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1167A - 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91167A CN114091167A CN202010863827.0A CN202010863827A CN114091167A CN 114091167 A CN114091167 A CN 114091167A CN 202010863827 A CN202010863827 A CN 202010863827A CN 114091167 A CN114091167 A CN 1140911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rget
- determining
- transmission path
- power transmission
- vehicle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先通过获取问题信息,可以根据问题信息中的车辆基本信息确定对应的车辆模型,进而根据问题信息中的工况信息在车辆模型中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其次,利用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再对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对应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根据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并获取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最后根据各个待调整零件中的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确定动力吸振器放置的目标位置。如此可以提高确定动力吸振器位置的效率,便于对整车进行改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整车测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整车过度振动的问题,需要在整车的部分部位放置动力吸振器,以减小整车的振动。
目前,采用人工确定动力吸振器的放置位置的方法,不能快速地确定动力吸振器的较优的放置位置,使得对于整车的调整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能够高效地确定动力吸振器的放置位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问题信息,所述问题信息包括车辆基本信息和工况信息;
确定与所述车辆基本信息对应的车辆模型;
在所述车辆模型中,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
利用所述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确定所述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待确定零件,对所述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所述待确定零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
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根据所述振动加速度,在所述预设放置位置中确定动力吸振器放置的目标位置。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包括:
计算所述车辆模型中各个预选动力传递路径包括的零件的能量分布,得到各个零件的能量分布结果;
选取能量分布结果大于能量阈值的零件作为目标零件;
将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由所述目标零件组成的动力传递路径作为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包括:
将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大于模态贡献量阈值的待确定零件确定为待调整零件;
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中的可位移位置作为预设放置位置。
可选的,所述问题信息还包括问题频率,所述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包括:
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
获取在所述问题频率下的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将大于振动加速度阈值的预设放置位置作为放置的目标位置。
可选的,所述问题信息还包括问题参数,在所述确定与所述车辆基本信息对应的车辆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工况信息配置所述车辆模型的运行参数,运行所述车辆模型得到运行结果;
判断所述运行结果是否与所述问题参数相对应;
若对应,则执行所述在所述车辆模型中,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以及后续步骤;
若不对应,则调整所述车辆模型的模型参数,直到运行调整后的车辆模型的运行结果与所述问题参数相对应为止。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一声音响应曲线;
在所述目标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
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生成设置所述模拟动力吸振器后的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二声音响应曲线;
计算所述第一声音响应曲线与所述第二声音响应曲线的曲线差值,将曲线差值符合预设调整条件的目标位置确定为候选放置位置。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目标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包括:
从所述目标位置中选取目标数量的目标调整位置,在所述目标数量的目标调整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其中,所述目标数量为从1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数量中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目标调整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包括:
在所述目标位置上设置目标质量的模拟动力吸振器,其中,所述目标质量为在最大质量阈值与最小质量阈值之间的一个或者多个质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问题信息,所述问题信息包括车辆基本信息和工况信息;
模型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车辆基本信息对应的车辆模型;
路径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车辆模型中,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
