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5300B -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5300B
CN114125300B CN202111433463.3A CN202111433463A CN114125300B CN 114125300 B CN114125300 B CN 114125300B CN 202111433463 A CN202111433463 A CN 202111433463A CN 114125300 B CN114125300 B CN 1141253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arget
focusing distance
shooting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34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5300A (zh
Inventor
王兆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34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53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5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5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3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属于拍照技术领域。该拍摄方法包括:在雨雪拍摄场景下,按照不同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两个初始图像;根据至少两个初始图像,确定目标对焦距离,其中,目标对焦距离为至少两个对焦距离中的一个;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

Description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拍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拍摄雪景和雨景时,用户需要在对焦方面进行专业调整,才能拍摄出大雪纷飞或倾盆大雨的效果。但是,对于拍摄技术较差的用户来说,不会进行专业调整,拍摄出效果较好的雪景和雨景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拍摄出效果较好的雪景和雨景较为困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该拍摄方法包括:
在雨雪拍摄场景下,按照不同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两个初始图像;
根据至少两个初始图像,确定目标对焦距离,其中,目标对焦距离为至少两个对焦距离中的一个;
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雨雪拍摄场景下,按照不同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两个初始图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初始图像,确定目标对焦距离,其中,目标对焦距离为至少两个对焦距离中的一个;
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判断当前的拍摄场景为雨雪拍摄场景时,首先控制摄像装置拍摄出至少两个初始图像,并且,每个初始图像在拍摄时摄像装置的对焦距离不同,例如,控制摄像装置按照第一对焦距离拍摄第一子图像以及按照第二对焦距离拍摄第二子图像。进而根据至少两个初始图像中雪花或雨滴的拍摄效果,在至少两个对焦距离中确定一个较为适合的对焦距离作为目标对焦距离,再按照目标对焦距离,控制摄像装置拍摄最终图像(也即第一目标图像)。通过上述方式,电子设备能够自动确定出适合的对焦距离,使摄像装置对焦到雪花或雨滴上,能够准确、清楚地拍摄到雪花或雨滴,提高对雪花或雨滴的较好的拍摄效果,即便是不具有专业拍摄技术的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地拍摄出具有大雪纷飞或倾盆大雨的氛围感的图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之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方法,如图1所示,该拍摄方法包括:
步骤102,在雨雪拍摄场景下,按照不同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两个初始图像;
步骤104,根据至少两个初始图像,确定目标对焦距离,其中,目标对焦距离为至少两个对焦距离中的一个;
步骤106,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判断当前的拍摄场景为雨雪拍摄场景时,首先控制摄像装置拍摄出至少两个初始图像,并且,每个初始图像在拍摄时摄像装置的对焦距离不同,例如,控制摄像装置按照第一对焦距离拍摄第一子图像以及按照第二对焦距离拍摄第二子图像。
进而根据至少两个初始图像中雪花或雨滴的拍摄效果,在至少两个对焦距离中确定一个较为适合的对焦距离作为目标对焦距离,再按照目标对焦距离,控制摄像装置拍摄最终图像(也即第一目标图像)。
通过上述方式,电子设备能够自动确定出适合的对焦距离,使摄像装置对焦到雪花或雨滴上,能够准确、清楚地拍摄到雪花或雨滴,提高对雪花或雨滴的较好的拍摄效果,即便是不具有专业拍摄技术的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地拍摄出具有大雪纷飞或倾盆大雨的氛围感的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进入雨雪拍摄场景可以有用户自主选择,也可以在电子设备开启相机功能后,由电子设备自主判断后进入。在用户未自主选择雨雪拍摄功能时,由电子设备自动判断当前环境为雨雪天气,并在拍摄得到第一目标图像之前或之后,还可以自动拍摄一张同一场景下的正常图像,该正常图像是指在自动聚焦模式、自动补光模式下拍摄的雨雪场景下的图像,或者是用户在拍摄界面手动设置聚焦区域后,对聚焦区域进行聚焦所拍摄的雨雪场景下的图像。进而将正常图像和第一目标图像保存至电子设备的相册中,供用户对比查看,提供给用户多种图像选择。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之前,该拍摄方法还包括:根据目标对焦距离,确定目标补光亮度;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的同时,该拍摄方法还包括:根据目标补光亮度控制补光装置开启。
在该实施例中,预先存储有对焦距离与补光亮度的对应关系,在确定了目标对焦距离之后,确定与该目标对焦距离对应的目标补光亮度,进而在控制补光装置按照目标补光亮度开启,同时控制摄像装置按照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补光装置可以为电子设备自身设置的闪光灯,也可以为电子设备连接的外设闪光灯。
