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4266A -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4266A
CN114114266A CN202210076461.1A CN202210076461A CN114114266A CN 114114266 A CN114114266 A CN 114114266A CN 202210076461 A CN202210076461 A CN 202210076461A CN 114114266 A CN114114266 A CN 114114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thetic aperture
aperture radar
sar
target
thr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64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4266B (zh
Inventor
张合敏
吴彦鸿
吴守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nr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nr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nr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nr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764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42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4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4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4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42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3/90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using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s, e.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解析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信号参数集;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其中,所述信号参数集至少包括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脉冲重复频率。这样,能够减小SAR威胁评估过程中的计算量,从而能够在侦测到SAR时,更快地确定目标SAR的威胁等级,提升了对SAR的侦测效率。

Description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反侦察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先进的对地观测传感器,能够对地面固定目标成高分辨率的图像,并精确定位目标,进而达到分类识别定位地面目标依此实施打击的目的。在电子对抗或反侦察时,可以基于层级指标进行SAR的威胁评估。
在实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
通过层级指标进行SAR威胁评估,计算工作量较大。并且,对被侦察目标,SAR搭载的平台不同,产生的威胁程度不同。对应的,采取的反侦察防护措施也不同。通过区分SAR的搭载平台,即可判断其威胁,并给出相应的告警信息引导实施相应的对抗措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区分SAR搭载平台类型的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SAR威胁评估计算量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区分SAR搭载平台类型的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用以解决SAR威胁评估计算量大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一种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
解析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信号参数集;
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
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
其中,所述信号参数集至少包括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脉冲重复频率。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
其中,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Vg=c*prf/(2*B)
式中,Vg 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c表示光速,prf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脉冲重复频率,B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具体包括:
根据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
根据所述SAR威胁系数区间,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
进一步的,当与所述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为小于3㎞/s时,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机载。
进一步的,当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机载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为第一威胁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为第一威胁等级时,发出告警信息。
进一步的,当与所述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为大于等于3㎞/s时,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星载。
进一步的,当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星载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为第二威胁等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装置。
具体的,一种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信号参数集;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
其中,所述信号参数集至少包括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脉冲重复频率。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
其中,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Vg=c*prf/(2*B)
式中,Vg 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c表示光速,prf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脉冲重复频率,B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确定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判断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能够减小SAR威胁评估过程中的计算量,从而能够在侦测到SAR时,更快地确定目标SAR的威胁等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SAR的侦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SAR的侦测告警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SAR的侦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0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装置