路径选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分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待确定零件,对所述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所述待确定零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
位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
位置确定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根据所述振动加速度,在所述预设放置位置中确定动力吸振器放置的目标位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先通过获取问题信息,可以根据问题信息中的车辆基本信息确定对应的车辆模型,进而根据问题信息中的工况信息在车辆模型中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其次,利用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再对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对应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根据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并获取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最后根据各个待调整零件中的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确定动力吸振器放置的目标位置。通过问题信息先确定对应的车辆模型以及预选动力传递路径,再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以及需要进行调整的待调整零件,最后确定待调整零件上放置的目标位置,如此可以通过问题信息确定动力的传递路径以及需要调整的零件,进而确定需要进行调整的位置。通过车辆模型模拟动力的传递路径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整车中需要进行调节的位置,进而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动力吸振器的安装位置,提高了确定动力吸振器位置的效率,便于对整车进行改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件能量分布的结果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个零件的模态贡献量结果数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振型图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悬架的预设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和解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先对本申请的背景技术进行说明。
发明人在对传统的整车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整车在进行测试时容易出现振动过度或者噪声过大的情况。此时需要在整车上安装动力吸振器以减少整车的振动。但是,在整车上可以安装动力吸振器的位置较多,目前通常是通过人工根据经验进行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通过人工确定的方法,一方面难以准确地确定较优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另一方面是确定的安装动力吸振器的位置较多,不便于后续的整车实验。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先通过获取问题信息,可以根据问题信息中的车辆基本信息确定对应的车辆模型,进而根据问题信息中的工况信息在车辆模型中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其次,利用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再对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对应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根据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并获取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最后根据各个待调整零件中的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确定动力吸振器的放置的目标位置。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1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7。
S101:获取问题信息,所述问题信息包括车辆基本信息和工况信息。
首先,获取问题信息,通过问题信息来确定整车出现的问题。问题信息中包括有车辆的基本信息以及出现问题时的工况信息。
其中,车辆的基本信息是指出现问题的车辆的车型、车辆的结构等与车辆结构本身相关的信息。通过车辆的基本信息可以确定对应的车辆模型,以便后续利用车辆模型进行动力吸振器安装位置的确定。
工况信息是指车辆在出现问题时车辆运行的具体的工况的信息,例如,工况信息具体为加速工况、减速工况、路躁工况等。通过工况信息可以确定动力来源,从而确定动力传递的路径。例如,在加速工况下,动力的来源是发动机,确定的动力传递的路径是从发动机开始的。
S102:确定与所述车辆基本信息对应的车辆模型。
在确定车辆基本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车辆基本信息确定车辆模型。需要说明的是,车辆模型是通过软件建立的,具有与车辆相同结构的仿真模型。通过对车辆模型进行修改、运行、控制等操作,可以实现对于车辆以及车辆的运行状态的模拟。车辆模型可以是预先根据具有的车辆基本信息对应建立的,也可以是根据问题信息中包括的车辆基本信息建立的。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问题信息之后,可以获取问题信息中的车辆基本信息。进而在预先建立的车辆模型中确定与车辆基本信息对应的车辆模型。例如,当获取到的问题信息是“MPV车型加速噪声”,则车辆基本信息是MPV车型,对应确定的车辆模型是MPV车型对应的车辆模型。
S103:在所述车辆模型中,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
