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4618B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14618B CN114114618B CN202111351308.7A CN202111351308A CN114114618B CN 114114618 B CN114114618 B CN 114114618B CN 202111351308 A CN202111351308 A CN 202111351308A CN 114114618 B CN114114618 B CN 1141146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 lens element
- optical lens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0071 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本发明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在减小光学镜头的总长的同时,提高光学镜头的生产良率,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学镜头成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轻薄小型化的结构特点也逐渐成为光学镜头的发展趋势,然而,在相关技术中,在满足光学镜头成像品质的设计要求下,光学镜头的尺寸较大,难以满足人们对光学镜头的轻薄小型化的要求,而随着光学镜头尺寸的减小,对于光学镜头的生产良率也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在减小光学镜头的总长的同时,提高光学镜头的生产良率,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8.5<sd7/(sd7-sd6)<14.5;
其中,sd7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以及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组合,有利于矫正光学镜头于光轴上的球差,提高分辨率;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均为凸面,以及二者的像侧面于光轴处均为凹面,有利于光学镜头光线的汇聚,提高光学镜头的光学性能;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且其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的设计,能够使得入射光线经过第三透镜时,中心和边缘视场光线均能够得到有效汇聚,以矫正边缘相差,提高光学镜头的解像能力,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此外,由于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均为凹面的设计,能够有效缩小前透镜组(第一、第二、第三透镜)的厚度,实现对光学镜头的总长的压缩,进而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配合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调配了光学镜头整体的屈折力分配,有助于分散像差,获得高解像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的设计,有利于平衡入射光线经过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产生的像差,从而能够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
此外,通过使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8.5<sd7/(sd7-sd6)<14.5,能够使得边缘视场光线在经过第三透镜时得到扩张,从而降低光学镜头对第三透镜偏心的敏感度,降低第三透镜的加工敏感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生产良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CT5/ET5<3;
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即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E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径边缘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即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
通过限定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的比值,能够合理、有效控制第五透镜的薄厚比及面型,有利于矫正轴外视场的像差,提高光学镜头的解像质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4<|f34/f12|<41;
其中,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34为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
通过控制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的比值,即,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的色差,同时有利于减小光学镜头的球差和彗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5<SAG9/SAG8<3.5;
其中,SAG9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矢高,SAG8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矢高。
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的矢高的比值,使其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减小光线经第四透镜发生的偏折角,同时有利于减小边缘视场的像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3.2mm<f*tan(HFOV)<3.5mm;
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H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光学镜头能够实现大像面特性,当将光学镜头应用于摄像模组时,能够匹配摄像模组的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使得光学镜头具备高像素和高清晰度的特点,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9<ALT/(T1+T2)<3.4;
其中,AL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能够合理配置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厚度,在不影响成像品质的同时,减小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厚度,缩短光学镜头的总长,实现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3<AAG/(DTmax-DTmin)<4.5;
其中,DTmax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各相邻的两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最大值,DTmin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各相邻的两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最小值,AAG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隙的总和。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控制光学镜头的相邻两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使得光学镜头的总长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有利于实现光线的收聚,并改善光学镜头的像差,降低光学镜头的畸变,在扩大光学镜头视场角的同时使得光学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0.3<(R12+R13)/(R12-R13)<1,或,1<(|f5|+|f6|)/f<2;
其中,R1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3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满足上述关系式0.3<(R12+R13)/(R12-R13)<1时,能够较好地控制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厚薄比走势,从而限制第六透镜的形状,以使第六透镜的球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使得轴上视场和轴外视场的像质不会受到第六透镜产生的球差影响而产生明显的退化,同时有利于提升光学镜头的性能以及便于第六透镜的生产制造。
由前述可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而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因此,满足上述关系式1<(|f5|+|f6|)/f<2时,有利于抑制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整体产生的球差,从而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此外,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能够避免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整体的屈折力过强或者过弱,从而合理分配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屈折力,进而有利于缩短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整体于光轴上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感光芯片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感光芯片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具有所述光学镜头的摄像模组能够在减小光学镜头的总长的同时,提高光学镜头的生产良率,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具有所述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能够在减小光学镜头的总长的同时,提高光学镜头的生产良率,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即电子设备,所述光学镜头采用六片式透镜,光学镜头的结构简单,并且对各个透镜的屈折力、面型进行合理设计的同时,使得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8.5<sd7/(sd7-sd6)<14.5,能够在减小光学镜头的总长的同时,利用第三透镜扩张周边视场光线,从而降低光学镜头对透镜偏心的敏感度,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生产良率,以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7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11是本申请公开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100,所述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成像时,光线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依次进入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并最终成像于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上。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具有屈折力(例如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O处可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O处可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O处可为凸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O处可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O处可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O处可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O处可为凸面或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O处可为凸面或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O处可为凸面或凹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O处可为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O处可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O处可为凸面或凹面。