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0130U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0130U
CN209310130U CN201822081106.5U CN201822081106U CN209310130U CN 209310130 U CN209310130 U CN 209310130U CN 201822081106 U CN201822081106 U CN 201822081106U CN 209310130 U CN209310130 U CN 209310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oom unit
air conditioner
air duct
conditioner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11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进猛
陶斯宏
旷文琦
廖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11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10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0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0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该空调器室内机中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回风口和所述送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风量控制装置,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安装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量控制装置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有回风风道和换热风道,所述回风风道和所述换热风道在邻近所述送风口处连通;以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可调节进入所述回风风道和换热风道的风量,空气从回风口导入,经由回风风道和/或所述换热风道后从所述送风口送出。本方案中的空调器室内机可以调节送风口处的温度,使空调器室内机吹出的风更适合设定温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应用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分体立柜式空调器中,大多数的空调器是检测回风口的温度来调节空调器的运行,而对送风口处的温度不做任何调节,这种方式虽然最终也能满足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但是,在送风口处所吹出的风的温度太低或者是太高都会给用户带来不适。因此,需要在空调器控制室温的同时也能对送风口处的温度进行调节,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通过调节室内机风机的转速实现对送风温度的控制,但是这种技术对送风口的温度调节范围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对空调器送风口的温度进行有效的调节成为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送风口处的温度调节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回风口和所述送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风量控制装置,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安装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量控制装置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有回风风道和换热风道,所述回风风道和所述换热风道在邻近所述送风口处连通;以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可调节进入所述回风风道和换热风道的风量,空气从所述回风口导入,经由所述回风风道和/或所述换热风道后从所述送风口送出。
可选地,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包括挡风结构、温度检测器和控制器,所述挡风结构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温度检测器靠近送风口设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设定温度的温差控制所述挡风结构,调节进入所述回风风道和换热风道的风量。
可选地,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有挡风板和执行器,所述执行器与所述挡风板固定连接,所述执行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挡风板罩盖所述风道,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执行器以控制所述挡风板摆动。
可选地,所述挡风结构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挡风板与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靠近所述换热器设置,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所述挡风板摆动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形成有限位钩,所述限位钩与所述连接部成角度设置。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隔为回风箱和换热箱,所述中隔板上设有过风孔,所述风量控制装置设于所述换热箱内。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回风箱内。
可选地,所送风口处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和上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上设有回风口和送风口,在回风口和送风口形成的风道中设置有风量控制装置,其中,风量控制装置与壳体的内壁形成有回风风道和换热风道,回风风道和所述换热风道在邻近送风口处连通;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固定安装于换热风道内;风量控制装置可调节进入所述回风风道和换热风道的风量,当空气从所述回风口导入,经由所述回风风道和/或所述换热风道后从所述送风口送出时,可以控制送风口的出风温度,使得送风口吹出的温度更贴近用户的设定温度,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的风量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制冷模式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调器室内机 31 挡风结构
1' 摆动上限位置1 311 挡风板
2' 摆动上限位置2 313 执行器
10 壳体 315 旋转轴
11 回风箱 33 控制器
111 回风口 35 温度检测器
13 换热箱 39 限位结构
131 送风口 391 连接部
15 风道 393 限位部
151 回风风道 50 换热器
153 换热风道 70 中隔板