预选动力传递路径是预先在车辆模型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工况信息相对应的动力传递的路径。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零件。在确定了车辆模型之后,可以根据问题信息中的工况信息确定车辆模型中的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例如,当工况信息是加速工况或者减速工况时,激励来源是动力总成,传递路径可能为动力总成-悬置-车身或者是动力总成-悬置-副车架-悬架-车身等。当工况信息是路躁信息时,激励来源是来自于路面,所以对应的传递路径可能为路面-悬架-车身。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车辆模型而言,具体的车辆的结构不同,各个车辆结构中的零件也并不相同,对应的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不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针对可能的不同的工况信息,预先设置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以便后续进一步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S104:利用所述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相同的工况信息对应的预选动力传递路径可能具有多条,需要确定主要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对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得到对应的传递路径分析结果,进而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来确定预选传递路径中主要的动力传递路径,也就是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具体的,可以对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各个零件进行传递路径分析,得到各个零件对应的传递路径分析结果,再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的方法,具体请参见下文具体实施方式。
S105:确定所述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待确定零件,对所述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所述待确定零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
在确定了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之后,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可能具有数量较多的零件。并且,并非是全部的零件会对动力传递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确定对出现的问题起主要作用的零件,对应的设置动力吸振器。
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待确定零件,其中,待确定零件为一个或者多个。利用车辆模型中的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对应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模态贡献量是指结构物在某一易受影响的频率范围内的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通过模态贡献量分析可以确定各个零件的振动情况,进而确定待调整零件。
S106:根据所述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
待调整零件是根据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的,在产生对应的问题中起主要作用的零件。
为了进一步确定动力吸振器安装的位置,需要获取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其中,预设放置位置可以为待调整零件中的非固定的位置,通过在预设放置位置上放置动力吸振器,可以增加待调整零件的重量,减少待调整零件的振动,进而解决过度振动的噪声等问题。
S107: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根据所述振动加速度,在所述预设放置位置中确定动力吸振器的目标位置。
待调整零件中的预设放置位置可能较多,而在放置动力吸振器时会增加待调整零件的重量。如果在预设放置位置上均放置动力吸振器,则增加的重量过多,不利于车辆的运行。
计算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根据得到的振动加速度确定动力吸振器的放置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为可以放置动力吸振器的位置,车辆模型的结构与车辆的结构是对应的,在确定目标位置的基础上可以将车辆上的对应位置确定为放置动力吸振器的位置。
基于上述S101-S107的相关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通过先获取问题信息,再根据问题信息中的车辆基本信息确定对应的车辆模型,在车辆模型中根据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再利用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利用得到的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进而根据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待确定零件对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对应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最后根据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获取待调整零件的预设放置位置,计算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根据振动加速度在预设放置位置中确定动力吸振器放置的目标位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问题信息确定对应的车辆模型,之后先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再确定待调整零件,最后确定目标位置。通过对车辆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动力吸振器的目标位置,可以较为准确并且快速地确定目标位置,提高了确定动力吸振器的目标位置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各部分结构可能由多个零件组成。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可能包含较多的零件,可以通过确定零件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利用所述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A1:计算所述车辆模型中各个预选动力传递路径包括的零件的能量分布,得到各个零件的能量分布结果。
零件的能量分布可以反映该零件的能量在全部能量中的所占比例。通过对零件进行能量分布的计算,可以确定各个零件在动力的能量传递的过程中所占的比重。
