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0122A - 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0122A
CN114080122A CN202010832904.6A CN202010832904A CN114080122A CN 114080122 A CN114080122 A CN 114080122A CN 202010832904 A CN202010832904 A CN 202010832904A CN 114080122 A CN114080122 A CN 114080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ib
groups
connecting terminal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29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0122B (zh
Inventor
冯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29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01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0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0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0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0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69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connector relating features for connecting the connector pins with the PCB or for mounting the connector body with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固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分离配合,第二壳体上固设有多组连接端子组,多组连接端子组沿第二壳体的径向间隔设置,每组连接端子组包括多个沿第二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连接端子,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中的其中一组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与另一组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在第二壳体的周向上交错设置,每个第二连接端子适于与第一连接端子电连接。根据本申请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可以节省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Description

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中,不同模块之间的长距离互联装配,需要通过电连接器实现,例如手机中的显示屏模组和摄像头,分别需要通过电连接器与主板相连,实现不同信号的连通,则主板上需要设置多个电连接器以满足需求。相关技术中,主板上的电连接器占据了较大的主板面积,而手机内部空间有限,不利于手机的轻薄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可以节省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固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分离配合,所述第二壳体上固设有多组连接端子组,多组所述连接端子组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径向间隔设置,每组所述连接端子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连接端子,相邻两组所述连接端子组中的其中一组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另一组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上交错设置,每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通过设置多组连接端子组沿第二壳体的径向间隔设置,每组连接端子组包括多个沿第二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连接端子,并使得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中的其中一组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与另一组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在第二壳体的周向上交错设置,便于保证相邻两个第二连接端子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保证使用安全,同时有利于提升布置第二连接端子的空间的利用率,以节省电连接器的占用空间。当电连接器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且可以解决轻薄化设计与电池续航能力欠佳之间的矛盾。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
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便于实现轻薄化设计。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子设备1000、电连接器100、
第一壳体1、第一配合部10、
第二壳体2、中心轴线2a、第二配合部20、
本体21、容纳腔210、圆柱面R1、
固定筋22、
第一固定筋221、第二固定筋222、第一筋组222a、
第三固定筋223、第二筋组223a、
第一连接端子3、插配部31、锥状结构31a、第一焊盘32、
第二连接端子4、连接端子组40、插配槽41、第二焊盘42、焊筒43、
周向限位结构5、限位凹槽51、第一限位凹槽511、第二限位凹槽512、限位凸起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电子设备1000的电连接器100。其中,电连接器100可以为BTB连接器,但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可分离配合,则第二壳体2可以与第一壳体1配合,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组装,第二壳体2也可以与第一壳体1脱离配合,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分离。其中,第一壳体1可以形成为电连接器100的公座,第二壳体2可以形成为电连接器100的母座。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上固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3,第二壳体2上固设有多组连接端子组40,每组连接端子组40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每个第二连接端子4适于与第一连接端子3电连接;则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配合时,第二连接端子4与第一连接端子3电连接,第二壳体2与第二壳体2脱离配合时,第二连接端子4与第一连接端子3断开电连接,从而实现了电连接器100的导通、断开。
其中,多组连接端子组40沿第二壳体2的径向间隔设置,每组连接端子组40包括多个沿第二壳体2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连接端子4,则多组连接端子组40沿第二壳体2的径向方向依次套设设置。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中的其中一组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与另一组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在第二壳体2的周向上交错设置,则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的上述其中一组的每个第二连接端子4在第二壳体2的周向上设在上述另一组的任意两个第二连接端子4之间,且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的上述另一组的每个第二连接端子4在第二壳体2的周向上设在上述其中一组的任意两个第二连接端子4之间;换言之,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中的其中一组的每个第二连接端子4与另一组中位于第二壳体2径向同侧的第二连接端子4、在第二壳体2的径向上并非正对设置。
