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6085A - 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6085A
CN114096085A CN202111241359.4A CN202111241359A CN114096085A CN 114096085 A CN114096085 A CN 114096085A CN 202111241359 A CN202111241359 A CN 202111241359A CN 114096085 A CN114096085 A CN 114096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wall
liquid guid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13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2413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60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6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608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81Filters; Lou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63Heat dissipaters releasing heat from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针对这些电气设备封闭散热效果不佳,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爆炸起火危险,给加气站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两端固定连接有侧箱,所述侧箱底部设置有底箱,所述底箱和侧箱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设备主体。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水循环机构可以对水冷机构内的水流进行循环流动,保证了水流的流动换热能力,进一步保证了水冷效果,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可以利用水冷机构对箱体内的设备主体进行进一步换热降温处理,通过设置进气机构和导气机构将外界气流导入到箱体内部,配合排风管实现了气流流通散热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技术的发展,液化天然气(LNG)作为汽车能源已被广泛使用。相比于压缩天然气(LNG)汽车,LNG汽车的行驶里程更长,其车载储气瓶更轻,而且安全性也更高。近年来我国的LNG汽车与之配套的LNG加气站迅猛增长,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这就使得LNG加气站的各方面性能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特别是安全性能方面。
现有加气站控制系统大都是由多个电气设备组成,但是目前这些电气设备都是位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电气箱内进行装载,然而这些电气设备封闭散热效果不佳,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爆炸起火危险,给加气站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一种具有主动散热功能的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显得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基于这些电气设备封闭散热效果不佳,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爆炸起火危险,给加气站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两端固定连接有侧箱,所述侧箱底部设置有底箱,所述底箱和侧箱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两端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设备主体底部设置有导气机构,所述导气机构底部设置有进气机构,所述底箱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和底箱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机构,所述箱体外壁设置有水冷机构,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排风管,所述排风管设置为弯曲状,所述排风管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气罩,所述侧箱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网,所述水冷机构位于侧箱内部,所述底箱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控机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板和连接板,固定板和底箱固定连接,固定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另一端和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和侧箱固定连接,连接板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循环机构包括第四水泵和第一水泵,底箱内壁开设有集液腔,底箱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第一水泵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导液管,第四导液管另一端和集液腔固定连接,第一水泵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导液管,第四导液管底部和底板固定连接,底板内壁为中空,第四水泵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八导液管,第八导液管另一端和集液腔固定连接,第四水泵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七导液管,第七导液管底部和底板固定连接,水冷机构和集液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箱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金属管,连接金属管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金属网,第二金属网顶部和底箱固定连接,第二金属网底部和底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冷机构包括第三水泵和第二水泵,第二水泵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五导液管,第二水泵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液管,第三水泵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六导液管,第三水泵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液管,第六导液管和第五导液管位于集液腔内,箱体外壁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换热管设置为螺旋状,第一导液管和换热管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导液管另一端和换热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换热管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导热涂层,导热涂层和箱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板和第二导液管,夹板位于设备主体两端,且和设备主体自然接触,夹板置为中空,夹板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