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08811U -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 Google Patents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08811U
CN209608811U CN201822258836.8U CN201822258836U CN209608811U CN 209608811 U CN209608811 U CN 209608811U CN 201822258836 U CN201822258836 U CN 201822258836U CN 209608811 U CN209608811 U CN 209608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headset
wireless charging
recessed
chassis
cra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588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敏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e Me Her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e Me Her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e Me Her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e Me Her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588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08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08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08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包括: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和蓝牙耳机。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中空的底架,底架顶部铰接有一用于盖合底架的可旋转的上盖;底架内设置有一用于蓝牙耳机充电的充电座,底架和充电座之间设置有蓄电池和线路板;充电座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放置蓝牙耳机的凹容部,上盖包括一面盖及一内盖,蓝牙耳机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一密封腔的底壳和上壳,底壳内表面上设有一容纳第一磁性体于其中的突腔,充电座的底壁内侧面上设有两个分别背对两个凹容部的限容框,每个限容框中布置一与第一磁性体极性相异的第二磁性体。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使用户容易安装蓝牙耳机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由于采用无线传输,免去了繁琐的数据线,因此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但是蓝牙耳机的充电则给用户带来烦恼,目前虽然已有可对蓝牙耳机充电的可携带蓝牙耳机充电盒,一者,由于需要用户相对于现有蓝牙耳机充电盒的盒体装入和取出蓝牙耳机,用户一般只能凭借经验判断蓝牙耳机的装入是否到位,有可能装入不到位而导致无法充电或充电不稳定;二者,现有蓝牙耳机充电盒缺少对蓝牙耳机与盒体位置保持不变的相关结构,两者都降低了蓝牙耳机与现有蓝牙耳机充电盒的电连接可靠性,给用户的正常使用带来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其利用蓝牙耳机和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之中布置的极性相异的磁性体相互吸引,不仅方便了蓝牙耳机安装于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之中,而且使得用户很容易经验判断蓝牙耳机的安装是否到位,提高了用户使用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包括: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和蓝牙耳机。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中空的底架,底架顶部铰接有一用于盖合底架的可旋转的上盖;底架内设置有一用于蓝牙耳机充电的充电座,底架和充电座之间设置有蓄电池和线路板;充电座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放置蓝牙耳机的凹容部,上盖包括一面盖及一内盖,蓝牙耳机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一密封腔的底壳和上壳,底壳内表面上设有一容纳第一磁性体于其中的突腔,充电座的底壁内侧面上设有两个分别背对两个凹容部的限容框,每个限容框中布置一与第一磁性体极性相异的第二磁性体。
进一步地,充电座背对每个凹容部设有一对限位柱,每个凹容部设有一对凹口,限位柱具有与凹容部的对应凹口连通的通孔,线路板两侧各垂直设置有一对输电针,各对输电针经通孔穿出对应的凹口,底壳内表面上设有一对充电孔,布置于电路板上的一对充电针插接于对应充电孔内,充电针与输电针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凹容部内具有凹弧面,凹弧面的侧部设置有一对凹口,底壳设有充电孔的外表面为凸弧面,凹弧面于凸弧面相互贴合,充电针插接于凹口以与输电针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对于容纳于两个凹容部的两个蓝牙耳机,各对应充电针与输电针电连接以形成一串联电路。
进一步地,电路板靠近第二磁性体布置,电路板上设有一磁性检测模块,电路板根据磁性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第二磁性体的磁场变化控制蓝牙耳机的充电及开关。
