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1739B - 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1739B
CN114111739B CN202111339666.6A CN202111339666A CN114111739B CN 114111739 B CN114111739 B CN 114111739B CN 202111339666 A CN202111339666 A CN 202111339666A CN 114111739 B CN114111739 B CN 114111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vertical cylinder
cross rod
vertical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396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1739A (zh
Inventor
汤建林
吕妙英
朱贤德
罗中华
刘丽娜
丁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raffic De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raffic De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raffic De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raffic De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3966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17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1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1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1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1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1/00Removing undesirable matter from roads or like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moistening of the surface
    • E01H1/08Pneumatically dislodging or taking-up undesirable matter or small objects; Drying by heat only or by streams of gas; Cleaning by projecting abrasive particles
    • E01H1/0809Loosening or dislodging by blowing ; Drying by means of gas str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桥梁上的支撑架以及设于支撑架上的横杆;横杆的一端伸入桥梁的下面,且横杆伸入桥梁下面的一端还设有棱镜;横杆位于桥梁下面的部分上还设有清理组件,清理组件包括吹风管以及连接在吹风管上的进风管,吹风管能够向桥梁的下表面吹出强风。清理组件能够对桥梁下表面进行清理,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精度智能全站仪法是目前针对大跨径技术复杂桥梁挠度变形观测采用得较为广泛得方法之一,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全站仪内置的三角高程测量程序,直接观测测站点和目标点之间的高差,由于测站点保持不动,则加载前后的两次高程只差即为目标点的挠度变化量。
对桥梁的下表面进行观测时,因为桥梁的下表面位于背阴、背光、背风的环境中,所以桥梁下表面存在较多的异物,容易影响观测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在桥梁上的支撑架以及设于支撑架上的横杆;
横杆的一端伸入桥梁的下面,且横杆伸入桥梁下面的一端还设有棱镜;
横杆位于桥梁下面的部分上还设有清理组件,清理组件包括吹风管以及连接在吹风管上的进风管,吹风管能够向桥梁的下表面吹出强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组件能够对桥梁的下表面吹出强风,强风能够对桥梁下表面的异物进行清理,从而减少桥梁下表面对观测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观测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杆,吹风管倾斜的固定连接在竖杆的侧壁上,吹风管的出口朝向桥梁下面,竖杆的上端固设有万向轮,万向轮抵接在桥梁的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能够使吹风管更加靠近桥梁下表面,提高吹风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使吹风顺利的进行移动,不会影响吹风管随着横杆的运动。
可选的,所述横杆靠近清理组件的端部开设有容纳槽,棱镜设有容纳槽内,且容纳槽内还设有能够推动棱镜伸出和缩回的电动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推杆能够控制棱镜的伸出缩回,在清理组件对桥梁下表面进行清理时,棱镜处于横杆内部,能够表面坠落的异物对棱镜造成损伤,清理完成后,棱镜伸出方便进行观测工作;且工作完成后,棱镜收回横杆内部,能够避免检测装置搬运的过程中对棱镜造成损伤。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块以及设于支撑块下表面上的多个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伫立在桥梁表面上;
