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9724A - 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9724A
CN114069724A CN202111481346.4A CN202111481346A CN114069724A CN 114069724 A CN114069724 A CN 114069724A CN 202111481346 A CN202111481346 A CN 202111481346A CN 114069724 A CN114069724 A CN 114069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system
power
link
power information
constra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13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69724B (zh
Inventor
张华�
苏学能
高艺文
龙呈
李世龙
曾雪洋
李小鹏
唐伟
张纯
张华杰
罗荣森
徐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13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9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9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9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69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9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6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generator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5Correlation function computation including computation of convolution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02J3/144Demand-respons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20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e.g. CAD, simulation, modelling, system secu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lgebra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抽样,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计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通信链路的连通性,判断链路的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根据链路通信节点与控制主站的连接关系计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的切机与切负荷,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最优切负荷;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造成切机切负荷的故障通信链路进行排序,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脆弱信息链路排序。本发明可清楚的辨识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中的脆弱环节,从而针对脆弱链路进行监控和加强链路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加。为了满足电网可控性需求,大量的测量设备、数据采集设备、计算和控制设备等逐步融入电网,现代电力系统已发展成为电网与信息网深度融合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近年来,CPS的风险分析得到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高的重视,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大多还是将信息与物理系统分开处理,从CPS的整体视角进行建模与分析的研究较少,而且目前具体应用功能的分析如状态感知,不具备通用性。另外,尽管已有一些此方面的研究,但这些研究更多侧重于用信息安全分析方法,分析恶意攻击条件下的CPS的脆弱性。然而实际电网运行时,信息系统中感知精度、网络覆盖、延时误差等信息技术因素也会进一步诱发物理环节的运行风险,需要定量分析信息环节故障可能导致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一体化建模技术来支撑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运行机理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从故障处理全过程来看,集中式故障处理涉及到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两部分,其中的通信网络和主站系统属于信息系统,电网络属于物理系统。在集中式故障处理过程中,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和指令的交互关系,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己密不可分,紧密融合。这种集中式的故障处理已然是电网CPS故障处理方式。电网CPS故障处理方式可以综合考虑全网信息,更加适合网络结构复杂的电网络,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电网CPS中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深度融合,使得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通信系统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关系到故障处理结果的准确与否,如果信息安全事件导致通信数据不能正常传输,将给电网CPS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我国电网通信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存在很多问题,具有通信节点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通信设备差异大;通信节点所处环境恶劣,可靠性相对较差;多种通信方式集成,通信网络复杂等特点。通信系统的这些特点导致其故障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安全风险。另外,我国电网通信系统采用开放式协议,在增加了通信设备可用性的情况下,也给通信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使得通信系统中容易发生信息窃听、拦截和虚假信息注入等信息攻击事件。从电网CPS故障处理的角度来看,故障处理算法需要依靠与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才能实现准确的故障处理。在这个数据通信过程中,终端故障信息的上传和主站指令的下发两个过程都依赖于通信系统。当通信系统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导致通信数据不正常时,必然影响故障处理的结果。