通过上述方式,在自动确定出适合的对焦距离后,还能够自动确定出合适的补光亮度,保证在合适的亮度下对雪花或雨滴进行拍摄,最终拍摄到一张聚焦在雪花或雨滴上、使正在从天空中落下的雪花或雨滴更清晰的照片。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初始图像包括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其中,第一子图像为按照第一对焦距离所拍摄,第二子图像为按照第二对焦距离所拍摄,第一对焦距离小于第二对焦距离;根据至少两个初始图像,确定目标对焦距离,包括:在第一子图像中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且第二子图像中不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第一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在第二子图像中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且第一子图像中不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第二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在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中均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第一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拍摄出的初始图像包括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其中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对应的摄像装置的对焦距离不同,第一子图像对应的第一对焦距离小于第二子图像对应的第二对焦距离。在拍摄到第一子图像后,判断第一子图像中是否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如果存在,则将第一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在拍摄到第二子图像后,判断第二子图像中是否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如果存在,则将第二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
如果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中均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则将第一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也即,将较小的对焦距离作为目标对焦距离,以保证图像拍摄的清晰度。
第一对焦距离和第二对焦距离可以进行设置,示例性地,设置第一对焦距离的范围为0至0.5米,设置第二对焦距离的范围为0.5米至无穷远,例如设置为0.5米至2米。
示例性地,设定参数s0和s1,s0=0表示根据图像确定摄像装置的0.5米处没有检测到雪花或雨滴,s0=1表示确定摄像装置的0.5米处检测到雪花或雨滴。s1=0表示根据图像确定摄像装置的2米处没有检测到雪花或雨滴,s1=1,表示确定摄像装置的2米处检测到雪花或雨滴。
如图2所示,在用户打开电子设备的相机功能后,将摄像装置的对焦点依次设置在0.5米处获取第一子图像、设置在2米处获取第二子图像,并进行图像检测,配置s0和s1。具体地,对0.5米处的第一子图像进行图像检测,若没有检测到雨滴或雪花,则设置s0=0,若检测到雨滴或雪花,则设置s0=1。对2米处的第二子图像进行图像检测,若没有检测到雨滴或雪花,则设置s1=0,若检测到雨滴或雪花,则设置s1=1。
需要说明的是,在拍摄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时,可以开启补光装置,从而使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更加清晰,便于图像检测。并且,为了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可以将补光装置的亮度开到最大。
如图2所示,判断s0是否等于1,在s0=1时,进入雨雪拍摄场景,在s0=0时,判断s1是否等于1,在s1=1时,进入雨雪拍摄场景,在s1=0时,进入正常照片的拍摄进程。
进而在进入雨雪拍摄场景后,根据s0和s1的数值,确定应该使用的目标对焦距离。具体地,若s0=1,则将摄像装置的对焦点设置在0.5米处拍摄第一目标图像;若s1=1且s0=0,则将摄像装置的对焦点设置在2米处拍摄第一目标图像。
通过上述方式,准确地确定出适合雨雪拍摄场景的目标对焦距离,进而按照该目标对焦距离拍摄雨雪场景,保证摄像装置对焦到雪花或雨滴上,实现准确、清楚地拍摄到雪花或雨滴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对焦距离,确定目标补光亮度,包括:在目标对焦距离为第一对焦距离的情况下,将与第一对焦距离对应的第一补光亮度,确定为目标补光亮度;在目标对焦距离为第二对焦距离的情况下,将与第二对焦距离对应的第二补光亮度,确定为目标补光亮度;其中,第一补光亮度小于第二补光亮度。
在该实施例中,预先存储有对焦距离与补光亮度的对应关系,在确定了目标对焦距离之后,确定与该目标对焦距离对应的目标补光亮度。具体地,在目标对焦距离为第一对焦距离时,将目标补光亮度设定为与第一对焦距离对应的第一补光亮度,在目标对焦距离为第二对焦距离时,将目标补光亮度设定为与第二对焦距离对应的第二补光亮度。
示例性地,设定补光亮度参数L0和L1,L0表示在第一对焦距离时,使雪花和雨滴拍摄曝光更合理的亮度,L1表示在第二对焦距离时,使雪花和雨滴拍摄曝光更合理的亮度,在一定对焦范围内,补光亮度与对焦距离正相关。通常情况下,L0≤L1≤补光装置的最大亮度。
通过上述方式,在自动确定出适合的对焦距离后,还能够自动确定出合适的补光亮度,保证在合适的亮度下对雪花或雨滴进行拍摄,最终拍摄到一张聚焦在雪花或雨滴上、使正在从天空中落下的雪花或雨滴更清晰的照片。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拍摄方法还包括:获取天气信息;在天气信息为雨雪天气的情况下,确定进入雨雪拍摄场景。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电子设备的网络通信功能,实时获取所在地区的天气信息,或者电子设备拍摄一张图像从而利用图像检测功能,识别天气信息。从而在确定为雨雪天气时,控制电子设备进入雨雪拍摄场景。
示例性地,设置天气参数t,若检测到当前时间段为雨雪天气,则设置t=1;若检测到当前时间段不为雨雪天气,则设置t=0。
如图2所示,打开电子设备的相机功能后,获取所在地区的天气信息,根据天气信息配置t,判断t是否等于1,在t=1时,进入开启补光装置,将摄像装置的对焦点依次设置在0.5米处获取第一子图像、设置在2米处获取第二子图像,并进行图像检测,配置s0和s1的步骤,在t=0时,进入正常照片的拍摄进程。
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根据天气和初始图像内容自动判断是否拍摄雨雪,无需用户判断,提高电子设备的智能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自主选择电子设备的雨雪拍摄功能时,可无需获取天气信息进行判断,直接进入雨雪拍摄场景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拍摄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三对焦距离,拍摄第二目标图像;将第二目标图像和第一目标图像进行图像合成,生成第三目标图像;其中,第三对焦距离大于目标对焦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在拍摄完第一目标图像后,控制摄像装置按照第三对焦距离(也即无穷远)拍摄一张第二目标图像,然后将第一目标图像与第二目标图像进行多帧景深融合,生成一个全景深的雨雪图像(也即第三目标图像),实现全景深雨雪拍摄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补光亮度控制补光装置开启,以及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包括:在预设拍摄模式下,根据目标补光亮度控制补光装置开启,以及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一帧第三子图像;控制补光装置关闭,以及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一帧第四子图像;将第三子图像和至少一帧第四子图像进行图像合成,生成第一目标图像;其中,预设拍摄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超级夜景模式、高动态范围图像模式、重排马赛克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拍摄雨雪场景过程中,若用户开启超级夜景、高动态范围图像(High Dynamic Range,HDR)或重排马赛克(Remosaic)模式,则可以对应使用超级夜景、HDR或Remosaic多帧算法进行图像合成。具体地,开启补光装置到目标补光亮度,同时控制摄像装置开始拍摄抓取基准帧(也即第三子图像),然后关闭补光装置,并控制摄像装置拍摄抓取多张第四子图像,完成全部抓帧行为,最后基于基准帧和第四子图像完成多帧融合,生成第一目标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在雨雪拍摄场景过程中,可以兼容超级夜景、HDR、Remosaic等多帧算法,保证雨滴或雪花,及其它画面内容均得到较好画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根据如图2所示的方法确定进入雨雪拍摄场景后,如图3所示,用户点击快门,完成正常照片拍摄和处理。在完成正常照片拍摄后,判断s0是否等于1,若s0=1,则将摄像装置的对焦点设置在0.5米处,完成合焦,以及打开补光装置,并将补光亮度设置为L0。