进一步地,内盖和底架分别相背的且远离铰接位置的侧面上设置有一对限定框,一对限定框中布置极性相异的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
进一步地,充电座面向底座的一侧设有弯折边,弯折边突设有多个卡扣,底座的内侧壁相对应地设有多个与卡扣卡接的卡凸,内侧壁设有多个带凹口的凸壁,凹口中插接弯折边。
进一步地,底壳包括凹陷部和第一延伸部,突腔设于第一延伸部的内表面上,上壳包括盖合部和第二延伸部,密封腔包括由凹陷部和盖合部形成的凹陷腔以及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形成的延伸腔,两个凹容部各包括一个与延伸腔适配的凹塌部,且两个凹塌部相对设置。
更进一步地,上盖包括一面盖及一内盖,内盖包括面对两个凹容部的至少部分的镂空部,且延伸腔部分容纳于镂空部中。
更进一步地,在凹塌部一侧设有与其相邻的斜倾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蓝牙无线充电装置的蓝牙耳机中布置有第一磁性体,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体极性相异的第二磁性体,因此,通过两磁性体相互磁吸力,不仅方便了蓝牙耳机安装于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之中,而且使得用户很容易经验判断蓝牙耳机的安装是否到位,提高了用户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所包括的蓝牙耳机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蓝牙耳机的底壳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蓝牙耳机的上壳的主视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所包括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安装有蓝牙耳机)置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座一个视角的主视图;
图6为图4所示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座另一个视角的主视图;
图7为图4所示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内盖一个视角的主视图;
图8为图4所示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底架一个视角的主视图;
图9为图4所示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的底架另一个视角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蓝牙耳机-100、底壳-110、凸缘—111、凹槽-111a、缺口-111b、凹陷部-112、凸柱-112a、凸腔-112b、凸块-112c、出音孔-112d、倾斜部-112e、第一延伸部-113、充电孔-113a、突板-113b、突腔-113c、上壳-120、周缘-121、凸扣-121a、凸台-122、盖合部-123、第二延伸部-124、电路板-130、充电针-131、喇叭-140、充电电池-150、第一磁性体-160、耳帽-170;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底架-210、卡凸-211、槽口-212、凸壁-213、支柱-214、连接孔-214a、导接柱-215、支板-216、上盖-220、面盖-221、内盖-222、镂空部-222a、限定框-222b、充电座-230、弯折边-231、卡扣-231a、卡接口-232、凹容部-233、凹口-233a、凹弧面-233b、凹塌部-233c、斜倾部-233d、限位柱-234、通孔-235、限容框-236、限定框-237、蓄电池-240、线路板-250、开孔-251、输电针-2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包括蓝牙耳机和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因此,以下结合蓝牙耳机以及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对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进行说明。
蓝牙耳机
如图1至3所示,一种蓝牙耳机100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一密封腔的底壳100和上壳120,在密封腔容纳有电路板130以及分别与电路板130电连接的喇叭140和充电电池150,充电电池150对电路板130供电,电路板130对喇叭140供电。其中,底壳100包括一凸缘111,上壳120包括一周缘121,周缘121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凸扣121a,凸缘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111a,多个凸扣121a与多个凹槽111a对应扣合,并且凸缘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缺口111b,上壳120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凸台122,多个凸台122与多个缺口111b对应卡接,凸台122与缺口111b优选为过盈配合。通过如此设置,底壳和上壳120可以方便地相互配合并固定形成密封腔,装配方式简单,且能相应减小密封腔的体积。
作为底壳100和上壳12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壳100包括凹陷部112和第一延伸部113,上壳120包括盖合部123和第二延伸部124,凸缘111包括分别围绕凹陷部112和第一延伸部113的第一凸缘111和第二凸缘111,周缘121包括分别围绕盖合部123和第二延伸部124的第一周缘121和第二周缘121,其中,第一凸缘111与第一周缘121扣合,第二凸缘111与第二周缘121扣合。多个缺口111b相应地等间距设置于第一凸缘111上,多个凸台122相应地设置于盖合部123内表面上。如此的话,借助均为多个缺口111b和凸台122分别等间距地设置在第一凸缘111和盖合部123上,既方便了装配,也保证了密封腔的密封性。
