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0743A -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0743A
CN114110743A CN202111350279.2A CN202111350279A CN114110743A CN 114110743 A CN114110743 A CN 114110743A CN 202111350279 A CN202111350279 A CN 202111350279A CN 114110743 A CN114110743 A CN 114110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te
heat
cavity
guid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02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0743B (zh
Inventor
杨开国
沈韶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uoda Technology Hu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uoda Technology Hu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uoda Technology Hu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uoda Technology Hun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02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07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0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0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0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0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包括若干个导气装置和设置在导气装置两侧的挡板,导气装置包括上导块和下导块,上导块和下导块之间设置有中分气块,中分气块和下导块之间形成主过气腔。本发明通过导气装置对气体进行引导,使空气在导气装置的内部形成回流,延长调温的温度和空气的接触时间,以此来提高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在调温时的换热效果,提高换热的效率,通过气体控制装置对聚热通气腔和主过气腔的流通性进行控制,使聚热导板和阻气板在中部换气腔中的不同位置所产生不同的气体回流,来控制装置的换热效果,提高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在换热时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末端风机盘管的控制多采用就地控制的方案,分简单控制和温度控制两种。所谓简单控制是指,使用三速开关直接手动控制风机的三速转换与启停;温度控制是指,使用温控器根据设定温度与实际检测温度的比较和运算,自动控制电动两/三通阀的开闭,风机的三速转换,或直接控制风机的三速转换与启停,从而通过控制系统水流或风量达到恒温。借助风机盘管机组不断地循环室内空气,使之通过盘管而被冷却或加热,以保持房间要求的温度和一定的相对湿度。
目前的盘管多是迂回弯曲的圆管,在对气体加热的过程中,气体之间通过盘管而达到加热或冷却的效果,此等方式在加热或冷却时,气体通过盘管时无法滞留,使气体无法达到指定的调温的效果;在进行换热时,换热的效率底,无法及时的变换温度,进而导致中央空调末端装置的换热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包括若干个导气装置和设置在导气装置两侧的挡板,所述导气装置包括上导块和下导块,所述上导块和下导块之间设置有中分气块,所述中分气块和下导块之间形成主过气腔,所述中分气块和上导块之间形成聚热通气腔,所述上导块和下导块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所述上导块、中分气块和下导块之间形成中部换气腔,所述聚热通气腔、主过气腔和进气通道之间均通过中部换气腔连通,且所述聚热通气腔、主过气腔和进气通道均为弧形弯折形状,所述挡板的一侧和上导块、中分气块和下导块的两侧接触,并在挡板的四角处安装有贯穿挡板且将两个挡板连接在一起的螺栓;
所述中部换气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流动的气体控制装置,所述气体控制装置包括聚热导板和阻气板,所述聚热导板和阻气板的一侧均为弧形,所述上导块靠近中部换气腔的位置开设有聚热板安装槽,所述聚热导板的一端铰接在聚热板安装槽的一端,所述下导块靠近中部换气腔的一侧开设有主板安装槽,所述阻气板的一端铰接在主板安装槽的一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热导板和阻气板铰接的位置均设置在中部换气腔靠近进气通道位置的两侧,且所述聚热导板设置在中部换气腔和聚热通气腔连通的位置,所述阻气板设置在中部换气腔和主过气腔连通的位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主限位滑槽和副限位滑槽,所述聚热导板的另一端固定有滑动设置在主限位滑槽中的销轴,所述阻气板的另一端固定有滑动设置在副限位滑槽中的销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热导板和阻气板上的销轴上均固定连接有呈弧形的密封弧板,且位于聚热导板和阻气板同一侧的密封弧板之间通过连接板铰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热导板和聚热板安装槽铰接位置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管和连接柱,且所述连接管和连接柱均设置在挡板远离导气装置的一侧,所述连接柱的一端插接在连接管中。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聚热导板和阻气板一侧的密封弧板上均固定有若干个定位柱,位于所述聚热导板和阻气板另一侧的密封弧板上固定有若干个定位管,所述定位柱的一端插接在定位管中。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设置在所述导气装置一侧的并远离导气装置一侧的挡板四角处固定有外插管,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导气装置另一侧的挡板的四角处固定有外插柱,所述外插柱插接在外插管的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靠近导气装置的一侧固定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和中部换气腔、聚热通气腔、主过气腔和进气通道形状相同的通气凹槽,所述密封板插接在上导块、中分气块和下导块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导块、中分气块和下导块的内部均开设有存热空腔,所述密封板的一端设置在存热空腔的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气装置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上导块和下导块饿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卡板,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插接在连接卡板中的连接条以及设置在连接条上的若干个卡位块,所述卡位块的一端插接在连接卡板的上侧,并使用螺钉固定在连接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中,通过导气装置对气体进行引导,使空气在导气装置的内部形成回流,延长调温的温度和空气的接触时间,以此来提高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在调温时的换热效果,提高换热的效率。
