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7019B - 一种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7019B
CN114077019B CN202010833918.XA CN202010833918A CN114077019B CN 114077019 B CN114077019 B CN 114077019B CN 202010833918 A CN202010833918 A CN 202010833918A CN 114077019 B CN114077019 B CN 1140770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optical
fixing plate
circuit board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39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7019A (zh
Inventor
崔伟
刘旭霞
司宝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39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701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8264 priority patent/WO2022037186A1/zh
Priority to US17/547,770 priority patent/US2022009990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077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7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7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7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19Mechanical fixture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element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n the couplings; Alignment methods for the elements, e.g. measuring or observing methods especially used therefor
    • G02B6/4236Fixing or mounting methods of the aligned elements
    • G02B6/424Mounting of the optical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包括下壳体、电路板、透镜组件、光纤组件及固定板,其中,下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凸台;光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纤插芯、内部光纤与光纤适配器,光纤插芯的另一端插入透镜组件,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外部光纤;固定板设置于第一凸台与光纤插芯的端面之间,其一侧与光纤插芯的端面相抵接,另一侧的边缘与第一凸台相抵接;其与光纤插芯端面相抵接的侧面上设有下端开口的开孔,内部光纤穿过开孔插入光纤插芯内。本申请在光纤适配器与光纤插芯之间增设固定板,光纤插芯插入透镜组件后,固定板的一侧抵住光纤插芯、另一侧的边缘抵住下壳体侧壁上的第一凸台,避免了光纤插芯左右移动,实现了光纤插芯的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视频等新型业务和应用模式,均会用到光通信技术,而在光通信中,光模块是实现光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工具,是光通信设备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光模块主要用于光电、电光转换,其发射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出去,其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现有的光模块包括电路板、透镜组件、光芯片和光纤组件,其中,透镜组件设置于电路板上,光芯片(光发射芯片、光接收芯片)设置于透镜组件与电路板之间,透镜组件通过光纤组件与外部光纤连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光纤组件包括光纤插芯与光纤适配器,光纤插芯的一端插入透镜组件内,其另一端通过内部光纤插入光纤适配器。光纤组件的光纤插芯插入透镜组件时,往往在光纤插芯的外表面上涂覆胶水,将光纤插芯与透镜组件的插接部粘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光纤插芯的固定。
但是,将光纤插芯通过点胶方式固定于透镜组件内,可能存在粘接不牢固的情况,造成光纤插芯的移动,影响光信号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实现了光纤组件中光纤插芯的固定,保证了其与透镜组件的稳固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包括:
下壳体,其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凸台;
上壳体,盖合于所述下壳体上;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
光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产生光信号或接收光信号;
