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9899A - 除颤仪 - Google Patents

除颤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9899A
CN114129899A CN202011312167.3A CN202011312167A CN114129899A CN 114129899 A CN114129899 A CN 114129899A CN 202011312167 A CN202011312167 A CN 202011312167A CN 114129899 A CN114129899 A CN 114129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ibrillator
circuit board
inner cavity
cavity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21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9899B (zh
Inventor
王启
陈大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21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9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9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9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9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9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04External heart defibrillators [EH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6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e.g. cas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75Power suppl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除颤仪,其包括前壳、后壳、除颤电容和解除电阻,前壳与后壳连接并围合形成内腔,除颤电容和解除电阻都设于内腔内,且除颤电容靠近内腔的底部设置,解除电阻靠近内腔的顶部设置。本发明通过将作为除颤仪主要发热部件之一的解除电阻设置在靠近内腔顶部的位置,这样,可避免解除电阻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上升引起其它部件产生额外温升。同时,本发明通过将作为除颤仪主要热敏感部件之一的除颤电容设置在靠近内腔底部的位置,这样可避免除颤仪内部热空气上升引起除颤电容出现温升的现象,从而可在不设置散热风扇的前提下满足了除颤仪的工作温度要求,解决了除颤仪小型化设计中遇到的散热问题。

Description

除颤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颤仪。
背景技术
除颤仪主要用于对心脏室颤、房颤等危险病症进行除颤治疗,一般使用在院内急诊科或院前急救。除颤仪根据实际临床场景,可工作在监护模式、起搏模式、手动除颤模式和自动除颤(AED)模式。其中,监护模式主要用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进行监护,以判断患者的病情或对抢救后的患者进行长时间监护。起搏模式主要用于对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心动循环。手动除颤模式主要用于对室速室颤、房颤等致命性心率失常患者进行除颤治疗;自动除颤模式是一种用于引导非专业人士进行除颤治疗和心肺复苏的抢救工作模式。在实际临床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除颤仪可能需要在院前救护车、院内急诊科和其它不同科室间进行转运,这对除颤仪的小型化和重量提出了很高要求。
除颤仪小型化设计中的一个主要障碍是系统的散热问题,其中,电池是除颤仪中关键的热敏感部件之一。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除颤仪在设计中一般都要求电池电芯的充电温度不超过45℃,这就要求除颤仪的长时间工作环境在0℃~45℃之间。为了解决除颤仪的散热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除颤仪内设置散热风扇来实现。然而,散热风扇的设计,一方面会加大除颤仪的体型,不利于除颤仪的小型化设计;另一方面会增加除颤仪的成本;再一方面会造成容易引入灰尘杂物、难清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颤仪,其旨在解决现有除颤仪难以兼顾小型化和散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是:一种除颤仪,包括前壳、后壳、除颤电容和解除电阻,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连接并围合形成内腔,所述除颤电容和所述解除电阻都设于所述内腔内,且所述除颤电容靠近所述内腔的底部设置,所述解除电阻靠近所述内腔的顶部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除颤仪,通过将作为除颤仪主要发热部件之一的解除电阻设置在靠近内腔顶部的位置,这样,可避免解除电阻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上升引起其它部件产生额外温升。