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2068A - 湿化罐 - Google Patents

湿化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2068A
CN114082068A CN202111631276.6A CN202111631276A CN114082068A CN 114082068 A CN114082068 A CN 114082068A CN 202111631276 A CN202111631276 A CN 202111631276A CN 114082068 A CN114082068 A CN 114082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ication
air inlet
tank
liqui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12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2068B (zh
Inventor
刘云
吴群
张佳
朱晶
郭建明
谢厚抗
赵光辉
李鑫
杜文芝
乐志超
赵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uyue Medical Equipment and Supply Co Ltd
Jiangsu Yuyue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Suzhou Yuyu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Yuyue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uyue Medical Equipment and Supply Co Ltd
Jiangsu Yuyue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Suzhou Yuyu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Yuyue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uyue Medical Equipment and Supply Co Ltd, Jiangsu Yuyue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Suzhou Yuyu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Yuyue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uyue Medical Equipment and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12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2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2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2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2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2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4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mixing different fluids, one of them being in a liquid phase
    • A61M16/16Devices to humidify the respiration 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7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 A61M16/108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after being humidified or mixed with a beneficial ag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化罐。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化罐,湿化罐包括湿化罐主体和盖体,盖体能够盖合于湿化罐主体并围成一罐腔,其特征在于,湿化罐还包括设置于罐腔内的隔板,隔板将罐腔分隔为进气腔和湿化腔,盖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连通进气腔,出气口连通湿化腔,隔板在进气腔内具有储水槽,储水槽内设有引流面,隔板还设有连通进气腔和湿化腔的连通孔,引流面用于引导储水槽内的液体流入连通孔,且进气口高于引流面。其能够有效减少湿化罐内的液体通过进气口向外逆流,当湿化罐翻倒时,即使液体通过连通孔进入进气腔内,也可在储水槽的引导下及时流回湿化腔,以防止液体进入进气口。

Description

湿化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化罐。
背景技术