11 接收模块
12 解析模块
13 计算模块
14 匹配模块
15 告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一种主动式的对地观测系统,能够对地面固定目标成高分辨率的图像,并精确定位目标,进而达到分类识别定位地面目标依此实施打击的目的。SAR通过搭载相关平台并依赖平台运动工作,最初主要是机载、星载平台。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弹载、地基SAR、无人机SAR、临近空间平台SAR等多种形式平台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广泛用于军事、民用领域。对被侦察目标,SAR搭载平台类型的不同,其产生的威胁程度也不同。因此,通过区分SAR的搭载平台进而判断其威胁,可以做出相应的对抗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SAR侦察目标地域部署侦察接收机,即可进行SAR的侦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可做出相应的对抗措施。
请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接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SAR进行地面目标的侦察,主要是通过发射电磁脉冲和接收目标回波,从而分类识别定位地面目标。这里的目标合成孔径雷达为对地面目标进行侦察的SAR。这里的侦测信号可以理解为目标SAR对地面目标进行侦察时发射的电磁波,具有一定的中心频率、波长、带宽、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等属性。通过接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即可展开后续的侦测信号处理。
S200:解析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信号参数集;其中,所述信号参数集至少包括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脉冲重复频率。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SAR对地面目标进行侦察时,会发射具有特定中心频率、波长、带宽、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等属性的电磁波。通过对接收到的侦测信号进行解析,即可确定目标SAR发射信号的具体属性值。这里的信号参数集对应为经解析得到的各属性值构成的数据集合。信号参数集中的具体元素属性,需根据对目标SAR发射的侦察信号的具体解析参数确定。此外,所述信号参数集中还可以包括侦测信号的接收时间、侦测信号的发射方位等属性。
应当指出的是,在本申请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目标SAR侦测信号的解析,至少需解析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脉冲重复频率。对应的,经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中至少包括侦测信号的带宽属性参数、脉冲重复频率属性参数。
S300: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
这里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可以理解为用于表征搭载于未知平台的目标SAR对地面目标的具体威胁程度的参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可以根据对侦测信号解析得到的相关参数计算得到。例如,根据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中的相关元素,计算得到目标SAR的移动速度。可以理解的是,目标SAR搭载在不同的平台上。搭载平台移动,目标SAR随之移动。则计算得到目标SAR的移动速度即目标SAR搭载平台的移动速度。根据目标SAR搭载平台的移动速度,即可确定目标SAR搭载平台的具体类型。即,确定目标SAR搭载平台为机载平台、星载平台、弹载平台、地基平台等搭载平台类型中的哪一具体搭载平台。
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应用中,不同SAR搭载平台的移动速度并无固定规律,且不同搭载平台的移动速度区间存在重叠区域。这样,使得通过目标SAR的移动速度表征目标SAR对地面目标的具体威胁程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另外,通过计算目标SAR的层级指标,也可以用于表征目标SAR的威胁程度。但是,这一过程涉及的计算量较大,降低了目标SAR威胁系数的计算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
其中,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Vg=c*prf/(2*B)
式中,Vg 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c表示光速,prf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脉冲重复频率,B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
这里的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根据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中的脉冲重复频率和信号带宽得到,可简称为“地速”。可以理解的是,目标SAR搭载于不同的平台,其地速差异显著,并且数值区间重叠的现象较少。因此,可以通过地速来判断目标SAR搭载平台。这样,能够在减少目标SAR威胁评估计算量的同时,增加了目标SAR威胁评估的准确性。
具体的,根据SAR工作原理,SAR方位向像元间距可以通过如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到:dAz =Vg/prf;式中,Vg为地速,prf为脉冲重复频率。其中,所述脉冲重复频率prf的值可以通过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确定;所述方位向像元间距dAz可通过SAR分辨率估算。而SAR分辨率可由信号带宽B估算。SAR距离向分辨率可通过公式dR=c/(2*B)计算得到。式中,c为光速;B为信号带宽,可通过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得到确定。
实际应用中,SAR一般设计距离向、方位向分辨率相同。这里用距离向分辨率dR替代方位向分辨率。而方位向像元间距dAz略小于方位向分辨率,则可认为dAz≈dR。即,Vg/prf≈c/(2*B)。也即,Vg≈c*prf/(2*B)。因此,根据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中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和信号带宽B两个参数值,即可快速地估算平台地速Vg。这里的平台地速Vg即用于表征目标SAR威胁程度的威胁系数。
S400: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
这里的SAR威胁等级对照表可以理解为预设的包含若干的SAR威胁系数区间,以及各SAR威胁系数区间对应威胁等级等信息的标准文件。因此,将计算得到的目标SAR威胁系数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匹配,即可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这里的威胁等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预设为具有不同轻重描述形式的描述集合。例如,可以将威胁等级表述为高威胁等级、中威胁等级、低威胁等级。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述威胁等级的具体表述方式,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Vg。对应的,SAR威胁等级对照表中包含若干的SAR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区间,以及每一地速区间对应的威胁等级。