同时,本发明通过将作为除颤仪主要热敏感部件之一的除颤电容设置在靠近内腔底部的位置,这样可使得除颤电容远离发热部件,且可避免除颤仪内部热空气上升引起除颤电容出现温升的现象,从而可在不设置散热风扇的前提下满足了除颤仪内部部件的工作温度要求,有效解决了除颤仪小型化设计中遇到的散热问题,且不会因为设置散热风扇而造成容易引入灰尘杂物、难清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除颤仪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除颤仪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除颤仪在去除体外板手柄后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除颤仪在去除体外板手柄后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与后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除颤电容、直流交流转换器、电源治疗电路板和主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控参数电路板的组成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源治疗电路板的组成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除颤仪在去除体外板手柄后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前壳;200、后壳;210、腔体;220、后壳本体;221、凹腔;2211、腔口;2212、腔后壁;2213、腔侧壁;222、第一凹槽;2221、第三槽口;2222、槽前壁;223、凸筋;224、第二隔热层;230、主支架;231、第一容置槽;2311、第一槽口;2312、第二槽口;232、主支撑板;2321、第一侧部;2322、第二侧部;233、第一隔板;2331、第一顶端部;2332、第一底端部;2333、第一板面;2334、第二板面;234、第二隔板;2341、第二顶端部;2342、第二底端部;2343、第三板面;2344、第四板面;235、第三隔板;236、第二容置槽;237、第三容置槽;240、第一隔热层;300、除颤电容;400、解除电阻;500、直流交流转换器;600、电路板组件;610、主控参数电路板;611、主控单元;612、主参数单元;613、按键单元;614、接口单元;620、电源治疗电路板;621、治疗充电单元;622、电源管理单元;623、治疗参数单元;624、治疗放电单元;630、起搏电路板;700、电池;710、外壳;711、前壳板;720、电芯;800、电池门;900、显示屏;1000、体外板组件;1010、体外板手柄;1020、电极片;1030、放电电阻;1100、选配模组;1200、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除颤仪包括前壳100、后壳200、除颤电容300和解除电阻400,前壳100与后壳200连接并围合形成内腔1200,除颤电容300和解除电阻400都设于内腔1200内,且除颤电容300靠近内腔1200的底部设置,解除电阻400靠近内腔1200的顶部设置。解除电阻400主要用于实现能量的泄放,在工作时,由于大量的能量会直接泄放在解除电阻400上,故会导致解除电阻400产生急剧温升的现象,因此,解除电阻400是除颤仪中最主要的发热部件之一。本发明实施例将解除电阻400设置在靠近内腔1200顶部的位置,这样,可避免解除电阻400工作时急剧温升产生的热空气上升引起其它部件产生额外温升。除颤电容300用于储存除颤仪治疗所需要的能量,其工作温度不能太高,是除颤仪最关键的热敏感部件之一。本实施例中将除颤电容300设置在靠近内腔1200底部的位置,这样可使得除颤电容300远离解除电阻400,且可避免除颤仪内部热空气上升引起除颤电容300出现温升的现象,从而可在不设置散热风扇的前提下满足了除颤电容300的工作温度要求,有效解决了除颤仪小型化设计中遇到的散热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顶部为除颤仪使用状态下的放置形态的远离支撑物的一端,底部为除颤仪相对顶部的另一端。其中,支撑物可以为桌子、地面、救护车等。
优选地,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颤仪还包括直流交流转换器500、电路板组件600、电池700、电池门800、显示屏900和体外板组件1000。直流交流转换器500用于实现将交流输入电流转换为直流(例如15V的直流电压)并输出给系统后级供电且可用于为电池700充电。在除颤时需要直流交流转换器500带载5A左右,而且除颤仪工作在监护/起搏等大部分工作状态时,直流交流转换器500需要给后级供电;而在电池700低电量情况下,直流交流转换器500会给电池700充电。
优选地,参照图3所示,除颤电容300封隔于一个四周封闭的腔体210内。通过四周封闭的腔体210进行封隔除颤电容300,可以将除颤电容300与内腔1200内的发热部件温升产生的热空气隔开,从而使得内腔1200内的热空气不会引起除颤电容300产生温升,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少了除颤电容300受其它部件温升产生的影响。
优选地,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后壳200包括后壳本体220和主支架230,后壳本体220具有凹腔221,凹腔221具有腔口2211,主支架230可拆卸安装于凹腔221内,前壳100封盖腔口2211并与后壳本体220围合形成内腔1200;除颤电容300安装于主支架230上,且凹腔221的内壁与主支架230与围合形成腔体210。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将后壳200分为后壳本体220与主支架230两部分分别设计和制造,并将主支架230可拆卸安装于后壳本体220的凹腔221内,这样,利于通过后壳本体220与主支架230围合形成四周封闭的腔体210,且便于实现除颤电容300在腔体210内的安装。
优选地,参照图3和图4所示,凹腔221的内壁与除颤电容300之间设有第一隔热层240。此处,通过热阻较大的第一隔热层240将凹腔221的内壁与除颤电容300隔开,可避免内腔1200内部的温升通过后壳本体220接触的方式传导至除颤电容300引起温升,从而利于进一步降低除颤电容300的温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第一隔热层240为空气层,空气层为填充空气的空间。第一隔热层240采用空气作为隔热介质,由于空气热阻相对较大,故可满足第一隔热层240的隔热要求,从而可避免后壳本体220上的热量通过接触方式传导至除颤电容300。此外,采用空气作为隔热介质,不会增加除颤仪的成本。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作为替换的实施方案,第一隔热层240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第一隔热层240也可以为隔热垫,即第一隔热层240也可以采用隔热材料制成的垫体。
