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3808A - 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3808A
CN114103808A CN202111652158.3A CN202111652158A CN114103808A CN 114103808 A CN114103808 A CN 114103808A CN 202111652158 A CN202111652158 A CN 202111652158A CN 114103808 A CN114103808 A CN 114103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lective
module
display
substrate
rearview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21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3808B (zh
Inventor
刘金豆
李文波
冯鸿博
陈婉芝
赵玉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21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3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3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3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3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3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3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3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 B60R1/088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using a cell of electrically changeab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 e.g. liquid-crystal or electrochromic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该防眩后视镜包括透反模块和自发光显示模块,透反模块被配置为当透反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使得入射到透反模块的环境光可透过透反模块,且当透反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使得入射到透反模块的环境光被反射;自发光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当透反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进行发光以实现显示。采用透反模块与自发光显示模块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自发光显示模块的厚度较小且重量较轻,因此,降低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的厚度以及重量。

Description

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车辆必不可少的结构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后视镜已经不再是仅仅具有镜面功能,例如带有显示功能的后视镜已经应用到车辆中。
现有技术中,带有显示功能的后视镜通常存在厚度大、重量大、减震性能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能够降低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的厚度以及重量。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该防眩后视镜包括:
透反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使得入射到所述透反模块的环境光可透过所述透反模块,且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使得入射到所述透反模块的环境光被反射;
自发光显示模块,与所述透反模块层叠设置且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进行发光以实现显示。
可选地,所述透反模块包括液晶盒以及位于所述液晶盒和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之间的透反膜;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液晶盒处于第一偏振状态使得经过所述液晶盒的环境光可透过所述透反膜;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液晶盒使得经过所述液晶盒的环境光被所述透反膜反射。
可选地,所述液晶盒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上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上的第二电极;
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偏光器件,被配置为对光线进行偏振以形成偏振光。
可选地,所述偏光器件为线性光栅,所述线性光栅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透反膜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或者,所述偏光器件为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且所述透反膜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包括:
发光器件,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且环境光亮度低于设定阈值时进行发光;
电子纸显示器件,位于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透反膜的一侧,且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进行显示。
可选地,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包括:
发光器件,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且环境光亮度低于设定阈值时进行显示;
电子纸显示器件,位于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透反膜的一侧,且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且环境光亮度高于设定阈值时进行显示。
可选地,所述发光器件包括:
透明衬底;
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透明衬底上。
可选地,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包括: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进行显示,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
第二偏光片,透光轴方向与所述透反膜的透光轴方向相同;
1/4波片,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液晶盒的一侧;
有机发光显示基板,位于所述1/4波片远离所述液晶盒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透反膜复用为所述第二偏光片。
可选地,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包括:
混合显示基板,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进行显示,所述混合显示基板包括多个电子纸像素和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
可选地,所述电子纸像素排列为多个电子纸像素列,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排列为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列,所述电子纸像素列和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列交替排布。
