141357C CNB001212419A CN00121241A CN1141357C CN 1141357 C CN1141357 C CN 1141357C CN B001212419 A CNB001212419 A CN B001212419A CN 00121241 A CN00121241 A CN 00121241A CN 1141357 C CN1141357 C CN 114135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displacing agent
- rhamnolipid
- sulfonate surfactant
- agent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 Emulsifying, Dispersing, Foam-Producing Or Wet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油剂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的驱油剂成本过高的问题,本发明的驱油剂基本上由以下成分组成: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或者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氢氧化钠,为了增强驱油效果,所述的驱油剂中还可以加有聚合物,本发明驱油剂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的特点,在三次采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开采工业中的驱油剂及其应用。
驱油剂是石油开采工业中实现三次采油的一种重要物质。理想的驱油剂应当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能够被地层吸附的量较少。当前在小井距试验区开采中公认较好的驱油剂为三元复合体系,即由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ORS)或者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RST)与氢氧化钠及聚合物所组成的组合物。但由于ORS及RST的生产成本较高,一般需要从国外进口,因而如何在保证驱油效果的前提下,降低驱油剂成本,是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某些微生物(如球拟酵母-Torulopsis sp.;假单胞杆菌一Pseudomonas sp.等)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代谢产物,即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一样,能明显降低表面张力,特别是油-水的界面张力,形成胶束溶液,使烃类乳化,改变岩石表面的憎水性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成本一般较低,从生态环保的角度来说,更优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因而受到广泛重视,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即为上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一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次采油中的低成本驱油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驱油剂,基本上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成分组成: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0.1-0.6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或者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0.1-0.4
氢氧化钠 0.4-1.4
水 100
其中,优选的是: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0.15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或者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0.15
氢氧化钠 1.2
水 100
为了使驱油的效果更好,所述驱油剂中还加有聚合物。
所述的驱油剂中加上聚合物后,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0.1-0.6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或者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0.1-0.4
氢氧化钠 0.4-1.4
聚合物 0.05-0.25
水 100
其中,优选的是: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0.15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或者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0.15
氢氧化钠 1.2
聚合物 0.16
水 100
上述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以鼠李糖脂发酵液为主要成分,基本上包括以下组分:菌体干细胞、中性脂、极性脂X、鼠李糖脂、多糖及金属离子和阴离子。
所述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各组分含量范围如下:
菌体干细胞 10-7g/L
多糖 1.5-3g/L
中性脂 15-23g/L
鼠李糖脂 14-25g/L
极性脂X 2-5g/L
总矿化度 25-38g/L
所述中性脂基本上由脂肪酸及单甘油酯、双甘油酯和三甘油酯组成。
所述中性脂中各组分的含量范围为:
单甘油酯及脂肪酸 14-25g/L
双甘油酯 3.8-5.0g/L
叁甘油酯 0.2-0.3g/L
所述金属离子包括Na+、K+、Ca2+、Fe2+中一种或几种离子。
所述阴离子为Cl-、NO3 -、SO4 2-中的一种或几种。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RH)与其它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和协同性。本发明的驱油剂能与小井距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且具有较宽的超低界面张力区。利用本发明的驱油剂在大庆天然岩芯上进行了4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含水平均下降了21.8%(中心井含水下降了34.4%),产油率从零上升到60%左右。利用本发明驱油剂采收率比水驱分别提高了18.6%、19.3%、20.6%、20.7%,平均提高采收率达到20%,比单独ORS的驱油效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由于生物表面活性剂RH的竞争吸附,向复合体系中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后,可使主表面活性剂的最大吸附量降低15-20%,从而大大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在提高采收率同等幅度情况下相比较,生物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中ORS的用量,要比单独ORS41三元复合体系中ORS41用量降低50%,折合成本降低了30%以上,充分显示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复合体系中的作用。