透镜组件,覆盖于所述光芯片上,用于改变所述光信号的传播方向;
光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纤插芯、内部光纤与光纤适配器,所述光纤插芯的另一端插入所述透镜组件内,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外部光纤;用于接收通过所述透镜组件的光信号或所述外部光纤传输的光信号;
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光纤插芯的端面之间,其一侧与所述光纤插芯的端面相抵接,另一侧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凸台相抵接;与所述光纤插芯端面相抵接的侧面上设有下端开口的开孔,所述内部光纤穿过所述开孔插入所述光纤插芯内。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该光模块的电路板设置于下壳体上,光芯片和透镜组件均设置于电路板上,透镜组件与光纤组件连接;电路板用于提供信号,光芯片用于产生光信号或接收光信号,透镜组件用于改变光信号的传播方向,光纤组件用于传输光信号;光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纤插芯、内部光纤与光纤适配器,光纤插芯的另一端插入透镜组件,光纤适配器卡接于下壳体上,且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与外部光纤连接;下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凸台,固定板设置于第一凸台与光纤插芯的端面之间,其一侧与光纤插芯的端面相抵接,另一侧的边缘与第一凸台相抵接;其与光纤插芯端面相抵接的侧面上设有下端开口的开孔,内部光纤穿过开孔插入光纤插芯内;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台卡接。本申请在光纤适配器与光纤插芯之间增设固定板,光纤插芯的一端插入透镜组件后,该固定板的一侧抵住光纤插芯,另一侧抵住下壳体侧壁上的第一凸台,以通过固定板来固定光纤插芯,避免光纤插芯左右移动,可以保证光纤插芯与透镜组件的连接稳固性,进而实现光纤插芯的固定,避免光纤插芯移动影响光信号的传输。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光通信终端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光网络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光模块去掉上壳体、下壳体与解锁部件后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光模块去掉上壳体、下壳体与解锁部件后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透镜组件与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光纤组件与固定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去掉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固定板处的横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光纤通信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光纤通信使用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在光纤/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中传输,利用光在光纤/光波导中的无源传输特性可以实现低成本、低损耗的信息传输;而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使用的是电信号,为了在光纤/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与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信息连接,就需要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光模块在光纤通信技术领域中实现上述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功能,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是光模块的核心功能。光模块通过其内部电路板上的金手指实现与外部上位机之间的电连接,主要的电连接包括供电、I2C信号、数据信息以及接地等;采用金手指实现的电连接方式已经成为光模块行业的主流连接方式,以此为基础,金手指上引脚的定义形成了多种行业协议/规范。
图1为光通信终端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通信终端的连接主要包括光网络终端100、光模块200、光纤101及网线103之间的依次连接。
光纤101的一端连接远端服务器,网线103的一端连接本地信息处理设备,本地信息处理设备与远端服务器的连接由光纤101与网线103的连接完成;而光纤101与网线103之间的连接由具有光模块200的光网络终端100完成。
光模块200的光口对外接入光纤101,与光纤101建立双向的光信号连接;光模块200的电口对外接入光网络终端100中,与光网络终端1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在光模块内部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在光纤与光网络终端之间建立信息连接。具体地,来自光纤的光信号由光模块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入至光网络终端100中,来自光网络终端100的电信号由光模块转换为光信号输入至光纤中。