为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消耗,通常使用一种持续气道正压的通气治疗设备,该设备能够通过一风机持续向用户端输送加压气体,以完成与用户之间的呼吸交互。但用户通常难以接受加压的冷空气,且较为干燥的空气会对人体的黏膜等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现有的通气治疗设备通常都设置有加湿器装置,以对供用户使用的空气进行加温加湿,使得用户更舒适也更易接受。
加湿器装置通常包括湿化罐和加温装置,湿化罐通常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湿化罐的进气口直接连接通气治疗设备主体,例如直接连接呼吸机主体的风机,风机产生的风直接经由进气口进入湿化罐,经湿化罐中的液体湿化后与湿热的水蒸气一起经由出气口进入用户端。
现有技术中,可能出于通气治疗设备体积等的考虑,将湿化罐入口直接与通气治疗设备中的风机等电子器件连接在一起,若不慎将通气治疗设备倾斜,极易导致湿化罐中的液体经由进气口流入风机等电子器件所在的设备主体,进而导致电子器件以及设备的损坏。
因此,如何较好的避免湿化罐中的液体经由进气口回流导致设备损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湿化罐倾倒时其内部液体经进气口回流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化罐,其可实现360°防液体从进气口回流,从而降低通气治疗设备的损害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化罐,所述湿化罐包括湿化罐主体和盖体,所述盖体能够盖合于所述湿化罐主体并围成一罐腔,所述湿化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罐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罐腔分隔为进气腔和湿化腔,所述盖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腔,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湿化腔,所述隔板在所述进气腔内具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内设有引流面,所述隔板还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和所述湿化腔的连通孔,所述引流面用于引导所述储水槽内的液体流入所述连通孔,且所述进气口高于所述引流面。
通过在罐腔内设置隔板将进气口与湿化腔分隔,使得湿化腔不会与进气口直接接触,进而使得湿化腔中的液体在正常使用或晃动时不会与进气口直接接触,因此减少了湿化腔内的液体直接经由进气口流出的可能。且进气腔与湿化腔仅通过连通孔连通,湿化腔中的液体无法通过其他位置进入进气腔,且连通孔的位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阻止湿化腔中的液体进入进气腔,因此,隔板通过分隔进气口与湿化腔减少湿化腔内的液体与进气口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来起到防止湿化罐中液体经由进气口回流至设备内的作用。
通过在隔板设置储水槽,可适当增大进气腔的容积,从而当进入进气腔中的液体相对较多时,储水槽可尽量降低进气腔内的液体水位,使得液体水位低于进气口的底部,从而储水槽可以起到暂存液体和及时通过引流面引流的作用,所以储水槽可以通过降低水位起到避免液体经由进气口溢出的作用。
在湿化罐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湿化腔包括储液空间和位于所述储液空间上侧的湿化空间,所述储液空间位于所述隔板的下侧,且在水平方向上,所述隔板分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湿化空间,所述湿化罐还具有进气管,在水平方向上,所述进气管向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倾斜伸入所述湿化空间,所述进气管具有连通所述连通孔的进气端和伸入所述湿化空间的出气端。
通过在湿化罐内设置隔板与进气管,且进气管在水平方向上倾斜伸入湿化空间,使得湿化罐在翻转一定角度后,湿化罐内的液体依然不会通过进气口流出,因此保证了液体不会流入通气治疗设备主机内,实现了360°防溢流。同时该湿化罐还可允许容纳更多的液体,只要液体最大水位高度位于隔板下侧即可。
在湿化罐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板外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具有第一密封部,所述隔板安装于所述湿化罐主体时,所述隔板与所述湿化罐主体夹持所述第一密封部。通过设置密封圈与第一密封部可使隔板与湿化罐主体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在湿化罐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圈具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盖体扣合于所述湿化罐主体时,所述盖体与所述湿化罐主体夹持所述第二密封部。通过设置第二密封部,可使盖体与隔板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且盖体盖合于湿化罐主体时,盖体与湿化罐主体能通过夹紧密封圈从而将隔板固定,同时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在湿化罐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板设有通孔,所述出气口向内延伸形成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入所述湿化空间。可使出气口直接连通至湿化腔,而且可以延长湿化路径。
