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7265A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控设备及灯光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控设备及灯光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7265A
CN114077265A CN202010838258.4A CN202010838258A CN114077265A CN 114077265 A CN114077265 A CN 114077265A CN 202010838258 A CN202010838258 A CN 202010838258A CN 114077265 A CN114077265 A CN 114077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area
user
temperatur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82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坪
林思南
许冰冰
刘龙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82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72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7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72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控设备及灯光开关,适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根据第一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对空间区域的一键自动温控。相比现有技术而言,用户在开灯的同时即可实现温控,无需特意进行温控操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温度控制操作简单易行,极大地降低了对空间区域温度控制的操作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控设备及灯光开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控设备及灯光开关。
背景技术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HeatingVentilationAir-conditioning and Cooling,HVAC)系统,是一种可以对房屋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系统。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会在用户房屋内安装一个或多个温控器(Thermostat,亦可称为恒温器),用于控制HVAC系统对房屋进行温度控制。用户在需要时可以对温控器进行操作设置,以将房屋调至适宜的温度。
实际应用中发现,温控器具有一定的操作门槛,对于老人小孩等人群而言,操作较为复杂难度大,友好性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简单易行的温度控制方法,以降低对空间区域温度控制的难度和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控设备及灯光开关,可以解决对空间区域温度控制时,操作复杂度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温控设备,方法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则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根据所述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策略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时,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温控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灯光开关,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并开启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灯光;所述第一温控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温控设备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温控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时,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并开启第一区域内的灯光。第一温控指令用于指示温控设备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灯光开关和温控设备,所述灯光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关;
所述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后,向所述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并开启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灯光;
所述温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温控指令后,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所述温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温控设备,所述温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光开关,所述温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三方面中所述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三方面所述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温控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温控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温度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灯光开关上运行时,使得灯光开关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所述温度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将温度控制的开启功能与空间区域的灯光开启功能进行联动,并会针对空间区域预先设置好对应的温控策略。由于用户在开灯时,说明其需要进入空间区域。因此在第一区域灯光被开启时,会联动触发对空间区域的温控策略获取操作,再基于获取到的温控策略对空间区域进行温度控制。从而实现了对空间区域的一键自动温控。相比现有技术而言,用户在开灯的同时即可实现温控,无需特意进行温控操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温度控制操作简单易行,对用户几乎没有操作要求,极大地降低了对空间区域温度控制的操作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温度控制时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温度控制时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温度控制时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温度控制时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温度控制时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温度控制时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温度控制时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温度控制时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现有技术中有许多可以对空间区域(这里的空间区域可以是某个建筑物的整体空间区域,如房屋或写字楼。也可以是某个建筑物内包含的小的空间区域,如房屋内的各个房间)进行温度控制的技术,例如HVAC系统、新风系统和空调等。用户在使用这些温度控制技术对空间区域进行温度控制时,都需要手动操作相应的温控设备。例如对HVAC系统或新风系统的温控器进行操作,或者对空调遥控器进行操作设置。一方面,温控设备具有一定的操作门槛,对于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而言,操作较为复杂,难度大友好性低。另一方面,由于一个房屋内可能有不同的空间区域,例如有卧室、书房和客厅等不同功能的空间区域。这些空间区域对温度的需求可能会存在差异。为了满足不同空间区域的温度需求,需要用户在温控设备中进行多次操作设置。因此操作起来较为繁琐复杂。
为了简化对空间区域的温度控制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温度控制的开启功能与空间区域的灯光开启功能进行联动,并会针对空间区域预先设置好对应的温控策略。由于用户在开灯时,说明其需要进入空间区域。因此在检测到用户的开灯操作时,会联动触发对空间区域的温控策略获取操作,再基于获取到的温控策略对空间区域进行温度控制。从而实现了对空间区域的一键自动温控。相比现有技术而言,用户在开灯的同时即可实现温控,无需特意进行温控操作。且用户在进入不同的空间区域时,可以在用户开灯进入后及时进行适宜的温度控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温度控制操作简单易行,对用户几乎没有操作要求,极大地降低了对空间区域温度控制的操作复杂度。
同时,对本申请实施例可能涉及到的一些名词说明如下:
