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4069B - 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34069B
CN114134069B CN202111251300.3A CN202111251300A CN114134069B CN 114134069 B CN114134069 B CN 114134069B CN 202111251300 A CN202111251300 A CN 202111251300A CN 114134069 B CN114134069 B CN 1141340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oal gangue
solid waste
magnesium slag
d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13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34069A (zh
Inventor
赵宇
耿雪青
曹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zh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ao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ao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ao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513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340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34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4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34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406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6107 priority patent/WO202307188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1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ologically, biologically or by using enzy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在协同煤矸石材料改性固体废弃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协同煤矸石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以及将固体废弃物改造成植物基质的方法,根据固废的酸碱性、营养特定、亲水性能、颗粒大小、微生态适应性,利用功能微生物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固废改造,采用解磷微生物喷施,可改变基质固废原料的酸碱问题,使用黄单胞杆菌对基质固废原料进行表面改性,将改变固废的亲水性能;基质微生态将通过添加农业废弃物改变基质内的碳氮比,并添加解磷微生物用于农业废弃物的稳定酸解,以保证植物的持续生长。

Description

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在协同煤矸石材料改性固体废弃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基质种植已成为世界趋势。不论,植物培育,还是园林绿化,使用基质,都能获得良好的生长效果和较高的成活率。但基质原料多来自泥炭、草炭,为不可再生材料,其形成需要上万年的历史,有植物残体演化而来,而最新的替代材料,椰糠和秸秆,其营养性质、保水保肥性能都较泥炭草炭有一定差距,而且不便于运输,从密集种植的东南亚地区到世界各地,运输距离较远,成本较高。
工农业的固体废弃物已经逐渐成为世界难题,多数世界标准和国家标准,多采用填埋处理,不仅可能有毒害物质泄漏,还会给未来留下滑坡、水土保持等隐患。亟需一种可大批量消耗使用的方法进行处理。如能将这些固体废弃物进行基质化,将实现工矿农业的大循环,并能利用植物生长特性,对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植物修复。
镁渣中含有大量Ca,Si,Mg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但有关镁渣农业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报道目前并不是很多。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它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煤矸石富含SiO2、A12O3、Fe2O3、CaO和碳等成分,这为其在化工方面应用提供了基础。然而,天然的煤矸石结构致密,必须先对其进行改性,提高煤矸石的活性。现有技术中对煤矸石的改性多在化学改性方面有研究,微生物改性研究较少。
解磷微生物在溶磷时,自身会发生很多不同的反应来释放磷素。根据研究表明,解磷菌解磷机制主要包括周围环境PH值降低、有机酸的分泌及磷酸酶的分泌等解磷机制,主要为植物提供磷素从而促进植物生长。解磷微生物在改性煤矸石及其协同其他固体废弃物镁渣等修复污染土壤,促进植物的发育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固废改造基质存在的不足,开发出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在协同煤矸石材料改性固体废弃物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功能微生物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固废改造,采用解磷微生物喷施,可改变基质固废原料的酸碱问题,使用黄单胞杆菌对基质固废原料进行表面改性,将改变固废的亲水性能;基质微生态将通过添加农业废弃物改变基质内的碳氮比,并添加解磷微生物用于农业废弃物的稳定酸解,以保证植物的持续生长。
