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6302A - 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6302A
CN114126302A CN202111489653.7A CN202111489653A CN114126302A CN 114126302 A CN114126302 A CN 114126302A CN 202111489653 A CN202111489653 A CN 202111489653A CN 114126302 A CN114126302 A CN 114126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
electrolyte
housing
deform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96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6302B (zh
Inventor
张雪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96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63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6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630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6543 priority patent/WO202310395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6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6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该壳体包括:透光的第一反射层、可形变的电解质层、第二反射层以及电致变形层;第一反射层、电解质层、第二反射层以及电致变形层层叠设置;第一反射层用于接收外界光线的照射,且外界光线穿过电解质层照射在第二反射层上,部分外界光线经第二反射层反射,在第一反射层与第二反射层之间反射,另外部分外界光线从第一反射层穿出;电致变形层形变,使电解质层的厚度变化,以使壳体的颜色变化。

Description

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为了实现壳体的颜色动态变化,提升电子设备的美观性,电子设备上的壳体通常设置为壳体。但针对电子变色壳进行变色时,通常较难的使得壳体变色。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针对电子变色壳进行变色时,通常较难的使得壳体变色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包括:透光的第一反射层、可形变的电解质层、第二反射层以及电致变形层;
所述第一反射层、所述电解质层、所述第二反射层以及所述电致变形层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反射层用于接收外界光线的照射,且所述外界光线穿过所述电解质层照射在所述第二反射层上,经所述第二反射层反射,部分所述外界光线在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之间反射,另外部分所述外界光线从所述第一反射层穿出;
所述电致变形层形变,使所述电解质层的厚度变化,以使所述壳体的颜色变化。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板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壳体;
所述电致变形层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透光的第一反射层、可变形的电解质层、第二反射层层叠设置,因此,外界光线可以照射在第一反射层上,并穿过第一反射层,之后照射在电解质层上,并穿过电解质层照射在第二反射层,经第二反射层反射,之后反射的光线重新穿过电解质层并照射在第一反射层上,部分外界光线经第一反射层反射,另外部分外界光线穿过第一反射层传递至外界,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反射层看到壳体的内部。由于电致变形层与第二反射层层叠设置,因此,在电致变形层通电发生形变时,电致变色层可以向第二反射层施力,第二反射层将力传递至电解质层,使得电解质层的厚度发生变化,当电解质层的厚度变化时,壳体的总反射率变化,从而使得第一发射层与第二反射层之间的光线的颜色变化,使得壳体的颜色发生变化。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致变形层,使得电致变形层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电解质层的厚度发生变化,使得壳体的总反射率变化,使得壳体的颜色变化,进而便于调整壳体的颜色。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的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件的变形示意图;
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未发生形变的示意图;
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发生形变的示意图之一;
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发生形变的示意图之二;
图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发生形变的示意图之三;
图9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发生形变对壳体的颜色影响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层发生通电变色对壳体的颜色影响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反射层;20:电解质层;30:第二反射层;40:电致变形层;41:电致变形件;50:电致变色层;60:透光导电层;70:基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照图1,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示意图之一;参照图2,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示意图之二;参照图3,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的示意图之一;参照图4,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件的变形示意图;参照图5,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未发生形变的示意图;参照图6,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发生形变的示意图之一;参照图7,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发生形变的示意图之二;参照图8,图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发生形变的示意图之三;参照图9,图9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形层发生形变对壳体的颜色影响的示意图;参照图10,图10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层发生通电变色对壳体的颜色影响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10所示,该壳体包括:透光的第一反射层10、可形变的电解质层20、第二反射层30以及电致变形层40。
