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7785A - 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7785A
CN114077785A CN202010850861.4A CN202010850861A CN114077785A CN 114077785 A CN114077785 A CN 114077785A CN 202010850861 A CN202010850861 A CN 202010850861A CN 114077785 A CN114077785 A CN 114077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tity
entities
ontology model
simulation test
te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08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毓
覃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08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7785A/zh
Priority to EP21857186.7A priority patent/EP419122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5990 priority patent/WO20220370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7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77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4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design, e.g. generating new test c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96Methods or tools to render software te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可以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网联汽车提供仿真测试场景。在本申请的方法中,基于待测试任务从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之后,基于本体模型中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自动的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与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并基于选择的第一实体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构建仿真测试场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基于测试人员手动选择实体以构建仿真测试场景的过程中,发生的漏选实体或多选实体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构建仿真测试场景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驾驶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道路测试的情况下,驾驶员出错的比例会随着测试距离的积累而增加,并且多种极限危险场景也不适合真人操作。因此,相比于道路测试的测试成本高、测试周期长、测试事故多等一系列的局限性,仿真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道路测试。在仿真测试的情况下,仿真场景库构建成本低,不受天气地域等条件的限制,有效避免人身财产伤害。并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人-车-环境的交互。另外,仿真测试将真实硬件系统与仿真环境结合,形成测试工具链,充分发挥仿真环境的无限性、扩展性、批量化、自动化等优势,实现仿真测试场景的快速部署和自动化测试。
构建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本体模型构建仿真测试场景的方法。这种方法中,本体模型中会提供各种实体以表示道路交通场景中的交通元素,例如,描述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物对应的障碍物实体,描述车辆行驶的道路的路网实体等,而路网实体又可以划分为区域实体和点实体,其中区域实体又包含车道实体、车道线实体、人行横道实体等,点实体又可以包含交通灯实体、交通标志实体、停止线实体等。测试人员需要基于待测试任务所对应的道路交通场景,从本体模型提供的成千上万种实体中,选择合适的实体,以在本体模型中构建仿真测试场景。
然而,由于本体模型中提供的实体的数量较多,测试人员在选择实体的时候,通常是基于先前经验进行选择,不同的测试人员选择的实体可能不同,并且会存在漏选实体或多选实体的情况,导致构建的仿真测试场景并不准确,影响车辆的仿真测试结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以提高在本体模型中创建仿真测试场景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包括:获取待测试任务,所述待测试任务用于指示对目标车辆的功能进行测试,和/或对所述目标车辆所行驶的驾驶场景进行测试;基于所述待测试任务,在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所述本体模型中包含用于描述交通元素的多个实体;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与所述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表示所述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构建用于测试所述待测试任务的仿真测试场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基于待测试任务从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之后,基于本体模型中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自动的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与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并基于选择的第一实体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构建仿真测试场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基于测试人员手动选择实体以构建仿真测试场景的过程中,发生的漏选实体或多选实体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构建仿真测试场景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与所述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预设的实体关联程度,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实体关联程度表示所述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中每个第二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高于所述本体模型中其他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所述其他实体为所述本体模型中除所述第二实体之外的实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的实体关联程度,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有利于限制选择的第二实体的数量,以降低对待测任务进行仿真测试时所占用的计算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预设的实体关联程度,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待测试任务获取关联程度阈值,所述关联程度阈值为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使用的关联程度阈值;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预设的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实体关联程度,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第一实体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高于所述关联程度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关联程度阈值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有利于提高选择第二实体的合理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构建用于测试所述待测试任务的仿真测试场景,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实体的属性、所述