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1716B - 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1716B
CN114081716B CN202210075572.0A CN202210075572A CN114081716B CN 114081716 B CN114081716 B CN 114081716B CN 202210075572 A CN202210075572 A CN 202210075572A CN 114081716 B CN114081716 B CN 114081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ibomian gland
drug
treatment head
microneedle
ultras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55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1716A (zh
Inventor
黎颖莉
廖四照
苏文华
赵鹏越
李雪
杨美卿
高娜
周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0755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17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1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1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1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1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08Introducing ophthalmic products into the ocular cavity or retaining products there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0Applying static electric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2037/0007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having means for enhancing the permeation of substances through the epidermis, e.g. using suction or depression,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sound waves or chemic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46Solid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 A61M2205/3653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by Joule effect, i.e. electric resist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6Head
    • A61M2210/0612Ey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包括手柄、治疗头、以及睑板腺给药贴片,所述手柄内安装有控制系统,所述治疗头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手柄的上端,所述治疗头内设有电磁铁,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通过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治疗头磁性连接,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左侧面上设有微针给药组件,所述微针给药组件内设有药物层,所述控制系统的电磁控制模块间歇性控制所述电磁铁通电与断电,以驱动所述治疗头和睑板腺给药贴片间歇性夹持松开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本发明具有给药快速高效,舒适方便,设计合理,治疗效果好,安全无痛的实现药物递送等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眼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睑板腺发生病变时,需要向睑板腺内递送药物以进行治疗,如常见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异常,其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患病率高,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其治疗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占重要地位。按照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大致将治疗MGD的药物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改善泪液质量,提高泪膜稳定性,包括人工泪液和眼表润滑剂,促泌剂(促进脂质、水液以及黏蛋白分泌),雄激素等;第二类是改善眼表微环境,包括局部及全身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非甾体类消炎药、免疫抑制剂、除螨药物等;第三类是营养补充和神经保护剂,包括维生素D3、ω-3脂肪酸、自体血清等。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引起干眼的最常见原因,通常表现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质和(或)量的异常,终末导管的阻塞主要与导管上皮细胞过度角化以及睑酯的粘度增加有关,并导致睑板腺丢失、睑板腺萎缩和睑酯分泌减少。这一病变过程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因素如年龄、性别、激素水平还有药物等。由于睑酯的异常,泪液蒸发过强,泪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泪膜稳态失衡和或加重眼表炎性反应,从而导致眼部刺激症状,严重时甚至造成角膜结膜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MGD患病率高,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反复,其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临床上治疗MGD主要通过增加睑板腺分泌功能、改善睑酯质量、提高泪膜稳定性等减轻症状、改善体征,主流的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占重要地位。
