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5601A - 一种提醒方法、系统、装置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醒方法、系统、装置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5601A
CN114095601A CN202111424671.7A CN202111424671A CN114095601A CN 114095601 A CN114095601 A CN 114095601A CN 202111424671 A CN202111424671 A CN 202111424671A CN 114095601 A CN114095601 A CN 114095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minding
event
alarm clock
reminded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46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5601B (zh
Inventor
梁宝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46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56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5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5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5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5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1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H04M1/7242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with automatic activation of emergency service functions, e.g. upon sensing an ala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schedules, e.g. using calenda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穿戴设备,该方案中,在接收到终端推送的时间提醒信息之后,基于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并在待判断参数满足提醒条件时,持续对用户提醒,直至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之后,才停止对用户进行提醒,否则,会一直对用户进行提醒。可见,本申请中在需要对待提醒事件进行提醒时,持续对用户进行提醒,直至接收到取消提醒指令之后才会停止提醒,通过本申请中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看到事件提醒信息的概率,从而避免用户错过事件提醒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提醒方法、系统、装置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闹钟提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类产品目前处于市场爆发期,其中,手环提供的闹钟功能可以对用户进行提醒,从而解决用户时刻要将手机放在身边的困扰。
具体地,用户通常会在手机的日历和备忘录中设置提醒,然后日历和备忘录会将提醒信息推送至手环,手环在接收到提醒信息之后,对用户进行提醒。但是,目前的手环在接收到提醒信息后,只对用户提醒一次,如果用户当前没有佩戴手环或者没有注意到提醒信息,很容易导致错过日历或备忘录中的提醒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穿戴设备,在需要对待提醒事件进行提醒时,持续对用户进行提醒,直至接收到取消提醒指令之后才会停止提醒,通过本申请中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看到事件提醒信息的概率,从而避免用户错过事件提醒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醒方法,包括:
接收事件提醒信息,所述事件提醒信息包括待提醒事件及提醒条件;
基于所述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
判断当前的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所述提醒条件;
若是,则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
优选地,所述提醒条件包括终端的电量阈值时;
基于所述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提醒条件确定所述待判断参数为所述终端的当前电量;
判断当前的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所述提醒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终端的当前电量是否小于所述电量阈值;
若小于,则进入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提醒条件包括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时;
基于所述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提醒条件确定所述待判断参数为时间;
判断当前的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所述提醒条件,包括: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
若达到,则进入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的步骤。
优选地,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之前,还包括:
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并基于当前的所述睡眠状态及预设睡眠状态-提前提醒时间段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的提前提醒时间段;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包括: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前提前提醒时间段的时间;
若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前提前提醒时间段的时间,则进入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事件提醒信息还包括闹钟类型,所述闹钟类型包括智能闹钟和普通闹钟;
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事件提醒信息判断所述闹钟类型是所述智能闹钟还是所述普通闹钟;
若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智能闹钟,则进入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的步骤;
若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普通闹钟,则进入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步骤。
优选地,基于所述事件提醒信息判断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智能闹钟还是所述普通闹钟,包括: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在预设睡眠时间段内;
若在所述预设睡眠时间段内,则判定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智能闹钟;
若在所述预设睡眠时间段外,则判定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普通闹钟。
优选地,所述事件提醒信息还包括信息类型;
基于所述事件提醒信息判断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智能闹钟还是所述普通闹钟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事件提醒信息的信息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
若所述信息类型为所述预设类型,则进入基于所述事件提醒信息判断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智能闹钟还是所述普通闹钟的步骤。
优选地,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之前,还包括:
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并基于当前的所述睡眠状态及预设睡眠状态-提醒方式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的提醒方式;