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协同煤矸石材料改性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镁渣,添加煤矸石充分混匀,过筛,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0-15%,上述混合后的物料的粒度控制在2-5mm,堆放5-10天;
(2)再加入醋糟,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20-30%,混匀,并使用木醋液将pH值调至5.5-6.5;
(3)在物料表面喷入解磷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或黄单孢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每天喷淋水量为0.50-1.00m3/m3土,持续30-40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煤矸石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3%,堆放8天。
进一步的,所述解磷菌优选为荧光假单胞菌,所述黄单孢菌优选为黄单孢菌。
进一步的,所述解磷菌优选为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23192。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23192。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微生物协同煤矸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镁渣,添加煤矸石充分混匀,过筛,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0-15%,上述混合后的物料的粒度控制在2-5mm,堆放5-10天;
(2)再加入醋糟或木醋液,将pH值调至5.5-6.5;
(3)在物料表面喷入解磷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或黄单孢菌,每天喷淋水量为0.50-1.00m3/m3土,持续30-40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煤矸石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5%,堆放10天;所述步骤(2)的pH值为5.5。
进一步的,所述解磷菌优选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所述黄单孢菌优选为黄单孢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进一步的,所述解磷菌优选为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23192。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微生物协同煤矸石改性固体废弃物制成栽培基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镁渣,添加煤矸石充分混匀,过筛,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0-15%,上述混合后的物料的粒度控制在2-5mm,堆放5-10天;
(2)再加入醋糟,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20-30%,混匀,并使用木醋液将pH值调至5.5-6.5;
(3)加入磷矿粉,添加量为上述总物料体积的5-10%,混匀;
(4)在物料表面喷入解磷菌(荧光假单胞菌)+黄单孢菌,并将其碳氮比调节到25:1左右,每天喷淋水量为0.50-1.00m3/m3土,持续30-40天,使解磷菌持续释放有机酸,形成栽培用基质。
进一步的,还能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5)将上述基质置于底部带有防渗膜的苗钵内,移栽植物,按照苗钵间无孔隙或进行渣土填充,形成微保墒环境,促进根系快速生长;
(6)待新芽萌发或新叶展开时,出售植物或原位生态恢复。
进一步的,所述解磷菌优选为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23192。
本发明根据固废的酸碱性、营养特定、亲水性能、颗粒大小、微生态适应性等特性利用功能微生物处理后进行混配,置于底部带有防渗膜的苗钵内进行栽培,适应植物的生根及快速生长的同时与周围土壤完全隔离,直至固废基质被植物根系包裹,并检测固废基质内的各类污染物含量达到国家标准。生根后的植物套用苗钵进行移栽,移栽后根据不同绿化要求,对底部进行开孔大小处理,使主根系扎入相应地块,从而固定植物,利于其向上伸长;须根系包裹固废基质,将基质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钝化,这样形成的植物带基质可以随意移动,且成活率高,亦可在本地块使用,形成景观。各类固废将通过植物生长回归土地,回归自然,实现大规模减量固废,并利用植物修复各类污染物的目的。