2011年国际MGD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eibomian GlandDysfunction, IWMGD)在其报告中提出MGD的分级治疗策略,指出二级以上MGD患者需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具体的MGD的分级治疗为:一级,临床描述为症状不明显,检查中发现轻度异常,治疗方式为健康教育和物理疗法;二级,临床描述为出现轻度不适而临床检查中有中度异常,治疗方式为一级基础上增加局部药物,包括人工泪液和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三级,临床描述为症状频发,睑板腺中度异常,治疗方式为二级基础上再加用糖皮质激素抗炎药以及促进脂质代谢的口服药物;四级,临床描述为症状持续存在,难以忍受,睑板腺重度异常并伴有眼表异常,治疗方式为在三级基础上配合相应的并发症治疗,由此可见,虽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但是仅仅用作辅助治疗,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药物治疗仍是首选,目前虽有采用口服药以及直接使用人工泪液、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等治疗方式,但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来说,效果不佳,例如口服给药,由于血药浓度低而起效慢,治疗周期长,而长期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等会对角膜上皮产生药物源性损伤,对眼表微生物环境也产生破坏,因此如何将药物快速高效且舒适方便的传送至睑板腺以进行治疗,目前仍是个难题。
如图1所示,图1为眼睑的截面图,在图1中,1为Muller´s肌,2为睑结膜,3为睑板,4为睑板腺,5为粘膜皮肤交界处,6为睑板动脉弓,7为毛囊,8为眼轮匝肌,9为皮肤,10为眶隔,11为脂肪,12为提上睑肌,由图1可知,眼睑的外侧有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等肌肉组织以及质地坚硬,类似软骨的致密的结缔组织睑板的存在,使得在对眼睑从外侧给药相对于从内侧睑结膜处给药要困难的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将药物快速高效且舒适方便传送至睑板腺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内安装有控制系统;
治疗头,所述治疗头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手柄的上端,所述治疗头内设有电磁铁;以及
睑板腺给药贴片,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通过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治疗头磁性连接,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左侧面上设有微针给药组件,所述微针给药组件内设有药物层,所述控制系统的电磁控制模块间歇性控制所述电磁铁通电与断电,以驱动所述治疗头和睑板腺给药贴片间歇性夹持松开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且所述控制系统的电磁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微针给药组件的左端自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的内侧插入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
优选的,所述微针给药组件包括微针阵列层和驻极体层,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为基板层,所述驻极体层设置在基板层的左侧面上,所述微针阵列层设置在所述驻极体层的左侧面上,所述驻极体层内设有第一电场,所述药物层设置在所述微针阵列层中的每个微针左部。
优选的,所述微针阵列层中的每个微针均为可溶性微针或非可溶性微针。
优选的,所述药物层为中药、蓖麻油、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抗生素、雄激素、地夸磷索钠、全氟已基辛烷、罗格列酮、糖皮质激素、环孢素、自体血清提取物及富血小板血浆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由导磁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治疗头内设有超声波振子,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超声波振子内,所述治疗头朝向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的一侧设有电热膜和静电涂层,所述静电涂层位于电热膜的右侧,所述静电涂层内设有第二电场,所述第二电场内的电荷电性与第一电场内的电荷电性相反,所述手柄下端设有充电接口,所述手柄的外表面上设有控制按键、电源按键和指示灯,静电涂层、充电接口、控制按键、电磁铁、电源按键、指示灯和治疗头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加热控制模块、电磁控制模块、电池、超声波模块和静电发生器模块,充电接口、控制按键、电磁铁、电源按键、指示灯、治疗头、加热控制模块、电磁控制模块、电池、超声波模块和静电发生器模块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静电涂层与所述静电发生器模块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治疗头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模块包括超声波控制单元和超声波发生单元,超声波控制单元与控制器电连接,超声波发生单元为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的一端与控制器电连接,超声波发生器的另一端与超声波振子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针阵列层中的每个微针的长度小于等于1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通过四重释药作用将药物层快速高效且舒适方便的传送至睑板腺,第一,通过治疗头与睑板腺给药贴片之间的电磁力作用夹持,使得睑板腺给药贴片的微针给药组件的微针穿透睑结膜将药物层送入睑板腺,第二通过静电发生器模块使得治疗头及静电涂层产生正极或负极静电场,且与睑板腺给药贴片的微针给药组件的驻极体层内的带负极或正极静电场形成静电场驱动力,该静电场驱动力可以驱动药物层的药物微粒加速渗透进睑板腺内,第三通过超声波振动作用,加速微针阵列层的微针内的药物层进一步在睑板腺内扩散,第四是通过电热膜加热,促进睑板腺内睑脂液化,从而加速药物扩散;