支撑块上插设有调节杆,调节杆能够沿着自身的方向移动,调节杆的一端处于桥梁的栏杆外侧,且调节杆处于桥梁栏杆外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是竖向的吊杆;
吊杆的下端和横杆滑动连接,横杆能够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吊杆设有驱动横杆移动的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架的作用下,能够使横杆悬吊在桥梁下表面,将棱镜送入桥梁下表面需要观测的位置处,方便通过仪器对桥梁下表面进行观测,且调节杆能够移动,便于使吊杆贴合在栏杆的外侧上,将桥梁栏杆作为依靠点,能够使支撑架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横杆内部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块,两个导向块关于横杆的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导向块的连线平行于水平面;
导向块上插设有横向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和棱镜固定连接,导向杆和导向块滑动配合,使导向杆能够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导向块和导向杆的配合,能够对棱镜进行限制,使棱镜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转动,从而使棱镜能够一直处于对齐桥梁下面的状态,使观测的结构不会受到影响。
可选的,所述吊杆远离桥梁的一侧设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包括竖筒以及设于竖筒内部的多个配重块;
竖筒和吊杆平行,且竖筒固定连接在吊杆上,配重块在竖筒内竖向均匀分布且不互相接触,竖筒内设有限位件,限位件用来对配重块进行限位;
竖筒的下端设有控制件,控制件用来控制限位件,从而控制配重块的下坠时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移动后,会导致重心偏移,进而容易导致横杆不再水平,影响观测的结果,故通过配重组件的调节,能够对横杆的重心进行调整,从而使横杆能够更好的处于平衡状态,避免横杆对观测结果造成影响;同时配重块在控制件和限位件的配合下,能够随着横杆的移动距离下坠,实现了根据横杆移动距离进行配重,能够使横杆更好的保持平衡状态。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四个限位块,四个限位块分成两组对称设于竖筒的两个内壁上,且限位块和配重块的下表面接触;
限位块插接在竖筒的内壁上,且限位块能够在竖筒内壁上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能够对配重块进行限制,使配重块在不需要进行配重时,不会产生下坠,从而不会产生配重的效果,在需要时,限位块滑动和配重块脱离,配重块下降,实现配重。
可选的,所述限位块插设在竖筒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能够驱动限位块突出竖筒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能够使限位块保持对配重块的限位,在震动力等外力的影响下,限位块不会和配重块脱离,避免在不需要配重的情况下,配重块下坠,影响横杆的平衡性,使配重块只有在控制件的作用下才会和配重块脱离,便于对配重块进行准确的控制,实现精准配重。
可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两个齿轮以及驱动板,驱动板以及齿轮均位于竖筒侧壁内;
每个驱动板竖筒同一侧壁上的两个限位块之间,竖筒侧壁内部开设有可供驱动板上下移动的滑槽;
齿轮位于竖筒的下端,竖筒的下端还设有和齿轮同轴的收卷辊,且收卷辊和齿轮固定连;
收卷辊上缠绕有钢丝绳,竖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用来导向导轮,钢丝绳经过导轮的导向延伸到竖筒的下端再延伸到竖筒内部和驱动板固定连接;
横杆的上表面开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沿着横杆的长度方向设置,齿条和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横杆的移动,齿条随之移动,齿条的移动,能够驱动和其啮合的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收卷辊对钢丝绳收卷,实现精准控制驱动板上升的目的,且使驱动板随着横杆移动上升,能够控制移动板的上升距离,进而控制配重块的数量实现配重,能够对横杆进行更好的配重,还不会对竖杆造成压力过大,不会导致竖杆损坏,提高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
1、通过清理组件能够对桥梁下表面需要观测的部分进行清理,将黏附的杂质、碎石清理掉,避免对观测的结果造成影响;
2、配重组件中的控制件和限位件的配合,能够根据横杆的移动控制配重块下坠,控制不同数量的配重块对横杆配重实现对横杆的精准配重,能够实现配重作用的同时,还不会对安装装置的其余连接处造成压迫,能够提高安装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显棱镜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显配重组件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架;11、支撑块;12、支撑杆;13、通孔;14、调节杆;15、调节螺栓;2、横杆;21、滑槽;22、容纳槽;23、齿条;3、吊杆;31、框架;32、气缸;4、棱镜;5、清理组件;51、竖杆;52、吹风管;54、万向轮;53、进风管;6、配重组件;61、竖筒;611、插孔;612、支撑板;613、导轮;614、竖槽;615、让位槽;62、配重块;63、限位件;631、限位块;632、弹簧;64、控制件;641、驱动板;642、齿轮;643、收卷辊;644、钢丝绳;645、推动板;646、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参照图1和图2,安装装置包括设于桥面上的支撑架1以及设于桥梁下表面的横杆2,支撑架1和横杆2通过一吊杆3连接;支撑架1伫立在桥面上,吊杆3处于桥梁栏杆的外侧,且吊杆3的上端和支撑架1连接,吊杆3的下端和横杆2连接,横杆2被吊杆3吊在半空,从而使横杆2的端部能伸入桥梁的下表面,横杆2伸入桥梁下表面的端部设有棱镜4,故棱镜4能够对准桥梁的下表面,方便全站仪对桥梁下表面进行观测。
