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5108B -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5108B
CN114125108B CN202111425167.9A CN202111425167A CN114125108B CN 114125108 B CN114125108 B CN 114125108B CN 202111425167 A CN202111425167 A CN 202111425167A CN 114125108 B CN114125108 B CN 114125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shaft
base
rotating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51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5108A (zh
Inventor
刘崇义
赵传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51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51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5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5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折叠支撑装置包括轴套、连接件、转轴和基座,所述轴套设有滑槽和轴孔,所述滑槽围绕所述轴孔设置,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轴孔中,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在所述基座相对所述轴套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滑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Description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目前,用户越加青睐显示面积较大的电子设备,但是,显示面积的增大会造成电子设备的便携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目前显示面积的增大会造成电子设备的便携性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折叠支撑装置,其包括轴套、连接件、转轴和基座,所述轴套设有滑槽和轴孔,所述滑槽围绕所述轴孔设置,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轴孔中,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在所述基座相对所述轴套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滑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其包括柔性屏和上述折叠支撑装置,所述柔性屏的相背两端均固定于所述折叠支撑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折叠支撑装置包括轴套、连接件、转轴和基座,轴套设有滑槽和轴孔,转轴转动安装于轴孔中,滑槽围绕轴孔设置,且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滑槽滑动配合,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基座连接,进而使基座与轴套形成连接关系。并且,在连接件沿滑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过程中,连接件的第一端与转轴之间的间距会发生变化,这使得折叠支撑装置具备形成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条件,从而可以利用该折叠支撑装置与柔性屏配合,形成折叠式电子设备,折叠式电子设备兼具大显示面积和良好的便携性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折叠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折叠支撑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折叠支撑装置中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处于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局部I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处于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局部II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轴套、110-滑槽、120-轴孔、
200-连接件、
300-转轴、
410-转动件、411-腰形孔、412-啮合齿、420-滑套、430-燕尾块、
500-剪叉组件、510-第一叉臂、520-第二叉臂、530-铰接轴、
710-基座、711-燕尾槽、720-连接座、721-连接孔、730-螺纹连接件、
900-柔性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折叠支撑装置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中,以使电子设备形成折叠式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柔性屏900,柔性屏900为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的至少一部分。利用折叠支撑装置可以支撑柔性屏900,且使柔性屏900具备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从而使电子设备在具备较大的显示面积的同时,可以一并具备较好的便携性能。折叠支撑装置包括轴套100、连接件200、转轴300和基座710。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子设备采用上述折叠支撑装置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可以包括一整块柔性屏900,且该柔性屏900支撑在折叠支撑装置上,或者,电子设备也可以包括一块柔性屏900和至少两块硬质屏,且基座7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多个硬质屏可以分别支撑在多个基座710上,柔性屏900连接在相邻的两块硬质屏之间,且通过使柔性屏900支撑于折叠支撑装置中能够产生折叠和展开动作的部分结构上,亦可以保证电子设备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为了便于下文描述,后续均以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包括一整块柔性屏900为例。
其中,基座710为折叠支撑装置中用以定位和支撑电子设备的柔性屏900的部件。柔性屏900的相背两端固定连接于基座710上,在折叠支撑装置折叠和展开动作进行的过程中,柔性屏900中安装于基座710上的部分能够与基座710始终保持相对固定关系,且带动柔性屏900中对应于折叠支撑装置上能够产生折叠动作的结构的部分(可以被看作是柔性屏900的中间部分)产生折叠和展开动作。基座710具体可以采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形成,基座710的大体形状可以为矩形,基座71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如图3所示,轴套100设有滑槽110和轴孔120,转轴300转动安装于轴孔120中,使轴套100与转轴300之间具备相对转动的能力。滑槽110围绕轴孔120设置,即轴套100上设置有围绕轴孔120延伸的沉槽,以使连接件200能够在沉槽内滑动,为连接件200相对轴套的运动提供限位和导向作用。