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以及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组合,有利于矫正光学镜头100于光轴O上的球差,提高分辨率;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光轴O处均为凸面,以及二者的像侧面于光轴O处均为凹面,有利于光学镜头100光线的汇聚,提高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性能;第三透镜L3具有屈折力,且其物侧面S5、像侧面S6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的设计,能够使得入射光线经过第三透镜L3时,中心和边缘视场光线均能够得到有效汇聚,以矫正边缘相差,提高光学镜头100的解像能力,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品质。此外,由于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均为凹面的设计,能够有效缩小前透镜组(第一、第二、第三透镜)的厚度,实现对光学镜头100的总长的压缩,进而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设计;配合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调配了光学镜头100整体的屈折力分配,有助于分散像差,获得高解像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的设计,有利于平衡入射光线经过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产生的像差,从而能够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可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电子设备,则所述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材质可选用塑料,从而使得光学镜头100具有良好的光学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轻便性。此外,塑料材质更易于透镜的加工,从而可降低光学镜头100的加工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还包括光阑102,光阑102可为孔径光阑或视场光阑,其可设置在光学镜头100的物侧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光阑102也可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透镜之间,例如设置在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之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还包括滤光片L7,例如红外滤光片,红外滤光片设于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与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之间,从而可滤除诸如可见光等其他波段的光线,而仅让红外光通过,因此,光学镜头100可作为红外光学镜头使用,即,光学镜头100能够在昏暗的环境及其他特殊的应用场景下也能成像并能获得较好的影像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8.5<sd7/(sd7-sd6)<14.5。能够使得边缘视场光线在经过第三透镜L3时得到扩张,从而降低光学镜头100对第三透镜L3偏心的敏感度,降低第三透镜L3的加工敏感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100的生产良率。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1<CT5/ET5<3。其中,CT5为第五透镜L5于光轴O上的厚度,即第五透镜L5的中心厚度,ET5为第五透镜L5的有效径边缘在平行于光轴O方向上的厚度,即第五透镜L5的边缘厚度。通过限定第五透镜L5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的比值,能够合理、有效控制第五透镜L5的薄厚比及面型,有利于矫正轴外视场的像差,提高光学镜头100的解像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4<|f34/f12|<41。其中,f12为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f34为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组合焦距。通过控制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组合焦距与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的比值,即,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的色差,同时有利于减小光学镜头100的球差和彗差。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1.5<SAG9/SAG8<3.5。其中,SAG9为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与光轴O的交点于光轴O方向上的距离,即,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的矢高,SAG8为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与光轴O的交点于光轴O方向上的距离,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的矢高。通过控制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与像侧面S8的矢高的比值,使其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减小光线经第四透镜L4发生的偏折角,同时有利于减小边缘视场的像差。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
3.2mm<f*tan(HFOV)<3.5mm。其中,f为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HFOV为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光学镜头100能够实现大像面特性,当将光学镜头100应用于摄像模组时,能够匹配摄像模组的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使得光学镜头100具备高像素和高清晰度的特点,提升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2.9<ALT/(T1+T2)<3.4。其中,ALT为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于光轴O上的厚度的总和,T1为第一透镜L1于光轴O上的厚度,T2为第二透镜L2于光轴O上的厚度。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能够合理配置光学镜头100的各透镜的厚度,在不影响成像品质的同时,减小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厚度,缩短光学镜头100的总长,实现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3<AAG/(DTmax-DTmin)<4.5。其中,DTmax为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中,各相邻的两透镜于光轴O上的空气间隔的最大值,DTmin为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中,各相邻的两透镜于光轴O上的空气间隔的最小值,AAG为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于光轴O上的空气间隙的总和。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控制光学镜头100的相邻两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使得光学镜头100的总长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有利于实现光线的收聚,并改善光学镜头100的像差,降低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在扩大光学镜头100视场角的同时使得光学镜头100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0.3<(R12+R13)/(R12-R13)<1。其中,R12为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R13为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能够较好地控制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厚薄比走势,从而限制第六透镜L6的形状,以使第六透镜L6的球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使得轴上视场和轴外视场的像质不会受到第六透镜L6产生的球差影响而产生明显的退化,同时有利于提升光学镜头100的性能以及便于第六透镜L6的生产制造。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1<(|f5|+|f6|)/f<2。其中,f5为第五透镜L5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L6的焦距,f为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由前述可知,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而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因此,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抑制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整体产生的球差,从而提升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此外,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能够避免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整体的屈折力过强或者过弱,从而合理分配光学镜头100中各透镜的屈折力,进而有利于缩短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整体于光轴O上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设计。
以下将结合具体参数对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滤光片L7,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像侧面S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像侧面S4于近光轴O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像侧面S6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像侧面S8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像侧面S10于近光轴O处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像侧面S12于近光轴O处均为凹面。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4.1187mm、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39.7356°、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5.224mm、光圈大小FNO=1.8为例,光学镜头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1给出。其中,沿光学镜头100的光轴O由物侧向像侧的各元件依次按照表1从上至下的各元件的顺序排列。在同一透镜中,面序号较小的表面为该透镜的物侧面,面序号较大的表面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如面序号2和3分别对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表1中的Y半径为相应面序号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于近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参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值为该透镜于光轴O上的厚度,第二个数值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至后一表面于光轴O上的距离。光阑102于“厚度”参数列中的数值为光阑102至后一表面顶点(顶点指表面与光轴O的交点)于光轴O上的距离,默认第一透镜L1物侧面到最后一枚镜片像侧面的方向为光轴O的正方向,当该值为负时,表明光阑102设置于后一表面顶点的像侧,若光阑102厚度为正值时,光阑102在后一表面顶点的物侧。可以理解的是,表1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1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55nm,透镜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