若s0=0,则判断s1是否等于1,若s1=1,则将摄像装置的对焦点设置在2米处,完成合焦,以及打开补光装置,并将补光亮度设置为L1。
若s1=0,则判断检测错误,关闭进程。
进一步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多帧算法进行图像合成,若需要,则开启补光装置到对应的补光亮度同时开始拍摄抓取基准帧,关闭补光装置后再抓取多张图像,并基于基准帧和多张图像完成多帧图像融合。若不需要,则拍摄单帧照片。
在该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上,利用电子设备的图像检测或联网功能,确定当前拍摄场景的天气是否为正在下雨或下雪的雨雪天气,无需用户自行判断。
通过自动对焦实现摄像装置准确地对焦到雪花或雨滴上,通过开启补光装置保证焦点范围内的雪花或雨滴获得更明显的曝光。
若拍摄雨雪过程中,需要使用超级夜景、HDR、Remosaic等多帧算法,则开启补光装置到对应的补光亮度同时开始拍摄抓取基准帧,关闭补光装置后再抓取多张图像,最终完成全部抓帧行为,并基于基准帧和多张图像完成多帧图像融合,保证雨滴或雪花,及其它画面内容均得到较好画质。
在用户点击快门后,除正常拍摄照片外,实现额外自动调整对焦和补光亮度,拍摄一张聚焦在雪花或雨滴上、使正在从天空中落下的雪花或雨滴更清晰的照片,最终在相册中呈现正常照片和雨雪照片供用户查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拍摄装置,或者,该拍摄装置中的用于执行拍摄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拍摄装置执行拍摄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如图4所示,该拍摄装置400包括:
控制模块402,用于在雨雪拍摄场景下,按照不同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两个初始图像;
确定模块404,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初始图像,确定目标对焦距离,其中,目标对焦距离为至少两个对焦距离中的一个;
控制模块402,还用于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判断当前的拍摄场景为雨雪拍摄场景时,首先控制摄像装置拍摄出至少两个初始图像,并且,每个初始图像在拍摄时摄像装置的对焦距离不同,例如,控制摄像装置按照第一对焦距离拍摄第一子图像以及按照第二对焦距离拍摄第二子图像。进而根据至少两个初始图像中雪花或雨滴的拍摄效果,在至少两个对焦距离中确定一个较为适合的对焦距离作为目标对焦距离,再按照目标对焦距离,控制摄像装置拍摄最终图像(也即第一目标图像)。通过上述方式,电子设备能够自动确定出适合的对焦距离,使摄像装置对焦到雪花或雨滴上,能够准确、清楚地拍摄到雪花或雨滴,提高对雪花或雨滴的较好的拍摄效果,即便是不具有专业拍摄技术的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地拍摄出具有大雪纷飞或倾盆大雨的氛围感的图片。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404,还用于根据目标对焦距离,确定目标补光亮度;控制模块402,还用于根据目标补光亮度控制补光装置开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初始图像包括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其中,第一子图像为按照第一对焦距离所拍摄,第二子图像为按照第二对焦距离所拍摄,第一对焦距离小于第二对焦距离;确定模块404,具体用于在第一子图像中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且第二子图像中不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第一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在第二子图像中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且第一子图像中不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第二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在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中均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第一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404,具体用于在目标对焦距离为第一对焦距离的情况下,将与第一对焦距离对应的第一补光亮度,确定为目标补光亮度;在目标对焦距离为第二对焦距离的情况下,将与第二对焦距离对应的第二补光亮度,确定为目标补光亮度;其中,第一补光亮度小于第二补光亮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拍摄装置400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天气信息;确定模块404,还用于在天气信息为雨雪天气的情况下,确定进入雨雪拍摄场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2,还用于根据第三对焦距离,拍摄第二目标图像;以及将第二目标图像和第一目标图像进行图像合成,生成第三目标图像;其中,第三对焦距离大于目标对焦距离。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2,具体用于:在预设拍摄模式下,根据目标补光亮度控制补光装置开启,以及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一帧第三子图像;控制补光装置关闭,以及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一帧第四子图像;将第三子图像和至少一帧第四子图像进行图像合成,生成第一目标图像;其中,预设拍摄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超级夜景模式、高动态范围图像模式、重排马赛克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拍摄装置400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拍摄装置400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400能够实现图1的拍摄方法实施例中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02,存储器504,存储在存储器504上并可在处理器502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502执行时实现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6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602、网络模块604、音频输出单元606、输入单元608、传感器610、显示单元612、用户输入单元614、接口单元616、存储器618、以及处理器62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2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6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620,用于:在雨雪拍摄场景下,按照不同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两个初始图像;根据至少两个初始图像,确定目标对焦距离,其中,目标对焦距离为至少两个对焦距离中的一个;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判断当前的拍摄场景为雨雪拍摄场景时,首先控制摄像装置(例如摄像头)拍摄出至少两个初始图像,并且,每个初始图像在拍摄时摄像装置的对焦距离不同,例如,控制摄像装置按照第一对焦距离拍摄第一子图像以及按照第二对焦距离拍摄第二子图像。