第一区域:是指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一片空间区域。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不同,该区域的类型和大小亦会存在差异。例如,可以是指房屋、写字楼、仓库或者教室楼等建筑的整体空间区域。亦可以是房间或教室等建筑内部较小的空间区域。其中,根据房间功能的不同,房间还可以细分为老人房、儿童房、婴儿房、卧室、书房、客厅和游戏室等类型。即第一区域也可以是这些细分的空间区域,如可以是书房或卧室。具体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此处不做过多限定。
灯光开关:用于控制空间区域内灯光亮灭的开关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灯光开关的具体类型、数量和位置进行过多限定,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可以是需要安装在墙壁的嵌入式开关,也可以是可手持的遥控式开关。对于同一个空间区域而言,可以对应有一个或多个灯光开关,且可以分布在空间区域内不同的位置处。例如对于卧室,可以仅在门口安装一个灯光开关,也可以同时在门口和床头安装灯光开关。
用户检测器:用于检测空间区域内是否有用户存在。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具体用户检测器的类型和检测方式进行过多限定,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设定。例如可以是人体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或者微波传感器等。检测的方式可以是主动或者被动,即可以是主动对空间区域进行持续性的用户检测,或者根据灯光开关的情况来触发对空间区域的用户检测。
应当说明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检测器可以是独立设备,此时用户检测器和灯光开关为不同的设备。但用户检测器也可以是灯光开关的内部组件,例如将运动传感器或者微波传感器等安装于灯光开关之中。此时灯光开关即具有用户检测功能。具体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用户检测器的数量和安装位置进行过多限定,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温控设备:是指可以对空间区域进行温度控制的设备,例如HVAC系统或新风系统中的温控器(又可称为恒温器)。又例如在一些物联网系统中,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服务器或者物联网设备来实现对空间区域的温度控制,此时这些设备也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温控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温控设备的具体设备类型、数量和安装位置进行过多限定(当温控设备是可移动类型的设备,此时可以没有安装位置)。其中设备类型需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情况确定。数量和安装位置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例如温控设备可以安装在待进行温度控制的空间区域以外。应当特别说明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温控设备和灯光开关可以是同一设备,也可以是不同设备。当是同一设备时,灯光开关同时具有控制空间区域灯光亮灭和温度的两种功能。当是不同的设备时,灯光开关具有控制空间区域灯光亮灭的功能,同时具有向温控设备发送温控指令,以通知温控设备开启对空间区域温控的功能。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温控设备可以对单个或多个空间区域进行温度控制。因此单个温控设备可以对应着一个或多个空间区域。
温控策略(包括第一温控策略、第二温控策略和第三温控策略等):即对空间区域进行温控控制的策略(亦可称为方案)。例如将空间区域的温度调整至某一目标温度值,或者按照不同时间段不同温度值的方式来进行空间区域温度值的动态调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空间区域对应的温控策略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此处不做限定,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设定。
另外应当说明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系统包含的设备情况有至少两种:
1、包含灯光开关和温控设备。
2、包含灯光开关、人体检测器和温控设备。
针对包含灯光开关和温控设备的情况,可细分为灯光开关和温控设备为同一设备和为不同设备2种子情况。
针对包含灯光开关、人体检测器和温控设备的情况,则可以细分出至少以下3种可能的子情况:
1、灯光开关、人体检测器和温控设备是三个不同的设备。
2、人体检测器是灯光开关的内部组件,但灯光开关和温控设备不是同一设备。此时灯光开关、人体检测器和温控设备是两个设备。
3、人体检测器是灯光开关的内部组件,且灯光开关和温控设备是同一设备。此时灯光开关、人体检测器和温控设备是同一设备。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以温度控制系统包含灯光开关和温控设备是两种不用设备为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对于其他子情况,其原理基本相同,细节差异说明可参见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内的相关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温度控制的流程,详述如下:
S101,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第一区域灯光的开启操作后,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并开启第一区域的灯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灯光开关来判断是否有用户进入第一区域内。开启操作,是指在灯光开关中开启灯光的操作。根据灯光开关的设备类型不同,具体的开关操作可以存在差异。例如可以是用户将灯光开关的物理按键按下,也可以是接收到灯光开启的触摸指令等。在检测到开启操作后,说明用户需要进入第一区域内。此时灯光开关会判定为第一区域内有用户进入,并会开启第一区域内的灯光。同时还会向温控设备发送一个第一温控指令,以告知温控设备第一区域内有用户进入,需要进行温度控制。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线路故障(如短路)或者用户远程操作等情况,都可能会导致灯光开关误检测到开启操作。但这些情况下,并没有用户真实进入第一区域,因此理论上此时无需进行温度控制。为了防止对这些情况导致的开启操作的误响应,参考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101可以被替换为:
S201,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后,获取用户检测器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S202,若第一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灯光开关则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系统内还包含用户检测器,用以检测第一区域内是否存在用户。当灯光开关检测到开启操作后,会获取用户检测器对第一区域的用户检测结果(即第一用户检测结果)。如果该用户检测结果为第一区域内存在用户,则说明用户真实进入了第一区域。此时灯光开关会判定为第一区域内有用户进入,并会向温控设备发送一个第一温控指令,以告知温控设备第一区域内有用户进入,需要进行温度控制。若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会判定用户并没有真实进入第一区域。此时本申请实施例不会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其中,当灯光开关与用户检测器是两个设备时,S201是指灯光开关获取用户检测器发送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当用户检测器是灯光开关的一部分时,S201则是指灯光开关利用自身的用户检测器对第一区域进行用户检测,并得到第一用户检测结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灯光开启加用户检测的双重条件确认,实现了对用户真实进入第一区域的准确检测。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用户在不同空间区域活动的习惯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对于卧室等睡眠用的空间区域,用户主要是在夜晚至凌晨的时间段使用。而对于书房和客厅等办公娱乐的空间区域,则主要是在白天和傍晚使用。在这些使用时间段外,用户对温度控制的需求往往较小。如一般在夜晚至凌晨的时间段,客厅没有用户长时间滞留。此时用户进入客厅开灯,极有可能只是倒水、拿东西或路过等。若进行温度控制,会导致资源浪费。为了适应用户实际的习惯需求,防止资源浪费,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针对不同的空间区域设置相同或不同的温控时间段(即第一时间段)。相应的,参考图3,S201可以被替换为:
S301,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后,识别开启操作的操作时刻。
S302,若开启操作的操作时刻处于与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时间段内,则获取用户检测器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空间区域具有对应的温控时间段。因此在检测到开启操作后,本申请实施例会获取第一区域对应的温控时间段。并在检测到开启操作后,会识别开启操作的操作时刻是否处于该温控时间段。若处于,则说明需要进行温度控制,此时本申请实施例会获取用户检测器的用户检测结果。若不处于,则说明当前无需进行温度控制,则不会获取用户检测器的用户检测结果,亦没有后续的第一温控指令相关操作。