进一步的,在本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具体包括:根据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根据所述SAR威胁系数区间,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根据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
可以理解的是,SAR威胁等级对照表包含若干的SAR威胁系数区间。因此,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可以得到与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具体SAR威胁系数区间。之后,即可通过映射得到的SAR威胁系数区间,确定目标SAR的威胁等级。
由于SAR的不同搭载平台对同一地面目标的威胁程度不同,因此,在进行目标SAR的威胁等级的判断时,还需要确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即,SAR威胁等级对照表包含若干的SAR威胁系数区间、各SAR威胁系数区间对应的SAR搭载平台、以及对应的威胁等级等信息。因此,通过映射得到的SAR威胁系数区间,确定目标SAR的威胁等级,首先需要根据SAR威胁系数区间,确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之后,再根据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确定目标SAR的威胁等级。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Vg。对应的,SAR威胁等级对照表中包含若干的SAR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区间、每一地速区间对应的SAR搭载平台类型、以及SAR搭载平台类型对应的威胁等级。进行目标SAR威胁等级的确定,首先需要在SAR威胁等级对照表中,匹配到与计算得到的目标SAR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具有映射关系的某一地速值区间。之后,根据确定的具体地速值区间,即可确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从而能够确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对应的威胁等级。这里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可以是机载、星载、弹载、地基、无人机、临近空间平台、手持式设备等多种平台。
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SAR侦测方法主要用于电子对抗领域。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主要为星载、机载。即,SAR威胁等级对照表中每一威胁系数区间对应的SAR搭载平台类型为星载或机载。星载SAR、机载SAR为典型的SAR。其中,星载SAR不受国界限制,可侦察腹地纵深目标,获取战略情报和积累目标数据库。机载SAR则主要用于战场侦察,实时分类识别定位目标,并提供目标指示信息实施打击。可见,对被侦察目标,星载SAR和机载SAR产生的威胁程度不同,从而可采取的反侦察防护措施也不同。通过区分星载SAR、机载SAR,进而判断其威胁,便于做出相应的对抗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应当指出的是,用目标SAR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Vg表征目标SAR的威胁系数,星载SAR平台速度约在7.6km/s,地速约在6km/s,且随轨道高度变化不大;机载SAR平台速度在1km/s以下。经多次实验,本申请优选的将星载SAR与机载SAR对应的威胁系数区间临界值设为3km/s。这时,即可准确判断目标SAR搭载的平台类型。
具体的,在本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与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为小于3㎞/s时,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机载。机载SAR主要用于战场侦察,实时分类识别定位目标,并提供目标指示信息实施打击。这对于地面目标的威胁程度极大。因此,经判断,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机载时,目标SAR的威胁等级为第一威胁等级。这里的第一可以理解为在威胁等级表述集合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威胁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高威胁等级”,或“紧急”等表述形式。这样,便于直观了解目标SAR的威胁程度。
当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为第一威胁等级时,还可发出相应的告警信息。这里的告警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例如,发出警示音,或标注标识性字符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第一威胁等级对应的告警信息的具体表述方式,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请提供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与所述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为大于等于3㎞/s时,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星载。而星载SAR不受国界限制,可侦察腹地纵深目标,获取战略情报和积累目标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这对于地面目标的威胁程度低于机载SAR。因此,当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星载时,目标SAR的威胁等级为第二威胁等级。这里的第二可以理解为在威胁等级表述集合中,与第一威胁等级具有优先级递降关系的威胁程度。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主要判断目标SAR的搭载平台为星载还是记载,则可用与第一威胁等级相对的“低威胁等级”,或“常规”等表述形式描述第二威胁等级。从而,便于直观了解目标SAR的威胁程度。并且,当目标SAR的威胁等级为第二威胁等级时,同样可发出相应的告警信息。这里的告警信息可以通过与第一威胁等级具有分辨性的呈现方式呈现。例如,发出与第一威胁等级音质/音效不同的警示音,或标注与第一威胁等级不同的标识性字符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第二威胁等级对应的告警信息的具体表述方式,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侦测任务启动,则开始接收目标SAR发射的侦察信号。这时,首先需要确定是否成功接收到目标SAR发射的侦察信号。若未成功接收到目标SAR发射的侦察信号,则应重新进行信号接收。对应的,若成功接收到目标SAR发射的侦察信号,经解析,则可确定所接收侦察信号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值和信号带宽B值。此时,即可根据确定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值和信号带宽B值,计算目标SAR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Vg(简称“地速”)。将Vg的计算结果与预设地速区间进行比较,则可确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当Vg≥3km/s时,则判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为星载。此时,得到威胁等级低(第二威胁等级)的侦测结果。对应的,当Vg<3km/s时,则判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为机载。此时,得到威胁等级高(第一威胁等级)的侦测结果。无论得到哪一侦测结果,均可生成相应的告警信息并告警。若无需继续进行SAR的侦测,即可结束对SAR的侦测任务。若需继续展开对SAR的侦测,则继续接收SAR发射的侦察信号。这时,重新侦测的SAR可能为上一次侦测的SAR,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为新的目标SAR。
请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装置100,包括:
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
解析模块12,用于解析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信号参数集;
计算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
