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9255A -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9255A
CN114119255A CN202111264254.0A CN202111264254A CN114119255A CN 114119255 A CN114119255 A CN 114119255A CN 202111264254 A CN202111264254 A CN 202111264254A CN 114119255 A CN114119255 A CN 114119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ata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42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战胜
黄美玲
黎松
张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Taikang Pension Insur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Taikang Pension Insur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Taikang Pension Insur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642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92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9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92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8Insu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8Special types of queries, e.g. statistical queries, fuzzy queries or distributed queries
    • G06F16/2471Distributed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6Asset management; Financial planning or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应用于年金数据处理平台,所述年金数据处理平台部署在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包括:多个投管节点、具有不同权限的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多个信息获取节点中的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其中,不同权限的信息获取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不同;基于信息披露规则,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接收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并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多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生成分别针对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基于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具有的权限,将各个披露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营企业年金时,一般是在银保监的监督下,由委托人发起、受托人进行企业年金管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除涉及到委托人和受托人外,还涉及到托管人、投管人、账管人等。
其中,受托人可以选择、监督、更换账管人、托管人、投管人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并定期向委托人、受益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提供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报告。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年金的运营,受托人和监管部门一般需要对年金投资方面的工作进行服务监督。在一些情况下,托管行和投管人每日对企业年金计划中投资组合的产品估值信息进行核对,核对一致后,生成信息披露报告,之后,将信息披露报告披露给需要的各方。一般而言,需要报告的各方由于其权限的不同,最终获取的信息披露报告的内容是不同的。
相关技术中,一种是通过第三方资讯服务商为各方提供信息披露报告,另外一种是信息披露报告不公开发布,而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发送给需要的各方。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需要顾及到获取方的权限。例如,由第三方资讯服务商提供信息披露报告的情况下,由于经过第三方资讯厂商的中转,且需要先给第三方资讯厂商支付费用才能获得到自己的数据,导致获取周期长、时效性低。点对点发送的情况下,需要开发相应的点对点接口,开发成本高,且需要多方对接,不同数据获取方所要求的数据格式也不一致,导致数据在落地到各方时,时效性也很低。
因此,如何高效地进行信息披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旨在提高信息披露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应用于年金数据处理平台,所述年金数据处理平台部署在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包括:多个投管节点、具有不同权限的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中的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其中,不同权限的信息获取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不同;
基于所述信息披露规则,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接收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并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多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生成分别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
基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具有的权限,将各个所述披露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
可选地,基于所述信息披露规则,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层,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包括:
对于每个信息披露规则,执行以下步骤:
从该信息披露规则中提取多个目标信息以及与每个目标信息对应的信息格式参数,所述目标信息用于表征估值数据中需要进行披露的项目,所述信息格式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目标信息的转换格式;
将所述多个目标信息和与每个目标信息对应的信息格式参数,转换成所述第一智能合约。
可选地,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包括受托节点和监督节点;所述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多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生成分别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为与所述受托节点或所述托管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基于该第一智能合约,从单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提取出与所述多个目标信息各自对应的第一目标数值,并按照所述信息格式参数,对提取出的各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得到与所述单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对应的收益披露信息;
