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5735A - 耳机连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耳机连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5735A
CN114125735A CN202111470405.8A CN202111470405A CN114125735A CN 114125735 A CN114125735 A CN 114125735A CN 202111470405 A CN202111470405 A CN 202111470405A CN 114125735 A CN114125735 A CN 114125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vide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ers
head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04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5735B (zh
Inventor
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04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57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5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5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耳机连接方法、耳机连接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耳机连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播放的视频时,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在基于目标无线通信功能检测到至少一个待连接耳机的情况下,输出提示信息;响应针对提示信息的操作,建立终端设备与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本公开可以实现多个用户观看同一视频时用户能够听清楚视频对应的音频,避免了嘈杂环境的干扰。

Description

耳机连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机连接方法、耳机连接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用户可以利用终端设备观看到各种类型的视频,提高了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的便利性。
在多个用户观看同一终端设备播放的视频时,可能由于环境嘈杂等原因,导致用户无法听到或听清楚视频对应的音频,极大影响到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耳机连接方法、耳机连接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多个用户观看同一视频时用户可能无法听清楚音频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连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播放的视频时,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在基于目标无线通信功能检测到至少一个待连接耳机的情况下,输出提示信息;响应针对提示信息的操作,建立终端设备与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连接装置,包括:无线开启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播放的视频时,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提示输出模块,用于在基于目标无线通信功能检测到至少一个待连接耳机的情况下,输出提示信息;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响应针对提示信息的操作,建立终端设备与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耳机连接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的耳机连接方法。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视频时,开启终端设备的目标无线通信功能,在基于目标无线通信功能检测到至少一个待连接耳机的情况下,输出提示信息,响应针对提示信息的操作,建立终端设备与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一方面,通过建立终端设备与待连接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使得拥有待连接耳机的用户能够通过耳机听清楚视频对应的音频,避免了多人场景下环境嘈杂给视频声音带来的干扰,提升用户的视频观看体验;另一方面,本公开方案在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视频时才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避免了提前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而造成功耗增加,节省了终端设备的电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与耳机建立连接的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耳机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输出提示信息的界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输出默认耳机配置信息的界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输出默认耳机配置信息的界面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连接的整个过程的流程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耳机连接装置的方框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耳机连接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步骤。例如,有的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与耳机建立连接的场景示意图。
参考图1,首先,终端设备100可以检测用户A、B、C是否观看其播放的视频,在检测出用户A、B、C观看视频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00可以自动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
接下来,终端设备100可以基于目标无线通信功能检测周围是否有待连接耳机。在检测出至少一个待连接耳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00可以在显示的界面上输出提示信息,并响应针对提示信息的操作,建立终端设备100与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
如图1所示,用户A拥有耳机101,用户B拥有耳机102,用户C拥有耳机103。在终端设备100检测出待连接耳机包括耳机101、耳机102、耳机103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00可以逐一在界面上输出提示信息,以分别与耳机101、耳机102和耳机103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在用户A佩戴耳机101时,用户A可以通过耳机101听到与播放的视频对应的音频;在用户B佩戴耳机102时,用户B可以通过耳机102听到与播放的视频对应的音频;在用户C佩戴耳机103时,用户C可以通过耳机103听到与播放的视频对应的音频。
本公开对场景中用户的数量不做限制,也就是说,除用户A、B、C外,观看终端设备100播放视频的用户还可以包括其他用户。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方式观看终端设备100播放视频的用户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
本公开对耳机的类型不做限制,除如图1所示的双耳独立式耳机之外,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头戴式耳机、普通入耳式耳机、颈挂式耳机、骨传导耳机等。另外,本公开所述的用户不一定均拥有耳机,也就是说,场景中全部用户或部分用户拥有耳机,即可实现本公开的耳机连接方案。
本公开对终端设备100播放的视频内容不做限制,除如图1所示的游戏直播视频之外,还可以播放课程教学视频、影视视频、广告视频、新闻视频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所述的视频包括各个平台发布的短片视频(即短视频),也就是说,本公开对视频的来源、大小、发布者等均不做限制。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耳机连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100实现,也就是说,由终端设备100执行耳机连接方法的各个步骤,在这种情况下,耳机连接装置可以配置在终端设备100中。
本公开所述的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等。另外,终端设备100的显示端可以与处理端分离配置,例如,显示端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处理端连接,接收处理端发送的视频数据并显示。可以理解的是,在扬声器与显示端为一体设备的情况下,该一体设备还可以接收处理器发送的音频数据并播放。
图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如图2的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的电子设备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公开的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可以实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耳机连接方法。
具体的,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无线通信模块230、传感器模块240、摄像模组250、音频模块260、显示屏270和按键280。