在湿化罐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气管与所述通孔之间设有密封件。保证出气管与隔板连接处的密封,从而使得进气腔与湿化腔仅可通过连通孔连通,增强防逆流效果。
在湿化罐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具有朝向下侧的开口,且所述进气管在远离所述出气管的侧壁开设有缺口。可使得经由出气端进入湿化腔的空气与液体充分接触,并能够避免空气直接进入出气管而供给用户,可使得空气与蒸汽充分接触后再供给给用户。
在湿化罐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气口边缘向内延伸形成延长管,所述延长管内径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变大。通过延长管,可在进气腔内形成二次防逆流操作,即进气腔内的液体无法直接经由进气口排出,且延长管还可使得进入延长管的液体或冷凝水快速回流至进气腔,从而防止液体从进气口流出。
在湿化罐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同侧,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在水平方向上高度相同。可便于湿化罐与通气治疗设备的组装。
在湿化罐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体可拆卸盖合于所述湿化罐主体,所述盖体一端具有卡合部,另一端具有锁止部,所述湿化罐主体具有能够与所述卡合部配合的卡合结构和能够与所述锁止部锁止配合的锁止结构。盖体、隔板和湿化罐主体可分开进行清洗和制造,且组装方式简单,锁合安装方式稳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湿化罐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本申请所提供的湿化罐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隔板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湿化罐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所提供的湿化罐沿第一方向倾倒时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提供的湿化罐的俯视剖视图。
图7为图4所提供的湿化罐沿第二方向倾倒时的剖视图。
图8为图4所提供的湿化罐沿第三方向倾倒时的剖视图。
图9为图4所提供的湿化罐沿第四方向倾倒时的剖视图。
图10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4所提供的湿化罐沿某一平面的剖视视图。
图13为盖体与隔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湿化罐;
20湿化罐主体、21卡合结构、22锁止结构;
30盖体、31进气口、32延长管、33出气口、34出气管、35卡合部、36 锁止部;
40隔板、41储水槽、42引流面、43连通孔、44通孔;
51进气腔、52湿化腔、521储液空间、522湿化空间;
60进气管、61进气端、62出气端、64开口、65缺口;
70密封圈、71第一密封部、72第二密封部;
8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发明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图1为一种湿化罐100的立体图,其中,湿化罐100包括湿化罐主体20 和盖体30,盖体30能盖合于湿化罐主体20,可同时参见图2,图2为图1所提供的湿化罐100的一个剖视图,由图2可看出,盖体30盖合于湿化罐主体 20后围成一罐腔,通过设置于罐腔内的隔板40,将罐腔分隔为进气腔51和湿化腔52。其中,湿化腔52可用于储存液体,液体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湿化空气的纯净水,还可以包括可溶解性的药物等。盖体30上的进气口31连通进气腔51,隔板40上设有连通进气腔51和湿化腔52的连通孔43,湿化腔52 还连通出气口33。因此,风机等将空气加压后经由进气口31吹入进气腔51,进气腔51内的空气再经由连通孔43进入湿化腔52内,空气在湿化腔52中与液体接触并与湿化腔52中的蒸汽一起经由出气口33排出湿化罐100,进而经由出气口33传送至用户端供用户使用,从而完成对空气的加温湿化。盖体 30盖合于湿化罐主体20后且在隔板40的分隔下形成有相对密封的多个腔室,这些腔室彼此之间通过必要的孔或通道连通,除此之外,这些腔室之间保持各自的气密性。
可继续参见图2,隔板40在进气腔51内具有储水槽41,可同时参见图3,图3为隔板4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隔板40的储水槽41设有引流面42,进气腔51与湿化腔52仅通过连通孔43相互连通。当湿化罐100倾斜或倾倒时,湿化腔52中的液体在湿化腔52沿内壁流动,以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为例,连通孔43可设置于罐腔的中间部位(可同时参见图6),因此尽管液体在湿化腔52内流动,也只有少部分液体才能够通过溢流的方式经由连通孔43进入进气腔51内,且该少部分液体进入进气腔51后沿进气腔51的腔壁流动,进气口31设置于盖体30上时没有贴合盖体30的内腔壁,且进气口31高于储水槽41的引流面42,当湿化罐100由倾斜或倾倒恢复至正常使用状态时,少部分液体会沿进气腔51的腔壁流动至储水槽41,进而顺着储水槽 41的引流面42流至连通孔43处再回流至湿化腔52中。