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所述本体模型中创建第一实体的第一实例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基于所述第一实例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在所述本体模型中构建所述仿真测试场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实例和第二实例在本体模型中构建仿真测试场景,有利于提高构建仿真测试场景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的属性、所述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所述本体模型中创建第一实体的第一实例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实体的属性、所述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实体的属性、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创建第一实例和第二实例,有利于提高创建第一实例和第二实例的合理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待测试任务,在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包括:获取用于描述所述待测试任务的内容的信息,所述信息包含第一交通元素;根据所述第一交通元素,从所述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第一实体,所述第一实体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交通元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用于描述所述待测试任务的内容的信息,选择第一实体,有利于提高选择第一实体的自动化过程。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包括:基于待测试任务,从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所述待测试任务用于指示对目标车辆的待测功能进行测试,和/或对目标车辆所行驶的待测驾驶场景进行测试,所述本体模型中包含用于描述交通元素的多个实体;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与所述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表示所述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实体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对所述本体模型中已构建的第一仿真测试场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本体模型中的第二仿真测试场景,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和所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为用于测试所述待测试任务的仿真测试场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实体和实体关联关系,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以对第一仿真测试场景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有利于提高构建第二仿真测试场景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与按照传统的仿真场景的构建方法相结合,即对按照传统的仿真场景的构建方法得到的第一仿真测试场景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有利于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场景的构建方法的兼容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与所述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实体关联关系,以及实体关联程度,选择与所述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实体关联程度用于指示本体模型中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且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中每个第二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高于其他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所述其他实体为所述多个实体中除所述第二实体之外的实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的实体关联程度,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有利于限制选择的第二实体的数量,以降低对待测任务进行仿真测试时所占用的计算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对所述本体模型中已构建的第一仿真测试场景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包括:将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的实例所属的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未包含的实体;在所述本体模型中创建所述未包含的实体对应的实例;将所述未包含的实体对应的实例添加至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得到所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实体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与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的实体进行对比,得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未包含的实体,并将未包含的实体添加至第一仿真测试场景,得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有利于提高构建第二仿真测试场景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对所述本体模型中已构建的第一仿真测试场景进行更新,得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包括:将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的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除所述第一实体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之外的多余实体;将所述多余实体对应的实例从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删除,得到所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实体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与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的实体进行对比,得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包含的多余实体,并将多余实体从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删除,得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有利于提高构建第二仿真测试场景的准确性。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的各个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的装置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输入输出接口收发信号或信息,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计算设备执行上述方面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第一存储介质上,其中第一存储介质可以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计算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适用的仿真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本体模型的架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本体模型中实体和实体之间关联关系的拓扑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为了便于理解,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术语。
一、本体模型,本体模型可以理解为按照现实生活中的概念、概念间的关系、概念所具有的特征(即属性)以及概念的实例抽象出现实的模型。
