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1238B - 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1238B
CN114081238B CN202111396915.5A CN202111396915A CN114081238B CN 114081238 B CN114081238 B CN 114081238B CN 202111396915 A CN202111396915 A CN 202111396915A CN 114081238 B CN114081238 B CN 1140812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le
buffer layer
self
adap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69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1238A (zh
Inventor
阮棉芳
蔡维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PEAK SHO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PEAK SHO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PEAK SHO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PEAK SHO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969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1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1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1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1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1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6Pieced s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7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 e.g. foam, non liqui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5/00Footwear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43B5/06Running shoes; Track sho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鞋底包括层叠设置的自适应缓冲层和下底层;自适应缓冲层的一侧靠近鞋面设置,自适应缓冲层的远离鞋面的一侧与下底层连接;自适应缓冲层朝向下底层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下底层设置有与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和凸起结构配合后,在外力作用下,自适应缓冲层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本申请自适应缓冲层能够适应不同的冲击力;在冲击力较小时,所述下底层和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轻柔地滑动;而当冲击力较大时,所述下底层和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轻柔地滑动的同时,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还能够抵抗冲击力,大大降低对膝踝的冲击力,也减少了足底与鞋底的剪切力,能很好地保护穿着者。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背景技术
鞋作为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鞋的要求也逐渐地升高,在对传递给脚底的冲击进行缓解的同时,还能提高舒适性,这成为人们选择鞋的标准之一。
同时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鞋与地面之间的水平力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甚至有学者发现水平冲击力是跑步受伤唯一相关的动力学指标;水平冲击力数值高的跑者受伤率是数值中等跑者的5倍,是数值低跑者的7倍。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所谓避震科技也都是针对地面垂直反作用力,专门针对水平力缓冲的很少。现有技术中在鞋底后跟处设置缓震的滑动元件,该滑动元件能够对水平力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其在水平力缓冲力较小,滑动元件的结构过于笨重厚实,也无法在前掌采用,并且滑动元件结构复杂,成本高。
因此,急需一种改进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提供了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本申请在鞋底内设置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自适应缓冲层,通过利用所述自适应缓冲层在常态下非常柔软,提高脚部舒适感;并且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凸起结构配合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且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适应不同的冲击力;在冲击力较小时,所述下底层和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轻柔地滑动;而当冲击力较大时,所述下底层和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轻柔地滑动的同时,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还能够抵抗冲击力,大大降低对膝踝的冲击力,也减少了足底与鞋底的剪切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也能大大降低鞋底对足底起水泡的摩擦,进而更好地保护穿着者。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层叠设置的自适应缓冲层和下底层;
所述自适应缓冲层的一侧靠近鞋面设置,所述自适应缓冲层的远离所述鞋面的一侧与所述下底层连接;
所述自适应缓冲层朝向所述下底层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
所述下底层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凸起结构配合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底层,所述下底层、所述自适应缓冲层和所述上底层依次连接;所述上底层的一侧靠近所述鞋面设置,所述上底层的远离所述鞋面的一侧与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连接;
所述自适应缓冲层朝向所述上底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