进而根据至少两个初始图像中雪花或雨滴的拍摄效果,在至少两个对焦距离中确定一个较为适合的对焦距离作为目标对焦距离,再按照目标对焦距离,控制摄像装置拍摄最终图像(也即第一目标图像)。通过上述方式,电子设备能够自动确定出适合的对焦距离,使摄像装置对焦到雪花或雨滴上,能够准确、清楚地拍摄到雪花或雨滴,提高对雪花或雨滴的较好的拍摄效果,即便是不具有专业拍摄技术的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地拍摄出具有大雪纷飞或倾盆大雨的氛围感的图片。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620,还用于根据目标对焦距离,确定目标补光亮度,以及根据目标补光亮度控制补光装置开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初始图像包括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其中,第一子图像为按照第一对焦距离所拍摄,第二子图像为按照第二对焦距离所拍摄,第一对焦距离小于第二对焦距离;处理器620,具体用于在第一子图像中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且第二子图像中不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第一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在第二子图像中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且第一子图像中不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第二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在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中均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第一对焦距离确定为目标对焦距离。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620,具体用于在目标对焦距离为第一对焦距离的情况下,将与第一对焦距离对应的第一补光亮度,确定为目标补光亮度;在目标对焦距离为第二对焦距离的情况下,将与第二对焦距离对应的第二补光亮度,确定为目标补光亮度;其中,第一补光亮度小于第二补光亮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620,还用于获取天气信息,以及在天气信息为雨雪天气的情况下,确定进入雨雪拍摄场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620,还用于根据第三对焦距离,拍摄第二目标图像;以及将第二目标图像和第一目标图像进行图像合成,生成第三目标图像;其中,第三对焦距离大于目标对焦距离。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620,具体用于:在预设拍摄模式下,根据目标补光亮度控制补光装置开启,以及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一帧第三子图像;控制补光装置关闭,以及根据目标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一帧第四子图像;将第三子图像和至少一帧第四子图像进行图像合成,生成第一目标图像;其中,预设拍摄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超级夜景模式、高动态范围图像模式、重排马赛克模式。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602可用于收发信息或收发通话过程中的信号,具体的,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或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射频单元602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网络模块604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606可以将射频单元602或网络模块604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618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606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6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606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608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608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6082和麦克风6084,图形处理器6082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612上,或者存储在存储器618(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602或网络模块604发送。麦克风6084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602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电子设备6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610,比如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
显示单元612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612可包括显示面板6122,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6122。
用户输入单元61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614包括触控面板6142以及其他输入设备6144。触控面板6142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控面板61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620,接收处理器62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其他输入设备614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6142可覆盖在显示面板6122上,当触控面板614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62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62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612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触控面板6142与显示面板6122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也可以集成为一个部件。