以一实例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假设对于卧室,温控时间段设置为:晚上9点到早上9点,对于书房温控时间段设置为:早上9点到晚上9点,对于客厅温控时间段设置为:早上10点到晚上9点。同时假设第一区域时卧室。在此基础上,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开启操作后,会获取开启操作具体的操作时刻。当该操作时刻处于晚上9点到早上9点之外时,如为中午12点整。本申请实施例会判定为当前并无需进行温度控制。而当操作时刻处于晚上9点到早上9点之中时,如为晚上10点整。本申请实施例则会判定为当前需要进行温控。并会获取用户检测器的用户检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各个空间区域的温控时间段具体情况进行过多限定。例如可由技术人员或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亦可以根据用户历史对空间区域进行手动温度控制的时间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温控时间段。此时S302的操作可以替换为:
获取第一区域关联的历史温控时间数据,并对历史温控时间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第一时间段。若开启操作的操作时刻处于第一时间段内,则获取用户检测器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其中,历史温控时间数据,是指用户历史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的时间数据。如每天几点利用温控器进行了温度设置,几点又利用温控器关闭了温度控制或调为了节能模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用户实际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的习惯进行学习并得到第一区域的温控时间段,可以使得温控时间段更加适宜用户实际情况。因此使得温控时间段更加准确,对第一区域的温度控制更加准确可靠。
S102,温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温控指令之后,获取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温控设备若接收到灯光开关发送的第一温控指令,则说明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此时温控设备会获取对第一区域的温控方案(即第一温控策略)。相应的S102也可以修改为: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温控设备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各个空间区域的温控方案内容进行过多限定,可由技术人员或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可以为每个空间区域设定一个目标温度值,并将温控方案设置为将空间区域内的温度调整至相应的目标温度值。或者也可以对每个空间区域设置多个目标温度值,并按照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不同目标温度值的调整。进而实现对温度的动态控制。另外,这些温控方案可以存储在温控设备本地,亦可以存储在温控设备的外部存储器中,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
应当说明地,当灯光开关和温控设备为同一设备时,S101和S102中无需利用第一温控指令进行温度控制的触发。此时S101和S102可以被替换为:灯光开关(此时亦可以是温控设备)在检测到对第一区域灯光的开启操作后,开启第一区域的灯光,并获取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S103,温控设备根据第一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在获取到第一区域的温控方案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会基于该温控方案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例如将第一区域内的温度调整至相应的某个目标温度值。或者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对第一区域进行不同目标温度值的调整。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可以设置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温控策略为:为第一区域设置一个第一温度值(即第一区域的目标温度值),如可以设置为25度或者26度。并将第一区域的温度调整至该第一温度值。第一温度值具体可由技术人员或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可以是用户最舒适的温度值。
此时S103可以被替换为:
获取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温度值,并将第一区域的温度调整至第一温度值。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为了使得第一温度值更加适宜用户的实际需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会对用户的历史习惯进行学习。并会根据学习结果来设置第一温度值。因此“获取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温度值”可以被替换为:
获取第一区域的历史温度数据,并对历史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第一温度值。
其中,历史温度数据,是指用户在第一区域内利用温控设备历史设置的温度值数据。该历史温度数据的时间范围此处不做限定,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可以是过去的一个月中,每天对第一区域设置的温度值。或者过去的一周中,每天对第一区域设置的温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用户在第一区域的历史温度数据进行自适应学习,得到相应的第一温度值。再将第一区域的温度设置为该第一温度值,从而实现了对第一区域的智能温度控制。使得温度控制后的第一区域可以更加适合用户实际需求。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实际生活中,当第一区域时卧室等用户睡眠的空间区域时,用户需要每天起床。当第一区域内的温度过于舒适时,会导致用户难以从睡梦中醒来。为了帮助用户能在合适的时机醒来,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用户起床前逐步对第一区域进行升温控制,使得用户可以从睡梦中满满醒过来。因此,参考图4,在将第一区域的温度调整至第一温度值之后,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S401,若当前时刻为第一时刻,则获取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二温度值,第二温度值高于第一温度值。
S402,将第一区域的温度提升至第二温度值。
其中,第一时刻可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为用户起床前的半小时,以帮助用户逐步醒来。如,假设起床时间设置为早上8点,此时可以将第一时刻设置为早上7点半。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二温度值的具体值进行限定,在高于第一温度值的基础上,可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可以设置为比第一温度值高2度。
在当时时刻到达第一时刻后,本申请实施例会将第一区域的温度逐步提升至第二温度值,从而使得第一区域内的温度慢慢的变为非睡眠舒适温度值,进而帮助用户从睡梦中醒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温度控制的开启功能与空间区域的灯光开启功能进行联动,并会针对空间区域预先设置好对应的温控策略。由于用户在开灯时,说明其需要进入空间区域。因此在检测到用户的开灯操作时,会联动触发对空间区域的温控策略获取操作,再基于获取到的温控策略对空间区域进行温度控制。从而实现了对空间区域的一键自动温控。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相比现有技术而言,用户在开灯的同时即可实现温控,无需特意进行温控操作。且用户在进入不同的空间区域时,可以在用户开灯进入后及时进行适宜的温度控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温度控制操作简单易行,对用户几乎没有操作要求,极大地降低了对空间区域温度控制的操作复杂度。
2、由于在用户开灯时才会触发本申请实施例的操作,当用户不开灯时,理论上并不会触发本申请实施例的操作。因此温度控制的触发可以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并不会随便启动。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更加智能和节能。
3、当灯光开关和温控设备不是同一设备时,第一区域内可以不安装温控设备。因此相比温控器等需要安装到墙上的设备而言,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节省温控设备的安装工作,既节约了经济和人工成本也省下了墙壁空间,提高了墙壁的美观性。
另外,通过增加用户检测器、设置温度控制的温控时间段、自适应学习用户在第一区域内的温控时间段和适宜的温度值等方式,使得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区域的温度控制更为智能有效。用户无需进行复杂的操作,也可以体验到较佳的温度控制效果,使得温度控制的操作复杂度大大降低。
上述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均是针对用户进入第一区域后的温度控制流程。实际应用中,在用户进入第一区域之后,还可能会离开第一区域或者在第一区域内进行如睡觉等行为。此时理论上亦需要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相关技术中,若需要在用户离开第一区域或在第一区域内进行某种行为后,调整第一区域温度,则需要用户手动在温控设备中进行操作设置。因此同样存在操作繁琐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下提出了几种可选的实施例,详述如下: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参考图5,在S103之后,还包括:
S501,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关闭操作后,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二温控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灯光开关来判断是否有用户离开第一区域内。关闭操作是与开启操作相对的操作,是指在灯光开关中关闭灯光的操作。根据灯光开关的设备类型不同,具体的关闭操作可以存在差异。例如可以是用户将灯光开关的物理按键按下,也可以是接收到灯光关闭的触摸指令等。在检测到关闭操作后,说明用户需要离开第一区域。此时灯光开关会判定为第一区域内有用户离开,并会关闭第一区域内的灯光。同时还会向温控设备发送一个第二温控指令,以告知温控设备第一区域内有用户离开,需要进行温度控制。