所述上底层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结构的材料包括应变率敏感型自适应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应变率敏感型自适应材料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
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缓冲层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上的刚度为1600N/mm-2200N/mm。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凸起结构与其对应的所述限位结构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朝向所述下底层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与朝向所述上底层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对称设置或交错设置在所述自适应缓冲层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底层和所述上底层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着所述下底层或所述上底层的周向分布,并朝向所述自适应缓冲层延伸;
所述自适应缓冲层与所述下底层或所述上底层连接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自适应缓冲层沿所述鞋底高度方向上的侧面能够与所述限位部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缓冲层与所述下底层或所述上底层连接后,所述自适应缓冲层沿所述鞋底高度方向上的侧面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容纳槽;
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容纳槽配合后,在外力作用下,至少一个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在对应的第一容纳槽内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包括柱状凸起、锥状凸起、棱台状凸起和球状凸起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缓冲层朝向所述下底层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曲面,以形成朝向所述下底层的凸起结构;
所述下底层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曲面配合的第二曲面,以形成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和/或,
所述自适应缓冲层朝向上底层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曲面,以形成朝向所述上底层的凸起结构;
所述上底层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曲面配合的第四曲面,以形成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曲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曲面相接设置,以形成朝向所述下底层的凸起结构和朝向所述上底层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面上设有限位凸起;
所述第二曲面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配合的第二容纳槽;
和/或,
所述第三曲面上设有限位凸起;
所述第四曲面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配合的第三容纳槽。
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缓冲层沿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缓冲部、连接部和第二缓冲部;
所述连接部能够覆盖穿着者的足心,所述第一缓冲部从对应脚趾处向所述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二缓冲部从对应足跟处向所述连接部延伸;
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上设有所述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缓冲层包括固定部和第三缓冲部;
所述第三缓冲部环绕所述固定部设置,所述第三缓冲部上设有所述凸起结构。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鞋,包括鞋面和如上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在鞋底内设置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自适应缓冲层,通过利用所述自适应缓冲层在常态下非常柔软,提高脚部舒适感;并且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凸起结构配合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自适应缓冲层的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且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适应不同的冲击力;在冲击力较小时,所述下底层和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轻柔地滑动;而当冲击力较大时,所述下底层和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轻柔地滑动的同时,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还能够抵抗冲击力,大大降低对膝踝的冲击力,也减少了足底与鞋底的剪切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也能大大降低鞋底足底的摩擦,进而更好地保护穿着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鞋底为三层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鞋底为两层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施例第一种情况下所述鞋底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施例第二种情况下所述鞋底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施例第三种情况下所述鞋底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施例第四种情况下所述鞋底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施例第五种情况下所述鞋底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施例第六种情况下所述鞋底的截面图;
图9为本实施例第七种情况下所述鞋底的截面图;
图10为本实施例第八种情况下所述鞋底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实施例第九种情况下所述鞋底的截面图;
图12为本实施例第十种情况下所述鞋底的截面图;
图13为本实施例第十一种情况下所述鞋底的截面图;