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包括:
以确定的当前的所述提醒方式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醒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所述的提醒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提醒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穿戴设备,该方案中,在接收到终端推送的时间提醒信息之后,基于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并在待判断参数满足提醒条件时,持续对用户提醒,直至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之后,才停止对用户进行提醒,否则,会一直对用户进行提醒。可见,本申请中在需要对待提醒事件进行提醒时,持续对用户进行提醒,直至接收到取消提醒指令之后才会停止提醒,通过本申请中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看到事件提醒信息的概率,从而避免用户错过事件提醒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穿戴设备,在需要对待提醒事件进行提醒时,持续对用户进行提醒,直至接收到取消提醒指令之后才会停止提醒,通过本申请中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看到事件提醒信息的概率,从而避免用户错过事件提醒信息。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11:接收事件提醒信息,事件提醒信息包括待提醒事件及提醒条件;
预先接收事件提醒信息,其中,事件提醒信息中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待提醒事件及提醒条件。本方案通过判断是否满足提醒条件判定是否对待提醒事件进行提醒。
例如,本申请中的事件提醒信息为终端的电量提醒信息,则待提醒事件可以是对电量的显示,或者是充电需求等,对应的,提醒条件即为,判断终端的电量是否达到预设电量(例如10%),若是,则对电量进行显示,或者显示充电需求,以提醒用户。再者,假设本申请中的待提醒事件为吃饭,对应的,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为预设吃饭时时间(例如12:00),若是,则对用户进行提醒。当然,具体不限于上述举例,也可以是其他的实现方式。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事件提醒信息可以但不限于是终端发送至本申请中的处理器,其中,终端可以是手机或者其他的服务器等,具体地,在终端为手机时,手机推送给处理器发送的事件提醒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为日历信息或者备忘录信息等,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S12:基于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
在接收到的事件提醒信息之后,可以获取到事件提醒信息中的提醒条件,由于不同的提醒条件对应的待判断参数不同,因此,本申请中在获取到事件提醒信息之后,还基于事件提醒信息中的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以便后续基于待判断参数判断是否满足提醒条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提醒条件包括终端的电量阈值时;
基于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包括:
基于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为终端的当前电量;
判断当前的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提醒条件,包括:
判断终端的当前电量是否小于电量阈值;
若小于,则进入持续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的步骤。
例如,需要对终端的电量进行提醒时,需要判断终端的电量是否达到电量阈值,此时需要获取的待判断参数为终端的电量,则判断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事件条件即是判断终端的当前电量是否小于电量阈值,若小于,则持续提醒直至用户取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提醒条件包括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时;
基于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包括:
基于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为时间;
判断当前的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提醒条件,包括: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
若达到,则进入持续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的步骤。
或者,需要对某一时间的待提醒事件(例如吃饭)进行提醒时,需要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吃饭的时间,此时需要获取的待判断参数为时间,则判断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事件条件即是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若达到,则持续提醒直至用户取消。同样的,在需要对其他的事件进行提醒时,由于提醒条件不同,对应的待判断参数也不相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S13:判断当前的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提醒条件;
S14:若是,则持续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
在获取到待判断参数之后,判断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提醒条件,若满足,则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且本申请对用户进行提醒的方式为持续提醒,直至用户发送取消提醒指令,才停止对用户进行提醒,在用户不发送取消提醒指令时,一直处于提醒的状态,在不考虑功耗的情况下,若用户不发送取消提醒指令,则会一直处于提醒的状态,用户肯定能看到提醒信息。考虑到功耗的情况下,由于提醒时间变长,也大大提高了用户接收到提醒信息的概率。
例如,需要对终端的电量进行提醒时,获取终端的当前电量,并判断终端的当前电量是否达到电量阈值(如10%),若是,则持续提醒电量低,直至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才停止用户对电量低的情况的提醒,以提示用户及时充电。再例如,需要对某一时间的待提醒事件(例如吃饭)进行提醒时,获取当前的时间,并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为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若是,则持续提醒用户吃饭,直至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才停止用户对电量低的情况的提醒。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取消提醒指令可以但不限于为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发送的(例如按键或者可触摸屏幕等),具体发送的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用户进行提醒待提醒事件时,可以但不限于是通过控制提示装置动作,以输出提醒信息,其中,提示装置可以但不限于为震动模块(如马达)、显示模块(如显示屏)及声音模块(如喇叭或蜂鸣器)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可见,本申请中在需要对待提醒事件进行提醒时,持续对用户进行提醒,直至接收到取消提醒指令之后才会停止提醒,通过本申请中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看到事件提醒信息的概率,从而避免用户错过事件提醒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之前,还包括:
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并基于当前的睡眠状态及预设睡眠状态-提前提醒时间段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的提前提醒时间段;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包括: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前提前提醒时间段的时间;