另外,在折叠支撑装置应用在电子设备中时,还可以利用轴套100为柔性屏900的中间部分提供支撑。当然,亦可以设置其他具备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的弹性片等其他结构为柔性屏900的中间部分提供支撑,从而无论柔性屏900处于折叠状态还是展开状态,均可以保证柔性屏900具有较好的被支撑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轴套100作为支撑柔性屏900的部件的情况下,需要对轴套100的具体形状和尺寸进行限制,防止因轴套100自身的尺寸过大或过小,出现轴套100相对基座710凸出或凹陷等情况,而对折叠支撑装置支撑柔性屏900产生不利影响。至于轴套100的实际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基座710和轴套100的相对位置灵活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对应地,如图2所示,连接件200的第一端与基座710连接,连接件200的第二端与滑槽110滑动配合,通过连接件200使基座710与轴套100之间形成相互连接关系,从而借助连接件200在滑槽110内的移动,改变基座710与轴套100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基座710能够相对轴套100产生“转动”的效果,进而使折叠支撑装置具备展开和折叠的能力。
具体地,为了保证连接件200能够伸入至滑槽110内且能够沿滑槽110滑动,连接件200的第二端可以设置与滑槽110的结构和尺寸对应的滑块,进而使连接件200利用自身第二端的滑块与滑槽110滑动配合,达到滑动连接连接件200和轴套100的目的。当然,由于滑槽110围绕轴孔120设置,在连接件200沿滑槽110滑动的过程中,还可以使连接件200与轴套100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的动作。连接件200的第一端可以通过焊接或连接件连接等方式直接与基座710形成固定连接,进而使得连接件200能够带动基座710相对轴套100运动。
基于上述结构,基座710在相对轴套100转动的情况下,连接件200一并能够沿滑槽1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可选地,连接件200分别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体可以为连接件200分别位于滑槽110相背两端中的一端和另一端。当然,连接件200的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还可以为连接件200位于滑槽110中的其他位置处,本文对此不作限定。
并且,在连接件200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转轴300与连接件200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在连接件2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转轴300与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且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
具体来说,转轴300转动安装在轴套100的轴孔120内,在连接件200沿滑槽1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转轴300与轴套100之间的空间位置并不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使连接件200与轴套100之间空间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进而改变连接件200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
为了保证连接件200在沿围绕轴孔120延伸的滑槽110运动的过程中,连接件200的第一端与轴套100(或转轴300)之间的间距能够发生变化,需要对滑槽110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通过对滑槽110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使得滑槽110上至少存在两个部位,且两个部位与轴孔120之间的间距不同,从而当连接件200在两个位置之间相互切换时,能够使连接件200与转轴300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也即,在连接件200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可以使连接件200的第一端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在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之间切换。
同时,如上所述,连接件200的第一端还与基座710连接,进而在基座710随连接件200运动的过程中,亦可以改变基座710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在基座710和转轴300之间的间距能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即可使上述折叠支撑装置具备形成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条件。
更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电子设备的具体折叠方式。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内折式电子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900位于内侧,且被折叠支撑装置所遮盖。这种电子设备可以为柔性屏900提供较高的防护效果,以防止电子设备发生磕碰而损伤柔性屏900;并且,还可以防止在电子设备处于被携带和被收纳等状态时,出现误触柔性屏900的情况。在电子设备为内折式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当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折叠支撑装置中的连接件200位于第一位置,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支撑装置中的连接件200位于第二位置。
或者,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外翻式电子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900位于外侧,且柔性屏900包覆折叠支撑装置。这种电子设备的柔性屏900被弯折的程度相对较小,从而可以提升柔性屏900的使用寿命;并且,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900的不同部分之间不会产生缝隙,从而可以防止细碎物体进入前述缝隙而硌伤柔性屏900。在电子设备为外翻式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当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折叠支撑装置中的连接件200位于第二位置,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支撑装置中的连接件200位于第一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折叠支撑装置包括轴套100、连接件200、转轴300和基座710,轴套100设有滑槽110和轴孔120,转轴300转动安装于轴孔120中,滑槽110围绕轴孔120设置,且连接件200的第二端与滑槽110滑动配合,连接件200的第一端与基座710连接,进而使基座710与轴套100形成连接关系。并且,在连接件200沿滑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过程中,连接件200的第一端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会发生变化,这使得折叠支撑装置具备形成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条件,从而可以利用该折叠支撑装置与柔性屏900配合,形成折叠式电子设备,折叠式电子设备兼具大显示面积和良好的便携性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折叠支撑装置中,基座710与轴套100之间可以仅通过连接件200连接,且可以通过增加相互配合的连接件200和滑槽110这一配合组件的数量、增设限位结构,以及增大连接件200的尺寸提升其连接能力等方式,可以使连接件200和滑槽110之间形成稳定的装配关系,保证基座710和轴套100之间即便仅通过连接件200作为桥接结构,亦可以保证基座710和轴套100之间的连接关系较为稳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折叠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转动件410和剪叉组件500。其中,转动件410与转轴300固定连接,剪叉组件500的相背两端中,第一端与基座710连接,第二端与转动件410连接,从而使基座710通过剪叉组件500与转动件410相互连接。连接件200的第一端可以直接连接在基座710上,从而在连接件200的第二端沿滑槽110滑动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过程中,使基座710和转轴300之间的间距能够发生变化。在本实施例中,折叠支撑装置包括剪叉组件500,使得基座710可以通过转动件410和剪叉组件500与转轴300形成相互连接的关系,基于此,可以仍使连接件200直接连接于基座710上,在这种情况下,剪叉组件500可以提供加强连接关系的作用。