2、该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中,通过气体控制装置对聚热通气腔和主过气腔的流通性进行控制,使聚热导板和阻气板在中部换气腔中的不同位置所产生不同的气体回流,来控制装置的换热效果,提高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在换热时的效率。
3、该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中,通过将多个挡板、导气装置通过连接装置互相拼装在一起,使整个装置便于安装和拆卸,以便于在后期的更换时,不会出现因为某个零件出现故障而对整体进行更换的麻烦,降低后期维修的难度以及维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挡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的挡板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的挡板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发明的整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导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气体流通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挡板;11、主限位滑槽;12、副限位滑槽;13、密封板;14、通气凹槽;15、外插柱;16、外插管;
2、导气装置;21、上导块;211、存热空腔;212、连接卡板;22、中分气块;23、下导块;24、中部换气腔;25、聚热通气腔;26、主过气腔;27、主板安装槽;28、聚热板安装槽;29、进气通道;
3、气体控制装置;31、聚热导板;32、阻气板;33、连接管;34、连接柱;35、密封弧板;36、连接板;37、定位柱;38、定位管;
4、连接装置;41、连接条;42、卡位块;
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包括若干个导气装置2和设置在导气装置2两侧的挡板1,导气装置2包括上导块21和下导块23,上导块21和下导块23之间设置有中分气块22,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之间形成主过气腔26,中分气块22和上导块21之间形成聚热通气腔25,上导块21和下导块23之间形成进气通道29,上导块21、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之间形成中部换气腔24,聚热通气腔25、主过气腔26和进气通道29之间均通过中部换气腔24连通,且聚热通气腔25、主过气腔26和进气通道29均为弧形弯折形状,以便于气流的导流,挡板1的一侧和上导块21、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的两侧接触,并在挡板1的四角处安装有贯穿挡板1且将两个挡板1连接在一起的螺栓5;
中部换气腔2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流动的气体控制装置3,气体控制装置3包括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的一侧均为弧形,上导块21靠近中部换气腔24的位置开设有聚热板安装槽28,聚热导板31的一端铰接在聚热板安装槽28的一端,下导块23靠近中部换气腔24的一侧开设有主板安装槽27,阻气板32的一端铰接在主板安装槽27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的导气装置2、气体控制装置3在使用时,从盘管中出来的气体通过进气通道29进入到中部换气腔24中,使气体在通过进气通道29和中部换气腔24连接位置的弯折角,使气体在中部换气腔24中出现气体回流的情况,调节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在中部换气腔24中的位置,使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根据换热的程度对聚热通气腔25、主过气腔26的流通性进行控制,使移动的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对中部换气腔24中的气流进行阻挡和控制,以此来控制气流旋涡的大小,以此来改变气体和装置的接触时间,延长或缩短气流和装置之间的换热效果,进而做到提高装置在换热时,气流中的温度的调换效率。
为了使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分别对进入到聚热通气腔25和主过气腔26气体进行流通性的控制,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铰接的位置均设置在中部换气腔24靠近进气通道29位置的两侧,且聚热导板31设置在中部换气腔24和聚热通气腔25连通的位置,阻气板32设置在中部换气腔24和主过气腔26连通的位置,将聚热导板31设置在中部换气腔24和聚热通气腔25连通的位置,当聚热导板31在旋转时,对中部换气腔24和聚热通气腔25连通的位置进行遮挡,使聚热导板31将聚热通气腔25封堵住,且在封堵的过程中,中部换气腔24中的气体对聚热导板31进行冲击,使聚热导板31靠近聚热通气腔25的一端形成涡流,以此来延长气体在导气装置2中被加热的时间,提高装置换热时的效果。
为了使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在导气装置2的内部稳定的旋转,在挡板1上开设有主限位滑槽11和副限位滑槽12,并将聚热导板31的另一端固定有滑动设置在主限位滑槽11中的销轴,阻气板32的另一端固定有滑动设置在副限位滑槽12中的销轴,在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调节角度时,销轴在主限位滑槽11和副限位滑槽12中滑动,对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旋转的轨迹进行限制,使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为了使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在旋转的时候,彼此连接在一起,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上的销轴上均固定连接有呈弧形的密封弧板35,且位于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同一侧的密封弧板35之间通过连接板36铰接在一起,通过连接板36将两个密封弧板35连接,使聚热导板31在旋转时,带动阻气板32一同进行旋转,使聚热导板31在遮挡聚热通气腔25的一端时,阻气板32收纳在主板安装槽27中,使主过气腔26正常引导气体流出,聚热导板31收纳在聚热板安装槽28中时,阻气板32对主过气腔26的一端进行阻挡,使聚热通气腔25正常流通气体。
为了便于聚热导板31被带动在中部换气腔24的内部移动,聚热导板31和聚热板安装槽28铰接位置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管33和连接柱34,且连接管33和连接柱34均设置在挡板1远离导气装置2的一侧,连接柱34的一端插接在连接管33中,通过将连接管33和连接柱34连接在一起,使多个导气装置2内部的气体控制装置3彼此连接在一起,以便于装置的整体运行。
