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3525A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3525A
CN114123525A CN202010866737.7A CN202010866737A CN114123525A CN 114123525 A CN114123525 A CN 114123525A CN 202010866737 A CN202010866737 A CN 202010866737A CN 114123525 A CN114123525 A CN 114123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latform
wireless charging
charged
charging
suppor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67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州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667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35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3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35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 F16M11/26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by telescoping, with or without folding
    • F16M11/28Undercarriages for supports with one single telescoping pilla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座、升降台及第一充电组件。充电座包括底壳及设于底壳上的导槽结构;升降台至少部分位于导槽结构内,升降台能够相对于底壳运动,升降台的外表面具有相对于底壳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第一充电组件设于升降台内并朝向第一支撑面;或者,第一充电组件设于第一支撑面上。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和所述的待充电设备。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的适应性较强。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得充电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其中,无线充电技术由于兼具操作方便、对设备磨损率低等特点而成为应用于充电设备的主流技术之一。因此,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设计得到相关技术人员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
充电座,所述充电座包括底壳及设于所述底壳上的导槽结构;
升降台,所述升降台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槽结构内,所述升降台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壳运动,所述升降台的外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底壳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及
第一充电组件,所述第一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升降台内并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面;或者,所述第一充电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及待充电设备,所述待充电设备设有无线接收组件,所述无线接收组件与所述第一充电组件相配合,实现无线充电。
通过将设置于导槽结构内的升降台相对于底壳运动,可使升降台伸出或缩回,当需要充电时可将升降台伸出以方便将第一充电组件与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连接,此时,升降台中相对于底壳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倾斜的第一支撑面便于用户继续使用和拿取待充电设备;当充电完成后,可将升降台至少部分隐藏于导槽结构内,以增加该无线充电设备的便携性和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的再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中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中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无线充电设备中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无线充电设备设有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无线充电设备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无线充电设备中升降台缩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第一充电组件设于升降台内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图6所示第一充电组件设于第一支撑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图6所示充电座包括顶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6所示升降台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15为图6所示升降台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16为图6所示无线充电设备中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6所示无线充电设备设有第二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第二充电组件设于升降台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所示第二充电组件设于第二支撑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6所示升降台的第二支撑面缩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6所示无线充电设备设有第三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6所示无线充电设备设有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6所示无线充电设备设有电路板和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无线充电系统100包括无线充电设备10和待充电设备20。其中,无线充电设备10可以应用于电子通讯、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医疗设备、车辆等各种领域中。