光网络终端具有光模块接口102,用于接入光模块200,与光模块2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网络终端具有网线接口104,用于接入网线103,与网线103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模块200与网线103之间通过光网络终端100建立连接。具体地,光网络终端将来自光模块的信号传递给网线,将来自网线的信号传递给光模块,光网络终端作为光模块的上位机监控光模块的工作。
至此,远端服务器通过光纤、光模块、光网络终端及网线,与本地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双向的信号传递通道。
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电子计算机等;光网络终端是光模块的上位机,向光模块提供数据信号,并接收来自光模块的数据信号,常见的光模块上位机还有光线路终端等。
图2为光网络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光网络终端100中具有电路板105,在电路板105的表面设置笼子106;在笼子106内部设置有电连接器,用于接入金手指等光模块电口;在笼子106上设置有散热器107,散热器107具有增大散热面积的翅片等第一凸台部。
光模块200插入光网络终端100中,具体为光模块的电口插入笼子106内部的电连接器,光模块的光口与光纤101连接。
笼子106位于电路板上,将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包裹在笼子中,从而使笼子内部设置有电连接器;光模块插入笼子中,由笼子固定光模块,光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笼子106,然后通过笼子上的散热器107进行扩散。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200包括上壳体201、下壳体202、解锁部件203、电路板300、透镜组件400及光纤组件600。
上壳体201盖合在下壳体202上,以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包裹腔体;包裹腔体的外轮廓一般呈现方形体。具体地,下壳体202包括主板以及位于主板两侧、与主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侧板;上壳体包括盖板,盖板盖合在上壳体的两个侧板上,以形成包裹腔体;上壳体还可以包括位于盖板两侧、与盖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侧壁,由两个侧壁与两个侧板结合,以实现上壳体201盖合在下壳体202上。
两个开口具体可以是位于光模块同一端的两端开口(204、205),也可以是在光模块不同端的两处开口;其中一个开口为电口204,电路板的金手指从电口204伸出,插入光网络终端等上位机中;另一个开口为光口205,用于外部光纤接入以连接光模块内部的透镜组件400;电路板300、透镜组件400与光纤组件600等光电器件位于包裹腔体中。
采用上壳体、下壳体结合的装配方式,便于将电路板300、透镜组件400与光纤组件600等器件安装到壳体中,由上壳体、下壳体形成模块最外层的封装保护壳体;上壳体及下壳体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利用实现电磁屏蔽以及散热,一般不会将光模块的壳体做成一体部件,这样在装配电路板等器件时,定位部件、散热以及电磁屏蔽部件无法安装,也不利于生产自动化。
解锁部件203位于包裹腔体/下壳体202的外壁,用于实现光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或解除光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
解锁部件203具有与上位机笼子匹配的卡合部件;拉动解锁部件203的末端可以在使解锁部件203在外壁的表面相对移动;光模块插入上位机的笼子里,由解锁部件203的卡合部件将光模块固定在上位机的笼子里;通过拉动解锁部件203,解锁部件203的卡合部件随之移动,进而改变卡合部件与上位机的连接关系,以解除光模块与上位机的卡合关系,从而可以将光模块从上位机的笼子里抽出。
电路板300上设置有电路走线、电子元件(如电容、电阻、三极管、MOS管)及芯片(如MCU、激光驱动芯片、限幅放大芯片、时钟数据恢复CDR、电源管理芯片、数据处理芯片DSP)等。
电路板300用于提供信号电连接的信号电路,信号电路可以提供信号。电路板300通过电路走线将光模块中的用电器件按照电路设计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供电、电信号传输及接地等电功能。
电路板一般为硬性电路板,硬性电路板由于其相对坚硬的材质,还可以实现承载作用,如硬性电路板可以平稳的承载芯片;当光收发组件位于电路板上时,硬性电路板也可以提供平稳的承载;硬性电路板还可以插入上位机笼子中的电连接器中,具体地,在硬性电路板的一侧末端表面形成金属引脚/金手指,用于与电连接器连接;这些都是柔性电路板不便于实现的。
部分光模块中也会使用柔性电路板,作为硬性电路板的补充;柔性电路板一般与硬性电路板配合使用,如硬性电路板与光收发组件之间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连接。
透镜组件400设置于电路板300上,它的作用是改变光信号的传播方向。当光纤组件600传输的光信号进入透镜组件400时,光信号经过反射,改变光信号的传播方向,使其进入电路板300中。电路板300发出的光信号进入透镜组件400时,光信号经过反射,改变光信号的传播方向,使其传输至光纤组件600中。
光纤组件600设置于下壳体202上,其一端与透镜组件400连接,另一端与外部光纤连接,用于传输光信号。具体地,透镜组件400发射的光信号经过光纤组件600传输至外部光纤,外部光纤发出的光信号经过光纤组件600传输至透镜组件400内。
图5为图4中光模块去掉上壳体201、下壳体202与解锁部件203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光模块去掉上壳体201、下壳体202与解锁部件203后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如图5、图6所示,光纤组件600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纤插芯601、内部光纤602与光纤适配器603,光纤插芯601的一端插入透镜组件400内,光纤插芯601的另一端连接内部光纤602的一端,内部光纤602的另一端插入光纤适配器603内,以连接光纤组件600与透镜组件400;光纤适配器603的另一端连接外部光纤。当光纤组件600传输的光信号需要射入至透镜组件400时,外部光纤的光信号依次经由光纤适配器603、内部光纤602、光纤插芯601进入透镜组件400内;当光模块发射的光信号需要传输至外部光纤时,光信号依次经由光纤插芯601、内部光纤602与光纤适配器603进入外部光纤中。