参照图1和图2,支撑架1包括支撑块11以及设于支撑块11下表面的多个支撑杆12,且多个支撑杆12均倾斜设置,多个支撑杆12的上端相互靠拢聚集固定连接在支撑块11的下表面。从而使支撑架1能够稳定的伫立在桥面上。
支撑块11上开设有矩形的通孔13,通孔13内插接有横向的调节杆14,调节杆14远离支撑块11的一端和吊杆3固定连接,支撑块11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5,调节螺栓15的末端伸入通孔13内抵接在调节杆14上;拧动调节螺栓15能够使调节杆14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控制吊杆3和桥梁侧壁之间的距离,能够控制吊杆3贴合在桥梁侧壁上,使桥梁侧壁能够对吊杆3支撑,同时因为吊杆3和横杆2相互垂直,故能够使横杆2平行于桥梁下表面,便于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照图1和图2,吊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车设置的C型的框架31,横杆2的两侧壁上开设有滑槽21,框架31的下端处于滑槽21内,从而使横杆2和吊杆3滑动连接,横杆2能够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吊杆3的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平行于横杆2的气缸32,气缸32的伸缩杆和横杆2固定连接,从而使气缸32能够驱动横杆2的移动;故横杆2能够带动棱镜4移动到需要检测的位置处,方便全站仪对桥梁的下表面多处进行观测。
参照图2,横杆2设有棱镜4的一端上表面还设有清理组件5,清理组件5包括竖直的竖杆51以及固定连接有竖杆51侧壁上的吹风管52,吹风管52倾斜设置,使吹风管52的出风口朝向桥梁的下表面,吹风管52上还连接有进风管53,进风管53和外置风机连接,为吹风管52提供风力,从而使吹风管52能够吹出高压风力,高压风力能够对桥梁的下表面进行清理,吹掉碎块、杂质,便于观测。
参照图2,竖杆51的上端还设有万向轮54,万向轮54和桥梁的下表面抵接,万向轮54和吊杆3的配合形成两个支撑点,能够使横杆2保持平衡的状态,进而使棱镜4能够更好的对准桥梁下表面,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万向轮54为支撑点,还不会对横杆2的移动造成影响。
横杆2处于桥梁下方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22,棱镜4设于容纳槽22内,同时容纳槽22内还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图中未示出),在清理组件5对桥梁下表面进行清理时,棱镜4处于容纳槽22中,避免坠落的杂物黏附在棱镜4上,避免对观测结果造成影响。
参照图1和图3,吊杆3远离桥梁的一侧还设有配重组件6,配重组件6能够对横杆2远离万向轮54的一端施加重力,从而能够更好的对横杆2的平衡性进行调节。
参照图3和图4,配重组件6包括竖筒61以及设于竖筒61内部的多个配重块62,竖筒61和吊杆3平行且固定连接在吊杆3的侧壁上,竖筒61的两端均敞开设置,且竖筒61的下端和横杆2的上表面对齐;竖筒61内部还设有多个限位件63,每个配重块62的下方均存在一个限位件63,限位件63对配重块62进行限位,使多个配重块62相互独立,不会相互接触;配重组件6还包括控制件64,控制件64用来控制限位件63和配重块62的分离。横杆2向桥梁下表面移动较多时,横杆2安装有棱镜的一端距离吊杆3较远,容易导致横杆2的端部下坠,此时控制件64控制限位件63不再对配重块62限位,配重块62下坠,配重块62的下端抵接在横杆2上表面对横杆2施加重力,从而能够起到配重的作用,使横杆2保持在平衡的状态。且随着横杆2的移动,控制件64控制更多的配重块62落下,进行配重,使横杆2一直保持平衡的状态;配重块62的下端和横杆2抵接,但是配重块62不会和竖筒61脱离,能够避免配重块62随着横杆2的移动而移动。
参照图3和图4,限位件63包括设于配重块62四个角落处的限位块631,限位块631的和配重块62的下表面抵接,限位块631对配重块62进行承接,使配重块62不会产生下坠;竖筒61的内壁开设有可供限位块631插入的插孔611,且限位块631能够在插孔611内沿着自身的方向移动,限位块631远离配重块6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632,弹簧632远离限位块631的一端和插孔611固定连接;弹簧632能够对限位块631施加推力,使限位块631突出插孔611,避免限位块631受到震动力等外力影响缩回插孔611内,进而使限位块631能够保持对配重块62限位的状态。
参照图4,控制件6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驱动板641以及设于竖筒61下端的两个对称的齿轮642,驱动板641位于竖筒61内部的下端处,驱动板641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限位块631之间;横杆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齿条23,两个齿条23和两个齿轮642对齐啮合;竖筒6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12,齿轮642的转动轴和支撑板612转动连接,使齿轮642能沿着自身的轴线转动,同时齿轮642的转动轴上还固定连接有同轴的收卷辊643,收卷辊643上缠绕有钢丝绳644,竖筒6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换向的导轮613,竖筒61的上端也固定连接有导轮613,且竖筒61上端的导轮613至少为两个,钢丝绳644的活动端经过多个导轮613的导向从竖筒61的上端伸入延伸到驱动板641处和驱动板641固定连接;横杆2移动带动齿条23移动,从而驱动齿轮642转动,齿轮642转动能够带动收卷辊643转动从而收卷钢丝绳644,钢丝绳644收卷能够带动驱动板641移动,驱动板641移动上升,使驱动板641进入两个限位块631之间,驱动两个限位块631进入插孔611中,使限位块631不再对配重块62进行限位,故配重块62此时能够下坠起到配重的作用。