本发明驱油剂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的特点,在三次采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RH与ORS41复配后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图2为ORS41+RH吸附等温线
图3、图4为RH+ORS41界面活性图
实施例:
一、鼠李糖脂发酵液的制备
1.菌种:鼠李糖脂菌种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2.培养基:
NaNO3 0.4%
NaCl 0.5%
KH2PO4 0.05%
K2HPO4 0.8%
MgSO4·7H2O 0.01%
酵母膏 0.1%
微量元素Zn、Fe、Cu、Mn、Ca
pH6.5。
上述培养基经15磅1分钟灭菌后使用。培养基的组成与配比可根据实际情况调配。
3.发酵用原料油:以米糠油作为碳源转化糖脂,投油量10%;(也可以用其它的植物油,如玉米油、茶油等做碳源,投油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摇瓶培养:
斜面菌种培养36-48小时,4支斜面
↓转接至1大瓶
30℃±2℃振荡(120次/分)
培养20-26小时(3L三角瓶装500ml培养基)
5.发酵罐糖脂生产
鼠李糖脂:如表1所示,在台式10L搅拌发酵罐中加入3.5L发酵培养基,将上述培养好的大摇瓶种子一只500ml转接至发酵罐中,在pH6.5(2NHCl及NaOH调节),1∶1.5通风及各种投油量搅拌速度等不同条件下生产鼠李糖脂,出料采用一次出料法。
表1小型自制台式发酵罐及进口台式罐(New Brun)鼠李糖脂发酵结果
批号 | 发酵时间 | pH | 通风量(v/v) | 搅速:(r.p.m) | 投油(ml) | 出料体积(ml) | 糖脂浓度(g/L) | 对培养基产率(g/L) |
1 | 54 | 5.0 | 1∶1.5-1∶1 | 230 | 340 | 4300 | 14.09 | 18.30 |
2 | 54 | 6.5 | 1∶1.5 | 480 | 340 | 4400 | 18.08 | 23.63 |
3 | 96 | 6.5 | 1∶1.5 | 480 | 525 | 4600 | 22.4 | 29.44 |
4 | 72 | 6.5 | 1∶1.5 | 480加叶片 | 525 | 4280 | 20.4 | 24.94 |
5 | 72 | 6.5 | 1∶1.5 | 480加叶片 | 525 | 4000 | 23.4 | 26.74 |
6 | 72 | 7.0 | 1∶1.5 | 480加叶片 | 525 | 4273 | 18.09 | 22.09 |
7 | 72 | 6.5 | 1∶1.5 | 800新罐 | 525 | 4150 | 15.42 | 18.23 |
8 | 72 | 6.5 | 1∶1.5 | 800新加片 | 525 | 4200 | 19.76 | 23.71 |
6.鼠李糖脂发酵液化学结构分析
发酵液经稀释后高速离心,除去菌体,经乙酸乙酯提取残留脂质,水相部分分析多糖含量、NO3、总氮、金属离子及矿化度等。总脂质是由发酵液经酸化至pH2.5后,由乙酸乙酯提取得到,再经硅胶柱层析用氯仿三次洗涤得到中性脂部分,由氯仿∶甲醇2∶1(V/V)三次洗涤得到极性脂部分。中性脂部分由岛津高压液相层析分析甘油酯等含量。极性脂部分由硅胶柱层析分别由非极性→极性有机溶液剂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纯鼠李糖脂等不同化合物。
多糖分析采用乙醇沉淀法离心后收集测定,用美国离子色谱法分析NO3、SO4 2-含量。金属离子由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发酵液总氮由凯氏定氮法测定。类脂物分析由TLC、岛津HPLC、美国IR美国NMR、英国MS仪等分析测定。
鼠李糖脂的定量测定采用(1)苔黑酚分析法(orcin01)。
(2)硫酸蒽酮法
用上述方法得到的鼠李糖脂发酵液主要组份和含量分析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2鼠李糖脂发酵液主要组分及其含量
组份批号(g/l) | 鼠李糖脂 | 菌体干重 | 中性脂 | 多糖 | 总矿化度 | Na+ | Cl- | NO3 - | ||
单甘酯及脂肪酸 | 双甘酯 | 叁甘酪 | ||||||||
13 | 23.4 | 17 | 12.7 | 3.89 | 0.24 | 2.38 | 34 | 7.6 | 4-7 | <145ppm |
15 | 20.6 | 14.6 | 16.4 | 5.07 | 0.31 | 1.76 | 30 | 5.3 | 3-6 | <160ppm |
23 | 15.42 | 16 | 17.01 | 4.81 | 0.21 | 2.98 | 32 | 6.2 | 4-7 | <50ppm |
表3鼠李糖脂发酵结果
批号 | 发酵时间 | 投料 | 出料v | 粗脂含量 | 菌体浓度 | 粗脂总量 | 粗脂产量 | 粗脂提取率 | 粗糖脂分析 | 纯脂对培养基产率 | ||
基 | 油 | 极性脂 | 中性脂 | |||||||||
中试-1 | 80 | 250L | 37.5L | 4001 | 41.26g/L | 9.5g/L | 1氏5kg | 14.2kg | 88.06% | 69.9% | 30.1% | 27.64g/L |
中试-2 | 72 | 2501 | 37.5L | 390L | 43.81g/L | 8.88g/L | 17.08kg | 14.7kg | 88% | 60% | 40% | 24.60g/L |
中试-3 | 80L | 250L | 37.5L | 395L | 41.5g/L | 7.6g/L | 16.39kg | 13.6kg | 82.9% | 66% | 34% | 25.26g/L |
表4鼠李糖脂发酵液中金属元素含量
元素批号g/L | Na | K | Fe | Mg | Zn | Cu | Mn | Ca |
14 | 7.2 | 2.1 | 0.090 | 0.009 | 1.01 | 1.03 | 0.0032 | 0.095 |
17 | 6.3 | 2.6 | 0.052 | 0.020 | 0.02 | 0.064 | 0.008 | 0.130 |
经柱层析分段洗脱分离,IR、MS、NMR分析,鼠李糖脂结构包括R1及R2两个组分,R1分子量为504,R2分子量为650。
二、驱油剂的配制
称取聚合物1.6kg,加入1000kg的水,充分搅拌使之溶于水中,再加入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1.5kg、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或者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1.5kg及氢氧化钠12kg,搅拌后得到驱油剂。