表1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Y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项高次项相对应的修正系数。表2给出了可用于第一实施例中各个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2
请参阅图2中的(A),图2中的(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650nm、555nm以及470nm下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图2中的(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2中的(A)可以看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2中的(B),图2中的(B)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光线像散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像散曲线表示子午成像面弯曲T和弧矢成像面弯曲S,由图2中的(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2中的(C),图2中的(C)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由图2中的(C)可以看出,在波长555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滤光片L7,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像侧面S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像侧面S4于近光轴O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像侧面S6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像侧面S8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像侧面S10于近光轴O处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像侧面S12于近光轴O处均为凹面。
在第二实施例中,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4.4129mm、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37.1446°、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5.543mm、光圈大小FNO=1.8为例,其他参数由下表3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3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3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55nm,透镜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
表3
在第二实施例中,表4给出了可用于第二实施例中各个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个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4
请参阅图4中的(A),图4中的(A)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650nm、555nm以及470nm下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图4中的(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4中的(A)可以看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4中的(B),图4中的(B)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光线像散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像散曲线表示子午成像面弯曲T和弧矢成像面弯曲S,由图4中的(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4中的(C),图4中的(C)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由图4中的(C)可以看出,在波长555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滤光片L7,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像侧面S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像侧面S4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像侧面S6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像侧面S8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和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像侧面S10于近光轴O处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像侧面S12于近光轴O处均为凹面。
在第三实施例中,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4.2253mm、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37.4659°、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5.200mm、光圈大小FNO=1.88为例,其他参数由下表5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5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5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55nm,透镜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
表5
在第三实施例中,表6给出了可用于第三实施例中各个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个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6
请参阅图6中的(A),图6中的(A)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650nm、555nm以及470nm下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图6中的(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6中的(A)可以看出,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6中的(B),图6中的(B)为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光线像散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像散曲线表示子午成像面弯曲T和弧矢成像面弯曲S,由图6中的(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6中的(C),图6中的(C)为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由图6中的(C)可以看出,在波长555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滤光片L7,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像侧面S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像侧面S4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像侧面S6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像侧面S8于近光轴O处均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像侧面S10于近光轴O处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像侧面S12于近光轴O处均为凹面。
在第四实施例中,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4.5463mm、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36.3362°、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5.550mm、光圈大小FNO=1.80为例,其他参数由下表7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7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7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55nm,透镜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
表7
在第四实施例中,表8给出了可用于第四实施例中各个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个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8
请参阅图8中的(A),图8中的(A)示出了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650nm、555nm以及470nm下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图8中的(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8中的(A)可以看出,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8中的(B),图8中的(B)为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光线像散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像散曲线表示子午成像面弯曲T和弧矢成像面弯曲S,由图8中的(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8中的(C),图8中的(C)为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由图8中的(C)可以看出,在波长555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向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滤光片L7,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像侧面S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像侧面S4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像侧面S6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像侧面S8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和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像侧面S10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和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像侧面S1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和凸面。