二、本体模型,本体模型可以理解为通过本体模型描述道路交通场景中的交通元素(即实体),交通元素所属的类(即概念)、交通元素之间的关系,交通元素的特征(属性)等。
三、实体,本体模型中的实体用于描述真实道路交通场景中的静态交通元素和动态交通元素,是构建仿真测试场景的基础元素。例如,本体模型中的车道实体、车道线实体、人行横道实体、交通标志实体、静态障碍物实体、动态障碍物实体等。
四、类,可以视为集合(sets),用于指示本体模型中实体所属的种类。在本体模型中通常包含自车类、道路路网类、障碍物类、行为类、驾驶环境类等。
上述自车类用于描述自车本身。
道路路网类用于描述道路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分为区域实体和点实体,其中,区域实体可以包括车道实体、车道线实体、人行横道实体、路口实体、路段实体等;点实体可以包括交通灯实体、交通标志实体、停止线实体、限速标志实体等。
障碍物类用于描述自车行驶过程中碰到的障碍物实体。障碍物类可以分为静态障碍物类和动态障碍物类。其中,静态障碍物类可以包含多种静态障碍物实体,例如可以包括施工标示牌实体、水马围挡实体等;动态障碍物类可以包含多种动态障碍物实体,例如可以包括行人实体、机动车辆实体、非机动车辆实体等。
行为类可以视为描述自车驾驶动作的集合,例如,可以包括加速实体、减速实体、匀速实体、停车实体、向左变道实体、向右变道实体、超车实体、汇合实体等。
驾驶环境类可以视为描述驾驶环境的集合,例如,可以包括天气实体、温度实体、湿度实体、光照条件实体等。
五、关系,用于描述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是构建仿真测试场景中确定是否选择该实体作为某一个测试变量(实体)的依据。例如,自车实体与道路1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为自车实体行驶在道路1上;又例如,路段实体与路口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为路段实体连接于路口实体。
六、属性(特征),指实体或者关系的具体的状态或者参数取值。在本体模型中选择实体作为测试变量后,该实体通常会有多种可选的状态或可设定的参数选项,这些可选的状态或者可设置的参数选项即为属性。例如,自车实体的属性包括自车的速度属性。又例如,机动车辆实体的属性包括机动车辆的类别、机动车辆的速度、机动车辆的坐标等。又例如,行为类中加速实体的属性为具体的加速度取值。又例如,不同障碍物实体之间的关系的状态属性包括正前方、左前方、左方、左后方、后方、右后方、右方、右前方等,又例如,天气实体的状态属性包括晴天、下雨、下雪等。
七、实例,状态和参数取值的设定确定了仿真测试场景实例的输入空间,不同的输入组合将生成不同的测试用例,即实例。
下文结合图1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适用的仿真测试系统。图1所示的仿真测试系统100包括输入单元110,执行单元120,以及存储单元130。
输入单元110,用于获取待测试任务。
可选地,输入单元110可以是用户接口,用于从仿真测试系统的用户处获取信息。可选地,输入单元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麦克风等。
执行单元120,用于运行仿真测试软件,呈现本体模型,以便在本体模型中构建用于测试上述待测任务的仿真测试场景。
可选地,上述执行单元120可以是处理器,具体地,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包括精简指令集计算(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处理器、复杂指令集计算处理器或上述的组合。可选地,处理器可以是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的专用装置。
存储单元130用于存储仿真测试软件的运行程序,或者仿真测试软件使用过程中生成的数据,仿真运行结果等。
可选地,存储单元130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与上述处理器封装在一个芯片中,也可以和上述处理器分别封装在不同的芯片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文基于图1所示的仿真系统,结合图2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本体模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本体模型还可以是其他的架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2所示的本体模型200包括自车类220、道路路网类220、障碍物类230、行为类240以及驾驶环境类250。
其中,自车类220包括自车实体,当为自车实体设置对应的速度和坐标后,即生成了自车实例。
行为类240包括加速实体、停止实体、变道实体以及超车实体。可以通过为行为类240中的实体设置参数,以生成实体对应的实例,描述自车的驾驶行为。
障碍物类230包括静态障碍物实体以及动态障碍物实体,其中动态障碍物实体包括:机动车辆实体、非机动车辆实体以及行人实体。可以通过设置机动车辆实体的速度、坐标以及类别,生成机动车辆实例。可以通过设置非机动车辆实体的速度、坐标以及类别,生成非机动车辆实例。另外,在对障碍物类中实体实例化的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物与自车之间的关系,例如,设置自车实体位于障碍物类中实体的前方、后方、左前方、左后方、右后方以及右前方中的一种。
道路路网类230包括车道实体、车道线实体、人行横道实体、停车线实体、路段实体、路口实体、交通灯实体以及交通标志实体。可以通过设置车道实体的摩擦系数生成车道实例。可以通过设置路口实体为十字路口、U型路口以及T型路口中的一种,以创建路口实例。
在对道路路网类中实体实例化的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道路路网类中实体之间的关系,例如,设置车道线实体位于车道实体的中。又例如,设置停止线实体位于车道实体中。又例如,设置路段实体与路口实体向连接。又例如,设置交通灯实体位于路口实体。又例如,设置交通标志实体位于路口实体以及路段实体。又例如,设置人行横道实体位于路口实体。
另外,在对障碍物类中实体实例化的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物类中实体与道路路网类中实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以设置机动车辆实体、非机动车辆实体、静态障碍物实体位于车道实体上。又例如,还可以设置行人位于人行横道实体上。
驾驶环境类250包括天气实体、温度实体以及光照条件实体。可以通过设置天气实体、温度实体以及光照条件实体的具体参数,以得到天气实例、温度实例以及光照条件实例。
目前,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本体模型构建仿真测试场景的方法。这种方法中,本体模型中会提供各种实体以表示道路交通场景中的交通元素,例如,描述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物的障碍物实体,描述车辆行驶的道路的路网实体等,而路网实体又可以划分为区域实体和点实体,其中区域实体又包含车道实体、车道线实体、人行横道实体等,点实体又可以包含交通灯实体、交通标志实体、停止线实体等。测试人员需要基于待测试任务所对应的道路交通场景,从本体模型提供的成千上万种实体中,选择合适的实体,以在本体模型中构建道路交通场景的仿真测试场景。
然而,由于本体模型中提供的实体的数量较多,测试人员在选择实体的时候,通常是基于经验进行选择,不同的测试人员选择的实体可能不同,并且会存在漏选实体或多选实体的情况,导致构建的仿真测试场景并不准确,影响车辆的仿真测试结果。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即在基于待测试任务从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之后,基于本体模型中实体关联关系,自动的从多个实体中选择与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并基于选择的第一实体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构建仿真测试场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基于测试人员手动选择实体以构建仿真测试场景的过程中,发生的漏选实体或多选实体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构建仿真测试场景的准确性。
下文结合图3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应理解,图3所示的方法可以由图1所示的仿真测试系统执行,或者由其他仿真测试设备执行,又或者由具有计算功能的计算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图3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310至步骤340。
310,获取待测试任务,待测试任务用于指示对目标车辆(即上文中的自车)的待测功能进行测试,和/或对目标车辆所行驶的待测驾驶场景进行测试。
上述目标车辆的待测功能可以包括对目标车辆的特定功能进行测试。例如,目标车辆的待测功能可以是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功能。又例如,目标车辆的待测功能还可以是变道行驶功能。又例如,目标车辆的待测功能还可以是车道保持功能。当然,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上述目标车辆的待测试功能。例如,在夜晚测试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功能。例如,在雨天测试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功能,在城市道路场景中测试目标车辆的目标识别功能。
