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0535A -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0535A
CN114070535A CN202110502315.6A CN202110502315A CN114070535A CN 114070535 A CN114070535 A CN 114070535A CN 202110502315 A CN202110502315 A CN 202110502315A CN 114070535 A CN114070535 A CN 114070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actual
nominal
bwp
symbo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23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霏菲
王轶
张飒
喻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70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以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包括:获取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根据资源位置发送信息。

Description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以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通信系统的部署以来增加的对无线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或准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准5G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
5G通信系统是在更高频率(毫米波,mmWave)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施的,以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减少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大规模天线技术。
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先进的小小区、云无线接入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正在进行对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
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码多址(SCMA)。
对于类似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的用户终端,由于用户终端尺寸的限制,相比于普通的用户终端(例如,智能手机),会有额外的天线损耗。并且,这种额外的天线损耗会降低用户设备天线的实际发送功率和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因此会对覆盖范围产生影响。此外,由于用户设备的发射功率有限,上行信道原本就是无线网络覆盖的瓶颈。因此,上述额外的天线损耗会对上行信道的覆盖范围造成更大的影响。通常,上行信道的覆盖可以通过重复传输等方式来延长其传输时间,从而达到上行信道覆盖增强的效果。对于上行数据信道,这会造成小区边缘数据速率的下降。对于一些特定业务,例如URLLC(极可靠低时延通信)业务或者语音VoNR(voice over NR)等对时延敏感的业务,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下行信道的反馈等。所以,就不能不加限制地使用重复传输来增加传输时间,即时延。由于在5G NR(new radio)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只支持时隙间的重复。每个时隙上的重复传输占用相同的符号位置,这对PUCCH的传输位置的灵活性带来很大的限制。例如,对于时分双工(TDD)系统,无法很好的支持在一个时隙中既有下行符号又有上行符号的场景下的时隙间的重复传输。再例如,PUCCH格式(format)3根据信息负载来计算占用频域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在小区边缘位置,这会导致接收端工作的信干噪比(SINR)过底,从而影响接收端的检测解码性能。此外,对于在高频通信的系统,例如>52.6GHz频率,则可能会使用到更大的信道带宽,以及更大的子载波间隔。
因此,需要对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改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解码性能、增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覆盖等。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根据资源位置发送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根据所述资源位置接收信息。
本公开提出的方法能够改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解码性能,增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覆盖,减小UCI传输的延时。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无线网络;
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UE;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gNB;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重复传输配置;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实施例的重复传输配置;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实施例的重复传输配置;
图10至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将用于传输信息的符号映射到时域上的资源粒子RE的各种方式;以及
图13示意地示出了符号个数、PRB个数以及重复传输次数之间的关系;
图14示意地示出了用于RedCap UE的BWP的频域位置。
文本和附图仅作为示例提供,以帮助阅读者理解本公开。它们不意图也不应该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已经提供了某些实施例和示例,但是基于本文所公开的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示的实施例和示例进行改变。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无线网络100。图1中所示的无线网络100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能够使用无线网络100的其他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无线网络100包括gNodeB(gNB)101、gNB 102和gNB 103。gNB 101与gNB 102和gNB103通信。gNB 101还与至少一个互联网协议(IP)网络130(诸如互联网、专有IP网络或其他数据网络)通信。
取决于网络类型,能够取代“gNodeB”或“gNB”而使用其他众所周知的术语,诸如“基站”或“接入点”。为方便起见,术语“gNodeB”和“gNB”在本专利文件中用来指代为远程终端提供无线接入的网络基础设施组件。并且,取决于网络类型,能够取代“用户设备”或“UE”而使用其他众所周知的术语,诸如“移动台”、“用户台”、“远程终端”、“无线终端”或“用户装置”。为了方便起见,术语“用户设备”和“UE”在本专利文件中用来指代无线接入gNB的远程无线设备,无论UE是移动设备(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还是通常所认为的固定设备(诸如桌上型计算机或自动售货机)。
gNB 102为gNB 102的覆盖区域120内的第一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对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第一多个UE包括:UE 111,可以位于小型企业(SB)中;UE 112,可以位于企业(E)中;UE 113,可以位于WiFi热点(HS)中;UE 114,可以位于第一住宅(R)中;UE 115,可以位于第二住宅(R)中;UE 116,可以是移动设备(M),如蜂窝电话、无线膝上型计算机、无线PDA等。gNB 103为gNB 103的覆盖区域125内的第二多个UE提供对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第二多个UE包括UE 115和UE 116。在一些实施例中,gNB 101-103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使用5G、长期演进(LTE)、LTE-A、WiMAX或其他高级无线通信技术彼此通信以及与UE 111-116通信。
虚线示出覆盖区域120和125的近似范围,所述范围被示出为近似圆形仅仅是出于说明和解释的目的。应该清楚地理解,与gNB相关联的覆盖区域,诸如覆盖区域120和125,能够取决于gNB的配置和与自然障碍物和人造障碍物相关联的无线电环境的变化而具有其他形状,包括不规则形状。
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gNB 101、gNB 102和gNB 103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2D天线阵列。在一些实施例中,gNB 101、gNB 102和gNB 103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持用于具有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码本设计和结构。
尽管图1示出了无线网络100的一个示例,但是能够对图1进行各种改变。例如,无线网络100能够包括任何合适布置的任何数量的gNB和任何数量的UE。并且,gNB 101能够与任何数量的UE直接通信,并且向那些UE提供对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类似地,每个gNB102-103能够与网络130直接通信并且向UE提供对网络130的直接无线宽带接入。此外,gNB101、102和/或103能够提供对其他或附加外部网络(诸如外部电话网络或其他类型的数据网络)的接入。
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在以下描述中,发送路径200能够被描述为在gNB(诸如gNB 102)中实施,而接收路径250能够被描述为在UE(诸如UE 116)中实施。然而,应该理解,接收路径250能够在gNB中实施,并且发送路径200能够在UE中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路径250被配置为支持用于具有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码本设计和结构。
发送路径200包括信道编码和调制块205、串行到并行(S到P)块210、N点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块215、并行到串行(P到S)块220、添加循环前缀块225、和上变频器(UC)230。接收路径250包括下变频器(DC)255、移除循环前缀块260、串行到并行(S到P)块265、N点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块270、并行到串行(P到S)块275、以及信道解码和解调块280。
在发送路径200中,信道编码和调制块205接收一组信息比特,应用编码(诸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并调制输入比特(诸如利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正交幅度调制(QAM))以生成频域调制符号的序列。串行到并行(S到P)块210将串行调制符号转换(诸如,解复用)为并行数据,以便生成N个并行符号流,其中N是在gNB 102和UE 116中使用的IFFT/FFT点数。N点IFFT块215对N个并行符号流执行IFFT运算以生成时域输出信号。并行到串行块220转换(诸如复用)来自N点IFFT块215的并行时域输出符号,以便生成串行时域信号。添加循环前缀块225将循环前缀插入时域信号。上变频器230将添加循环前缀块225的输出调制(诸如上变频)为RF频率,以经由无线信道进行传输。在变频到RF频率之前,还能够在基带处对信号进行滤波。
从gNB 102发送的RF信号在经过无线信道之后到达UE 116,并且在UE 116处执行与gNB 102处的操作相反的操作。下变频器255将接收信号下变频为基带频率,并且移除循环前缀块260移除循环前缀以生成串行时域基带信号。串行到并行块265将时域基带信号转换为并行时域信号。N点FFT块270执行FFT算法以生成N个并行频域信号。并行到串行块275将并行频域信号转换为调制数据符号的序列。信道解码和解调块280对调制符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以恢复原始输入数据流。
gNB 101-103中的每一个可以实施类似于在下行链路中向UE 111-116进行发送的发送路径200,并且可以实施类似于在上行链路中从UE 111-116进行接收的接收路径250。类似地,UE 111-116中的每一个可以实施用于在上行链路中向gNB 101-103进行发送的发送路径200,并且可以实施用于在下行链路中从gNB 101-103进行接收的接收路径250。
图2a和图2b中的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仅使用硬件来实施,或使用硬件和软件/固件的组合来实施。作为特定示例,图2a和图2b中的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用软件实施,而其他组件可以通过可配置硬件或软件和可配置硬件的混合来实施。例如,FFT块270和IFFT块215可以实施为可配置的软件算法,其中可以根据实施方式来修改点数N的值。
此外,尽管描述为使用FFT和IFFT,但这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能够使用其他类型的变换,诸如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函数。应当理解,对于DFT和IDFT函数而言,变量N的值可以是任何整数(诸如1、2、3、4等),而对于FFT和IFFT函数而言,变量N的值可以是作为2的幂的任何整数(诸如1、2、4、8、16等)。