为了将蓝牙耳机100安装于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下文将作详细说明)以进行充电,第一延伸部113上开设有充电孔113a,布置于电路板130上的充电针131插接于充电孔113a内,充电针131接收外部供电以对充电电池150进行充电。密封腔包括由第一延伸部113和第二延伸部124形成的延伸腔,且延伸腔中布置有第一磁性体160。通过该第一磁性体160与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中的与第一磁性体160极性相异的第二磁性体相互吸引,使得蓝牙耳机100能够准确、可靠并可分离地安装于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中。
作为容纳第一磁性体16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延伸部113的内表面设有一突腔113c,第一磁性体160容纳于突腔113c中,并且,为了对电路板130在密封腔中的位置进一步定位,第一延伸部113的内表面还设有一突板113b,和突板113b和突腔113c支撑电路板130。
密封腔包括由凹陷部112和盖合部123形成的凹陷腔,喇叭140及充电电池150布置于凹陷腔中。可以理解的是,该凹陷腔形成一头部,可大部分被戴插于用户的耳孔内,在符合佩戴舒适性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密封腔中的空间布置喇叭140和充电电池150,可以进一步减小蓝牙耳机100的体积。
优选的,凹陷部112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沿凹陷方向延伸且平行的凸柱112a,多个凸柱112a抵压充电电池150。因此,充电电池150可以被良好地固定于密封腔中,且避免了粘接剂的使用。
喇叭140的牢固固定且位置不变,对于音质有很大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112远离凸缘111一侧的内部设置由凸起围成的用于容纳喇叭140的凸腔112b,更具体来说,在凸起邻接凹陷腔内壁的周壁布置有一环圈和由环圈的内壁突出延伸的多个凸块112c,喇叭140与凸块112c相抵接。这样的话,喇叭140被良好地固定,佩戴蓝牙耳机100时,喇叭140相对于人耳位于理想音质的位置。
凹陷部112开设有与凸腔112b连通的出音孔112d,出音孔112d与凸腔112b连通,喇叭140与出音孔112d接近且距离恒定,凹陷部112还包括渐缩的且相对于凸腔112b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部112e,且倾斜部112e的自由端套设有耳帽170,符合人体工程学,保障了用户的佩戴舒适性。
蓝牙耳机100包括分别发出左声道和右声道声音的左蓝牙耳机100和右蓝牙耳机100,左蓝牙耳机100和右蓝牙耳机100分别相对于各自的突腔113c延伸方向倾斜,且倾斜角度对称。如此设置的话,既符合用户左右耳的对称且耳体形状,而且由于对称角度的倾斜,也保证左蓝牙耳机100和右蓝牙耳机100分别安装在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的对应位置,不会混淆,便利了用户的使用也防止了误操作。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
如图4至9所示,一种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包括中空的底架210,底架210顶部铰接有一用于盖合底架210的可旋转的上盖220。底架210内设置有一用于蓝牙耳机100充电的充电座230,底架210和充电座230之间设置有蓄电池240和线路板250,蓄电池240可以是可充电的锂电池,可知的是,线路板250设置一可与外部供电线连接的USB接口,从而通过USB接口对锂电池充电,在用户外出或其他场合时,再利用锂电池储存电量经电路板对布置于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之中的蓝牙耳机100充电,从而实现对蓝牙耳机100的无线充电。充电座230面向底架210的一侧设有弯折边231,弯折边231突设有多个卡扣231a,底架210的内侧壁相对应地设有多个与卡扣231a卡接的卡凸211,内侧壁设有多个带槽口212的凸壁213,槽口212中插接弯折边231。底架210的内侧壁与弯折边231的外侧面、弯折边231与多个槽口212均优选为过盈配合,通过如此设置,底架210和充电座230可以方便地相互配合并固定,装配方式简单,且能相应减小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的体积。
较优的是,在各相邻两个卡凸211之间均布置一个凸壁213。这样可以是装配的固定力均匀,装配效果好。更佳的是,各个卡凸211和凸壁213均在内侧壁上等间隔布置,
底架210的底壁内侧面上设有多个带连接孔214a的支柱214,且其中一个支柱214一侧还设有导接柱215,线路板250设有多个开孔251,连接孔214a与开孔251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导接柱215穿插于开孔251之中。连接件可以是螺钉等,开孔251可以是螺纹孔。通过设置导接柱215与开孔251的配合,实现了对线路板250的良好对位,实质上还起到了线路板250安装的防呆作用,并且多个支柱214可到对电路板的多个位置的施加支撑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底架210与充电座230的固定连接。内侧壁还设有一对支板216,支板216远离底壁的内底面的自由端高于槽口212的底端,充电座230设有两对卡接口232,支板216优选以过盈配合方式插接于卡接口232之中。
底架210和上盖220围成带倒角面的大致矩形体,底架210的至少一个倒角面内壁上设有凸壁213。可知晓的是,凸壁213可以对与底座形状相适配、大致为矩形板状的充电座230的至少一个板交角支撑,因此,对充电座230的支撑效果好,也相应提高了底架210的刚性。较优的是,在底架210的各个倒角面内壁上均设置凸壁213。
充电座230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放置蓝牙耳机100的凹容部233,充电座230背对两个凹容部233分别设有两个限位柱234,限位柱234具有与凹容部233的凹口233a连通的通孔235,线路板250两侧各垂直设置有至少一个输电针252,输电针252均穿出对应的通孔235。限位柱234能避免输电针252在安装或遭受意外外力时的变形甚至折断,输电针252穿过对应通孔235及凹口233a与蓝牙耳机100的充电针电连接,从而实现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对蓝牙耳机100的充电。