因此,如何克服现有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评估中通信链路可用性对发电机出力调度的影响问题以及脆弱信息链路辨识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用以克服现有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评估中通信链路可用性对发电机出力调度的影响问题以及脆弱信息链路辨识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包括:
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抽样,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
计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通信链路的连通性,判断链路的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
根据链路通信节点与控制主站的连接关系计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的切机与切负荷,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最优切负荷;
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造成切机切负荷的故障通信链路进行排序,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脆弱信息链路排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先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抽样,得到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的参数:风电出力、通信链路可用性和输电线路可用性;进而针对不同的系统状态求解通信链路的连通性问题,得到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若通信节点与控制主站不连接则发电机出力不可调节;求解最优切负荷问题,分析通信链路和输电线路故障后系统供电性能的影响,得到系统不同状态下的最优切负荷;最后统计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造成切机切负荷的故障通信链路,并降序排序,即辨识得到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脆弱信息链路。
进一步的,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一次抽样,获得与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对应的状态变量,状态变量包括失效状态和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对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若干次抽样,获得若干次抽样后状态变量的抽样值,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21
式中,n表示抽样次数;
将进行若干次抽样的抽样值进行排序获得K*N阶的矩阵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31
进一步的,采用单一商品流方法构建通信链路的目标函数以及所述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
以商品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其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32
式中,δb表示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若δb=1,则通信节点不与控制主站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商品流量的节点平衡等式约束和通信链路可用约束;
商品流量的节点平衡等式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33
式中,δb表示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N(b)表示连接节点b的设备集合,s(l)、r(l)分别表示通信链路l的送端节点与受端节点,δs表示源节点上的商品限制,δl表示链路上的商品限制;
通信链路可用约束的表达式为:
-N·zl≤δl≤N·zl,zl表示通信链路是否可用,若zl=0,则通信链路失效。
进一步的,汇集点的商品限制的表达式为:0≤δb≤1;
源节点上的商品数量限制的表达式为:0≤δs≤N。
进一步的,建立最优切负荷的目标函数以及所述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所述目标函数为最小切机切负荷,其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34
式中,vd表示切负荷量,vg表示切机量,λd和λg分别表示切负荷与切机的惩罚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约束条件包括节点平衡约束和输电线路的潮流约束;
所述节点平衡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35
式中,Pi表示基础场景中机组i的调度出力安排;Pw表示风电场w基础场景下的调度,Pl表示电力输电线路l在基础场景下的潮流,N(b)表示连接节点b的设备集合,s(l)和r(l)分别表示输电线路l的送端母线以及受端母线;
所述输电线路的潮流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1
式中,Vd表示基础场景下的切负荷量,vg表示基础场景下的切机量,Dd表示基础场景的电力负荷,Pl max表示输电线路最大的潮流限制,yl表示输电线路是否可用,M表示远大于输电线路潮流的数值。
进一步的,所述输电线路的潮流约束还包括电力网络的母线相角约束,其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2
式中,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3
表示电力网络母线相角最大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节点平衡约束还包括发电机出力上下限约束、发电机连接约束、风电场出力调节约束以及风电场连接约束;
所述发电机出力上下限约束的表达式为:Pi min≤Pi≤Pi max
所述发电机连接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4
式中,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5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6
分别表示机组调整下爬坡和上爬坡能力,Ai表示发电机是否通过通信链路与控制主站相连,Pi 0表示发电机调整前出力;
所述风电场出力调节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7
式中,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8
表示风电场出力预测值;
所述风电场连接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9
式中,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10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11
分别表示风电场调整下爬坡能力和上爬坡能力,Aw表示风电场是否通过通信链路与控制主站相连,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412