三、本发明驱油剂的性能评价
1、RH与ORS和RST之间协同效应的验证
用旋转界面张力仪分别对单独的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RH)以及RH与ORS(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和RST(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与小井距原油间形成的超低平衡界面张力区域进行测量,结果RH浓度在0.1wt%-0.4wt%范围内,它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值只能达到10-1-10-2mN/m数量级,并且当RH浓度大于0.2wt%后,界面张力随浓度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RH与原油间不能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然而,当RH与ORS或RST复合时,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3mN/m数量级(见图1),说明RH与ORS、RST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2、RH复合体系在油砂上的静吸附损失研究
对于一个好的驱油体系来说,要求在地层中的吸附量尽可能低,这样可以在使用较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同时,尽量有效地发挥其低张力驱的作用。否则所注入的表面活性剂大都被地层吸附掉了,很难使体系保持原有的低张力区,也就谈不上提高驱油效率了。图2显示了当NaOH=1.2wt%,RH分别为0、0.05、0.1、0.15wt%时,生物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的吸附等温线,由图看出,每条曲线都有一个吸附最大值,当达到这个最大吸附量后,再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吸附量也没有什么变化了,说明体系已经达到了吸附平衡,这一吸附规律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原理。图中单独ORS的最大吸附量为0.31mg/g砂,而向ORS中加入RH后,可使复合体系的吸附量下降15-25%,这证明本发明生物表面活性剂RH具有降低其他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吸附的能力。
3、RH复合驱油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活性
图3、图4分别是当NaOH=0.6WT%-1.2WT%,活性剂总浓度=0.1wt%-0.6wt%,RH∶ORS41=2∶1,RH∶ORS41=2∶2.15时,生物表面活性剂和ORS41复合体系与小井距原油的界面活性图,从两图中看出,两种比例下的界面张力性质基本相同,界面张力区块较宽,界面张力的最佳范围是在NaOH=0.8-1.2wt%,活性剂总浓度在0.2wt%-0.3wt%的区域内,说明RH和ORS41应该在较低浓度下进行复配,RH与ORS41,复合体系都能在较宽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和碱浓度范围内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它们相复配形成的复合体系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
Claims (12)
1、一种驱油剂,基本上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成分组成: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0.1-0.6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或者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0.1-0.4
氢氧化钠 0.4-1.4
水 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驱油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0.15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或者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0.15
氢氧化钠 1.2
水 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驱油剂中还加有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油剂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0.1-0.6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或者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0.1-0.4
氢氧化钠 0.4-1.4
聚合物 0.08-0.25
水 1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驱油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0.15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或者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0.15
氢氧化钠 1.2
聚合物 0.16
水 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以鼠李糖脂发酵液为主要成分,基本上包括以下组分:菌体干细胞、中性脂、极性脂X、鼠李糖脂、多糖及金属离子和阴离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各组分含量范围如下:
菌体干细胞 10-7g/L
多糖 1.5-3g/L
中性脂 15-23g/L
鼠李糖脂 14-25g/L
极性脂X 2-5g/L
总矿化度 25-38g/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脂基本上由脂肪酸及单甘油酯、双甘油酯和三甘油酯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脂中各组分的含量范围为:
单甘油酯及脂肪酸 14-25g/L
双甘油酯 3.8-5.0g/L