第二壳体2具有中心轴线2a,第二壳体2的径向是指在垂直于中心轴线2a的平面内通过中心轴线2a的方向,第二壳体2的周向是指绕中心轴线2a的方向。方向“外”是指远离中心轴线2a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内”。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由此,相对于一些技术中,连接端子呈多排多列、方形布置的排布方式,本申请中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的排布方式,便于保证相邻两个第二连接端子4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第二连接端子4与对应第一连接端子3电连接后,因相邻两个第二连接端子4距离过近而易造成短路,从而保证了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而且,便于提升用于布置第二连接端子4的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可以节省第二连接端子4的占用空间,节省电连接器100的占用空间。当电连接器100应用于电子设备1000时,电子设备1000例如手机的主板可以通过电连接器100与相应部件连接,实现信号的连通,由于电连接器100占用空间较小,可以节省电连接器100占据的主板面积,有利于实现手机的轻薄化和小型化设计,此时主板节省的空间可以用于增大电池布置空间,保证电池续航能力,可以解决轻薄化设计与电池续航能力欠佳(电池较薄、电量较小)之间的矛盾。
例如,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的第二连接端子4的数量相等,且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中其中一组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与另一组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在第二壳体2的周向上一一交错设置,此时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的上述其中一组的每个第二连接端子4在第二壳体2的周向上设在上述另一组的相邻两个第二连接端子4之间,且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的上述另一组的每个第二连接端子4在第二壳体2的周向上设在上述其中一组的相邻两个第二连接端子4之间;或者,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中上述其中一组的第二连接端子4的数量小于另一组的第二连接端子4的数量,则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的上述其中一组的每个第二连接端子4在第二壳体2的周向上设在上述另一组的相邻两个第二连接端子4之间;或者,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中上述其中一组的第二连接端子4的数量大于另一组的第二连接端子4的数量,则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的上述另一组的每个第二连接端子4在第二壳体2的周向上设在上述其中一组的相邻两个第二连接端子4之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电子设备1000的电连接器100,通过设置多组连接端子组40沿第二壳体2的径向间隔设置,每组连接端子组40包括多个沿第二壳体2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连接端子4,并使得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中的其中一组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与另一组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在第二壳体2的周向上交错设置,便于保证相邻两个第二连接端子4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保证使用安全,同时有利于提升布置第二连接端子4的空间的利用率,以节省电连接器100的占用空间。当电连接器100应用于电子设备1000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0的轻薄化设计,且可以解决轻薄化设计与电池续航能力欠佳之间的矛盾。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端子3的数量与第二连接端子4的数量相等,每个第一连接端子3适于与一个第二连接端子4电连接,则多个第一连接端子3的布置方式与第二壳体2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的布置方式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连接器100应用于电子设备1000时,第二连接端子40可以与电子设备1000主板上的焊盘对应连接,例如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2包括本体21和固定筋22,本体21内限定出容纳腔210,容纳腔210的壁面形成为圆柱面R1,固定筋22设于本体21,且固定筋22包括第一固定筋221、第二固定筋222和第三固定筋223,第一固定筋221为多个,且每个第一固定筋221沿圆柱面R1的周向延伸以连接一组连接端子组40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连接端子组40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的中心位于同一圆上,则第一固定筋221可以形成为圆形。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固定筋222,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可以通过多个第二固定筋222连接,则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可以通过多个第二固定筋222连接;最外侧的第一固定筋221与本体21之间设有多个第三固定筋223,最外侧的第一固定筋221可以通过多个第三固定筋223与本体21相连,则最外侧的连接端子组40可以通过多个第三固定筋223与本体21相连。
由此,通过设置容纳腔210的壁面为圆柱面R1,使得第二壳体2与第二连接端子4的布置相匹配,便于提升容纳腔210的空间利用率,相对于一些技术中,壳体内用于布置连接端子的腔室的壁面为方形,以导致相邻两排连接端子之间的空间的浪费;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筋221实现了一组连接端子组40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的连接,设置第二固定筋222实现了相邻两组连接端子组40的连接,设置第三固定筋223实现了最外侧连接端子组40与本体21的连接,使得固定筋22大致形成为网状结构,从而实现了第二壳体2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保证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与第二壳体2固定为一个整体,同时节省了第二壳体2的用材量,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至少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之间的多个第二固定筋222包括多组第一筋组222a,多组第一筋组222a沿圆柱面R1的周向依次设置,每组第一筋组222a包括两个第二固定筋222,第一筋组222a的两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一端相连、长度另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则第一筋组222a大致形成为V形结构,且第一筋组222a的每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第一固定筋221相连,则第一筋组222a的每个第二固定筋222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之间。由此,第一筋组222a的其中一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中的其中一个和另一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一端均相连、长度另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中的另一个相连,第一筋组222a的另一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一端与上述其中一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一端和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中的上述其中一个均相连、长度另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中的另一个相连,则第一筋组222a的两个第二固定筋222与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中的其中一个可以构造出三角形结构,有利于提升固定筋22的结构稳定性,保证固定筋22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使得第二连接端子4稳定处于当前位置,避免第二连接端子4发生较大位移导致与第一连接端子3无法正常连接。