表示风电场调整前出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机组、线路与链路进行抽样,得到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运行状态参数:风电出力、通信链路可用性和输电线路可用性,进而针对不同的系统状态求解通信链路连通性问题,得到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指标,根据连接指标判断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失去连接,若失去连接,则发电机与控制主站失去连接,则发电机出力不可调节,可以快速获取某一运行状态下通信链路可用状态;在求解最优切负荷问题中,分析通信链路和输电线路故障后系统供电性能的影响,得到系统不同状态下的切机切负荷,可得到系统某一运行状态下系统运行安全性;最后统计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造成切机切负荷的故障通信链路,并降序排序,得到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脆弱信息链路强弱,对脆弱链路进行监控和加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和信息系统链路相关性和可用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拉丁超立方抽样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脆弱信息链路分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包括:
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抽样,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
计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通信链路的连通性,判断链路的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
根据链路通信节点与控制主站的连接关系计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的切机与切负荷,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最优切负荷;
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造成切机切负荷的故障通信链路进行排序,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脆弱信息链路排序。
具体的,先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抽样,得到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的参数:风电出力、通信链路可用性和输电线路可用性;进而针对不同的系统状态求解通信链路的连通性问题,得到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若通信节点与控制主站不连接则发电机出力不可调节;然后分析通信链路和输电线路故障后系统供电性能的影响,得到系统不同状态下的最优切负荷;最后统计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造成切机切负荷的故障通信链路,并降序排序,即辨识得到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脆弱信息链路。
本申请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一次抽样,获得与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对应的状态变量,状态变量包括失效状态和工作状态。
具体的,由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将样本空间按抽样次数等分为多个子区间(如果是n次抽样,即可以分为n个区间),每次抽样时从不同的子区间中进行随机抽样,那么每个区间中都可以均匀落入抽样值,可以保证系统均匀度,即是一种分层抽样的思想。可以有效避免数据无法准确反映小概率事件的情况,以此达到提高抽样准确度,优化抽样的效率,因此,将其用于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抽样,相对简单又能减少抽样的方差。
本申请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对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若干次抽样,获得若干次抽样后状态变量的抽样值,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61
式中,n表示抽样次数;
将进行若干次抽样的抽样值进行排序获得K*N阶的矩阵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62
具体的,若系统中有n个元件,对每一个元件进行一次抽样后有X=(X1,X2,...Xk,...,Xn),可以表示系统的状态变量,那么元件k(k=1,2,…,n)既有唯一对应的状态变量Xk,元件k有失效和工作两个状态(即Xk=1,或Xk=0),并且不计元件相关性。
如图2所示,拉丁超立方抽样中的N表示抽样次数,可以在[0,1]中分成N个同等距离的小区间,每个小区间的宽度为1/N,Xk的值代表的是每个划分的子区间的中间值,Xk的值可以用反函数法来计算。Xk的抽样值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71
在得到所有的随机变量后,记录下所有的随机抽样值,所有的采样值都有序地收集并排列成序,形成一个矩阵,而关于这个矩阵的维度假设,采样的次数为N,可以得到采样值的矩阵,为K×N阶,也可以被叫做试验矩阵。
本申请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单一商品流方法构建通信链路的目标函数以及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
以商品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其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72
式中,δb表示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若δb=1,则通信节点不与控制主站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采用单一商品流方法来建立通信链路连通性问题的目标函数,并设置影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链路可用性的约束条件,再由约束条件约束后的目标函数,若得出δb=1,则通信节点与控制主站失去连接,则控制主站对该通信节点失去控制权,那么此节点的链路不可用。
本申请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约束条件包括商品流量的节点平衡等式约束和通信链路可用约束;
商品流量的节点平衡等式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73
式中,δb表示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N(b)表示连接节点b的设备集合,s(l)、r(l)分别表示通信链路l的送端节点与受端节点,δs表示源节点上的商品限制,δl表示链路上的商品限制;
通信链路可用约束的表达式为:
-N·zl≤δl≤N·zl,zl表示通信链路是否可用,若zl=0,则通信链路失效。
具体的,表达式中的数字1表示各节点的需求,通过源节点上的商品限制与线路上的商品限制对目标函数的δb进行约束。
本申请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汇集点的商品限制的表达式为:0≤δb≤1;
源节点的商品数量限制的表达式为:0≤δs≤N。
具体的,本实施例是对源节点上的商品与线路上的商品进行限制。
本申请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建立最优切负荷的目标函数以及所述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为最小切机切负荷,其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81
式中,vd表示切负荷量,vg表示切机量,λd和λg分别表示切负荷与切机的惩罚系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建立最优切负荷问题的目标函数为最小化切机切负荷。
本申请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约束条件包括节点平衡约束和输电线路的潮流约束;