通过在罐腔内设置隔板40将进气口31与湿化腔52分隔,使得湿化腔52 不会与进气口31直接接触,进而使得湿化腔52中的液体在正常使用或晃动时不会与进气口31直接接触,因此减少湿化腔52内的液体直接经由进气口 31流出的可能。且进气腔51与湿化腔52仅通过连通孔43连通,湿化腔52 中的液体无法通过其他位置进入进气腔51,且连通孔43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阻止湿化腔52中的液体进入进气腔51,因此,隔板40通过分隔进气口31与湿化腔52减少湿化腔52内的液体与进气口31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来起到防止湿化罐100中液体经由进气口31回流至设备内的作用。
通过在隔板40设置储水槽41,可适当增大进气腔51的容积,从而当进入进气腔51中的液体相对较多时,储水槽41可尽量降低进气腔51内的液体水位,使得液体水位低于进气口31的底部,从而储水槽41可以起到暂存液体和及时通过引流面42引流的作用,所以储水槽41可以通过降低水位起到避免液体经由进气口31溢出的作用。
关于进气口31的设置,在如图2所示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进气口 31边缘向内延伸形成延长管32,该延长管32的前端可延伸至进气腔51中部,当延长管32前端位于进气腔51中部时,即使进气腔51中存在液体,无论湿化罐100朝向哪个方向倾斜,进气腔51中的液体可以均不会经由延长管32 的前端进入延长管32,且当湿化罐100从倾斜位置恢复至正常使用状态时,由于延长管32的前端高于储水槽41的引流面42,液体依然不会进入延长管 32的前端。从而在进气腔51内形成了二次防逆流。通过设置隔板40和连通孔43可实现减少甚至避免湿化腔52中液体进入进气腔51的第一层防逆流,通过设置进气口31向内延伸可实现减少甚至防止进气腔51中的液体进入延长管32的第二层防逆流,两层防逆流使得湿化罐100避免液体经由进气口31 进入设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进一步的,延长管32内径沿向内的延伸方向逐渐变大,使得进气口31 底部高于延长管32前端的底部,可继续参见图2,一方面当少许液体不慎进入延长管32时,由于进气口31底部较高,该少许液体可沿倾斜的延长管32 内部及时回流至进气腔51中,从而进一步减少甚至避免了液体流动至进气口 31;另一方面由于进气口31处的风多为冷风,而罐腔内温度较高且具有大量的水蒸气,因此在进气口31或延长管32处容易形成冷凝水,通过使得延长管32内径逐渐变大,可使得冷凝水及时回流至进气腔51的储水槽41,并及时通过引流面42流至湿化腔52中。
当然,进气口31可设置于如图2所示的盖体30侧壁上,也可设置于盖体30顶壁上,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湿化腔52中通常不装满液体,即湿化腔52中具有最大水位高度,可向湿化腔52中加入水位不高于最大水位高度的液体,可通过在湿化罐主体20 上设置刻度标识以提醒用户,通过控制湿化腔52中的水位与连通孔43的位置,可起到较好的防逆流作用。同时,本申请中的湿化腔52包括储液空间 521和位于储液空间521上侧的湿化空间522,可参见图4,结合湿化腔52中的最大水位高度,可以理解为,最大水位高度以下的空间构成储液空间521,最大水位高度以上的空间构成湿化空间522,储液空间521用于储存液体,湿化空间522用于储存液体蒸发后的蒸汽,且连通孔43与出气口33均与湿化空间522连通,湿化空间522还可用于容纳经由连通孔43进入的空气,以对空气湿化后再经由出气口33排出。可根据连通孔43在隔板40上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最大水位高度,以使湿化罐100在各个方向上倾斜时,湿化腔52内的液体水位高度均不会超过连通孔43。
可继续参见图4,隔板40可为L型隔板40,隔板40具有竖直段和水平段,储液空间521位于隔板40的水平段的下侧,在水平方向(该水平方向指的是湿化罐100正常使用时的水平方向)上,进气腔51与湿化空间522位于隔板40竖直段的两侧,且连通孔43开设于隔板40的竖直段上,引流面42 设置于隔板40的水平段上,进气管60可在水平方向上倾斜延伸,且进气管 60的进气端61连通隔板40的连通孔43、出气端62在远离进气口31的位置连通湿化空间522。其中,进气管60可一体成型于隔板40上,也可组装于隔板40上,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以图4所示实施方式为例,图4中的湿化罐100开设有进气口31的一侧为前侧,则进气管60相对进气口31向后侧倾斜延伸深入湿化空间522,由于进气管60的设置,进气腔51与湿化空间522仅可通过进气管60的出气端62 连通。因此,当湿化罐100沿图5所示方向倾倒时,湿化罐100的前侧朝下,储液空间521中的液体便在重力作用下向储液空间521中的前侧流动,并逐渐填充于湿化腔52中,由于进气管60的出气端62延伸至湿化罐100的后侧,因此倾倒时储液空间521中的液体水位未达到一定高度便不能通过出气端62 溢流进入进气管60从而进入进气腔51中。由于进气口31与出气端62距离较远,因此储液腔中可储存较多的液体,可以允许湿化罐100整体的储水容量得到一定的扩充。同时,即使少部分液体经由出气端62溢入出气管34中,由于进气管60在湿化空间522内倾斜延伸(可同时参见图6),该少部分液体不会直接经由进气管60流至进气口31,而是沿进气管60的内壁流动至进气腔51中,且由于进气口31向进气腔51内延伸形成延长管32,该少部分液体在进气腔51中还须高于延长管32才可以从进气口31向外溢流,因此在湿化罐100在该方向倾斜时液体经过进气口31向外溢流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在用户发现湿化罐100倾倒后将湿化罐100恢复正常使用状态时,进气腔51中的少部分液体会沿储水槽41的引流面42经由进气管60回流至储水空间中,且湿化腔52中的液体在恢复正常使用状态时也不会进入进气管60的出气端 62。