图7为透镜组件400、光芯片与电路板30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还包括光芯片,光芯片设置于电路板300上。具体地,透镜组件400与电路板300之间设有容纳腔,光芯片就设置在该容纳腔内。
由于高速率数据传输要求光芯片及其驱动/匹配芯片之间近距离设置,以缩短芯片之间的连线,减小连线造成的信号损失,因此,一般将光芯片及其驱动/匹配芯片同时固定于该容纳腔内。具体地,由于光芯片可以是光发射芯片701,也可以是光接收芯片702,当光芯片是光发射芯片701时,该容纳腔内不仅容纳光发射芯片701,还可以容纳与光发射芯片701配合的驱动芯片,且与光发射芯片701配合的驱动芯片和光发射芯片701近距离设置。当光芯片是光接收芯片702时,该容纳腔体不仅容纳光接收芯片702,还可以容纳与光接收芯片702配合的跨阻放大芯片,且与光接收芯片702配合的跨阻放大芯片和光接收芯片702近距离设置。以上均为光芯片为一个的情况。
当容纳腔内包括两个光芯片,即其中一个光芯片为光发射芯片701,另一个光芯片为光接收芯片702时,容纳腔内不仅可以容纳光发射芯片701、与光发射芯片701配合的驱动芯片,且与光发射芯片701配合的驱动芯片和光发射芯片701近距离设置;还可以容纳光接收芯片702和与光接收芯片702配合的跨组放大芯片,且与光接收芯片702配合的跨组放大芯片和光接收芯片702近距离设置。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实际具体设置,本申请不再限制。
光芯片用于产生光信号或者接收光信号,具体地,由于光芯片可以是光发射芯片701,也可以是光接收芯片702,且光发射芯片701用于产生光信号,光接收芯片702用于接收光信号,如此光芯片可以产生光信号或接收光信号。
透镜组件400设置于电路板300上,覆盖于光芯片上。具体地,透镜组件400设置在电路板300上,采用罩设式的方式设置在光芯片的上方,透镜组件400与电路板300形成包裹光发射芯片701、光接收芯片702等光芯片的腔体。光发射芯片701发出的光经透镜组件400反射后进入光纤插芯601中,来自光纤插芯601的光经透镜组件400反射后进入光接收芯片702中。透镜组件400不仅起到密封光芯片的作用,同时也建立了光芯片与光纤插芯601之间的光连接。
透镜组件400建立光芯片与光纤插芯601之间的光连接,依附于透镜组件400改变光信号传播方向的作用。具体地,当光纤插芯601传输的光信号进入透镜组件400时,光信号经过反射,改变光信号的传播方向,使其进入光芯片的光接收芯片702;当光芯片的光发射芯片701发出的光信号进入透镜组件400时,光信号经过反射,改变光信号的传播方向,使其传输至光纤插芯601中。
透镜组件400的一端设置有插拔部401,光纤插芯601的一端插入该插拔部401内。插拔部401一般包括内表面与外表面,内表面用于插入光纤插芯601,外表面与内表面的中心线一致。为了方便光纤插芯601插入透镜组件400内,光纤插芯601一端的形状与内表面的形状相配合。由于光纤插芯601中用于插入插拔部的一端的截面形状为圆形,那么内表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或者棱形。但内表面的内径尺寸要大于光纤插芯601用于插入插拔部401一端的内径尺寸,以方便光纤插芯601插入插拔部401内。
光纤插芯601内部具有容纳腔,内部光纤602插入容纳腔中。内部光纤602的材料可以是玻璃或塑料,其一端插入光纤插芯601内,另一端插入光纤适配器603中,用于传输光信号。具体地,透镜组件400发出的光信号经过光纤插芯601接收,并沿着内部光纤602传输至光纤适配器603中。或者,光纤适配器603发出的光信号沿着内部光纤602传输至光纤插芯601,光纤插芯601传输光信号至透镜组件400内。
光纤适配器603的一端与内部光纤602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外部光纤连接。具体地,光纤适配器603一般包括光纤插芯和包裹于光纤插芯的套筒,光纤适配器603的光纤插芯内部具有容纳腔体,内部光纤602插入该容纳腔中,光纤插芯插入套筒中,外部光纤形成的末端也插入套筒中,由此实现了外部光纤与内部光纤602的对接。光纤适配器603的套筒外部形成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卡接于下壳体202。
光纤插芯601的外侧包裹有套筒基座604,该套筒基座604的材质可以不用陶瓷,采用如不锈钢或其他合金材料,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套筒基座604具有较大的套孔,光纤插芯601通过该套孔穿过,该套孔的内径大于光纤插芯601的外径,以便进行点胶操作,在二者的间隙进行点胶操作,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胶接。
套筒基座604的外周可以做出六角螺母的形状,当然,也可以做出其他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将光纤插芯601插入透镜组件400的插拔部401后,若光纤插芯601发生晃动会影响透镜组件400与光纤组件600之间的通信连接问题,因此需要对光纤插芯601进行固定,以保证光纤插芯601插入插拔部401后的稳固性。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光纤组件600与固定板500之间的分解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固定光纤插芯601,在光纤插芯601与光纤适配器603之间设置有固定板500,该固定板500的一侧与光纤插芯601的端面相抵接,另一侧的边缘可卡固于下壳体202相对的两侧壁之间,从而抵住光纤插芯601,避免光纤插芯601前后晃动。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固定板5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固定板500与光纤插芯601的端面相抵接的侧面上设有下端开口的开孔506,内部光纤602穿过该开孔506插入光纤插芯601内,并使得固定板500的侧面与光纤插芯601的端面相抵接,通过固定板500来固定光纤插芯601。