上述目标车辆所行驶的待测驾驶场景主要包括对目标车辆在某一场景下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试。通常,一个驾驶场景下需要目标车辆的多个功能相互配合,以完成车辆的行驶任务。例如,在十字路口场景下车辆需要安全通过十字路口,那么就需要对目标车辆的红绿灯识别功能、障碍物躲避功能、车辆的转向功能等进行测试。也就是说,通过对目标的待测驾驶场景的测试,可以得到目标车辆在某个特定场景下的行驶能力。
320,基于待测试任务,在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其中,本体模型中包含用于描述交通元素的多个实体。
上述第一实体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上述基于待测试任务选择第一实体,可以包括获取用于描述所述待测试任务的内容的信息,所述信息包含第一交通元素;根据所述第一交通元素,从所述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第一实体,所述第一实体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交通元素。
例如,测试人员可以输入“跟随前方车辆行驶”,以描述待测试任务的内容,其中第一交通元素可以是“车辆”,则从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交通元素“车辆”对应的实体“车辆实体”作为第一实体。又例如,测试人员可以输入“车道线居中行驶功能”,以描述待测试任务的内容,其中第一交通元素可以是“车道线”,则从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交通元素“车道线”对应的第一实体“车道线实体”。又例如,测试人员可以输入“十字路口驾驶”,以描述待测试任务的内容,其中第一交通元素可以是“路口”,则从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交通元素“路口”对应的第一实体“路口实体”。
当然,测试人员还可以基于待测试任务直接指定第一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获取第一实体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待测试任务的描述信息可以是测试人员人工输入的,也可以是仿真测试软件中预先设置后,再由测试人员选取。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从上述待测试任务的描述中提取关键词的方案,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等算法从待测试任务的描述中直接识别。或者可以在待测试任务的描述涉及功能或者驾驶场景的关键因素时预选打上对应的标签,以便后续识别。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基于待测试任务的描述提取关键词的具体方法不作限定。
330,基于第一实体和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与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其中,实体关联关系表示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上述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与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可以包括,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与第一实体关联的全部实体作为上述第二实体。然而,这种选择方式通常导致选择的第二实体的数量较多,增加了仿真测试的计算量和周期,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实体和实体之间关联程度(即“实体关联程度”),从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二实体。
即,上述步骤330,包括:基于第一实体、实体关联关系,以及预设的实体关联程度,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上述实体关联程度表示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且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中每个第二实体与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高于多个实体中其他实体与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其他实体为本体模型中除第二实体之外的实体。
可选地,可以通过设置需要选择的第二实体的数量,或者通过设置关联程度阈值,以限制选择的第二实体的数量。
例如,可以设置需要选择的第二实体的数量为5,则基于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从多个实体中选择5个与第一实体关联的第二实体,这5个第二实体与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高于多个实体中其他实体与第一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
又例如,通过设置关联程度阈值选择第二实体时,上述方法包括:基于待测试任务,获取关联程度阈值,其中,关联程度阈值为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使用的关联程度阈值;上述步骤330包括:基于第一实体、实体关联关系,以及实体关联程度,在本体模型中创建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第一实体与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高于关联程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每种待测试任务都有其对应的关联程度阈值,该关联程度阈值可以是测试人员指定的,也可以是预设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实体关联程度可以通过具体的关联程度值表示,还可以在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关联关系的拓扑图中,通过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距离N表示。这里距离指在拓扑图中从一个实体跳到另一个实体之间必须经过的最少的连线数量。例如,在拓扑图中两个实体直接相连,则距离为1。又例如,如果两个实体之间相隔一个实体,则实体与实体之间距离为2。
通常,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距离N的取值来源于测试的需求。例如,只是想测试目标车辆的某一项功能是否可行或者有无明显的漏洞,则N的取值可以为1。当然,实体和实体之间距离N的取值越大,就可以越全面地测试待测试任务。即随着N的取值越大,仿真测试场景中的实体的数量越来越丰富。一般来说,当N>5的时候,选取的第二实体已经与待测试任务的类型没有什么关系了。
下文以图4所示的本体模型中实体和实体之间关联关系为例,介绍选择第二实体的过程。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本体模型中实体和实体之间关联关系的拓扑图。假设待测试任务为“跟随车辆行驶”,则可以从上述待测试任务的描述中提取交通元素为“自车”、“机动车辆”。基于此,可以从本体模型中选择自车实体410,以及机动车辆实体420作为第一实体,且需要选择与第一实体距离为1的实体作为第二实体,则基于图4所示的拓扑图可知,与自车实体410距离为1的第二实体包括:驾驶环境实体、机动车辆实体以及车道实体1;与机动车辆实体420距离为1的第二实体包括:行为实体5、障碍物实体1。
340,基于第一实体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构建用于测试待测试任务的仿真测试场景。
可选地,上述步骤340包括:基于第一实体的属性、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本体模型中创建第一实体的第一实例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基于第一实例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在本体模型中构建仿真测试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实体的属性、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由测试人员基于待测试任务设定的,也可以直接使用仿真软件中的默认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上文结合图1至图4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上文介绍的方案可以用于构建新的仿真测试场景。然而,目前有的仿真测试软件可以直接提供已构建完成的仿真测试场景,因此,为了避免重新构建仿真测试场景,本申请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对已构建的仿真测试场景进行更新,下文结合图4介绍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方法中所涉及的术语与上文涉及术语相同的代表的含义也相同,获取方式也可以参照上文介绍的方式获取,为了简洁,下文不再具体赘述。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应理解,图5所示的方法可以由图1所示的仿真测试系统执行,也可以由其他仿真测试设备执行,或者由具有计算功能的计算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图5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510至步骤530。