其中,相邻两组第一筋组222a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直接相连。在图3的示例中,相邻两组第一筋组222a直接相连,且相邻两组第一筋组222a中邻近的两个第二固定筋222的上述长度另一端相连,使得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之间的多个第二固定筋222沿圆柱面R1的周向呈锯齿形延伸,则相邻两个第一筋组222a与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中的另一个也可以大致构造出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固定筋22的结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固定筋221为两个时,该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之间的多个第二固定筋222可以包括多组第一筋组222a;当第一固定筋221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则至少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之间的多个第二固定筋222包括多组第一筋组222a。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第三固定筋223包括多组第二筋组223a,多组第二筋组223a沿圆柱面R1的周向依次设置,每组第二筋组223a包括两个第三固定筋223,第二筋组223a的两个第三固定筋223的长度一端相连、长度另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则第二筋组223a大致形成为V形结构,且第二筋组223a的每个第三固定筋223的长度两端分别与最外侧的第一固定筋221和本体21相连,则第二筋组223a的每个第三固定筋223连接在最外侧的第一固定筋221和本体21之间。
由此,第二筋组223a的两个第三固定筋223与最外侧的第一固定筋221或本体21可以构造出三角形结构,有利于提升固定筋22的结构稳定性,保证固定筋22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使得最外侧连接端子组40的第二连接端子4稳定处于当前位置,避免第二连接端子4发生较大位移导致与第一连接端子3无法正常连接。
其中,相邻两组第二筋组223a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直接相连。在图3的示例中,相邻两组第二筋组223a直接相连,且相邻两组第二筋组223a中邻近的两个第三固定筋223的上述长度另一端相连,使得多个第三固定筋223沿圆柱面R1的周向呈锯齿形延伸,则相邻两个第二筋组223a与最外侧的第一固定筋221和本体21可以分别构造出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固定筋22的结构稳定性。
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至少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筋221之间的多个第二固定筋222包括多组第一筋组222a,多组第一筋组222a沿圆柱面R1的周向依次设置,每组第一筋组222a包括两个第二固定筋222,第一筋组222a的两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一端相连、长度另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且第一筋组222a的每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第一固定筋221相连;且多个第三固定筋223包括多组第二筋组223a,多组第二筋组223a沿圆柱面R1的周向依次设置,每组第二筋组223a包括两个第三固定筋223,第二筋组223a的两个第三固定筋223的长度一端相连、长度另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且第二筋组223a的每个第三固定筋223的长度两端分别与最外侧的第一固定筋221和本体21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筋组223a的两个第三固定筋223的长度一端与最外侧的第一固定筋221相连,最外侧第一筋组222a的两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一端与最外侧的第一固定筋221相连,且最外侧第一筋组222a的两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一端还与第二筋组223a的两个第三固定筋223的长度一端直接相连,则第二筋组223a的两个第三固定筋223的长度一端和对应最外侧第一筋组222a的两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一端可以均连接在最外侧第一固定筋221的同一位置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固定筋22的结构稳定性,保证第二连接端子4稳定设置。
当然,第二筋组223a的两个第三固定筋223的长度一端还可以与本体21相连,第二筋组223a的两个第三固定筋223的长度另一端与最外侧第一固定筋221相连,此时最外侧第一筋组222a的两个第二固定筋222的长度另一端与最外侧的第一固定筋221相连,且第二筋组223a的其中一个第三固定筋223和对应最外侧第一筋组222a的其中一个第二固定筋222可以连接在最外侧第一固定筋221的同一位置处、另一个第三固定筋223和另一个第二固定筋222可以连接在最外侧第一固定筋221的另一个同一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端子3与第二连接端子4插接配合,例如每个第一连接端子3与一个第二连接端子4插接配合,便于保证第一连接端子3和第二连接端子4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其中,第一连接端子3包括插配部31,插配部31形成为锥状结构31a,锥状结构31a可以沿第二壳体2中心轴线2a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在锥状结构31a的轴向上,锥状结构31a的横截面积沿朝向远离第一壳体1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连接端子4上形成有插配槽41,插配槽41的周壁形成为锥面或柱面,则第一连接端子3插配至插配槽41的过程中,锥状结构31a与插配槽41之间的配合作用力逐渐增大,使得第一连接端子3和第二连接端子4插接完成后、第一连接端子3与第二连接端子4紧密接触,保证了第一连接端子3和第二连接端子4连接可靠,有效实现导电。
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插配槽41的周壁形成为锥面,第一连接端子3插配至插配槽41的过程中,锥状结构31a自锥面的大端朝向锥面的小端移动,可以在保证第一连接端子3和第二连接端子4紧密接触的前提下,增大第一连接端子3和第二连接端子4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连接端子3和第二连接端子4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图4的示例中,第一连接端子3包括插配部31和第一焊盘32,第一焊盘32固设于第一壳体1上,插配部31凸出于第一焊盘32设置,第二连接端子4包括第二焊盘42和焊筒43,第二焊盘42固设于第二壳体2上,焊筒43设在第二焊盘42上,插配槽41形成在焊筒43上。其中,插配部31、第一焊盘32、第二焊盘42和焊筒43均为金属件;第一焊盘32和第二焊盘43可以形成为圆形结构,相对于一些技术中,焊盘形成为方形结构,本申请中可以在保证连接可靠的前提下,减小了第一焊盘32和第二焊盘43的面积,提升了第一焊盘32和第二焊盘43的面积利用率,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3和第二连接端子4止抵配合,则第一连接端子3的表面与第二连接端子4的表面接触配合,以实现第一连接端子3和第二连接端子4的电连接。由此,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实现。