匹配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
其中,所述信号参数集至少包括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脉冲重复频率。
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可以理解的是,SAR进行地面目标的侦测,主要是通过发射电磁脉冲和接收目标回波,从而分类识别定位地面目标。这里的目标合成孔径雷达为对地面目标进行侦测的SAR。这里的侦测信号可以理解为目标SAR对地面目标进行侦测时发射的电磁波,具有一定的中心频率、波长、带宽、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等属性。通过接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即可展开后续的侦测信号处理。
解析模块12,用于解析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信号参数集;其中,所述信号参数集至少包括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脉冲重复频率。可以理解的是,目标SAR对地面目标进行侦测时,会发射具有特定中心频率、波长、带宽、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等属性的电磁波。通过对接收到的侦测信号进行解析,即可确定目标SAR发射的侦察信号的具体属性值。这里的信号参数集对应为经解析得到的各属性值构成的数据集合。信号参数集中的具体元素属性,需根据对目标SAR发射的侦察信号的具体解析参数确定。此外,所述信号参数集中还可以包括侦测信号的接收时间、侦测信号的发射方位等属性。
应当指出的是,在本申请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目标SAR侦测信号的解析,至少需解析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脉冲重复频率。对应的,经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中至少包括侦测信号的带宽属性参数、脉冲重复频率属性参数。
计算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这里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可以理解为用于表征搭载于未知平台的目标SAR对地面目标的具体威胁程度的参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可以根据对侦测信号解析得到的相关参数计算得到。例如,根据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中的相关元素,计算得到目标SAR的移动速度。可以理解的是,目标SAR搭载在不同的平台上。搭载平台移动,目标SAR随之移动。则计算得到目标SAR的移动速度即目标SAR搭载平台的移动速度。根据目标SAR搭载平台的移动速度,即可确定目标SAR搭载平台的具体类型。即,确定目标SAR搭载平台为机载平台、星载平台、弹载平台、地基平台、手持式设备等搭载平台类型中的哪一具体搭载平台。
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应用中,不同SAR搭载平台的移动速度并无固定规律,且不同搭载平台的移动速度区间存在重叠区域。这样,使得通过目标SAR的移动速度表征目标SAR对地面目标的具体威胁程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另外,通过计算目标SAR的层级指标,也可以用于表征目标SAR的威胁程度。但是,这一过程涉及的计算量较大,降低了目标SAR威胁系数的计算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
其中,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Vg=c*prf/(2*B)
式中,Vg 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c表示光速,prf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脉冲重复频率,B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
这里的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根据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中的脉冲重复频率和信号带宽得到,可简称为“地速”。可以理解的是,目标SAR搭载于不同的平台,其地速差异显著,并且数值区间重叠的现象较少。因此,可以通过地速来判断目标SAR搭载平台。这样,能够在减少目标SAR威胁评估计算量的同时,增加了目标SAR威胁评估的准确性。
具体的,根据SAR工作原理,SAR方位向像元间距可以通过如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到:dAz =Vg/prf;式中,Vg为地速,prf为脉冲重复频率。其中,所述脉冲重复频率prf的值可以通过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确定;所述方位向像元间距dAz可通过SAR分辨率估算。而SAR分辨率可由信号带宽B估算。SAR距离向分辨率可通过公式dR=c/(2*B)计算得到。式中,c为光速;B为信号带宽,可通过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得到确定。
实际应用中,SAR一般设计距离向、方位向分辨率相同。这里用距离向分辨率dR替代方位向分辨率。而方位向像元间距dAz略小于方位向分辨率,则可认为dAz≈dR。即,Vg/prf≈c/(2*B)。也即,Vg≈c*prf/(2*B)。因此,根据解析得到的信号参数集中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和信号带宽B,即可快速地估算平台地速Vg。这里的平台地速Vg即用于表征目标SAR威胁程度的威胁系数。
匹配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这里的SAR威胁等级对照表可以理解为预设的包含若干的SAR威胁系数区间,以及各SAR威胁系数区间对应威胁等级等信息的标准文件。因此,将计算得到的目标SAR威胁系数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匹配,即可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这里的威胁等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预设为具有不同轻重描述形式的描述集合。例如,可以将威胁等级表述为高威胁等级、中威胁等级、低威胁等级。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述威胁等级的具体表述方式,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Vg。对应的,SAR威胁等级对照表中包含若干的SAR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区间,以及每一地速区间对应的威胁等级。
进一步的,在本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匹配模块14用于所述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具体用于:根据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根据所述SAR威胁系数区间,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根据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
可以理解的是,SAR威胁等级对照表包含若干的SAR威胁系数区间。因此,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可以得到与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具体SAR威胁系数区间。之后,即可通过映射得到的SAR威胁系数区间,确定目标SAR的威胁等级。