若达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前提前提醒时间段的时间,则进入持续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的步骤。
考虑到用户在睡眠状态下,对于用户需要注意的待提醒事件,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因此,为了用户能提前对待提醒事件做准备,在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之前,还设置有预设睡眠状态-提前提醒时间段的对应关系,具体的,在不同的睡眠状态下,对用户进行提前提醒的时间段不同。其中,建立对应关系这一步骤在最初只进行一次,之后在需要对对应关系进行调整时,可以对其进行修改。
具体的,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然后基于当前的睡眠状态和对应关系确定提前提醒时间段,然后具体在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之前提前提醒时间段的时间,对用户持续提醒待提醒事件,直至用户取消提醒。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睡眠状态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清醒状态、浅睡状态和深睡状态,其中,清醒状态对应的提前提醒时间段可以但不限于为0,浅睡状态对应的提前提醒时间段可以但不限于为15分钟,深睡状态对应的提前提醒时间段可以但不限于为0。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的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通过运动算法获取到的。
以浅睡状态为例,例如,待提醒事件为吃饭,对应发生的事件为12:00,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浅睡状态之后,在达到11:45时,对用户持续提醒待提醒事件,直至用户取消,给用户的足够的准备时间,为了使准备时间更加充足,也可以是大于15分钟的时间段,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申请人将本申请中深睡状态对应的提前提醒时间段设定为0的原因为:考虑到人不容易进入深睡模式,为了尽可能的保证用户的睡眠质量,从而尽量在深睡状态下不打扰用户。以上为出于对用户的睡眠质量的考虑进行的选择,那么出于使用户不错过提醒信息的考虑,深睡状态对应的提前提醒时间段也可以不为零,或者可以大于浅睡状态对应的提前提醒时间段。
综上,通过本申请中的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睡眠状态,对用户进行不同程度的提前提醒,以便用户针对需要注意的待提醒事件,用户有更多的准备时间,避免错过待提醒事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事件提醒信息还包括闹钟类型,闹钟类型包括智能闹钟和普通闹钟;
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之前,还包括:
基于事件提醒信息判断闹钟类型是智能闹钟还是普通闹钟;
若闹钟类型为智能闹钟,则进入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的步骤;
若闹钟类型为普通闹钟,则进入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智能闹钟,即为在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前的提前提醒时间段的时间做判断,确定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并基于睡眠状态提前不同时间对用户持续提醒待提醒事件,直至用户取消提醒。
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普通闹钟,即为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的闹钟,定时任务在整分钟判断是否达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如果达到,则开始对用户持续提醒待提醒事件。
具体地,在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之前,还判断用户将待提醒事件对应的闹钟设定为普通闹钟还是智能闹钟,若是智能闹钟,则进入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的步骤,并对睡眠状态进行判断,以提前不同的时间段对用户持续提醒待提醒事件,直至用户取消。若是普通闹钟,则不需要进入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的步骤,直接判断当前的事件是否达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即可,并在达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时,对用户持续提醒待提醒事件,直至用户取消提醒。
可见,通过本申请中的方式,不需要对所有的待提醒事件都进行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的步骤,且实现了对不同的提醒方式的区分,提高了提醒的智能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事件提醒信息判断闹钟类型为智能闹钟还是普通闹钟,包括: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在预设睡眠时间段内;
若在预设睡眠时间段内,则判定闹钟类型为智能闹钟;
若在预设睡眠时间段外,则判定闹钟类型为普通闹钟。
本实施例旨在说明如何判断用户设定的是普通闹钟还是智能闹钟,具体地,穿戴设备提供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给用户,用户可以将预设睡眠时间段设定为睡眠时间,若当前的时间在此预设睡眠时间段内,判定其为智能闹钟,在此预设睡眠时间段外,判定为普通闹钟。
其中,预设睡眠时间段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晚间睡眠时间段和午睡时间段,例如,午睡时间段:12:00~13:00,晚间睡眠时间段:22:00~次日8:00。具体地,事件提醒信息的第一结构体为:
Figure BDA0003377795760000091
第一结构体中,msg_type指的是事件提醒信息的信息类型,time_stamp为预设睡眠时间段,title为事件提醒信息的标题,message为事件提醒信息的内容;
具体地,闹钟的第二结构体为:
Figure BDA0003377795760000092
Figure BDA0003377795760000101
第二结构体中,time字段等于第一结构体中的time_stamp,title和message字段分别复制第一结构体中的title和message,index根据当前的闹钟数量(例如8:00一个闹钟,10:00一个闹钟,则闹钟数量即为2),依次增加,然后新增闹钟。
其中,第二结构体中包含的time_stamp信息,穿戴设备在收到上述事件提醒信息之后,会判断time_stamp是否在预设睡眠时间段(午睡时间段及晚间睡眠时间段内),如果在,则设定为智能闹钟,否则,设定为普通闹钟。
此外,还考虑到用户可能会在预设睡眠时间段外的时间睡觉,因此,还可以一直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然后基于获取到的睡眠状态判断是否启用智能闹钟,若监测到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则启用智能闹钟,否则,启用普通闹钟。以上只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个别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举例。
综上,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方式,可以智能的判断设定的闹钟为普通闹钟还是智能闹钟,提高了对用户进行提醒的智能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事件提醒信息还包括信息类型;
基于事件提醒信息判断闹钟类型为智能闹钟还是普通闹钟之前,还包括:
判断事件提醒信息的信息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
若信息类型为预设类型,则进入基于事件提醒信息判断闹钟类型为智能闹钟还是普通闹钟的步骤。
考虑到现在用户的生活习惯更倾向于在手机日历和备忘录中设置提醒,因此,考虑到穿戴设备的功耗,本实施例可以只对部分的信息类型对应的提醒设置为智能闹钟还是普通闹钟,其余的提醒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不做处理。
因此,本申请中,在判断闹钟类型为智能闹钟还是普通闹钟之前,还判断接收到的事件提醒信息的信息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并在其为用户设定的预设类型时,才进入判断是智能闹钟还是普通闹钟的步骤,否则,不对其处理。
具体地,在终端为手机,穿戴设备为手环时,手机和手环传输消息有固定的结构体,请参照上述第一结构体,其中,msg_type表征事件提醒信息的信息类型,例如,信息类型可以表征事件提醒信息为日历信息、备忘录信息、QQ信息、微信信息等等,所以手环可以根据msg_type分辨出传输的事件提醒信息的信息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例如预设类型为日历信息或备忘录信息时,则是根据msg_type分辨出传输的事件提醒信息的信息类型是否为日历信息或备忘录信息,如果手机推送的事件提醒信息不是日历和备忘录,手环不做处理,如果推送的事件提醒信息是日历信息和备忘录信息,则进入判断事件提醒信息设置成智能闹钟还是普通闹钟的步骤。