为了使剪叉组件500能够产生其他作用,提升其利用价值,如图2和图6所示,可以使连接件200的第一端连接在剪叉组件5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0的第一端连接在剪叉组件5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时,在连接件2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转轴300与剪叉组件500的第一端之间(即转轴300与基座710之间)的间距为第三间距;在连接件2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转轴300与剪叉组件500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第四间距,第四间距大于第三间距,且第四间距与第三间距的差值大于第二间距与第一间距的差值。
也就是说,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连接件200沿滑槽1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剪叉组件500能够放大基座710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变化量,剪叉组件500所能放大的倍数取决于连接件200的第一端与剪叉组件500的具体连接位置,以及剪叉组件500的具体结构等。
下面以最简单的剪叉组件500,且以连接件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运动时,连接件200的第一端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的变化量为a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前述的剪叉组件500可以包括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均为直线状结构件,第一叉臂510的中点与第二叉臂520的中点铰接。当连接件200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叉臂510的中点时,随着连接件200的运动,第一叉臂510的中点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变化量为a,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剪叉组件500的上述结构,则剪叉组件500中与基座710连接的第一端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的变化量为2a。当连接件200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叉臂510中靠近其第二端的四分之一长度的位置处时,剪叉组件500的第一端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变化量则为4a。以此类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技术思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地控制连接件200与剪叉组件500的连接位置的具体情况。
当然,连接件200的结构、剪叉组件500的结构,以及用以连接二者的部件的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根据连接件200连接在剪叉组件500上的位置不同,进行适应性地改变。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剪叉组件500包括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相互铰接,形成剪叉组件500,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的一端均与基座710连接,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各自的另一端均与转动件410连接,从而使基座710和转动件410之间通过剪叉组件500形成连接关系。
具体地,为保证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能够相对转动,在安装剪叉组件500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二者均与转动件410和基座710具备相对活动的能力,前述相对活动的方向为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各自的第一端的分布方向。更具体地,可以在转动件410和基座710上均设置滑轨,且使滑轨沿剪叉组件500中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各自第一端的分布方向延伸,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各自的一端滑动安装转动件410的滑轨上,各自的另一端均滑动安装于基座710的滑轨上。其中,在折叠支撑装置中,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各自第一端的分布方向即为转轴300的轴向。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件20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的铰接轴530,这使得连接件200在沿滑槽110运动且带动剪叉组件500运动时,连接件200的延伸方向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连接件200的第一端可以直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与铰接轴530相互连接,减小部件间的自由度,提升连接关系的可靠性,且可以提升基座710和轴套100之间的运动动作的精准度。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改变连接件200的第一端在剪叉组件500上的连接位置的方式,改变剪叉组件500为基座710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变化的放大倍数。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剪叉组件500可以包括多个剪叉组,各剪叉组依次连接,且各剪叉组均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对应地,在基座710和转动件410与上述剪叉组件500连接时,可以使剪叉组件500中位于两端端部的剪叉组件500分别与基座710和转动件410连接,使基座710和转动件410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时,为保证剪叉组件500可以提供更强的放大能力,可以使连接件200连接在剪叉组件500中位于剪叉组件500的中点与剪叉组件500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连接件200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的铰接轴530上,这还可以使整个剪叉组件500的受力均匀性更好,提升剪叉组件500的可靠性。