优选地,参照图3、图4和图6所示,凹腔221的内壁包括与腔口2211相对设置的腔后壁2212和从腔口2211延伸至腔后壁2212的腔侧壁2213,主支架230设有用于供除颤电容300容置的第一容置槽231,第一容置槽231具有朝向腔后壁2212的第一槽口2311和朝向腔侧壁2213的第二槽口2312,第一容置槽231的内壁与腔后壁2212、腔侧壁2213围合形成腔体210。具体安装时,可以先将除颤电容300安装于主支架230的第一容置槽231内,再将装有除颤电容300的主支架230安装于后壳本体220内,从而可通过主支架230的第一容置槽231和后壳本体220的内壁围合形成四周封闭以封隔除颤电容300的腔体210。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231具有第一槽口2311和第二槽口2312这两个槽口,并通过凹腔221的两个壁面遮盖第一容置槽231的两个槽口以围合形成四周封闭的腔体210,这样,在保障对除颤电容300隔热效果的前提下,又可成分利用后壳本体220的壁面资源减少主支架230的材料成本。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作为替换的实施方案,第一容置槽231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只有一个槽口或者也可以有三个槽口等。
具体地,腔侧壁2213包括位于内腔1200下方的腔底侧壁、位于内腔1200上方的腔顶侧壁、位于内腔1200左侧的腔左侧壁和位于内腔1200右侧的腔右侧壁。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第二槽口2312朝向腔底侧壁设置,第一容置槽231的内壁与腔后壁2212、腔底侧壁围合形成腔体210。由于腔底侧壁是后壳200受热空气上升引起温升最小的部位,故将腔底侧壁作为围合形成腔体210的一部分,利于较好地减小除颤电容300受后壳本体220温升的影响。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将第一槽口2311和第二槽口2312中的一者设为朝向腔左侧壁或腔右侧壁。
优选地,参照图3、图4和图6所示,主支架230包括主支撑板232、第一隔板233、第二隔板234和第三隔板235,主支撑板232具有朝向腔口2211的第一侧部2321和朝向腔后壁2212的第二侧部2322,第一隔板233、第二隔板234和第三隔板235都凸设于第二侧部2322,第一隔板233和第二隔板234相对设置且都沿内腔1200之底部朝向内腔1200之顶部的方向延伸,第三隔板235连接于第一隔板233和第二隔板234之间,第一隔板233、第二隔板234、第三隔板235和第二侧部2322围合形成第一容置槽231。本实施例的主支架230结构简单,利于制造成形。
优选地,参照图3、图4和图6所示,第一隔板233具有靠近内腔1200之顶部的第一顶端部2331和靠近内腔1200之底部的第一底端部2332,第二隔板234具有靠近内腔1200之顶部的第二顶端部2341和靠近内腔1200之底部的第二底端部2342,第一顶端部2331到内腔1200之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二顶端部2341到内腔1200之底部的距离,即第一隔板233和第二隔板234为两块竖直设置的立板,且第一隔板233的高度大于第二隔板234的高度。第三隔板235以到内腔1200之底部之距离不变的方式从第二顶端部2341延伸连接第一隔板233,即第三隔板235为水平设置的横板。且第三隔板235从第二隔板234的顶端水平延伸至第一隔板233。
参照图3、图4和图6所示,第一隔板233具有朝向第二隔板234的第一板面2333和背对第二隔板234的第二板面2334,第三隔板235具有朝向内腔1200之底部的第三板面2343和朝向内腔1200之顶部的第四板面2344,第一板面2333、第二隔板234、第三板面2343和第二侧部2322围合形成第一容置槽231;第一板面2333、第四板面2344和第二侧部2322围合形成第二容置槽236,第二板面2334和第二侧部2322围合形成第三容置槽237。本实施例中,主支架230上除了围合形成第一容置槽231外,还围合形成第二容置槽236和第三容置槽237,这样便于根据需要在第二容置槽236和/或第三容置槽237内安装其它功能部件。
优选地,参照图2和图3所示,直流交流转换器500设于第三容置槽237内。直流交流转换器500为除颤仪中最主要的发热部件之一;同时,由于直流交流转换器500为功率器件,其可以耐超过100℃的高温,故直流交流转换器500不属于热敏感部件。本实施例中,将直流交流转换器500设于第三容置槽237,可利于减小直流交流转换器500工作产生的热量对除颤电容300的影响。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将直流交流转换器500设于第二容置槽236内。
优选地,参照图3、图4和图8所示,电路板组件600包括治疗充电单元621,电路板组件600设于内腔1200内,且治疗充电单元621靠近内腔1200的顶部设置,解除电阻400安装于后壳200或者电路板组件600上。除颤电容300和解除电阻400分别与电路板组件600电连接。治疗充电单元621用于实现将低压直流能量转换为高压能量储存在除颤电容300中,在频繁充电时相关功能电路发热明显,因此,治疗充电单元621属于除颤仪中最主要的发热部件之一。本实施例,将治疗充电单元621设置于靠近内腔1200顶部的位置,这样,可避免治疗充电单元621工作时发热产生的热空气上升引起其它部件产生额外温升的现象发生。
优选地,参照图3、图4和图8所示,电路板组件600包括主控参数电路板610和电源治疗电路板620,主控参数电路板610安装于前壳100上,电源治疗电路板620安装于后壳200上,治疗充电单元621设于电源治疗电路板620上,解除电阻400安装于后壳200或者电源治疗电路板620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路板组件600分成两个电路板设置,利于除颤仪的小型化和低成本设计。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电源治疗电路板620安装于主支架230上,且电源治疗电路板620具体安装于第一侧部2321。电源治疗电路板620和主控参数电路板610通过一根导线电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3、图7和图8所示,主控参数电路板610包括主控单元611、主参数单元612、按键单元613和接口单元614,主控单元611用于实现系统主控制功能、音频显示控制功能和按键触发事件处理功能;主参数单元612用于实现主参数的测量和监护功能;按键单元613用于实现充放电控制功能、开关机控制功能及工作模式切换功能;接口单元614用于实现软件升级功能和外同步放电功能。