待充电设备20是与无线充电设备10相对应的手机、电脑、智能手表、加湿器、便携式诊断设备、电动汽车等电子产品。以下实施例以待充电设备20为手机,无线充电设备10为用于手机充电的无线充电器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具有多种应用场景。在一种应用场景中,请参照图2,待充电设备20“平躺”于无线充电设备10上,进行充电,以下实施例中简称为平躺式。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请参照图3,待充电设备20“横向倾斜”于无线充电设备10上,进行充电,以下实施例中简称为横卧式。在又一种应用场景中,请参照图4,待充电设备20“竖向倾斜”于无线充电设备10上,进行充电,以下实施例中简称为斜立式。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100能够具有多种充电模式,便于用户选择,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用户的需求。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充电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待充电设备20设有无线接收组件201。具体的,待充电设备20的一侧具有显示屏202,与显示屏202相对的设有外壳203,外壳203与显示屏202之间形成空间用于设置实现显示屏202显示及手机通讯等的器件。一实施例中,外壳203与显示屏202之间设有电池,无线接收组件201同样设于显示屏202与外壳203之间并连接电池。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池设于外壳203与显示屏202之间,无线接收组件201设于外壳203背离显示屏202的一侧并与电池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无线接收组件201与外壳203集成为一体。可选的,实现无线充电的原理可以是电磁感应、磁场共振、无线电波、电场耦合等。对应的待充电设备20中的无线接收组件201可以为芯片、磁性件、传输线圈、电极等。以下实施例以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充电,无线接收组件201包括接收线圈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无线充电设备10包括充电座101、升降台102及第一充电组件103。
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中充电座101的结构示意图。充电座101包括底壳110及设于底壳110上的导槽结构112。可选的,底壳110可以是基板结构、组合板结构、块状实体结构、中空壳体结构等。对应的导槽结构112可以是设于底壳110上的导柱、套筒、滑槽、导向凸起等。
一实施例中,底壳110包括底板110a和围设底板110a一周的第一周侧板110b。底板110a为平面板,可以是圆形板、矩形板、方形板等。底壳110的底面为底板110a背离第一周侧板110b一侧的面。底板110a的设计便于使无线充电设备10放置于桌面。第一周侧板110b为封闭的环状。底板110a与第一周侧板110b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为一体。导槽结构1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12a、第二侧板112b及第三侧板112c。第一侧板112a、第二侧板112b及第三侧板112c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为一体。第一侧板112a、第二侧板112b及第三侧板112c设于底板110a上,以形成开口背离底板110a的收容槽112d。具体的,第一侧板112a与第三侧板112c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12a包括弧形过渡连接的第一侧部1120和第二侧部1121。第三侧板112c与第一侧板112a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一侧板112a的一端与第三侧板112c的一端之间形成镂空部112e。第二侧板112b设于第一侧板112a的另一端与第三侧板112c的另一端之间,并朝向镂空部112e。第一侧板112a、第二侧板112b及第三侧板112c的内表面围设形成收容槽112d,第一侧板112a、第二侧板112b及第三侧板112c的内表面远离底板110a的一侧围设形成收容槽112d的开口,收容槽112d与镂空部112e相互连通。
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设有升降台102的结构示意图。升降台102至少部分位于导槽结构112内。可以理解的,初始状态时,升降台102可部分或者全部收容于收容槽112d内。升降台102能够相对于底板110a运动。换言之,升降台102可以朝向远离或靠近底板110a的方向运动,以实现上升(即远离底板110a)和下降(即靠近底板110a)。可以理解的,当升降台102上升时,升降台102逐渐露出于导槽结构112外,当升降台102上升至最大高度时,升降台102靠近底板110a的一端位于导槽结构112内。当升降台102下降至最低高度时,升降台102远离底板110a的一端可以露出于导槽结构112外,也可以收容于导槽结构112内。当充电时,如图9所示,可将升降台102上升,以使升降台102能够更好的支撑待充电设备20。当充电完成时,如图10所示,可将升降台102下降,以使升降台102收容于导槽结构112内,减少无线充电设备10占用的空间及方便其携带。
请参照图8和图11,升降台102的外表面具有相对于底壳110倾斜的第一支撑面120a,第一支撑面120a用于支撑上述待充电设备20(参照图9)。其中,第一支撑面120a相对于底壳110倾斜表示第一支撑面120a整体相对于底板110a倾斜,不用于限定第一支撑面120a为平面、或曲面。第一支撑面120a上可以具有部分凸起、凹陷等结构。具体的,升降台102的内表面围设形成凹槽122,升降台102的外表面至少部分朝向导槽结构112。当升降台102位于导槽结构112内时,第一支撑面120a可以贴合导槽结构112的内表面或者与导槽结构112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当升降台102上升时,第一支撑面120a逐渐露出,当升降台102上升至最大高度时,第一支撑面120a可部分或全部露出导槽结构112,此时,第一支撑面120a可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20。第一支撑面120a支撑待充电设备20表示待充电设备20可限位于第一支撑面120a上。举例而言,待充电设备20可以是靠设、接触、贴合、固定、卡位于第一支撑面120a。
当无线充电设备10放置于桌面上时,底壳110可平整的放置于桌面上,第一支撑面120a相对于桌面倾斜,此时,待充电设备20可斜靠或固定于第一支撑面120a以实现横卧式和斜立式充电。横卧式和斜立式充电时待充电设备20的显示屏202可倾斜的朝向用户,以便于用于继续使用显示屏202。此外,可通过设计第一支撑面120a的尺寸与相应的待充电设备20进行匹配,以使待充电设备20支撑于第一支撑面120a上时,待充电设备20部分与第一支撑面120a接触,待充电设备20露出于第一支撑面120a的部分可以方便用户拿取待充电设备20。
请参照图5和图11,第一充电组件103与待充电设备20的无线接收组件201进行信号传输,实现无线充电。第一充电组件103是与无线接收组件201相对应的芯片、磁性件、传输线圈、电极等。一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组件103包括发射线圈,当发射线圈接通电源后,发射线圈上的交流电产生不断变化的磁场,待充电设备20支撑于第一支撑面120a上时,待充电设备20的无线接收组件201感应到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并将感应电流转换成直流电,实现充电。