叁甘油酯 0.2-0.3g/L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离子包括Na+、K+、Ca2+、Fe2+中一种或几种离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为Cl-、NO3 -、SO4 2-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油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01212419A CN1141357C (zh) | 2000-08-09 | 2000-08-09 | 一种驱油剂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01212419A CN1141357C (zh) | 2000-08-09 | 2000-08-09 | 一种驱油剂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37439A CN1337439A (zh) | 2002-02-27 |
CN1141357C true CN1141357C (zh) | 2004-03-10 |
Family
ID=4588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1212419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1357C (zh) | 2000-08-09 | 2000-08-09 | 一种驱油剂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35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2409A (zh) * | 2010-12-09 | 2012-06-13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复配生物驱油剂及其应用 |
CN102225423B (zh) * | 2011-04-26 | 2013-01-09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多微孔扩散器及其处理石油污染物的方法 |
CN102352227A (zh) * | 2011-08-08 | 2012-02-15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DE102011090030A1 (de) | 2011-12-28 | 2013-07-04 | Evonik Industries Ag | Wässrige Haar- und Hautreinigungszusammensetzungen, enthaltend Biotenside |
CN104073231B (zh) * | 2013-03-28 | 2018-10-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驱驱油剂 |
DE102013206314A1 (de) | 2013-04-10 | 2014-10-16 | Evonik Industries Ag | Kosmetische Formulierung enthaltend Copolymer sowie Sulfosuccinat und/oder Biotensid |
CN104212430A (zh) * | 2014-08-17 | 2014-12-17 | 无棣华信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复合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EP3070155A1 (de) | 2015-03-18 | 2016-09-21 | Evonik Degussa GmbH | Zusammensetzung enthaltend peptidase und biotensid |
CN104948152B (zh) * | 2015-05-29 | 2017-12-08 | 苏州泽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油田施工工艺 |
JP6925985B2 (ja) | 2015-06-25 | 2021-08-25 | ビーエイエスエフ・ソシエタス・エウロパエアBasf Se | アルカリ性亜鉛めっきのための添加剤 |
CH712858A2 (de) | 2016-08-29 | 2018-03-15 | Remo Richli | Milde Zubereitungen mit alkoxylierten Fettsäureamiden und Glycolipid-Biotensiden. |
CH712859A2 (de) | 2016-08-29 | 2018-03-15 | Remo Richli | Wasch-, Pflege- und Reinigungsmittel mit Polyoxyalkylen Carboxylat und Glycolipid-Biotensid. |
CH712860A2 (de) | 2016-08-29 | 2018-03-15 | Remo Richli | Mittel mit alkoxylierten Fettsäureamiden und Glycolipid-Biotensiden. |
CN106701052B (zh) * | 2017-01-16 | 2019-02-19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微生物-化学复合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EP3579819A1 (en) | 2017-02-10 | 2019-12-18 | Evonik Operations GmbH | Oral car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biosurfactant and fluoride |
EP3615646B1 (en) | 2017-04-27 | 2024-01-24 | Evonik Operations GmbH | Biodegradable cleaning composition |
WO2018197623A1 (en) | 2017-04-27 | 2018-11-01 | Evonik Degussa Gmbh | Biodegradable cleaning composition |
CN112105711A (zh) | 2018-05-11 | 2020-12-18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包含鼠李糖脂和/或甘露糖赤藓糖醇脂的洗涤剂组合物 |
CN111375391B (zh) * | 2018-12-28 | 2023-02-0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废白土含油量的方法 |
CN112708406B (zh) * | 2019-10-24 | 2023-01-2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生物化学复合解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6396740A (zh) * | 2021-12-28 | 2023-07-07 | 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 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三元驱体系溶液 |