如上所述,可以在转动件410上设置滑轨,以使剪叉组件500与转动件410形成活动连接关系,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3所示,转动件410设有沿转轴300的轴向延伸的腰形孔411,剪叉组件500的第二端活动安装于腰形孔411内,从而保证剪叉组件500能够随连接件200的运动产生对应的动作。并且,剪叉组件500与腰形孔411在垂直于轴孔120的轴向的方向上限位配合,以提升剪叉组件500与转动件4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而保证基座710与转轴300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转动件410上所设置的腰形孔4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且使剪叉组件500的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各自的第二端均安装于前述腰形孔411内。为了进一步提升折叠支撑装置的结构稳定性,转动件410上可以设置两个腰形孔411,且使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各自的第二端与两个腰形孔411一一对应配合。更具体地,剪叉组件500的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各自的第二端均可以设置有销钉等结构,这使得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均可以安装至转动件410的腰形孔411内;并且,通过使销钉的两端设有钉帽,即可使剪叉组件500能够与转动件410在垂直于轴孔120的轴向的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关系。当然,为了保证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能够正常安装在腰形孔411内,前述钉帽可以采用可拆卸固定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的第二端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基座710上亦可以设置腰形孔411,对应地,剪叉组件500中的第一叉臂510和第二叉臂520各自的第一端亦均可以分别安装在两个腰形孔411内,进而提升剪叉组件500与基座7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更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折叠支撑装置还包括连接座720,连接座720上设置有前述腰形孔,且连接座720与基座710固定连接。可选地,连接座720上可以设置有连接孔721,借助穿过连接孔721的螺纹连接件730,可以将连接座720固定在基座710上。
为了进一步增强基座710与转轴3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选地,折叠支撑装置还包括活动连接组件,转动件410还通过活动连接组件与基座710在转轴300的径向上活动配合,从而借助活动连接组件进一步提升基座710与转轴3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具体地,活动连接组件可以为轴孔配合组件,更具体地,基座710和转动件410中的一者上可以设置有孔,另一者上可以设置有轴,通过使轴穿设于孔内,即可使基座710和转动件4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可靠性更高。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燕尾块430和燕尾槽711,燕尾块430和燕尾槽711滑动配合,并且,燕尾块430和燕尾槽711中的一者设置在转动件410朝向基座710的一侧,另一者设置在基座710朝向转动件410的一侧,从而通过滑动配合的燕尾槽711和燕尾块430,将基座710和转动件410连接在一起,且可以使基座710和转动件410二者仅能在转轴300的径向上相对活动,而在垂直于转轴300的径向的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关系。燕尾槽711和燕尾块430之间活动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相对较高,这可以进一步提升基座710和转动件4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更具体地,由于基座710的尺寸相对较大,可以将燕尾槽711设置在基座710上,以降低燕尾槽711的设置对部件的结构强度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应地,燕尾块430可以设置在转动件410上,且可以使燕尾块430和转动件410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以提升燕尾块430与转动件4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外,每一转动件410上均可以设有多个燕尾块430或燕尾槽711,且使转动件410通过多个燕尾块430或燕尾槽711与基座710上对应的结构一一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转动件410和基座710之间的配合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连接件200的运动稳定性,如图2和图3所示,可选地,转动件410背离基座710的一侧设置有滑套420,连接件200穿设于滑套420中,且连接件200与滑套420在转轴300的径向上滑动配合,从而利用滑套420为连接件200提供一定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保证连接件200具有较高的运动稳定性。具体地,滑套420设有穿孔,穿孔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连接件200对应部分的形状和尺寸确定,此处不作限定。可选地,穿孔和连接件200上对应部分的截面形状均可以为矩形,这使得滑套420还可以为连接件200提供转动限位的作用,防止连接件200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转动动作,进一步提升连接件200的运动稳定性。另外,滑套420与转动件41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以提升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如上所述,显示模组可以承载于基座710上,且为保证电子设备能够形成折叠式电子设备,基座7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对应地,轴套100和转轴300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基座7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提升电子设备的易用性。当然,在存在对应需求的情况下,基座710的数量亦可以为三个、四个或更多个。
基于上述实施例,任意相邻的两个基座710之间所设置的转轴30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对应地,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基座710之间的轴套100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轴孔120,两个转轴300与两个轴孔120一一对应地转动配合,使各转轴300均能够与轴套100形成转动配合关系。在转轴300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两个基座710的间距相对较大,从而在显示模组中的柔性屏900随折叠支撑装置折叠而被卷绕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柔性屏900被弯折的程度,从而提升柔性屏900的使用寿命。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各基座710均设有转动件410,且两个基座710上对应设置的两个转动件410传动连接。直观地说,对应设置的两个传动件为两个基座710上沿转轴300的径向临近的两个传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个基座710具备同步转动的能力,从而在以轴套100为基础,翻转任一基座710的情况下,均可以使另一基座710能够一并产生翻转动作,使两个基座710的动作保持一致,进而使柔性屏900上对应的位置的变形幅度相似或相同,这也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具体地,两个基座710上对应的转动件410之间的传动配合方式可以为齿轮传动结构。更具体地,转动件410上均可以设有啮合齿412,两个基座710上对应的转动件410各自的啮合齿412相互啮合,从而在任一转动件410随基座710转动时,均可以通过啮合齿412驱动另一转动件410带动基座710转动,使折叠支撑装置中相邻的两个基座710具备同步转动的能力。