图14为本实施例鞋底受到地面反作用力与时间之间的曲线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1-下底层;2-上底层;3-自适应缓冲层;11-第一容纳槽;12-第二曲面;21-第四曲面;13-限位部;31-限位凸起;32-第一曲面;33-第三曲面;111-第二容纳槽;112-第三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目前市面上的所谓避震科技也都是针对地面垂直反作用力,专门针对水平力缓冲的很少。虽然公开号为:US6962008B2是在鞋底后跟处设置缓震的滑动元件,该滑动元件能够在三个维度上为鞋提供缓冲;并且该滑动元件能使鞋底减速阶段延长,地面反作用力传导到肌肉和骨骼上的力就减少,进而对水平力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其在水平力缓冲力较小,滑动元件的结构过于笨重厚实,也无法在前掌采用,并且滑动元件结构复杂,成本高。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在鞋底内设置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自适应缓冲层,通过利用所述自适应缓冲层在常态下非常柔软,提高脚部舒适感;并且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凸起结构配合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自适应缓冲层的应变率变大,也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且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适应不同的冲击力;在冲击力较小时,所述下底层和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轻柔地滑动;而当冲击力较大时,所述下底层和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能够轻柔地滑动的同时,所述自适应缓冲层还能够抵抗冲击力,大大降低对膝踝的冲击力,也减少了足底与鞋底的剪切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也能大大降低鞋底足底的摩擦,进而更好地保护穿着者。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图14,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鞋底包括层叠设置的自适应缓冲层3和下底层1;
自适应缓冲层3的一侧靠近鞋面设置,自适应缓冲层3的远离鞋面的一侧与下底层1连接;
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下底层1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
下底层1设置有与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限位结构和凸起结构配合后,在外力作用下,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鞋底内设置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利用自适应缓冲层3在常态下非常柔软,提高脚部舒适感;并且限位结构和凸起结构配合后,在外力作用下,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适应不同的冲击力;在冲击力较小时,下底层1和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轻柔地滑动;而当冲击力较大时,下底层1和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轻柔地滑动的同时,自适应缓冲层3还能够抵抗冲击力,大大降低对膝踝的冲击力,也减少了足底与鞋底的剪切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也能大大降低鞋底足底的摩擦,进而更好地保护穿着者。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第一种情况为:包括下底层1和自适应缓冲层3,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第一曲面32与下底层1的第二曲面12相适配,其中,第一曲面32和第二曲面12均为多个;
如图4所示第二种情况为:包括下底层1和自适应缓冲层3,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第一曲面32与下底层1的第二曲面12相适配,还通过限位凸起31与第二容纳槽111相适配,其中,第一曲面32和第二曲面12均为多个;
如图5所示第三种情况为:包括下底层1和自适应缓冲层3,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第一曲面32与下底层1的第二曲面12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一曲面32和第二曲面12数量均为一个;
如图6所示第四种情况为:包括下底层1和自适应缓冲层3,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第一曲面32与下底层1的第二曲面12相适配,还通过限位凸起31与第二容纳槽111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一曲面32和第二曲面12数量均为一个。
如图7所示第五种情况为:包括下底层1和自适应缓冲层3,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限位凸起31与下底层1的第一容纳槽11相适配;
如图8所示第六种情况为:包括下底层1、自适应缓冲层3和第三接触层2,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限位凸起31与下底层1的第一容纳槽11相适配,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限位凸起31与上底层2的第一容纳槽11相适配;此时,设置在自适应缓冲层3两侧的限位凸起31不对称设置;
如图9所示第七种情况为:包括下底层1、自适应缓冲层3和第三接触层2,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限位凸起31与下底层1的第一容纳槽11相适配,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第三曲面33与上底层2的第四曲面21相适配;
如图10所示第八种情况为:包括下底层1、自适应缓冲层3和第三接触层2,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第一曲面32与下底层1的第二曲面12相适配,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第三曲面33与上底层2的第四曲面21相适配;
如图11所示第九种情况为:包括下底层1、自适应缓冲层3和第三接触层2,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第一曲面32与下底层1的第二曲面12相适配,还通过限位凸起31与第二容纳槽111相适配,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第三曲面33与上底层2的第四曲面21相适配;
如图12所示第十种情况为:包括下底层1、自适应缓冲层3和第三接触层2,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第一曲面32与下底层1的第二曲面12相适配,还通过限位凸起31与第二容纳槽111相适配,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第三曲面33与上底层2的第四曲面21相适配,还通过限位凸起31与第三容纳槽112相适配;
如图13所示第十一种情况为:包括下底层1、自适应缓冲层3和第三接触层2,并且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限位凸起31与下底层1的第一容纳槽11相适配,自适应缓冲层3通过限位凸起31与上底层2的第一容纳槽11相适配;此时,设置在自适应缓冲层3两侧的限位凸起31对称设置。