S502,温控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温控指令之后,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并根据第二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温控设备若接收到灯光开关发送的第二温控指令,则说明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此时温控设备会再次获取对第一区域的温控方案(即第二温控策略)。相应的S102也可以修改为: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温控设备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各个空间区域的温控方案内容进行过多限定,可由技术人员或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考虑到用户离开后第一区域内可以不进行温度控制,此时可以停止对第一区域的温度控制,即第二温控策略可以是停止温度控制。或者将温度调整至与第一区域外部温度附近,即使得第一区域温度与外部温度的温差较小(可以设置一个温差阈值,将调整到第一区域内外温差小于该温差阈值即可),以实现节能的效果。亦可以是将第一区域温度调整至与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不同的另一温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用户关灯来实现对用户离开空间区域的识别,并在检测到用户关灯操作时,联动触发对空间区域的温控策略获取操作。再基于获取到的第二温控策略对空间区域进行温度控制。从而实现了对空间区域的一键自动温控。在具有图1所示实施例所有优点的同时,通过将第二温控策略设置为停止温控或者温差较小,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实现“人走温控停止”的效果,进而使得温控更加智能和节能。
图5所示实施例可以适用于第一区域是书房或客厅等场景之中。但对于卧室、老人房和儿童房等存在用户睡觉的场景,实践发现,灯被熄灭了不一定意味着用户离开了第一区域,也有可能是用户在第一区域内睡觉。因此此时若采用没有人时的温控策略进行温度控制,会导致温度不适合用户睡觉,使得用户又需要手动设置温控设备,导致用户操作更为复杂且用户体验极差。
为了准确识别用户识别真实离开第一区域,参考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
S601,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关闭操作后,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S602,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灯光开关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二温控指令。
S603,温控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温控指令之后,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并根据第二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系统内还包含用户检测器,用以检测第一区域内是否存在用户。当灯光开关检测到关闭操作后,会获取用户检测器对第一区域的用户检测结果(即第二用户检测结果)。如果该用户检测结果为第一区域内不存在用户,则说明用户真实离开了第一区域。此时灯光开关会判定为第一区域内用户离开,并会向温控设备发送一个第二温控指令,以告知温控设备第一区域内有用户离开,需要进行温度控制。关于关闭操作和第二温控策略的说明,可以参考图5所示实施例的说明。关于用户检测器的相关说明,可以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说明。此处均不予赘述。
S604,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则灯光开关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三温控指令。
S605,温控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温控指令之后,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三温控策略,并根据第三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若用户检测结果为第一区域内存在用户,说明用户并未离开第一区域,可能只是需要关灯睡觉。此时灯光开关会判定为第一区域内用户未离开,并会向温控设备发送一个第三温控指令,以告知温控设备第一区域内有用户未离开,需要继续进行温度控制。此时第三温控策略需要适宜用户睡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第三温控策略的具体内容进行过多说明,可由技术人员或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可以将第三温控策略设置为第一温控策略,即不改变原本的温控策略,继续对第一区域进行温控。亦可以设定一个第三温度值作为新的目标温度值。再将第三温控策略设置为将第一区域的温度调整至第三温度值。其中,第三温度值可以是比第一温度值略低的值,有助于用户睡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灯光关闭加用户检测的形式,实现了对用户离开第一区域和在第一区域内睡觉的场景区分识别。再根据实际场景来进行第二温控策略或者第三温控策略的温度控制,使得实际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用户离开后及时停止温控或者进行节能温控,而在用户睡觉时,及时将温度调整至用户睡觉适宜的温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温度控制操作极为简单易行,用户只需按下灯光开关即可实现“一键智能温控”。且可以获得当前最适宜的温控策略进行温度控制,使得温度控制的效果极佳。用户体验大大提升。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考虑到实际情况中,用户在对灯光开关进行关闭操作后,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走出第一区域(走出的耗时与第一区域大小、灯光开关位置以及用户速度等相关)。而实际应用中,用户检测器对用户的检测耗时往往远低于用户走出去的耗时。例如基于人体传感器等的用户检测耗时,往往只有不到0.5秒。而用户走出卧室时,往往需要数秒时长。因此若在检测到用户的关闭操作后就马上获取用户检测器的用户检测结果,会导致用户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较低(极有可能是第一区域存在用户),不利于准确区分出用户是否真实离开第一区域。因此,为了提高用户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7,S601可以被替换为:
S701,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关闭操作后,则开始计时。
S702,在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后,灯光开关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关闭操作后不会马上获取用户检测器的用户检测结果,而是会等待一段时间。在等待时间达到设定的第一时长之后,才会获取最新的用户检测结果。进而实现对第一区域用户离去的延时检测。第一时长后,用户若仍在第一区域内,则说明用户没有离开第一区域。其中第一时长即为延时时长,第一时长具体大小此处不予限定,可由技术人员或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可以由用户测试自身关灯到离开第一区域耗时,再根据测试的结果来设定第一时长。如可以设置为5秒。
作为本申请的又一可选实施例,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用户可能只是短暂的离开第一区域。例如可能是取快递或者或者只是去上个厕所。此时虽然用户关灯了,但还是需要继续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为了防止短暂离开导致对温度控制的误关闭或切换,参考图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602可以被替换为:
S801,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灯光开关开始计时。
S802,在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长后,灯光开关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二温控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灯光开关在确认出第一区域内不存在用户后,不会马上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二温控指令,而是会等待一定的时长。若在等待期间用户又回来第一区域且进行了灯光的开启操作,此时会触发图1、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的操作,进而继续使用第一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反之,若等待一定时长后用户仍没有回来,此时本申请实施例灯光开关会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二温控指令。以实现对用户离去的延时响应。其中,第二时长为延时响应时长,具体大小此处不予限定,可由技术人员或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可以设置为5~10分钟内任意值。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亦可以与图7所示实施例结合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第一区域内没有用户时,并不会马上切换温控策略,而是会延时响应。进而避免了用户短暂离开导致对温度控制的误关闭或切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更为智能的温度控制,更加适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且由于可以避免短暂离开导致的温控策略频繁切换,因此更加节能。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考虑到当第一区域内包含婴儿房时,由于婴儿会长时间待在第一区域内,但家长可能会开启或关闭灯光。因此图5所示实施例难以适用于婴儿房的情况。为了适应婴儿房的需求,参考图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