可继续参见图7所示的实施例,当湿化罐100沿图7中所示的方向倾倒时,湿化罐100的后侧朝下,储液空间521内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填充于储液空间521与湿化空间522内,此时部分液体经由出气端62进入进气管60 内,但进气口31与出气端62距离较远,液体无法接触到湿化罐100前侧的进气口31,因此液体无法经由进气口31流出,当用户将倾倒的湿化罐100恢复至正常使用状态时,液体会沿湿化腔52的内壁流回储液空间521,进气管 60中的液体也在重力作用下经由出气端62回流至储液空间521中,基本不会有液体进入进气腔51,从而保证了液体不会经由进气口31流出。而且,在储液空间521储存的液体较多的情况下,倾倒时液体的水位可能超过连通孔43 的高度,因此当用户将倾倒的湿化罐100恢复至正常使用状态时,进气腔51 中的液体一部分会经由进气管60回流至储液空间521,少部分液体会先储存在储水槽41内,由于进气口31高于引流面42,则该少部分液体不会经由进气口31流出,该部分液体会在引流面42的引导下快速进入进气管60从而回流至储液空间521。
可继续参见图8所示的实施例,当湿化罐100沿图8中所示的方向倾倒时,由于进气管60在湿化空间522内倾斜延伸,故此时湿化腔52内的液体的水位基本不会达到出气端62的溢流水位,因此湿化腔52内的液体无法经由进气管60进入进气腔51中,进而无法通过进气口31流出。在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当湿化罐100沿图9中所示的方向倾倒时,由于进气管60在湿化空间522内倾斜延伸,此时湿化腔52内的液体会进入进气管60,但在水位较低时液体不会经过连通孔43溢流至进气腔51内,若湿化腔52内液体水位较高越过连通孔43进入了进气腔51内,也会在重力作用下位于图9中进气腔51的下侧,不会经由进气口31向外溢流,因此可避免湿化腔52内的液体经由进气口31回流至设备内。
结合图5至图9提供的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在湿化罐100内设置隔板40与进气管60,且进气管60在水平方向上倾斜伸入湿化空间522,使得湿化罐在翻转一定角度后,湿化罐100内的液体依然不会通过进气口31流出,因此保证了液体不会流入通气治疗设备主机内,实现了360°防溢流。同时该湿化罐100还可允许容纳更多的液体,只要液体最大水位高度位于隔板40下侧即可。
关于湿化罐100的隔板40,隔板40可相对盖体30与湿化罐主体20为一单独的零件,隔板40可为如图3所示的单独的零件,可参见图2,隔板40可直接放置于湿化罐主体20的开口64处,再将盖体30盖合于湿化罐主体20 上,盖合时盖体30与湿化罐主体20能够夹紧固定隔板40,从而完成隔板40 的稳定安装。当然,隔板40也可以为湿化罐主体20上的部件,或者与湿化罐主体20一体成型,湿化罐主体20上具有另外的可打开加入液体的位置。
通过设置单独的隔板40,使得对湿化罐100进行拆卸清洗时可将湿化罐 100分为盖体30、隔板40和湿化罐主体20三部分,便于拆卸清洗。而且隔板40放置或组装于湿化罐主体20后,当需要向湿化罐100的湿化注入液体时,仅需将盖体30取下,便可通过隔板40的连通孔43向湿化腔52内注入液体,隔板40的储水槽41及引流面42可引导液体经由连通孔43进入湿化腔52中,直至湿化腔52中液体达到最大水位高度则停止注入,将盖体30盖合于湿化罐主体20即可。
对于隔板40的进一步优化之处在于,隔板40外缘设置有密封圈70,可参见图2和图3,密封圈70具有第一密封部71,可同时参见图10和图11,图10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隔板40放置或安装于湿化罐主体20时,第一密封部71位于隔板40与湿化罐主体20之间。密封圈70绕隔板40外缘一周,隔板40通过密封圈70 的第一密封部71与湿化罐主体20接触,第一密封部71可在隔板40与湿化罐100本体之间起到密封的作用,以在盖体30盖合于湿化罐主体20时隔板 40可将罐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两个腔室,从而防止湿化腔52内的液体经由缝隙进入进气腔51内。盖体30盖合于湿化罐主体20时,会将隔板40压向湿化罐主体20,,该第一密封部71可选用弹性材料,其可通过过盈配合实现更好的密封止流效果。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圈70可套设于隔板40的外缘,可继续参见图10和图11,密封圈70在隔板40的另一侧还具有第二密封部72,该第二密封部72可在盖体30盖合于湿化罐主体20时位于盖体30与隔板40之间。套设安装于隔板40外缘的密封圈70较为稳定,且密封圈70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密封部71和第二密封部72与湿化罐主体20和盖体30抵接,但盖体30与湿化罐主体20间不直接抵接密封,第一密封部71可避免湿化腔52 内的液体经过隔板40与湿化罐主体20间的缝隙流出湿化罐100,第二密封部 72可进一步避免流出湿化罐100的液体经由盖体30与隔板40间的间隙流入进气腔51,可使得进气腔51与湿化腔52间的分隔效果更好。
