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3487A - 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3487A
CN114093487A CN202111488917.7A CN202111488917A CN114093487A CN 114093487 A CN114093487 A CN 114093487A CN 202111488917 A CN202111488917 A CN 202111488917A CN 114093487 A CN114093487 A CN 114093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egistration
data
inspect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89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3487B (zh
Inventor
姚伟
邹小丽
施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ng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ng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ng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Yangzhong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114889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3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3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3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3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3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2Reservations, e.g. for tickets, services or ev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通过在人工通道和线上通道填写预检分诊表,以及在人工模块、自助模块、以及线上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既为不同人群提供最适合的填写方式,同时也通过多通道多种类填写方式解决了现有预检分诊表采用现场填写方式排队等待时间长,填写交流时增大病毒传播风险的隐患;通过为对应偏差样本限定对应的有效时间,从而为需要频繁进出医疗机构的人员通过设置对应有效时间,避免短时间内需要多次反复填写的麻烦,同时在超出对应有效时间阈值时及时废除并发送提示信息,从而保证有效期限,避免有效时间的非预期滥用;有效保证填写数据真实有效,保证后期疫情爆发时进入医疗机构内部的用户流调工作准确到位。

Description

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构挂号就诊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疫情爆发时,医疗机构作为疫情时期患者聚集地,病毒传染和传播潜力巨大,有较大可能与其密切接触的患者人群和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极大。鉴于此,在疫情爆发时,有些医疗机构在入院人员进院检查时,除了需要核验健康码和行程码以外,还需要额外填写预检分诊表,以便于对入院人群进行统一管理有迹可循;但是当前预检分诊表在使用中尚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预检分诊表大多采用现场填写方式,排队等待时间长,填写交流时增大病毒传播风险;
2)现有预检分诊表填写采用进院人员必填制,对于频繁进出医疗机构的人员短时间内需要多次反复填写;
3)现有预检表现场填写笔迹多样,既不能保证填写真实性,又不能保证填写完善,为后期疫情爆发人员流调增加困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进入通道,所述进入通道包括人工通道及线上通道,用户能够经由选择人工通道实地进入医疗机构内部,和/或用户能够经由线上通道线上进入医疗机构内部;
预检模块,所述预检模块位于进入通道的后侧,所述预检模块向用户提供纸质和/或电子预检分诊表并收集用户填写完毕的预检分诊表,预检模块与内网控制器连接以将用户填写完毕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暂存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自助模块及自助挂号模块,所述自助模块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自助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经由自助挂号模块进行自助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经由自助挂号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
人工模块及人工挂号模块,所述人工模块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人工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经由人工挂号模块进行人工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经由人工挂号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
线上模块及线上挂号模块,所述线上模块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线上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经由线上挂号模块进行线上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经由线上挂号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
挂号模块,所述挂号模块接收并暂存用户通过自助挂号模块、人工挂号模块、及线上挂号模块进行挂号的挂号数据,挂号模块与内网控制器连接以将挂号数据暂存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医师模块,所述医师模块设置于医疗机构内部各医师站点内,以接收用户在各医师站点内的就诊数据;
就诊模块,所述就诊模块与医师模块连接以将就诊数据暂存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内网控制器,所述内网控制器包括存储模块、时间模块、判断模块、及提示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接收到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所述判断模块根据内部预设判断模型及各数据之间的样本数量关系,并为偏差样本限定对应有效时间后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或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是否超时;
所述内网控制器与进入通道、挂号模块、及就诊模块信号连接以分别向他们发送对应提示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存储模块中设置有分类单元、匹配单元、排序单元、及标记单元;分类单元分类存储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匹配单元将分类存储的数据与对应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对应,排序单元根据需求对存储数据进行对应排序,标记单元对需要重点关注的用户进行标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判断模块内部预设判断模型设置为:统计周期时间T内存储模块存储接收到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
1)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所述判断模块为两者数据样本数的偏差样本限定第一有效时间t1;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一有效时间t1后是否超出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当超出时,判断废除该偏差样本并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和挂号模块;
2)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所述判断模块为两者数据样本数的偏差样本限定第二有效时间t2;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二有效时间t2是否超出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当超出时,判断废除该偏差样本并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
3)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和挂号模块;