为了保证密封弧板35在旋转时的稳定性,位于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一侧的密封弧板35上均固定有若干个定位柱37,位于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另一侧的密封弧板35上固定有若干个定位管38,定位柱37的一端插接在定位管38中,将一个气体控制装置3上的定位柱37插入到另一个气体控制装置3上的定位管38中,使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在移动时,多个密封弧板35可以进行同步的旋转,以此来提高密封弧板35对主限位滑槽11和副限位滑槽12的遮挡效果,保证主限位滑槽11和副限位滑槽12不会出现漏气的情况。
为了使多个装置在安装时不会对密封弧板35的位置进行影响,使密封弧板35可以正常的旋转,设置在导气装置2一侧的并远离导气装置2一侧的挡板1四角处固定有外插管16,另一个设置在导气装置2另一侧的挡板1的四角处固定有外插柱15,外插柱15插接在外插管16的内部,通过将外插柱15插接在外插管16中,使外插管16的一端和另一个挡板1接触,以此来限制两个挡板1之间的距离,使两个挡板1之间存在间隙供密封弧板35的旋转,保证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的正常旋转以及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的同步移动。
为了提高挡板1和连接的稳定性,挡板1靠近导气装置2的一侧固定有密封板13,密封板13上开设有和中部换气腔24、聚热通气腔25、主过气腔26和进气通道29形状相同的通气凹槽14,密封板13插接在上导块21、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上,上导块21、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的内部均开设有存热空腔211,密封板13的一端设置在存热空腔211的内部,通过设置向外突出插接在存热空腔211内部的密封板13,使挡板1和导气装置2接触的位置出现交错连接的效果,以此来提高挡板1和导气装置2之间连接的密闭性,避免导气装置2内部通过的气流扩散到外部,同时设置的密封板13便于对上导块21、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的位置进行定位,使上导块21、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在安装时更加方便,位置的摆放更加的准确。
为了便于多个导气装置2连接在一起,导气装置2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装置4,上导块21和下导块23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卡板212,连接装置4包括插接在连接卡板212中的连接条41以及设置在连接条41上的若干个卡位块42,卡位块42的一端插接在连接卡板212的上侧,并使用螺钉固定在连接条41上,通过卡位块42对连接卡板212进行夹持,并使用螺钉将卡位块42固定在连接条41上,对多个导气装置2固定在连接条41上,进而将多个挡板1和导气装置2的位置固定住,保证装置组合使用的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包括若干个导气装置(2)和设置在导气装置(2)两侧的挡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装置(2)包括上导块(21)和下导块(23),所述上导块(21)和下导块(23)之间设置有中分气块(22),所述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之间形成主过气腔(26),所述中分气块(22)和上导块(21)之间形成聚热通气腔(25),所述上导块(21)和下导块(23)之间形成进气通道(29);所述上导块(21)、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之间形成中部换气腔(24),所述聚热通气腔(25)、主过气腔(26)和进气通道(29)之间均通过中部换气腔(24)连通,且所述聚热通气腔(25)、主过气腔(26)和进气通道(29)均为弧形弯折形状;所述挡板(1)的一侧和上导块(21)、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的两侧接触,并在挡板(1)的四角处安装有贯穿挡板(1)且将两个挡板(1)连接在一起的螺栓(5);
所述中部换气腔(2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流动的气体控制装置(3),所述气体控制装置(3)包括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所述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的一侧均为弧形;所述上导块(21)靠近中部换气腔(24)的位置开设有聚热板安装槽(28),所述聚热导板(31)的一端铰接在聚热板安装槽(28)的一端,所述下导块(23)靠近中部换气腔(24)的一侧开设有主板安装槽(27),所述阻气板(32)的一端铰接在主板安装槽(27)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铰接的位置均设置在中部换气腔(24)靠近进气通道(29)位置的两侧,且所述聚热导板(31)设置在中部换气腔(24)和聚热通气腔(25)连通的位置,所述阻气板(32)设置在中部换气腔(24)和主过气腔(26)连通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上开设有主限位滑槽(11)和副限位滑槽(12),所述聚热导板(31)的另一端固定有滑动设置在主限位滑槽(11)中的销轴,所述阻气板(32)的另一端固定有滑动设置在副限位滑槽(12)中的销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上的销轴上均固定连接有呈弧形的密封弧板(35),且位于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同一侧的密封弧板(35)之间通过连接板(36)铰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导板(31)和聚热板安装槽(28)铰接位置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管(33)和连接柱(34),且所述连接管(33)和连接柱(34)均设置在挡板(1)远离导气装置(2)的一侧,所述连接柱(34)的一端插接在连接管(33)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一侧的密封弧板(35)上均固定有若干个定位柱(37),位于所述聚热导板(31)和阻气板(32)另一侧的密封弧板(35)上固定有若干个定位管(38),所述定位柱(37)的一端插接在定位管(38)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导气装置(2)一侧的并远离导气装置(2)一侧的挡板(1)四角处固定有外插管(16),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导气装置(2)另一侧的挡板(1)的四角处固定有外插柱(15),所述外插柱(15)插接在外插管(16)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靠近导气装置(2)的一侧固定有密封板(13),所述密封板(13)上开设有和中部换气腔(24)、聚热通气腔(25)、主过气腔(26)和进气通道(29)形状相同的通气凹槽(14),所述密封板(13)插接在上导块(21)、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块(21)、中分气块(22)和下导块(23)的内部均开设有存热空腔(211),所述密封板(13)的一端设置在存热空腔(211)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装置(2)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装置(4),所述上导块(21)和下导块(23)饿的一侧均固定有连接卡板(212),所述连接装置(4)包括插接在连接卡板(212)中的连接条(41)以及设置在连接条(41)上的若干个卡位块(42),所述卡位块(42)的一端插接在连接卡板(212)的上侧,并使用螺钉固定在连接条(41)上。