30 风量控制装置 90 风机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00。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有回风口111和送风口131,回风口111和送风口131之间形成有风道 15;风量控制装置30,风量控制装置30安装所述风道内,风量控制装置30与壳体10的内壁形成有回风风道151和换热风道153,回风风道151和换热风道 153在邻近送风口131处连通;以及换热器50,换热器50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 10内,换热器50位于换热风道153内;风量控制装置30可调节进入回风风道151 和换热风道153的风量,空气从所述回风口111导入,经由所述回风风道151和 /或换热风道153后从送风口131送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是立式空调的柜机,该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壳体10上设置有送风口131和回风口111,送风口131的位置在壳体10的上部,回风口111壳体10的下部,壳体10内部设置有中隔板70,中隔板70将壳体10内部隔成了回风箱11和换热箱13,在回风箱11 中,安装有风机90。风机90的作用是将室内的空气从回风口111处导入,使空气经过中隔板70上的过风孔(未图示)进入换热箱13内,经过换热箱13 换热处理后,空气从送风口131吹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空气从回风口111导入后再从送风口131送出,空气在壳体10内流动形成的风道15 中,还安装了风量控制装置30,风量控制装置30的作用是把风道15分成了换热风道153和回风风道151,空气流经换热风道153和/或回风风道151后,在邻近送风口131处汇合后,再经过送风口131送出至室内环境中。可以理解的是,风量控制装置30在空气换热处理之前已经将风道15分成了独立的换热风道153和回风风道151,进入换热风道153里的空气经过换热器50处理后,温度相对室内的温度有变化,而流入回风风道151里的空气没有经过换热器50的处理,其温度与当前的室温是一致的。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器50 对进入换热风道153的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处理指的是,可以将换热风道153 里的空气由高温换成低温,即制冷模式;也可以是将换热风道153里的空气由低温换成高温,即制热模式。换热风道153和回风风道151在邻近送风口 131处相连通,使得换热风道153和回风风道151空气得以混合,以混合之后的空气再从送风口131送出。具体的,送风口131处还设有导风板(未图示),导风板与壳体10固定连接,导风板引导送风口131处的空气吹向室内的环境中。需要说明的是,风量控制装置30是可以调节进入换热风道153和回风风道151的风量的,使得空气可以全部从换热风道153内经过,也可以是全部进入回风风道151,也可以是部分空气经过换热风道153,部分空气经过回风风道151。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通过风量控制装置30调节送风口131 处的空气的混合比例来调节送风口131处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壳体10上设有回风口 111和送风口131,在回风口111和送风口131形成的风道15中设置有风量控制装置30,使风量控制装置30与壳体10的内壁形成有回风风道151和换热风道153,回风风道151和所述换热风道153在邻近送风口131处连通;空调器室内机100 的换热器50固定安装于换热风道153内;风量控制装置30可调节进入所述回风风道151和换热风道153的风量,当空气从所述回风口111导入,经由所述回风风道151和/或所述换热风道153后从所述送风口131送出时,可以控制送风口 131的出风温度,使得送风口131吹出的温度更贴近用户的设定温度,提高用户体验感。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量控制装置30包括有挡风结构31、温度检测器35和控制器33,挡风结构31设于所述风道15内,温度检测器35靠近送风口131设置,控制器33根据温度检测器35与用户设定温度的温差控制所述挡风结构31,调节进入所述回风风道151和换热风道153的风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量控制装置30包括有挡风结构31、温度检测器 35和控制器33。可以理解的是,挡风结构31是设置在风道15里用于罩盖风道 15以控制空气的进入回风风道151和换热风道153的结构。具体的,挡风结构 31可以是一个平直的挡风板311,也可以是带有弧度的挡风板311,挡风板311 能完全罩盖住回风风道151或换热风道153,使得空气可以只从其中之一风道 15经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量控制装置30还设置有温度检测器35和控制器33,温度检测器35与控制器33电连接。温度检测器35安装于靠近送风口131设置,温度检测器35用于检测送风口131送出的空气的温度,并将所检测到的温度发送给控制器33。控制器33接收温度检测器35所检测到的温度,与用户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得出温度差,再根据温度差控制挡风板311的摆动角度来控制进入回风风道151和换热风道153的风量。具体的,挡风结构31设置有旋转轴315,旋转轴315与壳体10固定连接,挡风板311与旋转轴315连接,挡风板311可以围绕旋转轴315摆动角度。在挡风板311上还设置有执行器313,执行器313与控制器33电连接,执行器313接收到控制器33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执行指令以控制挡风板311在风道内绕旋转轴315摆动角度。值得一提的,在壳体10还设置有限位结构39,该限位结构39包括有限位部393和连接部391,该连接部391与壳体10固定连接,具体的,该限位部393形成有限位钩,限位钩与连接部391成角度设置,以限制挡风板311摆动的角度,从而避免挡风板 311在摆动的时候碰到换热器5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说的限位钩指的是限位部393折弯所形成的钩状的结构。
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工作流程图。该空调室器内机100的工作流程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S1,接收开机信号,以用户设定的工作模式运行;
步骤S2:检测当前的送风温度;
步骤S3:把当前送风温度与用户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
步骤S4:根据比较结果对挡风结构调节,控制回风风道和换热风道的风量,实现控制送风温度。
具体的,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100制冷模式工作流程图。首先,该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控制器接收用户的开机信号,以及用户所设定的送风温度为T1,空调器室内机100以用户设定的工作模式运行,温度检测器35检测到检测当前的送风的温度T2,当温度检测器35检测到T2高于用户设定的T1,说明室内温度较高,控制器33控制执行器313将挡风板311摆动到1'的位置,该位置是挡风板311摆动上限位置1,此时,风道15里的空气全部经过换热风道153流过,降低送风温度;当温度检测器35检测到的T2等于用户设定的T1时候,可以维持挡风板311的当前位置;当温度检测器35检测到T2低于用户设定的T1,说明室内温度较低,控制器33 控制执行器313将挡风板311摆动到2'的位置,该位置是挡风板311摆动上限位置2,此时,风道15里的空气全部经过回风风道151流过,提高送风温度。同理,空调在制热的模式下也是相同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风量控制装置30设置有包括有挡风结构31、温度检测器35和控制器33,挡风结构31包括有挡风板311、旋转轴315和执行器 313,执行器313与挡风板311固定连接,旋转轴315与壳体10固定连接,挡风板311与旋转轴315连接,通过控制器33控制固定在挡风板311上的执行器313 以控制挡风板311绕旋转轴315摆动,但挡风板311在风道15内摆动的角度能调节进入回风风道151和换热风道153的风量,即通过控制送风口131处的从回风风道151和换热风道153进入空气的混合的比例来控制送风口131处的温度,使送风口131处吹出的风的温度更贴近用户设定的温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室内机100,该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回风口和所述送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