第一反射层10、电解质层20、第二反射层30以及电致变形层40层叠设置。第一反射层10用于接收外界光线的照射,且外界光线穿过电解质层20照射在第二反射层30上,经第二反射层30反射,部分外界光线在第一反射层10与第二反射层30之间反射,另外部分外界光线从第一反射层10穿出。电致变形层40形变,使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以使壳体的颜色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透光的第一反射层10、可变形的电解质层20、第二反射层30层叠设置,因此,外界光线可以照射在第一反射层10上,并穿过第一反射层10,之后照射在电解质层20上,并穿过电解质层20照射在第二反射层30,经第二反射层30反射,之后反射的光线重新穿过电解质层20并照射在第一反射层10上,部分外界光线经第一反射层10反射,另外部分外界光线穿过第一反射层10传递至外界,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反射层10看到壳体的内部。由于电致变形层40与第二反射层30层叠设置,因此,在电致变形层40通电发生形变时,电致变色层50可以向第二反射层30施力,第二反射层30将力传递至电解质层20,使得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发生变化,当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时,壳体的总反射率变化,从而使得第一发射层与第二反射层30之间的光线的颜色变化,使得壳体的颜色发生变化。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致变形层40,使得电致变形层40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发生变化,使得壳体的总反射率变化,使得壳体的颜色变化,进而便于调整壳体的颜色。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解质层20可以发生形变,因此,在电致变形层40发生形变时,电解质层20会向第二反射层30施力,第二发射层起到传导力的作用,从而使得将力传递至电解质层20,相当于电解质层20受到挤压,从而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发生变化。当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发生变化时,会使得壳体的总反射率变化,从而可以改变壳体的颜色。
例如,如图9所示,电致变形层40发生不同形变时,壳体的颜色变化不同。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解质层20的厚度不同时,壳体的颜色不同。例如,当电解质层20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时,壳体的颜色为第一颜色,当电解质层20的厚度为第二厚度时,壳体的颜色为第二颜色,当电解质层20的厚度为第三厚度时,壳体的颜色为第三颜色。其中,第一厚度、第二厚度以及第三厚度互不相等,第一颜色、第二颜色以及第三颜色互不相同。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形层40可以包括多个电致变形件41。多个电致变形件41间隔排布,且每个电致变形件41沿电解质层20至第二反射层30的方向延伸。
由于多个电致变形件41间隔排布,且每个电致变形件41沿电解质层20至第二反射层30的方向延伸,因此,在电致变形件41通电之后,电致变形件41可以向第二反射层30施力,从而第二反射层30可以向力传递至电解质层20,使得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发生变化,使得壳体的总反射率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电致变形件41在通电之后,电致变形件41会伸长,使得电致变形件41的形态变化,使得电致变形件41可以向第二反射层30施力,使得第二反射层30可以将力传递至电解质层20。
另外,由于多个电致变形件41间隔排布,因此,可以单独对每个电致变形件41通电,使得每个电致变形件41的形态可以单独变化。例如,电致变形件41的数量为3个,可以对其中2个电致变形件41通电,使得这2个电致变形件41的形态变化,从而使得这2个电致变形件41向第二反射层30施力。
另外,在电致变形件41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图5中多个电致变形件41均未通电;图6中所有的电致变形件41均通电,所有的电致变形件41均发生形态变化;图7中左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通电,右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不通电,左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发生形态变化,右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不发生形态变化;图8中右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通电,左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不通电,右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发生形态变化,左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不发生形态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哪些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通电。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致变形件41等间隔排布。
当多个电致变形件41等间隔排布时,此时,在需要所有的电致变形件41发生形态变化时,可以电致变形件41针对第二反射层30施力均匀,在需要部分电致变形件41发生形态变化时,该部分电致变形件41可以对第二反射层30施力较为均匀,从而有利于壳体的颜色变化。
例如,如图6所示,当左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通电时,由于多个电致变形件41等间隔排布,因此,左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对第二反射层30施力较为均匀。如图7所示,当右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通电时,由于多个电致变形件41等间隔排布,因此,右侧部分的电致变形件41对第二反射层30施力较为均匀。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致变形件41可以包括压电陶瓷、记忆金属中至少一种。其中,压电陶瓷在通电之后可以发生形态变化,记忆金属在通电之后也可以发生形态变化,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有的电致变形件41均可以为压电陶瓷,还均可以为记忆金属,当然,还可以为压电陶瓷以及记忆金属的混合,即部分电致变形件41为压电陶瓷,部分电致变形件41为记忆金属,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可以包括电致变色层50。电致变色层50位于电解质层20与第一反射层10之间,或,电致变色层50位于电解质层20与第二反射层30之间。