本发明以功能微生物为主要工具,对固废原料进行改性处理,基于对功能微生物的准确把握,和不断试验,改性后的基质原料,可灵活搭配,满足植物不同时期,和不同生长特性,类似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原理。这样得来的基质原料,配置的基质将很大程度促进植物生根生长,持续性好,并给植物修复提供了基质平台,良好的植物生长能够带来更佳的修复效果。同时,该技术生产的植物,以营养钵包裹进行生产,不占据耕地、不进行表层土挖掘,破坏苗圃原生态,既可以通过对营养钵周边株行距填充未经处理的固废进行生态恢复,亦可直接销售经根系包裹的基质,成为附加值较高的,高成活率带土球植物,用于道路绿化和矿山生态恢复。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我们首次研究了固体废弃物通过生物改性变成植物栽培基质的方法,具体将镁渣与煤矸石粉碎成一定的粒径,通过解磷微生物改性后,其吸附能力显著提高,改性后的煤矸石可将固废中的磷酸盐吸附出来,进而通过解磷微生物的生物降解后,释放出高浓度的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有效磷,解磷微生物在改性煤矸石及其协同其他固体废弃物镁渣等修复污染土壤,促进植物的发育是本申请的首次提出。我们发现镁渣中的大量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微量元素都集中在难溶的硅酸盐中,通过与煤矸石混合,用微生物改性的方法,可使得镁渣中的难溶性盐被改性煤矸石吸附出来,再被解磷细菌降解成可溶性离子(K+,Na+,有效氮磷钾等),进而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2.通过研究我们进一步得出,影响固废改造基质修复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物料粒径、煤矸石添加量、解磷菌用量。而影响固废改造基质对重金属铅污染修复能力的最优方案为对混合基质进行5mm粉碎粒径、煤矸石添加量15%、解磷菌用量1.00m3/m3。影响固废改造基质解磷效果的最优方案为对混合基质进行2mm粉碎粒径、煤矸石添加量13%、解磷菌用量1.00m3/m3。各因素影响次序为对重金属铅污染修复能力:煤矸石添加量>粉碎粒径>解磷菌用量。固废改造基质解磷效果:粉碎粒径>解磷菌用量>煤矸石添加量。
3.解磷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不仅能降低土壤环境中的pH值,直接将固定态磷酸盐中的磷释放到土壤中,我们发现镁渣中的大量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微量元素都集中在难溶的硅酸盐中,通过与煤矸石混合,用微生物解磷菌改性的方法,可使得镁渣中的难溶性盐被改性煤矸石吸附出来,再被解磷细菌降解成可溶性离子(K+,Na+,有效氮磷钾等),进而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试验证明,解磷菌可协同煤矸石改性镁渣固废,从而将固定态磷酸盐中的磷释放到土壤,被植物利用。
4.解磷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如乙酸、乳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柠檬酸和葡萄糖酸等,不仅能降低土壤环境中的pH值,直接将固定态磷酸盐中的磷释放到土壤中,还能与铁、铝等离子形成螯合物,供作物吸收利用。解磷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能阻断土壤磷的吸附位点,或通过与土壤矿物表面的阳离子形成复合物来提高磷的有效性。黄单孢菌可产生大量的黄原胶,本发明首次发现,其与解磷菌配合使用,可促进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效磷的释放,产生有机酸,协同煤矸石改性镁渣固废效果更优,且改进后的固废制成植物生长基质,可促进植物生长。
5.不同煤矸石的含量影响着基质有效磷含量及有机酸的产生,与对照4不添加煤矸石相比,其他实验例的基质有效磷含量均较高。其中煤矸石含量在10-15体积份时的效果最好,煤矸石通过微生物改性后的吸附能力极强,直接将固定态磷酸盐中的磷释放出来。乙二酸是最能代表有机酸的类型,也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有机酸之一,通过荧光假单胞菌和黄单孢菌协同改性固体废弃物镁渣、煤矸石,将固废中的有机酸释放出来,从而促进植物生长。与其他微生物相比,其解磷,释放有机酸的效果不如使用本申请的荧光假单胞菌+黄单孢菌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6.不同pH值对菌株的解磷效果影响不同,经30天改性固体废弃物,在pH为5.5时有效磷含量、有机酸含量在pH为5.5时的效果最高。说明在酸性固废基质环境中的解磷及促有机酸生产的效果好。
7.本申请首次以镁渣为憎水原材料、醋糟为亲水原材料,通过两种物料的合理配比,结合粒度调整(2-5mm),达到适合植物栽培用的基质含水量及通气量。通过对比试验可知,镁渣、醋糟的体积比在100:30时,对于基质的含水量及通气量效果最优。对照无煤矸石的镁渣固废物,其基质通气量显著降低,对照无醋糟的镁渣固废物,其基质含水量也显著降低。
8.本申请得出添加一定量的磷矿粉(8%)可进一步促进解磷菌的功效,解磷菌可将其矿粉中的难溶性磷进一步降解为可溶性磷,与固废一起作为基质使用,为植物栽培基质提供充足的元素。
保藏说明
菌种名称:荧光假单胞菌
拉丁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菌株编号:N1
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机构简称:CGMCC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保藏日期:2021年8月25日
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231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技术原理是:预处理后的固废基质原料根据改性结果,进行配比,遵循基本养分原理、酸碱度、盐分值、亲水性、碳氮比,接入功能菌群,调节根系生长微生态,使用苗钵盛放基质,栽入植物,并将苗钵和苗钵之间密集堆彻,适当添加未经处理的固废基质用于间隙填充,构建微保墒环境,利用植物根系微环境的保持。待有新枝萌发后,将植物带苗钵进行移栽,根据移栽目的,对苗钵底部按孔径处理,常规绿化,孔径小于5公分,以固定植株;水土保持绿化,将孔径增加到15公分以上,释放更多的根系,大部分根系仍留在固废基质内部,用于吸附、钝化各类污染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植物修复。