4)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统计周期时间T、第一有效时间t1、及第二有效时间t2满足:统计周期时间T>第一有效时间t1>第二有效时间t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时间模块中的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及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能够调节,且满足: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略大于第一有效时间t1,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略大于第二有效时间t2,且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大于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且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一有效时间t1后也超出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时,通过提示模块优先发送第一强度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然后发送第一强度提示信息至挂号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且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二有效时间t2也超出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时,通过提示模块发送第二强度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且第二强度提示信息的严重程度高于第一强度提示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优先发送第三强度提示信息至挂号模块,然后发送第三强度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且第三强度提示信息的严重程度高于第二强度提示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第四强度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且第四强度提示信息的严重程度高于第三强度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检挂号就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步骤:
1)对需要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实地或线上健康码和行程码校验;
2)用户进入人工通道现场填写预检分诊表,或用户进入线上通道线上填写预检分诊表;
3)暂存用户填写完毕的预检分诊表数据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4)用户自主选择自助挂号、人工挂号、及线上挂号中的任意一种挂号方式:
4.1)自助挂号方式: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自助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进行自助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自助补填;
4.2)人工挂号方式,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人工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进行人工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人工补填;
4.3)线上挂号方式: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线上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进行线上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线上补填;
5)暂存用户的挂号数据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6)用户选择所需医师站点进行对应就诊,
7)暂存用户的就诊数据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8)内网控制器存储接收到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根据内部预设判断模型及各数据之间的样本数量关系,为偏差样本限定对应有效时间后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或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通过在人工通道和线上通道填写预检分诊表,以及在人工模块、自助模块、以及线上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既为不同人群提供最适合的填写方式,同时也通过多通道多种类填写方式解决了现有预检分诊表采用现场填写方式排队等待时间长,填写交流时增大病毒传播风险的隐患。
2)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通过为对应偏差样本限定对应的有效时间,从而为需要频繁进出医疗机构的人员通过设置对应有效时间,避免短时间内需要多次反复填写的麻烦,同时在超出对应有效时间阈值时及时废除并发送提示信息,从而保证有效期限,避免有效时间的非预期滥用。
3)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有多模块对预检分诊表的检查,以及内网控制器对预检分诊表、挂号数据、以及就诊数据的存储、判断及提示信息的发出,从而有效保证填写数据真实有效,保证后期疫情爆发时进入医疗机构内部的用户流调工作准确到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内网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判断模块的逻辑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存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进入通道,所述进入通道包括人工通道及线上通道,用户能够经由选择人工通道实地进入医疗机构内部,和/或用户能够经由线上通道线上进入医疗机构内部;
预检模块,所述预检模块位于进入通道的后侧,所述预检模块向用户提供纸质和/或电子预检分诊表并收集用户填写完毕的预检分诊表,预检模块与内网控制器连接以将用户填写完毕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暂存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自助模块及自助挂号模块,所述自助模块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自助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经由自助挂号模块进行自助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经由自助挂号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
人工模块及人工挂号模块,所述人工模块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人工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经由人工挂号模块进行人工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经由人工挂号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
线上模块及线上挂号模块,所述线上模块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线上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经由线上挂号模块进行线上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经由线上挂号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
挂号模块,所述挂号模块接收并暂存用户通过自助挂号模块、人工挂号模块、及线上挂号模块进行挂号的挂号数据,挂号模块与内网控制器连接以将挂号数据暂存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医师模块,所述医师模块设置于医疗机构内部各医师站点内,以接收用户在各医师站点内的就诊数据;
就诊模块,所述就诊模块与医师模块连接以将就诊数据暂存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如图3所示,内网控制器,所述内网控制器包括存储模块、时间模块、判断模块、及提示模块;其中,
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接收到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如图5所示,所述存储模块中设置有分类单元、匹配单元、排序单元、及标记单元;分类单元分类存储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以便于后期排序、匹配等数据调用,匹配单元将分类存储的数据与对应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对应以便于了解同一用户多次进出医疗机构的对应记录以及同一用户最近一次进出医疗机构的对应记录等,以了解同一用户的历史进出记录是否良好以及最近一次进出记录是否完善,排序单元根据需求对存储数据进行对应排序以满足不同数据的排序后观察及调用需求,标记单元对需要重点关注的用户进行标记,例如历史进出记录恶劣或最近一次进出记录没有良好完成的用户等。