导液软管,导液软管另一端和换热管固定连接,夹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另一端和箱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导液管两端分别和夹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气机构包括风机和过滤板,集液腔内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布,第一防水布两端之间设置有空腔,空腔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盖板,风机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过滤板位于风机底部,过滤板和底箱外壁固定连接,过滤板底部设置有导液弯管,导液弯管两端分别和连接金属管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气机构包括阴极板和阳极板,箱体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风通道,阴极板和进风通道内部一端固定连接,阳极板和进风通道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阴极板和阳极板分别和电控机构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风通道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转动板,转动杆和转动板设置为中空,转动杆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另一端和底箱固定连接,转动板外壁开设有多个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箱体内的夹持机构将设备主体进行限位固定,通过设置水冷机构可以对箱体外壁进行水冷散热处理,通过设置侧箱两侧的第一金属网可以使气流通过侧箱,提高箱体外壁的水冷效果,保证箱体内部的温度,通过设置水循环机构可以对水冷机构内的水流进行循环流动,保证了水流的流动换热能力,进一步保证了水冷效果,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可以利用水冷机构对箱体内的设备主体进行进一步换热降温处理,通过设置进气机构和导气机构将外界气流导入到箱体内部,配合排风管实现了气流流通散热的目的。
2、该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底箱和底板之间的连接金属板可以将提高水流在底箱和底板之间流通性,且通过设置底箱和底板之间第二金属网使外界气流经过连接金属管,对连接金属管进行降温处理,保证了集液腔内水流温度适中,提高了装置的水冷散热效果,通过设置连接金属管之间的导液弯管设置成连续弯曲状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流和外界换热效率。
3、该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空腔内的风机将外界气流经过第二金属网和过滤网抽进进风通道内,通过设置进风通道内的阴极板和阳极板在电控机构的作用下,对气流进行静电除尘处理,降低了箱体内灰尘量,通过设置进风通道顶部的第二导液管可以在进风通道的气流吹动作用下,对第二导液管进行换热降温处理,通过设置输液管向转动杆及其外壁的转动板内通入水流,转动板在气流的带动下转动,且对气流进行搅动,保证气流均匀进入箱体内,且对气流进行换热降温处理,通过设置转动板外壁的通槽可以保证气流流通量,保证风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的连接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的进风通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的扰流机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的箱体内部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侧箱、3第一导液管、4换热管、5第一金属网、6导热涂层、7导液软管、8排风管、9吸气罩、10夹板、11设备主体、12第一弹簧、13第二导液管、14进风通道、15第三导液管、16第四导液管、17第一水泵、18第四导液管、19第二金属网、20第五导液管、21第二水泵、22第一防水布、23盖板、24过滤板、25导液弯管、26风机、27空腔、28连接金属管、29第六导液管、30第三水泵、31底板、32集液腔、33第七导液管、34第四水泵、35第八导液管、36底箱、37进液管、38第二防水布、39连接板、40第二弹簧、41固定板、42电控箱、43阴极板、44阳极板、45通槽、46输液管、47转动杆、48转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5,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箱体1,箱体1两端固定连接有侧箱2,侧箱2底部设置有底箱36,底箱36和侧箱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箱体1内壁设置有设备主体11,设备主体11两端设置有夹持机构,设备主体11底部设置有导气机构,导气机构底部设置有进气机构,底箱36底部设置有底板31,底板31和底箱36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机构,箱体1外壁设置有水冷机构,箱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排风管8,排风管8设置为弯曲状,排风管8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气罩,侧箱2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网5,水冷机构位于侧箱2内部,底箱36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控机构42,通过设置箱体1内的夹持机构将设备主体11进行限位固定,通过设置水冷机构可以对箱体1外壁进行水冷散热处理,通过设置侧箱2两侧的第一金属网5可以使气流通过侧箱2,提高箱体1外壁的水冷效果,保证箱体1内部的温度,通过设置水循环机构可以对水冷机构内的水流进行循环流动,保证了水流的流动换热能力,进一步保证了水冷效果,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可以利用水冷机构对箱体1内的设备主体11进行进一步换热降温处理,通过设置进气机构和导气机构将外界气流导入到箱体1内部,配合排风管8实现了气流流通散热的目的。
本发明中,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板41和连接板39,固定板41和底箱36固定连接,固定板4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40,第二弹簧40另一端和连接板39固定连接,连接板39和侧箱2固定连接,连接板39和固定板4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布38,使侧箱2和底箱36呈弹性连接,保证侧箱2之间箱体1缓冲振动能力;
第一循环机构包括第四水泵34和第一水泵17,底箱36内壁开设有集液腔32,底箱36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37,第一水泵1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导液管16,第四导液管16另一端和集液腔32固定连接,第一水泵17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导液管18,第四导液管18底部和底板31固定连接,底板31内壁为中空,第四水泵3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八导液管35,第八导液管35另一端和集液腔32固定连接,第四水泵34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七导液管33,第七导液管33底部和底板31固定连接,水冷机构和集液腔32固定连接,使水流能够在底箱36和底板31之间流通循环,保证水冷机构的水冷效果;