例如,在加速工况下,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为“动力总成-悬置-车身”和“动力总成-悬置-副车架-悬架-车身”时,选取两条传递路径中的零件,包括,后悬置被动端、左悬置被动端、右悬置被动端、左减振塔、右减振塔、转向柱管-CCB左连接点、转向柱管-CCB右连接点、排气吊钩等零件。针对各个零件进行能量分布的计算,得到各个零件的能量分布结果,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件能量分布的结果示意图。
A2:选取能量分布结果大于能量阈值的零件作为目标零件。
零件的能量分布结果越大,则该零件在全部能量传递过程中的作用越大。为了确定能量分布结果较大的零件,可以预先确定能量阈值,将能量分布结果大于能量阈值的零件确定为目标零件。得到的目标零件就是在动力传递过程中,能量传输影响较大的零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单独判断各个零件的能量分布是否大于能量阈值,将大于能量阈值的零件作为目标零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独零件的能量分布可能不会大于能量阈值。此时,可以先利用得到的各个零件的能量分布进行能量分布的排序。先计算能量分布排序第一的零件和能量分布排序第二的零件的能量分布之和,判断得到的能量分布之和是否大于能量阈值。若能量分布之和小于能量阈值,再增加能量分布排序第三的零件对应的能量分布,之后利用更新后的能量分布之和与能量阈值进行比较,若能量分布之和小于能量阈值,则继续添加排序下一位的零件的能量分布,直到能量分布之和大于或者等于能量阈值。若能量分布之和大于或者等于能量阈值,将能量分布之和中的能量分布对应的零件作为目标零件。
以上述传递路径结果为例,能量阈值为90%,各个零件中并没有大于或者等于能量阈值的零件的能量分布。将排序后的能量分布由大到小的零件的能量分布依次相加,也就是按照后悬置被动端、左悬置被动端、右悬置被动端、左减振塔、右减振塔、转向柱管-CCB左连接点、转向柱管-CCB右连接点……的顺序进行能量分布的相加。在计算到左减振塔时,能量分布为92.4%,大于能量阈值90%。所以将后悬置被动端、左悬置被动端、右悬置被动端、左减振塔作为目标零件。
A3:将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由所述目标零件组成的动力传递路径作为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在确定目标零件之后,需要根据目标零件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将包括全部的目标零件的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作为目标动力传递路径。确定的目标动力传递路径是由目标零件组成的,是属于预选动力传递路径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可能具有其他零件。如果由目标零件组成的动力传递路径可能具有多条时,可以计算不同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包括的零件的能量分布总和,选取能量分布总和较大的动力传递路径作为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计算车辆模型中各个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包括的零件的能量分布,可以确定在动力传递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零件,进而将对应的零件作为目标零件,并将目标零件组成的动力传递路径作为目标动力传递路径。如此可以保证在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包含动力传递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零件,使得后续从待确定零件中确定待调整零件时更加准确,得到更加准确的动力吸振器的目标位置。
为了在待确定零件中确定待调整零件,可以对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根据各个待确定零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S106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根据所述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包括:
将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大于模态贡献量阈值的待确定零件确定为待调整零件;
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中的可位移位置作为预设放置位置。
在利用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时,可以根据确定的模态贡献量阈值确定待调整零件。模态贡献量阈值为零件对总体零件的响应的贡献阈值,当待调整零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大于模态贡献量阈值时,该待调整零件在总体零件的响应贡献较大,可能需要放置动力吸振器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模态贡献量阈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根据得到的待调整零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的。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对各个待调整零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进行排序,将第n个待调整零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作为模态贡献量阈值。其中,n为正整数,可以根据需要的待调整零件的数量设置具体的n的数量。
在实际应用中,对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可以得到模态贡献量结果数据以及模态振型图。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个零件的模态贡献量结果数据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振型图的示意图。在对不同的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时,待确定零件在模型振型图中进行显示,并且对应的得到待确定零件的模态贡献量结果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同的模态贡献量结果数据的待确定零件在模型振型图中的显示的颜色不同。
动力吸振器是安装在容易发生位移的位置上以减少零件的位移,从而减少噪声。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固有模态法计算等价质量的公式(1),
其中,Mij为在j点观察到的第i阶模态的等价质量;N为复杂系统的自由度;mN为系统中第N个部分的质量;{xi…xj…xN}T为系统第i阶模态的特征向量。
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
(1)点j处于模态的最大变形位置时,得到的等价质量最小;
(2)点j处于模态的节点时,等价质量为无限大。
根据上述结论可以确定,在频率响应的过程中位移响应最大的位置,也就是目标位置,来安装动力吸振器。