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为与所述监督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基于该第一智能合约,从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中提取出属于所述多个目标信息的第二目标数值,并按照所述信息格式参数,对提取出的第二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与所述多个第一估值数据对应的资产披露信息。
可选地,所述区块链上部署的节点还包括:托管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托管节点发送的第二估值数据,并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
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多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生成分别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包括:
通过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分别对核对成功后的多个第一估值数据进行运算,生成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披露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托管节点上传的数据核对规则,并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层基于所述数据核对规则,生成第二智能合约;
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
可选地,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包括:
验证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的净值信息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中的产品净值信息是否一致;
在一致的情况下,验证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的持仓信息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中的持仓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成功。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投管人上传的数据披露权限规则,并基于所述数据披露权限规则,生成第三智能合约;
基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具有的权限,将各所述披露信息分别反馈给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智能合约,分别验证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对各所述披露信息的权限;
将具有所述权限的披露信息发送给对应的信息获取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应用于信息披露方法系统,所述信息披露方法系统部署在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包括:投管节点、具有不同权限的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规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中的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其中,不同权限的信息获取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不同;
智能合约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信息披露规则,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披露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并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多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生成分别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
披露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具有的权限,将各个所述披露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部署信息披露方法系统,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包括投管节点和具有不同权限的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其中,信息披露方法系统可以接收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中的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其中,不同权限的信息获取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不同;并基于所述信息披露规则,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之后,接收所述投管节点发送的第一估值数据,并通过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披露信息;基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具有的权限,将各所述披露信息分别反馈给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
本实施例中,由于各个信息获取节点和投管节点形成闭环的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由此,在进行信息披露时,无需第三方设备的参与和中转,从而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且各个信息获取节点可以上传所需的信息披露规则,并基于每个信息获取节点的信息披露规则,生成对应的智能合约,这样,各个信息获取节点可以对披露信息的格式、内容进行个性化设置,由于智能合约的可信任性,基于智能合约对第一估值数据进行处理所生成的披露信息便是适配信息获取节点的,继而提高了披露信息落地到信息获取节点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所应用的通信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的通信环境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受托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监管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的示意图;
图6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有鉴于相关技术中进行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低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采用的核心技术构思是:将投管节点和需要获取披露信息的各个信息获取节点加入到区块链中,各个信息获取节点上传自己的信息披露规则后,基于区块链生成智能合约,利用智能合约对估值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各个信息获取节点所需的披露信息。
参照图1所示,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所应用的通信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区块链系统,在区块链系统中部署有多个节点,分别是多个托管节点和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其中,不同信息获取节点的权限可以不同,不同权限的信息获取节点所需要获取的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格式可以不同。