底箱36和底板31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金属管28,连接金属管28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金属网19,第二金属网19顶部和底箱36固定连接,第二金属网19底部和底板31固定连接,进气机构包括风机26和过滤板24,集液腔32内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布22,第一防水布22两端之间设置有空腔27,空腔27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盖板23,风机26和空腔27内壁固定连接,过滤板24位于风机26底部,过滤板24和底箱36外壁固定连接,过滤板24底部设置有导液弯管25,导液弯管25两端分别和连接金属管28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底箱36和底板31之间的连接金属板28可以将提高水流在底箱36和底板31之间流通性,且通过设置底箱36和底板31之间第二金属网19使外界气流经过连接金属管28,对连接金属管28进行降温处理,保证了集液腔32内水流温度适中,提高了装置的水冷散热效果,通过设置连接金属管28之间的导液弯管25设置成连续弯曲状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流和外界换热效率;
水冷机构包括第三水泵30和第二水泵21,第二水泵2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五导液管20,第二水泵2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液管15,第三水泵30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六导液管29,第三水泵30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液管3,第六导液管29和第五导液管20位于集液腔32内,箱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换热管4,换热管4设置为螺旋状,第一导液管3和换热管4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导液管15另一端和换热管4另一端固定连接,换热管4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导热涂层6,导热涂层6和箱体1固定连接,对箱体1外壁进行螺旋状接触水冷降温处理;
夹持机构包括夹板10和第二导液管13,夹板10位于设备主体11两端,且和设备主体11自然接触,夹板10置为中空,夹板10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导液软管7,导液软管7另一端和换热管4固定连接,夹板10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12另一端和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导液管13两端分别和夹板10固定连接,对设备主体11进行限位固定,且对设备主体11进行进一步接触换热处理;
导气机构包括阴极板43和阳极板44,箱体1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风通道14,阴极板43和进风通道14内部一端固定连接,阳极板44和进风通道14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阴极板43和阳极板44分别和电控机构42电性连接,进风通道14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7,转动杆47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转动板48,转动杆47和转动板48设置为中空,转动杆47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输液管46,输液管46另一端和底箱36固定连接,转动板48外壁开设有多个通槽45,通过设置空腔27内的风机26将外界气流经过第二金属网19和过滤网24抽进进风通道14内,通过设置进风通道14内的阴极板43和阳极板44在电控机构42的作用下,对气流进行静电除尘处理,降低了箱体1内灰尘量,通过设置进风通道14顶部的第二导液管13可以在进风通道14的气流吹动作用下,对第二导液管13进行换热降温处理,通过设置输液管46向转动杆47及其外壁的转动板48内通入水流,转动板48在气流的带动下转动,且对气流进行搅动,保证气流均匀进入箱体1内,且对气流进行换热降温处理,通过设置转动板48外壁的通槽45可以保证气流流通量,保证风冷效果。
使用时,通过设置箱体1内的夹持机构将设备主体11进行限位固定,通过设置水冷机构可以对箱体1外壁进行水冷散热处理,通过设置侧箱2两侧的第一金属网5可以使气流通过侧箱2,提高箱体1外壁的水冷效果,保证箱体1内部的温度,通过设置水循环机构可以对水冷机构内的水流进行循环流动,保证了水流的流动换热能力,进一步保证了水冷效果,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可以利用水冷机构对箱体1内的设备主体11进行进一步换热降温处理,通过设置进气机构和导气机构将外界气流导入到箱体1内部,配合排风管8实现了气流流通散热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两端固定连接有侧箱(2),所述侧箱(2)底部设置有底箱(36),所述底箱(36)和侧箱(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箱体(1)内壁设置有设备主体(11),所述设备主体(11)两端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设备主体(11)底部设置有导气机构,所述导气机构底部设置有进气机构,所述底箱(36)底部设置有底板(31),所述底板(31)和底箱(36)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机构,所述箱体(1)外壁设置有水冷机构,所述箱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排风管(8),所述排风管(8)设置为弯曲状,所述排风管(8)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气罩,所述侧箱(2)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网(5),所述水冷机构位于侧箱(2)内部,所述底箱(36)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控机构(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板(41)和连接板(39),固定板(41)和底箱(36)固定连接,固定板(4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40),第二弹簧(40)另一端和连接板(39)固定连接,连接板(39)和侧箱(2)固定连接,连接板(39)和固定板(4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布(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机构包括第四水泵(34)和第一水泵(17),底箱(36)内壁开设有集液腔(32),底箱(36)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37),第一水泵(1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导液管(16),第四导液管(16)另一端和集液腔(32)固定连接,第一水泵(17)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导液管(18),第四导液管(18)底部和底板(31)固定连接,底板(31)内壁为中空,第四水泵(3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八导液管(35),第八导液管(35)另一端和集液腔(32)固定连接,第四水泵(34)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七导液管(33),第七导液管(33)底部和底板(31)固定连接,水冷机构和集液腔(3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36)和底板(31)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金属管(28),连接金属管(28)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金属网(19),第二金属网(19)顶部和底箱(36)固定连接,第二金属网(19)底部和底板(3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机构包括第三水泵(30)和第二水泵(21),第二水泵(2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五导液管(20),第二水泵(2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