可选地,在像素行方向以及像素列方向,所述电子纸像素和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均交替排布。
可选地,所述混合显示基板包括:
第三基板,包括第三柔性衬底和位于所述第三柔性衬底上的多个第三电极,多个所述第三电极分为第一电子纸电极和微型发光二极管电极;
多个像素,位于所述第三电极远离所述第三柔性衬底的一侧,相邻所述像素之间为非显示区,所述多个像素分为多个所述电子纸像素和多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其中,每个所述电子纸像素与一个所述第一电子纸电极电连接,每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与一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电极电连接;
第四基板,包括第四柔性衬底、位于所述第四柔性衬底靠近所述第三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二电子纸电极和遮光结构,每个所述第二电子纸电极与一个所述电子纸像素电连接,所述遮光结构在所述第三柔性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非显示区。
可选地,所述电子纸像素包括电泳腔以及位于所述电泳腔内的电泳液和电泳粒子;
所述电泳腔包括微杯和覆盖在所述微杯上的封装层,所述微杯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电子纸电极接触,所述封装层与所述第二电子纸电极接触。
可选地,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微杯和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或者
所述封装层包括的多个封装单元,每个所述封装单元覆盖一个所述微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采用透反模块与自发光显示模块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自发光显示模块的厚度较低且重量较轻,因此,降低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的厚度以及重量;并且透反模块中的液晶盒为柔性液晶盒,这也能够增强防眩后视镜的减震性,降低防眩后视镜因震动而碎裂的风险,从而提升防眩后视镜的安全性能。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眩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眩后视镜中透反模块的第二模式下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眩后视镜中透反模块的第一模式下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防眩后视镜中的透反模块处于第一模式切且环境光的亮度高于设定阈值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一种防眩后视镜中的透反模块处于第一模式且环境光亮度低于设定阈值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另一种防眩后视镜中的透反模块处于第一模式且环境光亮度低于设定阈值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体的防眩后视镜中的透反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防眩后视镜中自发光显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采用有机发光显示基板作为自发光显示模块的一种防眩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采用有机发光显示基板作为自发光显示模块的另一种防眩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具体的防眩后视镜中的透反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是的光路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防眩后视镜中的混合显示基板中的一种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防眩后视镜中的混合显示基板中的另一种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14为图11所示的防眩后视镜中的混合显示基板中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1所示的防眩后视镜中的混合显示基板中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透反模块;11-液晶盒;111-第一基板;1111-第一柔性衬底;1112-第一电极;112-第二基板;1121-第二柔性衬底;1122-第二电极;113-液晶层;114-偏光结构;115-第一密封胶;12-透反膜;
2-自发光显示模块;
2a-自发光显示模块;21a-发光器件;22a-电子纸显示器件;
2b-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1b-第二偏光片;22b-1/4波片;23b-有机发光显示基板;231b-第一薄膜;232b-有机发光器件层;233b-第二薄膜;24-第二密封胶;
2c-混合显示基板;21c-第三基板;211c-第三柔性衬底;212c-第三电极;2121c-第一电子纸电极;2122c-微型发光二极管电极;22c-像素;221c-电子纸像素;2211c-电泳液;2212c-电泳粒子;2213c-微杯;2214c-封装层;222c-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23c-第四基板;231c-第四柔性衬底;232-第二电子纸电极;233c-遮光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包括透反模块和自发光显示模块。
透反模块1被配置为当透反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使得入射到透反模块的环境光可透过透反模块,且当透反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使得入射到透反模块的环境光被反射。
自发光显示模块2与透反模块1层叠设置且被配置为当透反模块1处于第一模式时进行发光以实现显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采用透反模块1与自发光显示模块2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自发光显示模块2的厚度较小且重量较轻,因此,可降低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的厚度以及重量。
可选地,如图2所示,透反模块1,包括:液晶盒11和位于液晶盒11一侧的透反膜12,当液晶盒11处于第一模式时使得经过液晶盒11的环境光可透过透反膜12,当液晶盒11处于第二模式时使得经过液晶盒11的环境光被透反膜12反射;
自发光显示模块2,位于透反膜12远离液晶盒11的一侧且被配置为当液晶盒11处于第一模式时进行发光以实现显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采用透反模块1与自发光显示模块2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自发光显示模块2的厚度较小且重量较轻,因此,可降低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的厚度以及重量。
可选地,请结合图2和图3,本申请提供的防眩后视镜中,透反模块1包括液晶盒11以及位于液晶盒11和自发光显示模块2之间的透反膜12。
当透反模块1处于第一模式时,液晶盒11处于第一偏振状态使得经过液晶盒11的环境光可透过透反膜12,当透反模块1处于第二模式时,液晶盒11使得经过液晶盒11的环境光被透反膜12反射。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后视镜中,液晶盒11包括:偏光器件、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之间的液晶层113。第一基板111包括第一柔性衬底1111以及位于第一柔性衬底1111上的第一电极1112,第二基板112包括第二柔性衬底1121以及位于第二柔性衬底1121上的第二电极1122;偏光器件被配置为对光线进行偏振以形成偏振光。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柔性衬底,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防眩后视镜的重量,而是使得液晶盒11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降低防眩后视镜因震动而碎裂的风险,从而提升防眩后视镜的安全性能。进一步地,第一柔性衬底1111和第二柔性衬底1121上的薄膜晶体管采用有机晶体管(OTFT),能够进一步提升液晶盒11的柔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液晶盒11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偏光器件为线性光栅,线性光栅位于第一柔性衬底1111和第一电极1112之间,透反膜12位于第二基板112远离第一基板111的一侧。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偏光器件为第一偏光片,第一偏光片位于第一基板111远离第二基板112的一侧,且透反膜12的透光轴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垂直。