具体地,图14中曲线a为本实施鞋底受到地面反作用力与时间的曲线图,曲线b为传统鞋底受到地面反作用力与时间的曲线图,由图14可直观看出,本实施例中的鞋底能显著降低冲击力峰值,进而提高跑步的流畅程度。
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鞋底结构较简单,鞋底整体重量比较轻,进而使鞋底生产工艺也相对简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鞋底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自适应缓冲层3和下底层1,自适应缓冲层3与下底层1之间可通过限位结构和凸起结构相配合,使鞋底受到外力时,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缓冲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大大减小地面反作用力施加于穿着者的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
还需要说明的是: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适应不同的冲击力;在冲击力较小时,下底层1和上底层2能够轻柔地滑动;而当冲击力较大时,下底层1和上底层2能够轻柔地滑动的同时,自适应缓冲层3还能够抵抗冲击力,大大降低对膝踝的冲击力,也减少了足底与鞋底的剪切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也能大大降低鞋底足底的摩擦,进而更好地保护穿着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鞋底还包括上底层2,下底层1、自适应缓冲层3和上底层2依次连接;上底层2的一侧靠近鞋面设置,上底层2的远离鞋面的一侧与自适应缓冲层3连接;
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上底层2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
上底层2设置有与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缓冲结构的材料包括应变率敏感型自适应材料。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应变率敏感型自适应材料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
具体地,应变率敏感型自适应材料低应变率下呈流动态,当受到冲击时材料会表现出固体状态从而消耗大量能量,因此材料具有抗冲击及缓冲吸能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外力作用下,自适应缓冲层3的应变率变大,自适应缓冲层3的刚度变大。在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时,自适应缓冲层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的刚度变大;在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逐渐减小时,自适应缓冲层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的刚度逐渐减小。
具体地,自适应缓冲层3为应变率自适应缓冲层,自适应缓冲层3的应变率能够随着受到外力的大小进行调节,进而使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更好地缓冲冲击力,提高穿着者的舒适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自适应缓冲层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上的刚度为1600N/mm-2200N/mm。
具体地,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自适应缓冲层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上的刚度为1600N/mm。
具体地,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自适应缓冲层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上的刚度为2000N/mm。
具体地,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自适应缓冲层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上的刚度为2200N/mm。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自适应缓冲层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上的刚度为1400N/mm-2400N/mm。
具体地,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自适应缓冲层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上的刚度为1400N/mm。
具体地,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自适应缓冲层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上的刚度为2300N/mm。
具体地,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自适应缓冲层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上的刚度为2400N/mm。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凸起结构与限位结构的形状相适配;
凸起结构与其对应的限位结构之间具有间隙。
具体地,当自适应缓冲层3的凸起结构为限位凸起31时,限位结构为与限位凸起31相适配的的第一容纳槽11;当自适应缓冲层3的凸起结构由第一曲面32和/或第三曲面33组成时,限位结构为与第一曲面32和/或第三曲面33相适配的第二曲面12或第四曲面21,以使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缓冲冲击,提高穿着者的舒适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3所示,朝向下底层1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与朝向上底层2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对称设置或交错设置在自适应缓冲层3的两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下底层1和上底层2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限位部13,限位部13沿着下底层1或上底层2的周向分布,并朝向自适应缓冲层3延伸;
自适应缓冲层3与下底层1或上底层2连接后,在外力作用下,自适应缓冲层3沿鞋底高度方向上的侧面能够与限位部13抵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自适应缓冲层3与下底层1或上底层2连接后,自适应缓冲层3沿鞋底高度方向上的侧面与限位部13之间存在间隙。