(2)本发明设有微针给药组件,微针给药组件包括微针阵列层,药物层设置在微针阵列层中的每个微针左部,在使用时可以将睑板腺给药贴片放入病人的眼睛内后使得睑板腺给药贴片的微针给药组件对准病人上眼睑和下眼睑的内侧,然后控制系统的电磁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磁铁通电,治疗头与睑板腺给药贴片磁性连接,微针给药组件也即微针阵列层自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的内侧插入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且药物层释放至上眼睑和下眼睑的睑板腺内,且由于上眼睑和下眼睑的外侧有眼轮匝肌等肌肉以及致密的结缔组织睑板的存在,从上眼睑和下眼睑的外部穿过眼轮匝肌将药物送至上眼睑和下眼睑的睑板腺内比较困难,本发明采用从上眼睑和下眼睑的内侧刺破睑结膜等将药物送至上眼睑和下眼睑的睑板腺内,设计合理科学,送药快速方便,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至睑板腺,治疗效果好;
(3)本发明设有控制器、加热控制模块、电磁控制模块、超声波模块及治疗头等零部件,治疗头内设有电热膜和电磁铁,在使用时加热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热膜加热至40°C-45°C,也即治疗头被加热,治疗头紧贴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可以对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进行加热治疗,超声波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器控制超声波发生器启动,超声波发生器驱使治疗头振动,治疗头可以振动治疗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电磁铁通电与断电可以间隔性的夹持松开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起到挤压微针阵列层的微针穿透睑结膜的作用以及加速药物层在睑板腺内扩散的作用;
(4)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加热治疗头并对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加热,接着通过电磁铁通电与断电可以间隔性的夹持松开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静电发生器模块能够控制在静电涂层内产生正极或负极的静电场,从而与驻极体层内负极或正极的静电场相互吸引产生静电作用,最后进行超声波振动从而达到递送扩散药物,治疗病人的睑板腺的目的;
(5)本发明的睑板腺给药贴片是由导磁材料制成,在通过电磁铁通电断电磁性连接睑板腺给药贴片时,睑板腺给药贴片不会发生形变,按摩病人的上眼睑及下眼睑的按摩治疗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给药快速高效,舒适方便,设计合理,治疗效果好,安全无痛的实现药物递送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眼睑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去除睑板腺给药贴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的治疗头及睑板腺给药贴片在眼睛内使用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睑板腺给药贴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P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包括:
手柄13,所述手柄13内安装有控制系统;
治疗头14,所述治疗头14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手柄13的上端,治疗头14可以相对手柄13自由转动,本发明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误触碰治疗头14上产生较大的作用力或者人为操作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且该作用力大于设定的治疗头14装配在手柄13上的安全力度时,治疗头14会与手柄13相分离即治疗头14会从手柄13上脱落,进一步增加了本发明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能,治疗头14靠近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一侧为凹形且该治疗头14与人的眼睛相贴合,由于人的上眼睑100比下眼睑200大,因此治疗头14的上部比下部大,或治疗头14一分为二分为上治疗头14及下治疗头14分别与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贴合,且此时上治疗头14也大于下治疗头14,以便于贴合使用,治疗头14的整体形状呈凹扁椭圆半球曲面状,且由导磁材料制成,具有导磁性,所述治疗头14内设有电磁铁15;以及
睑板腺给药贴片,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通过所述电磁铁15与所述治疗头14磁性连接,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左侧面上设有微针给药组件,所述微针给药组件内设有药物层17,所述控制系统的电磁控制模块103间歇性控制所述电磁铁15通电与断电,以驱动所述治疗头14和睑板腺给药贴片间歇性夹持松开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且所述控制系统的电磁控制模块103控制所述电磁铁15通电时,所述微针给药组件的左端自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内侧(病人眼睛内部为内侧)插入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
所述微针给药组件包括微针阵列层18和驻极体层28,所述微针阵列层18中的每个微针均为可溶性微针或非可溶性微针,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为基板层27,所述驻极体层28设置在基板层27的左侧面上,所述微针阵列层18设置在所述驻极体层28的左侧面上,所述驻极体层28内设有第一电场,第一电场内可以为正电荷电场或负电荷电场,第一电场可以使得药物层17携带相应的正电荷或负电荷,药物层17携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后与静电涂层内的第二电场的负电荷或正电荷相互作用,便于药物层17移动扩散,具体的药物层17带正电荷时,静电涂层的第二电场内带负电荷,所述药物层17设置在所述微针阵列层18中的每个微针左部,更具体的,药物层17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药物成分的不同制成不同的微针后形成微针阵列层18,如将药物层17直接制成微针并将多个微针排列形成微针阵列层18,或使微针阵列层18的微针内部中空使得药物层17填充在微针内,或者直接将药物层17制备在微针阵列层18的微针的左部(类似制成针尖结构),所述控制系统的电磁控制模块103控制所述电磁铁15通电时,所述微针阵列层18的左端自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内侧插入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且药物层17从微针阵列层18的左端释放至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睑板腺内。