电源治疗电路板620包括电源管理单元622、治疗参数单元623、治疗放电单元624和治疗充电单元621,电源管理单元622用于实现系统的开关机功能、电池700充放电功能和系统后级各直流电源的转换功能,治疗参数单元623用于实现对患者心电信号和电极连接回路阻抗的采集分析;治疗充电单元621用于实现将直流电能升压并储存在除颤电容300中;治疗放电单元624用于实现释放基于阻抗调整的除颤波形能量。本实施例中,通过优化设置主控参数电路板610和电源治疗电路板620的各功能模块,一方面可满足除颤仪的低成本、小型化设计需求,另一方面可利于解决除颤仪中的安全、电磁干扰和散热问题。此外,将按键单元613和用于对外的接口单元614放置在同一块电路板上,一方面可节省按键单元613与接口单元614的互联成本和分离电路板的加工测试成本,另一方面可避免由于互联导致的功能失效,特别是将按键单元613直接放置在主控参数电路板610上可避免按键单元613失效导致的无法开关机和无法充放电操作,有效降低了除颤仪的运行风险。
具体地,主参数单元612包括心电参数电路、血氧参数电路、血压参数电路、体温参数电路、呼吸参数电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解除电阻400安装于电源治疗电路板620的顶部上,这样便于解除电阻400的安装,也便于解除电阻400与电源治疗电路板620的电连接。在一些具体应用场合中,除颤仪在工作时,会出现有360J左右的能量直接泄放在解除电阻400上的情况,这样将会导致解除电阻400的急剧温升,且实际温升可达到300℃左右。将解除电阻400设于电源治疗电路板620的顶部,可避免解除电阻400工作发热引起的热空气上升对内腔1200内其它部件产生温升。当然了,具体应用中,解除电阻400不限于设置于电源治疗电路板620上,例如解除电阻400通过引线方式引出到内腔1200顶部其它位置(例如后壳200的顶部或者前壳100的顶部)进行固定,这样也可有效避免能量解除时温升对其它部件的影响;具体地,作为替代的一种实施方案,解除电阻400设于主支架230的顶部上,此时,解除电阻400通过引线实现与电源治疗电路板620的电连接。
优选地,治疗参数单元623设于治疗充电单元621的斜对角下方,这样,一方面可避免热空气上升引起治疗参数单元623产生温升现象,另一方面可使得治疗参数单元623远离系统最大的干扰源治疗充电单元621(高压功率部分,存在大的电磁场干扰),从而可保证在除颤充电时,心电和阻抗信号测量不会受到电磁干扰,可在自动除颤算法分析时即可启动除颤充电或除颤充电时同时进行算法分析,节省临床抢救时间。
优选地,参照图4所示,电路板组件600还包括起搏电路板630,起搏电路板630安装于主支架230上,并与电源治疗电路板620电连接。起搏电路板630用于控制除颤仪的起搏工作。
优选地,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后壳200设有与内腔1200相互隔离的第一凹槽222,电池700安装于第一凹槽222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22形成于后壳本体220之背对前壳100的背部。电池700可为除颤仪提供直流电源输入,是除颤仪供电的主要输入来源之一。在实际除颤治疗时,除颤仪通过电池700带载5A左右,电池700自身会产生热量,其属于除颤仪中的一个发热部件;此外,由于电池700电芯720对充电温度和放电温度都有要求,所以电池700也是除颤仪中最关键的热敏感部件之一。此处,将电池700设于内腔1200外,可利于避免内腔1200内部的热空气引起电池700产生温升,从而利于保障电池700的正常工作。
优选地,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凹槽222的内壁与电池700之间设有第二隔热层224。此处,通过热阻较大的第二隔热层224将第一凹槽222的内壁与电池700隔开,可避免内腔1200内部的温升通过后壳本体220接触的方式传导至电池700引起温升,从而利于进一步降低电池700的温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第二隔热层224为空气层,空气层为填充空气的空间。第二隔热层224采用空气作为隔热介质,由于空气热阻相对较大,故可满足第二隔热层224的隔热要求,从而可避免后壳本体220上的热量通过接触方式传导至电池700。此外,采用空气作为隔热介质,不会增加除颤仪的成本。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作为替换的实施方案,第二隔热层224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第二隔热层224也可以为隔热垫,即第二隔热层224也可以采用隔热材料制成的垫体。
优选地,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电池700包括外壳710和设于外壳710内的电芯720,第一凹槽222具有背对前壳100设置的第三槽口2221和与第三槽口2221相对设置的槽前壁2222,外壳710具有朝向槽前壁2222的前壳板711,前壳板711呈波浪形设置,槽前壁2222与前壳板711之间设有第二隔热层224。前壳板711的波浪形设置,可利于增大前壳板711与第二隔热层224的接触面积,从而利于提高电池700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凹槽222内设有从槽前壁2222朝向第三槽口2221凸出设置的凸筋223,电池700抵接于凸筋223上。凸筋223具体抵顶于电池700的前壳板711。此处,通过凸筋223的设置,一方面可利于实现对电池700的定位,另一方面利于减小电池700与后壳本体220的接触面积,从而利于提高电池700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电池700为锂电池700,其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电池700放置在除颤仪的最外侧,并且电池700与后壳本体220的壁面间增加一个空气夹层。由于空气热阻较大,故可避免将内腔1200内部温升通过接触方式传导至电池700引起温升,从而可将电池700的温升降低5℃-7℃。
优选地,参照图3所示,电池门800用于封盖第一凹槽222的第三槽口2221。电池门800的设置,一方面可利于防护电池700,另一方面还可利于提高除颤仪的美观效果。