尽管图2a和图2b示出了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的示例,但是可以对图2a和图2b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图2a和图2b中的各种组件能够被组合、进一步细分或省略,并且能够根据特定需要添加附加组件。而且,图2a和图2b旨在示出能够在无线网络中使用的发送和接收路径的类型的示例。任何其他合适的架构能够用于支持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信。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UE 116。图3a中示出的UE 116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且图1的UE 111-115能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配置。然而,UE具有各种各样的配置,并且图3a不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于UE的任何特定实施方式。
UE 116包括天线305、射频(RF)收发器310、发送(TX)处理电路315、麦克风320和接收(RX)处理电路325。UE 116还包括扬声器330、处理器/控制器340、输入/输出(I/O)接口345、(多个)输入设备350、显示器355和存储器360。存储器360包括操作系统(OS)361和一个或多个应用362。
RF收发器310从天线305接收由无线网络100的gNB发送的传入RF信号。RF收发器310将传入RF信号进行下变频以生成中频(IF)或基带信号。IF或基带信号被发送到RX处理电路325,其中RX处理电路325通过对基带或IF信号进行滤波、解码和/或数字化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信号。RX处理电路325将经处理的基带信号发送到扬声器330(诸如对于语音数据)或发送到处理器/控制器340(诸如对于网络浏览数据)以进行进一步处理。
TX处理电路315从麦克风320接收模拟或数字语音数据,或从处理器/控制器340接收其他传出基带数据(诸如网络数据、电子邮件或交互式视频游戏数据)。TX处理电路315编码、复用、和/或数字化传出基带数据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RF收发器310从TX处理电路315接收传出的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并将所述基带或IF信号上变频为经由天线305发送的RF信号。
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其他处理设备,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60中的OS 361,以便控制UE 116的总体操作。例如,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根据公知原理通过RF收发器310、RX处理电路325和TX处理电路315来控制正向信道信号的接收和反向信道信号的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控制器340包括至少一个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
处理器/控制器340还能够执行驻留在存储器360中的其他过程和程序,诸如用于具有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信道质量测量和报告的操作。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根据执行过程的需要将数据移入或移出存储器360。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控制器340被配置为基于OS 361或响应于从gNB或运营商接收的信号来执行应用362。处理器/控制器340还耦合到I/O接口345,其中I/O接口345为UE 116提供连接到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和手持计算机的其他设备的能力。I/O接口345是这些附件和处理器/控制器340之间的通信路径。
处理器/控制器340还耦合到(多个)输入设备350和显示器355。UE 116的操作者能够使用(多个)输入设备350将数据输入到UE 116中。显示器35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或能够呈现文本和/或至少(诸如来自网站的)有限图形的其他显示器。存储器360耦合到处理器/控制器340。存储器360的一部分能够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而存储器360的另一部分能够包括闪存或其他只读存储器(ROM)。
尽管图3a示出了UE 116的一个示例,但是能够对图3a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图3a中的各种组件能够被组合、进一步细分或省略,并且能够根据特定需要添加附加组件。作为特定示例,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被划分为多个处理器,诸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和一个或多个图形处理单元(GPU)。而且,虽然图3a示出了配置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的UE116,但是UE能够被配置为作为其他类型的移动或固定设备进行操作。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gNB 102。图3b中所示的gNB 102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且图1的其他gNB能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配置。然而,gNB具有各种各样的配置,并且图3b不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于gNB的任何特定实施方式。应注意,gNB 101和gNB 103能够包括与gNB 102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如图3b中所示,gNB 102包括多个天线370a-370n、多个RF收发器372a-372n、发送(TX)处理电路374和接收(RX)处理电路376。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天线370a-370n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2D天线阵列。gNB 102还包括控制器/处理器378、存储器380和回程或网络接口382。
RF收发器372a-372n从天线370a-370n接收传入RF信号,诸如由UE或其他gNB发送的信号。RF收发器372a-372n对传入RF信号进行下变频以生成IF或基带信号。IF或基带信号被发送到RX处理电路376,其中RX处理电路376通过对基带或IF信号进行滤波、解码和/或数字化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信号。RX处理电路376将经处理的基带信号发送到控制器/处理器378以进行进一步处理。
TX处理电路374从控制器/处理器378接收模拟或数字数据(诸如语音数据、网络数据、电子邮件或交互式视频游戏数据)。TX处理电路374对传出基带数据进行编码、复用和/或数字化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RF收发器372a-372n从TX处理电路374接收传出的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并将所述基带或IF信号上变频为经由天线370a-370n发送的RF信号。
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包括控制gNB 102的总体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其他处理设备。例如,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根据公知原理通过RF收发器372a-372n、RX处理电路376和TX处理电路374来控制前向信道信号的接收和后向信道信号的发送。控制器/处理器378也能够支持附加功能,诸如更高级的无线通信功能。例如,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执行诸如通过盲干扰感测(BIS)算法执行的BIS过程,并且对被减去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控制器/处理器378可以在gNB 102中支持各种各样的其他功能中的任何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处理器378包括至少一个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
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能够执行驻留在存储器380中的程序和其他过程,诸如基本OS。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能够支持用于具有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信道质量测量和报告。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处理器378支持在诸如web RTC的实体之间的通信。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根据执行过程的需要将数据移入或移出存储器380。
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耦合到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允许gNB102通过回程连接或通过网络与其他设备或系统通信。回程或网络接口382能够支持通过任何合适的(多个)有线或无线连接的通信。例如,当gNB 102被实施为蜂窝通信系统(诸如支持5G或新无线电接入技术或NR、LTE或LTE-A的一个蜂窝通信系统)的一部分时,回程或网络接口382能够允许gNB 102通过有线或无线回程连接与其他gNB通信。当gNB 102被实施为接入点时,回程或网络接口382能够允许gNB 102通过有线或无线局域网或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与更大的网络(诸如互联网)通信。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包括支持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通信的任何合适的结构,诸如以太网或RF收发器。
存储器380耦合到控制器/处理器378。存储器380的一部分能够包括RAM,而存储器380的另一部分能够包括闪存或其他ROM。在某些实施例中,诸如BIS算法的多个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多个指令被配置为使得控制器/处理器378执行BIS过程,并在减去由BIS算法确定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之后解码接收的信号。
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使用RF收发器372a-372n、TX处理电路374和/或RX处理电路376实施的)gNB 102的发送和接收路径支持与FDD小区和TDD小区的聚合的通信。
尽管图3b示出了gNB 102的一个示例,但是可以对图3b进行各种改变。例如,gNB102能够包括任何数量的图3a中所示的每个组件。作为特定示例,接入点能够包括许多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并且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支持路由功能以在不同网络地址之间路由数据。作为另一特定示例,虽然示出为包括TX处理电路374的单个实例和RX处理电路376的单个实例,但是gNB 102能够包括每一个的多个实例(诸如每个RF收发器对应一个)。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示例,其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础设施单元,从而形成了分布在一定地理区域范围内的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能够使用本公开发明构思的通信系统。
根据一个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系统/OFDMA(正交频分多址)系统。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使用OFDMA和/或多载波架构,包括下行链路DL的AMC(自适应调制编码)以及用于上行链路UL的下一代单载波FDMA架构或多载波OFDMA架构。单载波FDMA架构包括IFDMA(交织频分多址)、LFDMA(集中式频分多址)、IFDMA或LFDMA的DFT-S-OFDM(DFT-spread OFDM,扩展离散傅里叶变换正交频分复用)。此外,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是OFDMA系统的各种增强型NOMA(非正交多址)架构。OFDMA系统可以通过分配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上的一组子载波的下行或上行链路无线资源来服务远端单元。示例的OFDMA协议包括3GPP UMTS标准中的发展的LTE和5G NR,以及IEEE标准中的IEEE 802.16等系列标准。该架构也可以包括各种传输技术的使用,如MC-CDMA(多载波CDMA)、MC-DS-CDMA(多载波直接序列码分多址)、OFCDM(一维或二维传输的正交频率码分复用)。或者,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时分和/或频分复用/多址接入技术,或这些不同技术的组合。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信系统可以使用其它蜂窝通信系统协议,包括但不限于TDMA(时分多址)或直接序列CDMA(码分多址)。
基础设施单元可以包括AP(接入点)、AT(接入终端)、BS(基站)、Node-B(节点B)、eNB(evolved NodeB,演进型基站)和gNB(下一代基站)等。也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术语。
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含基站101、102和用户设备103、104,基站101、102为其服务区域中的用户设备103、104提供服务,服务区域可以是小区或小区扇区范围内。在一些系统中,一个或多个基站可以可通信地耦接到形成接入网络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可通信地耦接到一个或多个核心网。本公开适用于但不限于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
