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5951B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5951B
CN114095951B CN202010858116.4A CN202010858116A CN114095951B CN 114095951 B CN114095951 B CN 114095951B CN 202010858116 A CN202010858116 A CN 202010858116A CN 114095951 B CN114095951 B CN 114095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data
module
target
dat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81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5951A (zh
Inventor
王吉钊
张超
丁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81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59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5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5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5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5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目标设备通过BT模块与第一Hub连接,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模块与另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天线连接,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通过BT模块获取目标设备的数据;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医院,工厂等垂直领域,由于需要数据通信及控制的设备数量一般也都比较多,除了网线直接连接这种方法,更多的情况是将这些这些需要数据通信及控制的设备连接到一个集线器(Hub)上,这个Hub可以是只支持蓝牙(Bluetooth,BT)和网口,或者支持BT、WIFI和网口,或者是支持BT、WIFI、4G和网口,亦可能是支持BT、WIFI、4G、5G和网口。不管是哪种情况,目前的技术方案中,都没有办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整数据流不断,比如采用双蜂窝备份(4G,5G)。由于备份的通信的终端是同一个地点,极大的可能出现备份的通信质量也不好,另外不管是采用同一终端内部双通信模块还是旁边放置另一部通信终端,都会造成备份资源的浪费;比如采用双网线备份,如果终端设备出现突然的死机,主通路和备份通路会同时不能工作;比如采用蜂窝+网线的备份,如果出现死机,同样也会使得备份失效。
因此,如何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目标设备通过BT模块与第一Hub连接,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模块与另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天线连接,方法包括:
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通过BT模块获取目标设备的数据;
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可选的,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均与第二Hub连接,方法还包括:
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向第二Hub发送数据,以用于第二Hub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可选的,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包括:
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可选的,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包括:
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和WIFI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目标设备通过BT模块与第一Hub连接,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模块与另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天线连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通过BT模块获取目标设备的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可选的,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均与第二Hub连接,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向第二Hub发送数据,以用于第二Hub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和WIFI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目标设备通过BT模块与第一Hub连接,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模块与另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天线连接。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目标设备通过BT模块与第一Hub连接,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模块与另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天线连接。基于此,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通过BT模块获取目标设备的数据;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可见,该方法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通信的全链条备份,也可以做到备份硬件资源的复用,进而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院的典型区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等级三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等级四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由背景技术部分可知,由于备份的通信的终端是同一个地点,极大的可能出现备份的通信质量也不好,另外不管是采用同一终端内部双通信模块还是旁边放置另一部通信终端,都会造成备份资源的浪费;比如采用双网线备份,如果终端设备出现突然的死机,主通路和备份通路会同时不能工作;比如采用蜂窝+网线的备份,如果出现死机,同样也会使得备份失效。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介绍。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目标设备通过BT模块与第一Hub连接,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模块与另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天线连接。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通过BT模块获取目标设备的数据。
S102、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包括: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包括: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和WIFI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均与第二Hub连接,方法还包括: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向第二Hub发送数据,以用于第二Hub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目标设备通过BT模块与第一Hub连接,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模块与另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天线连接。基于此,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通过BT模块获取目标设备的数据;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可见,该方法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通信的全链条备份,也可以做到备份硬件资源的复用,进而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内容进行说明。