节点平衡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82
式中,Pi表示基础场景中机组i的调度出力安排;Pw表示风电场w基础场景下的调度,Pl表示电力输电线路l在基础场景下的潮流,N(b)表示连接节点b的设备集合,s(l)和r(l)分别表示输电线路l的送端母线以及受端母线;
输电线路的潮流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83
式中,Vd表示基础场景下的切负荷量,vg表示基础场景下的切机量,Dd表示基础场景的电力负荷,Pl max表示输电线路最大的潮流限制,yl表示输电线路是否可用,M表示远大于输电线路潮流的数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是对最小化切机切负荷目标函数进行约束,约束包括节点平衡约束和输电线路的潮流约束。
本申请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输电线路的潮流约束还包括电力网络的母线相角约束,其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84
式中,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85
表示电力网络母线相角最大限制。
具体的,由于输电线路上的潮流由节点的相角差和线路的阻抗决定的,因此,再输电线路的潮流约束中包括电力网络的母线相角约束,以保证潮流约束的准确性。
本申请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节点平衡约束还包括发电机出力上下限约束、发电机连接约束、风电场出力调节约束以及风电场连接约束;
发电机出力上下限约束的表达式为:Pi min≤Pi≤Pi max
发电机连接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1
式中,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2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3
分别表示机组调整下爬坡和上爬坡能力,Ai表示发电机是否通过通信链路与控制主站相连,Pi 0表示发电机调整前出力;
风电场出力调节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4
式中,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5
表示风电场出力预测值;
风电场连接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6
式中,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7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8
分别表示风电场调整下爬坡能力和上爬坡能力,Aw表示风电场是否通过通信链路与控制主站相连,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9
表示风电场调整前出力。
具体的,表达式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10
表示发电机是否连接到控制主站,如果和主站相连,则Ai=1,发电机可以根据调度要求调整出力,否则,出力不可调。风电场出力可调节范围如表达式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11
所示。同理与表达式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12
类似,风电场的控制也受到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的影响,如下式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0913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脆弱信息链路分析算例,算例系统如图1所示,系统包含6个节点,7条输电线路,3个电力负荷,5台发电机,1个风电场,1个通信控制主站,5个通信节点,6条通信线路。发电机所在位置为节点1、2、3、5和6,系统负荷480MW,分布在第2、3、6号节点,分别为总负荷的15%,25%和60%,系统详细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发电机组出力参数
机组编号 Pmin(MW) Pmax(MW) 爬坡率(MW/h) 调整前出力(MW)
1 70 200 100 200
2 70 200 100 70
3 30 80 40 0
4 25 100 50 75
5 20 80 40 75
风电场 0 60 60 60
表2输电线路参数
输电线路编号 始端 末端 线路电抗 潮流限制(MW)
1 1 2 0.037 200
2 1 4 0.016 200
3 2 3 0.1015 175
4 2 4 0.117 175
5 3 6 0.0355 175
6 4 5 0.037 200
7 5 6 0.127 200
第一步,设置通信链路故障率为0.2,输电线路故障率0.01,风电场预测误差20%,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得到电力信息物理系统10000个运行状态。
第二步,通过分析第一步中通信链路可用性,求解系统不同运行状态通信链路连通性问题,得到通信系统运行状态不可靠情况,即需要电力系统调整时不能及时通过通信系统进行控制。
第三步,通过分析第一步中输电线路可用性,其中有366个运行状态存在输电线路故障,结合第二步中得到的发电机和风电场通信链路连接矩阵,求解系统不同运行状态最优切负荷问题,统计发现存在689个运行状态存在切负荷情况,38个运行状态存在切机情况。
第四步,整理第三步中切机切负荷的系统运行状态,并统计造成切机切负荷的故障通信链路数量,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通信链路3造成的切机切负荷次数最多,可见其故障之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最大,而通信链路4、2、1次之。值得注意的是,通信链路5故障没有造成任何的切机切负荷,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分析,此时节点5的发电机没有出力,且附近有其他通信链路可以使用,所以对电力系统运行几乎没有影响。电力系统运行部门需特别关注通信链路3的运行情况与可靠性,并关注通信链路4、2、1的运行情况。
表3引起切负荷链路数量统计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101
Figure BDA0003394987250000111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抽样,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
计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通信链路的连通性,判断链路的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
根据链路通信节点与控制主站的连接关系计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的切机与切负荷,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最优切负荷;
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造成切机切负荷的故障通信链路进行排序,获得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脆弱信息链路排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一次抽样,获得与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对应的状态变量,状态变量包括失效状态和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风电出力、输电线路故障和通信链路故障进行若干次抽样,获得若干次抽样后状态变量的抽样值,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11
式中,n表示抽样次数;