如图4所示,在时域和/或频域上,基站101和102分别通过下行链路DL通信信号111和113、上行链路UL通信信号112和114与用户设备103和104通信。
当基站有下行链路分组要发送给UE时,每个UE都会获得一个下行链路分配(资源),如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中的一组无线资源。当UE需要在上行链路中向基站发送分组时,UE可以从基站获得授权,其中所述授权分配可以包含一组上行链路无线资源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E可以从专门针对自己的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获取下行或上行的调度信息。并且,PDCCH承载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和其它控制信息,可以称为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图4还示出了下行链路112和上行链路111示例的不同的物理信道。下行链路112可以包括PDCCH 121、PDSCH 122、PBCH(物理广播信道)123和PSS(主同步信号)/SSS(第二同步信号或辅同步信号)124。其中,在5G NR中,PSS、SSS和PBCH共同构成一个SSB(SS/PBCH块)125。PDCCH 121可以向UE发送DCI 120,即,DCI 120通过PDCCH 121来承载。PDSCH 122向UE发送下行数据信息。PBCH可以承载MIB(主信息块),用于UE早期发现和小区全覆盖(cell-wide coverage)。上行链路111可以包括承载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130的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131、承载上行数据信息的PUSCH 132和承载随机接入信息的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133。
5G NR系统定义了5种PUCCH格式,即PUCCH格式0至PUCCH格式4,适用于不同的负载量和不同的覆盖。例如PUCCH格式0和PUCCH格式1适用于1-2比特。PUCCH格式0占用1~2个符号,而PUCCH格式1占用4~14个符号,并且PUCCH格式1支持额外的时隙间重复传输。类似的,PUCCH格式2/3/4适用于多于2比特的UCI。其中,格式2为短PUCCH,仅占用1-2个符号,PUCCH格式3和格式4为长PUCCH,占用4~14个符号,并可以额外支持时隙间重复传输。
然而,由于PUCCH格式1/3/4的时隙间重复传输在每个时隙中占用了相同的符号位置,在TDD的场景下,由于不同时隙中的上行符号位置可能不同,因此,造成无法尽可能地利用全部的上行信道符号进行PUCCH传输。
为了更好的利用上行信道的全部符号,可以为PUCCH引入类似PUSCH类型B(typeB)重复传输的“微时隙(mini-slot)”重复传输。对于PUSCH类型B重复传输,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位置以及重复传输次数可以由基站指示。UE据此确定第一次名义(nominal)重复传输的位置,并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的次数,确定随后每次名义重复传输的位置,其中,每次名义重复传输首尾相连。当遇到半静态的下行符号或者无效(invalid)符号时,名义重复传输可能被分割(segment)为一次或多次实际(actual)重复传输。也就是,实际重复传输只在连续的有效(valid)符号上进行传输。因此,每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可能相同或不同。对于PUSCH,对每次实际重复传输进行速率匹配,但是对于PUCCH,由于不同格式的PUCCH的信息的承载方法不同(如用不同序列,或者序列的调制解调等方法),并无法直接套用PUSCH类型B重复传输的方法。应当注意,经由PUCCH承载的信息不但包括控制信息也包括数据信息以及其他适合在这样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息。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在步骤501,用户设备可以获取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在步骤502,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在步骤503,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资源位置发送信息。应当注意的是,所确定的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可以与名义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相一致。换句话说,用户设备可以将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位置确定为实际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位置,即,在名义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上发送信息。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在步骤601,基站可以发送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在步骤602,基站可以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在步骤603,基站可以根据资源位置接收信息。
下面就依照每种PUCCH格式,给出不同连续重复传输的适应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提高PUCCH的覆盖性能,降低传输延迟。
PUCCH格式0是通过不同的序列来携带1-2比特信息进行传输的,占用1-2个符号。对于2个符号的配置,采用时隙重复传输(即与第一个符号上的传输相同)的方式进行传输。PUCCH格式2用于1-2个符号传输大于2个比特的信息,频域上可以占用1~16个PRB,采用CP-OFDM(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的波形进行传输。这样,对于一个符号的PUCCH,DMRS(解调参考信号)占用第1/4/7/10个子载波位置,固定DMRS的开销为1/3。为了扩展PUCCH的可靠性或者覆盖,可以引入PUCCH格式0和格式2的连续重复传输或者支持更多的符号个数。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重复传输配置。PUCCH格式0或者格式2可以直接套用PUSCH类型B的方法来处理无效符号的PUCCH传输。或者,可以直接丢弃与该无效符号相关的传输。其中,该丢弃的传输可以为一次或者多次完整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或者部分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如图7所示,UE根据基站的配置,获得PUCCH格式0或格式2的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从符号4开始,占用2个符号,一共重复传输4次。其中,符号8为无效符号。那么,PUCCH的四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从符号4开始的,以2个传输块为单位重复传输4次,分别占用符号4~符号11的8个符号。其中,由于符号8为无效符号,那么可以丢弃在原本在符号8上的部分重复传输。类似的,如果一次名义重复传输遇到无效符号,在丢弃与该无效符号相关的传输后,可能使得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分割成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如图7所示,在丢弃符号8的相关传输后,第三次名义重复传输被切割成一次符号长度为1的实际重复传输。类似地,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符号6~符号9四个符号,那么无效符号8会将该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切割成一次占用符号6~符号7的实际重复传输,以及一次占用符号9的实际重复传输。
其中,无效符号预先定义或者由基站配置获得为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有效(或无效)符号图样(pattern);半静态配置的下行和/或灵活符号;同步信号和PBCH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SSB)和/或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MIB)指示的CORESET 0所在的符号为无效符号;下行和/或灵活符号后的几个符号;DCI动态指示的下行和/或灵活符号。
对于PUCCH格式0或格式2,由于本质上以1个或者2个符号为单元的重复与直接配置更多的符号个数没有差别。因此,基站可以直接配置PUCCH格式0占用的符号个数(等同于以1个符号为单元进行重复传输)。此时,符号的个数可以为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即,在遇到无效符号时进行推迟),或者可以为名义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即,在遇到无效符号时进行丢弃)。类似的,基站可以直接配置PUCCH格式2占用的符号个数(可以支持小于等于2个符号,和/或大于2个符号的PUCCH格式2的传输)。那么,对于直接配置PUCCH格式2占用符号个数方法,UE可以根据所配置的全部符号所对应的资源粒子(RE)个数来决定UCI的编码码率。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实施例的重复传输配置。PUCCH格式1采用DMRS加调制信息构成,可以占用4~14个符号。PUCCH格式1也携带1-2比特信息,采用BPSK或者QPSK进行调制后,在频域上采用计算机生成的序列进行扩频。随后,根据占用符号的位置,在时域上进行扩频。在时域上,也占用1个PRB。PUCCH格式1支持时隙重复传输,即在每个时隙上占用相同的符号位置进行传输。但是,这使得如果在时隙重复传输中的某个时隙上的对应位置上的符号有一些无效符号,则无法在该时隙进行传输,或者每次时隙重复传输都无法配置在这些无效符号上进行传输。从而导致覆盖性能的下降,或者更大的延时。
类似的,可以对PUCCH格式1进行微时隙的连续重复传输。为了保持一定多用户复用的能力,可以针对每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选择时域的扩频码。如图4所示,UE从基站获得PUCCH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位置为时隙1的符号4开始,每次传输有4个符号,进行4次传输,其中第一个时隙的符号8为无效符号。那么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时隙1的符号4~7,第二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时隙1的符号8~11,第三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时隙1的符号12-13以及时隙2的符号0~1,第四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时隙2的3~6。由于第二次名义重复传输中符号8为无效符号,那么第二次名义重复传输分割为一次占用符号9~11的实际重复传输。由于第三次名义重复传输跨域时隙边界,需要将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分割成2次实际重复传输,分别占用第一个时隙的符号12-13以及时隙2的符号0~1。
表1正交码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41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42
根据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选择时域扩频序列。假设基站为UE配置码字i=1,根据预先定义的表1获得对应码字i=1的一列以及符号长度T查找出用于计算正交码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43
的每个符号对应的相位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44
具体地,第一次和第四次名义重复传输和实际重复传输相同采用T=4个符号,那么根据查表获得生成正交码的相位序列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45
计算正交码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46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47
第二次名义重复传输中的实际重复传输有3个符号,则采用T=3对应的相位序列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48
第三次名义重复传输中有2个符号长度为2的实际重复传输3-1和3-2,则采用T=2对应的相位序列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49
在另外一个例子中,遇到时隙边界无需切割成两次实际重复传输。这样,在如图8所示的例子中,第三次名义重复传输虽然遇到时隙边界,但是无需切割成两次重复传输。即,第三次名义重复传输与实际重复传输相同,采用T用T=4对应的相位序列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51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实施例的重复传输配置。根据一个实施例,遇到无效符号和/或时隙边界时而使得可以用的连续符号(有效符号)数量小于一次重复传输所需要的符号数量时,可以将重复传输(一次传输)进行推迟,直到遇到可以承载整个重复传输的有效符号时再进行传输,但是因为每次传输均有相同的符号个数,可以比较容易的进行PUCCH资源的复用。但是,这种方法会引入额外的时延。如图9所示,UE从基站获得PUCCH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位置为时隙1的符号4开始,每次传输有4个符号,进行4次传输,其中第一个时隙的符号8为无效符号。那么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时隙1的符号4~7,第二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时隙1的符号9~12。由于在时隙1中只剩下1个符号13,小于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所需的符号个数,那么第三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时隙2的符号0~3,以及,第四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时隙2的4~7。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上述PUCCH格式2。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的可用RE数目相等,无须对Polar的速率匹配和映射进行额外的特殊处理,从而降低了复杂度。