510,基于待测试任务,从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待测试任务用于指示对目标车辆的待测功能进行测试,和/或对目标车辆所行驶的待测驾驶场景进行测试,其中,本体模型中包含用于交通元素的多个实体。
520,基于第一实体和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从本体模型中选择与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
步骤520中选择第二实体的方式与步骤330中选择第二实体的方式类似,为了简洁,请参见上文介绍,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530,基于第一实体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对本体模型中已构建的第一仿真测试场景进行更新,得到本体模型中的第二仿真测试场景,第一仿真测试场景和第二仿真测试场景为用于测试待测试任务的仿真测试场景。
上述已构建的第一仿真测试场景可以是基于现有的仿真测试软件构建的。或者上述已构建的第一仿真测试场景还可以是基于测试人员在本体模型中选择的实体构建的,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式不作限定。
可选地,上述步骤530包括:将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的实例所属的实体与第一实体、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进行匹配,确定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未包含的实体;在本体模型中创建未包含的实体对应的实例;将未包含的实体对应的实例添加至第一仿真测试场景,得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
上述在本体模型中创建未包含的实体对应的实例,可以包括在本体模型中选择未包含的实体,然后通过设置未包含的实体的属性和/或实体与其他实体之间的关系创建该实体对应的实例。
可选地,上述步骤530包括:将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的实体与第一实体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进行匹配,确定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除第一实体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之外的多余实体;将多余实体对应的实例从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删除,得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
上文结合图2至图5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文结合图6至图8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应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图6至图8所示的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中各个步骤,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装置的示意图。图6所示的装置600包括:获取单元610和处理单元620。
获取单元610,用于获取待测试任务,所述待测试任务用于指示对目标车辆的功能进行测试,和/或对所述目标车辆所行驶的驾驶场景进行测试;
处理单元620,用于基于所述待测试任务,在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所述本体模型中包含用于描述交通元素的多个实体;
所述处理单元620,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与所述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表示所述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所述处理单元620,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构建用于测试所述待测试任务的仿真测试场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620,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预设的实体关联程度,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实体关联程度表示所述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中每个第二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高于所述本体模型中其他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所述其他实体为所述本体模型中除所述第二实体之外的实体。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620,还用于:基于所述待测试任务获取关联程度阈值,所述关联程度阈值为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使用的关联程度阈值;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实体关联程度,从所述多个实体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第一实体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高于所述关联程度阈值。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620,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实体的属性、所述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所述道路交通本体中创建第一实体的第一实例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基于所述第一实例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在所述本体模型中构建所述仿真测试场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620,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实体的属性、所述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620,还用于:获取用于描述所述待测试任务的内容的信息,所述信息包含第一交通元素;根据所述第一交通元素,从所述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第一实体,所述第一实体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交通元素。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装置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装置700包括:获取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
获取单元710,用于获取待测试任务,所述待测试任务用于指示对目标车辆的待测功能进行测试,和/或对目标车辆所行驶的待测驾驶场景进行测试;
处理单元720,用于基于待测试任务,从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所述本体模型中包含用于描述交通元素的多个实体;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与所述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表示所述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实体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对所述本体模型中已构建的第一仿真测试场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本体模型中的第二仿真测试场景,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和所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为用于测试所述待测试任务的仿真测试场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实体关联关系,以及实体关联程度,选择与所述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实体关联程度用于指示本体模型中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且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中每个第二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高于其他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所述其他实体为所述多个实体中除所述第二实体之外的实体。