可选的,如图11所示,第一充电组件103设于升降台102内并朝向第一支撑面120a。具体的,第一充电组件103设于凹槽122内,并与第一支撑面120a相对,或者,第一充电组件103设于升降台102的内表面,并与第一支撑面120a相对。当第一充电组件103设于凹槽122内时,第一充电组件103可通过支架、或直接连接升降台102的内表面而固定于凹槽122。当第一充电组件103设于升降台102的内表面时,第一充电组件103可通过粘贴、卡接、磁吸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升降台102的内表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充电组件103设于升降台102内时,第一充电组件103可倾斜设置,并与第一支撑面120a的倾斜角度相同,以提高充电效率。当第一充电组件103设于升降台102内时,升降台102将第一充电组件103与外部环境阻隔,能够避免第一充电组件103接触灰尘、水渍等而损坏,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的可靠性。
可选的,请参照图9和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充电组件103设于第一支撑面120a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充电组件103设于第一支撑面120a上。具体的,第一充电组件103可直接贴设于第一支撑面120a,或者封装于第一支撑面120a,或者嵌设于第一支撑面120a。此时,第一充电组件103与待充电设备20可直接接触能够提高充电效率。
通过将设置于导槽结构112内的升降台102相对于底壳110运动,可使升降台102伸出或缩回,当需要充电时可将升降台102伸出以方便将第一充电组件103与待充电设备20进行无线连接,此时,升降台102中相对于底壳110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面120a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20,倾斜的第一支撑面120a便于用户继续使用和拿取待充电设备20;当充电完成后,可将升降台102至少部分隐藏于导槽结构112内,以增加该无线充电设备10的便携性和密封性。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中充电座101设有顶壳113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充电座101还包括顶壳113。顶壳113与底壳110相配合。具体的,顶壳113包括顶板113a和围设顶板113a一周的第二周侧板113b。顶板113a为平面板,并与底板110a相对设置。顶板113a的形状与底板110a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周侧板113b为封闭的环状并与第一周侧板110b相匹配。一实施例中,顶板113a的尺寸略大于底板110a的尺寸,第二周侧板113b的尺寸略大于第一周侧板110b的尺寸并刚好收容第一周侧板110b。换言之,第一周侧板110b的外表面与第二周侧板113b的内表面相配合,以使顶壳113与底壳110之间形成密封的内腔。第一周侧板110b与第二周侧板113b可以采用密封连接、间隙配合、过盈配合等任一种。顶板113a上设有通孔1130,通孔1130与导槽结构112的收容槽112d相连通,并与升降台102相对。可以理解的,升降台102可经该通孔1130伸出于顶板113a外,或者经该通孔1130缩回于收容槽112d内。顶壳113与底壳110相配合,以将升降台102和导槽结构112收容于内腔中,提高了无线充电设备10美观的同时保护了升降台102和设于其内的第一充电组件103,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顶壳113,在升降台102伸出于顶壳113的顶板113a外时,倾斜的第一支撑面120a与顶板113a的外表面形成卡位结构,进而无需在第一支撑面120a或顶板113a的外表面继续设置用于限位或卡位待充电设备20的结构,减少了无线充电设备10的零部件,且能够便于待充电设备20的拿取。
请参照图14和图15,升降台102在经顶板113a上的通孔1130伸出于顶板113a外时的可固定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固定位置表示升降台10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升降台102与顶板113a无相对运动。其中,图14为升降台102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15为升降台102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升降台102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伸出尺寸小于升降台102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伸出尺寸。升降台10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支撑面120a用于支撑第一状态下的待充电设备20(参见图3),第一支撑面120a与顶板113a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卡位结构,以限位待充电设备20。升降台10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支撑面120a用于支撑第二状态下的待充电设备20(参见图4),第一支撑面120a与顶板113a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卡位结构,以限位待充电设备20。
一实施例中,升降台102能够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相对于顶板113a固定。当升降台102固定于第一位置时,可实现待充电设备20的横卧式充电,此时,待充电设备20可以横卧的限位于第一卡位结构内。第一状态的待充电设备20即对应横卧式的待充电设备20。当升降台102固定于第二位置时可实现手机的斜立式充电,此时,待充电设备20可以斜立的限位于第二卡位结构内。第二状态的待充电设备20即对应斜立式的待充电设备20。
另一实施例中,当升降台102固定于第一位置时,实现小尺寸待充电设备20的横卧式和斜立式充电,此时,小尺寸待充电设备20可以横卧或斜立的限位于第一卡位结构内。第一状态的待充电设备20即对应小尺寸的处于横卧式或斜立式的待充电设备20。当升降台102固定于第二位置时,实现大尺寸待充电设备20的横卧式和斜立式充电,此时,大尺寸待充电设备20可以横卧或斜立的限位于第二卡位结构内。第二状态的待充电设备20即对应大尺寸的处于横卧式或斜立式的待充电设备20。
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中升降台102的结构示意图。升降台102包括套筒120和覆盖套筒120一端的基板121。套筒120的外表面与基板121的外表面围设形成升降台102的外表面。套筒120的内表面和基板121的内表面围设形成升降台102的凹槽122,套筒120远离基板121的一端形成凹槽122的开口。基板121为平行四边形的平面板。套筒120包括四个相互连接的平行四边形板,四个平行四边形板两两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基板121的四个边部。第一支撑面120a为套筒120的平行四边形板中任意一个的外表面。其中,四个平行四边形板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连接为一体,套筒120与基板12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连接为一体。