本发明的黄单孢菌为野油菜黄单孢菌,但不限于该菌种,其所有黄单孢菌均可实现本发明;本发明的假单孢菌为荧光假单胞菌N1,但不限于该菌种,其所有假单孢菌均可实现本发明。上述菌株调节菌液浓度为大概109个细胞每毫升(OD600=1.0)。
实施例1:微生物协同煤矸石材料改性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镁渣,添加煤矸石充分混匀,过筛,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3%,上述混合后的物料的粒度控制在2mm,堆放8天;
(2)再加入醋糟,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20%,混匀,并使用木醋液将pH值调至5.5;
(3)在物料表面喷入荧光假单胞菌N1,每天喷淋水量为1.00m3/m3土,持续35天。
实施例2:微生物协同煤矸石材料改性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镁渣,添加煤矸石充分混匀,过筛,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3%,上述混合后的物料的粒度控制在2mm,堆放8天;
(2)再加入醋糟,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20%,混匀,并使用木醋液将pH值调至5.5;
(3)在物料表面喷入野油菜黄单孢菌,每天喷淋水量为1.00m3/m3土,持续35天。
实施例3:微生物协同煤矸石材料改性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镁渣,添加煤矸石充分混匀,过筛,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0%,上述混合后的物料的粒度控制在2mm,堆放8天;
(2)再加入醋糟,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30%,混匀,并使用木醋液将pH值调至5.5;
(3)在物料表面喷入荧光假单胞菌N1+野油菜黄单孢菌(等溶液体积混合),每天喷淋水量为1.00m3/m3土,持续35天。
实施例4:微生物协同煤矸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镁渣,添加煤矸石充分混匀,过筛,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5%,上述混合后的物料的粒度控制在5mm,堆放10天;
(2)再加入醋糟或木醋液,将pH值调至5.5;
(3)在物料表面喷入荧光假单胞菌N1和野油菜黄单孢菌,每天喷淋水量为1.00m3/m3土,持续30天。
实施例5:微生物协同煤矸石改性固体废弃物制成栽培基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镁渣,添加煤矸石充分混匀,过筛,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0%,上述混合后的物料的粒度控制在3mm,堆放5天;
(2)再加入醋糟,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30%,混匀,并使用木醋液将pH值调至5.5;木醋液:pH值3.3,含有53.0%氨基酸总量;
(3)加入磷矿粉,添加量为上述总物料体积的8%,混匀;
(4)在物料表面喷入荧光假单胞菌N1和野油菜黄单孢菌,并将其碳氮比调节到25:1左右,每天喷淋水量为1.00m3/m3土,持续30天,使解磷菌持续释放有机酸,形成栽培用基质;
可进一步选择的,
(5)将上述基质装入苗钵,移栽植物,按照苗钵间无孔隙或进行渣土填充,形成微保墒环境,促进根系快速生长;
(6)待新芽萌发或新叶展开时,出售植物或原位生态恢复。
所述解磷菌优选为荧光假单胞菌,
所述黄单孢菌可以为野油菜黄单孢菌,
所述步骤(4)碳氮比调节时,氮源选择用氨水、氮肥,碳选择用秸秆农业废弃物。
所述步骤(4)还包括,参照栽培用基质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计算并在基质中追加相应的氮肥(尿素、KNO3、NH4H2PO4等)、磷肥(过磷酸钙等(固化磷)+磷酸二氢钾)、钾肥(KNO3、KH2PO4等)。
试验一:微生物协同煤矸石材料改性固体废弃物作为基质的试验
试验方法: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不仅能降低土壤环境中的pH值,直接将固定态磷酸盐中的磷释放到土壤中,本试验主要研究微生物协同煤矸石改性固体废弃物镁渣的工艺参数条件。具体方法见是实施例3,通过对比不同配比的镁渣、煤矸石、醋糟比例,以及采用的解磷菌和黄单孢菌菌种配合改性固废,形成植物生长栽培用基质,计算测定改造35天后的,基质含水量(%)、基质通气量(每平方米面积基质的最大体积重氧量,单位m3/m2)、有效磷含量(mg/kg)及有机酸(乙二酸)含量(mg/kg)。每个处理重复三次取平均值。对照组的荧光假单胞菌粉剂(有效活菌3000亿cfu/mL,购自江苏省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有效活菌10亿cfu/mL,购于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表1固体废弃物改性试验表
Figure GDA0003355214400000111
Figure GDA0003355214400000121
表2不同改性条件对固废改造基质指标的影响
Figure GDA0003355214400000122
Figure GDA0003355214400000131
试验结果:
不同煤矸石的含量影响着基质有效磷含量及有机酸的产生,与对照4不添加煤矸石相比,其他实验例的基质有效磷含量均较高。其中煤矸石含量在10-15体积份时的效果最好,煤矸石通过微生物改性后的吸附能力极强,直接将固定态磷酸盐中的磷释放出来。有机酸(乙二酸)的含量也是在实验例8最高,乙二酸是最能代表有机酸的类型,也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有机酸之一,通过荧光假单胞菌(对照8或本申请的菌株实验例8)和黄单孢菌协同改性固体废弃物镁渣、煤矸石,将固废中的有机酸释放出来,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此外,对照7来看,与其他微生物相比,其解磷,释放有机酸的效果不如使用本申请的荧光假单胞菌+黄单孢菌联合使用效果更好,且比单一使用其中一种微生物,如对照1,2,改良后的固废改造基质的综合理化性质更优。