例如,第一连接端子3形成为柱状结构例如圆柱结构,第二连接端子4仅包括第二焊盘43、而不包括焊筒43,第一连接端子3的轴向一端的端面适于与第二焊盘43直接接触配合。由此,第一连接端子3和第二连接端子4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配合部10,第二壳体2包括第二配合部20,第一配合部10与第二配合部20插接配合,且第一配合部10和第二配合部20均形成为圆筒结构,便于保证第一配合部10和第二配合部20可靠配合,且相对于一些技术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形成为方形结构,易造成布置空间的浪费,本申请在保证实现电连接功能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节省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占用空间。当电连接器100应用于电子设备1000例如手机时,手机的主板上需要布置多个电连接器100,由于电连接器100的占用空间减小,有利于实现手机的轻薄化设计,此时主板节省的空间可以用于增大电池布置空间,保证电池续航能力;例如,每个电连接器100在主板上占据的面积减小10mm2,手机的主板上设有4-5个摄像头,加上其他部件,手机主板上最多需要设置10个或10个以上电连接器100,那么整个主板减小的面积可达100mm2,极大地便于实现手机轻薄化设计。
当然,第一配合部10与第二配合部20之间的配合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第一配合部10与第二配合部20还可以卡扣连接,同时可以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可分离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前文中所述的本体21的至少部分可以形成为第二配合部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通过周向限位结构5限位配合,避免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周向上发生相对位移导致无法组装或第一连接端子3和第二连接端子4的损坏,同时周向限位结构5还可以起到防呆作用,便于操作人员将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正确组装,使得第二连接端子4与对应第一连接端子3电连接,避免造成短路。
其中,周向限位结构5包括限位凹槽51和限位凸起52,限位凹槽51形成在第一配合部10和第二配合部20中的其中一个上,限位凸起52形成在第一配合部10和第二配合部20中的另一个上。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第二配合部20适于配合于第一配合部10的外侧,限位凹槽51形成在第二配合部20的内周壁上,限位凸起52形成在第一配合部10的外周壁上。由此,周向限位结构5结构简单,限位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限位凹槽51包括第一限位凹槽511和第二限位凹槽512,第一限位凹槽511和第二限位凹槽512沿圆筒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限位凹槽511和第二限位凹槽512的结构不同,则第一限位凹槽511和第二限位凹槽512还可以形成为方向标识,操作人员可以对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或多个第一连接端子3进行标号,则具有标号且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4和第一连接端子3可以传递对应的信号,以便于将电连接器100快速连接在电路中,保证电连接器100连接正确。
例如,在图2和图3的示例中,限位凹槽51形成在第二配合部20上,第一限位凹槽511与最外侧连接端子组40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连接端子4径向相对,则操作人员可以将上述第二连接端子4作为第一个第二连接端子4,在第二壳体2的周向上,沿着第一限位凹槽511朝向第二限位凹槽512的方向,与第一个第二连接端子4相邻的第二连接端子4则为第二个第二连接端子4,从而可以对多个第二连接端子4依次进行标号。
其中,第一限位凹槽511和第二限位凹槽512的结构不同,应做广义理解,只要保证操作人员可以直观区分第一限位凹槽511和第二限位凹槽512即可。例如,第一限位凹槽511和第二限位凹槽512均包括子凹槽,而第一限位凹槽511的子凹槽的数量与第二限位凹槽512的子凹槽的数量不等;或者,第一限位凹槽511的尺寸与第二限位凹槽512的尺寸不同;或者第一限位凹槽511的形状与第二限位凹槽512的形状不同。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在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上设置箭头标识以作为方向标识。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电子设备1000的电连接器10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通过采用上述的电连接器100,便于实现轻薄化设计。
其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为手机(如图5所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遥控器等,电连接器100可以将器件例如摄像头与电子设备1000的主板相连。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固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分离配合,所述第二壳体上固设有多组连接端子组,多组所述连接端子组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径向间隔设置,每组所述连接端子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连接端子,相邻两组所述连接端子组中的其中一组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另一组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上交错设置,每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壁面形成为圆柱面;
固定筋,所述固定筋固设于所述本体且包括第一固定筋、第二固定筋和第三固定筋,所述第一固定筋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第一固定筋沿所述圆柱面的周向延伸以连接一组所述连接端子组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筋之间设有所述多个第二固定筋,最外侧的所述第一固定筋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多个所述第三固定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筋之间的多个所述第二固定筋包括多组第一筋组,多组所述第一筋组沿所述圆柱面的周向依次设置,每组所述第一筋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筋,所述第一筋组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筋的长度一端相连、长度另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筋组的每个所述第二固定筋的长度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筋相连;和/或,