所述判断模块根据内部预设判断模型及各数据之间的样本数量关系,并为偏差样本限定对应有效时间后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或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判断模块内部预设判断模型设置为:统计周期时间T内存储模块存储接收到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其中周期时间T可选用一周、一月、或一年等较长的周期时间,以保证预设判断模型的基数尽可能大从而提高判断准确性。
1)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所述判断模块为两者数据样本数的偏差样本限定第一有效时间t1;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一有效时间t1后是否超出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当超出时,判断废除该偏差样本并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和挂号模块;此时说明有用户进入医疗机构内部但并未进行挂号,例如看望病患、就诊咨询、项目合作等,因此此时进入医疗机构内部但未进行挂号的用户构成了此处偏差样本的主体,为其限定对应的第一有效时间t1 (例如12h等较短的时间段),从而保证其在对应的第一有效时间t1内可以多次出入医疗机构内部而不必频繁填写预检分诊表,第一有效时间阈值(例如15h等)的设置则可以避免该第一有效时间的滥用,作为优选,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略大于第一有效时间t1(即15h>12h),以为已经获得第一有效时间t1的用户提供离开医疗机构或再次填写预检分诊表的时间;
2)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所述判断模块为两者数据样本数的偏差样本限定第二有效时间t2;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二有效时间t2是否超出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当超出时,判断废除该偏差样本并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此时说明有用户进入医疗机构内部挂号但并及时进行就诊,例如临时耽误、排队较长等其他原因,因此此时进入医疗机构内部已进行挂号但未及时就诊的用户构成了此处偏差样本的主体,为其限定对应的第二有效时间t2(例如6h等较短的时间段),从而保证其在对应的第二有效时间t2内可以按照正常流程排队就诊或为应付其他紧急突发状况预留时间而不必频繁填写预检分诊表,第二有效时间阈值(例如8h等)的设置则可以避免该第二有效时间的滥用,作为优选,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略大于第二有效时间t2(即8h>6h),以为已经获得第二有效时间t2的用户按照正常流程排队就诊或为应付其他紧急突发状况预留时间;
3)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和挂号模块;此时说明挂号用户有可能并未进行及时的预检分诊表的填写,在对应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的同时,需要及时向进入通道和挂号模块发送提示信息,以及时提醒位于进入通道和挂号模块位置的工作人员注意自身防护及数据补入;
4)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此时说明就诊用户有可能并未进行预先的挂号及预检分诊表的检查及补填,需要及时向就诊模块发送提示信息,以及时提醒位于就诊模块位置的工作人员注意自身防护及数据补入;
且统计周期时间T、第一有效时间t1、及第二有效时间t2满足:统计周期时间T>第一有效时间t1>第二有效时间t2;周期时间T选用较长的周期时间,以保证预设判断模型的基数尽可能大从而提高判断准确性;而第一有效时间t1的设置保证进入医疗机构内部但并未进行挂号例如看望病患、就诊咨询、项目合作等的用户可以顺利完成对应事项;第二有效时间t2的设置则为用户按照正常流程排队就诊或为应付其他紧急突发状况预留时间,正常状况下,后者所需时间相对较短因为具体设置第一有效时间t1>第二有效时间t2。
所述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是否超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时间模块中的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及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能够调节,且满足: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略大于第一有效时间t1,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略大于第二有效时间t2,且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大于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略大于第一有效时间t1以为已经获得第一有效时间t1的用户提供离开医疗机构或再次填写预检分诊表的时间;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略大于第二有效时间t2(即8h>6h),以为已经获得第二有效时间t2的用户按照正常流程排队就诊或为应付其他紧急突发状况预留时间,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大于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则符合正常状况下的两者所需时间长短关系。
所述内网控制器与进入通道、挂号模块、及就诊模块信号连接以分别向他们发送对应提示信息。
做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 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且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一有效时间t1后也超出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时,通过提示模块优先发送第一强度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然后发送第一强度提示信息至挂号模块;此时说明有用户进入医疗机构内部但并未进行挂号,例如看望病患、就诊咨询、项目合作等的可能性较大,此时需要及时优先提醒位于进入通道位置的工作人员注意进出数据核实及补入。
做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且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二有效时间t2也超出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时,通过提示模块发送第二强度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且第二强度提示信息的严重程度高于第一强度提示信息;此时说明有用户进入医疗机构内部挂号但并及时进行就诊,例如临时耽误、排队较长等其他原因的可能性较大,由于该可能状况下对应的有效时间较短,因此需要采用严重程度更高的第二强度提示信息发出提示信息;
做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 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优先发送第三强度提示信息至挂号模块,然后发送第三强度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且第三强度提示信息的严重程度高于第二强度提示信息;此时说明挂号用户有可能并未进行及时的预检分诊表的填写,因此疫情传播风险较大,需要采用严重程度更高的第三强度提示信息发出提示信息。
做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第四强度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且第四强度提示信息的严重程度高于第三强度提示信息;此时说明就诊用户有可能并未进行及时的挂号位置的预检分诊表的检查,因此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由于就诊时需要与医师面对面交流,而挂号位置还可以采用线上挂号及自助挂号,因此需要采用严重程度最高的第四强度提示信息发出提示信息。
具体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检挂号就诊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1)对需要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实地或线上健康码和行程码校验;
2)用户进入人工通道现场填写预检分诊表,或用户进入线上通道线上填写预检分诊表;
3)暂存用户填写完毕的预检分诊表数据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4)用户自主选择自助挂号、人工挂号、及线上挂号中的任意一种挂号方式:
4.1)自助挂号方式: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自助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进行自助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自助补填;