优选地,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显示屏900安装于前壳100上且与主控参数电路板610相邻。显示屏900显露于前壳100之背对后壳200的侧部外,这样使得显示屏900可以直接与除颤仪外部的空气大面积接触,从而可在不对显示屏900进行额外散热处理的前提下,保障显示屏900的散热效果。此外,由于显示屏900设于前壳100的前侧,电池700设于后壳200的后侧,故显示屏90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不会引起电池700的温升。
本实施例中,将主控参数电路板610和显示屏900都放置在前壳100上,且主控参数电路板610和显示屏900通过导线电连接。由于主控参数电路板610的温升较小,故设计上将主控参数电路板610和显示屏900紧贴,这样一方面不会导致显示屏900温升,另一方面可最大程度地减小主控参数电路板610和显示屏900之间连接导线的长度,以利于解决电磁干扰问题;再一方面显示屏900放在除颤仪的最外部,与空气大面积接触,不需要额外散热处理。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体外板组件1000设于内腔1200外,且体外板组件1000设于后壳200的顶部。体外板组件1000包括体外板手柄1010、电极片1020和放电电阻1030,体外板手柄1010通过电极片1020电连接放电电阻1030,以用于为体外板手柄1010充电。放电电阻1030与电源治疗电路板620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型化除颤仪各功能部件布局方案,在满足产品UX(User Experience,即用户体验)约束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分布各功能部件的相对位置,可满足除颤仪低成本、小型化的需求,且在不增加额外散热措施(例如不需增加散热风扇)的情况下可解决除颤仪中的散热问题。经过热测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将除颤仪的工作环境温度提高到50℃以上。本发明实施例在布局各功能部件的位置时,以发热部件靠近除颤仪顶部、热敏感部件远离发热部件为设计基准。其中,电池700和除颤电容300为除颤仪中最重要的两个热敏感部件,布局时远离热源;而对于本身发热的部件,如治疗充电单元621和解除电阻400放置在靠近内腔1200顶部的位置,避免由于热空气上升引起其它部件额外温升。
在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案中,主控参数电路板610和显示屏900安装于前壳100上并组成前壳100组件,且主控参数电路板610和显示屏900紧密贴合,主控参数电路板610和显示屏900通过一根导线连接二者的接口以实现二者的电连接,这样,可避免显示屏900连线过长导致的电磁干扰问题。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案中,电池700、直流交流转换器500、除颤电容300、电源治疗电路板620和解除电阻400安装于后壳200上并组成后壳200组件,后壳200组件与前壳100组件之间通过一根导线进行连接以实现二者的电连接,用于连接后壳200组件与前壳100组件之间的导线具体连接于主控参数电路板610与电源治疗电路板620之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案,除颤电容300采用蒸镀后的聚丙烯薄膜卷绕而成,其温度要求不超过55℃。本实施方案中,将除颤电容300放置在内腔1200最底位置的一个四周封闭的腔体210内,并与电池700、电源治疗电路板620保持一定空间距离。其中,将除颤电容300放置在内腔1200底部可避免热空气上升引起的温升;将除颤电容300放在一个四周封闭的腔体210内可将其它发热部件温升产生的热空气与除颤电容300隔开,从而使得内腔1200内其它发热部件温升产生的热空气不会引起除颤电容300温升;而将除颤电容300设置为离发热较高的电源治疗电路板620和电池700存在一定空间距离,可避免直接接触引起的温升。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图3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颤仪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选配模组1100,且本实施例中直流交流转换器500的设置位置与实施例一中直流交流转换器500的设置位置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选配模组1100为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检测模组,直流交流转换器500设于第二容置槽236内,选配模组1100设于第三容置槽237内。二氧化碳检测模组为热敏感部件,将二氧化碳检测模组设于第三容置槽237内,可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检测模组受内腔1200内热空气上升的影响。当然了,选配模组1100不限于二氧化碳模组,也可以为其它功能模组,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对应设计。
优选地,二氧化碳检测模组靠近第三容置槽237的底部设置,这样可利于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检测模组受内腔1200内热空气的影响。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颤仪的其它结构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对应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颤仪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主要在于直流交流转换器500的设置方式不同。具体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直流交流转换器500设于内腔1200内;而本实施例中,直流交流转换器500设于内腔1200外,即电池700不是安装于后壳200上,前壳100或后壳200上设有用于供直流交流转换器500之连接件插接的第一插接口(图未示),第一插接口与电路板组件600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连接线。