此外,在决定每次名义重复传输占用符号位置后,可以某一个时间单元(每个时隙)内的多个用于PUCCH传输的符号合并成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从而可以提高复用率。再次参考图8的示例,可以对每个时隙中全部的连续符号进行合并。例如,时隙1的重复传输2以及时隙1中的重复传输3-1可以合并为一个符号个数为5的实际重复传输。时隙2中的重复传输3-2和重复传输4可以合并为符号个数为6的实际重复传输。如果基站UE配置码子i=1,根据表1,这两次实际重复传输分别采用T=5对应的相位序列[0 1 2 3 4]以及T=6对应的相位序列[0 1 2 3 4 5]。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使得PUCCH的传输更加规整,便于支持更多UE。以及,在不同时隙或实际重复传输上复用不同的UE,从而更好的提高容量。
上述重复传输方法中的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可以承载不同的UCI信息,例如,一些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承载HARQ-ACK/NACK、调度请求SR、CSI等。或者,一些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承载高优先级的UCI,一些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承载低优先级的UCI,等。
对于PUCCH格式3和格式4也可以采用上述的连续重复传输方法。特别的,对于DFT-S-OFDM波形的PUCCH传输,需要决定DMRS的位置。DMRS的位置可以依照每次名义重复传输的符号长度决定其在名义重复传输中的相对位置。或者,DMRS的位置可以依照每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长度决定其在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相对位置。后者可以保证每次实际重复传输中都有可以用于解调的DMRS。
对于支持更长符号个数的PUCCH格式0或格式2,或者PUCCH格式0或格式2的重复传输,可以支持以下至少一种跳频方法:
●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之间的频率跳频(以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为单位进行跳频)。
以图8为例,可以以名义重复传输为单位进行频率跳频。第一跳为占用时隙1的符号4~7的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第二跳为占用时隙1的符号8~11的第二次名义重复传输,第三跳为占用时隙1的符号12-13以及时隙2的符号0~1的第三次名义重复传输,第四跳占用时隙2的3~6的第四次名义重复传输。
以图8为例,可以以实际重复传输为单位进行频率跳频。例如,第一跳为占用时隙1的符号4~7的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第二跳为占用符号9~11的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第三跳为占用第一个时隙的符号12-13的第三次实际重复传输,第四跳为占用时隙2的符号0~1的第四次实际重复传输,第五跳为占用时隙2的3~6的第五次实际重复传输。
●占用时隙之间的频域跳频(跨越多个时隙时,以时隙为单位进行跳频)。
以图8为例,可以以时隙为单位进行频率跳频。第一跳为占用时隙1的符号4~7、占用时隙1的符号8~11和占用时隙1的符号12-13的实际重复传输;第二跳为占用时隙2的符号0~1和占用时隙2的3~6的实际重复传输。
●根据实际每个时隙中占用的符号个数的前一半和后一半的频域跳频。
以图7为例,可以以每个时隙中占用的符号个数的前一半和后一半时隙为单位进行频率跳频。如图7所示,全部重复均在同一个时隙中,共名义重复传输占用8个符号(实际重复传输占用7个符号)。第一跳为符号4~7;第二跳为符号8~11。其中,符号8没有进行实际重复传输。此时,第一跳占用一个时隙中全部名义重复传输占用符号数L′的一半,即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61
第二跳占用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62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63
个符号。可选的,前面公式中的下取整可以替换为上取整。在另外一个例子中,一个时隙中,全部名义重复传输符号数L′可以替换为一个时隙中全部实际重复传输占用符号数。可以将一个时隙替换为其他时间单元。例如,全部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占用的符号的个数。
●根据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一半符号为单位进行跳频。
以图7为例,可以以每次名义重复传输中的半符号为单位进行频率跳频。每次名义重复传输均占用2个符号,那么,第一跳为第一个名义重复传输的前一半符号,即符号4,第二跳为第一个名义重复传输的后一半符号,即符号5。类似的,第三、四跳为第二次名义重复传输的符号6和符号7;第五、六跳为第三次名义重复传输的符号8和符号9;以此类推。其中,符号8为不可用符号,不进行实际重复传输。
再次以图7为例,可以以每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半符号为单位进行频率跳频。那么,第一跳为第一个实际重复传输的前一半符号,即符号4,第二跳为第一个实际重复传输的后一半符号,即符号5。第三、四跳为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6和符号7;由于第三次实际重复传输仅有一个符号,则第五跳为第三次实际重复传输符号9;第六、七跳为第四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10和符号11。
即,第一跳占用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用符号数L′的一半,即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71
第二跳占用另外一半,即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172
个符号。
●根据基站配置的时域符号捆绑数进行跳频(基站配置时域捆绑的符号个数,以一个时域捆绑为时间单位进行跳频)。
以图7为例,基站配置时域符号捆绑数为4个符号,那么可以以4个符号为单位进行跳频。如图7所示,第一跳从符号4开始,占用4个符号,即符号4~7;第二跳为符号8开始,占用4个符号,即符号8~11。其中,基站配置的时域符号捆绑数可以为名义重复传输占用的符号,或者实际重复传输占用的符号。
●根据基站配置的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捆绑进行跳频(基站配置捆绑的重复传输次数,以一个时域捆绑为时间单位进行跳频)。
以图8为例,可以根据基站配置的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捆绑进行跳频。例如,基站配置捆绑为2个名义重复传输进行跳频。则,第一跳为占用时隙1的符号4~7的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和占用时隙1的符号8~11的第二次名义重复传输;第二跳为占用时隙1的符号12-13以及时隙2的符号0~1的第三次名义重复传输和占用时隙2的3~6的第四次名义重复传输。
再例如,基站配置捆绑为2个实际重复传输为单位进行跳频。则,第一跳为占用时隙1的符号4~7的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和占用符号9~11的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第二跳为占用第一个时隙的符号12-13的第三次实际重复传输和占用时隙2的符号0~1的第四次实际重复传输;第三跳为占用时隙2的3~6的第五次实际重复传输。此时,最后一跳中的实际或名义重复传输次数可能小于等于基站配置的捆绑个数。
类似的,可以将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替换为其他时间单位。例如,可以替换为以若干个时隙为单位的捆绑进行跳频。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每个频域上的传输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对于覆盖或信道条件较差的用户,可以通过多个DMRS的联合估计提高信道估计性能,从而获得更好的解码性能。
上述每一跳的频域位置可以根据基站配置的信息决定。例如,如果基站配置P个频域位置,则第Q跳的频域位置为第j=Q mod P个频域位置。
此外,上述跳频方法可以通过基站配置其中之一或者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选择其中之一实现。不同的PUCCH格式可以配置或者预先定义相同或者不同的跳频方法。
此外,上述跳频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当前协议支持的时隙重复传输,以及其他上行或下行信道的传输,例如,PUSCH,PDSCH,SRS等。
由于PUCCH格式1至少需要1个DMRS已经一个用于承载UCI的信息符号进行传输,因此,如果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符号个数为1时,则将其丢弃,或者仅仅用于传输DMRS,或者与邻近的实际重复传输合并为一个新的实际重复传输以提高性能。
此外,由于PUCCH格式0理论上最多可以复用6个用户(采用不用的正交序列)。如果支持对PUCCH的扩频,则可以进一步扩充复用用户的数量。例如,可以以1个或者2个符号为单位,采用正交序列进行扩频。可以为不同的重复传输次数配置不同的正交码长。例如表1所示,为用于PUCCH格式1的扩频码,将符号个数T替换为重复传输次数。i=0~6可以通过基站配置获得用于支持不同的UE,或者根据小区ID计算获得扩频码中的索引。或者可以采用其他正交或者准正交码作为扩频码。相比于直接重复传输,采用扩频码进行PUCCH的传输可以增加复用用户的数量(扩大容量),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小区间以及小区内的干扰。同样的,此方法也适用于PUCCH格式2。
此外,对于PUCCH格式2,为了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干扰,可以为PUCCH格式2的DMRS进行以每个时隙为单位(根据时隙索引)或者(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的DMRS随机化。即,根据时序或(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决定DMRS的序列和/或占用的频域位置。
特别的,对于采用Polar码的PUCCH格式2或其他PUCCH格式,以及其他方式的UCI传输,由于Polar码本身的特性,需要保证每次实际重复传输中,或者每个编码的实际使用的码率相同。可以根据以下方法中的一项决定编码码率(进行速率匹配):一次名义重复传输中的RE个数,根据全部实际重复传输中最短的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RE个数,根据全部实际重复传输中最长的一次中的RE个数,根据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最短的一次传输中的RE个数。上述方法可以用于Polar码以及3GPP定义的短码的编码方式;或者上述方法仅用于Polar码,而对于3GPP定义的短码的编码方式,可以针对每次实际重复传输中可用RE个数进行速率匹配。
图10至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将用于传输信息的符号映射到时域上的资源粒子RE的各种方式。具体来讲,包括以下映射方法之一:
●方法A:在每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第一个RE开始,依次映射调制后的符号到每一个可用RE上,直到没有RE可以用于映射为止。
如图10所示,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有l1个符号,其中l1<l,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有l2个符号,其中l2=l,l是基站配置的名义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UE根据计算出的码率进行速率匹配,在进行调制等步骤后得到n个调制符号。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例如,先遍历一个符号的不同子载波,再遍历不同符号),从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第一个可用的RE开始映射,直至完成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全部l1个符号。由于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l1小于名义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l。如果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的可用RE个数进行速率匹配,那么如图10所示的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无法完成全部n个的调制符号b0~bn-1的映射,只能承载前m个调制符号b0~bm-1。在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第一个可用的RE开始映射,直至完成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的全部l2个符号。由于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l2与名义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l相等。如果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的可用RE个数进行速率匹配,那么如图10所示的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会映射完成全部n个的调制符号b0~bn-1。图中所示x为参考信号,不能进行符号映射。
如果采用根据名义重复传输中RE个数进行速率匹配的话,这种方法会导致前面的信息会被多次传输,而后面的信息发送的次数较少。这样会影响整体的解码性能。但是这种方法简单并便于操作,适用于不经常出现实际重复传输符号个数小于名义重复传输符号个数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实际重复传输中最少符号个数(RE个数)进行速率匹配。如果遇到实际重复传输中的可用RE个数大于调制符号个数的情况,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进行重复映射,如,从第一个调制符号开始进行重复映射。