4.2)人工挂号方式,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人工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进行人工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人工补填;
4.3)线上挂号方式: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线上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进行线上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线上补填;
5)暂存用户的挂号数据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6)用户选择所需医师站点进行对应就诊,
7)暂存用户的就诊数据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8)内网控制器存储接收到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根据内部预设判断模型及各数据之间的样本数量关系,为偏差样本限定对应有效时间后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或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进入通道,所述进入通道包括人工通道及线上通道,用户能够经由选择人工通道实地进入医疗机构内部,和/或用户能够经由线上通道线上进入医疗机构内部;
预检模块,所述预检模块位于进入通道的后侧,所述预检模块向用户提供纸质和/或电子预检分诊表并收集用户填写完毕的预检分诊表,预检模块与内网控制器连接以将用户填写完毕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暂存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自助模块及自助挂号模块,所述自助模块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自助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经由自助挂号模块进行自助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经由自助挂号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
人工模块及人工挂号模块,所述人工模块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人工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经由人工挂号模块进行人工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经由人工挂号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
线上模块及线上挂号模块,所述线上模块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线上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经由线上挂号模块进行线上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经由线上挂号模块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补填;
挂号模块,所述挂号模块接收并暂存用户通过自助挂号模块、人工挂号模块、及线上挂号模块进行挂号的挂号数据,挂号模块与内网控制器连接以将挂号数据暂存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医师模块,所述医师模块设置于医疗机构内部各医师站点内,以接收用户在各医师站点内的就诊数据;
就诊模块,所述就诊模块与医师模块连接以将就诊数据暂存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内网控制器,所述内网控制器包括存储模块、时间模块、判断模块、及提示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接收到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所述判断模块根据内部预设判断模型及各数据之间的样本数量关系,并为偏差样本限定对应有效时间后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或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是否超时;
所述内网控制器与进入通道、挂号模块、及就诊模块信号连接以分别向他们发送对应提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中设置有分类单元、匹配单元、排序单元、及标记单元;分类单元分类存储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匹配单元将分类存储的数据与对应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对应,排序单元根据需求对存储数据进行对应排序,标记单元对需要重点关注的用户进行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内部预设判断模型设置为:统计周期时间T内存储模块存储接收到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
1)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所述判断模块为两者数据样本数的偏差样本限定第一有效时间t1;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一有效时间t1后是否超出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当超出时,判断废除该偏差样本并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和挂号模块;
2)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所述判断模块为两者数据样本数的偏差样本限定第二有效时间t2;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二有效时间t2是否超出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当超出时,判断废除该偏差样本并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
3)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和挂号模块;
4)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其特征在于:统计周期时间T、第一有效时间t1、及第二有效时间t2满足:统计周期时间T>第一有效时间t1>第二有效时间t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模块中的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及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能够调节,且满足: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略大于第一有效时间t1,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略大于第二有效时间t2,且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大于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且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一有效时间t1后也超出预设第一有效时间阈值时,通过提示模块优先发送第一强度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然后发送第一强度提示信息至挂号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且通过时间模块检验偏差样本在医疗机构内部时间在超出第二有效时间t2也超出预设第二有效时间阈值时,通过提示模块发送第二强度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且第二强度提示信息的严重程度高于第一强度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预检分诊表数据样本数N1<挂号数据样本数N2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优先发送第三强度提示信息至挂号模块,然后发送第三强度提示信息至进入通道,且第三强度提示信息的严重程度高于第二强度提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挂号数据样本数N2<就诊数据样本数N3时,所述判断模块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第四强度提示信息至就诊模块,且第四强度提示信息的严重程度高于第三强度提示信息。
10.一种预检挂号就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步骤:
1)对需要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实地或线上健康码和行程码校验;
2)用户进入人工通道现场填写预检分诊表,或用户进入线上通道线上填写预检分诊表;
3)暂存用户填写完毕的预检分诊表数据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4)用户自主选择自助挂号、人工挂号、及线上挂号中的任意一种挂号方式:
4.1)自助挂号方式: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自助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进行自助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自助补填;
4.2)人工挂号方式,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人工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进行人工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人工补填;
4.3)线上挂号方式:对实地进入医疗机构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线上检查;检查合格的用户进行线上挂号,检查不合格的用户进行预检分诊表的线上补填;
5)暂存用户的挂号数据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6)用户选择所需医师站点进行对应就诊,
7)暂存用户的就诊数据并发送至内网控制器;
8)内网控制器存储接收到的预检分诊表数据、挂号数据、及就诊数据;根据内部预设判断模型及各数据之间的样本数量关系,为偏差样本限定对应有效时间后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或直接通过提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
CN202111488917.7A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4093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8917.7A CN114093487B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8917.7A CN114093487B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3487A true CN114093487A (zh) 2022-02-25
CN114093487B CN114093487B (zh) 2023-04-28

Family

ID=80306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8917.7A Active CN114093487B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348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0325A (ja) * 2001-07-19 2003-01-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医療機関の予約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4182501A (zh) * 2014-08-18 2014-12-03 曾蔚峰 远程预约门诊系统
CN212570410U (zh) * 2020-06-17 2021-02-19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一种传染病智能预检分诊机
CN112435723A (zh) * 2020-11-25 2021-03-0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一种医院智能预检三合一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62833A (zh) * 2020-12-07 2021-03-26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一种医院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0325A (ja) * 2001-07-19 2003-01-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医療機関の予約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4182501A (zh) * 2014-08-18 2014-12-03 曾蔚峰 远程预约门诊系统
CN212570410U (zh) * 2020-06-17 2021-02-19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一种传染病智能预检分诊机
CN112435723A (zh) * 2020-11-25 2021-03-0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一种医院智能预检三合一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62833A (zh) * 2020-12-07 2021-03-26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一种医院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3487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8581B (zh) 医院智能就诊排号系统
Friedman et al. Do physicians know when their diagnoses are correct? Implications for decision support and error reduction
WO2016201595A1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自动化就诊系统
Marteau et al. Perceived risk not actual risk predicts uptake of amniocentesis
Birnbaum et al. Design of sample surveys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rare diseases: Three unbiased estimates
CN110428410B (zh) 眼底医学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1418525A2 (en) Compu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osed-loop support of patient self-testing
CN103440421B (zh) 医学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Eppig et al. Matching MCBS and Medicare data: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CN109478259A (zh) 医疗咨询支持工具
CN109524123A (zh) 一种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和强制报告的系统
CN110427361A (zh) 一种针对医疗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Monteiro et al. The 3 faces of clinical reasoning: epistemological explorations of disparate error reduction strategies
CN110442638A (zh) 一种医疗数据的可视化信息生成方法及系统
RU2010101785A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выпиской рецептов/выдачей лекарств, способных вызвать серьезные побочные эффекты
CN112509681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医疗服务系统
CN11433412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诊断系统
CN114093487A (zh) 一种预检挂号就诊系统及方法
McGlinchey et al. Examining a 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 comorbidity in psychiatric outpatients with item response modeling.
Treadwell et al. Availabilit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ggregation of confidence in prior decisions
EP2060987A3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estorative care
WO2020082796A1 (zh) 基于数据分析的就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uffy et al. Variance in practice emergency medical admission rates: can it be explained?
WO2005081165A2 (de) Verfahren zur überprüfung der einhaltung einer einem medizinischen arbeitsablauf zugeordneten durchführungsvorschrift
CN115578054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处方审核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