可见,通过本申请中的方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将固定信息类型对应的闹钟设定为智能闹钟,避免错过预设信息类型的提醒。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持续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之前,还包括:
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并基于当前的睡眠状态及预设睡眠状态-提醒方式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的提醒方式;
持续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包括:
以确定的当前的提醒方式持续对用户提醒待提醒事件。
此外,本申请还可以在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下,对用户的提醒时的提醒方式进行区分,例如,在用户清醒的情况下,考虑到周围环境可能会比较嘈杂,因此可以是通过不间断的震动和/或不间断的声音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持续提醒;在用户浅睡的情况下,考虑到周围的环境相对会比较安静,因此可以是通过震动或者声音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持续提醒,使用一种提醒方式,可以降低穿戴设备的功耗。在用户深睡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尽快的叫醒用户,可以使用强度较大的震动和/或较大的声音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持续提醒。
以上只是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提醒方式和睡眠状态的对应关系进行调整,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可见,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方式,可以实现针对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醒,提高对用户进行提醒的智能性。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2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22,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提醒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提醒装置,对于提醒装置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提醒装置。穿戴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手环,对于穿戴设备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事件提醒信息,所述事件提醒信息包括待提醒事件及提醒条件;
基于所述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
判断当前的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所述提醒条件;
若是,则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条件包括终端的电量阈值时;
基于所述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提醒条件确定所述待判断参数为所述终端的当前电量;
判断当前的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所述提醒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终端的当前电量是否小于所述电量阈值;
若小于,则进入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条件包括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时;
基于所述提醒条件确定待判断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提醒条件确定所述待判断参数为时间;
判断当前的待判断参数是否满足所述提醒条件,包括: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
若达到,则进入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之前,还包括:
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并基于当前的所述睡眠状态及预设睡眠状态-提前提醒时间段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的提前提醒时间段;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包括: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前提前提醒时间段的时间;
若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前提前提醒时间段的时间,则进入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并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取消提醒指令后,停止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提醒信息还包括闹钟类型,所述闹钟类型包括智能闹钟和普通闹钟;
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事件提醒信息判断所述闹钟类型是所述智能闹钟还是所述普通闹钟;
若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智能闹钟,则进入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的步骤;
若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普通闹钟,则进入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达到所述待提醒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事件提醒信息判断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智能闹钟还是所述普通闹钟,包括:
判断当前的时间是否在预设睡眠时间段内;
若在所述预设睡眠时间段内,则判定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智能闹钟;
若在所述预设睡眠时间段外,则判定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普通闹钟。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提醒信息还包括信息类型;
基于所述事件提醒信息判断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智能闹钟还是所述普通闹钟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事件提醒信息的信息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
若所述信息类型为所述预设类型,则进入基于所述事件提醒信息判断所述闹钟类型为所述智能闹钟还是所述普通闹钟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之前,还包括:
确定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并基于当前的所述睡眠状态及预设睡眠状态-提醒方式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的提醒方式;
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包括:
以确定的当前的所述提醒方式持续对用户提醒所述待提醒事件。
9.一种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提醒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醒装置。
CN202111424671.7A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穿戴设备 Active CN1140956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4671.7A CN114095601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4671.7A CN114095601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5601A true CN114095601A (zh) 2022-02-25