●方法B:在每次名义重复传输的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第一个RE开始,依次映射调制后的符号到该实际重复传输的每一个可用RE上,在继续映射下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第一个RE开始,直到该名义重复传输的最后一次实际重复传输没有RE可以用于映射为止。
如图11所示,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分成两次实际重复传输,其中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有l1个符号,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有l2个符号。UE根据计算出的码率进行速率匹配,在进行调制等步骤后得到n个调制符号。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例如,先遍历一个符号的不同子载波,再遍历不同符号)从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第一个可用的RE开始映射,直至完成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全部l1个符号。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无法完成全部n个的调制符号b0~bn-1的映射,只能承载前m个调制符号b0~bm-1,其中m<n。在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第一个可用的RE继续从bm开始映射,直至完成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的全部l2个符号。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完成调制符号bm~by-1个符号的映射。对于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的可用RE个数进行速率匹配的方法,如果l1+l2=l,其中l为名义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那么如图11所示的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中的两次实际重复传输会映射完成全部n个的调制符号b0~by-1。在每次名义重复传输均从b0开始进行新的映射。如图11所示,第二次名义重复传输即为实际重复传输,没有被切割,那么第二次名义重复传输从b0开始一直映射到bn-1。图中所示x为参考信号,不能进行数据映射。
这种方法会可以使得每次名义重复传输尽量完成较多的数据映射,避免类似方法A的前部信息会被多次传输。但是,如果名义重复传输中的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总数,少于计算速率匹配所用的RE数时,仍旧会造成后半部符号传输次数(能量)较少或缺失。
●方法C:从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第一个RE开始,依次映射调制后的符号到该实际重复传输的每一个可用RE上,在继续映射下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第一个RE开始,直到全部实际重复传输的最后一次实际重复传输没有RE可以用于映射为止。
如图12所示,共有符号分别为l1、l2、l3个符号的实际重复传输。UE根据计算出的码率进行速率匹配,在进行调制等步骤后得到n个调制符号。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例如,先遍历一个符号的不同子载波,再遍历不同符号)从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第一个可用的RE开始映射b0,直至完成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的全部l1个符号。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无法完成全部n个的调制符号b0~bn-1的映射,只能承载前m个调制符号b0~bm-1。在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第一个可用的RE继续从bm开始映射,在映射完成bn-1个调制符号后,重新开始从b0的映射,直至完成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的全部l2个符号。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完成调制符号bm~bn-1个调制符号的映射,随后继续完成b0至by-1个调制符号的映射。在第三次实际重复传输的第一个可用的RE继续从by开始映射,直至完成第三次实际重复传输的全部l3个符号,映射至调制符号bz-1。三次实际重复传输完成一次b0至bn-1的一次完整映射,以及b0至bz-1的部分映射。图中所示x为参考信号,不能进行数据映射。
这种方法会可以保证调制符号的完整传输。传输的缺失仅仅会出现在最后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基站解调的复杂度。
对于上述方法A至方法C,如果可用于映射的RE数大于调制后的符号个数,则重复上述映射。对于一个PUCCH中承载多个分别编码的UCI时,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分别计算每个UCI编码块对应码率占用的RE个数,按照先映射高优先级UCI编码块,再映射低优先级编码块的方式映射。在可用RE数目够映射时,按照上述方法A~方法C中的一种进行映射。
以上方法可以适用于其他采用polar码重复传输的信道(包括UCI在PUSCH中传输,PUCCH格式3/4等),针对不同重复传输中用于信息传输的RE个数不同的情况。
此外,上述映射方法可以通过基站配置其中之一或者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选择其中之一。不同的PUCCH格式可以配置或者预先定义相同或者不同的映射方法。
图13示意地示出了符号个数、PRB个数以及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PUCCH格式2和PUCCH格式3需要基站配置最大的PRB的个数、符号的个数以及目标码率。UE根据UCI的比特数和目标码率和符号个数计算出所需要PRB的个数。由于不同时刻需要上报的UCI负载量不同,因此,实际占用的PRB个数也可能不同。
但是对于上行传输,由于传输功率受限,因此,占用过多的PRB并不会带来性能的提升。相反,会造成在接收端的信干噪比SINR过低,从而影响接收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同时限制一次PUCCH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占用的PRB的个数和符号的个数,即,限制的一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所占用的资源的个数,那么会导致编码率过低,无法很好的获得编码增益。较优地,对于根据名义重复传输进行速率匹配,则对应名义重复传输占用的资源个数;对于根据实际重复传输进行速率匹配,则对应实际重复传输占用的资源个数。因此,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之一,其中下文中的方法适用于名义重复传输或者实际重复传输:
UE从基站或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获得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频域占用最大的PRB个数、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最小占用的符号个数、每次增加符号个数、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占用的最大的符号个数、目标码率、调制方式;
UE根据UCI负载量、目标码率、调制方式和最小重复传输占用的符号的个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计算占用PRB的个数;如果占用最大PRB仍旧无法达到目标码率,则以每次增加符号个数为单位,增加时域占用的符号个数,直至满足目标码率。
特别的,每次增加符号个数可以为1或其他正整数。频域占用最大的PRB个数为1或其他正整数。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占用的最大的符号个数为14,或者任意正整数。
具体地,UE从获得频域占用最大的PRB个数为1、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最小占用的符号个数为1、每次增加符号个数为1、最大符号个数为14,目标码率0.5。采用PUCCH格式2传输,UCI负载量30比特。一个符号中可以用于传输的RE数目为6个,因为采用QPSK调制,因此0.5码率采用QPSK传输30个比特的需要30个RE,则UE推断出,共需要5个符号。
特别的,如果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占用的最小符号个数等于每次增加的符号个数等于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占用的最大符号个数,则可以根据目标码率、占用PRB的个数和负载决定出重复传输的次数。如图13所示,UE从获得频域占用最大的PRB个数为M、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最小占用的符号个数为L、每次增加符号个数也为L和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占用的最大符号个数均为L。那么UE可以根据目标码率决定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N。其中,N=比特数/(码率*调制阶数*PRB个数M*每个PRB中L个符号中的可以RE个数)。例如,比特数为30,码率为0.5,调制阶数为2,最大PRB个数为M=1,L=1个符号中的RE数目为6,那么重复次数N=30/(0.5*2*1*6)=5。这个重复次数可以为名义或实际传输次数。如果采用其他方法进行重复传输,如,时隙重复传输,也可以为时隙重复传输次数。上述方法并不只针对特定的重复传输方案。
如果计算出得所需符号超过最大符号个数,则有两种方法:方法A)根据最大符号个数进行速率匹配;方法B)进一步引入重复传输。
对于引入重复传输的方法B)可以有两种方式计算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以及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符号个数:
方法M):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符号个数为最大符号个数,设置重复传输次数以使得等效码率小于目标码率的最小值。
如上面的例子,如果UCI负载为100比特,那么一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的14个符号中共有84个RE,不能达到目标码率,而两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可以小于目标码率。那么,重复传输次数为2。
方法N):计算达到目标码率所需要的最小符号个数Ln,那么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为所需最小符号个数除以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最大符号个数Lmax后,上取整,即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231
此时,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符号个数可以为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232
这样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符号个数相等。或者也可以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符号个数不等。例如,最后的一次或,若干次的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较少。
如上面的例子,如果UCI负载为100比特,为了获得目标码率,需要17个符号,即,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233
那么所需要的重复传输次数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235
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为9个符号,即,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234
这样,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为9个符号,第二次实际重复传输为(剩余的)8个符号。
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于带宽受限的UE。
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于包括当前PUCCH支持的时隙重复传输等其他的重复传输方案。
相比于原有根据目标码率决定PRB个数的方法,上述方法相当于集中了UE的发送功率在更小的带宽。由于通常UE是根据占用的带宽来确定发送功率的,因此,对于小区边缘UE(需要覆盖增强的),可以根据基站配置或者预先在协议中规定,采用最大传输功率发送。具体的,基站可以采用RRC配置是否针对采用上述方法至少一种进行PUCCH发送,采用最大传输功率进行发送。或者,可以在协议中规定,如果采用RRC配置是否针对采用上述方法至少一种进行PUCCH发送,则采用最大传输功率进行发送。
此外,PUCCH的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可以通过基站在DCI中动态指示或者UE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计算。例如,
●在DCI中增加新的域直接明确指示PUCCH的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这种方法需要增加DCI的负载,可能会影响DCI的解码性能。但是这种方法实现简单。
●在RRC(无线资源控制)为UE配置动态指示的PUCCH资源时,额外为每个资源配置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这种方法可以不增加DCI的负载。可以采用现有指示16个PUCCH资源域的方式,在指示PUCCH资源的同时,指示所需要的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或者,也可以扩展16个PUCCH资源至更多,这样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更多的选择,但是可能会需要增加DCI的负载量。