所述微针阵列层18中的微针安装在病人的病人的眼睛内进行使用,睑板腺给药贴片与治疗头14磁性相吸时,微针阵列层18的微针向左刺入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内,具体的该微针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范围为100-1000μm,上下方向的高度范围为10-50μm,本发明具体应用时,本发明的微针阵列层18的微针长度小于等于1毫米,微针阵列层18可以凑成微针阵列,即多个微针以阵列的方式排列在睑板腺给药贴片上,本发明的微针可以穿过睑结膜而又不接触痛觉神经,在眼睑内形成给药通道,使药物到达指定深度并被吸收,具体的本发明的微针可以穿过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内侧的睑结膜达到睑板腺以对睑板腺进行给药治疗,相对于从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外侧给药相比,从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外侧给药需要穿过眼轮匝肌等肌肉,需要的微针长度更长,给药更困难且风险更大,本发明从内侧给药,风险小,难度小,具体的微针从制作材料角度可以按照硅、玻璃、陶瓷、金属、水凝胶、高分子聚合物、糖等划分,按照给药方式分,可以分为实心微针、包衣微针、可溶性微针和空心微针等,实心微针是通过微针在睑结膜上形成微孔洞,移除微针后将涂有药物的贴片敷在微孔洞上,使药物从微孔洞中扩入睑板腺,包衣微针是先在微针针体上包上药物,然后药物随微针一起进入睑板腺,进而扩散,可溶解微针是指用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搭载药物活性成为制成可溶解的微针在穿透睑结膜后,可溶解微针也即可溶性微针,针体上含有的功能性药物成分会随着可溶性微针的溶解共同释放,使得药物分子物理性透过角质层屏障,从而实现睑板腺及人体对药物的渗透吸收,可溶性微针不会存在重复使用的问题,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使用后无锐器残留,医疗废弃物更加易于处理,本发明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药物层17使用需求不同制作不同的可溶性微针以便对病人进行使用,空心微针是类似于微米级的注射针,具有注射给药和透皮给药的双重特点,此给药方式通常借助外界压力使药物溶液通过空心微针的孔道,从而到达眼睑中的指定位置,最终达到给药的目的,这种方式的一个优点是,当借助外部药液驱动装置时,给药速率可以控制,且可以实现定量、精确的药物输送量。
所述药物层17为中药、蓖麻油、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抗生素、雄激素、地夸磷索钠、全氟已基辛烷、罗格列酮、糖皮质激素、环孢素、自体血清提取物及富血小板血浆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可以根据药物层17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微针,如药物层17可以制备为可溶性微针时,制备为可溶性微针以进行使用,不可以制备为可溶性微针时,制备为非可溶性微针(如空心微针、包衣微针)等进行使用。
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由导磁材料制成,具备导磁性,以便于电磁铁15磁性相吸,睑板腺给药贴片不会发生形变且可以不具备导电性以便保护病人的巩膜及角膜。
所述治疗头14内设有超声波振子20,所述电磁铁15位于所述超声波振子20内,所述治疗头14朝向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的一侧设有电热膜21和静电涂层26,所述静电涂层26位于电热膜21的右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静电涂层26还可以位于电热膜21的左侧,所述静电涂层26内设有第二电场,所述第二电场内的电荷电性与第一电场内的电荷电性相反,也即第一电场内为正电荷时,第二电场内为负电荷,第一电场内为负电荷时,第二电场内为正电荷,所述手柄13下端设有充电接口25,所述手柄13的外表面上设有控制按键22、电源按键23和指示灯24,静电涂层26、充电接口25、控制按键22、电磁铁15、电源按键23、指示灯24和治疗头14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01、加热控制模块102、电磁控制模块103、电池、超声波模块104和静电发生器模块105,充电接口25、控制按键22、电磁铁15、电源按键23、指示灯24、治疗头14、加热控制模块102、电磁控制模块103、电池、超声波模块104和静电发生器模块105均与控制器101电连接,加热控制模块102控制治疗头14内的电热膜21的加热及接收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从而控制电热膜21的发热温度范围,电磁控制模块103控制电磁铁15的断电与通电,电磁铁15断电时,电磁铁15与睑板腺给药贴片之间的磁吸力消失,治疗头14与睑板腺给药贴片可以将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松开,电磁铁15通电时,电磁铁15与睑板腺给药贴片之间磁性连接,治疗头14与睑板腺给药贴片可以将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夹持,通过设置控制电路,电磁控制模块103可以通过电磁铁15的通电与不通电,进而控制治疗头14与睑板腺给药贴片之间的上眼睑100与下眼睑200的松开与夹持,达到了按摩理疗的作用,超声波模块104的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发出超声波从而使治疗头14振动,达到了振动治疗的目的,所述静电发生器模块105与静电涂层26电连接,静电发生器模块105能够控制在静电涂层26内产生正极或负极的静电场,从而与驻极体层28内负极或正极的静电场相互吸引产生静电作用,该静电作用能够利于药物层17向睑板腺内扩散,本发明的控制器101在进行控制作用时,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及MGD分级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电磁力夹持力度(即治疗头14与睑板腺给药贴片之间的加持力度)。
所述治疗头14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101电连接。
所述超声波模块104包括超声波控制单元和超声波发生单元,超声波控制单元与控制器101电连接,超声波发生单元为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的一端与控制器101电连接,超声波发生器的另一端与超声波振子20相连接。
控制器101还能够控制电热膜21升温发热,所述电热膜21的发热温度范围为40°C-45°C。