由于SAR的不同搭载平台对同一地面目标的威胁程度不同,因此,在进行目标SAR的威胁等级的判断时,还需要确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即,SAR威胁等级对照表包含若干的SAR威胁系数区间、各SAR威胁系数区间对应的SAR搭载平台、以及对应的威胁等级等信息。因此,通过映射得到的SAR威胁系数区间,确定目标SAR的威胁等级,首先需要根据SAR威胁系数区间,确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之后,再根据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确定目标SAR的威胁等级。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Vg。对应的,SAR威胁等级对照表中包含若干的SAR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区间、每一地速区间对应的SAR搭载平台类型、以及SAR搭载平台类型对应的威胁等级。进行目标SAR威胁等级的确定,首先需要在SAR威胁等级对照表中,匹配到与计算得到的目标SAR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具有映射关系的某一地速值区间。之后,根据确定的具体地速值区间,即可确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从而能够确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对应的威胁等级。这里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可以是机载、星载、弹载、地基、无人机、临近空间平台等多种平台。
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SAR侦测方法主要用于电子对抗领域。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主要为星载、机载。即,SAR威胁等级对照表中每一威胁系数区间对应的SAR搭载平台类型为星载或机载。星载SAR、机载SAR为典型的SAR。其中,星载SAR不受国界限制,可侦察腹地纵深目标,获取战略情报和积累目标数据库。机载SAR则主要用于战场侦察,实时分类识别定位目标,并提供目标指示信息实施打击。可见,对被侦察目标,星载SAR和机载SAR产生的威胁程度不同,从而可采取的反侦察防护措施也不同。通过区分星载SAR、机载SAR,进而判断其威胁,便于做出相应的对抗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应当指出的是,用目标SAR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Vg表征目标SAR的威胁系数,星载SAR平台速度约在7.6km/s,地速约在6km/s,且随轨道高度变化不大;机载SAR平台速度在1km/s以下。经多次实验,本申请优选的将星载SAR与机载SAR对应的威胁系数区间临界值设为3km/s。这时,即可准确判断目标SAR搭载的平台类型。
具体的,在本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与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为小于3㎞/s时,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机载。机载SAR主要用于战场侦察,实时分类识别定位目标,并提供目标指示信息实施打击。这对于地面目标的威胁程度极大。因此,经判断,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机载时,目标SAR的威胁等级为第一威胁等级。这里的第一可以理解为在威胁等级表述集合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威胁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高威胁等级”,或“紧急”等表述形式。这样,便于直观了解目标SAR的威胁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装置100还包括告警模块15,用于当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为第一威胁等级时,发出告警信息。这里的告警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例如,发出警示音,或标注标识性字符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第一威胁等级对应的告警信息的具体表述方式,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请提供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与所述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为大于等于3㎞/s时,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星载。而星载SAR不受国界限制,可侦察腹地纵深目标,获取战略情报和积累目标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这对于地面目标的威胁程度低于机载SAR。因此,当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星载时,目标SAR的威胁等级为第二威胁等级。这里的第二可以理解为在威胁等级表述集合中,与第一威胁等级具有优先级递降关系的威胁程度。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主要判断目标SAR的搭载平台为星载还是记载,则可用与第一威胁等级相对的“低威胁等级”,或“常规”等表述形式描述第二威胁等级。从而,便于直观了解目标SAR的威胁程度。并且,当目标SAR的威胁等级为第二威胁等级时,告警模块15同样可发出相应的告警信息。这里的告警信息可以通过与第一威胁等级具有分辨性的呈现方式呈现。例如,发出与第一威胁等级音质/音效不同的警示音,或标注与第一威胁等级不同的标识性字符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第二威胁等级对应的告警信息的具体表述方式,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侦测任务启动,接收模块11开始接收目标SAR的发射信号。这时,接收模块11首先需要确定是否成功接收到目标SAR发射的侦察信号。若未成功接收到目标SAR发射的侦察信号,接收模块11则应重新进行信号接收。对应的,若接收模块11成功接收到目标SAR发射的侦察信号,经解析模块12解析,则可确定所接收侦测信号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值和信号带宽B值。此时,即计算模块13可根据确定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值和信号带宽B值,计算目标SAR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Vg(简称“地速”)。通过匹配模块14将Vg的计算结果与预设地速区间进行比较,则可确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类型。当Vg≥3km/s时,则判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为星载。此时,得到威胁等级低(第二威胁等级)的侦测结果。对应的,当Vg<3km/s时,则判定目标SAR的搭载平台为机载。此时,得到威胁等级高(第一威胁等级)的侦测结果。无论得到哪一侦测结果,告警模块15均可生成相应的告警信息并告警。若无需继续进行SAR的侦测,即可结束对SAR的侦测任务。若需继续展开对SAR的侦测,则接收模块11继续接收SAR发射的侦测信号。这时,重新侦测的SAR可能为上一次侦测的SAR,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为新的目标SAR。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
解析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信号参数集;
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
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
其中,所述信号参数集至少包括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脉冲重复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
其中,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Vg=c*prf/(2*B)
式中,Vg 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c表示光速,prf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脉冲重复频率,B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具体包括:
根据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