具体应用时,直流交流转换器500通过连接件插接于第一插接口,从而实现直流交流转换器500与电路板组件600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直流交流转换器500独立设置于后壳200外,可利于避免直流交流转换器500与内腔1200内部元器件工作发热引起的热干扰,且直流交流转换器500直接与外部空气接触,利于直流交流转换器500的散热。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颤仪的其它结构,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对应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颤仪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区别主要在于电池700的设置方式不同。具体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电池700安装于除颤仪的后壳200上;而本实施例中,电池700设于后壳200外,即电池700不是安装于后壳200上,第二插接口与电路板组件600电连接,前壳100或后壳200上设有用于供电池700之电源线插接的第二插接口(图未示)。具体应用时,电池700通过电源线插接于第二插接口,从而实现电池700为内腔1200内部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电池700独立设置于后壳200外,可利于避免内腔1200内部元器件工作发热引起电池700温升的现象,且电池700直接与外部空气接触,利于电池700的散热。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颤仪的其它结构,可参照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任一者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除颤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除颤电容和解除电阻,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连接并围合形成内腔,所述除颤电容和所述解除电阻都设于所述内腔内,且所述除颤电容靠近所述内腔的底部设置,所述解除电阻靠近所述内腔的顶部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电容封隔于一个四周封闭的腔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后壳本体和主支架,所述后壳本体具有凹腔,所述凹腔具有腔口,所述主支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前壳封盖所述腔口并与所述后壳本体围合形成所述内腔;所述除颤电容安装于所述主支架上,且所述凹腔的内壁与所述主支架与围合形成所述腔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内壁与所述除颤电容之间设有第一隔热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为空气层或者隔热垫。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内壁包括与所述腔口相对设置的腔后壁和从所述腔口延伸至所述腔后壁的腔侧壁,所述主支架设有用于供所述除颤电容容置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具有朝向所述腔后壁的第一槽口和朝向所述腔侧壁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与所述腔后壁、所述腔侧壁围合形成所述腔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包括主支撑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主支撑板具有朝向所述腔口的第一侧部和朝向所述腔后壁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都凸设于所述第二侧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对设置且都沿所述内腔之底部朝向所述内腔之顶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二侧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具有靠近所述内腔之顶部的第一顶端部和靠近所述内腔之底部的第一底端部,所述第二隔板具有靠近所述内腔之顶部的第二顶端部和靠近所述内腔之底部的第二底端部,所述第一顶端部到所述内腔之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顶端部到所述内腔之底部的距离,所述第三隔板以到所述内腔之底部之距离不变的方式从所述第二顶端部延伸连接所述第一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一板面和背对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二板面,所述第三隔板具有朝向所述内腔之底部的第三板面和朝向所述内腔之顶部的第四板面,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板面和所述第二侧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四板面和所述第二侧部围合形成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板面和所述第二侧部围合形成第三容置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仪还包括直流交流转换器,所述直流交流转换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或者所述第三容置槽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仪还包括直流交流转换器和选配模组,所述直流交流转换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选配模组设于所述第三容置槽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配模组为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检测模组。