将光纤插芯601插入透镜组件400的插拔部401后,再将固定板500置于光纤插芯601的后端,通过开孔506将固定板500由上至下卡接于套筒基座604的外侧面,使得固定板500的一侧与光纤插芯601的端面相抵接;最后将固定板500另一侧的边缘分别固定于下壳体202相对的两侧面上。如此,光纤插芯601具有左右移动的力时,力作用在固定板500上,由固定板500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套筒基座604上,抵消了光纤插芯601上左右移动的力,从而使得光纤插芯601保持不动,实现了光纤插芯601的固定。
为通过固定板500来固定光纤插芯601,固定板500可呈八字形张开,且固定板500为弹性板。即固定板500包括第一侧面501、第二侧面502、第三侧面503、第四侧面504与第五侧面505,第一侧面501与光纤插芯601的端面相抵接,且开孔506设置在第一侧面501上;第二侧面502与第四侧面504分别与第一侧面501的两端连接,且第二侧面502与第四侧面504可相对于第一侧面501对称设置;第三侧面503与第二侧面502连接,第五侧面505与第四侧面504连接,且第三侧面503与第五侧面505可相对于第一侧面501对称设置。
第二侧面502与第一侧面501之间成一定角度设置,第三侧面503与第二侧面502之间成一定角度设置;第四侧面504与第一侧面501之间成一定角度设置,第五侧面505与第四侧面504之间成一定角度设置。即第二侧面502、第三侧面503、第四侧面504与第五侧面505呈折八字形,如此第三侧面503、第五侧面505与第一侧面501拉开了距离,增加了固定板500的第一侧面501与第三侧面503、第五侧面505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增加固定板500的弹性。
固定板500如此设置时,光纤插芯601左右移动的力作用在固定板500的第一侧面501上时,由于固定板500具有一定弹性,该力作用在第一侧面501上,引起固定板500的变形,固定板500的弹性使得固定板500产生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作用在光纤插芯601上,阻止光纤插芯601前后移动,保证了光纤插芯601的固定。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去掉上壳体201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A处放大示意图。如图10、图11所示,为固定固定板500,下壳体202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凸台2021,该第一凸台2021垂直于下壳体202的侧壁;固定板500设置在第一凸台2021与套筒基座604之间,第一凸台2021与光纤插芯601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固定板500的第三侧面503与第一侧面501之间的距离,如此,将固定板500置于第一凸台2021与光纤插芯601之间,固定板500的第三侧面503与第五侧面505分别与第一凸台2021的侧面相抵接,固定板500的第一侧面501与套筒基座604通过开孔506卡固连接,以此实现了固定板500与光纤插芯601的固定。
另外,将固定板500安装于第一凸台2021与光纤插芯601之间后,当第一凸台2021与光纤插芯601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固定板500的第三侧面503与第一侧面501之间的距离时,光纤插芯601对固定板500产生挤压力,固定板500的回弹力使得光纤插芯601与透镜组件400的插拔部401固定。
为进一步提供固定板500的稳固性,固定板500的第一侧面501上设有折弯舌片507,该折弯舌片507垂直于第一侧面501,且折弯舌片507与第二侧面502位于第一侧面501的同一侧。光模块200的上壳体201上可设置与折弯舌片507相匹配的卡槽,通过该折弯舌片507与上壳体201上的卡槽卡接,如此可避免固定板500脱落。
本示例中,透镜组件400的插拔部401是数量可为两个,光纤组件600的数量也为两个。该两个光纤组件600均可以为单芯双向插芯,也就是每一个插芯均可以实现向外传输光信号,也可以向内传输光信号。此外,该两个光纤组件600也可以为单向插芯,一个向外传输光信号,另一个向内传输光信号。
当光纤组件600的数量为两个时,固定板500的第一侧面501上设置有两个向下开口的开孔506,每个光纤组件600内的内部光纤602分别穿过相应的开孔506,且该开孔506与相应光纤插芯601外部的套筒基座604卡固连接。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中固定板500处的横向剖视图。如图12所示,电路板300上设置有电路走线,为了不影响电路走线的设置,固定板500的第一侧面501的高度可小于第二侧面502、第四侧面504的高度,第二侧面502、第四侧面504的底面均与电路板300接触,而第一侧面501的底面与电路板300之间设置有空隙。如此,电路板300上的电路走线可通过空隙设置,而不需改变电路走线的布置方式。
为了不影响电路板300上电路走线的设置,也可在下壳体202相对的两侧壁上设置第二凸台2022,该第二凸台2022的高度低于第一凸台2021的高度,即第二凸台2022与电路板3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凸台2021与电路板300之间的距离。固定固定板500时,将固定板500的第三侧面503与第五侧面505分别垂直安装于第二凸台2022上,即将第三侧面503的底面放置于一第二凸台2022上,将第五侧面505的底面放置于另一第二凸台2022上,如此固定板500的底面与电路板300之间存在有空隙。如此,电路板300上的电路走线可通过空隙设置,而不需改变电路走线的布置方式。