具体地,沿着鞋底的长度方向,自适应缓冲层3与限位部13之间间隙为0.1-0.7cm;沿着鞋底的宽度方向,自适应缓冲层3与限位部13之间间隙为0.1-0.4cm。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沿鞋底的长度方向,下底层1的长度或上底层2的长度比自适应缓冲层3的长度大4mm;沿着鞋底的宽度方向,下底层1的宽度或上底层2的宽度比自适应缓冲层3的宽度大2mm,使得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相对下底层1或上底层2进行一定距离的滑动,这带来极好的脚感,同时大大减小地面反作用力施加于穿着者的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也能大大降低鞋底对足底的摩擦。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沿鞋底的长度方向,下底层1的长度或上底层2的长度比自适应缓冲层3的长度大6mm;沿着鞋底的宽度方向,下底层1的宽度或上底层2的宽度比自适应缓冲层3的宽度大3mm,使得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相对下底层1或上底层2进行一定距离的滑动,这带来极好的脚感,同时大大减小地面反作用力施加于穿着者的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也能大大降低鞋底对足底的摩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凸起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凸起31,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容纳槽11;
限位凸起31与第一容纳槽11配合后,在外力作用下,至少一个限位凸起31能够在对应的第一容纳槽11内发生弹性形变;通过设置限位凸起31在第一容纳槽11内,限位凸起31能够在第一容纳槽11内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鞋底对水平面任意方向的力进行很好的缓冲,大大减小地面反作用力施加于穿着者的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也能大大降低鞋底对足底的摩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限位凸起31包括柱状凸起、锥状凸起、棱台状凸起和球状凸起中的至少一种。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设置在自适应缓冲层3两侧的限位凸起3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设置在自适应缓冲层3一侧的多个限位凸起3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此不进行限定。
具体地,与限位凸起31配合的第一容纳槽11的形状与限位凸起31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朝向下底层1凸起结构的周向上与限位结构间设置有间隙;或朝向上底层2凸起结构的周向上与限位结构间设置有间隙。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朝向下底层1的凸起结构的周向上与限位结构之间的间隙均匀;或朝向上底层2的凸起结构的周向上与限位结构之间的间隙均匀。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朝向下底层1的凸起结构的周向上与限位结构间设置有间隙时,沿着鞋底长度方向的间隙值大于沿着鞋底宽度方向的间隙值;或朝向上底层2的凸起结构的周向上与限位结构间设置有间隙时,沿着鞋底长度方向的间隙值大于沿着鞋底宽度方向的间隙值,以带给穿着者极好的脚感,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当自适应缓冲层3与下底层1之间,仅通过限位凸起31与第一容纳槽11配合,且自适应缓冲层3与上底层2之间,仅通过限位凸起31与第一容纳槽11配合时,朝向下底层1的限位凸起31与第一容纳槽11之间设置有间隙,朝向上底层2的限位凸起31与第一容纳槽11的尺寸相适配;以允许自适应缓冲层3和上底层2一起能够相对下底层1进行少量滑动,进而更好的缓冲冲击。
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限位凸起31为圆柱状凸起时,自适应缓冲层3中一侧限位凸起31的直径略小于与其配合的第一容纳槽11的直径,进而为限位凸起31变形提供空间,来缓解外力冲击。
需要说明的是:自适应缓冲层3、下底层1和上底层2上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保证自适应缓冲层3和上底层2能够一起相对与下底层1进行少量滑动,或自适应缓冲层3和下底层1能够一起相对上底层进行少量滑动即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下底层1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曲面32,以形成朝向下底层1的凸起结构;
下底层1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曲面32配合的第二曲面12,以形成与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和/或,
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上底层2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曲面33,以形成朝向上底层2的凸起结构;
上底层2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三曲面33配合的第四曲面21,以形成与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当自适应缓冲层3与下底层1之间,仅通过第一曲面32与第二曲面12配合,且自适应缓冲层3与上底层2之间,仅通过第三曲面33和第四曲面21配合时,第一曲面32与第二曲面12相适配,相互配合的第一曲面32与第二曲面12之间设置间隙,相互配合的第三曲面33和第四曲面21之间不设置间隙,以允许自适应缓冲层3和上底层2一起能够相对下底层1进行少量滑动,进而更好的缓冲冲击。
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5或图10所示,自适应缓冲层3由至少一个第一曲面32形成凸起结构,且下底层1由至少一个第二曲面12形成与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自适应缓冲层3与下底层1仅通过第二曲面12和第一曲面32相互配合,来缓冲下底层1与自适应缓冲层3之间的相对运动,大大减小地面反作用力施加于穿着者的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也能大大降低鞋底对足底的摩擦,进而提高脚部的舒适感。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6或图11所示,自适应缓冲层3由至少一个第一曲面32形成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1;下底层1由至少一个第二曲面12形成与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且限位结构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此时第一曲面32与第二曲面12相互配合,且限位凸起31设置在第二容纳槽111内;通过设置第一曲面32与第二曲面12相互配合,限位凸起31与第二容纳槽111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对自适应缓冲层3与下底层1之间的缓冲能力,大大减小地面反作用力施加于穿着者的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进一步提高了穿着者脚部的舒适感。
在本实施例中,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下底层1一侧的凸起结构与朝向上底层2一侧的凸起结构相同,即同时为限位凸起31或同时为由曲面形成的凸起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下底层1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曲面32,至少两个第一曲面32相接设置,以形成朝向下底层1的凸起结构和朝向上底层2的凸起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曲面32相接设置形成相邻的凸起和凹陷结构。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上底层2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曲面33,至少两个第三曲面33相接设置形成相邻的凸起和凹陷结构。