CN114095601B CN114095601B (zh) 2023-09-08

Family

ID=80305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4671.7A Active CN114095601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56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7288A (zh) * 2022-03-31 2022-07-0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通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2255A (zh) * 2011-11-10 2012-10-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醒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096102A (zh) * 2015-07-15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提醒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227778A (zh) * 2015-10-22 2016-01-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事件提醒的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05662371A (zh) * 2014-11-21 2016-06-1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786187A (zh) * 2016-03-17 2016-07-2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闹钟时间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5929965A (zh) * 2016-05-17 2016-09-0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06250295A (zh) * 2016-07-22 2016-12-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电量监测方法、系统、穿戴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8310585A (zh) * 2018-01-10 2018-07-2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智能手环的深度睡眠唤醒方法及其系统
CN112488406A (zh) * 2020-12-08 2021-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闹钟设置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2255A (zh) * 2011-11-10 2012-10-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醒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662371A (zh) * 2014-11-21 2016-06-1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096102A (zh) * 2015-07-15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提醒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227778A (zh) * 2015-10-22 2016-01-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事件提醒的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05786187A (zh) * 2016-03-17 2016-07-2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闹钟时间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5929965A (zh) * 2016-05-17 2016-09-0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06250295A (zh) * 2016-07-22 2016-12-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电量监测方法、系统、穿戴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8310585A (zh) * 2018-01-10 2018-07-2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智能手环的深度睡眠唤醒方法及其系统
CN112488406A (zh) * 2020-12-08 2021-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闹钟设置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7288A (zh) * 2022-03-31 2022-07-0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通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5601B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27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tting alarms and notifications
US10485474B2 (en) Sleep monitoring system
CN105282343B (zh) 一种睡眠智能提醒的方法和装置
EP1589385B1 (en) Method for setting up a wake-up alarm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4935727B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接听电话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058679A1 (en) Wake Status Detection for Suppression and Initiation of Notifications
CN104469659A (zh) 一种基于蓝牙外设的终端提醒方法和系统
CN103685736A (zh) 一种用于闹钟开启、关闭提醒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7613136B (zh) 一种智能闹钟的自动调整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357267B (zh) 一种闹钟的响铃时刻的设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230826B1 (en) Configure smartphone based on user sleep status
CN105847579A (zh) 一种闹钟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402936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operation modes of a mobile device
CN114095601B (zh) 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及穿戴设备
CN108229920B (zh) 一种事务提醒的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10658717B (zh) 闹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7508962B (zh) 实现免打扰功能的提醒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781842A (zh) 控制家居设备工作的方法、可穿戴终端和存储装置
US11507169B2 (en) User state-based device power conservation
US201400576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operation modes of a mobile device
US5493611A (en) User configurable telephone with alarm feature
US20200320890A1 (en) User state-based learning reinforcement
US11166128B2 (en) User state-based handling of calls and alerts
CN109451156A (zh) 一种闹钟自动提醒方法、系统、智能终端
CN109889653A (zh) 一种提醒信息重复设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