将进行若干次抽样的抽样值进行排序获得K*N阶的矩阵为: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单一商品流方法构建通信链路的目标函数以及所述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
以商品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其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13
式中,δb表示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若δb=1,则通信节点不与控制主站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商品流量的节点平衡等式约束和通信链路可用约束;
商品流量的节点平衡等式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21
式中,δb表示通信节点是否与控制主站连接,N(b)表示连接节点b的设备集合,s(l)、r(l)分别表示通信链路l的送端节点与受端节点,δs表示源节点上的商品限制,δl表示链路上的商品限制;
通信链路可用约束的表达式为:
-N·zl≤δl≤N·zl,zl表示通信链路是否可用,若zl=0,则通信链路失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汇集点的商品限制的表达式为:0≤δb≤1;
源节点的商品数量限制的表达式为:0≤δs≤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最优切负荷的目标函数以及所述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所述目标函数为最小切机切负荷,其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22
式中,vd表示切负荷量,vg表示切机量,λd和λg分别表示切负荷与切机的惩罚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包括节点平衡约束和输电线路的潮流约束;
所述节点平衡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23
式中,Pi表示基础场景中机组i的调度出力安排;Pw表示风电场w基础场景下的调度,Pl表示电力输电线路l在基础场景下的潮流,N(b)表示连接节点b的设备集合,s(l)和r(l)分别表示输电线路l的送端母线以及受端母线;
所述输电线路的潮流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24
式中,Vd表示基础场景下的切负荷量,vg表示基础场景下的切机量,Dd表示基础场景的电力负荷,Pl max表示输电线路最大的潮流限制,yl表示输电线路是否可用,M表示远大于输电线路潮流的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的潮流约束还包括电力网络的母线相角约束,其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31
式中,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32
表示电力网络母线相角最大限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平衡约束还包括发电机出力上下限约束、发电机连接约束、风电场出力调节约束以及风电场连接约束;
所述发电机出力上下限约束的表达式为:Pi min≤Pi≤Pi max
所述发电机连接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33
式中,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34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35
分别表示机组调整下爬坡和上爬坡能力,Ai表示发电机是否通过通信链路与控制主站相连,Pi 0表示发电机调整前出力;
所述风电场出力调节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36
式中,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37
表示风电场出力预测值;
所述风电场连接约束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38
式中,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39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310
分别表示风电场调整下爬坡能力和上爬坡能力,Aw表示风电场是否通过通信链路与控制主站相连,
Figure FDA00033949872400000311
表示风电场调整前出力。
CN202111481346.4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 Active CN114069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1346.4A CN114069724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1346.4A CN114069724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9724A true CN114069724A (zh) 2022-02-18
CN114069724B CN114069724B (zh) 2023-06-20

Family

ID=80228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1346.4A Active CN114069724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972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3813A (zh) * 2022-12-29 2023-01-31 天津大学 一种考虑变电站拓扑的信息物理攻击的故障分析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1109A (zh) * 2017-04-25 2017-07-18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直流输电馈出电力系统稳态频率控制方法
CN107679716A (zh) * 2017-09-19 2018-02-09 西南交通大学 考虑通信脆弱度的互联电网连锁故障风险评估与告警方法
CN107909276A (zh) * 2017-11-20 2018-04-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一种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估方法
CN109936133A (zh) * 2019-02-28 2019-06-2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考虑信息物理联合攻击的电力系统脆弱性分析方法
CN110175745A (zh) * 2019-04-26 2019-08-2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故障建模的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0854907A (zh) * 2019-11-07 2020-02-28 华北电力大学 通信故障下配电网风电场的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及系统
US20200153273A1 (en) * 2018-11-13 2020-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ost-Disaster Resilient Restora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1753420A (zh) * 2020-06-23 2020-10-0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面向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级联故障仿真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072647A (zh) * 2020-08-27 2020-12-1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考虑通信故障影响的配电网cps安全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2117757A (zh) * 2020-07-14 2020-12-22 武汉大学 考虑信息物理耦合关系的电力系统N-k故障下关键线路辨识方法