不同pH值对菌株的解磷效果影响不同,经30天改性固体废弃物,其有效磷含量相较于对照5-6,在pH值为5.0,6.0时的解磷以及产生有机酸的效果较弱,在pH为5.5时可以产生较高的溶磷量,其实验例8有效磷含量、有机酸含量在pH为5.5时的效果最高。说明在酸性固废基质环境中的解磷及促有机酸生产的效果好。
本申请首次以镁渣为憎水原材料、醋糟为亲水原材料,通过两种物料的合理配比,结合粒度调整,达到适合植物栽培用的基质含水量及通气量。通过对比试验可知,镁渣、醋糟的体积比在100:30时,对于基质的含水量及通气量效果最优。对照无煤矸石的镁渣固废物,其基质通气量显著降低,对照无醋糟的镁渣固废物,其基质含水量也显著降低。
试验二:影响固废改造基质修复能力的正交设计分析
试验方法:寻找影响固废改造基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有效磷的解磷效果的因素及最优组合,为固废改造后的修复技术最优组合提供理论依据。以物料粒径A(水平1为2mm,水平2为3mm,水平3为5mm)、煤矸石添加量B(占镁渣体积的百分比)(水平1为10%,水平2为13%,水平3为15%)、解磷菌用量C(水平1为0.50m3/m3,水平2为0.80m3/m3,水平3为1.00m3/m3)三个条件为变量,以重金属铅去除率、有效磷含量为指标,选择最优组合,L9(33)正交表。其中,铅去除率具体为模拟铅污染土壤的准备,以30%的含水率计算,将一定浓度的Pb(NO3)2溶液加入基质土壤中,控制土壤中Pb含量为200mg/L,混合均匀后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稳定90d,每隔10d取出,并向污染土壤中加入去离子水,通过质量法控制土壤的相对含水率为30%左右,加入上述试验水平的各物料模拟修复30天,测定Pb2+浓度以及有效磷含量。重金属铅的去除率=(C0-C1)/C0,式中C0—试验前的初始溶液的铅浓度(mg/L);C1—吸附后的残留液的铅浓度(mg/L)。每个处理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表3影响固废改造基质修复能力的正交设计表
Figure GDA0003355214400000141
Figure GDA0003355214400000151
试验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研究我们得出,影响固废改造基质修复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物料粒径A、煤矸石添加量B、解磷菌用量C。而影响固废改造基质对重金属铅污染修复能力的最优方案为A3B3C3,即对混合基质进行5mm粉碎粒径、煤矸石添加量15%、解磷菌用量1.00m3/m3。影响固废改造基质解磷效果的最优方案为A1 B2C3,即对混合基质进行2mm粉碎粒径、煤矸石添加量13%、解磷菌用量1.00m3/m3
各因素影响次序为对重金属铅污染修复能力:B(煤矸石添加量)>A(粉碎粒径)>C(解磷菌用量)。固废改造基质解磷效果:A(粉碎粒径)>C(解磷菌用量)>B(煤矸石添加量)。
试验三磷矿粉对促进解磷菌解磷效果的影响
试验方法:本试验主要研究磷矿粉的加入,对促进解磷菌解磷效果的影响。具体方法见是实施例5其他参数变量不变,仅变化磷矿粉的添加量,通过对比添加不同比例的磷矿粉(磷矿粉的添加量为镁渣、煤矸石、醋糟总物料体积百分比),采用的解磷菌和黄单孢菌菌种配合改性固废,形成植物生长栽培用基质,得出磷矿粉对促进解磷菌解磷效果的影响参数。其中,模拟修复30天,测定有效磷含量。每个处理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表4不同磷矿粉的添加量对促进解磷菌解磷效果的影响
Figure GDA0003355214400000161
试验结果:本申请得出添加一定量的磷矿粉可进一步促进解磷菌的功效,解磷菌可将其矿粉中的难溶性磷进一步降解为可溶性磷,与固废一起作为基质使用,为植物栽培基质提供充足的元素。本试验的磷矿粉的加入,对促进解磷菌解磷效果显著,在其他参数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仅变化磷矿粉的添加量,通过对比添加不同比例的磷矿粉(磷矿粉的添加量为镁渣、煤矸石、醋糟总物料体积百分比),采用的解磷菌和黄单孢菌菌种配合改性固废,形成植物生长栽培用基质,得出磷矿粉对促进解磷菌解磷效果,如试验例11,当磷矿粉添加量在8%时,其解磷效果最好,超过8%时,解磷效果无明显增加的现象,生产实践中可结合成本考虑,适当添加一定量磷矿粉,进一步促进解磷菌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2319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在修复污染土壤或改性固体废弃物中的应用。
3.微生物协同煤矸石材料改性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镁渣,添加煤矸石充分混匀,过筛,煤矸石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0-15%,上述混合后的物料的粒度控制在2-5mm,堆放5-10天;
(2)再加入醋糟,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20-30%,混匀,并使用木醋液将pH值调至5.5-6.5;
(3)在物料表面喷入权利要求1的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或者权利要求1的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野油菜黄单孢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每天喷淋水量为0.50-1.00m3/m3土,持续30-40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煤矸石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3%,堆放8天。