其中,在每个节点上都部署有年金数据处理平台,这样,区块链中的各个节点都运行有年金数据处理平台,该年金数据处理平台可以理解为是区块链系统中各个节点的区块链客户端,当各个节点需要将相关事务通过区块链处理时,便可以登录年金数据处理平台,以进入由各个节点构成的区块链网络,从而利用区块链进行年金事务的处理。
如图1所示,在实际年金业务场景中,投管节点是投管人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其中,投管人可以受受托人委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负责对企业年金基金财产进行投资运营,并上传年金计划中各个投资组合的估值数据。
其中,投管人和各个信息获取节点构建区块链的方式可以如下:
实际中,投管节点和各个信息获取节点中的主节点可以先创建区块链,该主节点可以是各个信息获取节点中的监督节点,例如,监管机构,创建出区块链后,可以接收投管节点和其余信息获取节点的区块链接入请求,在对投管节点和其余信息获取节点的接入请求验证通过后,可以允许投管节点和其余信息获取节点加入到区块链中,从而构建得到区块链网络。其中,主节点创建区块链的过程可以参照相关技术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2所示,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2所示,应用于年金数据处理平台,所述年金数据处理平台部署在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包括:投管节点、具有不同权限的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接收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中的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其中,不同权限的信息获取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不同。
本实施例中,在构建好区块链后,多个信息获取节点便成为区块链中的节点,因而,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可以将信息披露规则上传到区块链中。具体来说,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可以通过登录年金数据处理平台,从而进入区块链,在该平台中上传信息披露规则。
其中,一个信息获取节点所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可以用于指定其所要的披露信息的内容以及格式,实际中,信息披露规则可以是execl表格,在该execl表格中的表头部分的字段,可以用于指示披露信息的内容,例如,产品资产净值、资产份额等,表示该信息获取节点需要的内容是估值数据中的产品资产净值、资产份额。
其中,披露信息的格式也可以由信息披露规则确定,例如,信息披露规则为execl表格的情况下,可以规定每个字段的字段值,例如,是数值型的还是字符串型的,若是数值型的,是几位数值等等,都可以通过信息披露规则进行确定。
步骤S202:基于所述信息披露规则,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本实施例中,当各个信息获取节点上传了信息披露规则到区块链后,则可以将信息披露规则转换为第一智能合约。其中,智能合约可以理解为是固化到年金数据处理平台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代码,当智能合约生成时,在年金数据处理平台检测到符合智能合约的触发事件时,便可以自动触发智能合约的运行,从而进行披露信息的生成。
其中,由于信息披露规则可以用于指定其所要的披露信息的内容以及格式,也就是说信息披露规则披露的是信息获取节点从估值数据中需要提取的数据内容,以及将提取到的数据内容整理为相应数据格式。如此,在生成第一智能合约时,可以理解为是将信息披露规则转换为具有条目化、参数化、结构化的计算机可读代码,当该智能合约运行时,便对估值数据按照相应的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数据提取、格式转换,从而得到满足信息披露规则的披露信息。
其中,由于每个信息获取节点都上传了自己的信息披露规则,则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均对应一个第一智能合约,不同的信息获取节点对应不同的第一智能合约。
步骤S203:接收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并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多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生成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生成与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后,其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可以是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其中,第一估值数据可以是经核对成功后的估值数据。
具体地,每个投管节点可以登录年金数据处理平台,上传第一估值数据,从而在区块链中便存在第一估值数据,如此,可以触发第一智能合约的运行条件,进而,各个第一智能合约开始运行,每个第一智能合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从估值数据中解析出相应的数据,进而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生成披露信息。
由于不同的信息获取节点对应不同的第一智能合约,进而,不同的信息获取节点可以对应不同的披露信息,因而,在生成披露信息时,基于不同的第一智能合约,可以对第一估值数据进行不同的解析,以解析出不同类型的信息,接着,基于不同的第一智能合约,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例如,统计处理、格式转换处理、运算处理,从而得到对应不同第一智能合约的披露信息。
具体地,由于不同的信息获取节点其披露信息的需求不一致,有的信息获取节点可能需要对单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进行信息披露,而有的信息获取节点可能需要对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进行信息披露,如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不同的第一智能合约,对多个或单个的第一估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生成与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对应的披露信息。
采用此种方式,可以基于不同的多个第一智能合约,实现对一个估值数据分散生成多个不同的披露信息。
步骤S204:基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具有的权限,将各个所述披露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
本实施例中,权限可以是指对披露信息的获取权限,由于不同的信息获取节点具有不同的权限,因而,不同的信息获取节点只能获取与自身权限相匹配的披露信息。
具体实施时,在生成披露信息后,则可以将披露信息加密后广播给区块链中的各个节点,则各个信息获取节点只能去解密自己有权限查看的披露信息。
在另外一种方式中,各个信息获取节点也可以登录到区块链,年金数据处理平台在接收到信息获取节点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时,可以响应该信息获取请求,将与信息获取节点权限匹配的披露信息反馈给信息获取节点。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各个信息获取节点和投管节点形成闭环的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由此,在进行信息披露时,无需第三方设备的参与和中转,从而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且各个信息获取节点可以上传所需的信息披露规则,并基于每个信息获取节点的信息披露规则,生成对应的智能合约,这样,各个信息获取节点可以对披露信息的格式、内容进行个性化设置,基于智能合约的可信任性,基于智能合约对第一估值数据进行处理所生成的披露信息便是适配信息获取节点的,继而提高了披露信息落地到信息获取节点的时效性。
进一步地,由于投管节点和各个信息获取节点直接与区块链进行对接,由区块链中的年金数据处理平台生成各类信息披露数据,降低开发成本。
在一种实施例中,对如何生成第一智能合约进行介绍。