其中,传感器模块240可以包括深度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耳机连接方案可以借助于传感器模块240检测当前场景是否有多个用户观看视频。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200的具体限定。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另外,处理器2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存储器22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2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外部存储器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200的存储能力。
无线通信模块23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2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电子设备200通过GPU、显示屏270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270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ISP、摄像模组250、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70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模组250,N为大于1的正整数,若电子设备200包括N个摄像头,N个摄像头中有一个是主摄像头。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耳机连接方案可以借助于摄像模组250拍摄出的图像检测当前场景是否有多个用户观看视频。
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260、扬声器261、耳机接口262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频播放等。
音频模块26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26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26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210中,或将音频模块26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210中。
扬声器261,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扬声器261收听音频,或收听免提通话。耳机接口262用于连接有线耳机。
按键28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28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耳机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3,耳机连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2.当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播放的视频时,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
首先,在终端设备播放视频时,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周围用户的生物特征。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检测距终端设备预定范围内用户的生物特征。在终端设备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情况下,预定范围可以被预先配置为以终端设备屏幕所对方向1米的范围内。
鉴于超出预定范围的用户即使视线落在终端设备上,也可能看不清视频内容,因此,通过预定范围的设定,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观看视频的用户。
例如,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上配备的深度传感器确定深度信息,利用深度信息来界定是否处于预定范围。
接下来,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是否存在多个用户观看该视频。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用户的生物特征可以包括用户的虹膜特征。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利用其配备的传感器获取用户的虹膜特征,并基于虹膜特征计算出该用户的视线方向,并基于计算的结果确定出该用户是否正在观看视频。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用户的生物特征可以包括用户的人脸特征。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利用其配备的摄像模组采集人脸图像,基于人脸图像确定出人脸特征,并结合人脸朝向或包含眼部的特征确定出该用户是否正在观看视频。
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为例如商超场景中的屏幕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坐在凳椅上观看视频,此时,每个凳椅均配备有压力传感器,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各压力传感器返回的压力数据,确定用户是否正在观看视频。在这些场景下,可以认为用户坐在凳椅上即在观看视频。
此外,在检测用户生物特征之前,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当前环境是否为嘈杂环境的过程。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当前环境是否为嘈杂环境,并在确定出当前环境为嘈杂环境的情况下,且在播放视频时,终端设备检测距终端设备预定范围内用户的生物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检测是否为嘈杂环境以及监控是否播放视频的时机不做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在播放视频时检测当前场景是否为嘈杂环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无论是否正在播放视频,终端设备可以定时检测当前场景是否为嘈杂环境。
针对检测是否为嘈杂环境的过程,首先,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环境噪声以及该视频对应的音频信息,具体的,可以分别获取二者的音量。
接下来,终端设备可以利用环境噪声以及该视频对应的音频信息,计算环境音频评分。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计算视频对应的音频的音量与环境噪声的音量之差,并将差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得到环境音频评分。
然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环境音频评分,判断当前环境是否为嘈杂环境。具体的,可以将该环境音频评分与一评分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大于该评分阈值,则确定当前环境为非嘈杂环境;如果不大于该评分阈值,则确定当前环境为嘈杂环境。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出当前多个用户观看视频时,即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播放的视频,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
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出当前多个用户观看视频,且一段预定时间内,多个用户持续观看该视频,则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播放的视频,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
本公开对预定时间不做限制,可以例如为5秒、10秒等。
通过预定时间的持续检测,可以避免误判,造成误操作。
本公开所述的目标无线通信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蓝牙、WiFi等能够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功能。
本公开方案在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视频时才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避免了提前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而造成功耗增加,节省了终端设备的电量。
S34.在基于目标无线通信功能检测到至少一个待连接耳机的情况下,输出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场景中待连接耳机均处于待配对状态的工作状态。
在检测到待连接耳机时,终端设备可以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当前已搜索到有可以与终端设备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耳机。其中,提示信息可以以弹窗的形式呈现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上。
S36.响应针对提示信息的操作,建立终端设备与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
如图4所示,可以在视频界面上出现弹窗,显示出“检测出XXX耳机”、“是否连接?”的字样。在用户点击“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后台执行与XXX耳机连接的操作,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在用户点击“否”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关闭弹窗,不进行连接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避免弹窗遮挡视频内容的情况,可以将该弹窗配置一定的透明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避免弹窗遮挡视频内容的情况下,自弹窗弹出开始计时,如果在一时间阈值(例如3秒)内,未检测到用户的操作,则终端设备可以自动关闭该弹窗,不进行连接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到两个以上待连接耳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逐一输出提示信息,以便终端设备逐一与待连接耳机建立连接。