CN202111350279.2A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 Active CN114110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0279.2A CN114110743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0279.2A CN114110743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0743A true CN114110743A (zh) 2022-03-01
CN114110743B CN114110743B (zh) 2023-09-22

Family

ID=80395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0279.2A Active CN114110743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074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0636A (zh) * 2000-03-14 2005-11-02 换气控股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
US20120291474A1 (en) * 2011-05-20 2012-11-22 Frenger Systems Limited Air conditioning modules
CN205372869U (zh) * 2016-01-19 2016-07-06 四川派尼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恒湿环境用局部降温装置
KR20200004520A (ko) * 2018-07-04 2020-0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열교환기
CN210689340U (zh) * 2019-10-18 2020-06-05 无锡东跃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
CN112413764A (zh) * 2020-12-03 2021-02-26 合肥上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央真空热交换工艺与装置
CN113218060A (zh) * 2021-03-26 2021-08-06 深圳通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节能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多级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0636A (zh) * 2000-03-14 2005-11-02 换气控股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
US20120291474A1 (en) * 2011-05-20 2012-11-22 Frenger Systems Limited Air conditioning modules
CN205372869U (zh) * 2016-01-19 2016-07-06 四川派尼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恒湿环境用局部降温装置
KR20200004520A (ko) * 2018-07-04 2020-0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열교환기
CN210689340U (zh) * 2019-10-18 2020-06-05 无锡东跃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
CN112413764A (zh) * 2020-12-03 2021-02-26 合肥上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央真空热交换工艺与装置
CN113218060A (zh) * 2021-03-26 2021-08-06 深圳通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节能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多级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0743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22463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287968A (zh) 侧回下送式多空间空调室内机
KR20030057926A (ko) 공기조화기의 풍향조절장치
CN206291311U (zh) 空调柜机
CN1110436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650478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4110743A (zh)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中央空调末端装置
CN111288553A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107192014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131984U (zh) 立式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21484123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5980042U (zh) 侧回下送式多空间空调室内机
CN211876179U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211650479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06500U (zh) 一种内部循环换热的高压配电柜
CN113566286A (zh) 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CN21157526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980043U (zh) 下回侧送式多空间空调室内机
CN209310130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20547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06225074A (zh) 下回侧送式多空间空调室内机
CN112303740B (zh) 一种集中式中央空调通风系统
CN21903685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7876139U (zh) 送风区域可调节的一机双室风空调
CN211011776U (zh) 节能型新风恒温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