当壳体包括电致变色层50时,此时,在电致变色层50在通电之后,电致变色层50的颜色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壳体的颜色发生变化。具体的,在电致变色层50通电之后,电致变色层50自身的颜色发生变化,且电致变形层40通电形态发生变化,使得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此时,壳体的颜色变化主要来自于:电致变色层50的颜色变化以及壳体的总反射率变化使得穿出第一反射层10的光线的颜色变化,即,相当于电致变色层50的颜色变化,与壳体的总反射率变化使得穿出第一反射层10的光线的颜色变化,这两个颜色变化共同沟通壳体的颜色变化,从而使得壳体的颜色变化类型更加多样化。也即是,通过设置电致变色层50,可以进一步增加壳体的颜色变化效果。
例如,如图10所示,在向电致变色层40施加不同的电压时,壳体的颜色不同。
另外,在电致变形层40通电之后,电致变形层40向第二反射层30施力,通过将电致变色层50位于电解质层20与第一反射层10之间,或电致变色层50位于电解质层20与第二反射层30之间,均不会对使得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产生影响,从而不会对壳体由于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而使得总反射率变化产生影响。具体的,当电致变色层50位于电解质层20与第一反射层10之间时,此时,在电致变形层40向第二反射层30施力,第二反射层30可以将力传递至电解质层20,使得电解质层20厚度变化,即电致变色层50与第二反射层30相当于挤压电解质层20,使得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当电致变色层50位于电解质层20与第二反射层30之间时,此时,在电致变形层40向第二反射层30施力,第二反射层30可以将力传递至电致变色层50,电致变色层50将力传递至电解质层20,使得电解质层20厚度变化,即电致变色层50与第一反射层10相当于挤压电解质层20,使得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10与第二反射层30均可以为金属层。
当第一反射层10与第二反射层30均为金属层时,此时,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反射层10以及第二反射层30通电,从而电解质层20可以将电能从第二反射层30传递第一反射层10,从而便于壳体中形成通路,且便于向电致变色层50施加电压或者提供电能。
另外,当壳体包括电致变色层50时,此时,可以向第一反射层10或者第二反射层30提供电能,此时,电能便可以从第一反射层10传递至电致变色层50,或者从第二反射层30传递至电致变色层50,使得电致变色层50可以变色。例如,当电致变色层50位于电解质层20与第一反射层10时,此时,可以向第二反射层30提供电能,电能便可以经过电解质层20之后传递至电致变色层50,最终传递至第一反射层10,形成一个电能传递的通路,从而使得电致变色层50变色。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可以包括透光导电层60以及基底层70。透光导电层60位于第一反射层10背离电解质层20的一侧,且透光导电层60与第一反射层10接触,基底层70位于电致变形层40背离电解质层20的一侧,且基底层70与第二反射层30接触。第一透光导电层60以及基底层70用于向电致变形层40提供电能,以使电致变形层40变形。
当壳体包括透光导电层60以及基底层70,且透光导电层60位于第一反射层10背离电解质层20的一侧,基底层70位于电致变形层40背离电解质层20的一侧时,此时,可以通过基底层70以及第一透光导电层60向电致变形层40提供电能,使得电致变形层40变形。具体的可以通过向基底层70供电,使得基底层70将电能传递至电致变形层40,之后电致变形层40将电能传递至电解质层20,电解质层20将电能传递至第一反射层10,第一反射层10将电能传递至透光导电层60,从而形成一个电能传递通路,从而使得电致变形层40可以发生变形,使得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
另外,当电致变形层40包括多个电致变形件41时,此时,每个电致变形件41的一端可以与基底层7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反射层30连接,从而使得在基底层70通电时,基底层70可以将电能通过电致变形件41传递至第二反射层30,最终传递至透光导电层60,形成电能传递的通路,使得电致变形件41可以发生形态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基底层70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者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基底层70为印制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时,此时,在将壳体应用至电子设备中时,可以使得基底层70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即通过板对板连接器可以使得基底层70与主板电连接,从而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电致变形层40的形变。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透光导电层60可以为透明导电层,即透光导电层60为透明状,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可透光的状态,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解质层20可以包括液态电解质、凝胶电解质以及固态聚电解质中至少一种。
当电解质层20包括液态电解质、凝胶电解质以及固态聚电解质时,此时,在电解质层20受到压力时,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可以发生变化。其中,固态聚电解质在收到压力时,固态聚电解质可以发生轻微的变形,从而使得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为纳米级变化,即电解质层20厚度的变化在纳米级别,从而使得在将壳体应用在电子设备上之后,用户感受不到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只感受到壳体的颜色的变化。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层30可以为不透光的反射层。
当第二反射层30为不透光的反射层时,此时,在将壳体安装在电子设备上之后,用户只能通过看到壳体的颜色,无法看到电子设备的内部部件。也即是,将第二反射层30设置为不透光的反射层,可以避免用户通过壳体看到电子设备的内部器件,影响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反射层10以及第二反射层30均为金属层时,此时,第一反射层10的厚度小于第二反射层30的厚度,即第二反射层30可以为厚度较厚的金属层,从而使得光线无法穿过第二反射层30,使得第二反射层30不透光,第一反射层10可以为厚度较小的金属薄膜,从而使得第一反射层10可以透光。
下面结合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变色原理做具体说明:如以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01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02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03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04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05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06