本发明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睑板腺给药贴片取出,具体的,本发明的睑板腺给药贴片在使用时,可以为微针阵列层18、驻极体层28及基板层27一体成型组装在一起然后进行使用,也可以为微针阵列层18、驻极体层28贴合后再贴合在基板层27上进行使用,此时在使用时,可以对基板层27及治疗头14进行消毒,然后将睑板腺给药贴片放入病人的眼睛内且使睑板腺给药贴片罩住病人的眼球,睑板腺给药贴片与病人的巩膜接触且睑板腺给药贴片与病人的眼球的角膜脱离,此时微针阵列层18朝向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内侧,睑板腺给药贴片与病人的巩膜相接触不会影响病人的眼部安全,且睑板腺给药贴片与病人的眼球角膜脱离保护了病人的角膜,对治疗头14及基板层27进行消毒的方式可以采用高温干燥式消毒,使用更加安全,且对睑板腺给药贴片装入病人眼部时,可以使用部分凝胶加以保护,无需再补充大量的人工泪液,也可以根据需求对病人使用表面麻药,当微针阵列层18、驻极体层28及基板层27一体成型组装在一起然后进行使用时可以为无菌生产包装,无需再额外消毒,此时睑板腺给药贴片可以为一次性的,不能重复利用;
接着按下电源按键23与控制按键22,控制按键22控制加热控制模块102开启,加热控制模块102通过控制器101控制电热膜21加热至40°C-45°C;
将治疗头14对准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并使治疗头14紧贴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再次按下控制按键22,控制按键22控制电磁控制模块103启动,电磁控制模块103通过控制器101控制电磁铁15通电,治疗头14与睑板腺给药贴片磁性连接,微针阵列层18插入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内侧,微针阵列层18穿过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睑结膜等刺入睑板腺内,由中药、蓖麻油、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抗生素、雄激素、地夸磷索钠、全氟已基辛烷、罗格列酮、糖皮质激素、环孢素、自体血清提取物、富血小板血浆及其它药物中一种或多种制成的药物层17释放至病人的睑板腺,由于微针阵列层18中的每个微针均为可溶性微针,药物层17释放完毕后,微针溶解,然后电磁控制模块103通过控制器101控制电磁铁15间歇通电和断电,电磁铁15通电时,电磁铁15与睑板腺给药贴片磁性连接,治疗头14和睑板腺给药贴片将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夹持,电磁铁15断电时,睑板腺给药贴片复位,治疗头14紧挨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
再次按下控制按键22,控制按键22控制静电发生器模块105启动,治疗头14的电热膜21发出微电流并输送至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
再次按下控制按键22,超声波控制单元开启,超声波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器101控制超声波发生器启动,超声波控制器101驱使超声波振子20振动,超声波振子20驱使治疗头14振动,治疗头14振动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在治疗头14和睑板腺给药贴片夹持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时,本发明的使用者可以向远离病人的方向轻轻拽动本发明,从而带动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略微向外拉扯,电磁铁15断电时,睑板腺给药贴片复位,治疗头14紧挨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向远离病人的方向拽动本发明也可以进一步驱使本发明的零部件远离病人眼部的角膜,增加安全性,使操作更加安全;
再次按下控制按键22,然后按下电源关键,使治疗头14远离病人的上眼睑100与下眼睑200,此时该睑板腺给药贴片的药物层17已经释放完毕,因此需要对病人的上眼睑100及下眼睑200再次给药时,需要更换新的睑板腺给药贴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针阵列层18为非可溶性微针,此时在使用时,先将睑板腺给药贴片放入病人的眼睛内且使该睑板腺给药贴片的微针给药组件朝向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内侧,然后控制按键22控制电磁控制模块103启动,电磁控制模块103通过控制器101控制电磁铁15通电,治疗头14与睑板腺给药贴片磁性连接,微针阵列层18插入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内侧,微针阵列层18穿过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的睑结膜等刺入睑板腺内,由中药、蓖麻油、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抗生素、雄激素、地夸磷索钠、全氟已基辛烷、罗格列酮、糖皮质激素、环孢素、自体血清提取物、富血小板血浆及其它药物中一种或多种制成的药物层17释放至病人的睑板腺,然后电磁控制模块103通过控制器101控制电磁铁15断电,睑板腺给药贴片与治疗头14分离,此时取出睑板腺给药贴片,当需要对病人的上眼睑100和下眼睑200进行间歇性夹持按摩、超声波振动及加热理疗时,可以更换内部不设有微针给药组件的睑板腺给药贴片进行使用。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内安装有控制系统;
治疗头,所述治疗头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手柄的上端,所述治疗头内设有电磁铁;以及
睑板腺给药贴片,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通过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治疗头磁性连接,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左侧面上设有微针给药组件,所述微针给药组件内设有药物层,所述控制系统的电磁控制模块间歇性控制所述电磁铁通电与断电,以驱动所述治疗头和睑板腺给药贴片间歇性夹持和松开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且所述控制系统的电磁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微针给药组件的左端自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的内侧插入病人的上眼睑和下眼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给药组件包括微针阵列层和驻极体层,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为基板层,所述驻极体层设置在基板层的左侧面上,所述微针阵列层设置在所述驻极体层的左侧面上,所述驻极体层内设有第一电场,所述药物层设置在所述微针阵列层中的每个微针左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阵列层中的每个微针均为可溶性微针或非可溶性微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层为中药、蓖麻油、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抗生素、雄激素、地夸磷索钠、全氟已基辛烷、罗格列酮、糖皮质激素、环孢素、自体血清提取物及富血小板血浆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由导磁