5.微生物协同煤矸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镁渣,添加煤矸石充分混匀,过筛,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0-15%,上述混合后的物料的粒度控制在2-5mm,堆放5-10天;
(2)再加入醋糟或木醋液,将pH值调至5.5-6.5;
(3)在物料表面喷入权利要求1的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或者权利要求1的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野油菜黄单孢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每天喷淋水量为0.50-1.00m3/m3土,持续30-40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煤矸石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5%,堆放10天;所述步骤(2)的pH值为5.5。
7.微生物协同煤矸石改性固体废弃物制成栽培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镁渣,添加煤矸石充分混匀,过筛,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10-15%,上述混合后的物料的粒度控制在2-5mm,堆放5-10天;
(2)再加入醋糟,添加量为镁渣体积的20-30%,混匀,并使用木醋液将pH值调至5.5-6.5;
(3)加入磷矿粉,添加量为上述总物料体积的5-10%,混匀;
(4)在物料表面喷入权利要求1的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或者权利要求1的荧光假单胞菌N1(Pseudomonas fluorescens)+野油菜黄单孢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并将其碳氮比调节到25:1左右,每天喷淋水量为0.50-1.00m3/m3土,持续30-40天,形成栽培用基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能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5)将上述基质置于底部带有防渗膜的苗钵内,移栽植物,按照苗钵间无孔隙或进行渣土填充,形成微保墒环境,促进根系快速生长;
(6)待新芽萌发或新叶展开时,出售植物或原位生态恢复。
CN202111251300.3A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应用 Active CN1141340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1300.3A CN114134069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应用
PCT/CN2022/126107 WO2023071880A1 (zh) 2021-10-26 2022-10-19 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1300.3A CN114134069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4069A CN114134069A (zh) 2022-03-04
CN114134069B true CN114134069B (zh) 2022-08-26

Family

ID=80395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1300.3A Active CN114134069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340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880A1 (zh) * 2021-10-26 2023-05-04 北京一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8383A (zh) * 2015-07-27 2015-11-04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煤矸石废弃地造林成活率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8486A (en) * 1994-08-05 1996-11-26 International Tlb Research Institute, Inc. Recombinant microbial fertilizer and methods for its production
UA116193C2 (uk) * 2011-09-14 2018-02-26 Новозаймс Біоаг А/С Композиція для обробки рослини або насінини рослини та спосіб стимулювання росту рослин
CN108609639A (zh) * 2018-07-03 2018-10-02 贵州省贵福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含钾页岩制酸回收铝联产香蕉专用钾钙肥的工艺
CN110669696A (zh) * 2019-07-25 2020-01-1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解磷菌及其提取方法
CN110982727B (zh) * 2019-08-28 2022-06-24 贵州大学 一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株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8383A (zh) * 2015-07-27 2015-11-04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煤矸石废弃地造林成活率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4069A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8265B (zh) 基于高硫煤矸石的盐碱地生物改良肥及其制备