可选的,请参照图7和图16,升降台102的外表面贴合收容槽112d的槽壁运动。具体的,套筒120的外表面贴合导槽结构112的第一侧板112a、第二侧板112b和第三侧板112c。当升降台102运动时,套筒120的外表面贴合导槽结构112的内表面,从而使升降台102沿导槽结构112运动。换言之,导槽结构112在升降台102运动的过程中具有导向和限位的作用,能够提高升降台102运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设有第二充电组件104的结构示意图。无线充电设备10还包括第二充电组件104。升降台102的外表面还具有与第一支撑面120a相连的第二支撑面121a。第二支撑面121a与底板110a相对设置。第二支撑面121a用于支撑第三状态下的待充电设备20(参照图2)。具体的,第二支撑面121a用于实现待充电设备20的平躺式充电。可以理解的,第三状态下的待充电设备20为处于平躺的待充电设备20。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面121a为基板121的外表面。第二充电组件104设于升降台102内,并朝向第二支撑面121a;或者,第二充电组件104设于第二支撑面121a上。
一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充电组件104设于升降台102内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充电组件104设于升降台102内,并朝向第二支撑面121a。具体的,第二充电组件104设于凹槽122内,并与第二支撑面121a相对,或者,第二充电组件104设于升降台102的内表面,并与第二支撑面121a相对。当第二充电组件104设于凹槽122内时,第二充电组件104可通过支架、或直接连接升降台102的内表面而固定于凹槽122。该方式中,凹槽122的空间较大,能够适应多种结构形式的第二充电组件104。当第二充电组件104设于升降台102的内表面时,第二充电组件104可通过粘贴、卡接、磁吸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升降台102的内表面,该方式中第二充电组件104的安装简单,能够减少无线充电设备10的零部件。当第二充电组件104设于升降台102内时,升降台102将第二充电组件104与外部环境阻隔,能够避免第二充电组件104接触灰尘、水渍等而损坏,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的可靠性。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充电组件104设于第二支撑面121a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充电组件104设于第二支撑面121a上。具体的,第二充电组件104可直接贴设于第二支撑面121a,或者封装于第二支撑面121a,或者嵌设于第二支撑面121a。此时,第二充电组件104与待充电设备20可直接接触能够提高充电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面121a可直接支撑待充电设备20,而无需在第二支撑面121a设置限位/卡位结构,能够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的美观性,且能够便于待充电设备20的拿取。通过设置第二充电组件104,可实现无线充电设备10同时对多个待充电设备20进行充电。例如:当升降台102伸出于顶板113a时,一个待充电设备20放置于第二支撑面121a面上,第二充电组件104为其充电,另一个待充电设备20靠设于第一支撑面120a与顶板113a之间,第一充电组件103为其充电。此外,设置与底板110a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面121a还有利于无线充电设备10实现多种状态(即平躺、横卧或斜立)的充电方式。
可选的,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中升降台102缩回时的状态示意图。第二支撑面121a与顶板113a背离底板110a的一侧平齐。第二支撑面121a密封顶板113a上的通孔1130。具体的,当升降台102缩回于内腔中时,升降台102贯穿顶板113a上的通孔1130,升降台102的第二支撑面121a与顶板113a的外表面平齐,此时,第二支撑面121a可密封顶板113a上的通孔1130,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的美观性和密封性。
进一步的,如图21所示,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设有第三充电组件105的结构示意图。无线充电设备10还包括第三充电组件105。第三充电组件105设于顶板113a与底板110a之间并朝向顶板113a。第三充电组件105用于在待充电设备20放置于顶板113a时为待充电设备20(参照图1)充电。一实施例中,第三充电组件105设于内腔中,并朝向顶板113a。第三充电组件105通过支架、或直接连接顶板113a或底板110a而固定于内腔中。另一实施例中,第三充电组件105直接设置于顶板113a的内表面上。本实施例中,在升降台102伸出于顶板113a外时,无线充电设备10可同时为三个待充电设备20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如图22所示,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设有驱动组件106的结构示意图。无线充电设备10还包括驱动组件106,驱动组件106用于驱动升降台102运动。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06包括驱动件161、导杆162和运动块163。驱动件161与导杆162位于内腔中且靠近导槽结构112的镂空部112e设置。驱动件161与导杆162连接并共同设于底板110a上。导杆162相对于底板110a倾斜设置,运动块163套设于导杆162上并与升降台102连接。一实施方式中,导杆162为丝杠。驱动件161驱动导杆162转动时带动运动块163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升降台102上升或下降。另一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驱动件161直接驱动运动块163于导杆162上上、下运动,带动升降台102上升或下降。其中,驱动件161可以是电机、磁性件等。
可选的,升降台102的一端贯穿镂空部112e并与运动块163可拆卸连接。一实施方式中,在升降台102的外表面设置凸起123,凸起123至少部分贯穿镂空部112e,运动块163与凸起123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在升降台102的外表面设置凸起123,使凸起123位于导槽结构112的镂空部112e,在连接运动块163时,不会影响升降台102沿导槽结构112内表面运动的稳定性。此外,通过螺丝连接凸起123和运动块163可靠性较高,连接紧密性较强。
进一步的,导杆162远离底板110a的一端设有限位件162a。一实施例中,限位件162a的一端抵接于顶板113a的内表面上。限位件162a用于限位升降台102上升的最高位置,以避免升降台102完全伸出于顶板113a外而难以缩回的情况。其中,限位件162a可以是设于导杆162上的固定块、弹簧等。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5和图23,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设有电路板107和芯片108的结构示意图。无线充电设备10还包括电路板107及设于所述电路板107上的芯片108。电路板107设于凹槽122内,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组件103、第二充电组件104可以连接于电路板107上。第一充电组件103、第二充电组件104与待充电设备20的无线接收组件201建立无线连接,以实现充电。芯片108能够与待充电设备20建立无线连接,以控制升降台102运动。通过设置电路板107电连接第一充电组件103、第二充电组件104,并设置芯片108用于控制第一充电组件103、第二充电组件104上电流的方向、大小和通断,从而控制升降台102上升或下降、上升或下降的速度以及上升和下降的位置,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充电方式,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的交互性。