其中,由于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均上传了信息披露规则,实际中,区块链会针对每个信息获取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生成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其中,对生成针对每个信息披露规则的第一智能合约的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从该信息披露规则中提取多个目标信息以及与每个目标信息对应的信息格式参数,所述目标信息用于表征估值数据中需要进行披露的项目,所述信息格式参数用于表征所述信息的转换格式。
接着,将所述多个目标信息和与每个目标信息对应的信息格式参数,转换成所述第一智能合约。
本实施例中,信息披露规则中可以包括多个目标信息,以及与每个目标信息对应的信息格式参数。其中,目标信息可以理解为是表征从估值数据中所要提取的信息,也就是信息获取节点需要的估值内容,信息格式参数可以理解为是对所要提取的内容进行处理后的格式,例如是字符格式、文本格式还是数值格式。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多个目标信息以及每个目标信息对应的信息格式参数信息披露规则中解析出来,接着,再将解析得到的多个目标信息和与每个目标信息对应的信息格式参数,转换为相应的计算机可读代码,从而形成条目化、参数化、结构化的计算机可读代码,得到第一智能合约。
相应地,参照图3所示,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实施环境图,如图3所示,区块链中包括投管节点、受托节点和监督节点,其中,受托节点和监督节点、投管节点均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信息获取节点,下面分别对如何根据受托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生成目标信息的过程;以及如何根据监督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生成目标信息的过程进行说明:
3.1,根据受托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生成目标信息的过程。
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为与所述受托节点或投管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基于该第一智能合约,从单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提取出与所述多个目标信息各自对应的第一目标数值,并按照所述信息格式参数,对提取出的各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得到与单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对应的披露信息。
本情况中,单个第一估值数据可以是指受托人或投管人指定的某个目标第一估值数据,也可以是指每个第一估值数据。实际中,受托人一般是获取单个第一估值数据的披露信息。这样,受托人可以指定获取某支投资组合的估值数据的披露信息。
其中,第一目标数值可以是指估值数据中属于目标信息的数值,例如,目标信息是净值信息,则第一目标数值是净值信息的具体值,接着,按照信息格式参数,将该第一目标数值转换为符合目标格式的数值,例如,将数值型的第一目标数值转换为文本型的数值,进而,再将转换后得到的第一目标数值与对应的目标信息进行组合,映射到相应的模板,例如,excel模板,从而得到收益披露信息。
参照图4所示,示出了受托节点或投管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受托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中包含了产品资产净值(元)、资产份额(份)、单位净值(元)、报告期内投资收益(元)、报告期内投资收益率(%)、本年以来投资收益率、产品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这样,得到的收益披露信息也可以如图4。
当然,实际中可以有多个受托人,此种情况下,可以将其中一个受托人对应的披露信息发送给其余多个受托人,从而一个产品的估值数据可以披露给多个受托人。
其中,由于第一智能合约可以是与投管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意味着,投管节点也可以成为信息获取节点,而获得其他托管节点的披露信息。
3.2,根据监督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生成目标信息的过程。
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为与所述监督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基于该第一智能合约,从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中提取出属于所述多个目标信息的第二目标数值,并按照所述信息格式参数,对提取出的第二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与所述监督节点对应的披露信息。
本情况中,由于监督节点需要对多个受托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相应的披露信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监督节点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可以对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分析出整个年金行业的年金投资情况。
具体而言,可以先从每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中,提取出属于目标信息的第二目标数值。接着,对提取到的属于同类目标信息的第二目标数值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同类目标信息的统计数值,再接着,将多个目标信息的统计数值转换为目标数值格式后,将多个目标信息和转换后的统计数值,映射到相应的excel模板,得到披露信息。
其中,对提取到的属于同类目标信息的第二目标数值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同类目标信息的统计数值,便可以理解为是对提取出的第二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处理。
参照图5所示,示出了监督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目标信息包括资产大类和二级分类,每个资产大类包括多个二级分类,则在可以从每个受托人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中提取出属于同一资产大类下的二级分类的多个第二目标数值,例如,提取出估值数据中属于权益类资产中二级分类的股票的多个第二目标数值,该第二目标数值可以是投资的标的的编码,例如,某支股票的编码。
接着,对同一资产大类下的二级分类的多个第二目标数值进行统计,实际中,可以统计同一资产大类下的二级分类的多个第二目标数值的数量,进而将该数量作为统计数值,从而与相应的目标信息映射到excel模板,得到披露信息。
由图4和图5可知,受托节点需要的披露信息是对单个投资组合的估值数据的收益的分析,而监督节点需要的披露信息是对多个受托人的估值信息的统计分析,二者的信息披露尺度不同,而采用本申请的区块链结合智能合约的方式,可以对估值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以为具有不同需求的信息获取节点提供不同的披露信息。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先对第一估值数据进行核对,在第一估值数据核对成功后,再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生成针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的各个披露信息。
如图3所示的实施环境,在企业年金领域中,一般是基于托管人上传的估值数据对投管人上传的估值数据进行核对,此种请况下,可以将托管节点加入到区块链中,则可以接收所述托管节点发送的第二估值数据,并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接着,在核对成功后,通过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分别对核对成功后的第一估值数据进行运算,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披露信息。
本实施例中,托管节点也可以登录到年金数据处理平台,从而上传自己的第二估值数据,其中,第一估值数据和第二估值数据要是属于同一投资组合的针对同一时期的估值数据,一般而言,对于投资组合,在投管人处和托管人处都会形成自身的估值数据,其中,投管人处的估值数据和托管人处的估值数据会进行核对,以避免二者所记录的估值数据出现差异。
其中,可以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以确定第一估值数据和第二估值数据之间是否具有差异,若不具有差异,则核对通过,若具有差异,则核对不通过。