CN105838644B (zh) 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在修复盐碱土壤中的应用
CN106905980B (zh) 一种重金属污泥土壤修复剂、制备方法及其在污泥消纳中的应用
CN102807872B (zh) 生物炭混配型设施菜田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9411B (zh) 一种土壤修复用功能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9181704B (zh) 一种土壤重金属及有机污染修复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
CN101935249B (zh) 一种颗粒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56852A (zh) 复合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和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和应用
CN110668876B (zh) 一种复合菌根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27858A (zh) 一种土壤重金属复合稳定剂及其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方法
CN113527000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钝化修复的复合药剂及其应用
Li et al. Simultaneous in-situ remediation and fertilization of Cd-contaminated weak-alkaline farmland for wheat production
CN110734333A (zh) 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39671A (zh) 一种用于砷、镉复合污染农田的钝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2592240A (zh) 一种修复土壤镉污染的生物碳基复合调理剂及其制作方法
Siddiqui et al. The production of biochar and its possible effect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CN113861991A (zh) 利用餐厨废弃物制得的建筑渣土改良剂、改良建筑渣土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209778A (zh) 一种新型炉渣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34069B (zh) 一种荧光假单胞菌n1及其应用
CN103858552B (zh) 以重金属污染底泥于粗砂地表构建耕作层土壤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4480194B (zh) 微生物结合全仿生模拟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139142A (zh) 水稻育苗多元素床土调制剂
CN112110778A (zh) 一种修复土壤的生物制剂
CN103146390B (zh) 一种控制菜地Cd污染的钝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Basha et al. Evaluation of rock phosphate and potassium feldspar with biological and organic amendments and its effect on soil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availability and uptake, growth and yield of canol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05

Address after: 100000 Building 5, Beijing Guangming Stree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272, 3rd floor)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Yiao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42-12, floor 1, building 42, Longjin 1st Street, Dongxiaokou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Zhongke Lifu Bio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9

Address after: No. 199, Wenhua street, Yuci District, Jinzh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ZHO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00000 Building 5, Beijing Guangming Stree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272, 3rd floor)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Yiao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