或者,在检测到两个以上待连接耳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在一个弹窗界面上显示所有待连接耳机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仅需一次点击操作,即可建立终端设备与多个待连接耳机的通信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即便这种情况,终端设备的后台通常也是逐一与待连接耳机进行通信连接。
在建立终端设备与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将视频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给连接的耳机,使得拥有该耳机的用户能够通过耳机听清楚视频对应的音频,避免了多人场景下环境嘈杂给视频声音带来的干扰,提升用户的视频观看体验。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为终端设备配置默认耳机的方案。
终端设备可以从建立连接的耳机中确定出目标耳机,以便在下次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且检测到该目标耳机时,优先建立终端设备与目标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在下次建立连接时,对于目标耳机,不存在用户确认连接的操作,而是终端设备自动建立与目标耳机的通信连接。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输出默认耳机配置信息,响应针对默认耳机配置信息的操作,从建立连接的耳机中选择出目标耳机。其中,默认耳机配置信息也可以以弹窗的形式呈现出。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输出默认耳机配置信息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5所示,可以在视频界面上出现弹窗,显示出“将XXX耳机设置为默认耳机”的字样。在用户点击“是”的情况下,在下次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且检测到该XXX耳机时,终端设备后台自动与该XXX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图6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输出默认耳机配置信息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6所示,可以在视频界面上出现弹窗,显示可作为默认耳机的列表。在用户选择其一时,终端设备可以将选择的耳机作为目标耳机,在下次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且检测到该目标耳机时,终端设备后台自动与该目标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下面将参考图7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连接过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702中,终端设备获取环境噪声的音量。
在步骤S704中,终端设备获取视频对应音频的音量。
在步骤S706中,终端设备计算环境音频评分。
在步骤S708中,终端设备判断计算出的环境音频评分是否大于评分阈值。如果是,则在步骤S710中,确定出当前为非嘈杂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不进行处理;如果否,则在步骤S712中确定出当前为嘈杂环境,并执行步骤S714。
在步骤S714中,终端设备提取预定范围内用户的生物特征。
在步骤S716中,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用户是否观看视频。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18;如果否,则终端设备不进行处理。
在步骤S718中,终端设备开启蓝牙。
在步骤S720中,在终端设备基于蓝牙检测到耳机时,弹出弹窗,并响应用户的操作,连接该耳机,以便终端设备可以将视频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给耳机,佩戴有该耳机的用户可以听到视频对应的音频。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进一步的,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耳机连接装置。
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耳机连接装置的方框图。参考图8,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耳机连接装置8可以包括无线开启模块81、提示输出模块83和连接建立模块85。
具体的,无线开启模块81可以用于当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播放的视频时,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提示输出模块83可以用于在基于目标无线通信功能检测到至少一个待连接耳机的情况下,输出提示信息;连接建立模块85可以用于响应针对提示信息的操作,建立终端设备与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无线开启模块81还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在播放视频时,检测距终端设备预定范围内用户的生物特征;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是否存在多个用户观看视频。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无线开启模块81检测用户生物特征的过程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检测当前环境是否为嘈杂环境;在确定出当前环境为嘈杂环境的情况下,且在播放视频时,检测距终端设备预定范围内用户的生物特征。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无线开启模块81检测环境的过程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获取环境噪声以及与视频对应的音频信息;利用环境噪声以及与视频对应的音频信息,计算环境音频评分;根据环境音频评分,判断当前环境是否为嘈杂环境。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无线开启模块81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如果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出当前存在多个用户观看视频,且一段预定时间内,多个用户持续观看视频,则检测出存在多个用户观看视频。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参考图9,相比于耳机连接装置8,耳机连接装置9还可以包括默认耳机设置模块91。
具体的,默认耳机设置模块91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在建立终端设备与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之后,从建立连接的耳机中确定出目标耳机,以便在下次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且检测到目标耳机时,优先建立终端设备与目标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默认耳机设置模块91从建立连接的耳机中确定出目标耳机的过程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输出默认耳机配置信息;响应针对默认耳机配置信息的操作,从建立连接的耳机中选择出目标耳机。
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耳机连接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与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0)

1.一种耳机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播放的视频时,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
在基于所述目标无线通信功能检测到至少一个待连接耳机的情况下,输出提示信息;
响应针对所述提示信息的操作,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连接方法还包括:
在播放所述视频时,检测距所述终端设备预定范围内用户的生物特征;
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是否存在多个用户观看所述视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放所述视频时,检测距所述终端设备预定范围内用户的生物特征,包括:
检测当前环境是否为嘈杂环境;
在确定出当前环境为嘈杂环境的情况下,且在播放所述视频时,检测距所述终端设备预定范围内用户的生物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当前环境是否为嘈杂环境包括:
获取环境噪声以及与所述视频对应的音频信息;
利用所述环境噪声以及与所述视频对应的音频信息,计算环境音频评分;
根据所述环境音频评分,判断当前环境是否为嘈杂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连接方法还包括: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出当前存在多个用户观看所述视频,且一段预定时间内,所述多个用户持续观看所述视频,则检测出存在多个用户观看所述视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之后,所述耳机连接方法还包括:
从建立连接的耳机中确定出目标耳机,以便在下次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且检测到所述目标耳机时,优先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建立连接的耳机中确定出目标耳机包括:
输出默认耳机配置信息;
响应针对所述默认耳机配置信息的操作,从建立连接的耳机中选择出目标耳机。
8.一种耳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开启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多个用户观看终端设备播放的视频时,开启目标无线通信功能;