对于盖体30组装于湿化罐主体20的进一步优化之处在于,可参见图1,盖体30的一端具有卡合部35,湿化罐主体20具有与卡合部35配合的卡合结构21,例如图1中所示的卡合部35为插孔,卡合结构21为能够嵌入插孔的凸起,盖体30的另一端具有锁止部36,湿化罐主体20具有能够与锁止部36 锁止配合的锁止结构22,例如图1中所示的锁止部36为凸起,锁止结构22 为翻转后将锁止部36锁止的卡扣。在将盖体30组装于湿化罐主体20时,先将盖体30的卡合部35卡合于湿化罐主体20的卡合结构21,再通过湿化罐主体20的锁止结构22将盖体30的锁止部36进行锁止,锁止后只有再操作锁止结构22解锁锁止部36才能够将盖体30取下,因此避免了误触盖体30而将盖体30取下的事情发生,且卡合部35与卡合结构21可起到预定位的作用,可引导锁止部36与锁止结构22的配合,且盖体30在一端卡合连接于湿化罐主体20后,将另一端的锁止部36向锁止结构22移动时,可逐渐使得盖体30 与湿化罐主体20夹紧隔板40,具体的,盖体30可通过与湿化罐主体20夹紧隔板40外缘的密封圈70来起到夹紧固定隔板40的作用,同时起到较好的密封的作用。
图1中所示的卡合部35、卡合结构21、锁止部36、锁止结构22仅为示意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卡合与锁止方式还可采用其他可选的方式,只要能够将盖体30较为稳定地固定于湿化罐主体20即可。
进一步的,可继续参见图6,隔板40设有通孔44(可同时参见图3),出气口33向进气腔51内延伸形成出气管34,且出气管34穿过通孔44并伸入湿化空间522内,以使湿化空间522内经湿化的空气和温热的水蒸气可经由出气管34、出气口33排出湿化罐100供用户端使用,空气和水蒸气可在出气管34中进一步的充分混合,因此出气管34延长了湿化路径,使得空气的湿化效果更好,从而更适于用户使用。在将盖体30组装于湿化罐主体20时,可先将出气管34穿过通孔44,出气管34与通孔44的配合可起到一定的导向定位作用,使得盖体30更容易快速的组装于湿化罐主体20上。
对于出气管34与隔板40的进一步优化之处在于,出气管34与通孔44 之间设有密封件80,可继续参见图3或图6,通过在该密封件80可使得湿化腔52内的液体无法通过出气管34与隔板40之间的间隙进入进气腔51内,从而保证进气腔51与湿化腔52可以仅通过连通孔43或出气端62相连通。
将进气口31与出气口33设置于盖体30上,可使盖体30从湿化罐主体 20取下时,较为便利地对进气口31、出气口33、延长管32和出气管34进行清洗,进气口31和出气口33可设置于盖体30的同侧,且进气口31与出气口33的高度相同,可较为便利的使湿化罐100插接于通气治疗设备主体。当然,进气口31与出气口33也可设置于盖体30的不同侧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当然,进气口31与出气口33也可不设置在盖体30的同侧,例如,进气口可设置于盖体30的侧面,出气口33可设置于盖体30的上侧,且出气管34 也可具有一定的弯折角度,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而且,当进气口31与出气口33设置于盖体30同一侧时,进气口31底部的高度可高于出气口33底部,从而若罐腔内的液体水位过高,可先通过出气口33溢出,因此可以减少或避免液体从进气口31流出,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止液体经由进气口31流入设备主机中。
在湿化罐100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参见图12和图13,进气管60 的出气端62具有朝向下侧的开口64,朝向下侧的开口64可使得经由出气端 62进入湿化腔52的空气直接流向液体表面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进行湿化和升温,且空气会随着液体产生的蒸汽向上运动从而与蒸汽可以充分混合,而且进气管60在远离出气管34的侧壁开设有缺口65,可减少未经充分湿化的空气直接进入出气管34中,避免用户使用冷干的空气造成不适。
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湿化罐,所述湿化罐包括湿化罐主体和盖体,所述盖体能够盖合于所述湿化罐主体并围成一罐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罐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罐腔分隔为进气腔和湿化腔,所述盖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腔,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湿化腔,所述隔板在所述进气腔内具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内设有引流面,所述隔板还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和所述湿化腔的连通孔,所述引流面用于引导所述储水槽内的液体流入所述连通孔,且所述进气口高于所述引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腔包括储液空间和位于所述储液空间上侧的湿化空间,所述储液空间位于所述隔板的下侧,且在水平方向上,所述隔板分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湿化空间,