12.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仪还包括直流交流转换器,所述直流交流转换器设于所述内腔外,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直流交流转换器之连接件插接的第一插接口。
13.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仪还包括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治疗充电单元,所述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内腔内,且所述治疗充电单元靠近所述内腔的顶部设置,所述解除电阻安装于所述后壳或者所述电路板组件或者所述前壳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主控参数电路板和电源治疗电路板,所述主控参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前壳上,所述电源治疗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后壳上,所述治疗充电单元设于所述电源治疗电路板上,所述解除电阻安装于所述后壳或者所述电源治疗电路板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参数电路板包括主控单元、主参数单元、按键单元和接口单元,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实现系统主控制功能、音频显示控制功能和按键触发事件处理功能;所述主参数单元用于实现主参数的测量和监护功能;所述按键单元用于实现充放电控制功能、开关机控制功能及工作模式切换功能;所述接口单元用于实现软件升级功能和外同步放电功能;
所述电源治疗电路板包括电源管理单元、治疗参数单元、治疗放电单元和所述治疗充电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用于实现系统开关机功能、电池充放电功能和系统后级各直流电源的转换功能,所述治疗参数单元用于实现对患者心电信号和电极连接回路阻抗的采集分析;所述治疗充电单元用于实现将直流电能升压并储存在所述除颤电容中;所述治疗放电单元用于实现释放基于阻抗调整的除颤波形能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参数单元设于所述治疗充电单元的斜对角下方。
1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仪还包括电池,所述后壳设有与所述内腔相互隔离的第一凹槽,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电池之间设有第二隔热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层为空气层或者隔热垫。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电芯,所述第一凹槽具有背对所述前壳设置的第三槽口和与所述第三槽口相对设置的槽前壁,所述外壳具有朝向所述槽前壁的前壳板,所述前壳板呈波浪形设置,所述槽前壁与所述前壳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二隔热层。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从所述槽前壁朝向所述第三槽口凸出设置的凸筋,所述电池抵接于所述凸筋上;且/或,
所述除颤仪还包括用于封盖所述第一凹槽的电池门。
22.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仪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于所述后壳外,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电池之电源线插接的第二插接口。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仪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前壳上且与所述主控参数电路板相邻;且/或,
所述除颤仪还包括体外板组件,所述体外板组件设于所述内腔外。
CN202011312167.3A 2020-11-20 2020-11-20 除颤仪 Active CN114129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2167.3A CN114129899B (zh) 2020-11-20 2020-11-20 除颤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2167.3A CN114129899B (zh) 2020-11-20 2020-11-20 除颤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9899A true CN114129899A (zh) 2022-03-04
CN114129899B CN114129899B (zh) 2023-01-17

Family

ID=8043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2167.3A Active CN114129899B (zh) 2020-11-20 2020-11-20 除颤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9899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9152A1 (en) * 2000-06-30 2003-04-09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having flat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th tailored anode layers
JP2010007970A (ja) * 2008-06-27 2010-01-1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20100063559A1 (en) * 2006-11-15 2010-03-11 Mcintyre Allister R Single-use external defibrillator