S901,用户检测器对第一区域进行用户检测,得到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S902,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用户检测器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二温控指令。
S903,温控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温控指令之后,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并根据第二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检测器会持续对第一区域进行用户检测,并会在检测出第一区域内不存在用户时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二温控指令,以告知温控设备当前第一区域内没有用户了。而温控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温控指令后,即获知第一区域内没有用户后,开始对第一区域进行新的温度控制。其中,关于第二温控策略的说明,可以参考图5所示实施例的说明。关于用户检测器的相关说明,可以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说明。此处均不予赘述。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考虑到在利用单个温控设备进行多个空间区域的温度控制时,可以为各个空间区域设置不同的优先级,以实现对对各个空间区域温度的有效控制。相应的,在上述图1至图9各个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温控方案(包括第一温控策略、第二温控策略和第三温控策略等)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时,可以将第一区域设置为最高优先级。
另外应当特别说明地,上述各个实施例均为对第一区域内温度的自动控制方案。实际应用中,若自动控制的结果不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用户同样可以再使用温控设备进行调整,以达到实际所需的温度。
上述图1至9所示实施例均是以温度控制系统为对象进行的方案说明,以下对温控设备侧和灯光开关侧为对象,进行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说明。
参考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此时执行主体为温控设备。若温控设备和灯光开关为同一设备,此时执行主体既可以是温控设备也可是灯光设备。
S1001,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S1002,根据第一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原理和操作细节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同,因此不予赘述,具体可参考图1所示实施例内容。其中,当温控设备和灯光开关为不同设备时,S1001则是指温控设备接收到灯光开关发送的第一温控指令。而当两者为同一设备时,S1001则是指温控设备检测到对第一区域灯光的开启操作。
对应于图2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若第一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对应于图3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且被开启的时刻处于与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时间段内,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对应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对第一温控策略的相关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获取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温度值,并将第一区域的温度调整至第一温度值。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获取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温度值”可以被替换为:
获取第一区域的历史温度数据,并对历史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第一温度值。
对应于图4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当前时刻为第一时刻,则获取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二温度值,第二温度值高于第一温度值。
将第一区域的温度提升至第二温度值。
对应于图5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
根据第二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对应于图6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并根据第二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三温控策略,并根据第三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对应于图7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则开始计时。
在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后,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对应于图8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开始计时。
在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长后,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
对应于图9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区域内包含婴儿房,包括:
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
根据第二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操作细节和有益效果,均可参考图2-9中对应实施例的说明内容,此处不予赘述。
应当理解地,以上各个温度控制方法实施例,仅为温控设备侧实现温度控制的部分实施例内容。在不存在逻辑冲突的情况下,图1所示实施例,以及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关的各个实施例(如图2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温控设备侧实现的方案流程,均可与温度控制方法实施例进行结合应用。其具体操作细节和有益效果等,均可参考对应的温度控制系统实施例,此处不予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如下,此时执行主体为灯光开关。且灯光开关与温控设备为不同设备。
S1101,若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并开启第一区域内的灯光,第一温控指令用于指示温控设备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对应于图2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若第一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则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
对应于图3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且开启操作的时刻处于与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时间段内,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对应于图5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关闭操作,则关闭第一区域内的灯光,并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二温控指令,第二温控指令用于指示温控设备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对应于图6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关闭操作,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二温控指令。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则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三温控指令。
第二温控指令和第三温控指令均用于指示温控设备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对应于图7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关闭操作,则开始计时。
在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后,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对应于图8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包括: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开始计时。