根据所述SAR威胁系数区间,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与所述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为小于3㎞/s时,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机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机载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为第一威胁等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为第一威胁等级时,发出告警信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与所述威胁系数计算结果具有映射关系的SAR威胁系数区间为大于等于3㎞/s时,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星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搭载平台类型为星载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为第二威胁等级。
9.一种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信号参数集;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威胁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AR威胁等级对照表进行匹配,确定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等级;
其中,所述信号参数集至少包括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脉冲重复频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威胁系数,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信号参数集,计算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
其中,所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Vg=c*prf/(2*B)
式中,Vg 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照射波束的地面移动速度,c表示光速,prf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脉冲重复频率,B表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
CN202210076461.1A 2022-01-24 2022-01-24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1142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6461.1A CN114114266B (zh) 2022-01-24 2022-01-24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6461.1A CN114114266B (zh) 2022-01-24 2022-01-24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4266A true CN114114266A (zh) 2022-03-01
CN114114266B CN114114266B (zh) 2022-05-17

Family

ID=80361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6461.1A Active CN114114266B (zh) 2022-01-24 2022-01-24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4266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0920A (en) * 1983-04-06 1991-02-05 Sanders Royden C Jun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system
US6492937B1 (en) * 2001-11-02 2002-12-10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High precision range measurement technique
CN101059563A (zh) * 2006-04-20 2007-10-2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合成孔径雷达脉间移相方法
CN102398531A (zh) * 2010-08-24 2012-04-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搭载了铁路用车上电气设备的铁路车辆及其编组列车
CN103792536A (zh) * 2014-01-28 2014-05-1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滑动聚束模式方位向参数获取方法
CN106154239A (zh) * 2016-06-20 2016-11-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极化干涉信息探测林下隐目标的方法
CN107515392A (zh) * 2017-08-11 2017-12-26 北京中科罗宾雷达技术有限公司 低小慢目标的防范系统和方法
CN109975780A (zh) * 2019-04-17 2019-07-05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基于脉冲多普勒雷达时域回波的直升机型号识别算法
CN110501680A (zh) * 2019-08-23 2019-11-26 北京航天朗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系统的目标监控系统以及目标监控方法
CN110782481A (zh) * 2019-10-18 2020-02-11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无人艇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10927719A (zh) * 2019-11-27 2020-03-27 北京宏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亮度可控的对sar干扰方法及图像亮度控制方法
CN111175718A (zh) * 2019-12-18 2020-05-19 南京理工大学 联合时频域的地面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427017A (zh) * 2020-04-22 2020-07-17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干扰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1983570A (zh) * 2020-07-16 2020-11-24 北京宏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对sar-gmti模式的干扰方法
CN112596031A (zh) * 2020-12-22 2021-04-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目标雷达威胁度评估方法
CN113156438A (zh) * 2021-04-30 2021-07-23 北京知原科技有限公司 Sar雷达重频地速比动态调整方法、装置、成像方法及雷达
CN113420743A (zh) * 2021-08-25 2021-09-21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的目标分类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687358A (zh) * 2021-08-25 2021-11-23 深圳市万集科技有限公司 目标物体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0920A (en) * 1983-04-06 1991-02-05 Sanders Royden C Jun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system
US6492937B1 (en) * 2001-11-02 2002-12-10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High precision range measurement technique
CN101059563A (zh) * 2006-04-20 2007-10-2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合成孔径雷达脉间移相方法
CN102398531A (zh) * 2010-08-24 2012-04-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搭载了铁路用车上电气设备的铁路车辆及其编组列车