充电座230还包括邻接两个限位柱234并彼此远离的两个分别背对两个凹容部233的限容框236,每个限容框236中布置一第二磁性体(未图示)。通过该第二磁性体与蓝牙耳机100中的与第二磁性体极性相异的第一磁性体相互吸引,使得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能够准确、可靠并可分离地将蓝牙耳机100安装于其中。
上盖220包括一面盖221及一内盖222,内盖222包括面对两个凹容部233的至少一部分的镂空部222a。该镂空部222a可以容纳蓝牙耳机100的一部分,从而进一步减小了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的体积。
内盖222和充电座230分别相背的且远离铰接位置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对限定框237222b,至少一对限定框237222b中布置极性相异的第三磁性体(未图示)和第四磁性体(未图示)。通过每对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相互吸引,可保证上盖220和充电座230的紧密贴合,保证了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中的蓝牙被良好的存放和充电。用户仅需克服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之间的磁吸力,即可开启上盖220,从而取出或装入蓝牙耳机100,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及携带。
两个凹容部233内均具有凹弧面233b,用于左右耳的左蓝牙耳机100和右蓝牙耳机100安装于两个凹陷部中,且左蓝牙耳机100和右蓝牙耳机100的外表面具有与凹弧面233b适配并贴合的凸弧面,设于每个凹弧面233b侧部的凹口233a和限位柱234均设为相对应的一对,线路板250两侧各垂直设置有一对输电针252,各输电针252与容纳于各个凹容部233的蓝牙耳机100的充电针电连接以形成一串联电路。通过凸弧面与凹弧面233b的相互贴合、内盖222对蓝牙耳机100的抵压以及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的相互磁吸力,保证了蓝牙耳机100被准确并可靠地安装于凹陷部中,进而保证了对蓝牙耳机100的可靠充电。并且通过两个蓝牙耳机100与线路板250同在一串联电路中,可以避免某一个蓝牙耳机100安装未到位而导致的无法充电,较佳的是,电路板设置一报警模块,当仅有某一蓝牙耳机100串联至该串联电路中或者本来同在串联电路中的两个蓝牙耳机100中的某一个不再位于串联电路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声,提醒用户同时装入两个蓝牙耳机100或者检查两个蓝牙耳机100是否安装到位。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包括蓝牙耳机100和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关于蓝牙耳机100和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的相关说明,请参照前述,在此不再赘述,因此,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具备上述蓝牙耳机100和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所具有技术效果。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200的充电座230所包括的两个凹容部各包括一个与延伸腔适配的凹塌部233c,且两个凹塌部233c相对设置,因此,凹塌部233c与蓝牙耳机100的第一延伸部113相适配且紧密贴合,从而在内盖222对蓝牙耳机100抵压力以及第一磁性体160和第二磁性体的磁吸力作用下,充电针131与输电针252实现可靠的电连接。进一步的,在凹塌部223c一侧设有与其相邻的斜倾部233d。通过设置该斜倾部233d,可以方便用户经过该斜倾部233d将蓝牙耳机100从凹塌部233c直至凹容部233中取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包括: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和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中空的底架,所述底架顶部铰接有一用于盖合所述底架的可旋转的上盖;所述底架内设置有一用于蓝牙耳机充电的充电座,所述底架和所述充电座之间设置有蓄电池和线路板;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放置所述蓝牙耳机的凹容部,所述上盖包括一面盖及一内盖,所述蓝牙耳机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一密封腔的底壳和上壳,所述底壳内表面上设有一容纳第一磁性体于其中的突腔,所述充电座的底壁内侧面上设有两个分别背对两个所述凹容部的限容框,每个所述限容框中布置一与所述第一磁性体极性相异的第二磁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座背对每个所述凹容部设有一对限位柱,每个所述凹容部设有一对凹口,所述限位柱具有与所述凹容部的对应凹口连通的通孔,所述线路板两侧各垂直设置有一对输电针,各对所述输电针经所述通孔穿出对应的所述凹口,所述底壳内表面上设有一对充电孔,布置于电路板上的一对充电针插接于对应所述充电孔内,所述充电针与所述输电针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容部内具有凹弧面,凹弧面的侧部设置有一对所述凹口,所述底壳设有所述充电孔的外表面为凸弧面,所述凹弧面于所述凸弧面相互贴合,所述充电针插接于所述凹口以与所述输电针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对于容纳于两个所述凹容部的两个所述蓝牙耳机,各对应所述充电针与所述输电针电连接以形成一串联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