具体地,相邻的凸起和凹陷结构形成波浪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曲面32上设有限位凸起31;
第二曲面12上设有与限位凸起31配合的第二容纳槽111;
和/或,
第三曲面33上设有限位凸起31;
第四曲面21上设有与限位凸起31配合的第三容纳槽112。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当第一曲面32上设有限位凸起31时,第二曲面12上的第二容纳槽111能够与限位凸起31相适配;当第三曲面33上设有限位凸起31时,第四曲面21上的第三容纳槽112能够与限位凸起31相适配,提高了对自适应缓冲层3与下底层1和/或上底层2之间的缓冲能力,大大减小地面反作用力施加于穿着者的冲击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进一步提高了穿着者脚部的舒适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自适应缓冲层3沿鞋底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缓冲部、连接部和第二缓冲部;
连接部能够覆盖穿着者的足心,第一缓冲部从对应脚趾处向连接部延伸,第二缓冲部从对应足跟处向连接部延伸;
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上设有凸起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依次连接后形成波浪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部朝向穿着者脚部一侧形成的曲面,与穿着者前脚掌的曲率相一致;
第二缓冲部朝向穿着者脚部一侧形成的曲面,与穿着者从足跟处的曲率相一致。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沿着鞋底的宽度方向,第一缓冲部和/或第二缓冲部具有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穿着者走路或运动时穿着者脚部左右两侧受力情况,进而提高了穿着者脚部的舒适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中的至少一个,朝向下底层1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
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中的至少一个,朝向上底层2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
下底层1上设置的限位结构与朝向下底层1设置的凸起结构一一对应设置;
上底层2上设置的限位结构与朝向上底层2设置的凸起结构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下底层1和上底层2为橡胶材质或泡沫材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部从穿着者脚趾处有曲率地延伸至穿着者足弓前端,后跟部从穿着者足跟处向前掌部延伸,前掌部和/或后跟部在横向具有倾斜角度。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下底层1的上表面靠近穿着者足部,上底层2的下表面靠近地面;且下底层1和上底层2的轮廓形状基本一致,表面均可覆盖足部投影,下底层1、自适应缓冲层3和上底层2都是片状结构,其粘合在一起。
具体地,下底层1和上底层2可均为弹性尼龙发泡组件,这使本实施例中的运动鞋具有良好的反弹能力、耐压缩性能、较低密度等特点,使穿着者穿本实施例中的运动鞋更加舒适和轻松。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自适应缓冲层3为一个前低后高的“汤勺型”立体结构;第一缓冲部在横向具有一定倾斜角度,而第二缓冲部横向可以水平,也可以倾斜;或者第一缓冲部不具有倾斜角度,而第二缓冲部横向具有倾斜角度。可见本申请中的自适应缓冲层3根据跑步时足部过渡的发力特点,设计具有一定弧度落差形状的刚性板,来提高运动的过渡效益,并通过设置具有弹性的下底层1和上底层2进一步的保护穿着者的脚部,避免在穿着者蹬踏的足跖屈期间快速回弹过程中穿着者的脚底受到较大的力,而造成穿着者脚部易于疲劳,甚至造成穿着者脚部的损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鞋底提高了穿着者的舒适度。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鞋,包括鞋面和如上的用于减震的鞋底。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减震功能的鞋中的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适应不同的冲击力;在冲击力较小时,下底层1和上底层2能够轻柔地滑动;而当冲击力较大时,下底层1和上底层2能够轻柔地滑动的同时,自适应缓冲层3还能够抵抗冲击力,大大降低对膝踝的冲击力,也减少了足底与鞋底的剪切力,大大降低下肢骨骼肌系统的受伤风险,也能大大降低鞋底足底的摩擦,进而更好地保护穿着者。
实施例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的凸起结构与其对应的限位结构之间设置间隙,凸起结构与其对应的限位结构之间不设置间隙;而本实施中的凸起结构与其对应的限位结构之间设置间隙,凸起结构与其对应的限位结构之间不设置间隙。
具体地,朝向上底层2设置的凸起结构与限位结构的形状相适配;
且凸起结构与其对应的限位结构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当自适应缓冲层3与下底层1之间,仅通过限位凸起31与第一容纳槽11配合,且自适应缓冲层3与上底层2之间,仅通过限位凸起31与第一容纳槽11配合时,朝向下底层1的限位凸起31与第一容纳槽11的尺寸相适配,朝向上底层2的限位凸起31与第一容纳槽11之间设置有间隙,以允许自适应缓冲层3和下底层1一起能够相对上底层2进行少量滑动,进而更好的缓冲冲击。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当自适应缓冲层3与下底层1之间,仅通过第一曲面32与第二曲面12配合,且自适应缓冲层3与上底层2之间,仅通过第三曲面33和第四曲面21配合时,相互配合的第一曲面32与第二曲面12之间不设置间隙,相互配合的第三曲面33和第四曲面21之间设置间隙,以允许自适应缓冲层3和下底层1一起能够相对上底层2进行少量滑动,进而更好的缓冲冲击。
实施例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的自适应缓冲层3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缓冲部、连接部和第二缓冲部组成,而在本实施例中,自适应缓冲层3包括固定部和第三缓冲部;
第三缓冲部环绕固定部设置,固定部上不设置凸起结构,仅在第三缓冲部上设有凸起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缓冲部为圆环形。
实施例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的朝向下底层1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与朝向上底层2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形状相同;而本实施例中的朝向下底层1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与朝向上底层2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形状不同。