风量控制装置,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安装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量控制装置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有回风风道和换热风道,所述回风风道和所述换热风道在邻近所述送风口处连通;以及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可调节进入所述回风风道和换热风道的风量,空气从所述回风口导入,经由所述回风风道和/或所述换热风道后从所述送风口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控制装置包括挡风结构、温度检测器和控制器,所述挡风结构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温度检测器靠近送风口设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设定温度的温差控制所述挡风结构,调节进入所述回风风道和换热风道的风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有挡风板和执行器,所述执行器与所述挡风板固定连接,所述执行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挡风板罩盖所述风道,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执行器以控制所述挡风板摆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挡风板与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靠近所述换热器设置,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所述挡风板摆动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形成有限位钩,所述限位钩与所述连接部成角度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隔为回风箱和换热箱,所述中隔板上设有过风孔,所述风量控制装置设于所述换热箱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回风箱内。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送风口处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室外机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01822081106.5U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09310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1106.5U CN209310130U (zh)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1106.5U CN209310130U (zh)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0130U true CN209310130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6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1106.5U Active CN209310130U (zh) 2018-12-11 2018-12-11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101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6275A (zh) * 2019-12-23 2022-08-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以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6275A (zh) * 2019-12-23 2022-08-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以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14479C (en) Integrated heat and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 system
CN103574858B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室外回风预处理方法
CN106247552A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5180267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CN102538074B (zh) 一种带双通道装置的空调室内壁挂机
CN106716024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07327929A (zh) 立式空调器以及立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6288256A (zh) 一种具有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洁净室
CN107655083A (zh) 一种控制数据中心静压箱均匀送风的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209310130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4515207A (zh) 多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03737B (zh) 空调设备和运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051933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7622138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AU2017224983B2 (en) Receiver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CN107327930A (zh) 立式空调器以及立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3692515B (zh) 空调系统
CN107816755A (zh) 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
CN20967246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980043U (zh) 下回侧送式多空间空调室内机
CN207365307U (zh) 一种电气控制室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系统
CN215637697U (zh) 一种变风量系统调节末端及变风量空调系统
JP4657530B2 (ja) 高温高湿用空調システム
CN105157109B (zh) 新型节能空调
CN213480403U (zh) 一种可调流路以及新风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