在第五实施例中,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4.4852mm、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36.7001°、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5.50mm、光圈大小FNO=1.80为例,其他参数由下表9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9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9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55nm,透镜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
表9
在第五实施例中,表10给出了可用于第五实施例中各个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个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10
请参阅图10中的(A),图10中的(A)示出了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650nm、555nm以及470nm下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图10中的(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10中的(A)可以看出,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10中的(B),图10中的(B)为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光线像散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像散曲线表示子午成像面弯曲T和弧矢成像面弯曲S,由图10中的(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10中的(C),图10中的(C)为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由图10中的(C)可以看出,在波长555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请参阅表11,表1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各关系式的比值汇总。
表11
请参阅图11,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200,摄像模组200包括感光芯片201和如上述的光学镜头100,感光芯片201设置于光学镜头100的像侧。光学镜头100可用于接收被摄物的光信号并投射到感光芯片201,感光芯片201可用于将对应于被摄物的光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可以理解的,摄像模组200能够在减小光学镜头100的总长的同时,提高光学镜头100的生产良率,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
请参阅图12,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300,该电子设备300包括壳体301和如上述的摄像模组200,摄像模组200设于壳体301以获取影像信息。其中,电子设备300可以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监控器等。可以理解的,具有上述摄像模组200的电子设备300,也具有上述光学镜头100的全部技术效果。即,电子设备300能够在减小光学镜头100的总长的同时,提高光学镜头的生产良率,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共有六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六片所述透镜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8.5<sd7/(sd7-sd6)<14.5,以及1.5<SAG9/SAG8<3.5;
其中,sd7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AG9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SAG8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CT5/ET5<3;
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E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径边缘在平行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4<|f34/f12|<41;
其中,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34为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3.2mm<f*tan(HFOV)<3.5mm;
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H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2.9<ALT/(T1+T2)<3.4;
其中,AL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3<AAG/(DTmax-DTmin)<4.5;
其中,DTmax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各相邻的两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最大值,DTmin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各相邻的两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最小值,AAG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3<(R12+R13)/(R12-R13)<1,或,1<(|f5|+|f6|)/f<2;
其中,R1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3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
8.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感光芯片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感光芯片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51308.7A CN114114618B (zh) | 2021-11-15 | 2021-11-15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51308.7A CN114114618B (zh) | 2021-11-15 | 2021-11-15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14618A CN114114618A (zh) | 2022-03-01 |
CN114114618B true CN114114618B (zh) | 2023-09-05 |
Family
ID=80396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51308.7A Active CN114114618B (zh) | 2021-11-15 | 2021-11-15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1461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63302A (zh) * | 2020-11-25 | 2021-02-12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391433A (zh) * | 2021-06-02 | 2021-09-14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433661A (zh) * | 2021-06-29 | 2021-09-24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WO2021189431A1 (zh) * | 2020-03-27 | 2021-09-30 |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484990A (zh) * | 2021-07-14 | 2021-10-08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WO2021217289A1 (zh) * | 2020-04-26 | 2021-11-04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41006B (zh) * | 2021-08-24 | 2023-09-05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11-15 CN CN202111351308.7A patent/CN1141146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89431A1 (zh) * | 2020-03-27 | 2021-09-30 |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WO2021217289A1 (zh) * | 2020-04-26 | 2021-11-04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2363302A (zh) * | 2020-11-25 | 2021-02-12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391433A (zh) * | 2021-06-02 | 2021-09-14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433661A (zh) * | 2021-06-29 | 2021-09-24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CN113484990A (zh) * | 2021-07-14 | 2021-10-08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14618A (zh) | 2022-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41006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484984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484982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805310A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219628B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946038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706197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0775999U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4019655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296213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137690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326026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960759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741005B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156612B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6027527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1086762U (zh) | 摄像镜头组 | |
CN114755803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740597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326052B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002822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741008B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167582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900226B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568142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