在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长后,则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二温控指令。
对应于图9所示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区域内包含婴儿房。此时执行主体为灯光开关,由灯光开关获取用户检测器的检测结果,用户检测器可以是灯光开关的内部组件,也可以是独立设备。包括:
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二温控指令。
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操作细节和有益效果,均可参考图2-9中对应实施例的说明内容,此处不予赘述。
应当理解地,以上各个温度控制方法实施例,仅为灯光开关侧实现温度控制的部分实施例内容。在不存在逻辑冲突的情况下,图1所示实施例,以及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关的各个实施例(如图2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灯光开关侧实现的方案流程,均可与温度控制方法实施例进行结合应用。其具体操作细节和有益效果等,均可参考对应的温度控制系统实施例,此处不予赘述。
对应于上文温控设备侧实施例的方法,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图11示例的温度控制装置可以是图10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
参照图11,该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策略获取模块111,用于在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时,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温控模块112,用于根据第一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策略获取模块111,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若第一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且被开启的时刻处于与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时间段内,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温控模块112,包括:
获取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温度值,并将第一区域的温度调整至第一温度值。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获取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温度值,包括:
获取第一区域的历史温度数据,并对历史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第一温度值。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该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
根据第二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该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并根据第二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该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三温控策略,并根据第三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则开始计时。
在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后,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包括: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开始计时。
在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长后,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区域内包含婴儿房,该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若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
根据第二温控策略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中各模块实现各自功能的过程,具体可参考前述图11所示实施例及其他相关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对应于上文灯光开关侧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温度控制装置可以是上文灯光开关侧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
该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温控模块131,用于在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时,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并开启第一区域内的灯光。第一温控指令用于指示温控设备对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若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包括:
若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若第一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则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若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包括:
若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且开启操作的时刻处于与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时间段内,则获取对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中各模块实现各自功能的过程,具体可参考上文灯光开关侧实施例及其他相关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还应理解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文本中在一些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来描述各种元素,但是这些元素不应该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元素区分开。例如,第一表格可以被命名为第二表格,并且类似地,第二表格可以被命名为第一表格,而不背离各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第一表格和第二表格都是表格,但是它们不是同一表格。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实施例的温控设备12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0(图12中仅示出一个)、存储器121,所述存储器121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22。所述处理器12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22时实现上述各个温度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0所示的步骤1001至1002。或者,所述处理器12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2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2所示模块121至122的功能。
所述温控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20、存储器12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仅仅是温控设备12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温控设备12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温控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发送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12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温控设备12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温控设备12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21也可以是所述温控设备12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温控设备12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2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温控设备12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2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12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发送或者将要发送的数据。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温控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温控设备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对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温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则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根据所述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则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包括:
若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若所述第一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则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温控策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开启,且被开启的时刻处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时间段内,则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的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温度值,并将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调整至所述第一温度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温度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区域的历史温度数据,并对所述历史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第一温度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的操作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则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
根据所述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的操作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若所述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并根据所述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则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三温控策略,并根据所述第三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被关闭,则开始计时;
在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后,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包括:
若所述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开始计时;
在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长后,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
11.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区域内包含婴儿房,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的操作之后,还包括:
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用户检测结果;
若所述第二用户检测结果为不存在用户,则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温控策略;
根据所述第二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12.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光开关和温控设备,所述灯光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关;
所述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后,向所述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并开启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灯光;
所述温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温控指令后,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温控策略;
所述温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温控策略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检测器,所述用户检测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用户检测;
相应的,所述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后,向所述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包括:
所述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后,获取所述用户检测器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若所述第一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所述灯光开关则向所述温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温控指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后,获取所述用户检测器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包括:
所述灯光开关在检测到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后,识别所述开启操作的操作时刻;
若所述开启操作的操作时刻处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关联的第一时间段内,则获取所述用户检测器的所述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15.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灯光开关,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对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并开启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灯光;所述第一温控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温控设备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检测到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包括:
若检测到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灯光的开启操作,获取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用户检测结果;
若所述第一用户检测结果为存在用户,则向温控设备发送第一温控指令。
17.一种灯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开关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方法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方法的步骤。
19.一种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838258.4A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控设备及灯光开关 Pending CN1140772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8258.4A CN114077265A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控设备及灯光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8258.4A CN114077265A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控设备及灯光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7265A true CN114077265A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81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8258.4A Pending CN114077265A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控设备及灯光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72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2222A (zh) * 2022-02-24 2022-10-18 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全屋温控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0645A (zh) * 2011-06-23 2012-12-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控制系统