具体地,透反膜12可以为反射型偏光片,具体可以为反射式偏光镜(Reflectorpolarizer mirror,RPM)以及金属网丝反射型偏光膜中的任一种。
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液晶盒11的液晶层113处于混乱状态时,环境光线被透反膜12反射,此时液晶盒11处于第一偏振状态,即透反模块1处于第一模式,也就是镜面模式;如图3所示,当液晶盒11的液晶层113处于有序状态时,环境光线可透过透反膜12,此时液晶盒11处于第二偏振状态,即透反模块1处于第二模式,也就是显示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方向A是指光线由防眩后视镜外向防眩后视镜内照射,方向B是指光线由防眩后视镜内向防眩后视镜外照射,该方向并非仅是垂直与显示面的方向,也可以与显示面具有一定的角度。在后续实施例中不再对此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符号
Figure BDA0003446847390000081
是指透光轴方向为与纸面平行的方向,而符号“⊙”是指透光轴方向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1112可以为整面电极或者划分为多个第一电极块,第二电极1122也可以为整面电极或者划分为多个第二电极块。并且第一电极1112以及第二电极1122可根据具体应用设置镂空图像,以便更好地对液晶偏转进行控制。
以下对本申请提供的防眩后视镜中的自发光显示模块2进行介绍,该自发光显示模块2具有多种结构,以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对透反模块1的第一模式(镜面模式)和第二模式(显示模式)进行了详尽地说明,因此在后续实施例中,附图仅示出透反模块1处于第二模式(显示模块)下的防眩后视镜的中的光路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后视镜中,自发光显示模块2a包括发光器件21a和电子纸显示器件22a,电子纸显示器件22a位于发光器件21a远离透反膜12的一侧。
具体地,如图4所示,发光器件21a包括透明衬底和位于透明衬底上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需要说明的是,微型发光二极管为微米级发光二极管或者次毫级发光二极管。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发光器件21a被配置为当透反模块1处于第一模式且环境光亮度低于设定阈值时进行发光;电子纸显示器件22a被配置为当透反模块1处于第一模式时进行显示。具体地,环境光亮度低于设定阈值主要是指夜间或者车库等光线晦暗的环境。在本实施例中,该发光器件21a类似于垂直背光板。而电子纸显示器件22a在白天或者光线明亮的环境中以环境光作为光源进行显示,在在夜间或者车库等光线晦暗的环境中以发光器件21a发出的光作为光源进行显示。
可选地,如图4和图6所示,发光器件21a被配置为当透反模块1处于第一模式且环境光亮度低于设定阈值时进行显示;电子纸显示器件22a被配置为当透反模块1处于第一模式且环境光亮度高于设定阈值时进行显示。具体地,环境光亮度低于设定阈值主要是指夜间或者车库等光线晦暗的环境,环境光亮度高于设定阈值主要是指白天或者光线明亮的环境。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21a为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且该基板采用透明衬底,发光器件21a在夜间或者车库等光线晦暗的环境中进行显示;电子纸显示器件22a则在白天或者光线明亮的环境中以环境光作为光源进行显示。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采用发光器件21a与电子纸显示器件22a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显示,而且可以利用环境光作为电子纸显示器件22a的光源,在实现减重减厚以及提升减震性能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系统功耗。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后视镜中,自发光显示模块2包括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b,被配置为当发光器件21a处于第一模式时进行显示。
具体地,如图8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b包括第二偏光片21b、1/4波片22b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其中,第二偏光片21b的透光轴方向与透反膜12的透光轴方向相同,1/4波片22b位于第二偏光片21b远离液晶盒11的一侧,有机发光显示基板23b位于1/4波片22b远离液晶盒11的一侧。
可选地,如图8所示,透反膜12和第二偏光片21b分别设置,或者透反膜12复用为第二偏光片21b。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后视镜中,有机发光显示基板23b包括第一薄膜231b、第二薄膜233b和位于第二薄膜233b靠近第一薄膜231b一侧的有机发光器件层232b,而透反模块1可以设计在第一薄膜231b和第二薄膜233b之间。
具体地,如图9所示,透反膜12复用为第二偏光片,1/4波片22b位于透反膜12和有机发光器件层232b之间,液晶盒11位于第一薄膜231b和透反膜12之间;并且液晶盒11的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先利用第一密封胶115进行密封,再利用第二密封胶24b将液晶层113密封在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之间。
具体地,如图10所示,透反膜12复用为第二偏光片21b,1/4波片22b位于透反膜12和有机发光器件层232b之间,液晶盒11位于第一薄膜231b和透反膜12之间;液晶盒11的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先利用第一密封胶115进行密封,利用第二密封胶24b将和1/4波片22b和有机发光器件层232b密封在第二密封胶24b第二基板11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b作为自发光显示模块时,可采用液晶旋涂技术来制作1/4波片。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采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b作为自发光显示模块2,能够更好地降低防眩后视镜的厚度。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后视镜中,自发光显示模块2包括混合显示基板2c,混合显示基板2c被配置为当透反模块1处于第一模式时进行显示,混合显示基板2c包括多个电子纸像素221c和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222c。
多个电子纸像素221c和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222c可采用不同的排布方式。例如,如图10所示,电子纸像素221c排列为多个电子纸像素列,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222c排列为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列,电子纸像素列和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列交替排布。或者,如图11所示,在像素行方向以及像素列方向,电子纸像素221c和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222c均交替排布。