相应地,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对第一估值数据和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的过程可以是:
首先,验证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的净值信息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中的产品净值信息是否一致。
接着,在一致的情况下,验证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的持仓信息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中的持仓信息是否一致;
之后,若一致,则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成功。
本实施方式中,估值数据中都可以包括净值信息和持仓信息,其中,净值信息又称折余价值,可以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累计折旧额后的余额;在二者的净值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再验证二者中的持仓信息是否一致,若持仓信息也一致,则表示述第一估值数据和第二估值数据一致,从而核对成功。
当核对成功后,便可以对核对成功后的第一估值数据,按照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生成对应的披露信息。
其中,在核对失败后,可以生成针对第一估值数据的告警信息,该告警信信息可以反馈给托管人和投管人,以使托管人和投管人进行对账。
当然,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对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也可以基于智能合约进行。此种情况下,还可以接收所述托管节点上传的数据核对规则,并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层基于所述数据核对规则,生成第二智能合约;接着,可以基于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
其中,数据核对规则可以用于指示估值数据中需要进行核对的信息,以及核对的标准;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在生成第二智能合约时,可以理解为是将数据核对规则转换为具有条目化、参数化、结构化的计算机可读代码,当该第二智能合约运行时,便对获取到的第一估值数据和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并输出核对结果。
实际中,当核对一致后,该核对一致的结果便是运行第一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从而第一智能合约开始运行,以生成与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对应的披露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将披露信息分别发送给对应的信息获取节点时,也可以基于相应的智能合约进行发送。
具体地,可以接收所述投管人上传的数据披露权限规则,并基于所述数据披露权限规则,生成第三智能合约;接着,可以基于所述第三智能合约,分别验证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对各所述披露信息的权限;并将具有所述权限的披露信息发送给对应的信息获取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披露权限规则可以用于指示各个信息获取节点对披露信息的获取权限,例如,信息获取节点是受托人的节点和监管人的节点时,则该数据披露权限规则可以记录仅受托人的节点可以获取的披露信息,以及仅监管人的节点可以获取的披露信息。
其中,生成第三智能合约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生成第二智能合约和第一智能合约的过程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在生成各个披露信息后,则触发了该第三智能合约的运行,从而将各个披露信息发送给具有相应权限的信息获取节点。或者,在接收到信息获取节点的信息获取请求时,触发该第三智能合约的运行,以验证信息获取节点的权限,从而将相应的披露信息发送给该信息获取节点。
参照图6所示,示出了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的整体流程图,结合图6所示,进行相应的介绍。其中,图6中的产品发人为投管人,产品投资人为受托人或者有需求的投管人,区块链平台为上述实施例的年金数据处理平台,产品发明人、托管行、产品投资人和监督机构形成区块链。
首先,产品发行人和托管行会上传投资组合的产品估值信息到区块链平台。产品投资人上传信息披露数据规则到区块链平台,监管机构上传行业分析报告规则到区块链平台。
接着,区块链平台基于信息披露数据规则生成对应的智能合约,基于行业分析报告规则生成对应的智能合约。
之后,区块链平台基于智能合约0001(即第二智能合约),进行估值信息核对,核对一致时,基于智能合约0002(即第一智能合约)生成对应的披露数据(上述的披露信息),包括产品投资人要的信息披露数据和监管机构要的行业产品分析报告。
最后,基于智能合约0003(第三智能合约),将信息披露数据发送给产品投资人,将行业产品分析报告发送给监管机构。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一个产品的估值数据可以同时披露给多个信息获取节点,不同的信息获取节点所获取的披露信息可以不同。
第二,提升了信息披露时效,由于在区块链上设置信息披露生成的智能合约,可以根据监管机构、产品投资人的不同要求,完成信息披露数据计算和生成,提升信息披露时效。
第三,可以降低开发成,由于年金计划中各方直接与区块链进行对接,由年金数据处理平台生成各类披露信息,无需通过第三方资讯商的中转,无需支付费用,也无需点对点开发对应的接口,进而降低开发成本。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在一种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装置,参照图7所示,示出了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装置的结构框图,其中,该装置应用于年金数据处理平台,所述年金数据处理平台部署在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包括:多个投管节点、具有不同权限的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述装置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规则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中的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其中,不同权限的信息获取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不同;
智能合约生成模块702,用于基于所述信息披露规则,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披露信息生成模块703,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并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多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生成分别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
披露信息发送模块704,用于基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具有的权限,将各个所述披露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
可选地,所述智能合约生成模块70,包括以下单元:
参数解析单元,用于针对每个信息披露规则,从该信息披露规则中提取多个目标信息以及与每个目标信息对应的信息格式参数,所述目标信息用于表征估值数据中需要进行披露的项目,所述信息格式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目标信息的转换格式;
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目标信息和与每个目标信息对应的信息格式参数,转换成所述第一智能合约。