在确定待调整零件之后,可以获取待调整零件中的可位移位置,将可位移位置作为预设放置位置。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悬架的预设放置位置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车辆中的待调整零件的结构对车辆模型中的待调整零件的可位移位置进行对应的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大于模态贡献量阈值的待确定零件确定为待调整零件,并将可位移位置作为预设放置位置,可以基于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如此确定的待调整零件更加准确,基于待调整零件确定的目标位置也较为准确。
在确定动力吸振器的目标位置时,需要确定的目标位置是模态位移的最大位置。但是,零件的模态位移难以直接进行测量,这使得难以通过直接检测来确定目标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直接测量的是质点的振动加速度,所以需要建立振动加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得到的振动加速度确定位移最大的位置。
可以假设整车是一个线性的、可叠加系统,实际上振动响应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简谐运动的叠加,简谐运动可以用公式(2)表示:
x=Asinθ=Asinωt (2)
其中,x为质点的位置,A为质点振动的最大幅值,θ为质点运动的相位角,ω为质点运动的圆频率,t为质点运动的时间。
对时间求导,得到的质点速度可以由公式(3)表示:
再次求导,得到的质点加速度可以由公式(4)表示:
由此可以确定,简谐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与质点的位移成正比。实际上的振动响应可以看成是不同的简谐运动的加权叠加。
振动响应与位移的关系可以由公式(5)表示:
x=∑i=0Aixi (5)
由此可以得到简谐运动中质点的振动加速度与位移不再是正比,但是正相关。即振动加速度大的位置,位移也大。
综上,通过振动加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表征质点振动的位移。
基于上述问题以及结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通过振动加速度确定目标位置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问题信息还可以包括问题频率,问题频率是指车辆发生问题的频率。例如,某车型在加速过程中,在51Hz处存在明显的噪声峰值。其中,51Hz为问题频率。此时,所述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确定目标调整位置,包括:
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
获取在所述问题频率下的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将大于振动加速度阈值的预设放置位置作为放置的目标位置。
在确定待调整零件,并且确定各个待调整零件中的预设放置位置之后,先计算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得到各个待调整零件中的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
在问题频率下获取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以上述示例为例,在51Hz时获取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根据振动加速度阈值,将大于振动加速度阈值的预设放置位置作为放置的目标位置。例如,当振动加速度阈值为0.02时,振动加速度大于0.02的预设放置位置就作为动力吸振器的目标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振动加速度可以确定位移较大的预设放置位置,进而可以根据振动加速度确定目标位置。通过振动加速度确定目标位置,一方面,便于进行直接测量;另一方面,基于振动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可以准确地确定位移较大的预设放置位置。如此,可以提高确定放置动力吸振器的目标位置的效率以及准确度。
可以理解的是,车辆模型是基于车辆的整车结构建立的,车辆模型也许并不能完全细致地体现实际的车辆。为了使得基于车辆模型得到的目标位置更加准确,在确定与所述车辆基本信息对应的车辆模型之后,还需要对车辆模型进行校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问题信息中还包括问题参数,在所述确定与所述车辆基本信息对应的车辆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B1:根据所述工况信息配置所述车辆模型的运行参数,运行所述车辆模型得到运行结果。
在确定与车辆基本信息相对应的车辆模型之后,先根据工况信息配置车辆模型的运行参数。需要说明的是,车辆模型可以是预先根据车辆结构在软件中建立的,可以设置对应的车辆模型的运行参数,来进行对于车辆模型的运行实验。
为了确保车辆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体现车辆的问题,可以根据工况信息配置车辆模型的运行参数,以便根据配置的运行参数对车辆模型进行模拟运行,得到对应的运行结果。
作为一种示例,运行参数可以预先根据不同的工况信息进行设置,例如,根据加速工况、减速工况等工况信息确定对应的运行参数,当确定工况信息之后可以直接获取预先设定的运行参数。
B2:判断所述运行结果是否与所述问题参数相对应。
根据得到的车辆模型的运行结果,可以确定车辆模型在对应的工况信息下的运行情况。在车辆模型运行之后,可以得到车辆模型的运行结果,根据车辆模型的运行情况可以判断该车辆模型能否可以体现车辆的问题。具体可以将运行结果与问题信息中的问题参数进行比较,由此可以判断车辆模型能否具有问题信息所对应的运行问题。
B3:若对应,则执行所述在所述车辆模型中,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以及后续步骤。
如果运行结果与问题参数相对应,则说明无需对车辆模型进行对应的调整,车辆模型的结构与出现问题的车辆的结构相同,通过车辆模型可以模拟车辆的运行情况。后续继续执行根据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以及后续其他的步骤。
B4:若不对应,则调整所述车辆模型的模型参数,直到运行调整后的车辆模型的运行结果与所述问题参数相对应为止。
如果运行结果与问题参数不相对应,则说明当前的车辆模型不能完全体现车辆的运行过程,需要对车辆模型进行调整。在对车辆模型进行调整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对车辆模型在质量分布和刚度分布两个方面与车辆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进行调整。再利用调整之后的车辆模型进行在对应的工况下运行,得到运行结果。将调整后的车辆模型的运行结果再与问题参数进行对比,若调整后的车辆模型的运行结果与问题参数对应,则可以确定车辆模型,执行后续的利用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等步骤。若调整后的车辆模型的运行结果与问题参数并不对应,则继续从质量分布和刚度分布两个方面调整车辆模型,直到车辆模型的运行结果与问题参数相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车辆模型在对应的工况下的运行结果与问题信息中的问题参数进行比较,可以判断车辆模型能否体现车辆的运行过程,进而对不够准确的车辆模型进行调整。使得车辆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应车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通过车辆模型确定动力吸振器的安装的目标位置,并且提高了通过车辆模型确定的目标位置的准确性。