具体地,如图14所示,混合显示基板2c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板21c、第四基板23c以及多个像素22c。第三基板21c包括第三柔性衬底211c和位于第三柔性衬底211c上的多个第三电极212c,多个第三电极212c分为第一电子纸电极2121c和微型发光二极管电极2122c;多个像素22c位于第三电极212c远离第三柔性衬底211c的一侧,相邻像素22c之间为非显示区,多个像素22c分为多个电子纸像素221c和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222c,其中,每个电子纸像素221c与一个第一电子纸电极2121c电连接,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222c与一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电极2122c电连接;第四基板23c包括第四柔性衬底231c、位于第四柔性衬底231c靠近第三基板21c一侧的多个第二电子纸电极和遮光结构233c,每个第二电子纸电极与一个电子纸像素221c电连接,遮光结构233c在第三柔性衬底211c上的正投影覆盖非显示区。
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电子纸像素221c包括电泳腔以及位于电泳腔内的电泳液2211c和电泳粒子2212c;电泳腔包括微杯2213c和覆盖在微杯2213c上的封装层2214c,微杯2213c的底部与第一电子纸电极2121c接触,封装层2214c与第二电子纸电极接触。
封装层2214c可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例如,如图14所示,封装层2214c覆盖微杯2213c和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222c;或者,如图15所示,封装层2214c包括的多个封装单元,每个封装单元覆盖一个微杯2213c。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后视镜中,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222c在环境光亮度低于设定阈值时进行显示,此时,电子纸像素221c可以进行显示以获得较好的显示效果,电子纸像素221c也可以不进行显示以实现节能;而当环境光亮度高于设定阈值时,电子纸以环境光作为光源进行显示,此时,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222c可以进行显示以获得较好的显示效果,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222c也可以不进行显示以实现节能。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采用透反模块与自发光显示模块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自发光显示模块的厚度较低且重量较轻,因此,降低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的厚度以及重量;并且透反模块中的液晶盒为柔性液晶盒,这也能够增强防眩后视镜的减震性,降低防眩后视镜因震动而碎裂的风险,从而提升防眩后视镜的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反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第一模式时使得入射到所述透反模块的环境光可透过所述透反模块,且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第二模式时使得入射到所述透反模块的环境光被反射;
自发光显示模块,与所述透反模块层叠设置且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进行发光以实现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模块包括液晶盒以及位于所述液晶盒和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之间的透反膜;
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液晶盒处于第一偏振状态使得经过所述液晶盒的环境光可透过所述透反膜;
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液晶盒使得经过所述液晶盒的环境光被所述透反膜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盒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上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上的第二电极;
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偏光器件,被配置为对光线进行偏振以形成偏振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器件为线性光栅,所述线性光栅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透反膜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或者,所述偏光器件为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且所述透反膜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包括:
发光器件,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且环境光亮度低于设定阈值时进行发光;
电子纸显示器件,位于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透反膜的一侧,且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进行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包括:
发光器件,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且环境光亮度低于设定阈值时进行显示;
电子纸显示器件,位于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透反膜的一侧,且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且环境光亮度高于设定阈值时进行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包括:
透明衬底;
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透明衬底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包括: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进行显示,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
第二偏光片,透光轴方向与所述透反膜的透光轴方向相同;
1/4波片,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液晶盒的一侧;
有机发光显示基板,位于所述1/4波片远离所述液晶盒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膜复用为所述第二偏光片。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光显示模块包括:
混合显示基板,被配置为当所述透反模块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进行显示,所述混合显示基板包括多个电子纸像素和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纸像素排列为多个电子纸像素列,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排列为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列,所述电子纸像素列和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列交替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在像素行方向以及像素列方向,所述电子纸像素和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均交替排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显示基板包括:
第三基板,包括第三柔性衬底和位于所述第三柔性衬底上的多个第三电极,多个所述第三电极分为第一电子纸电极和微型发光二极管电极;
多个像素,位于所述第三电极远离所述第三柔性衬底的一侧,相邻所述像素之间为非显示区,所述多个像素分为多个所述电子纸像素和多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其中,每个所述电子纸像素与一个所述第一电子纸电极电连接,每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与一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电极电连接;