CN102974035A (zh) * 2011-09-06 2013-03-2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体外除颤仪及其扩展器、除颤监护系统
US20130172869A1 (en) * 2008-01-22 2013-07-04 Jesse Bonfeld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sensors that resonate at a frequency equal to a resonance frequency of an ablated tissue
CN108666888A (zh) * 2018-07-02 2018-10-16 陈为志 一种高压电容补偿柜
CN208524852U (zh) * 2017-08-10 2019-02-22 张俊杰 一种心电监护除颤仪
CN208572704U (zh) * 2018-08-17 2019-03-01 Zoll医疗公司 除颤器用散热部件及除颤器
CN210992617U (zh) * 2019-06-28 2020-07-14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除颤设备
CN211357454U (zh) * 2019-07-05 2020-08-28 左金建 一种心内科自动除颤仪
CN111905263A (zh) * 2020-07-13 2020-11-10 浙江大学 希浦系统植入性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仪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9152A1 (en) * 2000-06-30 2003-04-09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having flat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th tailored anode layers
US20100063559A1 (en) * 2006-11-15 2010-03-11 Mcintyre Allister R Single-use external defibrillator
US20130172869A1 (en) * 2008-01-22 2013-07-04 Jesse Bonfeld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sensors that resonate at a frequency equal to a resonance frequency of an ablated tissue
JP2010007970A (ja) * 2008-06-27 2010-01-1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2974035A (zh) * 2011-09-06 2013-03-2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体外除颤仪及其扩展器、除颤监护系统
CN208524852U (zh) * 2017-08-10 2019-02-22 张俊杰 一种心电监护除颤仪
CN108666888A (zh) * 2018-07-02 2018-10-16 陈为志 一种高压电容补偿柜
CN208572704U (zh) * 2018-08-17 2019-03-01 Zoll医疗公司 除颤器用散热部件及除颤器
CN210992617U (zh) * 2019-06-28 2020-07-14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除颤设备
CN211357454U (zh) * 2019-07-05 2020-08-28 左金建 一种心内科自动除颤仪
CN111905263A (zh) * 2020-07-13 2020-11-10 浙江大学 希浦系统植入性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9899B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29899B (zh) 除颤仪
CN214018927U (zh) 主控板、除颤器及医疗设备
CN208433452U (zh) 一种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机器人
CN216571212U (zh) 一种具备检测功能的患者急救除颤仪
CN207732471U (zh) 一种轻质与能量密度高一体化的ups电源
CN219612390U (zh) 除颤仪
CN211357454U (zh) 一种心内科自动除颤仪
CN213852808U (zh) 超声电疗护肤美容仪
CN108671400A (zh) 一种心脏急救起搏器
TW201431578A (zh) 電池內置型攜帶式高頻治療器
CN209734313U (zh) 一种便携式加热眼罩
CN118265264A (zh) 除颤仪
CN210812053U (zh) 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
CN114515386A (zh) 电源板、除颤器及医疗设备
CN209153659U (zh) 一种便于携带安装的心电仪充电结构
CN207233823U (zh) 一种电池箱结构
JP7502907B2 (ja) 自動体外式除細動器
CN214154933U (zh) 等离子体发生组件、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生发梳
CN215195045U (zh) 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生发梳
CN211536229U (zh) 一种加热式tdp理疗仪
CN215082128U (zh) 艾灸头
CN220193817U (zh) 一种电极片及除颤器
CN216148324U (zh) 一种新型理疗电极贴
CN108852342A (zh) 一种便于携带安装的心电仪充电结构
CN209928332U (zh) 一种具有预防腰椎疼痛的电脑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