液管(15),第三水泵(30)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六导液管(29),第三水泵(30)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液管(3),第六导液管(29)和第五导液管(20)位于集液腔(32)内,箱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换热管(4),换热管(4)设置为螺旋状,第一导液管(3)和换热管(4)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导液管(15)另一端和换热管(4)另一端固定连接,换热管(4)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导热涂层(6),导热涂层(6)和箱体(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板(10)和第二导液管(13),夹板(10)位于设备主体(11)两端,且和设备主体(11)自然接触,夹板(10)置为中空,夹板(10)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导液软管(7),导液软管(7)另一端和换热管(4)固定连接,夹板(10)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12)另一端和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导液管(13)两端分别和夹板(1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机构包括风机(26)和过滤板(24),集液腔(32)内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布(22),第一防水布(22)两端之间设置有空腔(27),空腔(27)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盖板(23),风机(26)和空腔(27)内壁固定连接,过滤板(24)位于风机(26)底部,过滤板(24)和底箱(36)外壁固定连接,过滤板(24)底部设置有导液弯管(25),导液弯管(25)两端分别和连接金属管(28)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机构包括阴极板(43)和阳极板(44),箱体(1)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风通道(14),阴极板(43)和进风通道(14)内部一端固定连接,阳极板(44)和进风通道(14)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阴极板(43)和阳极板(44)分别和电控机构(42)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14)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7),转动杆(47)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转动板(48),转动杆(47)和转动板(48)设置为中空,转动杆(47)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输液管(46),输液管(46)另一端和底箱(36)固定连接,转动板(48)外壁开设有多个通槽(45)。
CN202111241359.4A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 Withdrawn CN1140960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1359.4A CN114096085A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1359.4A CN114096085A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6085A true CN114096085A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97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1359.4A Withdrawn CN114096085A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608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1902A (zh) * 2022-03-16 2022-05-13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柜
CN114901048A (zh) * 2022-05-25 2022-08-12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 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1902A (zh) * 2022-03-16 2022-05-13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柜
CN114501902B (zh) * 2022-03-16 2023-05-16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柜
CN114901048A (zh) * 2022-05-25 2022-08-12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 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法
CN114901048B (zh) * 2022-05-25 2023-10-20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 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96085A (zh) 一种lng加气站智能控制系统
CN105742752B (zh)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0576336U (zh) 一种提高新能源电池高效储能的散热结构
CN211607236U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主控装置
CN200986271Y (zh) 移动式空调器
CN213235377U (zh) 用于空气压缩机的散热装置
CN207183421U (zh) 一种空气冷却器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空气进气系统
CN21205783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水冷式冷凝器
CN218407735U (zh) 一种改进型空气压缩机
CN203932256U (zh) 具备强制散热功能的电池模组
CN213547272U (zh) 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的水冷回路结构
CN21160524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换热装置
CN212162021U (zh) 一种散热型锂电池
CN212921148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车载充电机
CN211038814U (zh) 一种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冷却管
CN211852104U (zh) 天然气压缩机的排气装置
CN217789145U (zh) 一种配电装置用的内置散热器
CN220475598U (zh)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矿用变频器
CN216775333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节电装置
CN220453840U (zh) 液冷空调机组
CN218723330U (zh) 一种螺旋式换热器
CN215521256U (zh) 一种车用恒压式全封闭涡旋压缩机
CN212851625U (zh) 一种具有简易防水功能且散热的开关电源结构
CN11605365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耐低温电池组
CN214542411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