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头内设有超声波振子,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超声波振子内,所述治疗头朝向所述睑板腺给药贴片的一侧设有电热膜和静电涂层,所述静电涂层位于电热膜的右侧,所述静电涂层内设有第二电场,所述第二电场内的电荷电性与第一电场内的电荷电性相反,所述手柄下端设有充电接口,所述手柄的外表面上设有控制按键、电源按键和指示灯,静电涂层、充电接口、控制按键、电磁铁、电源按键、指示灯和治疗头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加热控制模块、电磁控制模块、电池、超声波模块和静电发生器模块,充电接口、控制按键、电磁铁、电源按键、指示灯、治疗头、加热控制模块、电磁控制模块、电池、超声波模块和静电发生器模块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静电发生器模块与静电涂层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头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模块包括超声波控制单元和超声波发生单元,超声波控制单元与控制器电连接,超声波发生单元为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的一端与控制器电连接,超声波发生器的另一端与超声波振子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阵列层中的每个微针的长度小于等于1mm。
CN202210075572.0A 2022-01-22 2022-01-22 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 Active CN114081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5572.0A CN114081716B (zh) 2022-01-22 2022-01-22 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5572.0A CN114081716B (zh) 2022-01-22 2022-01-22 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1716A CN114081716A (zh) 2022-02-25
CN114081716B true CN114081716B (zh) 2022-04-12

Family

ID=8030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5572.0A Active CN114081716B (zh) 2022-01-22 2022-01-22 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171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3131B (zh) * 2007-01-17 2015-07-22 眼泪科学公司 用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热处理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US20180092776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Sara Heikali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eating and managing diseased ocular tissue
CN115279313A (zh) * 2020-01-08 2022-11-01 阿祖拉眼科有限公司 用于将药品施用于眼睑的装置
CN111714793A (zh) * 2020-05-21 2020-09-29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一种高精度睑板腺诊疗仪
CN113599061B (zh) * 2021-10-08 2021-12-21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1716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6924B2 (en) Iontophoretic system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active agents for therapeutic and medicinal purposes
JP4184275B2 (ja) 薬剤を経眼瞼電気泳動によって送出するための装置
AU75091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cular iontophoresis
US6154671A (en) Device for the intraocular transfer of active products by iontophoresis
US7684857B2 (en) Device for medicine delivery by intraocular iontophoresis or electroporation
US2002003534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cular iontophopesis
US8574217B2 (en) Sub-mucosal agent delivery method for the eye
US8480638B2 (en) Intraocular iontophoretic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8652118B2 (en) Sub-mucosal agent delivery,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WO201216245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ministering eye medications
JP2017537690A (ja) 非侵襲性の薬剤塗布具
CN208641537U (zh) 一种经皮给药装置
CN114081716B (zh) 用于向睑板腺递送药物的装置
JP2002159580A (ja) イオン浸透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TWI629076B (zh) 整合離子導入與微針之穿戴式注射裝置
WO2021078311A1 (zh) 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
JP2000500999A (ja) 生体に対する生物学的活性物質および化合物の増進放出用デバイス
AU2014259585A1 (en) Iontophoretic system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active agents for therapeutic and medicinal purposes
KR20020048095A (ko) 눈의 이온삼투요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