通过车辆模型确定的目标位置可能数量较多,而在根据确定的目标位置进行动力吸振器的安装时,由于在车辆上进行实验或者测试的成本较高,可能需要确定效果更佳的目标位置。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除上述S101-S107步骤之外,还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C1: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一声音响应曲线。
在确定目标位置之后,根据工况信息确定车辆模型运行的工况,并在对应的工况下生成各个目标位置的第一声音响应曲线。具体的,第一声音响应曲线可以是主驾右耳声音响应曲线。通过声音响应曲线,可以明确地确定车辆振动变化的情况,进而确定动力吸振器的作用。
C2:在所述目标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
在车辆模型中确定的目标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可以理解的是,车辆模型是基于软件建立的,可以通过设置目标位置上的质量来模拟车辆设置动力吸振器。
由于目标位置的数量可能为一个或者多个,并且动力吸振器的质量是可以进行调整的,所以具有多种设置动力吸振器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对设置动力吸振器的位置进行调整。在所述目标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包括:
从所述目标位置中选取目标数量的目标调整位置,在所述目标数量的目标调整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其中,所述目标数量为从1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数量中的正整数。
首先可以确定需要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的目标位置的数量,也就是目标数量。目标数量为从1至目标位置的数量中的正整数。其中,目标数量可以为从1至目标位置的数量中的任意一个正整数,也可以为从1至目标位置的数量中的每一个正整数。例如,当确定的目标位置的数量为5时,目标数量为从1至5中的正整数,包括1和5。
从确定的目标位置中选取目标数量的目标调整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目标调整位置的选取方法,可以为随机选取,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选取。在目标数量的目标调整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对动力吸振器的质量进行调整。在所述目标调整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包括:
在所述目标调整位置上设置目标质量的模拟动力吸振器,其中,所述目标质量为在最大质量阈值与最小质量阈值之间的一个或者多个质量。
动力吸振器的质量需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动力吸振器的质量过小,则不能起到减小振动的作用;如果动力吸振器的质量较大,则会增加车辆的质量。动力吸振器的目标质量可以为在最大质量阈值与最小质量阈值之间的质量。作为一种示例,最大质量阈值可以为目标位置所在的待调整零件的质量的10%,最小质量阈值可以为固定的1千克。
目标质量可以为在最大质量阈值与最小质量阈值之间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质量。例如,当最大质量阈值为3千克,最小质量阈值为1千克时,目标质量可以为1千克、2千克和3千克,也可以为1.5千克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对于设置目标动力吸振器的位置和质量的调整,可以对设置目标动力吸振器的位置和质量同时进行调整,以确定效果更好的动力吸振器的放置位置和质量。
C3: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生成设置所述模拟动力吸振器后的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二声音响应曲线。
在完成对于模拟动力吸振器的设置之后,根据工况信息生成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后的目标位置的第二声音响应曲线。为了便于比较,第二声音响应曲线可以为主驾右耳声音响应曲线。
C4:计算所述第一声音响应曲线与所述第二声音响应曲线的曲线差值,将曲线差值符合预设调整条件的目标位置确定为候选放置位置。
计算同一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的目标位置的第一声音响应曲线和第二声音响应曲线的曲线差值,通过曲线差值可以判断设置的模拟动力吸振器在减小振动起到的作用。
将曲线差值符合预设调整条件的目标位置确定为候选放置位置,可以根据确定的候选放置位置放置动力吸振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确定的车辆模型中的候选放置位置在车辆中对应的位置作为放置动力吸振器的位置。
其中,预设调整条件具体可以为曲线差值最大,也可以为曲线差值满足调整阈值,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预设调整条件的具体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位置之后,可以通过调整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的位置或者是质量,进一步确定减振效果较好的目标位置,也就是候选放置位置。如此可以通过对质量和位置或者质量或者位置进行调整,模拟不同的动力吸振器的安装效果,从而确定效果较好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也提高了确定动力吸振器安装的位置的效率。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对该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装置进行说明。
参见图6,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问题信息,所述问题信息包括车辆基本信息和工况信息;
模型确定单元602,用于确定与所述车辆基本信息对应的车辆模型;
路径确定单元603,用于在所述车辆模型中,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
路径选定单元604,用于利用所述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分析单元605,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待确定零件,对所述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所述待确定零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
位置获取单元606,用于根据所述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