另外,如上所述,滑槽110围绕轴孔120设置,为了保证轴套100相背两侧的基座710均能够通过连接件200与轴套100连接,在轴套100上设有两个轴孔120的情况下,轴套100上的滑槽110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两个滑槽110对称设置,且两个滑槽110与两个轴孔120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滑槽110环绕一个轴孔120设置,另一滑槽110环绕另一轴孔120设置。
进一步地,在确定滑槽110的具体结构时,可以根据柔性屏900和折叠支撑装置二者各自折叠所需的补偿量(或回缩量),确定连接件200分别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基座710与转轴300之间的相对位移量,进而确定在连接件200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滑槽110上对应的两个部位分别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通过使滑槽110在围绕转轴300延伸的过程中,使滑槽110逐渐远离(或靠近)转轴300,即可在连接件200于对应位置之间运动时,保证基座710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能够产生对应的变化。
并且,根据所要形成的电子设备的具体折叠方式,可以确定滑槽110中两个前述部位的具体位置。例如,在电子设备为内折式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前述两个部位中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较大的一者位于轴套100上两个轴孔120的连线的一侧,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的一者则位于轴套100上一个轴孔120背离另一轴孔120的一侧,从而保证折叠支撑装置在折叠时,能够通过连接件200的位置变化产生补偿尺寸,一方面保证折叠支撑装置的折叠过程能够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两个基座710之间所夹持的空间,为柔性屏900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防止柔性屏900在被折叠时产生折痕,甚至损毁。
反之,在电子设备为外翻式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则滑槽110中两个部位中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较大的一者位于轴套100上一个轴孔120背离另一轴孔120的一侧,前述两个部位中与转轴300之间的间距较大的一者位于轴套100上两个轴孔120的连线的一侧,保证折叠支撑装置在折叠时,能够通过连接件200的位置变化产生回缩尺寸,进而使折叠支撑装置能够正常进行折叠和展开动作。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折叠支撑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900和上述任一折叠支撑装置,柔性屏900安装在折叠支撑装置上。如上所述,折叠支撑装置可以形成内折式电子设备,亦可以形成外翻式电子设备。并且,在组装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具体折叠形式,确定滑槽110的具体结构,以及柔性屏900的安装位置。当然,在安装柔性屏900的过程中,需要使柔性屏900的相背两端与折叠支撑装置保持固定,以保证柔性屏900能够随折叠支撑装置正常产生折叠和展开动作。其中,以图4为例,前述相对两端具体为图4中柔性屏900的左右两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折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连接件、转轴、基座、转动件和剪叉组件,所述轴套设有滑槽和轴孔,所述滑槽围绕所述轴孔设置,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轴孔中,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剪叉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剪叉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剪叉组件上位于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在所述基座相对所述轴套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滑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转轴与所述剪叉组件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第三间距;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转轴与所述剪叉组件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第四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四间距大于所述第三间距,且所述第四间距与所述第三间距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一间距的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各自的一端均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各自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的铰接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组件包括多个剪叉组,各所述剪叉组依次连接,且各所述剪叉组均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设有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的腰形孔,所述剪叉组件的第二端活动安装于所述腰形孔内,且所述剪叉组件与所述腰形孔在垂直于所述轴孔的轴向的方向上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撑装置还包括活动连接组件,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活动连接组件与所述基座在所述转轴的径向上活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滑动配合的燕尾块和燕尾槽,所述燕尾块和所述燕尾槽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转动件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基座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滑套,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滑套中,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滑套在所述转轴的径向上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和所述基座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轴套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轴孔,两个所述转轴与两个所述轴孔一一对应地转动配合,各所述基座均设有所述转动件,两个所述基座上对应设置的两个所述转动件传动连接。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和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撑装置,所述柔性屏的相背两端均固定于所述折叠支撑装置。