除了上述在固定板500的第一侧面501与电路板300之间留有空隙,或在整个固定板500与电路板300之间留有空隙外,还可在固定板500的第一侧面501、第二侧面502、第四侧面504与电路板300之间留有空隙,即固定板500的第一侧面501、第二侧面502与第四侧面504的高度均小于固定板500的第三侧面503、第五侧面505的高度,第三侧面503、第五侧面505分别与电路板300接触,如此,固定板500的第一侧面501、第二侧面502与第四侧面504悬空,避免了影响电路板300上的电路走线。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该光模块包括下壳体、与下壳体盖合的上壳体、用于提供信号的电路板、用于产生光信号或接收光信号的光芯片、用于改变光信号传播方向的透镜组件、用于连接透镜组件与外部光纤的光纤组件及用于固定光纤组件的固定板。电路板设置于下壳体上,光芯片与透镜组件均设置于电路板上,透镜组件与光纤组件连接。光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纤插芯、内部光纤与光纤适配器,光纤插芯的一端插入透镜组件的插拔部,内部光纤的一端插入光纤插芯的另一端,内部光纤的另一端插入光纤适配器的一端;光纤适配器卡接于下壳体上,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与外部光纤连接。为保证光纤插芯与透镜组件的插接稳固性,在下壳体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凸台,在第一凸台与光纤插芯之间增设固定板,该固定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凸台与光纤插芯之间的距离。将光纤插芯插入透镜组件的插拔部后,将固定板的一侧抵接于光纤插芯的端面,并将固定板的另一侧边缘抵接于下壳体上的第一凸台上,且该固定板呈八字形张开,具有一定的弹性;固定板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开孔,该开孔可与光纤插芯外部的套筒基座卡固连接,通过第一凸台、固定板对光纤插芯进行固定,防止光纤插芯左右移动。另外,固定板与电路板之间留有空隙,避免影响电路板上的电路走线。本申请在光纤适配器与光纤插芯之间增设固定板,光纤插芯的一端插入透镜组件后,该固定板抵住光纤插芯,避免光纤插芯左右移动,实现了光纤插芯的固定,保证了光信号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的内容指出。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8)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体,其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凸台;
上壳体,盖合于所述下壳体上;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
光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产生光信号或接收光信号;
透镜组件,覆盖于所述光芯片上,其一端设置有插拔部;用于改变所述光信号的传播方向;
光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纤插芯、内部光纤与光纤适配器,所述光纤插芯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插拔部内,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另一端连接外部光纤;用于接收通过所述透镜组件的光信号或所述外部光纤传输的光信号;
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光纤插芯的端面之间,其一侧与所述光纤插芯的端面相抵接,另一侧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凸台相抵接,使得所述光纤插芯与所述插拔部固定;其与所述光纤插芯端面相抵接的侧面上设有下端开口的开孔,所述内部光纤穿过所述开孔插入所述光纤插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插芯的外侧包裹有套筒基座,所述套筒基座的外侧面卡固于所述固定板的开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与第五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光纤插芯的端面相抵接,且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
所述第二侧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侧面连接,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成一定角度设置,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成一定角度设置,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凸台的侧面相抵接;
所述第四侧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五侧面连接,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成一定角度设置,所述第五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之间成一定角度设置,所述第五侧面与所述第一凸台的侧面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高度,所述第二侧面的底面与所述电路板接触,所述第一侧面的底面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