第四基板,包括第四柔性衬底、位于所述第四柔性衬底靠近所述第三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二电子纸电极和遮光结构,每个所述第二电子纸电极与一个所述电子纸像素电连接,所述遮光结构在所述第三柔性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非显示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纸像素包括电泳腔以及位于所述电泳腔内的电泳液和电泳粒子;
所述电泳腔包括微杯和覆盖在所述微杯上的封装层,所述微杯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电子纸电极接触,所述封装层与所述第二电子纸电极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微杯和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像素;或者
所述封装层包括的多个封装单元,每个所述封装单元覆盖一个所述微杯。
CN202111652158.3A 2021-12-30 2021-12-30 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 Active CN114103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2158.3A CN114103808B (zh) 2021-12-30 2021-12-30 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2158.3A CN114103808B (zh) 2021-12-30 2021-12-30 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3808A true CN114103808A (zh) 2022-03-01
CN114103808B CN114103808B (zh) 2024-03-22

Family

ID=80363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2158.3A Active CN114103808B (zh) 2021-12-30 2021-12-30 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38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41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2616A (ja) * 2003-08-18 2005-03-10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半透過反射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932597A (zh) * 2005-09-13 2007-03-21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穿透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9656053A (zh) * 2017-09-22 2019-04-19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39204A (zh) * 2020-04-30 2020-07-24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显示装置、防眩显示方法和车内后视镜
CN112874439A (zh) * 2021-02-25 2021-06-01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后视镜、后视镜模组及其防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2616A (ja) * 2003-08-18 2005-03-10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半透過反射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932597A (zh) * 2005-09-13 2007-03-21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穿透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9656053A (zh) * 2017-09-22 2019-04-19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39204A (zh) * 2020-04-30 2020-07-24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显示装置、防眩显示方法和车内后视镜
CN112874439A (zh) * 2021-02-25 2021-06-01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后视镜、后视镜模组及其防眩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41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3808B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8726B2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US9638968B2 (en)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454926A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CN108121020B (zh) 光学元件和具有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
US20200363681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reflective-emissive hybrid display
US20060152473A1 (en) Electrophoretic multi-color display device
KR10206895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07802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7325457B2 (ja) 全内部反射型画像ディスプレイ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アレイ
US1153699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142698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9459487B2 (en)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dichroic dyes mixed in a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4103808A (zh) 具有显示功能的防眩后视镜
KR10071016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9500651A (ja) 反射型バックライト付きディスプレイを備えたミラー
CN10198899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1503038B1 (ko) 3d 입체효과를 가지는 슬림형 자동차 램프
KR10248563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1139200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micro lite-emmitting diode panel overlapped with a reflective display panel
CN11029734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05076B2 (en)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composite display device
KR102496169B1 (ko) 시야각 제어 필름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12859405B (zh) 透明显示模组和透明显示装置
WO2022205512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6367660A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