可选地,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包括受托节点和监督节点;所述披露信息生成模块703,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为与所述受托节点或所述托管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基于该第一智能合约,从单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提取出与所述多个目标信息各自对应的第一目标数值,并按照所述信息格式参数,对提取出的各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得到与所述单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对应的收益披露信息;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为与所述监督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基于该第一智能合约,从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中提取出属于所述多个目标信息的第二目标数值,并按照所述信息格式参数,对提取出的第二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与所述多个第一估值数据对应的资产披露信息。
可选地,所述区块链上部署的节点还包括:托管节点,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数据核对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托管节点发送的第二估值数据,并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
所述披露信息生成模块703,具体用于通过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分别对核对成功后的多个第一估值数据进行运算,生成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披露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核对规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托管节点上传的数据核对规则;
核对合约生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层基于所述数据核对规则,生成第二智能合约;
所述数据核对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
可选地,所述数据核对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验证单元,用于验证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的净值信息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中的产品净值信息是否一致;
第二验证单元,用于在一致的情况下,验证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的持仓信息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中的持仓信息是否一致;其中,若一致,则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成功。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权限规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投管人上传的数据披露权限规则;
权限合约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披露权限规则,生成第三智能合约;
所述披露信息发送模块704,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三智能合约,分别验证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对各所述披露信息的权限;以及将具有所述权限的披露信息发送给对应的信息获取节点。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年金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将该年金数据处理平台部署到区块链系统中的各个节点中,形成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由此,在进行信息披露时,无需第三方设备的参与和中转,从而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且各个信息获取节点可以上传所需的信息披露规则,并基于每个信息获取节点的信息披露规则,生成对应的智能合约,这样,各个信息获取节点可以对披露信息的格式、内容进行个性化设置,基于智能合约的可信任性,基于智能合约对第一估值数据进行处理所生成的披露信息便是适配信息获取节点的,继而提高了披露信息落地到信息获取节点的时效性。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年金数据处理平台,所述年金数据处理平台部署在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包括:多个投管节点、具有不同权限的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中的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其中,不同权限的信息获取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不同;
基于所述信息披露规则,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接收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并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多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生成分别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
基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具有的权限,将各个所述披露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信息披露规则,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层,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包括:
对于每个信息披露规则,执行以下步骤:
从该信息披露规则中提取多个目标信息以及与每个目标信息对应的信息格式参数,所述目标信息用于表征估值数据中需要进行披露的项目,所述信息格式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目标信息的转换格式;
将所述多个目标信息和与每个目标信息对应的信息格式参数,转换成所述第一智能合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包括受托节点和监督节点;所述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多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生成分别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为与所述受托节点或所述投管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基于该第一智能合约,从单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提取出与所述多个目标信息各自对应的第一目标数值,并按照所述信息格式参数,对提取出的各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得到与所述单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对应的披露信息;
在所述第一智能合约为与所述监督节点对应的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基于该第一智能合约,从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中提取出属于所述多个目标信息的第二目标数值,并按照所述信息格式参数,对提取出的第二目标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到与所述多个第一估值数据对应的披露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上部署的节点还包括:托管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托管节点发送的第二估值数据,并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