具体地,朝向下底层1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的形状,与朝向上底层2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的形状,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下底层1的一侧的限位凸起31形状为柱状凸起,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上底层2的一侧的限位凸起31的形状为球状凸起。
实施例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第一曲面32上设有限位凸起31,以形成凸起结构,第三曲面33上不设有限位凸起31;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曲面32上设有限位凸起31,以形成朝向下底层1的凸起结构,第三曲面33上设有限位凸起31,以形成朝向上底层2的凸起结构。
实施例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下底层1一侧的凸起结构与朝向上底层2一侧的凸起结构相同;而本实施例中,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下底层1一侧的凸起结构与朝向上底层2一侧的凸起结构不同,即两侧分别为限位凸起31和由曲面形成的凸起结构。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结合。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层叠设置的自适应缓冲层(3)、下底层(1)和上底层(2);
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的一侧靠近鞋面设置,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的远离所述鞋面的一侧与所述下底层(1)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的应变率变大,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的刚度变大;
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所述下底层(1)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
所述下底层(1)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凸起结构配合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所述上底层(2)的一侧靠近所述鞋面设置,所述上底层(2)的远离所述鞋面的一侧与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连接;
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所述下底层(1)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曲面(32),以形成朝向所述下底层(1)的凸起结构,所述下底层(1)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曲面(32)配合的第二曲面(12),以形成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当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受到冲击力时,所述下底层(1)和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能够轻柔地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层(1)、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和所述上底层(2)依次连接;
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所述上底层(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
所述上底层(2)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的材料包括应变率敏感型自适应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率敏感型自适应材料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上的刚度为1600N/mm-2200N/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凸起结构与其对应的所述限位结构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下底层(1)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与朝向所述上底层(2)的一侧设置的凸起结构,对称设置或交错设置在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层(1)和所述上底层(2)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限位部(13),所述限位部(13)沿着所述下底层(1)或所述上底层(2)的周向分布,并朝向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延伸;
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与所述下底层(1)或所述上底层(2)连接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沿所述鞋底高度方向上的侧面能够与所述限位部(13)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与所述下底层(1)或所述上底层(2)连接后,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沿所述鞋底高度方向上的侧面与所述限位部(13)之间存在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凸起(31),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容纳槽(11);
所述限位凸起(31)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1)配合后,在外力作用下,至少一个所述限位凸起(31)能够在对应的第一容纳槽(11)内发生弹性形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31)包括柱状凸起、锥状凸起、棱台状凸起和球状凸起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朝向上底层(2)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曲面(33),以形成朝向所述上底层(2)的凸起结构;
所述上底层(2)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曲面(33)配合的第四曲面(21),以形成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曲面(32),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曲面(32)相接设置,以形成朝向所述下底层(1)的凸起结构和朝向所述上底层(2)的凸起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32)上设有限位凸起(31);
所述第二曲面(12)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31)配合的第二容纳槽(111);