●UE根据其他参数相关推断出。例如,特定信道(如,PDCCH、PDCSH、PUSCH、SRS等)的重复传输次数、码率、聚合等级等。基站可以通过RRC配置相应的映射关系。例如PDCCH的聚合等级一一对应PUCCH的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不同PUCCH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对应的PDSCH编码码率的门限等。
■例如,UE根据PDSCH码率和/或重复传输次数决定PUCCH所需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其中,所述PDSCH为UCI中HARQ-ACK码本中对应的最近的一个PDSCH,或者对应的所有PDSCH中需要重复传输次数最多和/或码率最低的PDSCH,或者指示PUCCH的PDCCH调度的PDSCH等。
■在例如,UE根据PDCCH的聚合等级和/或PDCCH重复传输次数决定PUCCH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其中,PDCCH可以指示PUCCH资源的PDCCH,或者PDCCH搜索空间中最大的PDCCH聚合等级和/或重复传输次数。如果PDCCH的聚合等级和/或重复传输次数可能出现模糊,例如基站发送聚合等级8,但是UE由于信道条件好,则在聚合等级4的PDCCH候选正确解码PDCCH。那么需要在DCI或者PDSCH中指示实际采用的PDCCH聚合等级和/或重复传输次数。或者,UE可以根据成功解码的PDCCH的聚合等级和/或重复传输次数决定PUCCH的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基站可能需要付出一定对不同可能PUCCH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的盲检来完成PUCCH的检测或解码。
类似的,上述决定PUCCH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次数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决定一次PUCCH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符号个数和/或占用的PRB数。
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于包括时隙重复传输等其他的重复传输方案。
不同的PUCCH格式会可能采用不同的重复传输方法。基站可以通过RRC为不同PUCCH格式配置不同的重复传输方法。基站可以在配置PUCCH的信令中开启或者关闭本文方法中的一些方法。或者,基站可以额外开启一种模式,例如,覆盖增强模式。基站一旦开启这种模式,则UE采用上述方法中的一项或多项。例如,基站可以在系统信息中开启覆盖增强模式。例如,通过直接的显示信令,或者通过为一些公共消息的参数隐式指出。具体的,基站可以为Msg3配置重复传输,和/或为Msg4的HARQ-ACK配置重复传输等。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根据资源位置发送信息。
根据实施例,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可以包括,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位置,将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位置确定为实际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位置。
根据实施例,根据所述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可以包括,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对一次或多次名义重复传输所占用的符号当中的连续符号进行合并,并且将合并后的符号作为一次实际重复传输来发送。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每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符号的个数确定时域的扩频码。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当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所占用的连续符号中出现无效符号时,采用以下各项之一:丢弃要在无效符号上执行的传输;在无效符号处,将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分割为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以及推迟要在无效符号上执行的传输。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当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所占用的连续符号中出现时隙边界时,采用以下各项之一:在时隙边界处,将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分割为两次实际重复传输;在时隙边界处,不将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分割为两次实际重复传输;以及将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推迟至时隙边界后。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编码码率:一次名义重复传输中的资源粒子RE个数、全部实际重复传输中最短的一次中的RE个数、全部实际重复传输中最长的一次中的RE个数、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最短的一次传输中的RE个数。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每次实际重复传输中可用RE个数确定实际重复传输的编码码率。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将用于传输信息的符号映射到相应的RE:在每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第一个可用RE开始,将符号依次映射到每个可用RE上,直到该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最后一个可用RE为止;在每次名义重复传输的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第一个可用RE开始,将符号依次映射到每个可用RE上,直到该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最后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最后一个可用RE为止;以及在全部实际重复传输的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第一个可用RE开始,将符号依次映射到每个可用RE上,直到全部实际重复传输的最后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最后一个可用RE为止。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从基站或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获得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频域上占用的最大的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最小占用的符号个数、每次增加的符号个数、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最大占用的符号个数、目标编码码率、调制方式。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负载量、目标编码码率、调制方式和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最小占用的符号个数中的一个或多个,计算需要占用的PRB的个数,其中,如果最大PRB无法达到目标编码码率,则以每次增加符号个数为单位,增加时域占用的符号个数,以满足目标编码码率。
根据实施例,在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符号个数为最大符号个数的情况下,一次或多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可以被设置为使得等效编码码率小于目标编码码率的最小值。
根据实施例,可以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一次或多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满足目标编码码率所需的最小符号个数、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最大符号个数。
根据实施例,可以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符号个数: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符号个数。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基站配置或预先定义的规则,以最大传输功率发送信息。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设置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中的动态指示确定一次或多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特定信道的重复传输次数、编码码率、聚合等级来确定一次或多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其中,所述特定信道包括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探测参考信号SRS。
根据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支持以下至少一种跳频方法:以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为单位进行跳频;在跨越多个时隙时,以时隙为单位进行跳频;根据实际每个时隙中占用的符号个数的前一半和后一半的频域跳频;根据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一半符号为单位进行跳频;在基站配置时域捆绑的符号个数的情况下,以一个时域捆绑为时间单位进行跳频;以及在基站配置捆绑的重复传输次数的情况下,以一个时域捆绑为时间单位进行跳频。
为了降低UE复杂度,5G NR系统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低能力(Reducedcapability,RedCap)类型的UE。RedCap UE比非RedCap UE有更小的RF带宽,例如在FR1频带中,RedCap UE只有20MHz带宽,而非RedCap UE需要支持100MHz带宽。
现有5G NR系统可以在SIB中配置初始带宽块(initial bandwidth part,iBWP)。在FR1频带中,因为非RedCap UE可以支持100MHz的带宽,因此,iBWP可以配置不超过100MHz的带宽。为了支持小带宽RedCap UE,基站可以限制配置不大于RedCap UE带宽能力的iBWP带宽,并且与非RedCap UE共享。但是这种方法可能限制非RedCap UE的性能,例如,可能引起PDCCH拥塞。因此,可以通过由RedCap UE执行RF调谐的方式,使其能够工作在更大带宽的BWP上。或者,为非RedCap UE和RedCap UE配置各自的BWP。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包括:
获取一个或多个带宽块BWP的配置信息;
获取BWP切换指示;
根据所述BWP切换指示,执行BWP切换。
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中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参考BWP的频域起始位置以及相对于参考BWP的频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相关信息,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BWP的频域位置;以及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所述一个或多个BWP所在的载波频域起始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载波起始位置的偏移量,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BWP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获取BWP切换指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DCI中的BWP切换指示;
根据BWP的配置和/或预先定义的规则获取BWP切换指示。
其中,所述根据BWP的配置和/或预先定义的规则获取BWP切换指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BWP的配置中指示的或者根据预先定义规则计算的BWP的生效时间获取BWP切换指示;
根据BWP的配置中带宽的大小获取BWP切换指示。
可选的,执行BWP切换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BWP切换所需的时间相关信息,执行BWP切换;
根据BWP切换后对BWP上的信道配置信息的加载方式相关信息,执行BWP切换;
根据对当前BWP上信道和信号的处理方式相关信息,执行BWP切换;
根据BWP索引对应的BWP类型相关信息,执行BWP切换;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指示的BWP的切换方式,执行BWP切换;
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确定当前生效BWP,执行BWP切换;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指示的BWP的生效时间,执行BWP切换;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BWP的带宽的大小,执行BWP切换。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说明。其中,一个或多个带宽块BWP对应用于RedCap UE的BWP,参考BWP对应用于非RedCap UE的BWP。