一实施例中,芯片108上包含蓝牙模块。用户通过待充电设备20发出蓝牙升起信号并经蓝牙模块传递给芯片108,芯片108随即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运动块163上升,此时,升降台102随运动块163一起上升。反之,用户通过待充电设备20发出的蓝牙回退信号传递经蓝牙模块传递给芯片108,芯片108随即发出指令控制运动块163下降,升降台102随运动块163下降回退到初始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红外传感器、距离感应器、机械按钮等控制升降台102的升降。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座,所述充电座包括底壳及设于所述底壳上的导槽结构;
升降台,所述升降台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槽结构的收容槽内,所述升降台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壳运动,所述升降台的外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底壳的底面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待充电设备;及
第一充电组件,所述第一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升降台内并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面;或者,所述第一充电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在伸出于所述导槽结构时的可固定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升降台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伸出尺寸小于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伸出尺寸,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第一状态下的所述待充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第二状态下的所述待充电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还包括与所述底壳相配合的顶壳,所述顶壳设有连通所述收容槽的通孔,当所述升降台经所述通孔伸出于所述顶壳时,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顶壳的外表面形成卡位结构,所述卡位结构用于限位所述待充电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的外表面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连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底壳的底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第三状态下的所述待充电设备;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二充电组件,所述第二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升降台内,并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面;或者,所述第二充电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升降台缩回于所述顶壳内时,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顶壳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第二支撑面密封所述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三充电组件,所述第三充电组件设于所述顶壳与所述底壳之间并朝向所述顶壳,所述第三充电组件用于在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于所述顶壳时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底壳,所述升降台围设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底壳的凹槽,所述升降台的外表面至少部分贴合所述收容槽的槽壁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与所述顶壳围设形成所述充电座的内腔,所述导槽结构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导槽结构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连通所述内腔与所述收容槽,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腔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升降台经所述镂空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台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导杆和运动块,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导杆设于所述内腔,所述导杆相对于所述底壳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运动块套设于所述导杆上,所述升降台的一端贯穿所述镂空部并与所述运动块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运动块沿所述导杆运动,以带动所述升降台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远离所述底壳的一端设有限位件;当所述升降台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运动块抵接所述限位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设备建立无线连接,以控制所述升降台运动。
12.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及待充电设备,所述待充电设备设有无线接收组件及电池,所述无线接收组件与所述第一充电组件相配合,实现对所述电池充电。