参照图3和图4,竖筒61的内壁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竖槽614,驱动板641位于竖槽614内上下移动,竖筒61的内壁对应限位块631处还开设有让位槽615,驱动板64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645,推动板645位于让位槽615内,限位块631一部分处于配重块62的下表面,一部分位于让位槽615内,故推动板645能够确保推动限位块631和配重块62脱离,使配重块62能够坠落。
参照图4,推动板645的上表面和配重块62的下表面均开设有斜面646,且推动板645上的斜面646远离推动板645的一端向下倾斜,配重块62上的斜面646和推动板645上的斜面646倾斜方向相反,从而使推动板645能够更好的推动限位块631移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桥梁上的支撑架(1)以及设于支撑架(1)上的横杆(2);横杆(2)的一端伸入桥梁的下面,且横杆(2)伸入桥梁下面的一端还设有棱镜(4);横杆(2)位于桥梁下面的部分上还设有清理组件(5),清理组件(5)包括吹风管(52)以及连接在吹风管(52)上的进风管(53),吹风管(52)能够向桥梁的下表面吹出强风;
所述支撑架(1)包括支撑块(11)以及设于支撑块(11)下表面上的多个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下端伫立在桥梁表面上;支撑块(11)上插设有调节杆(14),调节杆(14)能够沿着自身的方向移动,调节杆(14)的一端处于桥梁的栏杆外侧,且调节杆(14)处于桥梁栏杆外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是竖向的吊杆(3);吊杆(3)的下端和横杆(2)滑动连接,横杆(2)能够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吊杆(3)设有驱动横杆(2)移动的气缸(32);
所述吊杆(3)远离桥梁的一侧设有配重组件(6),配重组件(6)包括竖筒(61)以及设于竖筒(61)内部的多个配重块(62);竖筒(61)和吊杆(3)平行,且竖筒(61)固定连接在吊杆(3)上,配重块(62)在竖筒(61)内竖向均匀分布且不互相接触,竖筒(61)内设有限位件(63),限位件(63)用来对配重块(62)进行限位;竖筒(61)的下端设有控制件(64),控制件(64)用来控制限位件(63),从而控制配重块(62)的下坠时机;
所述限位件(63)包括四个限位块(631),四个限位块(631)分成两组对称设于竖筒(61)的两个内壁上,且限位块(631)和配重块(62)的下表面接触;限位块(631)插接在竖筒(61)的内壁上,且限位块(631)能够在竖筒(61)内壁上滑动;
所述限位块(631)插设在竖筒(6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632),弹簧(632)能够驱动限位块(631)突出竖筒(61)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杆(51),吹风管(52)倾斜的固定连接在竖杆(51)的侧壁上,吹风管(52)的出口朝向桥梁下面,竖杆(51)的上端固设有万向轮(54),万向轮(54)抵接在桥梁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靠近清理组件(5)的端部开设有容纳槽(22),棱镜(4)设有容纳槽(22)内,且容纳槽(22)内还设有能够推动棱镜(4)伸出和缩回的电动推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64)包括两个齿轮(642)以及驱动板(641),驱动板(641)以及齿轮(642)均位于竖筒(61)侧壁内;每个驱动板(641)竖筒(61)同一侧壁上的两个限位块(631)之间,竖筒(61)侧壁内部开设有可供驱动板(641)上下移动的滑槽(21);齿轮(642)位于竖筒(61)的下端,竖筒(61)的下端还设有和齿轮(642)同轴的收卷辊(643),且收卷辊(643)和齿轮(642)固定连接;收卷辊(643)上缠绕有钢丝绳(644),竖筒(6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用来导向导轮(613),钢丝绳(644)经过导轮(613)的导向延伸到竖筒(61)的下端再延伸到竖筒(61)内部和驱动板(641)固定连接;横杆(2)的上表面开固定连接有齿条(23),齿条(23)沿着横杆(2)的长度方向设置,齿条(23)和齿轮(642)啮合。
CN202111339666.6A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 Active CN1141117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9666.6A CN114111739B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9666.6A CN114111739B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1739A CN114111739A (zh) 2022-03-01
CN114111739B true CN114111739B (zh) 2024-05-14

Family

ID=80379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39666.6A Active CN114111739B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173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0664A (en) * 1981-08-31 1984-09-11 Tokyo Kogaku Kikai Kabushiki Kaisha Reflector device for use with optical distance measuring apparatus
JP2004325167A (ja) * 2003-04-23 2004-11-18 Taisei Corp 曲がり測量用走行装置、及び曲がり測量システム、並びに曲がり測量方法
CN104006807A (zh) * 2014-05-21 2014-08-27 重庆大学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JP2017207514A (ja) * 2017-08-04 2017-11-24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航空写真システム