以下,为了更清楚地对上述内容进行说明,在对上述内容进行说明之前,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医院的典型区域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医院的典型区域示意图。其中,01表征覆盖医院的4G,5G基站,02表征普通病房A,03表征手术室A,04表征公共区域A,05表征ICU A,06表征病房B,07表征集线器Hub,08表征传感器1,09表征传感器2,10表征设备1,11表征设备2,12表征单独的BT天线,13表征支持4G、5G、WIFI、BT的Hub中的BT模块1,14表征支持4G、5G、WIFI、BT的Hub中的BT模块2以及15表征支持4G、5G、WIFI、BT的Hub。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08,09,10,11这些传感器和设备的数量是不固定的,图2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示范性的说明,并不对本发明实施例造成任何限定。例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传感器和设备可以是支持BT的一些心率传感器,氧气流量传感器或者电子体温计等等。
其中,15所表征支持4G、5G、WIFI、BT的Hub,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需要支持双BT,这样可以支持08,09,10,11这些传感器和设备通过BT连接到15所表征的Hub上,使得数据通过4G,5G,或者网线传输到设备管理平台上。
线条1,表示02病房A的Hub的BT2模块可以通过同轴线的方式连接到03手术室A的BT天线,其作用是为了方便02病房A的Hub可以获取03手术室A内的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
线条2,表示所有房间和公共区域的Hub可以通过网线连接到总Hub07中,以使得所有房间和公共区域的Hub可以组成要给内部局域网实现数据互通。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数据通信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
等级一:病房中的Hub独立工作,传感器和设备通过单BT(BT1)同Hub保持连接;Hub通过4G或者5G这种蜂窝通信的网络同设备管理平台保持连接;
等级二:病房中的Hub独立工作,传感器和设备通过单BT(BT1)同Hub保持连接;Hub通过4G或者5G这种蜂窝通信的网络和WIFI通信网络同设备管理平台连接,保证同时有两个数据通路的存在;
等级三:病房中的Hub不独立工作,传感器和设备通过BT1和BT2分别连接到本病房中的Hub及预先设定的(BT2连接)其他房间Hub,两个Hub同时通过4G或者5G这种蜂窝通信的网络连接到设备管理平台;
等级四:病房中的Hub不独立工作,传感器和设备通过BT1和BT2分别连接到本病房中的Hub及预先设定的(BT2连接)其他房间Hub,Hub1通过4G或者5G这种蜂窝通信的网络和WIFI通信网络同设备管理平台连接,Hub2通过4G或者5G这种蜂窝通信的网络和WIFI通信网络同设备管理平台连接,保证同一个传感器或者设备的数据有四个链路存在。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病房或者区域中的具体设备数据需求,确定具体病房或者区域需要使用哪种等级。
其中,等级四为最高等级的数据保护等级,比如远程手术的手术室可以设定为等级四,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手术室Hub突发死机,出现重启或者坏掉的情况;或者,可以避免WLNA网络坏掉、两台Hub中有某一台的蜂窝信号不好导致的数据传输终端或者数据量过小的情况,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此外,由于Hub的能力足够,在做类似于蜂窝网络连接设备管理平台的同时,还可以继续提供类似于WIFI AP的功能,供所在区域的人员继续通过Hub上网。
等级一表征没有任何数据备份的情况,可以应用于对日常的病房看护传感器的普通病房,如果普通病房放置了需要特殊对待的设备,可以通过在设备管理平台上修改的方式,使等级一的配置更改为更高的等级,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以按照等级四的硬件配置的,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实时进行配置,使得每个区域的等级非常灵活。
以下结合图3,以02病房A为等级三为例,对配置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02病房A中的08、09、10、11传感器和设备可以通过BT连接到02病房A15Hub的13BT1,以及通过02病房A12BT天线连接到06病房B的Hub上面。其中,通过BT连接到02病房A15Hub的13BT1之后,可以连接到02病房A15Hub所在的4G、5G网络所在基站;通过02病房A12BT天线连接到06病房B的Hub上面之后,可以连接到06病房A的Hub所在的4G、5G网络所在基站。最终,通过4G、5G基站网络连接到设备管理平台。
或者,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假设02病房A按照等级四进行配置。以下将结合图4,针对等级四的配置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02病房A中的08、09、10、11传感器和设备可以通过BT连接到02病房A15Hub的13BT1,以及通过02病房A12BT天线连接到06病房B的Hub上面。02病房A15Hub所在的4G、5G网络所在基站,以及02病房A15Hub连接的07有线Hub,通过网络连接到设备管理平台。06病房B所在的4G、5G网络所在基站,以及06病房A15Hub连接的07有线Hub,通过网络连接到设备管理平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医院的这种垂直行业中,可以灵活的,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不仅限于上述例举的医院,其对于工业,教育等其他垂直行业一样的适用。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目标设备通过BT模块与第一Hub连接,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模块与另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天线连接,可以包括获取模块510以及第一发送模块520。
获取模块510,用于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通过BT模块获取目标设备的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520,用于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可选的,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均与第二Hub连接,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各个目标区域中的第一Hub向第二Hub发送数据,以用于第二Hub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520,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520,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和WIFI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图5所示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具有实现图1中各个步骤的功能,并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中,数据传输系统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目标设备通过BT模块与第一Hub连接,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模块与另一个目标区域中的BT天线连接。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发明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adioFrequency,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所述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所述目标设备通过所述BT模块与所述第一Hub连接,一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BT模块与另一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BT天线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各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第一Hub,通过所述BT模块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数据;
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第一Hub均与第二Hub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各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第一Hub向所述第二Hub发送所述数据,以用于所述第二Hub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包括:
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包括:
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和WIFI通信网络,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5.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所述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所述目标设备通过所述BT模块与所述第一Hub连接,一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BT模块与另一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BT天线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各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第一Hub,通过所述BT模块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第一Hub均与第二Hub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各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第一Hub向所述第二Hub发送所述数据,以用于所述第二Hub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蜂窝通信网络和WIFI通信网络,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9.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在基站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目标区域,每个所述目标区域中设置有目标设备、蓝牙BT天线和第一集线器Hub,所述第一Hub中设置有BT模块,所述目标设备通过所述BT模块与所述第一Hub连接,一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BT模块与另一个所述目标区域中的所述BT天线连接。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0858116.4A 2020-08-24 2020-08-2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095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8116.4A CN114095951B (zh) 2020-08-24 2020-08-2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8116.4A CN114095951B (zh) 2020-08-24 2020-08-2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5951A CN114095951A (zh) 2022-02-25
CN114095951B true CN114095951B (zh) 2023-09-05

Family

ID=80295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8116.4A Active CN114095951B (zh) 2020-08-24 2020-08-2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595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0874A (ja) * 2004-11-15 2006-06-01 Aruze Corp 通信システム
US8918863B1 (en) * 2006-12-21 2014-12-23 Symant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urce data that is a target of a backup service to detect malicious attacks and human errors
CN105099771A (zh) * 2015-07-02 2015-11-25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链路切换、实现链路冗余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6502840A (zh) * 2016-10-25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772909B1 (en) * 2012-03-30 2017-09-26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Dynamic proxy server assignment for virtual machine backup
CN109922157A (zh) * 2019-03-20 2019-06-21 李玉涛 一种基于无线备份的数据传输系统
CN110535946A (zh) * 2019-08-30 2019-12-03 北京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2939A1 (en) * 2011-01-14 2012-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leheal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ub and service platform system
CN103503521B (zh) * 2011-03-01 2017-05-3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mban服务的回程链路辅助室内频谱使用施行方案
CN114911649A (zh) * 2017-06-02 2022-08-16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备份和恢复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0874A (ja) * 2004-11-15 2006-06-01 Aruze Corp 通信システム
US8918863B1 (en) * 2006-12-21 2014-12-23 Symant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urce data that is a target of a backup service to detect malicious attacks and human errors
US9772909B1 (en) * 2012-03-30 2017-09-26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Dynamic proxy server assignment for virtual machine backup
CN105099771A (zh) * 2015-07-02 2015-11-25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链路切换、实现链路冗余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6502840A (zh) * 2016-10-25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922157A (zh) * 2019-03-20 2019-06-21 李玉涛 一种基于无线备份的数据传输系统
CN110535946A (zh) * 2019-08-30 2019-12-03 北京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涛.一种WSN组网可靠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5951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5177B (zh) 一种iab基站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217784B (zh) 一种通信架构中的无线网络、通信设备和接入点
CN101217785B (zh) 通信架构中的无线网络、接入点和客户端设备
CN101779505B (zh) 无线节点的注册方法和装置
US200800081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idging wireless control networks
KR20220027280A (ko)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040869B (zh) 用于指示自动电力变换设备的状态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0650027B (zh) 一种配置方法、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08769275A (zh) 一种接入系统和服务器
CN114342483B (zh)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70168473A1 (en) Signalling of specification information on an industrial device
CN110602768A (zh) 一种融合多类数据传输协议的智能物联网网关方法及装置
CN114095951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37078A (zh) 一种系统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终端
JP2005027239A (ja) 情報供給システム、情報供給方法、情報要求装置、情報要求方法、情報中継装置、情報中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048987B (zh) 一种多媒体系统入口网元的选择方法、注册方法及装置
EP4029181A1 (en) Monitor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US20190068737A1 (en) Message pushing system, client equipment and message pushing method thereof
CN115022116A (zh) 一种电台拉远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36660A (zh) 中继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6266899A (zh) 跟踪区边界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05474706B (zh) Wtp接入方法、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74396B (zh) 一种基于北向接口监控电力lte无线cpe终端的方法
CN110324398B (zh) 用于远程支持电驱动器装置的方法
AU2016286227B2 (en) Data collection network and data collec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