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多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生成分别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包括:
通过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分别对核对成功后的多个第一估值数据,生成分别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托管节点上传的数据核对规则,并通过所述智能合约层基于所述数据核对规则,生成第二智能合约;
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智能合约,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进行核对,包括:
验证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的净值信息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中的产品净值信息是否一致;
在一致的情况下,验证所述第一估值数据中的持仓信息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中的持仓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一估值数据和所述第二估值数据核对成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投管人上传的数据披露权限规则,并基于所述数据披露权限规则,生成第三智能合约;
基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具有的权限,将各所述披露信息分别反馈给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智能合约,分别验证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对各所述披露信息的权限;
将具有所述权限的披露信息发送给对应的信息获取节点。
8.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信息披露方法系统,所述信息披露方法系统部署在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所述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包括:投管节点、具有不同权限的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规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中的每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其中,不同权限的信息获取节点上传的信息披露规则不同;
智能合约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信息披露规则,生成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披露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投管节点上传的第一估值数据,并基于各所述第一智能合约和多个所述第一估值数据,生成分别针对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的各个披露信息;
披露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所具有的权限,将各个所述披露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多个信息获取节点。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
CN202111264254.0A 2021-10-28 2021-10-28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41192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4254.0A CN114119255A (zh) 2021-10-28 2021-10-28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4254.0A CN114119255A (zh) 2021-10-28 2021-10-28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9255A true CN114119255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77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4254.0A Pending CN114119255A (zh) 2021-10-28 2021-10-28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92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9555B2 (en) Data manifest as a blockchain service
CA2978488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data
CN109242681B (zh) 资产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1475513B (zh) 表单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WO2020088098A1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质量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144083B (zh) 一种报表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41630A (zh) 一种数据库运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870110B (zh) 文档登记系统
CN114443923A (zh) 一种电网运检项目档案电子化归档方法及系统
Yang et al. Leveraging blockchain for scaffolding work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CN114386986A (zh) 一种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的追溯平台
CN111010282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Chen et al. Knowing what is going on—A smart contract for modular construction
CN113034275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管理系统、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4119255A (zh)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披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209337A (zh) 基于区块链的财报生成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70909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177396B (zh) 报表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47997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40588A (zh) 基于区块链的年金计划对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535260B (zh) 基于模拟器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50299B (zh) 年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511318A (zh) 一种账户核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Ye Combining BIM with smart contract and blockchain to support digital project delivery and acceptance processes
CN113421053A (zh) 业务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