提示输出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目标无线通信功能检测到至少一个待连接耳机的情况下,输出提示信息;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响应针对所述提示信息的操作,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待连接耳机的无线通信连接。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连接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连接方法。
CN202111470405.8A 2021-12-03 2021-12-03 耳机连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1257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0405.8A CN114125735B (zh) 2021-12-03 2021-12-03 耳机连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0405.8A CN114125735B (zh) 2021-12-03 2021-12-03 耳机连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735A true CN114125735A (zh) 2022-03-01
CN114125735B CN114125735B (zh) 2023-04-21

Family

ID=80366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0405.8A Active CN114125735B (zh) 2021-12-03 2021-12-03 耳机连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573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9039B1 (en) * 1998-07-27 2003-08-19 Neil Charles Schoen Simultaneous multi-user audio re-transmission digital radio module
JP2007221307A (ja) * 2006-02-15 2007-08-3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イヤホン端子付きオーディオ装置
CN104091606A (zh) * 2013-12-03 2014-10-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播放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464998A (zh) * 2014-03-26 2017-02-22 伯斯有限公司 用来掩蔽干扰性噪声在耳机与源之间协作处理音频
CN108989545A (zh) * 2018-06-12 2018-12-1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548184A (zh) * 2017-08-16 2019-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移动终端与蓝牙设备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9644216A (zh) * 2016-08-18 2019-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通信的方法及终端
CN109791775A (zh) * 2017-06-16 2019-05-2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20061985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Orange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evice having a speaker so as to prevent unexpected audio output
CN111432386A (zh) * 2020-03-30 2020-07-1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的连接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2846763U (zh) * 2020-08-24 2021-03-30 深圳市智美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拼接屏的监控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9039B1 (en) * 1998-07-27 2003-08-19 Neil Charles Schoen Simultaneous multi-user audio re-transmission digital radio module
JP2007221307A (ja) * 2006-02-15 2007-08-3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イヤホン端子付きオーディオ装置
CN104091606A (zh) * 2013-12-03 2014-10-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播放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464998A (zh) * 2014-03-26 2017-02-22 伯斯有限公司 用来掩蔽干扰性噪声在耳机与源之间协作处理音频
CN109644216A (zh) * 2016-08-18 2019-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通信的方法及终端
CN109791775A (zh) * 2017-06-16 2019-05-2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548184A (zh) * 2017-08-16 2019-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移动终端与蓝牙设备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8989545A (zh) * 2018-06-12 2018-12-1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0061985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Orange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evice having a speaker so as to prevent unexpected audio output
CN111432386A (zh) * 2020-03-30 2020-07-1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的连接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2846763U (zh) * 2020-08-24 2021-03-30 深圳市智美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拼接屏的监控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735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41828B (zh) 视频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093108B (zh) 音画同步判断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5677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laying audio data on multiple devices
WO2017181365A1 (zh) 一种耳机声道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1161176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641829B (zh) 视频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586431B (zh) 进行直播处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66080A (zh)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445901A (zh) 音频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415333A1 (en) Using audio watermarks to identify co-located terminals in a multi-terminal session
CN113330761A (zh) 占用设备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3574525A (zh) 媒体内容推荐方法及设备
CN115967887B (zh) 一种处理声像方位的方法和终端
CN114125735B (zh) 耳机连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5243134A (zh)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智能头戴设备及介质
CN113542785B (zh) 应用于直播的音频的输入输出的切换方法、直播设备
CN112153404B (zh) 码率调整方法、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56406B (zh) 音频处理方法、音频处理装置及耳机
CN113407147A (zh)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363559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second screen information
KR102429901B1 (ko) 부분 영상을 생성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JP2016096395A (ja) テレビ会議装置、テレビ会議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770373B (zh) 基于直播的内容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09652B (zh)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613252B (zh) 音频录制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