EP4234671A1 (en) | 2022-02-24 | 2023-08-30 | Evonik Operations GmbH |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biosurfactants and a lipase from stachybotrys chlorohalonata |
CN118742632A (zh) | 2022-02-24 | 2024-10-01 | 赢创运营有限公司 | 生物基组合物 |
WO2023161179A1 (en) | 2022-02-24 | 2023-08-31 | Evonik Operations Gmbh | New composition containing liposomes and biosurfactants |
EP4269530A1 (en) | 2022-04-28 | 2023-11-01 | Evonik Operations GmbH | Multifunctional wax dispersant for subterranean chemical applications |
EP4269531B1 (en) | 2022-04-28 | 2024-09-11 | Evonik Operations GmbH | Multifunctional wax dispersant for subterranean chemical applications |
WO2024002738A1 (en) | 2022-06-28 | 2024-01-04 | Evonik Operations Gmbh | Composition comprising biosurfactant and persicomycin |
CH720165A2 (de) | 2022-10-26 | 2024-04-30 | Chemtek Ug | Zusammensetzungen mit N-Acylglycaminen |
WO2024115213A1 (en) | 2022-11-30 | 2024-06-06 | Evonik Operations Gmbh | Detergent compartment pouch comprising biosurfactants |
EP4382090A1 (en) | 2022-12-08 | 2024-06-12 | Evonik Operations GmbH | Cosmet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bacillus strains or fermentation broths thereof |
WO2024132679A1 (en) | 2022-12-21 | 2024-06-27 | Evonik Dr. Straetmans Gmbh |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biosurfactants and desferrioxamines |
-
2000
- 2000-08-09 CN CNB001212419A patent/CN114135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37439A (zh) | 2002-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357C (zh) | 一种驱油剂及其应用 | |
Guo-liang et al. |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the presence of rhamnolipids | |
CN107557324B (zh) |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 |
US20190119707A1 (en) | Methods of producing polyol lipids | |
CN100534999C (zh) |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提取工艺 | |
Hu et al. | Cementing mechanism of algal crusts from desert area | |
CN1236053C (zh) | 降解石油的细菌及其应用 | |
CN103834590B (zh) | 一株活性嗜热菌及其应用 | |
JP2023507987A (ja) | 改善されたソホロ脂質精製方法 | |
CN1207383C (zh) |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生活垃圾堆肥化中的应用 | |
CN1115190C (zh) |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 |
CN100347188C (zh) | 多粘菌素e的分离制备方法 | |
Jia et al. | Foam fractionation for promoting rhamnolipids produc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1 using animal fat hydrolysate as carbon sour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ntensifying phytoremediation | |
CN1403581A (zh) |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香料苯乙醇的工艺 | |
CN1236054C (zh) | 一株降解石油的细菌及其应用 | |
CN113564215B (zh) | 一种以二氧化碳和/或木质纤维素为底物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 | |
CN112156719A (zh) | 一种两性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 |
Gomes et al. | Komagataeibacter intermedius V-05: An acetic acid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vinegar industry, with high capacity for bacterial cellulose production in soybean molasses medium | |
AU2018309664B2 (en) | Enhanced production of rhamnolipids using at least two carbon sources | |
JP2923756B2 (ja) | エタノールを用いたラムノリピッドの製造方法 | |
CN1212404C (zh) | 一种提高埃博霉素a产量的发酵工艺方法 | |
CN1139546C (zh) | 从诺卡氏菌制备的一种生物絮凝剂 | |
CN109913516A (zh) | 一种驱油活性剂 | |
de Vasconcelos et al. | Biosurfactants: A Gree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 Alternative | |
CN1072192A (zh) | 提高威伦胶在乙二醇中的溶解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