在上述6个公式中,R表示壳体的总反射率;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07
表示透明导电层与第一反射层之间的界面的反射系数;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08
表示第一反射层与中间层之间的界面的反射系数,其中,当壳体只包括电解质层时,此时,电解质层为中间层,当壳体包括电解质层和电致变色层时,此时,电解质层和电致变色层共同构成中间层;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09
表示中间层与第二反射层之间的界面的反射系数;r′表示壳体的复合反射系数;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11
表示第一反射层的传输相位;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12
表示中间层的传输相位;h表示中间层厚度;λ表示入射到中间层的光的波长;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13
分别是光线在射入透光导电层、第一反射层、中间层和第二反射层的入射角,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14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15
分别是透光导电层、第一反射层、中间层和第二反射层的复折射率。
由上述公式(6)可知,在中间层的厚度h发生变化时,中间层传输相位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16
会发生变化,当
Figure BDA0003397428870000117
发生变化时,此时,公式(2)中的壳体的复合反射系数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公式(1)中的壳体的总反射率R发生变化。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论中间层只包括电解质层20,还是中间层包括电解质层20和电致变色层50,在电致变形件41发生形变时,电解质层20的厚度均会发生变化,相当于公式(6)中中间层的厚度h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公式(1)中的壳体的总反射率R发生变化,使得壳体的颜色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透光的第一反射层10、可变形的电解质层20、第二反射层30层叠设置,因此,外界光线可以照射在第一反射层10上,并穿过第一反射层10,之后照射在电解质层20上,并穿过电解质层20照射在第二反射层30,经第二反射层30反射,之后反射的光线重新穿过电解质层20并照射在第一反射层10上,部分外界光线经第一反射层10反射,另外部分外界光线穿过第一反射层10传递至外界,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反射层10看到壳体的内部。由于电致变形层40与第二反射层30层叠设置,因此,在电致变形层40通电发生形变时,电致变色层50可以向第二反射层30施力,第二反射层30将力传递至电解质层20,使得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发生变化,当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变化时,壳体的总反射率变化,从而使得第一发射层与第二反射层30之间的光线的颜色变化,使得壳体的颜色发生变化。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致变形层40,使得电致变形层40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电解质层20的厚度发生变化,使得壳体的总反射率变化,使得壳体的颜色变化,进而便于调整壳体的颜色。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主板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电致变形层40与主板电连接。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壳体包括基底层70时,此时,基底层70可以与电致变形层40电连接,之后通过基底层70与主板电连接,使得电致变形层40与主板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射层、电解质层、第二反射层以及电致变形层;
所述第一反射层、所述电解质层、所述第二反射层以及所述电致变形层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反射层用于接收外界光线的照射,且所述外界光线穿过所述电解质层照射在所述第二反射层上,经所述第二反射层反射,部分所述外界光线在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之间反射,另外部分所述外界光线从所述第一反射层穿出;
所述电致变形层形变,使所述电解质层的厚度变化,以使所述壳体的颜色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形层包括多个电致变形件;
多个所述电致变形件间隔排布,且每个所述电致变形件沿所述电解质层至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致变形件等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形件包括压电陶瓷、记忆金属中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电致变色层;
所述电致变色层位于所述电解质层与所述第一反射层之间;
或,所述电致变色层位于所述电解质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均为金属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透光导电层以及基底层;
所述透光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层背离所述电解质层的一侧,且所述透光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反射层接触,所述基底层位于所述电致变形层背离所述电解质层的一侧,且所述基底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层包括液态电解质、凝胶电解质以及固态聚电解质中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为不透光的反射层。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板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壳体;
所述电致变形层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CN202111489653.7A 2021-12-07 2021-12-07 壳体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126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9653.7A CN114126302B (zh) 2021-12-07 2021-12-07 壳体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36543 WO2023103952A1 (zh) 2021-12-07 2022-12-05 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9653.7A CN114126302B (zh) 2021-12-07 2021-12-07 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6302A true CN114126302A (zh) 2022-03-01