JP2017219369A (ja) * 2016-06-06 2017-12-14 西松建設株式会社 加振装置、振動測定システム、振動測定方法および張力の計測方法
JP2019152453A (ja) * 2018-02-28 2019-09-1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計測治具
JP2020003324A (ja) * 2018-06-28 2020-01-09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サービス プリズム保持器、及び、当該プリズム保持器を用いる測量ツール
CN211234423U (zh) * 2020-03-04 2020-08-11 辽宁科技学院 一种自平衡全站仪脚架装置
CN111576252A (zh) * 2020-06-17 2020-08-25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顶推过程中主梁线型的实时调节装置和调节方法
CN112393716A (zh) * 2020-11-27 2021-02-23 北京同创天成工程勘测有限公司 全站仪前视棱镜的固定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87317A2 (en) * 2006-01-23 2007-08-02 Wickhart John 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overhead crane rail alignment survey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0664A (en) * 1981-08-31 1984-09-11 Tokyo Kogaku Kikai Kabushiki Kaisha Reflector device for use with optical distance measuring apparatus
JP2004325167A (ja) * 2003-04-23 2004-11-18 Taisei Corp 曲がり測量用走行装置、及び曲がり測量システム、並びに曲がり測量方法
CN104006807A (zh) * 2014-05-21 2014-08-27 重庆大学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JP2017219369A (ja) * 2016-06-06 2017-12-14 西松建設株式会社 加振装置、振動測定システム、振動測定方法および張力の計測方法
JP2017207514A (ja) * 2017-08-04 2017-11-24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航空写真システム
JP2019152453A (ja) * 2018-02-28 2019-09-1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計測治具
JP2020003324A (ja) * 2018-06-28 2020-01-09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サービス プリズム保持器、及び、当該プリズム保持器を用いる測量ツール
CN211234423U (zh) * 2020-03-04 2020-08-11 辽宁科技学院 一种自平衡全站仪脚架装置
CN111576252A (zh) * 2020-06-17 2020-08-25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顶推过程中主梁线型的实时调节装置和调节方法
CN112393716A (zh) * 2020-11-27 2021-02-23 北京同创天成工程勘测有限公司 全站仪前视棱镜的固定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1739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6205B (zh) 一种并联柔索悬吊模拟系统及其方法
CN105253828B (zh) 一种建筑施工小型升降设备
CN111536943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垂直度检测装置
CN107270872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测量线坠
CN114111739B (zh) 一种全站仪棱镜连接杆安装装置
CN110409787A (zh) 吊篮
CN110864967A (zh) 一种小型建筑预制构件批量质检阵列式检测设备
CN206848045U (zh) 一种杨氏模量测定仪
CN113686285A (zh) 电池包厚度测量装置
CN101750252A (zh) 可用于混凝土块体面面对心碰撞试验的方法、系统及应用
CN106166051B (zh) 一种智能直线行走机器人
CN114575244B (zh) 一种桥梁检测设备
CN218646223U (zh) 一种用于砌筑墙面垂直度与平整度的检测装置
CN218934416U (zh) 智能自平衡吊盘固定系统
CN219474608U (zh) 一种坡度测量工具
CN114918821B (zh) 高精度涡电流式测厚系统
CN221037235U (zh) 一种具有滑轮的叶轮叶片检测设备
CN219245191U (zh) 一种房屋墙体强度检测装置
CN211773948U (zh) 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导向架
CN220398575U (zh) 道路桥梁施工垂直检测装置
CN212340405U (zh) 一种砝码及砝码加载装置
CN113532405B (zh) 建筑工程用可避免长时间摇摆的稳定型坠线及其操作方法
CN214034880U (zh)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
CN221100294U (zh) 一种抗折抗压试验机
CN220580575U (zh) 一种钢结构厂房用移动安全挂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