CN103776130A (zh) * 2012-10-25 2014-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
CN105387565A (zh) * 2015-11-24 2016-03-09 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调节温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79079A (zh) * 2016-12-13 2017-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7367971A (zh) * 2017-08-15 2017-11-21 福建省光速达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开关控制系统的可编程控制方法
WO2018000291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宋英楠 智能家具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560080A (zh) * 2017-09-05 2018-01-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7726545A (zh) * 2017-09-30 2018-0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09355A (zh) * 2016-09-08 2018-03-1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联动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8036474A (zh) * 2017-12-07 2018-05-15 北海市天硌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温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8873834A (zh) * 2018-06-11 2018-11-23 广州方胜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联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895625A (zh) * 2018-05-22 2018-11-27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关闭空调的方法及系统、空调
CN109489226A (zh) * 2018-12-27 2019-03-19 厦门天翔园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节能策略管理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10454918A (zh) * 2019-07-17 2019-11-15 安徽美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空调智能温控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0645A (zh) * 2011-06-23 2012-12-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控制系统
CN103776130A (zh) * 2012-10-25 2014-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
CN105387565A (zh) * 2015-11-24 2016-03-09 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调节温度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00291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宋英楠 智能家具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809355A (zh) * 2016-09-08 2018-03-1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联动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6679079A (zh) * 2016-12-13 2017-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7367971A (zh) * 2017-08-15 2017-11-21 福建省光速达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开关控制系统的可编程控制方法
CN107560080A (zh) * 2017-09-05 2018-01-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7726545A (zh) * 2017-09-30 2018-0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36474A (zh) * 2017-12-07 2018-05-15 北海市天硌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温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8895625A (zh) * 2018-05-22 2018-11-27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关闭空调的方法及系统、空调
CN108873834A (zh) * 2018-06-11 2018-11-23 广州方胜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联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489226A (zh) * 2018-12-27 2019-03-19 厦门天翔园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节能策略管理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10454918A (zh) * 2019-07-17 2019-11-15 安徽美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空调智能温控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2222A (zh) * 2022-02-24 2022-10-18 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全屋温控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1550B2 (en) Automatic scene creation using home device control
US20200278712A1 (en) Load control system responsive to the location of an occupant and/or mobile device
US10584892B2 (en)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50241860A1 (en) Intelligent home and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WO2018129716A1 (zh)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940037A (zh) 空调屏显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屏显的控制装置
JP2010050664A (ja) 家電機器制御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1900491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otel room guest detection
JP2008271358A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CN110578961A (zh) 壁挂炉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壁挂炉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077265A (zh)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系统、温控设备及灯光开关
CN114509953A (zh) 设备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40221A (zh) 存储介质、智能面板及基于智能面板的设备控制方法
JP2007173126A (ja) 空間制御システム
JP2012133671A (ja) 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212031945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108919666A (zh)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CN212031946U (zh) 一种家庭住宅智能灯控制系统
CN116170919A (zh) 家庭灯光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24766B (zh) 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7956665A (zh) 智能家居照明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42748A (zh) 食物保质管理方法、智能面板以及存储介质
KR20220135943A (ko) 대상 영역의 재실을 감지하여 대상 영역의 환경을 제어하는 방법
CN114867166A (zh)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慧末端控制方法
WO2019198187A1 (ja) 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電子機器、処理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