具体的,在当前5G NR系统中,在SIB1的ServingCellConfigCommonSIB消息中可以分别为上行和下行进行配置。例如,在用于下行配置的DownlinkConfigCommonSIB无线资源控制信息中,可以配置下行频率位置(frequencyInfoDL)以及下行iBWP的配置信息BWP-DownlinkCommon。其中,下行载波的频域的起始位置(如,PRB 0)会根据指示一个公共参考频域位置(Point A)以及与下行载波的频域位置公共参考频域位置Point A的偏差确定。在BWP-DownlinkCommon中,可以指示BWP的参考的PRB位置,其中,以BWP中指示的子载波间隔为子载波间隔,以该载波的下行频率起始位置为起点(PRB 0)。类似的,上行载波的位置也可以根据与公共参考频域位置Point A的偏差获得。或者,可以直接指示上行载波的绝对频率。
通常,如果用于RedCap UE的BWP与非RedCap UE的BWP具有重叠,则为了能够使得RedCap UE和非RedCap UE共存,可以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也可以为用于RedCap UE的BWP和用于非RedCap UE的BWP配置不同的子载波间隔。RedCap UE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获得用于RedCap UE的BWP的频域位置:
方式一:根据用于非RedCap UE的BWP的频域起始位置以及用于非RedCap UE的BWP的频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BWP的频域位置。具体地,UE可以根据用于非RedCap UE的BWP的中最低频域位置的PRB的起始位置的偏移量以及用于非RedCap UE的BWP的频域位置获得。如图14所示,用于RedCap UE的BWP1的起始频域位置与用于非RedCap UE的BWP的起始频域位置的偏移量为偏移量3。用于RedCap UE的BWP2的起始频域位置与宽BWP的起始频域位置的偏移量为偏移量4。UE可以根据用于非RedCap UE的BWP的中最低频域位置的PRB的起始位置,以及偏移量3和/或偏移量4确定出用于该UE的一个或者多个BWP的频域位置。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指示所需要的比特数。特别的,可以根据非RedCap UE的BWP带宽确定所需要的比特数。可以联合指示BWP的频率起始位置和BWP占用的带宽(如BWP的PRB的个数)。
方式二:根据BWP所在的载波频域起始位置以及与所述载波起始位置的偏移量获得BWP的频域位置。根据载波频域起始位置(PRB 0)和与载波起始位置偏移量获得。指示为与载波频率起始位置(PRB 0)的偏移量。如图14所示,用于RedCap UE的BWP1的频率起始位置与载波频域起始位置(PRB 0)的偏移量为偏移量1。UE可以根据载波频域起始位置(PRB0)和与载波起始位置偏移量1获得用于该UE的BWP的频域位置。
这种方式更加灵活,尤其适用于RedCap UE的BWP和非RedCap UE的BWP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或者用于RedCap UE的BWP并非是非RedCap UE的BWP的一个子集的场景。
上述方法适用于上行BWP的频域位置的获取,也适用于下行BWP的频域位置的获取。基站需要为UE指示相应的信息,使得UE可以获取BWP的频域位置。上述方法适用于RedCap UE获取BWP位置,也适用于其他类型UE获取BWP的位置。
基站可以为RedCap UE配置专属的初始BWP(BWP#0)。其中,初始BWP包括初始上行BWP,和/或初始下行BWP。该配置可以通过共享消息(common message),如SIB中配置,或者在特定消息(dedicated message)中配置。而对于非RedCap UE,基站也会为其配置参考BWP#0。在NR系统中,在SIB中配置的初始下行BWP需要包括整个CORESET#0的频域位置,但是只有在建立RRC连接后才会应用初始下行BWP配置中locationAndBandwidth所指示的位置和带宽信息。
对于支持RedCap UE的情况,可以为RedCap UE配置不同于非RedCap UE的初始BWP。如果没有为RedCap UE配置其专属初始BWP,RedCap UE可以应用非RedCap UE的初始BWP。但是,如果非RedCap UE的参考初始BWP的带宽大于RedCap UE支持的最大带宽,则可能在RRC连接建立后会存在该初始BWP带宽大于RedCap UE支持的最大带宽的情况。对于RedCap UE共享非RedCap UE初始BWP的实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方法一:基站为非RedCap UE配置的参考初始BWP的带宽不能大于RedCap UE支持的最大带宽。如果该配置带宽大于RedCap UE支持的最大带宽,则认为是错误(error case)或者认为该小区不支持RedCap UE,即RedCap UE不能在该小区驻留。
方法二:如果基站为非RedCap UE配置的参考初始BWP的带宽大于RedCap UE支持的最大带宽,则RedCap UE不应用为非RedCap UE配置的初始BWP配置中locationAndBandwidth所指示的位置和带宽信息作为RedCap UE的初始BWP的位置和带宽。RedCap UE可以将整个CORESET#0的频域设置为初始BWP位置和带宽。此外,RedCap UE可以通过UE特定的RRC消息获得初始BWP的配置,则该RedCap UE应用该UE特定RRC消息的初始BWP配置。如果RedCap UE没有接收到其他初始BWP的配置,则该RedCap UE应用COREST#0所在的频域位置为初始下行BWP位置和带宽。该方法更适用于下行初始BWP的配置。
方法三:如果基站为非RedCap UE配置的参考初始BWP的带宽大于RedCap UE支持的最大带宽,则,RedCap UE应用为该非RedCap UE配置的参考初始BWP为RedCap UE的初始BWP。基站需要确保RedCap UE接收或发送的信道在任一时刻不会超过RedCap UE支持的最大带宽。RedCap UE可以通过RF调谐来发送或接收不同时刻上超出RedCap UE支持的最大带宽上的信道(在最大带宽外的跳频发送或接收)。或者,基站不开启相关信道的跳频功能,例如对于承载Msg 4HARQ-ACK反馈的PUCCH信道,和/或承载Msg 3或MsgA的PUSCH信道等。
对于初始上行BWP和初始下行BWP,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RedCap UE和非RedCap UE仅用于举例说明两个不同类型的UE,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此外,为了可以使得UE进行更快的BWP切换,可以为RedCap UE配置多个BWP的基本信息。其中,BWP的基本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BWP的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CP等信息。
BWP的基本信息示例: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322
配置多个BWP基本信息的示例:
Figure BDA0003056888890000321
由于配置了多个BWP信息,从而共享部分或者全部信道配置信息可以避免UE在BWP切换过程中频繁的加载信道配置相关的RRC配置,结果缩短了BWP的切换时间,并且节省了功耗。
此外,固定一些BWP的基本信息,可以减小BWP的切换时间。例如,固定BWP的带宽、和/或固定子载波间隔等。
可以定义或者向UE配置不同的BWP切换方式和/或采用不同BWP切换方式的条件。其中,不同的BWP切换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BWP切换所需的时间、BWP切换后对BWP上的信道配置信息的加载方式、对当前BWP上信道和信号的处理方式、仅应用BWP的部分配置信息等。其中,仅应用BWP的部分配置信息包括:仅应用BWP的频域位置信息,或者仅应用除BWP频域位置信息外的其他配置信息。
可以定义或者配置应用不同BWP切换方式的条件。可以定义在固定一些BWP配置信息(例如,包括基本信息和信道配置信息)的BWP之间切换为BWP切换方式A,没有共享的BWP切换方式为BWP切换方式B。例如,如果对于采用相同子载波间隔和/或具有相同带宽的BWP之间的切换,则采用BWP切换方式A,否则采用BWP切换方法B的。
可以为不同的BWP切换方式定义或配置不同的BWP切换时间和/或保持部分配置信息不变等。例如,对于BWP切换方式A,可以无需重新激活下行半永久调度的PDSCH、上行配置授权等;和/或无需丢弃BWP切换前接受的PDSCH反馈等。而对BWP切换方式B需要重新激活下行半永久调度的PDSCH、上行配置授权等和/或丢弃BWP切换前接受的PDSCH反馈等。此外,可以为不同的BWP切换方式可以定义或配置不同的BWP切换时间。
可以定义或者配置不同BWP基本信息的配置方法。例如,为了指示只有BWP起始频域位置不同的多个BWP,可以直接指示BWP起始频域位置。或者指示BWP的个数,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计算每个BWP的起始频域位置。例如,从第一个频域位置开始,每个BWP占用M个PRB,连续N个BWP。
对于不同BWP切换方式的指示方法,可以包括:
方法一:根据BWP索引对应的BWP类型确定BWP的切换方式。例如,将固定和不固定信息的BWP配置统一进行排序,如配置BWP索引bwp-Id。通过DCI中BWP指示域进行统一指示。UE bwp-Id等方式判断BWP切换方式。并且应用不同切换方式对应的切换时间,是否清空配置等行为。此外,可以将现有DCI格式中的2比特扩展为更多比特,从而实现更灵活的切换。此时,不同BWP的配置方法地位是等同的。
这种方法节省DCI的开销。
方法二:根据BWP的配置信息中指示的BWP的切换方式选择BWP的切换方式。基站可以为每个BWP配置切换方式。其中,在BWP的配置信息中,可以直接指示或者间接指示BWP的切换方式。例如,可以定义BWP切换方式A为子BWP切换,或者子带宽切换。那么,UE可以根据BWP配置信息确定该BWP是否为从属于一个母BWP的子BWP来确定该BWP的切换方式是否为切换方式A。
这种方法节省DCI的开销。
方法三:根据所述BWP切换指示选择BWP的切换方式。例如,如前文配置多个BWP基本信息的例子,母BWP拥有一个bwp-Id,每个享有不同BWP基本信息配置的子BWP享有额外的索引bwp-extra-Id。可以在DCI格式中,额外添加一个域,用于指示子BWP的切换。这个域可以根据子BWP的个数决定大小。当不同母BWP对应的子BWP个数不同时,则选择根据最大子BWP个数决定域的比特数,或者比特数由RRC配置获得。如果RRC配置的比特数小于子BWP个数,则只指示前面几个子BWP。或者,可以在DCI中直接指示BWP的切换方式。
这种方法非常灵活。
此外,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例如,根据子帧、时隙、符号的值确定当前的BWP位置和/或带宽)确定当前时刻生效的BWP。即,判断当前时刻是否进行BWP切换。
另外一种方法,在BWP的配置信息中可以指示BWP的生效时间,如生效图样等,判断当前时刻是否进行BWP切换和/或BWP的切换方式。例如,每n个时隙生效BWP1,且生效m个时隙等。
或者,可以根据BWP的配置信息中带宽的大小获取BWP切换指示。例如,如果前文所述,如果一个BWP的带宽大于UE支持的最大带宽,则不进行BWP切换(如,保持当前BWP的配置),或者进行BWP的特殊切换(如,不进行频域位置相关的切换)。
例如,如果基站配置的初始BWP带宽大于UE支持的最大带宽,则UE不会应用该初始BWP带宽的频域位置,而依旧使用CORESET#0的频域位置为该BWP带宽。此时,UE可以只应用(apply)除BWP频域位置和/或带宽外的其他BWP配置。此时,BWP的切换可以仅指示BWP的频域位置的切换。
上述方法可以使得BWP的切换更加灵活,由于无需解码DCI,可以实现更快的BWP切换,或者节省UE功耗等。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接收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发送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根据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根据资源位置接收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其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前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其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前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接收方法。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尽管本发明出于说明性目的而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和示例,但是如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根据以上详细描述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这些修改。在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将本发明限制为说明书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或示例。而是,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权利要求书中的限定来确定,并且权利要求书将根据权利要求解释的既定原则来理解。

Claims (15)

1.一种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包括:
获取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以及
根据所述资源位置发送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所述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位置,将所述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位置确定为所述实际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位置;和
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对一次或多次名义重复传输所占用的符号当中的连续符号进行合并,并且将合并后的符号作为一次实际重复传输来发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A)、(B)、(C)和(D)至少之一:
(A)根据每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符号的个数确定时域的扩频码;
(B)当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所占用的连续符号中出现无效符号时,采用以下各项至少之一:
丢弃要在所述无效符号上执行的传输;
在无效符号处,将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分割为一次或者多次实际重复传输;以及
推迟要在所述无效符号上执行的传输;
(C)当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所占用的连续符号中出现时隙边界时,采用以下各项之一:
在所述时隙边界处,将所述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分割为两次实际重复传输;
在所述时隙边界处,不将所述一次名义重复传输分割为两次实际重复传输;以及
将所述一次名义重复传输推迟至所述时隙边界后;
(D)根据每次实际重复传输中可用RE个数确定所述实际重复传输的编码码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根据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编码码率:
一次名义重复传输中的资源粒子RE个数、全部实际重复传输中最短的一次中的RE个数、全部实际重复传输中最长的一次中的RE个数、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最短的一次传输中的RE个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将用于传输信息的符号映射到相应的RE:
在每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第一个可用RE开始,将符号依次映射到每个可用RE上,直到该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最后一个可用RE为止;
在每次名义重复传输的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第一个可用RE开始,将符号依次映射到每个可用RE上,直到该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最后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最后一个可用RE为止;以及
在全部实际重复传输的第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第一个可用RE开始,将符号依次映射到每个可用RE上,直到全部实际重复传输的最后一次实际重复传输中的最后一个可用RE为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基站或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获得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
频域上占用的最大的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最小占用的符号个数、每次增加的符号个数、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最大占用的符号个数、目标编码码率、调制方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中的符号个数为最大符号个数的情况下,一次或多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被设置为使得等效编码码率小于目标编码码率的最小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一次或多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
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次数,满足目标编码码率所需的最小符号个数,每次名义或实际重复传输的最大符号个数。
9.一种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接收方法,包括:
发送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名义重复传输相关配置信息,确定一次或多次实际重复传输的资源位置;
根据所述资源位置接收信息。
10.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
11.一种基站,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12.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包括:
获取一个或多个带宽块BWP的配置信息;
获取BWP切换指示;
根据所述BWP切换指示,执行BWP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中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参考BWP的频域起始位置以及相对于参考BWP的频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相关信息,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BWP的频域位置;以及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所述一个或多个BWP所在的载波频域起始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载波起始位置的偏移量,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BWP的频域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所述UE为第一类型UE,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如果第一类型UE共享非第一类型UE配置的参考初始BWP,则基站为非第一类型UE配置的参考初始BWP的带宽不能大于第一类型UE支持的最大带宽;
如果第一类型UE共享非第一类型UE配置的参考初始BWP,并且基站为非第一类型UE配置的参考初始BWP的带宽大于第一类型UE支持的最大带宽,则UE不应用为非第一类型UE配置的初始BWP配置中所指示的位置和带宽信息;
如果第一类型UE共享非第一类型UE配置的参考初始BWP,并且基站为非第一类型UE配置的参考初始BWP的带宽大于第一类型UE支持的最大带宽,则第一类型UE应用该非第一类型UE配置的参考初始BWP为第一类型UE的初始BWP。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BWP切换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BWP切换所需的时间相关信息,执行BWP切换;
根据BWP切换后对BWP上的信道配置信息的加载方式相关信息,执行BWP切换;
根据对当前BWP上信道和信号的处理方式相关信息,执行BWP切换;
根据BWP索引对应的BWP类型相关信息,执行BWP切换;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指示的BWP的切换方式,执行BWP切换;
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确定当前生效BWP,执行BWP切换;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指示的BWP的生效时间,执行BWP切换;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BWP的带宽的大小,执行BWP切换。
CN202110502315.6A 2020-08-04 2021-05-08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Pending CN1140705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4767 2020-08-04
CN2020107747675 2020-08-04
CN2021103638601 2021-04-02
CN202110363860 2021-04-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535A true CN114070535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118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2315.6A Pending CN114070535A (zh) 2020-08-04 2021-05-08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4222A1 (zh)
CN (1) CN114070535A (zh)
WO (1) WO202203105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56479A (zh) * 2023-06-20 2023-07-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4066149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Msg4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8651A (zh) * 2021-01-14 2023-10-10 苹果公司 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增强的重复指示
EP4101113A1 (en) * 2021-04-27 2022-12-14 Apple Inc. Uplink transmission support for reduced capability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30038855A1 (en) * 2021-08-05 2023-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petition across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25372B2 (en) * 2017-10-26 2021-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management in new radio
US11304219B2 (en) * 2019-01-09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across slot boundari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149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Msg4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456479A (zh) * 2023-06-20 2023-07-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31052A1 (en) 2022-02-10
US20230284222A1 (en) 2023-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9411B (zh) 支持ss/pbch块的大子载波间隔的方法和装置
US11411793B2 (en) Transmission structures and formats for DL control channels
US1074234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channel in communication or broadcasting system
KR10264674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21269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DL PHY Channels in a Narrow Band System
CN10847652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1903196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386288A1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preemp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05265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3028422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ontrol channe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534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1158755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承载sr的pucch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6318567A (zh) 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和基站
KR2019004469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기 액세스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741591B (zh) 用于下行链路控制物理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CN11392481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共享信道的方法以及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JP7175976B2 (ja)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の伝送方法、ブラインド検出回数を取得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2023013121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CN115699955A (zh) 多分量载波的多波束操作
KR20180058107A (ko)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396658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数据接收和harq-ack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543360A (zh) 一种传输方法和设备
KR20190001888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7710853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3016401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odul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