多个所述第三固定筋包括多组第二筋组,多组所述第二筋组沿所述圆柱面的周向依次设置,每组所述第二筋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三固定筋,所述第二筋组的两个所述第三固定筋的长度一端相连、长度另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筋组的每个所述第三固定筋的长度两端分别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固定筋和所述本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筋组的两个所述第三固定筋的所述长度一端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固定筋相连,最外侧所述第一筋组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筋的所述长度一端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固定筋相连,且与所述第二筋组的两个所述第三固定筋的所述长度一端直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插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插配部,所述插配部形成为锥状结构,在所述锥状结构的轴向上,所述锥状结构的横截面积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上形成有插配槽,所述插配槽的周壁形成为锥面或柱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止抵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插接配合,且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形成为圆筒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周向限位结构限位配合,所述周向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凹槽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限位凸起形成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包括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凹槽沿所述圆筒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结构不同。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
CN202010832904.6A 2020-08-18 2020-08-18 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080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2904.6A CN114080122B (zh) 2020-08-18 2020-08-18 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2904.6A CN114080122B (zh) 2020-08-18 2020-08-18 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0122A true CN114080122A (zh) 2022-02-22
CN114080122B CN114080122B (zh) 2023-07-18

Family

ID=80281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2904.6A Active CN114080122B (zh) 2020-08-18 2020-08-18 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012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6431A1 (ja) * 2010-02-05 2011-08-11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配線ケーブル接続システム
CN205863227U (zh) * 2016-06-22 2017-01-04 深圳易马达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母头组件、连接器公头组件及动力锂电池
CN108574799A (zh) * 2018-07-24 2018-09-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899696A (zh) * 2018-07-09 2018-11-27 苏州正耀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电连接器组件
CN209822930U (zh) * 2018-07-23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母座及公头、适配器、移动终端和电子装置
CN210123827U (zh) * 2019-05-31 2020-03-03 庆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6431A1 (ja) * 2010-02-05 2011-08-11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配線ケーブル接続システム
CN205863227U (zh) * 2016-06-22 2017-01-04 深圳易马达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母头组件、连接器公头组件及动力锂电池
CN108899696A (zh) * 2018-07-09 2018-11-27 苏州正耀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电连接器组件
CN209822930U (zh) * 2018-07-23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母座及公头、适配器、移动终端和电子装置
CN108574799A (zh) * 2018-07-24 2018-09-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123827U (zh) * 2019-05-31 2020-03-03 庆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0122B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30058404A (ko) 콤팩트 전자 시스템을 위한 소형화된 전기 커넥터
US118071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660985A1 (en) Connector
KR101903986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EP2940801B1 (en) Plug
US11114788B2 (en) PCB direct connector having two-row terminal structure
CN110635276A (zh) 一种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KR102053386B1 (ko) 커넥터
US20210135301A1 (en) Sensing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4080122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US7402054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WO2024060522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4006234B (zh) 多方位旋转可拆换第一和第二连接头及其电子连接器
CN216872437U (zh) 多方位旋转可拆换电子连接器及其第一和第二连接头
CN214673192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1858943U (zh) 一种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CN211907762U (zh) 电连接器
CN209948150U (zh) 充电连接器母端、充电连接器公端及充电连接器组件
CN210007050U (zh) 充电连接器及充电连接器组件
CN210838361U (zh) 一种磁吸连接器及磁吸电源适配器
CN114498175A (zh) 环形连接器
CN219419575U (zh) 板卡及电子设备
US782859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tact probes
EP433666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CN210957093U (zh) 端子和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