CN202111425167.9A 2021-11-26 2021-11-26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125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5167.9A CN114125108B (zh) 2021-11-26 2021-11-26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5167.9A CN114125108B (zh) 2021-11-26 2021-11-26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108A CN114125108A (zh) 2022-03-01
CN114125108B true CN114125108B (zh) 2024-02-09

Family

ID=80370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5167.9A Active CN114125108B (zh) 2021-11-26 2021-11-26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51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6938B (zh) * 2022-03-31 2023-08-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动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82175U (zh) * 2016-08-25 2017-06-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0719346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901461A (zh) * 2020-08-21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540652A (zh) * 2020-12-21 2021-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628277A (zh) * 2020-12-25 2021-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1129625A1 (zh) * 2019-12-24 2021-07-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3099015A (zh) * 2021-04-29 2021-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15860A (zh) * 2021-06-11 2021-08-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1197289A1 (zh) * 2020-03-30 2021-10-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4756425U (zh) * 2021-02-19 2021-1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82175U (zh) * 2016-08-25 2017-06-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0719346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1129625A1 (zh) * 2019-12-24 2021-07-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197289A1 (zh) * 2020-03-30 2021-10-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1901461A (zh) * 2020-08-21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540652A (zh) * 2020-12-21 2021-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628277A (zh) * 2020-12-25 2021-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4756425U (zh) * 2021-02-19 2021-1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099015A (zh) * 2021-04-29 2021-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15860A (zh) * 2021-06-11 2021-08-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折叠屏的交互显示专利技术综述;姜晓庆;吴卿;;中国新通信(13);94-9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108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8988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지지 장치 및 접이식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US11630491B2 (en) Rotating shaft 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foldable device
CN112540652B (zh) 电子设备
US11775023B2 (en) Vehicle diagnostic tablet computer and housing assembly thereof
CN112648279B (zh)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US7511954B2 (en) Docking station
CN212463729U (zh) 电子设备
CN109495621A (zh) 一种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4125108B (zh)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405095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404770A (zh) 铰链、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EP2480111A2 (en) Desktop/monitor combination
CN114658749B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2460136A (zh) 双转轴机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539089B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230103700A1 (en) Hinge structure for in-folding type display device
CN113472919B (zh) 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3099013A (zh) 电子设备
CN113949761B (zh)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125109B (zh)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0875856B1 (ko) 휴대전화기용 스윙힌지
US20240044360A1 (en) Novel hinge and inward-folding flexible screen mobile terminal
CN2796061Y (zh) 防尘万能转换开关
KR100764228B1 (ko) 휴대전화기용 스윙힌지 및 그 휴대전화기의 작동방법
CN210274160U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