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的实例所属的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未包含的实体;在所述本体模型中创建所述未包含的实体对应的实例;将所述未包含的实体对应的实例添加至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得到所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的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除所述第一实体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之外的多余实体;将所述多余实体对应的实例从所述第一仿真测试场景中删除,得到所述第二仿真测试场景。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20可以为处理器820,所述获取单元610可以为通信接口830,所述计算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10,具体如图8所示。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20可以为处理器820,所述获取单元710可以为通信接口830,所述计算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10,具体如图8所示。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图8所示的计算设备800可以包括:存储器810、处理器820、以及通信接口830。其中,存储器810、处理器820,通信接口8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该存储器81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82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8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输入/输出接口830接收/发送第二信道模型的至少部分参数。可选地,存储器810既可以和处理器820通过接口耦合,也可以和处理器820集成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接口830使用例如但不限于收发器一类的收发装置,来实现通信设备800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上述通信接口83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 interface)。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2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10,处理器820读取存储器81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处理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处理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试任务,所述待测试任务用于指示对目标车辆的功能进行测试,和/或对所述目标车辆所行驶的驾驶场景进行测试;
基于所述待测试任务,在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所述本体模型中包含用于描述交通元素的多个实体;
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与所述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表示所述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构建用于测试所述待测试任务的仿真测试场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与所述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预设的实体关联程度,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其中,所述实体关联程度表示所述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中每个第二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高于所述本体模型中其他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所述其他实体为所述本体模型中除所述第二实体之外的实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预设的实体关联程度,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待测试任务获取关联程度阈值,所述关联程度阈值为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使用的关联程度阈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预设的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从所述多个实体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实体关联程度,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第一实体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高于所述关联程度阈值。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构建用于测试所述待测试任务的仿真测试场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实体的属性、所述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所述本体模型中创建第一实体的第一实例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
基于所述第一实例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在所述本体模型中构建所述仿真测试场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实体的属性、所述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所述本体模型中创建第一实体的第一实例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实体的属性、所述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测试任务,在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包括:
获取用于描述所述待测试任务的内容的信息,所述信息包含第一交通元素;
根据所述第一交通元素,从所述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第一实体,所述第一实体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交通元素。
7.一种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测试任务,所述待测试任务用于指示对目标车辆的功能进行测试,和/或对所述目标车辆所行驶的驾驶场景进行测试;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待测试任务,在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第一实体,所述本体模型中包含用于描述交通元素的多个实体;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预设的实体关联关系,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与所述第一实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表示所述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构建用于测试所述待测试任务的仿真测试场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预设的实体关联程度,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实体关联程度表示所述本体模型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中每个第二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高于所述本体模型中其他实体与所述第一实体的关联程度,所述其他实体为所述本体模型中除所述第二实体之外的实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基于所述待测试任务获取关联程度阈值,所述关联程度阈值为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使用的关联程度阈值;
基于所述第一实体,所述实体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实体关联程度,从所述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所述第一实体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之间的关联程度高于所述关联程度阈值。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实体的属性、所述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所述道路交通本体中创建第一实体的第一实例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