所述第三侧面垂直安装于所述第二凸台上,用于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有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折弯舌片,所述折弯舌片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且所述折弯舌片与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同一侧,用于卡固于所述上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弹性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光纤插芯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之间的距离。
CN202010833918.XA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光模块 Active CN1140770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3918.XA CN114077019B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光模块
PCT/CN2021/098264 WO2022037186A1 (zh) 2020-08-18 2021-06-04 一种光模块
US17/547,770 US20220099902A1 (en) 2020-08-18 2021-12-10 Optical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3918.XA CN114077019B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光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7019A CN114077019A (zh) 2022-02-22
CN114077019B true CN114077019B (zh) 2022-09-23

Family

ID=80281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3918.XA Active CN114077019B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701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514A (zh) * 2012-09-28 2016-11-02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组件
CN105929492A (zh) * 2016-07-01 2016-09-07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1045162B (zh) * 2017-12-11 2021-07-13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
CN207586483U (zh) * 2017-12-29 2018-07-06 中航海信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210119608U (zh) * 2019-07-16 2020-02-28 深圳市亚派光电器件有限公司 光模块
CN111239930A (zh) * 2020-03-12 2020-06-05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7019A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9934B (zh) 一种光模块
CN111474644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1239930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47091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2230349B (zh) 一种光模块
CN112230350B (zh) 一种光模块
CN115004071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3659029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253400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4035284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5181035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704097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419315A (zh) 一种光模块
US8636426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system with optical transceive module
CN110989103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8350552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6411657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7443588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4077019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704098U (zh) 一种光模块
WO2022037186A1 (zh) 一种光模块
CN213302583U (zh) 一种光收发组件及光网络单元
CN112230347B (zh) 一种光模块
WO2021120669A1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687480A (zh) 一种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