CN103792536A (zh) * 2014-01-28 2014-05-1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滑动聚束模式方位向参数获取方法
CN106154239A (zh) * 2016-06-20 2016-11-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极化干涉信息探测林下隐目标的方法
CN107515392A (zh) * 2017-08-11 2017-12-26 北京中科罗宾雷达技术有限公司 低小慢目标的防范系统和方法
CN109975780A (zh) * 2019-04-17 2019-07-05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基于脉冲多普勒雷达时域回波的直升机型号识别算法
CN110501680A (zh) * 2019-08-23 2019-11-26 北京航天朗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系统的目标监控系统以及目标监控方法
CN110782481A (zh) * 2019-10-18 2020-02-11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无人艇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10927719A (zh) * 2019-11-27 2020-03-27 北京宏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亮度可控的对sar干扰方法及图像亮度控制方法
CN111175718A (zh) * 2019-12-18 2020-05-19 南京理工大学 联合时频域的地面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427017A (zh) * 2020-04-22 2020-07-17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干扰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1983570A (zh) * 2020-07-16 2020-11-24 北京宏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对sar-gmti模式的干扰方法
CN112596031A (zh) * 2020-12-22 2021-04-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目标雷达威胁度评估方法
CN113156438A (zh) * 2021-04-30 2021-07-23 北京知原科技有限公司 Sar雷达重频地速比动态调整方法、装置、成像方法及雷达
CN113420743A (zh) * 2021-08-25 2021-09-21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的目标分类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687358A (zh) * 2021-08-25 2021-11-23 深圳市万集科技有限公司 目标物体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匡纲要: "《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理论、算法及应用》", 30 November 20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4266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5556B (zh) 车辆目标信息探测识别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KR100662063B1 (ko) 스캔식 레이더의 정지물 검지(檢知) 방법
EP148572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arget signature calculation and recognition
US6750805B1 (en) Full polariza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utomatic target detection algorithm
US6756935B1 (en) Full polarization 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or radar automatic target detection algorithm
US1124918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scertaining transverse relative velocity components of radar targets
CN104614723A (zh) 利用可变波形判别虚假目标的车辆用雷达及其判别方法
CN114217274B (zh) 干扰合成孔径雷达目标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30691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olving range ambiguity
CN101473243A (zh) 电子支持测量系统中的方法、所述方法的使用和装置
US3261014A (en) Combined radar and infrared display system
JP2010286404A (ja) 移動目標検出装置
US20210323560A1 (en) Vehicle speed calculation method, system,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866756A (zh) 一种基于mimo雷达的小型无人机目标跟踪方法
US6844843B2 (en)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of radio radar
CN114114266B (zh)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侦测方法及装置
RU2379707C1 (ru) Способ наблюдения за объектами на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бортовой радиотеплолока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ей, совмещенной с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ей
CN113985376B (zh) 一种雷达综合显控激励系统
KR102259887B1 (ko) FMCW LiDAR 시스템에서 거리 해상도 향상을 위한 후처리 기법
RU2741057C1 (ru) Способ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ого распознавания классов воздушно-космических объектов для многодиапазонного разнесенного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с фазированными антенными решетками
RU20082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ого распознавания классов воздушно-космических объектов в многодиапазонном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ом комплексе с фазированными антенными решетками
RU2362182C1 (ru) Способ измерения радиальной скорости объекта и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ая станция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US8902101B1 (en)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wind shear detection
US1053967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a sling load and terrain with a RADAR altimeter
Bi et al. Millimeter wave radar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