所述湿化罐还具有进气管,在水平方向上,所述进气管向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倾斜伸入所述湿化空间,所述进气管具有连通所述连通孔的进气端和伸入所述湿化空间的出气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外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具有第一密封部,所述隔板安装于所述湿化罐主体时,所述隔板与所述湿化罐主体夹持所述第一密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具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盖体扣合于所述湿化罐主体时,所述盖体与所述湿化罐主体夹持所述第二密封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有通孔,所述出气口向内延伸形成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入所述湿化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与所述通孔之间设有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具有朝向下侧的开口,且所述进气管在远离所述出气管的侧壁开设有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边缘向内延伸形成延长管,所述延长管内径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同侧,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在水平方向上高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可拆卸盖合于所述湿化罐主体,所述盖体一端具有卡合部,另一端具有锁止部,所述湿化罐主体具有能够与所述卡合部配合的卡合结构和能够与所述锁止部锁止配合的锁止结构。
CN202111631276.6A 2021-12-28 2021-12-28 湿化罐 Active CN114082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1276.6A CN114082068B (zh) 2021-12-28 2021-12-28 湿化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1276.6A CN114082068B (zh) 2021-12-28 2021-12-28 湿化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2068A true CN114082068A (zh) 2022-02-25
CN114082068B CN114082068B (zh) 2023-12-15

Family

ID=80308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1276.6A Active CN114082068B (zh) 2021-12-28 2021-12-28 湿化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2068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8746A1 (en) * 2003-05-13 2003-10-09 Roger Daughert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umidification of inspired gases
CN104368072A (zh) * 2014-11-28 2015-02-25 江苏鱼跃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循环对流结构的小面积水箱
CN204352325U (zh) * 2014-12-19 2015-05-27 苏琳 一种呼吸机及其水箱
CN205268780U (zh) * 2016-01-12 2016-06-01 冯进器 一种全自动单水平睡眠呼吸机
CN106310475A (zh) * 2016-08-31 2017-01-11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导气管组件、储液装置、加湿器和呼吸机
WO2018040975A1 (zh) * 2016-08-31 2018-03-08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气管组件、储液装置、加湿器和呼吸机
CN208927354U (zh) * 2018-02-09 2019-06-04 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机的湿化罐
CN110327528A (zh) * 2019-05-21 2019-10-15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一种防倒流的呼吸科氧气加湿装置
CN209916962U (zh) * 2019-01-25 2020-01-10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液装置、加湿器和通气治疗设备
WO2020052173A1 (zh) * 2018-09-13 2020-03-19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湿器及取暖器
CN211536124U (zh) * 2019-12-02 2020-09-22 东莞永胜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湿化罐和呼吸治疗设备