位置确定单元607,用于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根据所述振动加速度,在所述预设放置位置中确定动力吸振器放置的目标位置。
可选的,所述路径选定单元,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车辆模型中各个预选动力传递路径包括的零件的能量分布,得到各个零件的能量分布结果;
选取能量分布结果大于能量阈值的零件作为目标零件;
将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由所述目标零件组成的动力传递路径作为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可选的,所述位置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将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大于模态贡献量阈值的待确定零件确定为待调整零件;
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中的可位移位置作为预设放置位置。
可选的,所述位置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
获取在所述问题频率下的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将大于振动加速度阈值的预设放置位置作为放置的目标位置。
可选的,所述问题信息还包括问题参数,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工况信息配置所述车辆模型的运行参数,运行所述车辆模型得到运行结果;
判断所述运行结果是否与所述问题参数相对应;
若对应,则执行所述在所述车辆模型中,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以及后续步骤;
若不对应,则调整所述车辆模型的模型参数,直到运行调整后的车辆模型的运行结果与所述问题参数相对应为止。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候选放置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一声音响应曲线;
在所述目标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
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生成设置所述模拟动力吸振器后的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二声音响应曲线;
计算所述第一声音响应曲线与所述第二声音响应曲线的曲线差值,将曲线差值符合预设调整条件的目标位置确定为候选放置位置。
可选的,所述候选放置位置确定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目标位置中选取目标数量的目标调整位置,在所述目标数量的目标调整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其中,所述目标数量为从1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数量中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候选放置位置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位置上设置目标质量的模拟动力吸振器,其中,所述目标质量为在最大质量阈值与最小质量阈值之间的一个或者多个质量。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或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问题信息,所述问题信息包括车辆基本信息和工况信息;
确定与所述车辆基本信息对应的车辆模型;
在所述车辆模型中,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
利用所述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确定所述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待确定零件,对所述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所述待确定零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
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根据所述振动加速度,在所述预设放置位置中确定动力吸振器放置的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包括:
计算所述车辆模型中各个预选动力传递路径包括的零件的能量分布,得到各个零件的能量分布结果;
选取能量分布结果大于能量阈值的零件作为目标零件;
将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由所述目标零件组成的动力传递路径作为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包括:
将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大于模态贡献量阈值的待确定零件确定为待调整零件;
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中的可位移位置作为预设放置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问题信息还包括问题频率,所述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根据所述振动加速度,在所述预设放置位置中确定动力吸振器放置的目标位置,包括:
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
获取在所述问题频率下的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将大于振动加速度阈值的预设放置位置作为放置的目标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问题信息还包括问题参数,在所述确定与所述车辆基本信息对应的车辆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工况信息配置所述车辆模型的运行参数,运行所述车辆模型得到运行结果;
判断所述运行结果是否与所述问题参数相对应;
若对应,则执行所述在所述车辆模型中,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以及后续步骤;
若不对应,则调整所述车辆模型的模型参数,直到运行调整后的车辆模型的运行结果与所述问题参数相对应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一声音响应曲线;
在所述目标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
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生成设置所述模拟动力吸振器后的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二声音响应曲线;
计算所述第一声音响应曲线与所述第二声音响应曲线的曲线差值,将曲线差值符合预设调整条件的目标位置确定为候选放置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包括:
从所述目标位置中选取目标数量的目标调整位置,在所述目标数量的目标调整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其中,所述目标数量为从1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数量中的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调整位置上设置模拟动力吸振器,包括:
在所述目标位置上设置目标质量的模拟动力吸振器,其中,所述目标质量为在最大质量阈值与最小质量阈值之间的一个或者多个质量。
9.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问题信息,所述问题信息包括车辆基本信息和工况信息;
模型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车辆基本信息对应的车辆模型;
路径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车辆模型中,根据所述工况信息确定预选动力传递路径;
路径选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车辆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结果从所述预选动力传递路径中确定目标动力传递路径;
分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待确定零件,对所述待确定零件进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所述待确定零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
位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确定待调整零件,获取所述待调整零件上的预设放置位置;
位置确定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待调整零件中各个预设放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根据所述振动加速度,在所述预设放置位置中确定动力吸振器放置的目标位置。
10.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63827.0A CN114091167A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63827.0A CN114091167A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91167A true CN114091167A (zh) | 2022-02-25 |
Family
ID=8029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63827.0A Pending CN114091167A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91167A (zh) |
-
2020
- 2020-08-25 CN CN202010863827.0A patent/CN11409116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318051A1 (en) | Method for simulation-based analysis of a motor vehicle | |
JP2019114114A (ja) | 車両のパネル部材の振動解析装置 | |
Karen et al. | A design tool to evaluate the vehicle ride comfort characteristics: modeling, physical testing, and analysis | |
CN113901580A (zh) | 一种车辆减振器异响预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1382533A (zh) | 一种变压器电磁振动噪音仿真分析方法 | |
GB2363225A (en) | Vehicle rattle prediction using a computer model | |
CN114091167A (zh) | 一种动力吸振器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 |
JPH11352022A (ja) | 車両用振動試験装置 | |
JP5282976B2 (ja) | 寄与度解析方法及び装置 | |
Siano et al. |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Experimental/Numerical FEM-BEM for Noise Reduction assessment of an engine beauty cover | |
WO2021053872A1 (ja) | 自動車のパネル部品の振動騒音低減解析方法及び解析装置 | |
CN112560162A (zh) |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路谱载荷的缩减方法及装置 | |
JP7488952B2 (ja) | 車両の通過騒音を低減する方法 | |
CN114357599A (zh) | 一种整车异响仿真分析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Gaonkar | Modal analysis of exhaust system to optimize mounting hanger location | |
CN112580846A (zh) | 利用影响分析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约束装置规格进行优化的装置及方法 | |
Bianciardi et al. | Indoor pass-by noise engineering: a motorbike application case | |
CN110263408A (zh) | 一种利用bni曲线评估ntf风险的方法 | |
RU2754014C1 (ru) | Способ оптимизации системы подрессоривания кабин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х машин | |
Kang et al. | Virtual road profile modeling using equivalent damage method for VPG simulation | |
CN113536647B (zh) | 基于全频段的空气声和结构声分析的汽车阻尼片优化方法 | |
CN118780138A (zh) | 电机径向电磁力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Nopiah et al. | Optimisation of acoustical comfort in vehicle cabin using goal programming | |
JP2018190230A (ja) | 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の検査装置 | |
Thi et al. | A Methodology for the Optimal Positioning of Damping Sheets on Panel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