接口单元616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6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616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6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6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618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618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618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620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18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18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6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600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6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62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雨雪拍摄场景下,按照不同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两个初始图像;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初始图像中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存在状态,确定目标对焦距离,其中,所述目标对焦距离为至少两个所述对焦距离中的一个;
根据所述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对焦距离,确定目标补光亮度;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的同时,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补光亮度控制补光装置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初始图像包括第一子图像和第二子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子图像为按照第一对焦距离所拍摄,所述第二子图像为按照第二对焦距离所拍摄,所述第一对焦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对焦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初始图像,确定目标对焦距离,包括:
在所述第一子图像中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且所述第二子图像中不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对焦距离确定为所述目标对焦距离;
在所述第二子图像中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且所述第一子图像中不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对焦距离确定为所述目标对焦距离;
在所述第一子图像和所述第二子图像中均存在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对焦距离确定为所述目标对焦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焦距离,确定目标补光亮度,包括:
在所述目标对焦距离为所述第一对焦距离的情况下,将与所述第一对焦距离对应的第一补光亮度,确定为所述目标补光亮度;
在所述目标对焦距离为所述第二对焦距离的情况下,将与所述第二对焦距离对应的第二补光亮度,确定为所述目标补光亮度;
其中,所述第一补光亮度小于所述第二补光亮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天气信息;
在所述天气信息为雨雪天气的情况下,确定进入所述雨雪拍摄场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第三对焦距离,拍摄第二目标图像;
将所述第二目标图像和所述第一目标图像进行图像合成,生成第三目标图像;
其中,所述第三对焦距离大于所述目标对焦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补光亮度控制补光装置开启,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包括:
在预设拍摄模式下,根据所述目标补光亮度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开启,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对焦距离拍摄一帧第三子图像;
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关闭,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一帧第四子图像;
将所述第三子图像和所述至少一帧第四子图像进行图像合成,生成所述第一目标图像;
其中,所述预设拍摄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超级夜景模式、高动态范围图像模式、重排马赛克模式。
8.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雨雪拍摄场景下,按照不同对焦距离拍摄至少两个初始图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初始图像中雪花图像或雨滴图像的存在状态,确定目标对焦距离,其中,所述目标对焦距离为至少两个所述对焦距离中的一个;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焦距离拍摄第一目标图像。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433463.3A 2021-11-29 2021-11-29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253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463.3A CN114125300B (zh) 2021-11-29 2021-11-29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463.3A CN114125300B (zh) 2021-11-29 2021-11-29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300A CN114125300A (zh) 2022-03-01
CN114125300B true CN114125300B (zh) 2023-11-21

Family

ID=80371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3463.3A Active CN114125300B (zh) 2021-11-29 2021-11-29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530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5534A (zh) * 2016-09-06 2017-02-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终端