CN212700002U (zh) * 2020-03-20 2021-03-16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化罐
CN213252340U (zh) * 2020-07-17 2021-05-25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湿化罐和通气治疗设备
CN217067338U (zh) * 2021-12-28 2022-07-29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湿化罐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8746A1 (en) * 2003-05-13 2003-10-09 Roger Daughert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umidification of inspired gases
CN104368072A (zh) * 2014-11-28 2015-02-25 江苏鱼跃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循环对流结构的小面积水箱
CN204352325U (zh) * 2014-12-19 2015-05-27 苏琳 一种呼吸机及其水箱
CN205268780U (zh) * 2016-01-12 2016-06-01 冯进器 一种全自动单水平睡眠呼吸机
CN106310475A (zh) * 2016-08-31 2017-01-11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导气管组件、储液装置、加湿器和呼吸机
WO2018040975A1 (zh) * 2016-08-31 2018-03-08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气管组件、储液装置、加湿器和呼吸机
CN208927354U (zh) * 2018-02-09 2019-06-04 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机的湿化罐
WO2020052173A1 (zh) * 2018-09-13 2020-03-19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湿器及取暖器
CN209916962U (zh) * 2019-01-25 2020-01-10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液装置、加湿器和通气治疗设备
CN110327528A (zh) * 2019-05-21 2019-10-15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一种防倒流的呼吸科氧气加湿装置
CN211536124U (zh) * 2019-12-02 2020-09-22 东莞永胜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湿化罐和呼吸治疗设备
CN212700002U (zh) * 2020-03-20 2021-03-16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化罐
CN213252340U (zh) * 2020-07-17 2021-05-25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湿化罐和通气治疗设备
CN217067338U (zh) * 2021-12-28 2022-07-29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湿化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2068B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8118E1 (en) Humidifier with structure to prevent backflow of liquid through the humidifier inlet
US11819623B2 (en)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device
US20200246576A1 (en) Humidifier tub for cpap device
JP4728957B2 (ja) 加湿器用水チャンバ
JP5785076B2 (ja) 呼吸システム用加湿器
JP4436758B2 (ja) 給湿気体を供給する装置
EP3045198B1 (en) Humidifier for respirator and respirator
JP2010508957A5 (zh)
CN106237478B (zh) 储液装置、加湿器和呼吸机
CN217067338U (zh) 湿化罐
WO2018040975A1 (zh) 导气管组件、储液装置、加湿器和呼吸机
WO2021139198A1 (zh) 一种湿化罐
CN114082068A (zh) 湿化罐
CN219579659U (zh) 湿化罐及具有其的通气治疗设备
JP7359217B2 (ja) 加湿器
EP4294487B1 (en) Integrated humidifier water ingress protection
JP2005315500A (ja) 気化式加湿器の構造
JPH1163583A (ja) 加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