CN202010866737.7A 2020-08-25 2020-08-25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Pending CN1141235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6737.7A CN114123525A (zh) 2020-08-25 2020-08-25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6737.7A CN114123525A (zh) 2020-08-25 2020-08-25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3525A true CN114123525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73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6737.7A Pending CN114123525A (zh) 2020-08-25 2020-08-25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352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9211A1 (en) * 2012-08-07 2014-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mobile device
WO2015077239A1 (en) * 2013-11-22 2015-05-28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 for charging and sec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in a vehicle
KR101564254B1 (ko) * 2015-06-12 2015-10-30 배종외 드론 무선충전 시스템
US9577467B1 (en) * 2015-09-08 2017-02-21 Apple Inc. Hinge assembly for a wireless charger
KR101720028B1 (ko) * 2015-12-02 2017-03-28 유콘시스템 주식회사 무인항공기의 무선충전장치
CN206977109U (zh) * 2017-07-18 2018-02-06 深圳市维康宝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及充电设备
CN207853537U (zh) * 2018-03-01 2018-09-11 深圳市法码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磁吸无线充电支架
US20200083726A1 (en) * 2016-12-23 2020-03-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210670498U (zh) * 2019-11-28 2020-06-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盒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9211A1 (en) * 2012-08-07 2014-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mobile device
WO2015077239A1 (en) * 2013-11-22 2015-05-28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 for charging and sec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in a vehicle
KR101564254B1 (ko) * 2015-06-12 2015-10-30 배종외 드론 무선충전 시스템
US9577467B1 (en) * 2015-09-08 2017-02-21 Apple Inc. Hinge assembly for a wireless charger
KR101720028B1 (ko) * 2015-12-02 2017-03-28 유콘시스템 주식회사 무인항공기의 무선충전장치
US20200083726A1 (en) * 2016-12-23 2020-03-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206977109U (zh) * 2017-07-18 2018-02-06 深圳市维康宝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及充电设备
CN207853537U (zh) * 2018-03-01 2018-09-11 深圳市法码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磁吸无线充电支架
CN210670498U (zh) * 2019-11-28 2020-06-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89057B2 (en) Collapsible stand docking accessory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US11899496B2 (en) Docking connector platform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US11677278B2 (en) Wireless charger
US8890471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03178559B (zh) 连接设备及充电装置
CN114123525A (zh)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KR101250933B1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의 충전, 통신용 거치 모듈
CN112467884A (zh) 无线充电设备、系统以及方法
CN216162420U (zh) 充电座
CN210491460U (zh)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CN215733556U (zh) 一种自动升降型充电装置
CN210608807U (zh) 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器的减速箱
CN211371227U (zh) 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器的减速箱
CN220172929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11089162U (zh) 无线充电器
CN209562746U (zh)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
CN209608811U (zh)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CN111431292A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多功能面板
US20190386500A1 (en) Portable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CN210608702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1457324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蓝牙音箱
CN208423899U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CN110139527B (zh)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CN209215575U (zh) 一种扫描式室内空间测绘工具
CN215897945U (zh) 户外带充电蓝牙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