基于所述第一实例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实例,在所述本体模型中构建所述仿真测试场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实体的属性、所述第二实体的属性以及所述第一实体和所述第二实体之间的关系。
12.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获取用于描述所述待测试任务的内容的信息,所述信息包含第一交通元素;
根据所述第一交通元素,从所述预设的本体模型中选择所述第一实体,所述第一实体用于描述所述第一交通元素。
13.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850861.4A 2020-08-21 2020-08-21 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0777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0861.4A CN114077785A (zh) 2020-08-21 2020-08-21 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EP21857186.7A EP4191221A4 (en) 2020-08-21 2021-04-08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STRUCTING A VEHICLE SIMULATION TEST SCENARI
PCT/CN2021/085990 WO2022037085A1 (zh) 2020-08-21 2021-04-08 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0861.4A CN114077785A (zh) 2020-08-21 2020-08-21 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7785A true CN114077785A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82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0861.4A Pending CN114077785A (zh) 2020-08-21 2020-08-21 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191221A4 (zh)
CN (1) CN114077785A (zh)
WO (1) WO20220370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6288A (zh) * 2022-01-28 2022-05-13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中的交通管理设备布局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24996B (zh) * 2022-09-13 2023-07-28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 模拟仿真场景库的边缘场景补充方法及装置
CN115687163B (zh) * 2023-01-05 2023-04-07 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场景库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244932A (zh) * 2023-01-28 2023-06-09 芯华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对车辆进行安全仿真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60019B2 (en) * 2016-09-26 2019-10-29 North America Photon Infotech Limited Computer implemen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orming web content for display on multiple form factors
CN108931927B (zh) * 2018-07-24 2019-07-30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无人驾驶仿真场景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10307995B (zh) * 2019-05-28 2021-05-11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边缘测试的测试方法
CN110232257B (zh) * 2019-07-02 2020-10-23 吉林大学 一种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及其难度系数计算方法
CN110597086B (zh) * 2019-08-19 2023-01-13 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 仿真场景生成方法、无人驾驶系统测试方法以及装置
CN110597711B (zh) * 2019-08-26 2023-02-10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场景和任务的自动驾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6288A (zh) * 2022-01-28 2022-05-13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中的交通管理设备布局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91221A1 (en) 2023-06-07
EP4191221A4 (en) 2024-02-14
WO2022037085A1 (zh) 2022-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77785A (zh) 车辆的仿真测试场景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US20220121550A1 (en) Autonomous Vehicle Tes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921200B (zh) 用于对驾驶场景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10346564B2 (en) Dynamic virtual object generation for testing autonomous vehicles in simulated driving scenarios
JP2023027777A (ja) 障害物移動軌跡の予測方法、装置及び自動運転車両
CN111123735B (zh) 自动驾驶仿真运行方法和装置
JP2019194071A5 (zh)
CN106198049A (zh) 真实车辆在环测试系统和方法
US202304157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simulation scen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638148A (zh) 用于自动化交通工具的文化敏感驾驶的安全的并且可扩展的模型
CN110782120A (zh) 一种交通流模型的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US20220318457A1 (en)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events and computer equipment thereof
CN115203969A (zh) 自动驾驶仿真场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12423A (zh) 一种预测障碍物轨迹以及模型训练的方法及装置
CN117056153A (zh) 校准和验证驾驶员辅助系统和/或自动驾驶系统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964284A (zh) 一种车辆路径的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2699043A (zh) 一种测试用例生成的方法及装置
JP2023095812A (ja) 車載データ処理方法、装置、電子デバイス、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080388A (zh) 一种面向自动驾驶系统的仿真测试场景生成方法
CN113119996B (zh) 一种轨迹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73656A (zh) 交通交互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
CN113272744A (zh) 用于监测自动驾驶车辆的适当行为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17413257A (zh) 用于测试车辆用司机辅助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13514073A (zh) 一种车联网智能导航越障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684720A (zh) 一种仿真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