CN114126302B CN114126302B (zh) 2024-01-23

Family

ID=80367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9653.7A Active CN114126302B (zh) 2021-12-07 2021-12-07 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6302B (zh)
WO (1) WO20231039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952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3289A (en) * 1988-10-05 1990-05-08 Ford Motor Company Electrochromic devices having a gradient of color intensities
US20080144162A1 (en) * 2006-05-30 2008-06-19 Schefenacker Vision Systems France S.A. Electrochromic Cell, its Use in the Realization of a Glass Pane or a Rear-view Mirror and its Realization Method
CN107111196A (zh) * 2014-11-19 2017-08-29 株式会社理光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85950A (zh) * 2020-12-14 2021-03-12 昆山微电子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113495392A (zh) * 2020-04-01 2021-10-12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变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8403B1 (ko) * 2017-04-27 2020-04-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기변색소자
CN208297896U (zh) * 2018-07-03 2018-12-2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及终端
CN213783756U (zh) * 2020-12-31 2021-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4126302B (zh) * 2021-12-07 2024-0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3289A (en) * 1988-10-05 1990-05-08 Ford Motor Company Electrochromic devices having a gradient of color intensities
US20080144162A1 (en) * 2006-05-30 2008-06-19 Schefenacker Vision Systems France S.A. Electrochromic Cell, its Use in the Realization of a Glass Pane or a Rear-view Mirror and its Realization Method
CN107111196A (zh) * 2014-11-19 2017-08-29 株式会社理光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95392A (zh) * 2020-04-01 2021-10-12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变色方法
CN112485950A (zh) * 2020-12-14 2021-03-12 昆山微电子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952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3952A1 (zh) 2023-06-15
CN114126302B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7090B2 (en) Switch module
JP5079873B2 (ja) 表面フラット性に優れた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及び当該保護パネル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US20140151211A1 (en) Luminous keyboard
CN102687223B (zh) 集成有传感器的照明式按键板
US20180106956A1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membrane switch function
CN100511116C (zh) 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CN210072572U (zh) 触控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KR20110004782A (ko) 터치패널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전자장치
TW201230924A (en) Sealing structure
CN114126302A (zh) 壳体及电子设备
KR101131314B1 (ko)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M528464U (zh) 發光輸入裝置
JP2007233513A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I739234B (zh) 彎曲功能膜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KR102650383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US10090122B2 (en) Low profile keyboard backlight module
CN114242500B (zh) 一种可发光的键盘和电子设备
CN107608122B (zh) 显示屏、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JP4102696B2 (ja) 電子機器の入力装置の放熱構造及び該構造を備えてなる携帯電話機器
JP2014154088A (ja) 保護パネル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
CN103853369A (zh) 触控面板模块及其触控装置
TWM535343U (zh) 按鍵裝置及鍵盤
CN110660599B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0821369U (zh) 按键、键盘及电子设备
CN210573698U (zh) 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