CN107264474A (zh) * 2016-04-07 2017-10-2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带有多个灵敏度区的雨水传感器
CN107277372A (zh) * 2017-07-27 2017-10-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07580181A (zh) * 2017-08-28 2018-01-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10413A (zh) * 2018-06-15 2018-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18529A (zh) * 2019-02-22 2019-07-16 南方科技大学 降雨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92207A (zh) * 2019-07-01 2019-10-2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摄像设备聚焦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84649A (zh) * 2019-11-08 2020-02-11 武汉互创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胚胎成像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11050081A (zh) * 2019-12-27 2020-04-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27800A (zh) * 2020-01-08 2020-06-23 深圳深知未来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复杂光照环境的全天候车载视觉系统及方法
CN111726512A (zh) * 2019-03-18 2020-09-29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对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4474A (zh) * 2016-04-07 2017-10-2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带有多个灵敏度区的雨水传感器
CN106385534A (zh) * 2016-09-06 2017-02-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终端
CN107277372A (zh) * 2017-07-27 2017-10-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07580181A (zh) * 2017-08-28 2018-01-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10413A (zh) * 2018-06-15 2018-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18529A (zh) * 2019-02-22 2019-07-16 南方科技大学 降雨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26512A (zh) * 2019-03-18 2020-09-29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对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92207A (zh) * 2019-07-01 2019-10-2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摄像设备聚焦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84649A (zh) * 2019-11-08 2020-02-11 武汉互创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胚胎成像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11050081A (zh) * 2019-12-27 2020-04-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27800A (zh) * 2020-01-08 2020-06-23 深圳深知未来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复杂光照环境的全天候车载视觉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300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8650B2 (en) Photographing using night shot mode processing and user interface
CN106937039B (zh) 一种基于双摄像头的成像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177221B (zh) 高动态范围图像的拍摄方法及装置
KR101839569B1 (ko) 파노라마 이미지 획득을 위한 방법 및 단말기
CN109688322B (zh) 一种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660723B (zh)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0602401A (zh) 一种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07959795B (zh) 一种信息采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24414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218626B (zh) 一种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07948505B (zh)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948562B (zh) 视频录制方法和视频录制终端
CN108335258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616687B (zh) 一种拍照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1246102A (zh)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22798A (zh) 拍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81105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50069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708475B (zh) 一种曝光参数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11741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602387B (zh) 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243489B (zh) 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734269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135060B (zh) 一种对焦处理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2282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