和/或,
所述第三曲面(33)上设有限位凸起(31);
所述第四曲面(21)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31)配合的第三容纳槽(112)。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沿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缓冲部、连接部和第二缓冲部;
所述连接部能够覆盖穿着者的足心,所述第一缓冲部从对应脚趾处向所述连接部延伸,所述第二缓冲部从对应足跟处向所述连接部延伸;
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上设有所述凸起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缓冲层(3)包括固定部和第三缓冲部;
所述第三缓冲部环绕所述固定部设置,所述第三缓冲部上设有所述凸起结构。
17.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鞋,包括鞋面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减震的鞋底。
CN202111396915.5A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Active CN114081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6915.5A CN114081238B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6915.5A CN114081238B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1238A CN114081238A (zh) 2022-02-25
CN114081238B true CN114081238B (zh) 2023-07-21

Family

ID=80303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6915.5A Active CN114081238B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12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1523A (zh) * 2022-06-09 2022-10-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52004U (zh) * 2016-09-23 2017-06-16 多元素运动科技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运动鞋的鞋底及减震运动鞋
CN206453331U (zh) * 2017-02-22 2017-09-01 北京孝夕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减震鞋底及减震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26250B1 (es) * 2007-11-15 2010-06-01 Taexpa, S.L. Sistema de amortiguacion direccionable para cuerpos receptores de presiones o impactos.
CN201278864Y (zh) * 2008-09-27 2009-07-29 广州美商波派皮具有限公司 一种带减震鞋垫的鞋底
KR20130117104A (ko) * 2012-04-17 2013-10-25 배재형 충격 흡수형 신발 구조
CN203828179U (zh) * 2014-04-25 2014-09-17 魏朝伟 鞋子
CN206822110U (zh) * 2017-03-22 2018-01-02 广东站成研创科技有限公司 减震运动鞋底
CN206760912U (zh) * 2017-05-08 2017-12-19 温州中胤时尚鞋服设计有限公司 缓震保健鞋
CN209527994U (zh) * 2018-08-28 2019-10-25 广东威思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宾馆用拖鞋
CN209498714U (zh) * 2018-09-13 2019-10-18 浙江中胤时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节能儿童鞋
CN209694203U (zh) * 2019-01-25 2019-11-29 成都市鞋魔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水立方鞋底
CN211608353U (zh) * 2020-03-02 2020-10-02 佛山市创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垫鞋底
CN214207383U (zh) * 2020-10-23 2021-09-17 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52004U (zh) * 2016-09-23 2017-06-16 多元素运动科技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运动鞋的鞋底及减震运动鞋
CN206453331U (zh) * 2017-02-22 2017-09-01 北京孝夕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减震鞋底及减震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1238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0868B2 (en) Sole with projections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US6282814B1 (en) Spring cushioned shoe
US6886274B2 (en) Spring cushioned shoe
US6944972B2 (en) Energy return sole for footwear
US7219447B2 (en) Spring cushioned shoe
US5937544A (en) Athletic footwear sole construction enabling enhanced energy storage, retrieval and guidance
US9021719B2 (en) Shoe spring and shock absorbing system
US8316558B2 (en) Shoe
JP5355409B2 (ja) エネルギー蓄積及び回復のためのソール構造
CN100522109C (zh) 具有可调整的性能的假脚
CA2810449C (en) Outsole
US20030061732A1 (en) Shoe incorporating improved shock absorption and stabilizing elements
US11497273B2 (en) Spring cushioned shoe with encapsulated spring
WO2012011974A1 (en) Shoe
KR19980025330A (ko) 신발용 충격흡수시스템
CN114081238B (zh) 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CN105476176A (zh) 减震鞋底
TWI792537B (zh) 動態雙足弓支撐墊
CN117413993A (zh) 一种维稳缓震仿生足垫
WO2006079772A1 (en) Impact absorbing insole
CN202504360U (zh) 一种复合减震运动鞋
KR19980025298A (ko) 신발용 충격흡수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