二磁性体布置,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一磁性检测模块,电路板根据所述磁性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磁性体的磁场变化控制所述蓝牙耳机的充电及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和所述底架分别相背的且远离铰接位置的侧面上设置有一对限定框,所述一对限定框中布置极性相异的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座面向底座的一侧设有弯折边,所述弯折边突设有多个卡扣,底座的内侧壁相对应地设有多个与所述卡扣卡接的卡凸,所述内侧壁设有多个带凹口的凸壁,所述凹口中插接所述弯折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壳包括凹陷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突腔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内表面上,所述上壳包括盖合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密封腔包括由所述凹陷部和所述盖合部形成的凹陷腔以及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形成的延伸腔,两个所述凹容部各包括一个与所述延伸腔适配的凹塌部,且两个所述凹塌部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包括一面盖及一内盖,所述内盖包括面对两个所述凹容部的至少部分的镂空部,且所述延伸腔部分容纳于所述镂空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塌部一侧设有与其相邻的斜倾部。
CN201822258836.8U 2018-12-30 2018-12-30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Active CN209608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8836.8U CN209608811U (zh) 2018-12-30 2018-12-30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8836.8U CN209608811U (zh) 2018-12-30 2018-12-30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08811U true CN209608811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397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58836.8U Active CN209608811U (zh) 2018-12-30 2018-12-30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088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8093A (zh) * 2021-03-30 2021-07-02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盒、蓝牙耳机及耳机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8093A (zh) * 2021-03-30 2021-07-02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盒、蓝牙耳机及耳机组件
CN113068093B (zh) * 2021-03-30 2023-05-30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盒、蓝牙耳机及耳机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81338U (zh) 保护套
KR100642310B1 (ko) 와치 타입 블루투스 헤드셋 어셈블리
CN101843113B (zh) 具有结合的电插座和麦克风口的通讯装置
EP4040798A1 (en) Wireless earphone
KR101047448B1 (ko) 스피커 기능이 구비된 멀티 충전거치장치
EP1633020B1 (en) Waterproof audio player
CN209608811U (zh)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CN211089166U (zh) 一种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
CN206442494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组合结构
CN209562746U (zh)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
CN112702673A (zh) 电子组件
CN209692996U (zh) 一种tws-蓝牙对耳耳机
CN209562748U (zh)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装置
CN209375870U (zh) 蓝牙耳机无线充电组件
CN107920149A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CN209562747U (zh) 蓝牙耳机
WO2019184304A1 (zh) 一种线控组件及线控式蓝牙耳机
CN205829972U (zh) 一种信号天线内置于耳挂的无线蓝牙耳机
CN109862481A (zh) 一种扬声器及应用其的扬声系统
CN211046512U (zh) 苹果设备二合一辅助充电支架
CN210112250U (zh) 一种能够左耳和右耳通用的充电式耳机
CN212969961U (zh) 一种音腔体积可调式智能便携音响
CN209748758U (zh) 蓝牙耳机
CN214481164U (zh) 电子组件
CN216720957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