CN112491034A (zh) * 2020-10-20 2021-03-12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交流潮流模型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1109A (zh) * 2017-04-25 2017-07-18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直流输电馈出电力系统稳态频率控制方法
CN107679716A (zh) * 2017-09-19 2018-02-09 西南交通大学 考虑通信脆弱度的互联电网连锁故障风险评估与告警方法
CN107909276A (zh) * 2017-11-20 2018-04-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一种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估方法
US20200153273A1 (en) * 2018-11-13 2020-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ost-Disaster Resilient Restora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9936133A (zh) * 2019-02-28 2019-06-2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考虑信息物理联合攻击的电力系统脆弱性分析方法
CN110175745A (zh) * 2019-04-26 2019-08-2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故障建模的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0854907A (zh) * 2019-11-07 2020-02-28 华北电力大学 通信故障下配电网风电场的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11753420A (zh) * 2020-06-23 2020-10-0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面向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级联故障仿真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117757A (zh) * 2020-07-14 2020-12-22 武汉大学 考虑信息物理耦合关系的电力系统N-k故障下关键线路辨识方法
CN112072647A (zh) * 2020-08-27 2020-12-1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考虑通信故障影响的配电网cps安全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2491034A (zh) * 2020-10-20 2021-03-12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交流潮流模型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文霞;宫琦;郭经;单晓东;王志强;: "基于混合通信网的主动配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评价", no. 06, pages 117 - 129 *
岳贤龙;王涛;顾雪平;李凯;张尚;王铁强;: "基于自组织临界理论的电网脆弱线路辨识", no. 15, pages 18 - 26 *
王志伟;张华;高传善;: "资源访问敏感的P2P系统负载均衡", no. 34, pages 109 - 11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3813A (zh) * 2022-12-29 2023-01-31 天津大学 一种考虑变电站拓扑的信息物理攻击的故障分析方法
CN115663813B (zh) * 2022-12-29 2023-02-28 天津大学 一种考虑变电站拓扑的信息物理攻击的故障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9724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6927B (zh) 一种低压台区运行状态智能监测系统
CN103647276B (zh) 一种电能质量预警系统及其方法
CN103279639B (zh) 基于响应的受端电网电压稳定全过程态势评估及防控方法
CN101413981B (zh) 电力系统运行备用可靠性测试系统
CN105406476B (zh) 基于历史数据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快速判断方法
CN106709651B (zh) 一种基于风险理论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系统
CN110535159B (zh) 一种规模化储能电站运行单元故障预警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93047B (zh) 电力线路载流量监测预警系统
WO2019154135A1 (zh) 一种基于网络抗毁度的微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CN207281225U (zh) 暂态电流采集装置及配电网供电电缆线路故障定位系统
CN112688428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10千伏电网同期线损治理方法
CN108074198B (zh) 一种电力系统pmu不良数据识别方法
CN114069724A (zh) 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信息链路脆弱性分析方法
CN110750760B (zh) 一种基于态势感知和控制图的异常理论线损检测方法
CN102426623A (zh) 一种用于电力负荷建模的自动故障拟合建模法
CN113517701A (zh) 计及信息设备故障的分布式电压控制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CN104319779B (zh) 一种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CN110021933A (zh) 考虑组件故障的电力信息系统控制功能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17117820A (zh) 一种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配电网风险评估与协同平抑方法
CN114142808A (zh) 光伏系统异常运行设备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67060A (zh) 配网线路理论线损计算系统及方法
Xu et al. High performance distributed 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IED used in smart grid
CN112966358A (zh) 一种基于数据修补的主动配电网状态感知方法
CN111509709A (zh) 一种基于合电流矩的配电网合环转供电流评估方法
Cui et al. Assessment research on accommodation capacity of renewable energy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